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7647U -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7647U
CN220827647U CN202322517746.7U CN202322517746U CN220827647U CN 220827647 U CN220827647 U CN 220827647U CN 202322517746 U CN202322517746 U CN 202322517746U CN 220827647 U CN220827647 U CN 220827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ld material
old
rear side
new aggregate
lif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177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健宇
陈玉
田英
胡家俊
张军
徐宁
杨祖建
李文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rovinci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Group Co ltd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rovinci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Group Co ltd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rovinci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Group Co ltd,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rovinci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177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7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7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7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应用在沥青混合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改造普通拌合楼,以旧料冷料仓、旧料喂料皮带、第一旧料传送皮带、旧料提升机、第二旧料传送皮带、旧料计量仓、第三旧料传送皮带和混合料搅拌锅等结构,从而实现将未加热的旧料运输至混合料搅拌锅的上料方法,以便于达到对较低掺量旧料(小于10%)的利用,可以降低再生设备购置费用,减少新料的使用,节约生产成本,并且辅助改进低掺量厂拌混合料系温度统控制,进而便于后续更好的控制新旧料上料、拌合与出料的衔接,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混合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背景技术
热再生技术发展至今较为完善,目前,旧料的掺量控制在20-30%再生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在技术设备较为落后的地区,装备整套再生设备成本较高,普通的拌合站对于路面的铣刨料却又想尽可能的利用,此外,由于如今的低等级原生路面大多经历过多次的修补,前后集料的品种不同,使用的沥青品种不同,同种沥青性质不同,尤其是早期铺筑的路面使用的是品质较差的沥青,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将会极大地限制旧料的利用。
现有的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在使用的时候有以下缺点:
1、针对上述背景问题,根据现行规范JTG_T5521-2019《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旧料掺量小于10%时需要对旧料进行单独加热,而无法直接的投入搅拌锅与新料进行拌合使用,因此,会造成对再生设备建造费用较多且造成旧料的废置;
2、同上,由于旧料未加热,因此无法对于新料、混合料在生产时温度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而无法保证混合料的加热、拌合温度控制以及出料温度以及料位、料重等信息,进而不便进行及时的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优点是:
将普通的拌合站进行一定的改造,将未加热的低掺量(10%)的旧料运送至搅拌锅拌合,解决因再生设备建造费用较多而造成旧料的废置的情况;
在现有混合料的加热、拌合温度控制以及出料温度检测系统的基础上对生产的各阶段的料温控制检测系统进行一定的改进,并增加上料、出料以及拌合等各阶段中的料位、料重等信息采集,以此便于及时调整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包括旧料供应装置,所述旧料供应装置包括旧料冷料仓,所述旧料冷料仓的底部设置有旧料喂料皮带,所述旧料喂料皮带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旧料传送皮带,所述第一旧料传送皮带的后侧设置有旧料提升机,所述旧料提升机的前侧设置有旧料提升机进料口,所述旧料提升机进料口位于第一旧料传送皮带的后侧,所述旧料提升机的内部设置有旧料溜道,所述旧料提升机后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旧料传送皮带,所述第二旧料传送皮带的底部设置有旧料计量仓,所述旧料计量仓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旧料传送皮带,所述第三旧料传送皮带的后侧设置有混合料搅拌锅,所述混合料搅拌锅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改造普通拌合楼,以旧料冷料仓、旧料喂料皮带、第一旧料传送皮带、旧料提升机、第二旧料传送皮带、旧料计量仓、第三旧料传送皮带和混合料搅拌锅等结构,从而实现将未加热的旧料运输至混合料搅拌锅的上料方法,以便于达到对较低掺量旧料(小于10%)的利用,可以降低再生设备购置费用,减少新料的使用,节约生产成本,并且辅助改进低掺量厂拌混合料系温度统控制,进而便于后续更好的控制新旧料上料、拌合与出料的衔接,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旧料提升机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重柱,所述第二旧料传送皮带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二承重柱的后侧设置有楼梯,所述第一承重柱与第二承重柱之间分别设置有楼板一、楼板二和楼板三,所述楼板二位于第三旧料传送皮带的底部,所述楼板三位于第二旧料传送皮带的底部,所述第二承重柱前侧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实现对第二旧料传送皮带以及对楼梯进行辅助支撑,然后再经过第一承重柱与第二承重柱对楼板一、楼板二和楼板三进行支撑,然后再经过设置在第二承重柱前侧的控制器对其它的结构进行控制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楼梯以及第三旧料传送皮带的后侧设置有第三承重柱,所述混合料搅拌锅的后侧设置有第四承重柱,所述第三承重柱与第四承重柱之间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楼板四和楼板五,所述楼板四位于混合料搅拌锅的外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三承重柱和第四承重柱,可以实现对混合料搅拌锅进行支撑使用,然后还实现对楼板四和楼板五进行辅助支撑使用,以此便于混合料搅拌锅在使用者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承重柱与第四承重柱之间的顶部设置有热料储存仓,所述热料储存仓的顶部设置有振动筛,所述热料储存仓的底部设置有热料计量仓,所述热料计量仓位于混合料搅拌锅的顶部,所述混合料搅拌锅顶部的前侧设置有沥青熔融罐,所述沥青熔融罐位于热料计量仓的后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第三承重柱与第四承重柱之间的热料储存仓,可以实现对加热后的新料进行存储使用,然后再经过热料计量仓可以实现对加热后的新料进行计量,以此配合沥青熔融罐向混合料搅拌锅内部进行输送时,可以确保控量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承重柱的后侧设置有新集料供应仓,所述新集料供应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断料检测装置,第二断料检测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新集料传送皮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新集料供应仓可以实现对新料进行收集存储,然后经过第二断料检测装置可以实现检测出新集料供应仓内部是否还存在有物料,然后再经过新集料传送皮带可以实现对新料进行输送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新集料传送皮带的前侧设置有新集料加热滚筒,所述新集料加热滚筒顶部的后侧设置有新料加热筒进料口,所述新料加热筒进料口位于新集料传送皮带前侧的底部,所述新集料加热滚筒的前侧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左侧设置有燃烧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新集料加热滚筒配合其顶部的新料加热筒进料口来接收新集料传送皮带输送的新料,然后再经过新集料加热滚筒的前侧设置的燃烧器配合燃烧室产生热量,然后实现将热量输送向新集料加热滚筒的内部对新料进行加热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四承重柱的后侧设置有新集料提升机,所述新集料提升机位于新集料加热滚筒的前侧,所述新集料提升机的底部设置有新集料提升机进料口,所述新集料提升机的顶部设置有新集料提升机出料口,所述新集料提升机出料口位于振动筛的顶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新集料提升机,以利用新集料提升机的新集料提升机进料口接收新集料加热滚筒加热后的新料,然后经过新集料提升机向上进行输送,接着经过其顶部的新集料提升机出料口向振动筛的内部进行输送,然后经过振动筛将新料振散,从而实现将新料输送向热料储存仓的内部,以此便于后续的配料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旧料冷料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断料检测装置,所述燃烧室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新集料加热滚筒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料储存仓的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料位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混合料搅拌锅的后侧分别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三计量秤,所述旧料计量仓的底部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计量秤和第一料位检传感器,所述混合料搅拌锅的前侧设置有第三料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料位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三计量秤、第一计量秤、第一料位检传感器和第三料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断料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旧料冷料仓内部的物料进行检测使用,然后经过设置在新集料加热滚筒顶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新集料加热滚筒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通过设置第二料位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热料储存仓内部的液位与温度进行检测,通过设置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三计量秤,可以实现对混合料搅拌锅内部的温度以及重量进行检测使用,通过设置第三料位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混合料搅拌锅内部的料位进行检测使用,并且上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料位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三计量秤、第一计量秤、第一料位检传感器和第三料位传感器均被控制器控制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器根据旧料级配控制旧料喂料皮带速度,供料由第一断料检测装置全程检测,由第一旧料传送皮带通过旧料提升机,经旧料溜道运送至旧料计量仓,计量后由第三旧料传送皮带运送至混合料搅拌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可以根据旧料级配控制旧料喂料皮带速度,供料由第一断料检测装置全程检测,由旧料喂料皮带通过旧料提升机进行输送,然后经旧料溜道运送至旧料计量仓,计量后再由旧料传送皮带运送至混合料搅拌锅进行后续的搅混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改造普通拌合楼,以旧料冷料仓、旧料喂料皮带、第一旧料传送皮带、旧料提升机、第二旧料传送皮带、旧料计量仓、第三旧料传送皮带和混合料搅拌锅等结构,从而实现将未加热的旧料运输至混合料搅拌锅的上料方法,以便于达到对较低掺量旧料(小于10%)的利用,可以降低再生设备购置费用,减少新料的使用,节约生产成本,并且辅助改进低掺量厂拌混合料系温度统控制,进而便于后续更好的控制新旧料上料、拌合与出料的衔接,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设置上述的旧料冷料仓、旧料喂料皮带、第一旧料传送皮带、旧料提升机、第二旧料传送皮带、旧料计量仓、第三旧料传送皮带和混合料搅拌锅等结构,以此实现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辅助改进低掺量厂拌混合料系温度统控制,进而便于后续更好的控制新旧料上料、拌合与出料的衔接,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新型改造系统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再生料传送带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旧料供应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新集料传送皮带示意图。
附图标记:1、旧料供应装置;2、旧料冷料仓;3、第一断料检测装置;4、旧料喂料皮带;5、第一旧料传送皮带;6、旧料提升机进料口;7、旧料提升机;8、旧料溜道;9、第二旧料传送皮带;10、旧料计量仓;11、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2、新集料提升机出料口;13、振动筛;14、热料储存仓;15、热料计量仓;16、沥青熔融罐;17、混合料搅拌锅;18、出料口;19、新集料供应仓;20、第二断料检测装置;21、新集料传送皮带;22、新料加热筒进料口;23、新集料加热滚筒;24、燃烧器;25、燃烧室;26、新集料提升机进料口;27、新集料提升机;28、第一承重柱;29、第二承重柱;30、楼梯;31、第三承重柱;32、第四承重柱;33、楼板一;34、楼板二;35、楼板三;36、楼板四;37、楼板五;38、控制器;251、第一温度传感器;231、第二温度传感器;141、第二料位传感器;142、第三温度传感器;171、第四温度传感器;172、第三计量秤;101、第一计量秤;102、第一料位检传感器;173、第三料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考图1-5,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包括旧料供应装置1,旧料供应装置1包括旧料冷料仓2,旧料冷料仓2的底部设置有旧料喂料皮带4,旧料喂料皮带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的后侧设置有旧料提升机7,旧料提升机7的前侧设置有旧料提升机进料口6,旧料提升机进料口6位于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的后侧,旧料提升机7的内部设置有旧料溜道8,旧料提升机7后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的底部设置有旧料计量仓10,经过改造普通拌合楼,以旧料冷料仓2、旧料喂料皮带4、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旧料提升机7和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从而实现将未加热的旧料运输至混合料搅拌锅17的上料方法,以便于达到对较低掺量旧料(小于10%)的利用,可以降低再生设备购置费用,减少新料的使用,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旧料提升机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重柱28,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承重柱29,第二承重柱29的后侧设置有楼梯30,第一承重柱28与第二承重柱29之间分别设置有楼板一33、楼板二34和楼板三35,楼板二34位于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的底部,楼板三35位于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的底部,第二承重柱29前侧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38,通过设置第一承重柱28和第二承重柱29实现对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以及对楼梯30进行辅助支撑,然后再经过第一承重柱28与第二承重柱29对楼板一33、楼板二34和楼板三35进行支撑,然后再经过设置在第二承重柱29前侧的控制器38对其它的结构进行控制的使用。
如图1所示,楼梯30以及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的后侧设置有第三承重柱31,混合料搅拌锅17的后侧设置有第四承重柱32,第三承重柱31与第四承重柱32之间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楼板四36和楼板五37,楼板四36位于混合料搅拌锅17的外侧,通过设置第三承重柱31和第四承重柱32,可以实现对混合料搅拌锅17进行支撑使用,然后还实现对楼板四36和楼板五37进行辅助支撑使用,以此便于混合料搅拌锅17在使用者的使用。
如图1所示,第三承重柱31与第四承重柱32之间的顶部设置有热料储存仓14,热料储存仓14的顶部设置有振动筛13,热料储存仓14的底部设置有热料计量仓15,热料计量仓15位于混合料搅拌锅17的顶部,混合料搅拌锅17顶部的前侧设置有沥青熔融罐16,沥青熔融罐16位于热料计量仓15的后侧,通过设置在第三承重柱31与第四承重柱32之间的热料储存仓14,可以实现对加热后的新料进行存储使用,然后再经过热料计量仓15可以实现对加热后的新料进行计量,以此配合沥青熔融罐16向混合料搅拌锅17内部进行输送时,可以确保控量的使用。
如图1所示,第四承重柱32的后侧设置有新集料供应仓19,新集料供应仓1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断料检测装置20,第二断料检测装置20的底部设置有新集料传送皮带21,通过设置的新集料供应仓19可以实现对新料进行收集存储,然后经过第二断料检测装置20可以实现检测出新集料供应仓19内部是否还存在有物料,然后再经过新集料传送皮带21可以实现对新料进行输送使用。
如图1所示,新集料传送皮带21的前侧设置有新集料加热滚筒23,新集料加热滚筒23顶部的后侧设置有新料加热筒进料口22,新料加热筒进料口22位于新集料传送皮带21前侧的底部,新集料加热滚筒23的前侧设置有燃烧室25,燃烧室25的左侧设置有燃烧器24,通过设置新集料加热滚筒23配合其顶部的新料加热筒进料口22来接收新集料传送皮带21输送的新料,然后再经过新集料加热滚筒23的前侧设置的燃烧器24配合燃烧室25产生热量,然后实现将热量输送向新集料加热滚筒23的内部对新料进行加热使用。
使用过程简述:首先,经过改造普通拌合楼,以旧料冷料仓2、旧料喂料皮带4、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旧料提升机7、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旧料计量仓10、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和混合料搅拌锅17等结构,从而实现将未加热的旧料运输至混合料搅拌锅17的上料方法,然后以第一承重柱28和第二承重柱29实现对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以及对楼梯30进行辅助支撑,然后再经过第一承重柱28与第二承重柱29对楼板一33、楼板二34和楼板三35进行支撑,然后再经过设置在第二承重柱29前侧的控制器38对其它的结构进行控制的使用,接着经过设置在第三承重柱31与第四承重柱32之间的热料储存仓14,可以实现对加热后的新料进行存储使用,然后再经过热料计量仓15可以实现对加热后的新料进行计量,以此配合沥青熔融罐16向混合料搅拌锅17内部进行输送时,可以确保控量的使用,然后经过新集料供应仓19可以实现对新料进行收集存储,然后经过第一断料检测装置3可以实现检测出新集料供应仓19内部是否还存在有物料,然后再经过新集料传送皮带21将新料输送至混合料搅拌锅17的内部。
实施例2,参考图1-5,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包括旧料计量仓10,旧料计量仓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的后侧设置有混合料搅拌锅17,混合料搅拌锅17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8,根据旧料计量仓10来向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的表面输送旧料,然后经过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输送至混合料搅拌锅17的内部,以配合后续的结构配合新料进行混合,以此整体辅助改进低掺量厂拌混合料系温度统控制,进而便于后续更好的控制新旧料上料、拌合与出料的衔接,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第四承重柱32的后侧设置有新集料提升机27,新集料提升机27位于新集料加热滚筒23的前侧,新集料提升机27的底部设置有新集料提升机进料口26,新集料提升机27的顶部设置有新集料提升机出料口12,新集料提升机出料口12位于振动筛13的顶部,通过设置新集料提升机27,以利用新集料提升机27的新集料提升机进料口26接收新集料加热滚筒23加热后的新料,然后经过新集料提升机27向上进行输送,接着经过其顶部的新集料提升机出料口12向振动筛13的内部进行输送,然后经过振动筛13将新料振散,从而实现将新料输送向热料储存仓14的内部,以此便于后续的配料使用。
如图1所示,旧料冷料仓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断料检测装置3,燃烧室25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51,新集料加热滚筒2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31,热料储存仓14的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料位传感器14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42,混合料搅拌锅17的后侧分别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171和第三计量秤172,旧料计量仓10的底部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计量秤101和第一料位检传感器102,混合料搅拌锅17的前侧设置有第三料位传感器173,第一温度传感器251、第二温度传感器231、第二料位传感器141、第三温度传感器142、第四温度传感器171、第三计量秤172、第一计量秤101、第一料位检传感器102和第三料位传感器173均与控制器38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断料检测装置3,可以实现对旧料冷料仓2内部的物料进行检测使用,然后经过设置在新集料加热滚筒23顶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31,可以实现对新集料加热滚筒23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通过设置第二料位传感器14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42,可以实现对热料储存仓14内部的液位与温度进行检测,通过设置第四温度传感171和第三计量秤172,可以实现对混合料搅拌锅17内部的温度以及重量进行检测使用,通过设置第三料位传感器173,可以实现对混合料搅拌锅17内部的料位进行检测使用,并且上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51、第二温度传感器231、第二料位传感器141、第三温度传感器142、第四温度传感器171、第三计量秤172、第一计量秤101、第一料位检传感器102和第三料位传感器173均被控制器38控制使用。
如图1所示,控制器38根据旧料级配控制旧料喂料皮带4速度,供料由第一断料检测装置3全程检测,由旧料喂料皮带4通过旧料提升机7,经旧料溜道8运送至旧料计量仓10,计量后由旧料传送皮带运送至混合料搅拌锅17,控制器38可以根据旧料级配控制旧料喂料皮带4速度,供料由第一断料检测装置3全程检测,由旧料喂料皮带4通过旧料提升机7进行输送,然后经旧料溜道8运送至旧料计量仓10,计量后再由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运送至混合料搅拌锅17进行后续的搅混使用。
使用过程简述:首先,利用新集料提升机27的新集料提升机进料口26接收新集料加热滚筒23加热后的新料,然后经过新集料提升机27向上进行输送,接着经过其顶部的新集料提升机出料口12向振动筛13的内部进行输送,然后经过振动筛13将新料振散,从而实现将新料输送向热料储存仓14的内部,然后在此过程中经过第一断料检测装置3,可以实现对旧料冷料仓2内部的物料进行检测使用,然后经过设置在新集料加热滚筒23顶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31,可以实现对新集料加热滚筒23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通过设置第二料位传感器14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42,可以实现对热料储存仓14内部的液位与温度进行检测,通过设置第四温度传感171和第三计量秤172,可以实现对混合料搅拌锅17内部的温度以及重量进行检测使用,通过设置第三料位传感器173,可以实现对混合料搅拌锅17内部的料位进行检测使用,并且上述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51、第二温度传感器231、第二料位传感器141、第三温度传感器142、第四温度传感器171、第三计量秤172、第一计量秤101、第一料位检传感器102和第三料位传感器173均被控制器38控制使用,整体以此更好的控制新旧料上料、拌合与出料的衔接,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自动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包括旧料供应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旧料供应装置(1)包括旧料冷料仓(2),所述旧料冷料仓(2)的底部设置有旧料喂料皮带(4),所述旧料喂料皮带(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所述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的后侧设置有旧料提升机(7),所述旧料提升机(7)的前侧设置有旧料提升机进料口(6),所述旧料提升机进料口(6)位于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的后侧,所述旧料提升机(7)的内部设置有旧料溜道(8),所述旧料提升机(7)后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所述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的底部设置有旧料计量仓(10),所述旧料计量仓(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所述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的后侧设置有混合料搅拌锅(17),所述混合料搅拌锅(17)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旧料提升机(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重柱(28),所述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承重柱(29),所述第二承重柱(29)的后侧设置有楼梯(30),所述第一承重柱(28)与第二承重柱(29)之间分别设置有楼板一(33)、楼板二(34)和楼板三(35),所述楼板二(34)位于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的底部,所述楼板三(35)位于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的底部,所述第二承重柱(29)前侧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30)以及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的后侧设置有第三承重柱(31),所述混合料搅拌锅(17)的后侧设置有第四承重柱(32),所述第三承重柱(31)与第四承重柱(32)之间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楼板四(36)和楼板五(37),所述楼板四(36)位于混合料搅拌锅(17)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重柱(31)与第四承重柱(32)之间的顶部设置有热料储存仓(14),所述热料储存仓(14)的顶部设置有振动筛(13),所述热料储存仓(14)的底部设置有热料计量仓(15),所述热料计量仓(15)位于混合料搅拌锅(17)的顶部,所述混合料搅拌锅(17)顶部的前侧设置有沥青熔融罐(16),所述沥青熔融罐(16)位于热料计量仓(15)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承重柱(32)的后侧设置有新集料供应仓(19),所述新集料供应仓(1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断料检测装置(20),第二断料检测装置(20)的底部设置有新集料传送皮带(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集料传送皮带(21)的前侧设置有新集料加热滚筒(23),所述新集料加热滚筒(23)顶部的后侧设置有新料加热筒进料口(22),所述新料加热筒进料口(22)位于新集料传送皮带(21)前侧的底部,所述新集料加热滚筒(23)的前侧设置有燃烧室(25),所述燃烧室(25)的左侧设置有燃烧器(2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承重柱(32)的后侧设置有新集料提升机(27),所述新集料提升机(27)位于新集料加热滚筒(23)的前侧,所述新集料提升机(27)的底部设置有新集料提升机进料口(26),所述新集料提升机(27)的顶部设置有新集料提升机出料口(12),所述新集料提升机出料口(12)位于振动筛(13)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旧料冷料仓(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断料检测装置(3),所述燃烧室(25)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51),所述新集料加热滚筒(2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31),所述热料储存仓(14)的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料位传感器(14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42),所述混合料搅拌锅(17)的后侧分别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171)和第三计量秤(172),所述旧料计量仓(10)的底部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计量秤(101)和第一料位检传感器(102),所述混合料搅拌锅(17)的前侧设置有第三料位传感器(17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51)、第二温度传感器(231)、第二料位传感器(141)、第三温度传感器(142)、第四温度传感器(171)、第三计量秤(172)、第一计量秤(101)、第一料位检传感器(102)和第三料位传感器(173)均与控制器(38)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8)根据旧料级配控制旧料喂料皮带(4)速度,供料由第一断料检测装置(3)全程检测,由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通过旧料提升机(7),经旧料溜道(8)运送至旧料计量仓(10),计量后由第三旧料传送皮带(11)运送至混合料搅拌锅(17)。
CN202322517746.7U 2023-09-17 2023-09-17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Active CN220827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17746.7U CN220827647U (zh) 2023-09-17 2023-09-17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17746.7U CN220827647U (zh) 2023-09-17 2023-09-17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7647U true CN220827647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7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17746.7U Active CN220827647U (zh) 2023-09-17 2023-09-17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7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8033B (zh)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再生利用方法
CN208179962U (zh) 水泥制品骨料自动配料搅拌装置
CN213890678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
CN102345265B (zh) 隔档进料式热拌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及其生产工艺
CN206034248U (zh) 一种强制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装置
CN105329678A (zh) 组合喂料定量秤
CN205099009U (zh) 组合喂料定量称
CN105839495A (zh) 一种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生产运输一体机
CN220827647U (zh)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CN204422045U (zh) 一种全自动配料装置及其电路
CN206308593U (zh) 一种沥青搅拌设备
CN117265949A (zh)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CN205999748U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热再生组合生产设备
CN2839358Y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再生搅拌设备
CN206503052U (zh) 一种改进型全自动橡胶沥青制备装置
CN214401302U (zh) 一种带有换热机构的沥青拌合系统
CN215104429U (zh) 一种间歇拌和的卧式微波加热拌和设备
CN206368315U (zh) 一种间歇式沥青旧料热再生搅拌设备
CN215050059U (zh) 一种智能化集成摊晾设备
CN211972992U (zh) 一种rap铣刨料系统沥青拌料的投加装置
CN210596912U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再生设备
CN211340292U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CN206070302U (zh) 再生沥青拌合站及其拌合锅
CN106677012A (zh) 一种智能保温型沥青混凝土拌合站
CN208167448U (zh) 一种间歇式厂拌沥青冷再生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