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6949U - 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6949U
CN220866949U CN202322804335.6U CN202322804335U CN220866949U CN 220866949 U CN220866949 U CN 220866949U CN 202322804335 U CN202322804335 U CN 202322804335U CN 220866949 U CN220866949 U CN 220866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lifting
sides
columns
flat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043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平伟
孙茂如
汪小平
徐娟
姜景
张旬
洪士保
丁锋
肖桂元
王守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al Xinji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al Xinji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al Xinji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al Xinji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043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6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6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6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涉及井下风管水管装运领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长站柱,所述框架的两侧设置有遮挡面板,所述框架两侧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轴;本实用新型设置遮挡面板,通过卡扣的方式将遮挡面板锁住,通过框架内离四边角距离一点二米的长站柱上用一百二毫米工字钢焊接起吊梁用于转运管子,左侧长站柱上通过顶柱连接的短站柱上设置固定装置,起到固定起吊梁的作用,设置吊孔,起到起吊时挂钩作用,设置三角板,起到加固作用,设置两个锁紧装置,将各挡板穿过各一侧的吊环内,设置锚链,连接的销轴插入挡板对应插孔内,使其锁住进行遮挡,避免打运装置两头无遮挡,管子溜出造成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风管水管装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
背景技术
井下风管水管装运是对各型号的井下风管水管进行运输,将管子锁在框架内,在入井运输时防止出现管子乱晃、溜管的现象,入井后整框起吊极大的方便了井下作业,有效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保障了职工的人身安全,从而井下风管水管装运需要使用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
现有原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结构一般两头无遮挡,使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是一个无遮挡的架子,从而井下风管或水管等管子在通过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装运过程中容易溜出,从而造成安全隐患,且起吊时,因没有固定起吊点,需用锚链从底部穿过捆绑调运,由于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调节角度,工作人员无法很好的掌握平衡,容易存在井下风管或水管等管子溜滑洒落伤人的风险,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该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通过设置遮挡面板,通过卡扣的方式将遮挡面板锁住,通过框架内离四边角距离一点二米的长站柱上用一百二毫米工字钢焊接起吊梁用于转运管子,左侧长站柱上通过顶柱连接的短站柱上设置固定装置,起到固定起吊梁的作用,设置吊孔,起到起吊时挂钩作用,设置三角板,起到加固作用,设置两个锁紧装置,将各挡板穿过各一侧的吊环内,设置锚链,连接的销轴插入挡板对应插孔内,使其锁住进行遮挡,避免打运装置两头无遮挡,管子溜出造成安全隐患。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长站柱,所述框架的两侧设置有遮挡面板,所述框架两侧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壁套设有第一转轴套,所述第一转轴套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固定轴的外壁套设有第二转轴套,所述框架的内壁对称安装有底柱,所述长站柱的顶部安装有顶柱,所述顶柱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短站柱,所述短站柱的后面安装有起吊梁,所述起吊梁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顶部安装有起吊板,所述起吊板的内壁开设有起吊孔,所述短站柱的一侧设置有三角板。
所述短站柱的另一侧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的正面设置有吊环,所述短站柱的正面设置有锚链,所述锚链的底部安装有销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套和第二转轴套与固定轴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套与第一安装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遮挡面板之间为紧密贴合,所述遮挡面板与框架边角柱采用卡扣的方式锁住。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转轴套与第二安装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框架边角柱之间为紧密贴合。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起吊梁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起吊梁均与各固定套之间为焊接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三角板与短站柱和顶柱之间为紧密贴合,所述三角板设置为长毫米高毫米。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锚链与短站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锚链设置为长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遮挡面板,通过卡扣的方式将遮挡面板锁住,通过框架内离四边角距离一点二米的长站柱上用一百二毫米工字钢焊接起吊梁用于转运管子,左侧长站柱上通过顶柱连接的短站柱上设置固定装置,起到固定起吊梁的作用,设置吊孔,起到起吊时挂钩作用,设置三角板,起到加固作用,设置两个锁紧装置,将各挡板穿过各一侧的吊环内,设置锚链,连接的销轴插入挡板对应插孔内,使其锁住进行遮挡,避免打运装置两头无遮挡,管子溜出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紧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长站柱;3、遮挡面板;4、固定轴;5、第一转轴套;6、第一安装板;7、第二转轴套;8、第二安装板;9、底柱;10、顶柱;11、短站柱;12、起吊梁;13、固定套;14、起吊板;15、起吊孔;16、三角板;17、锁紧装置;18、吊环;19、锚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根据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长站柱2,框架1的两侧设置有遮挡面板3,框架1两侧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轴4,固定轴4的外壁套设有第一转轴套5,第一转轴套5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安装板6,固定轴4的外壁套设有第二转轴套7,框架1的内壁对称安装有底柱9,长站柱2的顶部安装有顶柱10,顶柱10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短站柱11,短站柱11的后面安装有起吊梁12,起吊梁12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套13,固定套13的顶部安装有起吊板14,起吊板14的内壁开设有起吊孔15,短站柱11的一侧设置有三角板16。
短站柱11的另一侧设置有锁紧装置17,锁紧装置17的正面设置有吊环18,短站柱11的正面设置有锚链19,锚链19的底部安装有销轴,本装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框架1用一百二毫米工字钢做一个长四米、宽一点六米、高一米的长方体方框,通过框架1的四角以及离四边角距离一点二米的位置,用一百二毫米工字钢各做一个高一米的长站柱2,框架1两侧用长一点七米、宽一米厚十毫米钢板做遮挡面板3,使遮挡面板3与框架1边角柱用长六百毫米铰链连接,在对边角柱上钻Φ三十的圆孔,从而圆孔内焊接长一百毫米的销轴,用卡扣的方式将遮挡面板3锁住,通过框架1内离四边角距离一点二米的长站柱2上用一百二毫米工字钢焊接起吊梁12用于转运管子,左侧长站柱2上通过顶柱10连接的短站柱11上设置固定装置,起到固定起吊梁12的作用,从而对面右侧长站柱2上顶柱10连接的短站柱11上设置锁紧装置17,通过起吊梁12中心位置安装的起吊板14内开设起吊孔15,起到起吊时挂钩作用,通过各短站柱11一侧固定有三角板16,起到加固作用,当管子装好后,工作人员将各挡板穿过各一侧设置的两个锁紧装置17连接的吊环18内,将锚链19连接的销轴插入挡板对应插孔内,使其锁住,从而进行遮挡,避免打运装置两头无遮挡,管子溜出造成安全隐患。
第一转轴套5和第二转轴套7与固定轴4之间为转动连接,第一转轴套5与第一安装板6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固定轴4,使第一转轴套5和第二转轴套7在固定轴4上进行转动。
第一安装板6与遮挡面板3之间为紧密贴合,遮挡面板3与框架1边角柱采用卡扣的方式锁住,通过设置第一转轴套5,使第一安装板6与遮挡面板3进行固定,从而第一转轴套5带动第一安装板6连接的遮挡面板3转动。
第二转轴套7与第二安装板8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8与框架1边角柱之间为紧密贴合,通过第二转轴套7,使第二安装板8与框架1边角柱进行固定。
起吊梁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起吊梁12均与各固定套13之间为焊接连接,通过起吊梁12中心位置安装的起吊板14内开设起吊孔15,起到起吊时挂钩作用。
三角板16与短站柱11和顶柱10之间为紧密贴合,三角板16设置为长一百六毫米高一百毫米,通过各短站柱11一侧固定有三角板16,起到加固作用。
锚链19与短站柱11之间为固定连接,锚链19设置为长两百毫米,通过工作人员将各挡板穿过各一侧设置的两个锁紧装置17连接的吊环18内,将锚链19连接的销轴插入挡板对应插孔内,使其锁住。
该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框架1用一百二毫米工字钢做一个长四米、宽一点六米、高一米的长方体方框,通过框架1的四角以及离四边角距离一点二米的位置,用一百二毫米工字钢各做一个高一米的长站柱2,框架1两侧用长一点七米、宽一米厚十毫米钢板做遮挡面板3,使遮挡面板3与框架1边角柱用长六百毫米铰链连接,在对边角柱上钻Φ三十的圆孔,从而圆孔内焊接长一百毫米的销轴,用卡扣的方式将遮挡面板3锁住,通过框架1内离四边角距离一点二米的长站柱2上用一百二毫米工字钢焊接起吊梁12用于转运管子,左侧长站柱2上通过顶柱10连接的短站柱11上设置固定装置,起到固定起吊梁12的作用,从而对面右侧长站柱2上顶柱10连接的短站柱11上设置锁紧装置17,通过起吊梁12中心位置安装的起吊板14内开设起吊孔15,起到起吊时挂钩作用,通过各短站柱11一侧固定有三角板16,起到加固作用,当管子装好后,工作人员将各挡板穿过各一侧设置的两个锁紧装置17连接的吊环18内,将锚链19连接的销轴插入挡板对应插孔内,使其锁住,从而进行遮挡,避免打运装置两头无遮挡,管子溜出造成安全隐患。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长站柱(2),所述框架(1)的两侧设置有遮挡面板(3),所述框架(1)两侧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轴(4),所述固定轴(4)的外壁套设有第一转轴套(5),所述第一转轴套(5)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安装板(6),所述固定轴(4)的外壁套设有第二转轴套(7),所述框架(1)的内壁对称安装有底柱(9),所述长站柱(2)的顶部安装有顶柱(10),所述顶柱(10)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短站柱(11),所述短站柱(11)的后面安装有起吊梁(12),所述起吊梁(12)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套(13),所述固定套(13)的顶部安装有起吊板(14),所述起吊板(14)的内壁开设有起吊孔(15),所述短站柱(11)的一侧设置有三角板(16);
所述短站柱(11)的另一侧设置有锁紧装置(17),所述锁紧装置(17)的正面设置有吊环(18),所述短站柱(11)的正面设置有锚链(19),所述锚链(19)的底部安装有销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套(5)和第二转轴套(7)与固定轴(4)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套(5)与第一安装板(6)之间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遮挡面板(3)之间为紧密贴合,所述遮挡面板(3)与框架(1)边角柱采用卡扣的方式锁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套(7)与第二安装板(8)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8)与框架(1)边角柱之间为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梁(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起吊梁(12)均与各固定套(13)之间为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板(16)与短站柱(11)和顶柱(10)之间为紧密贴合,所述三角板(16)设置为长一百六毫米高一百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链(19)与短站柱(1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锚链(19)设置为长两百毫米。
CN202322804335.6U 2023-10-18 2023-10-18 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 Active CN220866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04335.6U CN220866949U (zh) 2023-10-18 2023-10-18 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04335.6U CN220866949U (zh) 2023-10-18 2023-10-18 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6949U true CN220866949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04335.6U Active CN220866949U (zh) 2023-10-18 2023-10-18 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6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83047A1 (en) Mobile Crane Having A Counterweight Device
CN220866949U (zh) 平板车管路装运装置
US20210246650A1 (en) Support system for use in construction
CN21065285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用转运车
CN209798754U (zh) 用于钢管桩翻桩的简易辅助装置
CN212450391U (zh) 一种新型塔式起重机防爬装置
CN201834659U (zh) 一种船舶建造中用于吊运人员或物品的运输工具
CN202577926U (zh) 电梯井定型化操作平台
CN215055564U (zh) 电梯井洞口防护装置
CN210888274U (zh) 钢管立柱架可周转底座
CN108397020A (zh) 用于托板式汽车搬运机器人的载车板
CN209668612U (zh) 一种便于组装和周转使用的加气块吊运装置
CN210502801U (zh) 一种发动机适配器转运设备
JPH0932298A (ja) 壁パネルの施工方法と施工装置と壁パネル
CN215326417U (zh) 一种吊装叠合板托架的可调节吊具
CN218088544U (zh) 一种便捷式砌体材料吊笼
CN221002757U (zh) 一种小跨度隧道施工用操作平台装置
CN211664614U (zh) 垂直运输工具
CN215972620U (zh) 防火试验装置运输工装
CN217867971U (zh) 一种围栏式手动液压运输装置
CN22092876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及卸料结构
CN220377793U (zh) 便于穿越布料机的电梯井施工操作平台
CN203794050U (zh) 核电工程中倒运大型设备用运输工装
CN210364144U (zh) 转运装置
CN218539018U (zh) 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