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2079U - 自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2079U
CN220862079U CN202322588183.0U CN202322588183U CN220862079U CN 220862079 U CN220862079 U CN 220862079U CN 202322588183 U CN202322588183 U CN 202322588183U CN 220862079 U CN220862079 U CN 220862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piece
along
station
bla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881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辉
杨林锋
胡燕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Honda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881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2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2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2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动检测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检测。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推料机构,以及测量机构,推料机构用于沿第一方向移送工件至测量工位,测量机构,设于测量工位处,测量机构包括第一抵接件、第二抵接件以及测量器,第二抵接件与第一抵接件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且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为能够根据工件沿工件的纵长方向的尺寸调节两者沿第二方向的间距,以将工件限位于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之间,而使工件固定于测量工位。其中,测量器设于第一抵接件的一侧,且用于获取位于测量工位的工件的结构参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彼此相交。本申请能够抵接固定不同储存的工件,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零件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在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线上加工后,需要对其进行合格检测。然而,传统的检测装置的检测适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检测装置的检测适用性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检测装置。
一种自动检测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检测,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
推料机构,用于沿第一方向移送所述工件至测量工位;以及
测量机构,设于所述测量工位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一抵接件、第二抵接件以及测量器,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第一抵接件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工件沿所述工件的纵长方向的尺寸调节两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间距,以将所述工件限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而使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测量工位;
其中,所述测量器设于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一侧,且用于获取位于所述测量工位的所述工件的结构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交。
本申请提供的自动检测装置在检测时,工件由推料机构移送至测量工位上由测量器进行测量。测量机构的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能够将不同尺寸的工件限位于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之间。从而本申请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限位,结合测量器,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测量,提高了本申请自动检测装置的适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机构还包括第一抵接驱动件,所述第一抵接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抵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测量机构还包括第二抵接驱动件,所述第二抵接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接件,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抵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接件,以驱动所述第二抵接件绕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测量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且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测量器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导向杆上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
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所述工件沿第三方向由上料工位移送至推料工位;
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推料驱动件和用于承载所述上料机构移送至所述推料工位的所述工件的支撑件,所述推料驱动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将所述工件由所述推料工位移送至所述测量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且依次布设的接料杆,两个所述接料杆彼此靠近的一端绕平行所述第二方向的轴线转动地连接;
所述上料工位设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更远离所述测量机构的所述接料杆靠近所述测量机构的一端;
所述上料机构具有放料状态,当所述上料机构处于所述放料状态,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接料杆远离所述测量机构的一端高于所述接料杆靠近所述测量机构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于远离所述测量机构的所述接料杆上;
所述上料机构还具有抽检状态,当所述上料机构处于所述抽检状态,两个所述接料杆呈角度设置;
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与之相连的所述接料杆转动,以使所述上料机构在所述放料状态和所述抽检状态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推料工位之间的出风件、以及与所述出风件相连的第四驱动件;
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出风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出风件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接料杆上的所述工件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接料杆靠近所述测量机构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五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一挡板在所述第五驱动件的驱动下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限制位于所述接料杆上的所述工件朝靠近所述推料工位一侧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控制器和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器设于所述出风件靠近所述推料机构的一侧,且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位于第二检测工位的第二在位信号;其中,沿所述第三方向,相较于所述上料工位,所述第二检测工位更靠近所述推料工位;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检测器和所述第五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在位信号控制所述第五驱动件的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三检测器,所述第三检测器设于所述出风件靠近所述上料工位的一侧,且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位于第三检测工位的第三在位信号;其中,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检测工位和所述第二检测工位位于所述出风件的相对两侧;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检测器和所述第四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在位信号控制所述第四驱动件的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控制器和第四检测器,所述第四检测器设于所述推料工位,且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位于所述推料工位的第四在位信号;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四检测器和所述推料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在位信号控制所述推料驱动件的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件,以及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的接料杆,两个所述接料杆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下料分类组件,所述下料分类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设于所述测量机构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
所述下料分类组件包括第一下料件和设于所述第一下料件靠近所述测量机构的一端的第一伸缩件,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下料件间隔设置的第二下料件,以及所述第二下料件靠近所述测量机构的一端的第二伸缩件;
所述第一伸缩件被配置为能够承接结构参数在预设数值范围内的所述工件,并将该所述工件下料至所述第一下料件;
所述第二伸缩件被配置为能够承接结构参数在所述预设数值范围外的所述工件,并将该所述工件下料至所述第二下料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第六驱动件,所述第六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伸缩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伸缩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以承接位于所述测量工位且结构参数在预设数值范围内的所述工件;和/或
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第七驱动件,所述第七驱动件与所述第二伸缩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伸缩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以承接位于所述测量工位且结构参数在预设数值范围外的所述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下料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下料杆,两个所述第一下料杆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料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下料杆,两个所述第二下料杆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第八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且在所述第八驱动件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第九驱动件,所述第二伸缩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且在所述第九驱动件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自动检测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推料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下料分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自动检测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自动检测装置100;
推料机构1;支撑件11;凹陷部12;推料驱动件13;
测量机构2;第一抵接件21;第二抵接件22;测量器23;第一抵接驱动件24;第二抵接驱动件25;第一驱动件28;第二驱动件291;第一导向杆292;
上料机构3;接料杆31;第三驱动件32;出风件33;第四驱动件341;第二导向杆342;第一挡板351;第五驱动件352;第二检测器36;第三检测器371;第四检测器372;第二导向件38;接料盒39;
下料分类组件4;第一下料件41;第一下料杆411;第一伸缩件42;第一导向板421;第二下料件43;第二下料杆431;下料槽432;第二伸缩件44;第二导向板441;第六驱动件451;第七驱动件452;第一导轨461;第二导轨462;第八驱动件471;第九驱动件472;第五检测器481;第六检测器482;第二挡板491;第十驱动件492;
工件5;柜体6;上料口61;主体7;上料工位A;推料工位B;测量工位C;
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第三方向F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一种自动检测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自动检测装置100的正视图。
结合参阅图3所示,本申请的自动检测装置100用于对工件5进行检测,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件5为轴类工件,其横截面为圆形。自动检测装置100能够检测工件5的纵向尺寸、轴向尺寸、工件5的圆柱度,以及各尺寸相对工件5本身的位置。本申请自动检测装置100包括能够沿第一方向F1将工件5移送至测量工位C的推料机构1,以及设于测量工位C处的测量机构2。测量机构2包括第一抵接件21、第二抵接件22以及测量器23,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用于抵接限位对应检测的工件5,测量器23设于第一抵接件21的一侧,用于获取位于测量工位C的工件5的结构参数,如获取工件5的尺寸等信息。第二抵接件22与第一抵接件21沿第二方向F2相对且间隔设置,且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为能够根据工件5沿工件5的纵长方向的尺寸调节两者沿第二方向F2的间距,以将工件5限位于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之间,而使工件5固定于测量工位C。可以理解的是,工件5沿第二方向F2延伸地由推料结构移送至测量工位C,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分别对应地调节并抵接于工件5沿第二方向F2地两端,即可对工件5进行限位。其中,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彼此相交。
结合参阅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均设置为由抵接于工件5地抵接端向远离抵接端的方向,其表面为锥形,换句话说,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均设置为圆锥状,其尖端抵接于工件5两端,从而减小与工件5的抵接面积,避免对工件5划伤,且其通过抵接于工件5两端的限位方式,避免了对工件5侧面造成磨损,使得工件5尺寸受到影响。
参阅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自动检测装置100包括主体,上料机构3和测量机构2沿第三方向F3间隔设于主体上。测量机构2还包括第一抵接驱动件24,第一抵接驱动件24设于主体上,且传动连接于第一抵接件21,第一抵接驱动件24用于驱动第一抵接件21沿第二方向F2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机构2还包括第二抵接驱动件25,第二抵接驱动件25设于主体上,且传动连接于第二抵接件22,第二抵接驱动件25用于驱动第二抵接件22沿第二方向F2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上设有沿第二方向F2延伸的第一导向件,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沿第二方向F2间隔,且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导向件上,第一抵接驱动件24驱动第一抵接件21在第一导向件上沿第二方向F2移动,第二抵接驱动件25驱动第二抵接件22在第一导向件上沿第二方向F2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之间的相对移动,进而能够调节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之间的距离,以限位于不同尺寸的工件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可以借助于沿第二方向F2延伸的导轨等结构设置于主体上,再通过设于主体的第一抵接驱动件24驱动第一抵接件21沿第二方向F2移动,通过设于主体的第二抵接驱动件25驱动第二抵接件22沿第二方向F2移动,以调节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测量机构2上设置第一检测器,可以将第一检测器设于测量工位C,且用于检测工件5位于测量工位C的第一在位信号。在检测到测量工位C上有工件5时,第一检测器向控制器输出第一在位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沿第二方向F2相对移动,卡紧工件5,再控制第一驱动件28驱动第二抵接件22绕与第二方向F2平行的轴线转动,从而带动工件5绕与第二方向F2平行的轴线转动,同时控制测量器23测量,以及控制第二驱动件291驱动测量器23沿第二方向F2移动,以对工件5进行全面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3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四检测器372,第四检测器372设于推料工位B,且用于检测工件5位于推料工位B的第四在位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在检测到推料工位B上有工件5时,第四检测器372向控制器输出第四在位信号,控制器控制推料驱动件13驱动支撑件11推送工件5至测量工位C。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四检测器372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控制器设置推料驱动件13驱动预设时间以控制支撑件11沿第一方向F1移动预设距离,从而将工件5推送预设距离至测量工位C,在推料驱动件13驱动预设时间后,控制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卡紧工件5,进行测量。
参阅图1和图3所示,测量机构2还包括第一驱动件28,第一驱动件28连接于第二抵接件22,以驱动第二抵接件22绕与第二方向F2平行的轴线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8可以被设置为电机,通过电机驱动第二抵接件22绕与第二方向F2平行的轴线转动,也就是说,电机驱动第二抵接件22绕工件5与第二方向F2平行的轴线转动,从而驱动工件5本身绕其与第二方向F2平行的轴线转动,便于测量器23对工件5的周壁进行检测。
结合参阅图1和图3所示,测量机构2包括第二驱动件291、第一导向杆292和支座,支座沿第一方向F1设于第一抵接件21远离主体的一侧,且支座用于承载测量器23,并使得测量器23的测量端位于测量工位C。第一导向杆292沿第二方向F2延伸设于支座上,测量器23沿第二方向F2滑动地连接于第一导向杆292,且连接于第二驱动件291,测量器23在第二驱动件291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F2在第一导向杆292上移动,其在移动时,获取工件5沿第二方向F2上的结构参数,结合工件5本身绕与第二方向F2平行的轴线转动,从而对工件5进行全面检测。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器23被配置为相机,且相机设置有两个,两个相机沿第三方向F3间隔设于位于测量工位C上的工件5沿第三方向F3的两侧,且相机的摄像头均朝向该工件5。也就是说,测量器23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测量器23分别沿第三方向F3间隔设于位于测量工位C上的工件5沿第三方向F3的两侧,以便于对工件5进行全面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3所示,自动检测装置100还包括上料机构3,上料机构3用于将工件5沿第三方向F3由上料工位A移送至推料工位B,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检测工件5由机械手抓取至上料工位A,上料结构将位于上料工位A的工件5移送至推料工位B,再由推料机构1将位于推料工位B的工件5推送至测量工位C。
结合参阅图4和图5所示,图4为图3所示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推料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推料机构1包括推料驱动件13和用于承载上料机构3移送至推料工位B的工件5的支撑件11,可以理解的是,推料驱动件13与支撑件11连接,以驱动支撑件11沿第一方向F1移动,再由支撑件11将工件5由推料工位B移送至测量工位C。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6所示,图6为图1所示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上料机构3包括两个沿第三方向F3延伸且依次布设的接料杆31,两个接料杆31彼此靠近的一端绕平行第二方向F2的轴线转动地连接。上料工位A设于沿第三方向F3更远离测量机构2的接料杆31靠近测量机构2的一端,机械手抓取多个工件5放置在上料工位A上,且使工件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F2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3包括两组如上所述的两个沿第三方向F3延伸且依次布设的接料杆31的设置,且其中一组与其中另一组沿第二方向F2间隔设置,工件5一端放置于其中一组上,工件5另一端放置于其中另一组上,从而能够保证工件5在上料组件上沿第三方向F3移动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组接料杆31的间距可调,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工件5的运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3还包括沿第二方向F2延伸的第二导向件38,上料机构3还包括两个沿第三方向F3延伸,且沿第二方向F2间隔布设的接料杆31,两个接料杆31中的至少一者沿第二方向F2滑动地连接于第二导向件38。换句话说,两组如上所述的两个沿第三方向F3延伸且依次布设的接料杆31的至少一者沿第二方向F2滑动地连接于第二导向件38,从而实现两组接料杆31之间的距离可调,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工件5的运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件38可以被设置为导轨等结构。
上料机构3具有放料状态,当上料机构3处于放料状态时,沿第一方向F1,接料杆31远离测量机构2的一端高于接料杆31靠近测量机构2的一端,即接料杆31处于倾斜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位于上料工位A的工件5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向测量机构2移动,换句话说,机械手将多个工件5沿第二方向F2延伸放置在上料工位A上,位于上料工位A的多个工件5在重力作用下由上料工位A移动至推动工位,多个工件5更靠近测量机构2的其中之一移动至支撑件11上,由推料驱动件13驱动支撑件11推送该工件5至测量工位C,再由推料机构1进行移送至测量工位C。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4和图5所示,结合图3所示,支撑件11靠近工件5的一端设有凹陷部12,凹陷部12位于推料工位B上,且位于推料工位B上的工件5能够限位于该凹陷部12内,且在支撑件11沿第一方向F1移动,使凹陷部12及凹陷部12上的工件5朝向测量工位C移动时,支撑件11靠近上料结构的侧壁突出于接料杆31与工件5接触位置的所在平面,阻挡位于接料杆31上的其他工件5沿第三方向F3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得在接料杆31上的多个工件5能够限位于接料杆31上。可以理解的是,在支撑件11移送限位于凹陷部12的工件5至测量工位C,且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将该工件5夹持住并完成测量后,支撑件11在推料驱动件13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F1移动,使得凹陷部12归位于推料工位B,此时,支撑件11靠近上料结构的侧壁不突出于接料杆31与工件5接触位置的所在平面,位于接料杆31上的工件5在重力作用下滑移至凹陷部12,再由凹陷部12将其由推料工位B移送至测量工位C。
参阅图1、图3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上料机构3还可以实现抽检功能,上料机构3还包括第三驱动件32和接料盒39,第三驱动件32连接于上述两个沿第三方向F3延伸且依次布设的接料杆31中远离测量机构2的接料杆31上,接料盒39设于远离测量机构2的接料杆31的远离测量机构2的一端。上料机构3还具有抽检状态,接料盒39用于容纳被抽检的工件5,以用于人工抽检。
当上料机构3处于抽检状态时,两个接料杆31呈角度设置,且在上料机构3由放料状态向抽检状态转换时,两个接料杆31的连接处朝背离自动检测装置100的主体的方向移动,使得远离测量机构2的接料杆31呈倾斜状态,且该接料杆31靠近测量机构2的一端高于该接料杆31远离测量机构2的一端,使得位于该接料杆31上的工件5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滑移至接料盒39。
在抽检完成后,第三驱动件32能够驱动与之相连的接料杆31相对与该接料杆31相连的另一接料杆31转动,从而回复至两个接料杆31的纵长方向彼此平行的状态,即使得上料机构3回复至放料状态。换句话说,第三驱动件32用于驱动与之相连的接料杆31转动,以使上料机构3在放料状态和抽检状态之间切换,进而实现本申请自动检测装置100的抽检功能。
继续参阅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具有风干功能,上料机构3还包括位于上料工位A和推料工位B之间的出风件33、以及与出风件33相连的第四驱动件341,第四驱动件341用于驱动出风件33沿第二方向F2移动,且出风件33的出风口朝向接料杆31上的工件5设置,以使得出风件33能够沿第二方向F2移动,同时对位于接料杆31上靠近出风件33处的工件5吹风,可以理解的是,其能够将由上料工位A移送至推料工位B的工件5风干,即本申请的自动检测装置100具有风干工件5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3还包括位于上料工位A和推料工位B之间,且沿第二方向F2延伸的第二导向杆342,出风件33设于第二导向杆342上,在第四驱动件341的驱动下能够在第二导向杆342上沿第二方向F2移动。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3还包括第一挡板351和第五驱动件352,第一挡板351位于接料杆31靠近测量机构2的一侧,且与第五驱动件352相连,第一挡板351在第五驱动件352的驱动下能够沿第一方向F1移动,使其沿第一方向F1突出于接料杆31,以限制位于接料杆31上的工件5朝靠近推料工位B一侧的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挡板351的设置能够控制测量机构2至第一挡板351之间的工件5数量,即避免测量机构2处的工件5个数过多,使工件5挤压偏离接料杆31的运输轨道,故而设置第一挡板351以限制处于测量机构2的工件5个数,保证测量机构2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6所示,上料机构3还包括控制器和第二检测器36,第二检测器36设于出风件33靠近推料机构1的一侧,且用于检测工件5位于第二检测工位的第二在位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出风件33设于退料机构和上料工位A之间,上料工位A处的工件5先经过出风件33风干后再滑移至推料工位B,则沿第三方向F3,相较于上料工位A,第二检测工位更靠近推料工位B。第二检测器36用于检测第二检测工位上是否有工件5,换句话说,第二检测器36用于检测设于接料杆31上靠近推料机构1一端的工件5是否堆积至出风件33靠近推料结构的一侧,若设于接料杆31上靠近推料机构1一端的工件5已经堆积至第二检测工位,则第五驱动件352驱动第一挡板351沿第一方向F1移动至其沿第一方向F1突出于接料杆31,以限制位于接料杆31上的工件5朝靠近推料工位B一侧的移动,从而能够达到避免接料杆31上靠近推料机构1一端的工件5堆积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3还包括第三检测器371,第三检测器371设于出风件33靠近上料工位A的一侧,沿第三方向F3,相较于上料工位A,第三检测工位更靠近出风件33。且第三检测器371用于检测工件5位于第三检测工位的第三在位信号,并将第三在位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在机械手向上料工位A投放工件5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挡板351沿第一方向F1突出于接料杆31,对工件5进行限位,使部分工件5设于接料杆31上,且位于出风件33背离所述推料结构的一侧,换句话说,位于第三检测工位处,第三检测器371输出第三在位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出风件33向该部分工件5吹风,使该部分工件5风干,从而实现本申请风干工件5的功能。
参阅图7所示,图7为图1所示下料分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自动检测装置100还包括下料分类组件4,下料分类组件4沿第三方向F3设于测量机构2远离上料机构3的一侧,工件5由上料机构3上料至测量机构2,经测量机构2测量完成之后,下料至下料分类组件4。
下料分类组件4包括第一下料件41和设于第一下料件41靠近测量机构2的一端的第一伸缩件42,下料分类组件4还包括沿第一方向F1与第一下料件41间隔设置的第二下料件43,以及第二下料件43靠近测量机构2的一端的第二伸缩件4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件42被配置为能够承接结构参数在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工件5,并将该工件5下料至第一下料件41。第二伸缩件44被配置为能够承接结构参数在预设数值范围外的工件5,并将该工件5下料至第二下料件4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伸缩件42和控制器电连接,测量器23检测完毕后,将对工件5检测得到的工件5数据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判断该工件5是否合格。该工件5的结构参数在预设数值范围内为合格,工件5的结构参数不在预设数值范围内为不合格。控制器判断合格后,控制第一伸缩件42伸出以承接合格的工件5,若控制器判断不合格,则控制第二伸缩件44伸出以承接不合格工件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测量器23检测完毕,并需要使工件5移运至对应的第一伸缩件42或者第二伸缩件44时,可以通过推料机构1的支撑件11来承接工件5,并通过推料驱动件13驱动支撑件11沿第一方向F1朝向推料工位B的方向移动,即支撑件11和工件5一起沿第一方向F1下降,同时,对应的第一伸缩件42或者第二伸缩件44伸出接住工件5,支撑件11继续降回推料工位B,从而实现将工件5移送至第一伸缩件42或者第二伸缩件44上,且避免工件5从测量工位C直接下落至第一伸缩件42或者第二伸缩件44上,造成工件5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测量器23测量工件5时,可以控制将工件5推至测量工位C的支撑件11沿第一方向F1朝背离测量工位C的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以避免支撑件11遮挡在工件5侧面,不利于测量器23测量,在测量完毕后,再控制驱动支撑件11沿第一方向F1朝向测量工位C的方向移动至测量工位C以承接该工件5,并将该工件5转运至第一伸缩件42或者第二伸缩件44,其中,预设距离小于等于测量工位C到推料工位B的间距。
参阅图7所示,下料分类组件4还包括第六驱动件451和第七驱动件452,第六驱动件451与第一伸缩件42连接,以驱动第一伸缩件42沿第三方向F3移动,即第六驱动件451用于驱动第一伸缩件42沿第三方向F3伸出或者缩回,以承接位于测量工位C且结构参数在预设数值范围内的工件5。第七驱动件452与第二伸缩件44连接,以驱动第二伸缩件44沿第三方向F3移动,即第七驱动件452用于驱动第二伸缩件44沿第三方向F3伸出或者缩回,以承接位于测量工位C且结构参数在预设数值范围外的工件5。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7所示,下料分类组件4还包括设于测量机构2背离上料机构3,且沿第一方向F1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板421和第二导向板441,第一导向板421沿第三方向F3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板421通过设于第一导向板421四周的多个第一立柱设于主体,第六驱动件451设于第一导向板421上,输出端连接于第一伸缩件4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伸缩件42设于第一导向板421靠近测量机构2的一端,且在第六驱动件451的驱动下沿第三方向F3移动伸缩。第二导向板441相对第一导向板421更靠近主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板441通过设于第二导向板441四周的多个第二立柱设于主体,第七驱动件452设于第二导向板441上,输出端连接于第二伸缩件44,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伸缩件44设于第二导向板441靠近测量机构2的一端,且在第七驱动件452的驱动下沿第三方向F3移动伸缩。
如图7所示,下料分类组件4还包括第一导轨461和第二导轨462,第一导轨461和第二导轨462沿第三方向F3间隔设置,且均沿第二方向F2延伸,第一下料件41包括沿第二方向F2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下料杆411,第一下料杆411沿第三方向F3倾斜设置,换句话说,沿第一方向F1,第一下料杆411靠近测量机构2的一端高于第一下料杆411远离测量机构2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合格的工件5在第一伸缩件42的承接下移至第一下料件41的两个第一下料杆411上,且工件5的一端设于两个第一下料杆411的其中之一,工件5的另一端设于两个第一下料杆411的其中之另一,工件5在重力作用下滑至远离测量机构2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两个第一下料杆411中的至少一者沿第二方向F2滑动地连接于第一导轨461和第二导轨462。换句话说,可以设置两个第一下料杆411的其中之一通过滑块等结构设置在第一导轨461和第二导轨462上,使其能够在第一导轨461和第二导轨462上沿第二方向F2滑动。还可以设置两者两个第一下料杆411均能够在第一导轨461和第二导轨462上沿第二方向F2滑动,从而借助于第一导轨461和第二导轨462调节两个第一下料杆411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工件5的运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所示,第二下料件43包括沿第二方向F2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下料杆431,两个第二下料杆431中的至少一者沿第二方向F2滑动地连接于第一导轨461和第二导轨462,从而使得两个第二下料杆431之间的距离可调,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工件5的运输。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下料杆411的其中之一与两个第二下料杆431的其中之一彼此固定,且共同设于第一导轨461和第二导轨462上,两个第一下料杆411的其中之另一与两个第二下料杆431的其中之另一彼此固定,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下料杆411的其中之另一与两个第二下料杆431的其中之另一共同设置于第一导轨461和第二导轨462上,从而实现两个第一下料杆411之间距离调节的同时,相对也调节了两个第二下料杆431之间的距离,从而适用于同一尺寸的工件5的分类下料。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第二下料杆431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电机或者气缸等驱动件以驱动第二下料杆431沿第二方向F2在第一导轨461和第二导轨462和第二导轨462上移动。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料分类组件4还包括第八驱动件471,第一伸缩件42沿第二方向F2滑动地连接于第一导轨461,且在第八驱动件471的驱动下在第一导轨461上沿第二方向F2移动,从而调节第一伸缩件42在第二方向F2上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伸缩件42借助于第一导向板421和第一立柱设于第一导轨461上,第八驱动件471设于主体上,通过第一导向板421和第一立柱传动连接于第一伸缩件42,以驱动第一伸缩件42沿第二方向F2移动。第一伸缩件42能够沿第二方向F2移动,结合两个第一下料杆411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使得第一下料件41和第一伸缩件42能够适配于不同尺寸的工件5的下料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料分类组件4还包括第九驱动件472,第二伸缩件44沿第二方向F2滑动地连接于第二导轨462,且在第九驱动件472的驱动下在第二导轨462上沿第二方向F2移动,从而调节第二伸缩件44在第二方向F2上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伸缩件44借助于第二导向板441和第二立柱设于第二导轨462上,第九驱动件472设于主体上,通过第二导向板441和第二立柱传动连接于第二伸缩件44,以驱动第二伸缩件44沿第二方向F2移动。第二伸缩件44能够沿第二方向F2移动,结合两个第二下料杆431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使得第二下料件43和第二伸缩件44能够适配于不同尺寸的工件5的下料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下料分类组件4还包括下料槽432,下料槽432设于本体背离下料分类组件4的一侧,且设于第二下料件43远离测量机构2的一端。下料槽432的槽口朝向第二下料件43远离测量机构2的一端,以能够接住下料至第二下料件43,且由第二下料件43靠近测量机构2一端移动至第二下料件43远离测量机构2的一端的工件5。换句话说,下料槽432能够用于接收由第二下料件43下料的不合格工件5。且下料槽432的底壁沿第二方向F2倾斜设置,其底壁沿第二方向F2的一端高于另一端,下料槽432的底壁较低的一端的侧壁设有通口,下料至下料槽432内的工件5能够顺着其底壁从该通口处滑出。
继续参阅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料分类组件4还包括第二挡板491和第十驱动件492,第二挡板491设于第一下料件41远离所述测量机构2的一端,用于限位位于第一下料件41上的工件5,避免位于第一下料件41上的工件5在重力作用下滑出第一下料件41,第十驱动件492用于驱动第二挡板491抬起或者放下,进而实现对第一下料件41上的工件5的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料分类组件4还包括第五检测器481和第六检测器482,第五检测器481设于第一下料件41靠近测量机构2的一端,第六检测器482沿第三方向F3与第五检测器481间隔设于第一下料件41的另一端。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挡板491的限位作用下,第五探测器能够用于检测第一下料件41上的工件5是否堆积至第一下料件41靠近测量机构2的一端,换句话说,第五探测器能够用于检测第一下料件41上是否满料,从而能够将满料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探测器能够结合报警器等结构,发出满料提醒,便于人工取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检测器482可以设置为,在其长时间未检测到工件5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即长时间段内的工件5检测均为不合格时,第六检测器482检测不到工件5,从而提醒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排查,避免机器意外检测失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所示,自动检测装置100设于柜体6内,柜体6朝向上料工位A的顶壁设有上料口61,机械手从上料口61伸入柜体6内,并将工件5放置在上料工位A上。柜体6还设有柜门,柜门打开即可显露出上料机构3、测量机构2和下料分类组件4,以便于维修。且柜体6的设置便于防尘防落灰,便于安全防护。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柜体6内壁设置隔音材料,降低噪音。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料盒39显露出柜体6外部,便于抽检时,拾取接料盒39内的工件5。
本申请提供的自动检测装置100在工件5上料至上料工位A后,再通过出风件33对从上料工位A移至推料工位B的工件5进行风干,风干后进入测量机构2进行测量,测量机构2通过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抵接于工件5两端,避免测量时对工件5表面磨损,且设置第二抵接件22能够绕与第二方向F2平行的轴线转动,从而带动工件5与第二方向F2平行的轴线转动,便于测量器23对工件5进行全面测量。测量完毕,通过控制器判断工件5是否合格,并结合下料分类组件4将合格与不合格的工件5分开,即挑出不合格的工件5。
本申请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工件5的检测,本申请的沿第二方向F2间隔布设的接料杆31之间的距离可调,第一抵接件21和第二抵接件22之间沿第二方向F2的距离可调,两个第一下料杆411之间沿第二方向F2的距离可调,两个第二下料杆431之间沿第二方向F2的距离可调,且第一伸缩件42和第二伸缩件44均被设置为能够沿第二方向F2移动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对于不同尺寸的工件5的上料、测量和下料分类,即本申请能够适用于不同纵长尺寸的工件5。
本申请还具有抽检功能,通过控制第三驱动件32驱动沿第三方向F3延伸且依次布设的两个接料杆31相互转动,可以使上料机构3由放料状态转换为抽检状态,即使得两个接料杆31呈角度设置,部分工件5从远离测量机构2的接料杆31上滑至接料盒39,以用于人工抽检。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自动检测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
推料机构,用于沿第一方向移送所述工件至测量工位;以及
测量机构,设于所述测量工位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一抵接件、第二抵接件以及测量器,所述第二抵接件与所述第一抵接件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工件沿所述工件的纵长方向的尺寸调节两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间距,以将所述工件限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而使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测量工位;
其中,所述测量器设于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一侧,且用于获取位于所述测量工位的所述工件的结构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还包括第一抵接驱动件,所述第一抵接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接件,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抵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测量机构还包括第二抵接驱动件,所述第二抵接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接件,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抵接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接件,以驱动所述第二抵接件绕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测量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且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测量器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导向杆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
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所述工件沿第三方向由上料工位移送至推料工位;
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推料驱动件和用于承载所述上料机构移送至所述推料工位的所述工件的支撑件,所述推料驱动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将所述工件由所述推料工位移送至所述测量工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且依次布设的接料杆,两个所述接料杆彼此靠近的一端绕平行所述第二方向的轴线转动地连接;
所述上料工位设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更远离所述测量机构的所述接料杆靠近所述测量机构的一端;
所述上料机构具有放料状态,当所述上料机构处于所述放料状态,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接料杆远离所述测量机构的一端高于所述接料杆靠近所述测量机构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于远离所述测量机构的所述接料杆上;
所述上料机构还具有抽检状态,当所述上料机构处于所述抽检状态,两个所述接料杆呈角度设置;
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与之相连的所述接料杆转动,以使所述上料机构在所述放料状态和所述抽检状态之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推料工位之间的出风件、以及与所述出风件相连的第四驱动件;
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出风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出风件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接料杆上的所述工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接料杆靠近所述测量机构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五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一挡板在所述第五驱动件的驱动下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限制位于所述接料杆上的所述工件朝靠近所述推料工位一侧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控制器和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器设于所述出风件靠近所述推料机构的一侧,且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位于第二检测工位的第二在位信号;其中,沿所述第三方向,相较于所述上料工位,所述第二检测工位更靠近所述推料工位;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检测器和所述第五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在位信号控制所述第五驱动件的输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三检测器,所述第三检测器设于所述出风件靠近所述上料工位的一侧,且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位于第三检测工位的第三在位信号;其中,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检测工位和所述第二检测工位位于所述出风件的相对两侧;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检测器和所述第四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在位信号控制所述第四驱动件的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控制器和第四检测器,所述第四检测器设于所述推料工位,且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位于所述推料工位的第四在位信号;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四检测器和所述推料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在位信号控制所述推料驱动件的输出。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件,以及两个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的接料杆,两个所述接料杆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件。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下料分类组件,所述下料分类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设于所述测量机构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一侧;
所述下料分类组件包括第一下料件和设于所述第一下料件靠近所述测量机构的一端的第一伸缩件,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下料件间隔设置的第二下料件,以及所述第二下料件靠近所述测量机构的一端的第二伸缩件;
所述第一伸缩件被配置为能够承接结构参数在预设数值范围内的所述工件,并将该所述工件下料至所述第一下料件;
所述第二伸缩件被配置为能够承接结构参数在所述预设数值范围外的所述工件,并将该所述工件下料至所述第二下料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第六驱动件,所述第六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伸缩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伸缩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以承接位于所述测量工位且结构参数在预设数值范围内的所述工件;和/或
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第七驱动件,所述第七驱动件与所述第二伸缩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伸缩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以承接位于所述测量工位且结构参数在预设数值范围外的所述工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下料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下料杆,两个所述第一下料杆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料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下料杆,两个所述第二下料杆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第八驱动件,所述第一伸缩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且在所述第八驱动件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下料分类组件还包括第九驱动件,所述第二伸缩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且在所述第九驱动件的驱动下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CN202322588183.0U 2023-09-22 2023-09-22 自动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862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8183.0U CN220862079U (zh) 2023-09-22 2023-09-22 自动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88183.0U CN220862079U (zh) 2023-09-22 2023-09-22 自动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2079U true CN220862079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6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88183.0U Active CN220862079U (zh) 2023-09-22 2023-09-22 自动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20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1895B (zh) 轴承内圈孔径检测设备
CN214582966U (zh) 一种螺母检测机
CN108686980A (zh) 锂电池检测和分选设备
CN110385278B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齿轮套筒检测装置
CN111266305B (zh) 全自动轴类零件检测分选机及检测分选方法
CN108387276A (zh) 锂电池检测设备
CN116511066B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外观检测系统
CN114068375A (zh) 物料取放方法、存储装置、计算机设备和测试设备
CN220862079U (zh) 自动检测装置
CN113532359B (zh) 一种轴类零件外径检测装置
CN107101556B (zh) 涡轮自动检测机
CN117181624A (zh) 轴类零件自动检测装置
CN110871175B (zh) 弹簧内外径分选装置
CN112893154A (zh) 一种螺丝直线度检测机构及螺丝自动化检测设备
CN218452401U (zh) 电池检测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线
CN211515223U (zh) 一种螺丝直线度检测机构及螺丝自动化检测设备
CN214812738U (zh) 一种用于钻头的检测结构
CN114392930A (zh) 一种轴承套圈滚道自动检测与分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32386B (zh) 移管活塞自动化加工设备
CN111112102A (zh) 轴类零件直径检测装置
CN113219325A (zh) 一种bga芯片检测系统
CN214262841U (zh) 一种电感测试装置
CN112718540A (zh) 一种基于刀具检测的智能筛选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216770774U (zh) 电子秤自动化标定测试生产线
CN215695948U (zh) 一种轴类零件的全自动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