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2763U - 电磁加热组件、上盖结构和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磁加热组件、上盖结构和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32763U
CN220832763U CN202322632227.5U CN202322632227U CN220832763U CN 220832763 U CN220832763 U CN 220832763U CN 202322632227 U CN202322632227 U CN 202322632227U CN 220832763 U CN220832763 U CN 220832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ing plate
plate
electromagnetic
bl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322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正庭
曹伟
李龙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322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32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32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32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组件、上盖结构和烹饪设备,其中,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线圈;发热板,可转动地设于加热线圈的一侧;叶片,设于发热板上,且叶片设于发热板远离加热线圈的一侧;其中,发热板为导磁材质,加热线圈产生笼罩发热板的磁场,发热板产生热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电磁感应作用下发热的对象为发热板,叶片并不承担发热的作用,故而其厚度和重量可有效控制,极大的减少对驱动叶片转动的器件的载荷需求。

Description

电磁加热组件、上盖结构和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组件、一种上盖结构和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炸锅因其烹饪的低油性,在家庭的多个烹饪器具中的使用频率逐渐提升,相关技术中,空气炸锅的叶片既存在转动出风的需求,也存在自身发热的需求,故而对风叶材质存在一定的导磁要求,大部分叶片在生产时叶片厚度较厚,通常3.5mm以上,导致重量过大,从而会增加对电机的负载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线圈;发热板,可转动地设于加热线圈的一侧;叶片,设于发热板上,且叶片设于发热板远离加热线圈的一侧;其中,发热板为导磁材质,加热线圈产生笼罩发热板的磁场,发热板产生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磁加热组件,主要包括加热线圈、发热板和叶片,其中,加热线圈通常由导电线圈绕制而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加热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会影响附近的导磁材料,即发热板,此外,通过将发热板位于加热线圈的一侧,由于发热板是由导磁材料制成的,其导磁性质使其在受到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场作用时,能够产生热量。因此,发热板通过电磁感应来产生热量。当然,由于发热板相对于加热线圈是可转动地,通过在发热板上设置叶片,在发热板转动时,可以将热风有效地传导到食物或烹饪容器中,从而实现快速加热和均匀烹饪。
可以理解,当加热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会笼罩发热板,由于发热板是导磁材质,其会受到电磁感应作用而产生热量。这样的设计既能实现发热效果,又通过叶片将产生的热风有效地引导到烹饪容器中,从而实现食材的均匀受热。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本方案在电磁感应作用下发热的对象为发热板,叶片并不承担发热的作用,故而其厚度和重量可有效控制,极大的减少对驱动叶片转动的器件的载荷需求。叶片既可以是导磁材质,也可以是非导磁材质,这取决于具体的设计和功能需求。
如果叶片是导磁材质,它可以增加电磁加热组件的发热效率,因为导磁材质在磁场中会产生热量。导磁叶片可以帮助更好地将热量传递到发热板,并将产生的热风引导出来,以实现更高效的加热效果。而如果叶片是非导磁材质,其主要作用可能是将发热板产生的热风向下吹出,而不产生额外的热量。这种设计可能更侧重于将热风有效地传导到烹饪容器中,而不是增加发热效率。
进一步地,导磁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铁或不锈铁材质。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发热板上设有异形轴孔,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电机,电机的驱动轴穿过异形轴孔,且驱动轴的截面形状与异形轴孔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电机,并且发热板上设有异形轴孔,用于与电机的驱动轴相匹配,从而可将电机的驱动轴与发热板连接,并且通过异形轴孔的特殊形状,确保驱动轴与发热板之间有良好的连接和相适配,从而使电机能够有效地驱动发热板的转动。
需要补充的是,通过电机的驱动,发热板可以实现旋转,从而在烹饪过程中将产生的热风向下吹出,达到均匀加热食物的目的。同时,旋转发热板还可以改变热风的流向和分布,提高烹饪效果和用户体验。
此外,由于异形轴孔的存在,电机的驱动轴与发热板的连接更紧密,使得电磁加热组件更加稳固和可靠,能够更好地满足日常烹饪的使用要求。
总的来说,这种设计可以在电磁加热组件中实现发热板的旋转,有效地吹出产生的热风,提高烹饪效果,并通过异形轴孔和电机驱动轴的相适配,保证了组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隔板,设于发热板和加热线圈之间,叶片设于发热板远离隔板的一侧,且驱动轴穿过隔板伸入异形轴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发热板和加热线圈之间设置隔板,将发热板与加热线圈有效地隔离开来,防止发热板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加热线圈,从而影响整个电磁加热组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叶片位于发热板远离隔板的一侧,通过与电机的驱动轴相连接,叶片可以随着电机的驱动实现旋转,将发热板产生的热风向下吹出,实现均匀加热食物的目的。同时,驱动轴穿过隔板并伸入异形轴孔,可以确保电机与发热板和叶片之间的连接紧密,使得整个电磁加热组件更加稳固和可靠。
其中,隔板可选用耐高温的材质,例如微晶面板。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罩体,设于隔板朝向叶片的一侧,且罩体与隔板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隔板的一侧设置罩体,并将罩体与隔板相连,使得隔板朝向叶片的一侧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将叶片和发热板所产生的热风有效地包裹在内部,从而更加集中地将热风引导向下吹出,提高了热风的利用效率。
此外,罩体与隔板相连,可以增加整个电磁加热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和紧密度,确保罩体与隔板之间没有漏风现象,从而确保热风完全被引导到叶片和发热板产生均匀的加热效果。
可以理解,罩体的引入有效地优化了热风的引导和利用,提高了整个电磁加热组件的加热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与隔板的相连也增加了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发热板上设有多个插槽,每个叶片通过插槽实现与发热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发热板上设置插槽,并将叶片通过插槽连接到发热板上,以便于叶片的拆卸,即在长时间使用后,如果叶片磨损或需要进行清洁维护,只需拆卸叶片即可,无需对整个电磁加热组件进行更换或维修。进一步地,由于叶片可以轻松拆卸,清洁起来更加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食物残渣或油渍附着在叶片上,拆卸后可以更彻底地进行清洗,保持加热组件的卫生和健康。
甚至通过本方案的可拆卸连接,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叶片。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菜肴或烹饪方式选择不同形状或材质的叶片,从而实现更灵活的烹饪和加热效果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叶片与发热板之间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叶片固定连接至发热板上,叶片与发热板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叶片松动而引起的问题,确保整个电磁加热组件的稳定性。当然,固定连接可以减少组件内部零件的运动,降低受力频率,从而延长叶片和发热板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相较于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可能会更简单且成本更低,因为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连接件或机构。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发热板和叶片为同一材质,发热板和叶片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同一材质一体成型可以确保发热板和叶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或连接缝隙,从而提高了热传导效率,更好地将热量传递到叶片。进一步地,由于发热板和叶片一体成型,可以减少组件的零部件数量,简化结构,降低装配复杂性。
可以理解,采用一体成型的发热板和叶片,降低了零部件间的松动或脱落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风机,与加热线圈设于发热板的同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发热板的一侧设置风机,具体为发热板设有加热线圈的一侧,通过将风机放置在加热线圈的同侧,可以让风机产生的风流直接对发热板进行冷却,同时,可以减少组装的复杂性,简化结构,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可以快速降低发热板的温度,防止发热板过热,提高电磁加热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将风机和加热线圈设于同侧,可以使风流和热流在发热板上形成更好的流动分布。这有助于实现温度的均匀分布,避免温度不均匀导致的局部过热或冷却不足问题,提高整个发热板的加热效率。
可以理解,风机带走了发热板上产生的热量,促进了发热板的散热,从而降低了整个电磁加热组件的工作温度,减少了热量积聚,延长了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盖结构,包括:盖壳体,盖壳体内设有加热腔;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电磁加热组件,设于盖壳体内;其中,电磁加热组件的叶片设于盖壳体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盖结构,包括盖壳体以及电磁加热组件,上盖结构是一种覆盖在其他部件上方的外壳,用于保护和封装内部的电磁加热组件和加热腔。
盖壳体是上盖结构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封闭的外壳,内部设有加热腔。盖壳体的材料通常是金属或塑料等耐高温、耐腐蚀的材质,以确保电磁加热组件的安全运行。
加热腔用于容纳电磁加热组件。加热腔通常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具有特定的尺寸和形状,以确保电磁加热组件能够完整放置在其中。
电磁加热组件是安装在盖壳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件,用于产生热量并将其传递给盖壳体内的加热腔。电磁加热组件可以是前文描述的那种包括发热板和叶片的设计,用于产生热风和加热腔内的物体。
叶片位于盖壳体外部。这种设计可能是为了使叶片与加热腔和盖壳体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以保证发热板产生的热风能够有效地向下吹出,并提高热风的散热效果。
由于上盖结构包括电磁加热组件,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电磁加热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烹饪腔;上述第二方面中的任一上盖结构,设于壳体上,且上盖结构与壳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设备,包括壳体和上盖结构,壳体起到主要的保护作用,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烹饪腔,以便于将食材放入,利用上盖结构的电磁加热组件进行烹饪。
烹饪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空气炸锅、电磁烤炉等利用电磁加热进行烹饪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叶片和发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上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电磁加热组件;102:加热线圈;104:发热板;1042:叶片;1044:异形轴孔;1046:插槽;106:电机;1062:驱动轴;108:隔板;110:罩体;112:风机;
200:上盖结构;202:盖壳体;204:加热腔;
300:烹饪设备;302:壳体;304:烹饪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磁加热组件100,主要包括加热线圈102、发热板104和叶片1042,其中,加热线圈102通常由导电线圈绕制而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加热线圈102所产生的磁场会影响附近的导磁材料,即发热板104,此外,通过将发热板104位于加热线圈102的一侧,由于发热板104是由导磁材料制成的,其导磁性质使其在受到加热线圈102产生的磁场作用时,能够产生热量。因此,发热板104通过电磁感应来产生热量。当然,由于发热板104相对于加热线圈102是可转动地,通过在发热板104上设置叶片1042,在发热板104转动时,可以将热风有效地传导到食物或烹饪容器中,从而实现快速加热和均匀烹饪。
可以理解,当加热线圈102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会笼罩发热板104,由于发热板104是导磁材质,其会受到电磁感应作用而产生热量。这样的设计既能实现发热效果,又通过叶片1042将产生的热风有效地引导到烹饪容器中,从而实现食材的均匀受热。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本方案在电磁感应作用下发热的对象为发热板104,叶片1042并不承担发热的作用,故而其厚度和重量可有效控制,极大的减少对驱动叶片1042转动的器件的载荷需求。叶片1042既可以是导磁材质,也可以是非导磁材质,这取决于具体的设计和功能需求。
如果叶片1042是导磁材质,它可以增加电磁加热组件100的发热效率,因为导磁材质在磁场中会产生热量。导磁叶片1042可以帮助更好地将热量传递到发热板104,并将产生的热风引导出来,以实现更高效的加热效果。而如果叶片1042是非导磁材质,其主要作用可能是将发热板104产生的热风向下吹出,而不产生额外的热量。这种设计可能更侧重于将热风有效地传导到烹饪容器中,而不是增加发热效率。
进一步地,导磁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铁或不锈铁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通过设置电机106,并且发热板104上设有异形轴孔1044,用于与电机106的驱动轴1062相匹配,从而可将电机106的驱动轴1062与发热板104连接,并且通过异形轴孔1044的特殊形状,确保驱动轴1062与发热板104之间有良好的连接和相适配,从而使电机106能够有效地驱动发热板104的转动。
需要补充的是,通过电机106的驱动,发热板104可以实现旋转,从而在烹饪过程中将产生的热风向下吹出,达到均匀加热食物的目的。同时,旋转发热板104还可以改变热风的流向和分布,提高烹饪效果和用户体验。
此外,由于异形轴孔1044的存在,电机106的驱动轴1062与发热板104的连接更紧密,使得电磁加热组件100更加稳固和可靠,能够更好地满足日常烹饪的使用要求。
总的来说,这种设计可以在电磁加热组件100中实现发热板104的旋转,有效地吹出产生的热风,提高烹饪效果,并通过异形轴孔1044和电机106驱动轴1062的相适配,保证了组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其中,异形轴孔1044为D形轴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在发热板104和加热线圈102之间设置隔板108,将发热板104与加热线圈102有效地隔离开来,防止发热板104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加热线圈102,从而影响整个电磁加热组件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叶片1042位于发热板104远离隔板108的一侧,通过与电机106的驱动轴1062相连接,叶片1042可以随着电机106的驱动实现旋转,将发热板104产生的热风向下吹出,实现均匀加热食物的目的。同时,驱动轴1062穿过隔板108并伸入异形轴孔1044,可以确保电机106与发热板104和叶片1042之间的连接紧密,使得整个电磁加热组件100更加稳固和可靠。
其中,隔板108可选用耐高温的材质,例如微晶面板。
进一步地,在隔板108的一侧设置罩体110,并将罩体110与隔板108相连,使得隔板108朝向叶片1042的一侧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将叶片1042和发热板104所产生的热风有效地包裹在内部,从而更加集中地将热风引导向下吹出,提高了热风的利用效率。
此外,罩体110与隔板108相连,可以增加整个电磁加热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紧密度,确保罩体110与隔板108之间没有漏风现象,从而确保热风完全被引导到叶片1042和发热板104产生均匀的加热效果。
可以理解,罩体110的引入有效地优化了热风的引导和利用,提高了整个电磁加热组件100的加热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与隔板108的相连也增加了产品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发热板104上设置插槽1046,并将叶片1042通过插槽1046连接到发热板104上,以便于叶片1042的拆卸,即在长时间使用后,如果叶片1042磨损或需要进行清洁维护,只需拆卸叶片1042即可,无需对整个电磁加热组件100进行更换或维修。进一步地,由于叶片1042可以轻松拆卸,清洁起来更加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食物残渣或油渍附着在叶片1042上,拆卸后可以更彻底地进行清洗,保持加热组件的卫生和健康。
甚至通过本方案的可拆卸连接,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叶片1042。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菜肴或烹饪方式选择不同形状或材质的叶片1042,从而实现更灵活的烹饪和加热效果。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将叶片1042固定连接至发热板104上,叶片1042与发热板104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叶片1042松动而引起的问题,确保整个电磁加热组件100的稳定性。当然,固定连接可以减少组件内部零件的运动,降低受力频率,从而延长叶片1042和发热板104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相较于可拆卸连接,固定连接可能会更简单且成本更低,因为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连接件或机构。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采用同一材质一体成型可以确保发热板104和叶片1042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或连接缝隙,从而提高了热传导效率,更好地将热量传递到叶片1042。进一步地,由于发热板104和叶片1042一体成型,可以减少组件的零部件数量,简化结构,降低装配复杂性。
可以理解,采用一体成型的发热板104和叶片1042,降低了零部件间的松动或脱落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在发热板104的一侧设置风机112,具体为发热板104设有加热线圈102的一侧,通过将风机112放置在加热线圈102的同侧,可以让风机112产生的风流直接对发热板104进行冷却,同时,可以减少组装的复杂性,简化结构,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可以快速降低发热板104的温度,防止发热板104过热,提高电磁加热组件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将风机112和加热线圈102设于同侧,可以使风流和热流在发热板104上形成更好的流动分布。这有助于实现温度的均匀分布,避免温度不均匀导致的局部过热或冷却不足问题,提高整个发热板104的加热效率。
可以理解,风机112带走了发热板104上产生的热量,促进了发热板104的散热,从而降低了整个电磁加热组件100的工作温度,减少了热量积聚,延长了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上盖结构200,包括盖壳体202以及电磁加热组件100,上盖结构200是一种覆盖在其他部件上方的外壳,用于保护和封装内部的电磁加热组件100和加热腔204。
盖壳体202是上盖结构200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封闭的外壳,内部设有加热腔204。盖壳体202的材料通常是金属或塑料等耐高温、耐腐蚀的材质,以确保电磁加热组件100的安全运行。
加热腔204用于容纳电磁加热组件100。加热腔204通常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具有特定的尺寸和形状,以确保电磁加热组件100能够完整放置在其中。
电磁加热组件100是安装在盖壳体202内的一个重要部件,用于产生热量并将其传递给盖壳体202内的加热腔204。电磁加热组件100可以是前文描述的那种包括发热板104和叶片1042的设计,用于产生热风和加热腔204内的物体。
叶片1042位于盖壳体202外部。这种设计可能是为了使叶片1042与加热腔204和盖壳体202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以保证发热板104产生的热风能够有效地向下吹出,并提高热风的散热效果。
由于上盖结构200包括电磁加热组件100,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电磁加热组件10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300,包括壳体302和上盖结构200,壳体302起到主要的保护作用,通过在壳体302内设置烹饪腔304,以便于将食材放入,利用上盖结构200的电磁加热组件100进行烹饪。
烹饪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空气炸锅、电磁烤炉等利用电磁加热进行烹饪的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磁加热式空气炸锅,发热风叶(即发热板和叶片)与电磁线圈(即加热线圈)对应,电磁线圈驱动发热风叶发热,同时电机驱动发热风叶转动产生风流。
发热风叶由发热板和叶片组成,发热板上开有叶片槽(即插槽),叶片可插入槽中,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叶片固定在发热板上形成整体。
发热板中心有D形轴孔,轴孔与电机轴对应装配。
发热板材质为导磁材料,通常是铁板或者不锈铁材质,厚度为0.8mm~2.5mm,过薄会在发热过程中容易变形,过厚则叶片重量会过重,对电机性能要求高,同时增加成本。
叶片材质可以是导磁材料也可以非导磁材料,厚度为0.5mm~2.5mm。
发热叶片后工艺可以采取喷涂、搪瓷、电解抛光等工艺进行防腐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组件、上盖结构和烹饪设备,在电磁感应作用下发热的对象为发热板,叶片并不承担发热的作用,故而其厚度和重量可有效控制,极大的减少对驱动叶片转动的器件的载荷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线圈;
发热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加热线圈的一侧;
叶片,设于所述发热板上,且所述叶片设于所述发热板远离所述加热线圈的一侧;
其中,所述发热板为导磁材质,所述加热线圈产生笼罩所述发热板的磁场,所述发热板产生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上设有异形轴孔,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异形轴孔,且所述驱动轴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异形轴孔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板,设于所述发热板和所述加热线圈之间,所述叶片设于所述发热板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且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隔板伸入所述异形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体,设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叶片的一侧,且所述罩体与所述隔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上设有多个插槽,每个所述叶片通过所述插槽实现与发热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与所述发热板之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和所述叶片为同一材质,所述发热板和所述叶片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与所述加热线圈设于所述发热板的同侧。
9.一种上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壳体,所述盖壳体内设有加热腔;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组件,设于所述盖壳体内;
其中,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叶片设于所述盖壳体外。
10.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烹饪腔;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盖结构,设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上盖结构与所述壳体相连。
CN202322632227.5U 2023-09-27 2023-09-27 电磁加热组件、上盖结构和烹饪设备 Active CN220832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2227.5U CN220832763U (zh) 2023-09-27 2023-09-27 电磁加热组件、上盖结构和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2227.5U CN220832763U (zh) 2023-09-27 2023-09-27 电磁加热组件、上盖结构和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32763U true CN220832763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71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32227.5U Active CN220832763U (zh) 2023-09-27 2023-09-27 电磁加热组件、上盖结构和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32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76166A1 (zh) 一种高效能空气炸锅
WO2021189689A1 (zh) 烹饪器具
JP6782400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20832763U (zh) 电磁加热组件、上盖结构和烹饪设备
CN213464801U (zh) 烹饪器具
CN215502561U (zh) 空气炸锅
CN220832762U (zh) 烹饪器具
CN221205139U (zh) 空气炸锅
CN220832768U (zh) 厨房电器
CN220800812U (zh) 烹饪器具
CN211883363U (zh) 煲体结构和烹饪设备
CN218870074U (zh) 空气炸锅
CN218870077U (zh) 空气炸锅
CN220832766U (zh) 烹饪器具
CN220800808U (zh) 烹饪器具
CN220800810U (zh) 烹饪器具
CN218889569U (zh) 破壁机
CN218870073U (zh) 空气炸锅
CN216060159U (zh) 具有空气炸功能的蒸汽烹饪机
CN219962510U (zh) 烹饪装置及烹饪电器
CN218870075U (zh) 空气炸锅
CN213882908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588058U (zh) 一种电磁加热炒菜机
CN220832761U (zh) 烹饪器具
CN211559755U (zh) 换热组件、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