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6453U - 一种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6453U
CN220856453U CN202322674451.0U CN202322674451U CN220856453U CN 220856453 U CN220856453 U CN 220856453U CN 202322674451 U CN202322674451 U CN 202322674451U CN 220856453 U CN220856453 U CN 220856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relay
base
auxiliary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44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gao La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gao Lai Electronics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gao La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gao Lai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6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6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继电器包括基座、主静触头、辅静触头和动触头组件,基座包括主体部以及隔档部,主体部围设有第一容纳腔,且主体部的外表面部分向第一容纳腔内凹陷形成第一耐压腔,隔档部处于第一容纳腔内且与第一容纳腔的腔壁连接以使隔档部与部分第一容纳腔的腔壁围成第二耐压腔;主静触头固定于基座,两端分别为第一外接端和第一导通端,第一导通端处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外接端贯穿基座处于基座外侧;辅静触头固定于基座,两端分别为第二外接端和第二导通端,第二外接端处于第一耐压腔内,第二导通端贯穿基座并处于第二耐压腔内;动触头组件与基座连接且封闭第一容纳腔,本申请的继电器具有更优良的绝缘耐压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气元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汽车、充电桩、储能等领域对高压直流继电器指标及功能均有不同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应用中,还要求继电器/接触器除主触点外,还应具备能辅助触点来作为同步或有一定时序的关联来监控主触头状态或是传递其它控制信号,但是,现有的继电器绝缘耐压不能满足新兴的充电桩等高压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具有更优良的绝缘耐压性能。
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主静触头、辅静触头以及动触头组件,基座包括主体部以及隔档部,所述主体部围设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部分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凹陷形成第一耐压腔,所述隔档部处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连接以使所述隔档部与部分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围成第二耐压腔;主静触头固定于所述基座,两端分别为第一外接端和第一导通端,所述第一导通端处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外接端贯穿所述基座处于所述基座外侧;辅静触头固定于所述基座,两端分别为第二外接端和第二导通端,所述第二外接端处于所述第一耐压腔内,所述第二导通端贯穿所述基座并处于所述第二耐压腔内;动触头组件与所述基座连接且封闭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动触头组件抵接所述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以与所述主静触头以及所述辅静触头导通。
基于上述实施例,主静触头的第一外接端处于基座的外侧,而辅静触头的第二外接端处于第一耐压腔内,如此,减小第一外接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二外接端的烧蚀,同理,减小了第二外接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一外接端的烧蚀(例如,第一外接端接电或断电时产生的电弧烧蚀第一外接端,而由于第二外接端处于第一耐压腔内,则减小了第一外接端接电或断电时产生的电弧对第二外接端的烧蚀);主静触头的第一导通端处于第一容纳腔内,而辅静触头的第二导通端处于第二耐压腔内,即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被隔档部分隔在两个腔体内,如此,减小第一导通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二导通端的烧蚀,同理,减小了第二导通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一导通端的烧蚀,有效提高了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之间的绝缘耐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配置为陶瓷基座,所述主静触头与所述辅静触头均真空钎焊至所述基座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陶瓷基座由于自身陶瓷材质绝缘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之间的绝缘耐压性,真空钎焊时陶瓷基座、主静触头以及辅静触头处于低压环境,且真空钎焊钎料的湿润性和流动性良好,可以焊接复杂和狭小缝隙的器件,能够提高陶瓷基座和主静触头之间焊缝的质量,以确保第一容纳腔、第一耐压腔和第二耐压腔的封闭性能,进而确保该继电器的绝缘耐压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静触头的布置方向和所述辅静触头均沿所述继电器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耐压腔贯穿所述基座平行所述继电器的高度方向的周壁。
基于上述实施例,辅静触头的外接线可从基座的周壁引出,而主静触头的外接线从基座的顶壁引出,如此,减小第一外接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二外接端的烧蚀,以及减小了第二外接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一外接端的烧蚀,进一步提高了该继电器的绝缘耐压性;另外,可防止辅静触头的外接线和主静触头的外接线相互干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壳体、动触头结构和驱动结构,壳体与所述基座连接,具有第二容纳腔;动触头结构处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驱动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以连接所述动触头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能够带动所述动触头结构同时朝向或远离所述主静触头和所述辅静触头移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壳体用于支撑以及保护动触头结构和驱动结构,在继电器接电时驱动结构带动动触头结构朝向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移动以接通动触头结构和主静触头以及动触头结构和辅静触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主动触头、辅动触头、移动支架以及绝缘件,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第一导通端抵接,所述辅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导通端抵接;移动支架与所述主动触头和所述辅动触头连接;绝缘件与所述主动触头滑动连接,与所述驱动结构固定连接,并使所述主动触头和所述驱动结构之间绝缘。
基于上述实施例,继电器启动时,驱动结构带动移动支架朝向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移动,即带动主动触头朝向辅动触头移动,带动主静触头朝向辅静触头移动,使主动触头与第一导通端抵接,以实现主动触头和主静触头的导通,使辅动触头与第二导通端抵接,以实现辅静触头和辅动触头的导通,进而使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绝缘件防止了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主动触头和驱动结构之间串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动触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弧形部以及导通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移动支架连接,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导通部抵接所述第二导通端;其中,至少所述弧形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基于上述实施例,连接部与移动支架连接以实现辅动触头和移动支架的连接,在导通部抵接第二导通端以连通辅动触头和辅静触头后,弧形部能够产生弹性变量,以确保导通部与第二导通端能够相互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主动触头的移动方向,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第一导通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辅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导通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动触头结构还包括超程复位件,所述超程复位件夹设于所述主动触头的底壁和所述绝缘件之间,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超程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
基于上述实施例,继电器启动时,主动触头与第一导通端先导通,辅动触头与第二导通端后连通,使该继电器能够以一定时序的关联来监控主触头状态或是传递其它控制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围设有导向通孔,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线圈、导磁板、驱动铁芯、推动杆和弹性复位件,驱动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与外界供电器件连接;导磁板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基座连接,与所述驱动线圈形成回路;驱动铁芯处于所述导向通孔内且与所述导向通孔的孔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通孔处于所述驱动线圈的内圈内;推动杆一端与所述驱动铁芯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导磁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与所述绝缘件固定连接;弹性复位件夹设于所述导磁板和所述驱动铁芯之间;其中,所述驱动线圈通电时所述导磁板驱动所述驱动铁芯朝向所述主静触头移动,所述驱动线圈断电时所述弹性复位件使所述驱动铁芯远离所述主静触头移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该继电器通电时,即驱动线圈连通外接电源时,驱动线圈的内圈产生磁场,导磁板导磁对处于导向通孔内的驱动铁芯产生磁吸力,以使驱动铁芯在导向通孔内朝向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滑动并压缩夹设于驱动铁芯和导磁板之间的复位弹性件,驱动铁芯带动推动杆同步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与推动杆连接的主动触头和辅动触头朝向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滑动;在该继电器断电时,弹性复位件恢复形变并推动驱动铁芯复位,进而使推动杆以及动触头结构复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具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推动杆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推动杆穿设于第一连接通孔内以实现绝缘件与推动杆的连接,进而实现驱动结构和动触头结构的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触头具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移动支架具有避让通孔,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插接子部和第一限位子部,所述第一限位子部抵接所述主动触头的顶壁,所述第一插接子部滑动插接于所述连接通孔内并至少延伸至所述避让通孔内;第二夹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插接子部和第二限位子部,所述第二插接子部与所述第一插接子部固定连接,所述超程复位件套接所述第二插接子部以及部分所述第一插接子部。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限位子部和第二限位子部可实现对超程复位件的夹持,第一插接子部和第二插接子部与推动杆连接以实现动触头结构和驱动结构的连接。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继电器,主静触头的第一外接端处于基座的外侧,而辅静触头的第二外接端处于第一耐压腔内,如此,减小第一外接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二外接端的烧蚀,同理,减小了第二外接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一外接端的烧蚀(例如,第一外接端接电或断电时产生的电弧烧蚀第一外接端,而由于第二外接端处于第一耐压腔内,则减小了第一外接端接电或断电时产生的电弧对第二外接端的烧蚀);主静触头的第一导通端处于第一容纳腔内,而辅静触头的第二导通端处于第二耐压腔内,即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被隔档部分隔在两个腔体内,如此,减小第一导通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二导通端的烧蚀,同理,减小了第二导通端的开断电弧对第一导通端的烧蚀,有效提高了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之间的绝缘耐压。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座、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基座、主静触头和辅静触头组装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继电器沿A-A截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动触头结构沿B-B截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基座;11、主体部;111、第一容纳腔;112、第一耐压腔;12、隔档部;121、第二耐压腔;20、主静触头;21、第一外接端;22、第一导通端;30、辅静触头;31、第二外接端;32、第二导通端;40、动触头组件;41、壳体;411、导向通孔;412、第二容纳腔;42、动触头结构;421、主动触头;4211、第二连接通孔;422、辅动触头;4221、连接部;4222、弧形部;4223、导通部;423、移动支架;4231、避让通孔;424、绝缘件;4241、第一连接通孔;4242、第一夹持部;4243、第二夹持部;43、驱动结构;431、驱动线圈;432、导磁板;433、驱动铁芯;434、推动杆;435、弹性复位件;44、超程复位件;50、罩体;a、继电器的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而不排除其它的内容。单词“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存在多个。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继电器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例如,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诸如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等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各构件的操作和构造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且尽管当继电器的各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指示是恰当的,但是当这些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应有不同的解释,以对应所述改变。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固定件固定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相互卡接或卡合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形成连接进行连接。电路结构的“相连”或“连接”除了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还可以是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即物理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至少一个元件间接相连,只要达到电路相通即可,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信号连接除了可以通过电路进行信号连接外,也可以是指通过媒体介质进行信号连接,例如,无线电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继电器包括基座10、主静触头20、辅静触头30以及动触头组件40,基座10包括主体部11以及隔档部12,主体部11围设有第一容纳腔111,且主体部11的外表面部分向第一容纳腔111内凹陷形成第一耐压腔112,隔档部12处于第一容纳腔111内且与第一容纳腔111的腔壁连接以使隔档部12与部分第一容纳腔111的腔壁围成第二耐压腔121;主静触头20固定于基座10,两端分别为第一外接端21和第一导通端22,第一导通端22处于第一容纳腔111内,第一外接端21贯穿基座10处于基座10外侧;辅静触头30固定于基座10,两端分别为第二外接端31和第二导通端32,第二外接端31处于第一耐压腔112内,第二导通端32贯穿基座10并处于第二耐压腔121内;动触头组件40与基座10连接且封闭第一容纳腔111,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动触头组件40抵接第一导通端22和第二导通端32,以与主静触头20以及辅静触头30导通。
基座10用于支撑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由于继电器的用途和形状各异,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基座10的形状、大小等均不作限定,只要基座10能够支撑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即可,可以理解的是,为隔绝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的电流以保证用户的安全,基座10应当由绝缘材质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用于传输电流,因此,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均由导电材质制成。另外,根据继电器的功能或外接电缆的不同,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的大小和形状也各不相同,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的数量不做限定,例如,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的数量均为两个。
第一耐压腔112用于容纳辅静触头30的第二外接端3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耐压腔112朝向第一容纳腔111内凹陷的深度越深,第一外接端21和第二外接端31之间的耐压绝缘性越好。另外,为减小主静触头20和动触头组件40断开瞬间电弧对主静触头20的烧蚀,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静触头20可由钨铜合金制成。同理,辅静触头30也可由铜钨合金制成。
第二耐压腔121用于容纳辅静触头30的第二导通端32,第二耐压腔121为隔档部12在第一容纳腔111内分隔形成,因此,隔档部12的厚度越厚,第一导通端22和第二导通端32之间的绝缘耐压性越好;制成隔档部12的材质的绝缘耐压性越好,第一导通端22和第二导通端32之间的绝缘耐压性越好。
请参照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罩体50,罩体50包裹于基座10的外表面,主静触头20的第一外接端21贯穿罩体50延伸至罩体50外侧。
基于上述实施例,主静触头20的第一外接端21处于基座10的外侧,而辅静触头30的第二外接端31处于第一耐压腔112内,如此,减小第一外接端21的开断电弧对第二外接端31的烧蚀,同理,减小了第二外接端31的开断电弧对第一外接端21的烧蚀(例如,第一外接端21接电或断电时产生的电弧烧蚀第一外接端21,而由于第二外接端31处于第一耐压腔112内,则减小了第一外接端21接电或断电时产生的电弧对第二外接端31的烧蚀);主静触头20的第一导通端22处于第一容纳腔111内,而辅静触头30的第二导通端32处于第二耐压腔121内,即第一导通端22和第二导通端32被隔档部12分隔在两个腔体内,如此,减小第一导通端22的开断电弧对第二导通端32的烧蚀,同理,减小了第二导通端32的开断电弧对第一导通端22的烧蚀,有效提高了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之间的绝缘耐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配置为陶瓷基座10,主静触头20与辅静触头30均真空钎焊至基座10上,如此,陶瓷基座10由于自身陶瓷材质绝缘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之间的绝缘耐压性,且陶瓷优良的电绝缘性使陶瓷能很好地耐受高温和高压条件,从而减少电弧烧蚀的风险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陶瓷可以是有氧化铝陶瓷或氮化硅陶瓷等。
真空钎焊时陶瓷基座10、主静触头20以及辅静触头30处于低压环境,且真空钎焊钎料的湿润性和流动性良好,可以焊接复杂和狭小缝隙的器件,能够提高陶瓷基座10和主静触头20之间焊缝的质量,以确保第一容纳腔111、第一耐压腔112和第二耐压腔121的封闭性能,进而确保该继电器的绝缘耐压性。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的布置方向均沿继电器的高度方向a布置,第一耐压腔112贯穿基座10平行继电器的高度方向a的周壁,如此,辅静触头30的外接线可从基座10的周壁引出,而主静触头20的外接线从基座10的顶壁引出,如此,减小第一外接端21的开断电弧对第二外接端31的烧蚀,以及减小了第二外接端31的开断电弧对第一外接端21的烧蚀,进一步提高了该继电器的绝缘耐压性;另外,可防止辅静触头30的外接线和主静触头20的外接线相互干涉。
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动触头组件40包括壳体41、动触头结构42和驱动结构43,壳体41与基座10连接,壳体41具有第二容纳腔;动触头结构42处于第一容纳腔111内;驱动结构43固定于第二容纳腔内且部分延伸至第一容纳腔111以连接动触头结构42,驱动结构43能够带动动触头结构42同时朝向或远离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移动,如此,继电器接电时驱动结构43带动动触头结构42朝向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移动以接通动触头结构42和主静触头20以及动触头结构42和辅静触头30。
将驱动结构43设于第二容纳腔内,以使壳体41支撑并保护驱动结构43,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41由绝缘以及击穿电压高的绝缘耐压材料制成;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二容纳腔的形状、大小等均不做限定,只要第二容纳腔能够容纳驱动结构43即可。
请参照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动触头结构42包括主动触头421、辅动触头422、移动支架423以及绝缘件424,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主动触头421与第一导通端22抵接,辅动触头422与第二导通端32抵接;移动支架423与主动触头421和辅动触头422连接;绝缘件424与主动触头421滑动连接,与驱动结构43固定连接,并使主动触头421和驱动结构43之间绝缘,如此,继电器启动过程中(驱动结构43已经接电,但是主动触头421还未接触主静触头20,辅动触头422还未接触辅静触头30),驱动结构43带动移动支架423朝向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移动,即带动主动触头421朝向辅动触头422移动,带动主静触头20朝向辅静触头30移动,使主动触头421与第一导通端22抵接,以实现主动触头421和主静触头20的导通,使辅动触头422与第二导通端32抵接,以实现辅静触头30和辅动触头422的导通,进而使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绝缘件424防止了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主动触头421和驱动结构43之间串电。
主动触头421用于抵接主静触头20,辅动触头422用于抵接辅静触头30,可以理解的是,主动触头421和辅动触头422均需由导电材料制成,且为减小主动触头421和主静触头20断合瞬间电弧对主动触头421的烧蚀,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动触头421可由钨铜合金制成。同理,辅动触头422也可由铜钨合金制成。对于主动触头421的数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动触头421的数量可等于主静触头20的数量,即主动触头421和辅动触头422一一对应;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主动触头421的数量可配置为一个,在继电器工作时,主动触头421接触多个主静触头20。
移动支架423用于支撑主动触头421和辅动触头422,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支架423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主动触头421夹设于第一连接部,辅动触头422经由螺柱与移动支架423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子部以及设于连接子部两端的夹持子部,连接子部和两个夹持子部构成U型,主动触头421夹设于两个夹持子部之间;第二连接部一端与连接子部或夹持子部连接并远离第一连接部延伸设置,辅动触头422与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连接。
请参照图5或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动触头422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4221、弧形部4222以及导通部4223,连接部4221与移动支架423连接,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导通部4223抵接第二导通端32;其中,至少弧形部4222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如此,连接部4221与移动支架423连接以实现辅动触头422和移动支架423的连接,在导通部4223抵接第二导通端32以连通辅动触头422和辅静触头30后,弧形部4222能够产生弹性变量,以确保导通部4223与第二导通端32能够相互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4221的数量为一个,导通部4223以及弧形部4222的数量可对应辅静触头30设置;例如,导通部4223以及弧形部42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弧形部4222分别与弧形部4222的两个端部连接,导通部4223与对应弧形部4222远离连接部4221的端部连接。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动触头422可配置为弹性簧片,即辅动触头422的导通部4223、弧形部4222以及连接部4221均可发生形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主动触头421的移动方向,主动触头421与第一导通端22之间的距离小于辅动触头422与第二导通端32之间的距离;驱动结构43的行程大于主动触头421与第一导通端22之间的距离;动触头结构42还包括超程复位件44,超程复位件44夹设于主动触头421的底壁和绝缘件424之间,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超程复位件44处于压缩状态,如此,继电器启动时,主动触头421与第一导通端22先导通,辅动触头422与第二导通端32后连通,使该继电器能够以一定时序的关联来监控主触头状态或是传递其它控制信号,在继电器断电时超程。
可以理解的是,主动触头421与第一导通端22之间的距离等于辅动触头422与第二导通端32之间的距离,此时,该继电器能够同步传递控制信号。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超程复位件44配置为弹簧。
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1围设有导向通孔411,驱动结构43包括驱动线圈431、导磁板432、驱动铁芯433、推动杆434和弹性复位件435,驱动线圈431固定于第二容纳腔内,与外界供电器件连接;导磁板432与壳体41以及基座10连接,与驱动线圈431形成回路;驱动铁芯433处于导向通孔411内且与导向通孔411的孔壁滑动连接,导向通孔411处于驱动线圈431的内圈内;推动杆434一端与驱动铁芯433连接,另一端贯穿导磁板432并延伸至第一容纳腔111内与绝缘件424固定连接;弹性复位件435夹设于导磁板432和驱动铁芯433之间;其中,驱动线圈431通电时导磁板432驱动驱动铁芯433朝向主静触头20移动,驱动线圈431断电时弹性复位件435使驱动铁芯433远离主静触头20移动,如此,该继电器通电时,即驱动线圈431连通外接电源时,驱动线圈431的内圈产生磁场,导磁板432导磁对处于导向通孔411内的驱动铁芯433产生磁吸力,以使驱动铁芯433在导向通孔411内朝向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滑动并压缩夹设于驱动铁芯433和导磁板432之间的复位弹性件,驱动铁芯433带动推动杆434同步进行移动,进而带动与推动杆434连接的主动触头421和辅动触头422朝向主静触头20和辅静触头30滑动;在该继电器断电时,弹性复位件435恢复形变并推动驱动铁芯433复位,进而使推动杆434以及动触头结构42复位。
驱动线圈431、导磁板432以及驱动铁芯433为常规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435可配置为弹簧。
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424具有第一连接通孔4241,推动杆434部分穿设于第一连接通孔4241内,如此,推动杆434穿设于第一连接通孔4241内以实现绝缘件424与推动杆434的连接,进而实现驱动结构43和动触头结构42的连接。在本申请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推动杆434靠近顶端的周壁具有卡槽,驱动结构43还包括卡接件,卡接件至少部分处于卡槽内且与卡槽的槽壁卡接,卡接件抵接绝缘件424的顶端,推动杆434还具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抵接绝缘件424的底端,以将绝缘件424夹持在卡接件和限位凸台之间。
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动触头421具有第二连接通孔4211,移动支架423具有避让通孔4231,绝缘件424包括第一夹持部4242和第二夹持部4243,第一夹持部424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插接子部和第一限位子部,第一限位子部抵接主动触头421的顶壁,第一插接子部滑动插接于连接通孔内并至少延伸至避让通孔4231内;第二夹持部424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插接子部和第二限位子部,第二插接子部与第一插接子部固定连接,超程复位件44套接第二插接子部以及部分第一插接子部,如此,第一限位子部和第二限位子部可实现对超程复位件44的夹持,第一插接子部和第二插接子部与推动杆434连接以实现动触头结构42和驱动结构43的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包括主体部以及隔档部,所述主体部围设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部分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凹陷形成第一耐压腔,所述隔档部处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连接以使所述隔档部与部分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围成第二耐压腔;
主静触头,固定于所述基座,两端分别为第一外接端和第一导通端,所述第一导通端处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外接端贯穿所述基座处于所述基座外侧;
辅静触头,固定于所述基座,两端分别为第二外接端和第二导通端,所述第二外接端处于所述第一耐压腔内,所述第二导通端贯穿所述基座并处于所述第二耐压腔内;
动触头组件,与所述基座连接且封闭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动触头组件抵接所述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以与所述主静触头以及所述辅静触头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配置为陶瓷基座,所述主静触头与所述辅静触头均真空钎焊至所述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静触头的布置方向和所述辅静触头均沿所述继电器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耐压腔贯穿所述基座平行所述继电器的高度方向的周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
壳体,与所述基座连接,具有第二容纳腔;
动触头结构,处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及,
驱动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以连接所述动触头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能够带动所述动触头结构同时朝向或远离所述主静触头和所述辅静触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
主动触头,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第一导通端抵接;
辅动触头,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辅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导通端抵接;
移动支架,与所述主动触头和所述辅动触头连接;以及,
绝缘件,与所述主动触头滑动连接,与所述驱动结构固定连接,并使所述主动触头和所述驱动结构之间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动触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弧形部以及导通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移动支架连接,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导通部抵接所述第二导通端;
其中,至少所述弧形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动触头的移动方向,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第一导通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辅动触头与所述第二导通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动触头结构还包括超程复位件,所述超程复位件夹设于所述主动触头的底壁和所述绝缘件之间,所述继电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超程复位件处于压缩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围设有导向通孔,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驱动线圈,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与外界供电器件连接;
导磁板,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基座连接,与所述驱动线圈形成回路;
驱动铁芯,处于所述导向通孔内且与所述导向通孔的孔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通孔处于所述驱动线圈的内圈内;
推动杆,一端与所述驱动铁芯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导磁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与所述绝缘件固定连接;
弹性复位件,夹设于所述导磁板和所述驱动铁芯之间;
其中,所述驱动线圈通电时所述导磁板驱动所述驱动铁芯朝向所述主静触头移动,所述驱动线圈断电时所述弹性复位件使所述驱动铁芯远离所述主静触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具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推动杆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触头具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移动支架具有避让通孔,所述绝缘件包括:
第一夹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插接子部和第一限位子部,所述第一限位子部抵接所述主动触头的顶壁,所述第一插接子部滑动插接于所述连接通孔内并至少延伸至所述避让通孔内;
第二夹持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插接子部和第二限位子部,所述第二插接子部与所述第一插接子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套接所述第二插接子部以及部分所述第一插接子部。
CN202322674451.0U 2023-09-28 一种继电器 Active CN220856453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6453U true CN220856453U (zh) 2024-04-2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39911B1 (en) Retainer, vacuum interrupter,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783147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汽车
CN212810187U (zh) 继电器
CN220856453U (zh) 一种继电器
US5750949A (en) Metal-encapsulated, gas-insulated high-voltage circuit-breaker
WO2022095284A1 (zh) 一种带有可靠辅助触点的高容量继电器
CN101194330B (zh) 具有环形静态接触件的电开关
CN213988746U (zh) 一种带有可靠辅助触点的高容量继电器
CN210429658U (zh) 一种开关管
CN112542355B (zh) 一种抗短路能力提升的直流继电器
EP3093866B1 (en) An electric pole unit for medium voltage gas-insulated circuit breakers
CN209844393U (zh) 环保气体绝缘全封闭断路器柜
CN215069796U (zh) 一种融合型柱上开关固封极柱导电连接结构
CN219979434U (zh) 一种带有隔离开关静触头的断路器固封极柱
CN104425178B (zh) 具有紧密接触结构的断路器
CN218447691U (zh) 一种共箱型快速接地开关
EP4345858A1 (en) A switch, a load break switch and a switchgear
CN215527613U (zh) 一种接触器
CN214384744U (zh) 单掷双联接触器和接触器动触点装置
CN216980430U (zh) 一种用于真空接触器的真空开关管
CN212303576U (zh) 一种带双辅助触点回路的陶瓷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18602334U (zh) 一种小型化的塑封高压真空接触器
CN219696318U (zh) 快速接地开关以及gis设备
CN217562466U (zh) 一种一体式真空断路器模块
CN210984639U (zh) 低厚度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