CN220869097U - 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9097U
CN220869097U CN202322325903.4U CN202322325903U CN220869097U CN 220869097 U CN220869097 U CN 220869097U CN 202322325903 U CN202322325903 U CN 202322325903U CN 220869097 U CN220869097 U CN 220869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rocker arm
closing body
abutted
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59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海威
许星星
曾少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Suzhou Automotive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uzhou Automotive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uzhou Automotive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uzhou Automotive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59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9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9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9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具有:闩锁装置、基板(10)、第一摇臂(2)、第二摇臂(3)、第三摇臂(42)、连杆部件(5)及上锁推杆(6)。第一摇臂设有抵接部(21),第二摇臂设有被抵接部(31),第三摇臂设有被推动部(41),上锁推杆设有推动部(61)。第三摇臂在转动时能经由连杆部件使被抵接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被抵接部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抵接部与被抵接部抵接,而能将闩锁装置从锁定状态切换到锁定解除状态,在被抵接部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抵接部不与被抵接部抵接。当上锁推杆被手动操作时,推动部推动被推动部而使第三摇臂在第一方向上转动,以经由连杆部件使被抵接部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Description

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用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在该开闭装置中,在通常情况下,能够利用电子信号解锁结构来进行开闭体的解锁,在车辆电力无法给车门供电、电子信号解锁结构失灵等情况下,能够通过设置于开闭体内的把手进行手动解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2406408U
专利文献1中的开闭装置没有设置与开闭体的外把手连结的手动拉线,因此在上述车辆电力无法给车门供电、电子信号解锁结构失灵的情况下,在通过内把手解锁之后,即使再次关闭车门,也不能通过外把手打开该车门,可以确保车内的行李等的安全。
但是,若将该开闭装置应用到能够通过外把手手动打开车门的车型中,则在车门无法使用电动功能的情况下,存在无法手动对车门进行上锁,乘员不得不留在车辆周边的问题,会给乘客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在通常情况下,能够利用电子信号来进行开闭体的上锁/解锁,在亏电或电子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开闭体关闭后上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中,该开闭体通过滑动对开口部进行开闭,该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具有:闩锁装置,当该闩锁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开闭体不能相对于所述开口部滑动,当该闩锁装置处于锁定解除状态时,所述开闭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开口部滑动;基板;第一摇臂,该第一摇臂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板,该第一摇臂与释放拉线连接,并设置有抵接部;第二摇臂,该第二摇臂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板,该第二摇臂的一端连接有与所述闩锁装置连接的闩锁拉线,另一端设置有被抵接部,该被抵接部被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三摇臂,该第三摇臂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转动,并设有被推动部;连杆部件,该连杆部件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板,该连杆部件的一端与所述被抵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摇臂连接;以及上锁推杆,该上锁推杆设置于能够在所述开闭体的外部被手动操作的位置,并设置有推动部,该推动部用于推动所述被推动部,所述开闭体的开闭装置构成为,在所述被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当拉动所述释放拉线时,所述第一摇臂通过所述抵接部推动所述被抵接部而使所述第二摇臂转动,从而拉动所述闩锁拉线而能够将所述闩锁装置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到所述锁定解除状态,在所述被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抵接部不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从而所述第一摇臂不能使所述第二摇臂转动,所述第三摇臂在转动时经由所述连杆部件使所述被抵接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上锁推杆被手动操作时,所述推动部推动所述被推动部而使所述第三摇臂在第一方向上转动,以经由所述连杆部件使所述被抵接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根据该方式,即使在车辆电力无法给车门供电、电子信号解锁结构失灵等紧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手动操作上锁推杆使被抵接部移动至不能与抵接部抵接的第二位置,由此实现进行手动上锁。并且,即使拆除上锁推杆,也只会影响手动上锁功能,而不会影响开闭装置的其他功能,减少了结构上的耦合,能够提高开闭装置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摇臂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沿该第二摇臂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部,所述被抵接部是滑动自如地嵌入所述长孔部的销。
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被抵接部的移动。并且,由于被抵接部嵌入长孔部,因此该被抵接部不能在第二摇臂的长度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方便地实现抵接部对第二摇臂的推动。
在上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连杆部件的所述一端设置有滑动槽,所述被抵接部滑动自如地嵌入该滑动槽,所述连杆部件的所述另一端能够转动地与所述第三摇臂连接,在所述第三摇臂转动时所述连杆部件联动地转动,从而所述滑动槽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而带动该被抵接部沿所述长孔部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该方式,仅通过滑动槽就能够使被抵接部与连杆部件的转动联动地移动,而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使被抵接部移动的联动结构,因此能够使开闭装置的结构简单化。
在上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电驱动单元,所述第三摇臂能够被该电驱动单元驱动而向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以及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设置于所述电驱动单元,并与所述电驱动单元的驱动无关地始终对所述第三摇臂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施力。
根据该方式,用户只需要轻轻推动上锁推杆使其位移,施力部件就会推动第三摇臂移动到使被抵接部位于第二位置的位置,并将第三摇臂保持在该位置。因此,能够方便用户操作。
在上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被推动部是从所述第三摇臂伸出的单指状部件。
根据该方式,与将被推动部设置为双指状等夹住推动部的形状相比,只要恢复电动功能,该第三摇臂和被推动部就能够自动复位而重复使用,不需要维修人员拆开车门进行复位。
在上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上锁推杆能够从所述开闭体的外部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根据该方式,即使在上锁推杆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方便地拆除并进行更换。
在上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上锁推杆设置有沿该上锁推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槽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连接件嵌入所述槽部而将所述上锁推杆安装为能够沿着所述槽部移动。
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上锁推杆安装于基板,能够方便上锁推杆的安装与维修更换。
在上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上锁推杆具有主体部和转动操作部,该主体部安装于所述基板,并设有所述推动部,该转动操作部的一端能够转动地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能够在所述开闭体的外部被手动操作的把手部,所述转动操作部能够绕着位于所述转动操作部的两端部之间的轴转动。
根据该方式,能够实现从不同的方向操作上锁推杆的结构,从而能够方便将上锁推杆安装于不同的车型。
在上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锁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在对所述上锁推杆的手动操作结束时,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上锁推杆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根据该方式,用户在推动上锁推杆之后,只要松手复位弹簧就会使上锁推杆自动复位。由此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并且方便重复使用上锁推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锁推杆被推动前后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上锁推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开闭装置
2 第一摇臂
21 抵接部
22 电动摇臂
23 外把手摇臂
3 第二摇臂
31 被抵接部
41 被推动部
42 第三摇臂
43 施力部件
44 电驱动单元
5 连杆部件
51 滑动槽
6 上锁推杆
61 推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的开闭装置所操作的开闭体通过滑动对开口部进行开闭。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体是车辆的滑移门(未图示),开口部是车门开口部(未图示)。但开闭体不限于车辆的滑移门,可以是任意的通过滑动对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2对开闭装置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开闭装置1具备:闩锁装置(未图示)、基板10、第一摇臂2、第二摇臂3、第三摇臂42、连杆部件5以及上锁推杆6。
第一摇臂2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基板10,该第一摇臂2与释放拉线连接,并设置有抵接部21。具体而言,第一摇臂2包括电动摇臂22和外把手摇臂23,并且释放拉线包括电动释放拉线和手动释放拉线。虽然图1、2中未示出释放拉线,但是电动释放拉线与电动摇臂22上的第一拉线连接部24连接,而将电动摇臂22与未图示的电动机连接,手动释放拉线与外把手摇臂23上的第二拉线连接部25连接,而将外把手摇臂23与设置于车门的外部的外把手连接。另外,在外把手摇臂23设置有能够与电动摇臂22抵接的摇臂抵接部26。该摇臂抵接部26从外把手摇臂23向电动摇臂22伸出,并能够从电动摇臂22的、电动释放拉线被拉动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与电动摇臂22抵接。由此,当乘客通过外把手拉动手动释放拉线时,外把手摇臂23上的摇臂抵接部26与电动摇臂22抵接,从而外把手摇臂23会带动和电动摇臂22一起转动。另一方面,当电动机拉动电动释放拉线时,电动摇臂22转动,从而与外把手摇臂23上的摇臂抵接部26分离,此时,外把手摇臂23不会转动。另外,如图1、2所示,抵接部21设置于电动摇臂22。
第二摇臂3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基板10,并且如图1所示,第一摇臂2(即电动摇臂22和外把手摇臂23)的转动轴和第二摇臂3的转动轴是相同的转动轴11。第二摇臂3的一端连接有与闩锁装置连接的闩锁拉线(未图示),另一端设有被抵接部31和沿该第二摇臂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部32,被抵接部31是滑动自如地嵌入长孔部32的销。
开闭装置1还具备电驱动单元44和施力部件4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摇臂42设置于电驱动单元44,并且能够相对于基板10转动。具体而言,第三摇臂42能够被电驱动单元44驱动而向第一方向(图1中的右侧)和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图1中的左侧)转动。施力部件43设置于电驱动单元44,并且与电驱动单元44的驱动无关地始终对第三摇臂42朝向第一方向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部件43是扭簧。另外,在第三摇臂42设置有未图示的定位部,该定位部能够克服施力部件43的力而将第三摇臂42保持在图3的(a)所示位置。
如图2所示,连杆部件5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槽51,如图1、3所示嵌入到长孔部32的被抵接部31也滑动自如地嵌入该滑动槽51。连杆部件5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与第三摇臂42连接,由此,在第三摇臂42转动时,连杆部件5联动地转动,从而滑动槽51与被抵接部31抵接而带动被抵接部31沿长孔部32在图3的(a)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3的(b)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虽然未图示,与第二摇臂3的上述一端连接的闩锁装置可以采用任何公知的机构,当闩锁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滑移门不能相对于车门开口部滑动,当闩锁装置处于锁定解除状态时,滑移门能够相对于车门开口部滑动。并且,在被抵接部31位于图3的(a)所示的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抵接部21与被抵接部31抵接,此时,当拉动释放拉线(电动释放拉线或手动释放拉线)时,第一摇臂2通过抵接部21推动被抵接部31而使第二摇臂3转动,从而拉动与第二摇臂3连接的闩锁拉线而能够将闩锁装置从锁定状态切换到锁定解除状态,由此能够实现车门的解锁。在被抵接部31位于图3的(b)所示的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第一摇臂2上的抵接部21不再与被第二摇臂3上的抵接部31抵接,从而即使拉动与第一摇臂2连接的释放拉线,也无法通过第一摇臂2带动第二摇臂3转动。由此,能够将闩锁装置保持在锁定状态。
上锁推杆6能够从车门的外部可装卸地安装于开闭装置1。具体而言,参见图3,在上锁推杆6设置有沿该上锁推杆6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槽部62,设置于基板10的连接件12嵌入槽部62而将上锁推杆6固定为能够沿着槽部62移动。上锁推杆6的主体部64的一端向车门外部伸出,而设置于能够在车门的外部被手动操作的位置,推动部61设置在该主体部64的另一端。此外,开闭装置1还具有复位弹簧63,该复位弹簧63的一端与上锁推杆6连接,另一端与基板10连接。
在第三摇臂42还设有被推动部41,该被推动部41是从第三摇臂42伸出的单指状的部件,能够由上锁推杆6上的推动部61推动。
以下,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的工作进行说明。
在通常状态下,对开闭装置1进行电动上锁/解锁。如上所述,在图3的(a)所示的状态下,抵接部21与被抵接部31抵接,因此,能够通过电动释放拉线带动电动摇臂22转动,而将闩锁装置从锁定状态切换到锁定解除状态。当通过电驱动单元44驱动第三摇臂42向上述第一方向转动时,经由连杆部件5使被抵接部31从第一位置沿长孔部32移动至第二位置,而成为图3的(b)所示的状态。此时,抵接部21无法与被抵接部31抵接,因此即使拉动电动释放拉线而使电动摇臂22转动,第二摇臂3也不会跟着转动,由此能够将车门锁定。在图3的(b)所示的状态下,当通过电驱动单元44驱动第三摇臂42向上述第二方向转动时,经由连杆部件5使被抵接部31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而成为图3的(a)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被抵接部31恢复与抵接部21抵接,由此能够对车门进行解锁。
另一方面,在车辆电力无法给车门供电、电子信号解锁结构失灵等紧急情况下,如果从车辆外部搬动外把手,则外把手经由外把手拉线而拉动外把手摇臂23转动,摇臂抵接部26(参见图2)与电动摇臂22抵接而带动其一起转动,从而能够将闩锁装置从锁定状态切换到锁定解除状态,进而允许从外部打开车门。
但此时,若乘客临时有事不能立马处理该故障,需要离开车辆时,则能够通过手动操作上锁推杆6进行手动上锁。此时,在图3的(a)所示的状态下,当向图中右侧推动上锁推杆6时,推动部61推动被推动部41而使第三摇臂42在第一方向上转动。于是,第三摇臂42脱离定位部的固定,因此,即使不再推动上锁推杆6,第三摇臂42依旧因施力部件43的作用力朝向第一方向转动,从而经由连杆部件5使被抵接部3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而成为图3的(b)所示的状态。另外,在对上锁推杆6的手动操作结束时,复位弹簧63使上锁推杆6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即图3的(a)所示的位置)。但是,由于施力部件43始终对第三摇臂42朝向第一方向施力,因此能够将第三摇臂42保持在图3的(b)所示的位置。
这样,即使在不能使用电驱动单元44的情况下,也能够手动对开闭装置1进行上锁。该开闭装置1的上锁状态能够保持到故障修复而能够重新使用电驱动单元44为止。
下面,对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上锁推杆6,即使在车辆亏电或电子故障时,也能够实现车门关闭后上锁功能。
另外,上锁推杆6的结构简单,并且仅主体部64的一端向车门外部伸出,因此便于隐藏,有利于车门的外观设计。在正常操作车门外把手时不易误碰,并且在应急情况下也便于操作。
如上所述,被推动部41是从第三摇臂42伸出的单指状的部件。因此,与将被推动部设置为双指状等夹住推动部的形状相比,只要恢复电动功能,该第三摇臂42和被推动部41就能够自动复位而重复使用,不需要维修人员拆开车门进行复位。
另外,如上所述,上锁推杆6通过简单的结构安装于基板10,因此即使在上锁推杆6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方便地拆除并进行更换。另外,即使拆除上锁推杆6,也只会影响手动上锁功能,而不会影响开闭装置1通过电动进行上锁/解锁。这样,减少了结构上的耦合,能够提高开闭装置1的安全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有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直接手动推动上锁推杆6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锁推杆6的形状能够根据安装的车型不同而进行各种变更。图4示出了上锁推杆6的另一个例子。
在图4中,上锁推杆6还具有转动操作部65,该转动操作部65的一端能够转动地与主体部64连接,且该转动操作部65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够在车门的外部被手动操作的把手部651。转动操作部65能够绕着位于其两端部之间的轴652转动,因此,当用户向图4中的右侧转动把手部651时,转动操作部65绕轴652转动而推动主体部64向左侧移动。这样,同样能够实现手动对开闭装置1进行上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三摇臂42设置于电驱动单元44,并且施力部件43始终对第三摇臂42施力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第三摇臂42只要能够被电驱动单元44驱动而转动即可,也可以设置于基板10。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施力部件4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被抵接部31安装于长孔部32并且连杆部件5通过滑动槽51与被抵接部31连接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被抵接部3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于第二摇臂3,并且连杆部件5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被抵接部31连接,只要能够经由连杆部件5使被抵接部31在能够与抵接部21抵接和不能与抵接部21抵接的位置之间移动即可。例如,被抵接部通过能够转动的短杆或转盘等安装于第二摇臂,连杆部件在转动时能够使该短杆或转盘转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以上,参照具体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具体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该具体例施加恰当的设计变更而得到的设计,只要具备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开闭体的开闭装置,该开闭体通过滑动对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具有:
闩锁装置,当该闩锁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开闭体不能相对于所述开口部滑动,当该闩锁装置处于锁定解除状态时,所述开闭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开口部滑动;
基板;
第一摇臂,该第一摇臂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板,该第一摇臂与释放拉线连接,并设置有抵接部;
第二摇臂,该第二摇臂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板,该第二摇臂的一端连接有与所述闩锁装置连接的闩锁拉线,另一端设置有被抵接部,该被抵接部被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三摇臂,该第三摇臂能够相对于所述基板转动,并设有被推动部;
连杆部件,该连杆部件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板,该连杆部件的一端与所述被抵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摇臂连接;以及
上锁推杆,该上锁推杆设置于能够在所述开闭体的外部被手动操作的位置,并设置有推动部,该推动部用于推动所述被推动部,
所述开闭体的开闭装置构成为,在所述被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当拉动所述释放拉线时,所述第一摇臂通过所述抵接部推动所述被抵接部而使所述第二摇臂转动,从而拉动所述闩锁拉线而能够将所述闩锁装置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到所述锁定解除状态,
在所述被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抵接部不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从而所述第一摇臂不能使所述第二摇臂转动,
所述第三摇臂在转动时经由所述连杆部件使所述被抵接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上锁推杆被手动操作时,所述推动部推动所述被推动部而使所述第三摇臂在第一方向上转动,以经由所述连杆部件使所述被抵接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摇臂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沿该第二摇臂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部,
所述被抵接部是滑动自如地嵌入所述长孔部的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杆部件的所述一端设置有滑动槽,所述被抵接部滑动自如地嵌入该滑动槽,
所述连杆部件的所述另一端能够转动地与所述第三摇臂连接,
在所述第三摇臂转动时所述连杆部件联动地转动,从而所述滑动槽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而带动该被抵接部沿所述长孔部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电驱动单元,所述第三摇臂能够被该电驱动单元驱动而向所述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以及
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设置于所述电驱动单元,并与所述电驱动单元的驱动无关地始终对所述第三摇臂朝向所述第一方向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推动部是从所述第三摇臂伸出的单指状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锁推杆能够从所述开闭体的外部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锁推杆设置有沿该上锁推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槽部,
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连接件嵌入所述槽部而将所述上锁推杆安装为能够沿着所述槽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锁推杆具有主体部和转动操作部,该主体部安装于所述基板,并设有所述推动部,该转动操作部的一端能够转动地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能够在所述开闭体的外部被手动操作的把手部,
所述转动操作部能够绕着位于所述转动操作部的两端部之间的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体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锁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
在对所述上锁推杆的手动操作结束时,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上锁推杆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CN202322325903.4U 2023-08-29 2023-08-29 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Active CN220869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5903.4U CN220869097U (zh) 2023-08-29 2023-08-29 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5903.4U CN220869097U (zh) 2023-08-29 2023-08-29 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9097U true CN220869097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4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5903.4U Active CN220869097U (zh) 2023-08-29 2023-08-29 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90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17067A (en) Latch device for a tailgate of a vehicle
US5947536A (en) Latch device for a tailgate of a vehicle
JP5800634B2 (ja) 車両ドア操作機構
JP4405312B2 (ja) スライドドアのロック装置
US7399010B2 (en) Power-actuated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with quick unlock
KR101217432B1 (ko) 글로벌 사이드 도어 래치
US5921612A (en) Initially opening device for vehicle sliding door
US10683682B2 (en) Closure latch for vehicle door having double pull release mechanism driven by child lock actuator
US6519986B2 (en) Locking device
US7770946B2 (en)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WO2019172057A1 (ja)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US6045168A (en) Door latch with improved double lock
US11035157B2 (en) Closure latch for vehicle door having bidirectional power release function
JP5629539B2 (ja) 車両ドア操作機構
JP4953711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8851533B2 (en) Vehicle door locking device
US6494505B2 (en) Automotive door lock assembly
JP5603190B2 (ja) 車両ドア操作機構
CN220869097U (zh) 开闭体的开闭装置
CN115552089A (zh) 用于具有旋转展开臂的车辆开启部件的备用进入装置
CN102858565A (zh) 车门锁闩
JP4921219B2 (ja) 車両用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JP4875422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169428B2 (ja) 車両における扉体の開閉操作装置
US6360572B1 (en) Motor vehicle opening leaf handle comprising operated disengageable means for operating a lo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