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2337U - 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2337U
CN220862337U CN202322601458.XU CN202322601458U CN220862337U CN 220862337 U CN220862337 U CN 220862337U CN 202322601458 U CN202322601458 U CN 202322601458U CN 220862337 U CN220862337 U CN 220862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plate
self
groups
plat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014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少宏
应光焕
翁卓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yang Shao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yang Shao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yang Shao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yang Shao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014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2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2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2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 Rewinding, Material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包括安装柱和限位组件。通过将两组安装柱相对固定在卷轧机上,卷料时,将自卷芯轴两端置于限位滑槽内,两组安装柱的相对侧与自卷芯轴两端接触可防止自卷芯轴左右窜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相对侧与自卷芯轴两端周侧接触可限制自卷芯轴前后方向的移动,自卷芯轴限位方便,下料时,通过转动驱动件使第一限位板缩回收纳槽内,即可取消限制自卷芯轴前方向的移动,从而可向前移动自卷芯轴进行下料,当再次卷料时,再次转动驱动件使第一限位板伸出收纳槽再次与第二限位板配合形成限位滑槽,即可再次对自卷芯轴进行限位,便于自卷芯轴限位和解除限位的转换,提高上下料的效率。

Description

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卷轧机在收卷时,自卷芯轴在动力收卷辊组的带动下自动跟随转动成卷,为防止自卷芯轴收卷端部不整齐,需对轴的两端进行限位,以防止自卷芯轴左右窜动;同时,随着布卷收卷厚度的增加,自卷芯轴会逐渐上移,所以限位不能限制上下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当收卷直径较大的时候,布卷的转动有一定从动力收卷辊组上掉落的风险,所以也需要限制前后方向,最后在收卷完成后需要将整个布卷从动力收卷辊组上卸下,这个时候需要解除对自卷芯轴两端的限位。
现有技术中,多通过在卷轧机上相对设置两组角钢以抵住自卷芯轴两端对其进行限位,但在卸料时,需要将角钢从卷轧机上拆卸后才能解除对自卷芯轴的限位,再次卷料时,又需将角钢安装在卷轧机上才能对自卷芯轴进行限位,自卷芯轴限位和解除限位的转换较为不便,降低了上下料的效率。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提出一种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便于自卷芯轴限位和解除限位的转换,提高上下料的效率。
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包括:
安装柱,下端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安装柱通过所述夹持组件固定在卷轧机上;
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驱动件,所述安装柱一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第一限位板能沿所述安装柱宽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收纳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且与所述收纳槽同侧,所述驱动件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旋转所述驱动件能驱动所述第一限位板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板伸出所述收纳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板配合形成限位滑槽。
上述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夹持组件将两组安装柱相对固定在卷轧机上,卷料时,将自卷芯轴两端置于限位滑槽内,此时,两组安装柱的相对侧与自卷芯轴两端接触,从而防止自卷芯轴左右窜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相对侧与自卷芯轴两端周侧接触,从而限制自卷芯轴前后方向的移动,自卷芯轴限位方便,下料时,通过转动驱动件驱动第一限位板滑动使第一限位板缩回收纳槽内,此时,第一限位板与自卷芯轴两端周侧分离,从而取消限制自卷芯轴前方向的移动,此时,即可向前移动自卷芯轴进行下料,当再次卷料时,再次转动驱动件驱动第一限位板滑动使第一限位板伸出收纳槽再次与第二限位板配合形成限位滑槽,即可再次对自卷芯轴进行限位,便于自卷芯轴限位和解除限位的转换,提高上下料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活动夹板和锁紧螺栓;所述安装柱下端开设有夹持槽,所述活动夹板能沿所述安装柱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夹持槽内,所述锁紧螺栓螺纹连接在所述安装柱底端,旋转所述锁紧螺栓能抵住所述活动夹板下端,且能驱动所述活动夹板滑动。通过将夹持槽套设在卷轧机上,然后转动锁紧螺栓,锁紧螺栓转动向上移动抵住活动夹板下端并驱动活动夹板向上移动,活动夹板向上移动与夹持槽顶侧配合即可夹持卷轧机,从而将安装柱固定在卷轧机上,通过反向转动锁紧螺栓使锁紧螺栓向下移动取消对活动夹板施加的抵触力,即可取消对卷轧机的夹持,此时即可从卷轧机上拆卸安装柱,安装柱的安装拆卸方便,便于装置拆卸后的检修及更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槽一侧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活动夹板一侧设置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能沿所述安装柱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夹板的顶端和所述夹持槽的顶侧均粘接连接有防滑垫。通过设置防滑垫可提高活动夹板和夹持槽顶侧与卷轧机接触时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安装柱固定在卷轧机上的稳定性,且防滑垫为粘接固定,当防滑垫磨损后,可单独更换防滑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且一端伸入所述收纳槽,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柱外,且套接有摇轮。通过转动调节螺杆与螺纹孔螺纹配合即可驱动第一限位板滑动,驱动第一限位板滑动方便,便于使第一限位板缩回收纳槽内或从收纳槽内伸出与第二限位板配合形成限位滑槽,且通过设置摇轮便于带动调节螺杆转动,转动调节螺杆方便省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槽内间隔的设置有多组定位杆,多组所述定位杆沿所述安装柱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对应多组所述定位杆开设有多组定位孔,多组所述定位杆能滑动的穿设在多组所述定位孔内。通过设置多组定位杆与定位孔滑动配合,可提高第一限位板滑动时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的相对面均可拆卸的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为耐磨材质。通过设置垫板,当自卷芯轴在限位滑槽内移动并转动时,垫板可防止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受到摩擦磨损,从而提高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使用寿命,且垫板为可拆卸设置,当垫板磨损后可进行更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的相对面均间隔的开设有多组卡槽,所述垫板上对应多组所述卡槽设置有多组卡块,多组所述卡块能卡设在多组所述卡槽内。垫板通过卡块与卡槽配合卡接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上,安装拆卸垫板方便,更换垫板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另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安装柱;101、收纳槽;102、夹持槽;1021、导向滑槽;103、定位杆;
20、夹持组件;201、活动夹板;2011、导向滑块;202、锁紧螺栓;
30、限位组件;301、第一限位板;3011、螺纹孔;3012、定位孔;3013、卡槽;302、第二限位板;303、限位滑槽;304、调节螺杆;3041、摇轮;
40、防滑垫;
50、垫板;50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方式中的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包括安装柱10和限位组件30。
其中,安装柱10下端设置有夹持组件20,安装柱10通过夹持组件20固定在卷轧机(图未示)上。
具体的,夹持组件20包括活动夹板201和锁紧螺栓202。安装柱10下端开设有夹持槽102,活动夹板201能沿安装柱10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夹持槽102内,锁紧螺栓202螺纹连接在安装柱10底端,旋转锁紧螺栓202能抵住活动夹板201下端,且能驱动活动夹板201滑动。夹持槽102一侧开设有导向滑槽1021,活动夹板201一侧设置有导向滑块2011,导向滑块2011能沿安装柱10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导向滑槽1021内。
上述实施例中,在将安装柱10固定在卷轧机上时,通过将夹持槽102套设在卷轧机上,然后转动锁紧螺栓202,锁紧螺栓202转动向上移动抵住活动夹板201下端并驱动活动夹板201向上移动,活动夹板201向上移动与夹持槽102顶侧配合即可夹持卷轧机,从而将安装柱10固定在卷轧机上,通过反向转动锁紧螺栓202使锁紧螺栓202向下移动取消对活动夹板201施加的抵触力,即可取消对卷轧机的夹持,此时即可从卷轧机上拆卸安装柱10,安装柱10的安装拆卸方便,便于装置拆卸后的检修及更换。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活动夹板201的顶端和夹持槽102的顶侧均粘接连接有防滑垫40。通过设置防滑垫40可提高活动夹板201和夹持槽102顶侧与卷轧机接触时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安装柱10固定在卷轧机上的稳定性,且防滑垫40为粘接固定,当防滑垫40磨损后,可单独更换防滑垫40。
请参阅图2至图4,一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30包括第一限位板301、第二限位板302和驱动件。安装柱10一侧开设有收纳槽101,第一限位板301能沿安装柱10宽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收纳槽101内,第二限位板302固定设置在安装柱10上,且与收纳槽101同侧,驱动件能转动的设置在安装柱10上,且与第一限位板301连接,旋转驱动件能驱动第一限位板301滑动,以使第一限位板301伸出收纳槽101与第二限位板302配合形成限位滑槽303。
具体的,驱动件包括调节螺杆304。调节螺杆304能转动的设置在安装柱10上,且一端伸入收纳槽101,第一限位板301上开设有螺纹孔3011,调节螺杆304与螺纹孔3011螺纹连接,调节螺杆304另一端延伸至安装柱10外,且套接有摇轮3041。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摇轮3041带动调节螺杆304转动,调节螺杆304转动与螺纹孔3011配合即可驱动第一限位板301滑动,当第一限位板301滑动伸出收纳槽101与第二限位板302配合形成限位滑槽303时,第一限位板301与第二限位板302配合即可对自卷芯轴(图未示)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进行卷料操作,限位自卷芯轴方便,通过反向转动摇轮3041带动调节螺杆304反向转动,调节螺杆304反向转动与螺纹孔3011配合即可驱动第一限位板301反向滑动,当第一限位板301滑动缩回收纳槽101时,此时第一限位板301取消对自卷芯轴前方向移动的限位,此时即可将自卷芯轴从动力收卷辊组(图未示)上取下,从而进行下料操作,通过驱动第一限位板301滑动伸出或缩回收纳槽101即可对自卷芯轴进行限位或解除限位,便于自卷芯轴限位和解除限位的转换,提高上下料的效率。
请参阅图3,一实施方式中,收纳槽101内间隔的设置有多组定位杆103,多组定位杆103沿安装柱10宽度方向延伸,第一限位板301上对应多组定位杆103开设有多组定位孔3012,多组定位杆103能滑动的穿设在多组定位孔3012内。通过设置多组定位杆103与定位孔3012滑动配合,可提高第一限位板301滑动时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板301和第二限位板302的相对面均可拆卸的设置有垫板50,垫板50为耐磨材质。第一限位板301和第二限位板302的相对面均间隔的开设有多组卡槽3013,垫板50上对应多组卡槽3013设置有多组卡块501,多组卡块501能卡设在多组卡槽3013内。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垫板50,当自卷芯轴在限位滑槽303内移动并转动时,垫板50可防止第一限位板301和第二限位板302受到摩擦磨损,从而提高第一限位板301和第二限位板302的使用寿命,且垫板50通过卡块501与卡槽3013配合卡接在第一限位板301和第二限位板302上,安装拆卸垫板50方便,便于垫板50磨损后的更换。
上述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首先,通过将夹持槽102套设在卷轧机上,然后转动锁紧螺栓202,锁紧螺栓202转动向上移动抵住活动夹板201下端并驱动活动夹板201向上移动,活动夹板201向上移动与夹持槽102顶侧配合即可夹持卷轧机,从而将两组安装柱10相对的固定在卷轧机上。
卷料时,将自卷芯轴放置在动力收卷辊组上,且使自卷芯轴两端置于限位滑槽303内,此时,两组安装柱10的相对侧与自卷芯轴两端接触,从而防止自卷芯轴左右窜动,第一限位板301和第二限位板302的相对侧与自卷芯轴两端周侧接触,从而限制自卷芯轴前后方向的移动,自卷芯轴限位方便,便于自卷芯轴的卷料操作。
下料时,通过转动摇轮3041带动调节螺杆304转动,调节螺杆304转动与螺纹孔3011配合即可驱动第一限位板301滑动,当第一限位板301滑动缩回收纳槽101时,此时第一限位板301取消对自卷芯轴前方向移动的限位,此时即可将自卷芯轴从动力收卷辊组上取下,当再次进行卷料时,通过反向转动摇轮3041带动调节螺杆304反向转动,调节螺杆304反向转动与螺纹孔3011配合即可驱动第一限位板301反向滑动,当第一限位板301滑动伸出收纳槽101与第二限位板302配合形成限位滑槽303时,第一限位板301与第二限位板302配合即可对自卷芯轴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再次进行卷料操作,通过驱动第一限位板301滑动伸出或缩回收纳槽101即可对自卷芯轴进行限位或解除限位,便于自卷芯轴限位和解除限位的转换,提高上下料的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柱(10),下端设置有夹持组件(20),所述安装柱(10)通过所述夹持组件(20)固定在卷轧机上;
限位组件(30),包括第一限位板(301)、第二限位板(302)和驱动件,所述安装柱(10)一侧开设有收纳槽(101),所述第一限位板(301)能沿所述安装柱(10)宽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收纳槽(101)内,所述第二限位板(302)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0)上,且与所述收纳槽(101)同侧,所述驱动件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0)上,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板(301)连接,旋转所述驱动件能驱动所述第一限位板(301)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板(301)伸出所述收纳槽(101)与所述第二限位板(302)配合形成限位滑槽(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20)包括活动夹板(201)和锁紧螺栓(202);所述安装柱(10)下端开设有夹持槽(102),所述活动夹板(201)能沿所述安装柱(10)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夹持槽(102)内,所述锁紧螺栓(202)螺纹连接在所述安装柱(10)底端,旋转所述锁紧螺栓(202)能抵住所述活动夹板(201)下端,且能驱动所述活动夹板(201)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102)一侧开设有导向滑槽(1021),所述活动夹板(201)一侧设置有导向滑块(2011),所述导向滑块(2011)能沿所述安装柱(10)高度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10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板(201)的顶端和所述夹持槽(102)的顶侧均粘接连接有防滑垫(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调节螺杆(304);所述调节螺杆(304)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0)上,且一端伸入所述收纳槽(101),所述第一限位板(301)上开设有螺纹孔(3011),所述调节螺杆(304)与所述螺纹孔(3011)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304)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柱(10)外,且套接有摇轮(30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101)内间隔的设置有多组定位杆(103),多组所述定位杆(103)沿所述安装柱(10)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板(301)上对应多组所述定位杆(103)开设有多组定位孔(3012),多组所述定位杆(103)能滑动的穿设在多组所述定位孔(301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30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302)的相对面均可拆卸的设置有垫板(50),所述垫板(50)为耐磨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301)和所述第二限位板(302)的相对面均间隔的开设有多组卡槽(3013),所述垫板(50)上对应多组所述卡槽(3013)设置有多组卡块(501),多组所述卡块(501)能卡设在多组所述卡槽(3013)内。
CN202322601458.XU 2023-09-25 2023-09-25 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 Active CN220862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1458.XU CN220862337U (zh) 2023-09-25 2023-09-25 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01458.XU CN220862337U (zh) 2023-09-25 2023-09-25 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2337U true CN220862337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7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01458.XU Active CN220862337U (zh) 2023-09-25 2023-09-25 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2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22916B (zh) 一种金属带加工设备的自动上料系统
CN109014918A (zh) 一种铝合金轮毂自动打磨去浇耳装置
CN112476240A (zh) 一种建筑施工待回收钢管再利用打磨装置
CN111283547A (zh) 一种钢球研球机
CN220862337U (zh) 自卷芯轴端部限位装置
CN210588608U (zh) 一种汽车刹车片内弧面打磨装置
CN212859021U (zh) 一种浮动式轴承套圈内孔抛光装置
CN201371619Y (zh) 印刷机料轴的快速装卸装置
CN212145956U (zh) 一种钢球研球机
CN212402841U (zh) 一种便于更换铝卷的铝卷放卷装置
CN209954342U (zh) 一种抛光主轴装置
CN112388454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汽车生产用打磨装置
CN216859268U (zh) 一种法兰盘端面打磨装置
CN110714268B (zh) 一种大圆机收料出布装置
CN111890145A (zh) 一种零件内孔磨削装置
CN113103090A (zh) 一种效果好的金属板打磨装置
CN218798169U (zh) 一种收放料平台及轧机
CN112548761A (zh) 摆动式球面滚子球基面磨削专用磨床及使用方法
CN110227970A (zh) 一种微刀磨床
CN217577544U (zh) 环保型卷筒纸分切机的纸筒固定装置
CN218801815U (zh) 一种零件自动夹紧机构
CN116728185B (zh) 一种精密轴承加工用表面磨削装置
CN214031092U (zh) 一种接纸机纸卷固定机构
CN216533980U (zh) 一种打扣机
CN218225964U (zh) 一种全自动通用磨海绵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