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6241U - 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及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及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6241U
CN220816241U CN202321155787.XU CN202321155787U CN220816241U CN 220816241 U CN220816241 U CN 220816241U CN 202321155787 U CN202321155787 U CN 202321155787U CN 220816241 U CN220816241 U CN 220816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zone
suction cup
reg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57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志勇
周飞
郑雨辰
陈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57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6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6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6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及支架,所述吸盘包括本体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形变区,所述形变区呈环状设置,所述本体部具有平整区和承载区,所述平整区的底面与所述承载区的底面具有第一相对高度差,以形成所述本体部的凹槽的深度,所述形变区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区连接,所述形变区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突出于所述平整区的底面;所述形变区在外力作用下可朝靠近待吸附表面运动并容纳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形变区在所述待吸附表面形成负压以吸附所述待吸附表面。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及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及支架。
背景技术
市场上很多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桌面支架,为了提高桌面支架放置的稳固性,通常采用增大支架与放置表面的摩擦力的方式,例如,在支架底部增加软胶垫(硅胶垫片或者是海绵垫片)。有些支架为了放置得更加牢靠,会在底部粘贴带有粘性的零件。不论是增加软胶垫还是粘胶,其对承载物的支撑稳定性及支架的灵活度均不高。并且,现有的桌面支架中,为了实现对承载物的支撑稳定性,采用了对承载物底面设有吸盘的技术方案。如CN201911287146.8公开了真空吸盘固定装置用以将整个手机支架固定,但是该专利未公开其特有的真空吸盘结构,如果采用传统的吸盘,则使用者在使用时同样存在吸附稳定性不高和灵活度不高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及支架,以解决如何提高提高对支撑物支撑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吸盘使用的灵活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所述吸盘包括本体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形变区,所述形变区呈环状设置,所述本体部具有平整区和承载区,所述平整区的底面与所述承载区的底面具有第一相对高度差,以形成所述本体部的凹槽的深度,所述形变区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区连接,所述形变区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突出于所述平整区的底面;所述形变区在外力作用下可朝靠近待吸附表面运动并容纳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形变区在所述待吸附表面形成负压以吸附所述待吸附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还包括非形变区,所述非形变区设于所述形变区的所述第一侧面内,所述非形变区的厚度小于所述平整区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形变区的厚度,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形变区的长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整区的厚度比所述非形变区的厚度大0.2mm-0.5m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区的厚度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6m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区与所述平整区的夹角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45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区可设置为圆环形、方环形、菱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区具有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延伸部和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成环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设定参数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设定参数,所述设定参数包括硬度、厚度、长度及与所述本体部的夹角。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区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形变区外围均设有凹槽;
其中,多个所述形变区同心间隔设置;
和/或,多个所述形变区呈矩阵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架,所述支架包括:
支撑架,用于支撑物体;
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吸盘,所述吸盘与所述支撑架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该吸盘包括本体部和凸起部,凸起部具有形变区,形变区呈环状设置,本体部具有平整区和承载区,平整区的底面与承载区的底面具有第一相对高度差,以形成本体部的凹槽的深度,形变区的一端与承载区连接,形变区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连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连接区,连接区突出于平整区的底面;形变区在外力作用下可朝靠近待吸附表面运动并容纳在凹槽内,形变区在待吸附表面形成负压以吸附待吸附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吸盘设置为本体部和凸起部,凸起部的一端与本体部连接,在吸附的过程中,形变区受外力的作用发生形变,形变后的形变区可容纳在凹槽内,使得平整区与吸盘所放置的表面贴合接触,从而提高了吸盘吸附的平稳性,在外力作用下,吸盘可相对待支撑表面拆卸,提高了吸盘使用场景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底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盘未吸附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盘吸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吸盘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吸盘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吸盘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吸盘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架;2、吸盘;201、本体部;202、凸起部;21、平整区;22、形变区;2201、第一侧面;2202、第二侧面;2203、连接区;221、第一形变区;222、第二形变区;223、第三形变区;224、第一延伸部;225、第二延伸部;23、凹槽;230、承载区;24、非形变区;241、第一非形变区;242、第二非形变区;243、第三非形变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盘,该吸盘可应用于支架与待吸附表面之间的固定,其中,支架可用于支撑手机、平板、阅读器、显示器等电子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盘的结构产生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以吸盘应用在支架为例进行说明,该支架包括支撑架1和吸盘2。支撑架1用于支撑物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该支撑架1的具体结构,只要该支撑架1能够用于支撑手机、平板、阅读器、显示器等电子设备即可,该支撑架1的结构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适应性的设置。吸盘2与支撑架1固定,吸盘2固定在支撑架1的底部,吸盘2固定在支撑架1的底部以实现对支撑架1与待吸附表面的固定,例如,在支架的使用状态下,以支撑架1放置在桌面上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在支撑架1的底部设置吸盘2,吸盘2可以稳固的吸附在桌面上,从而提高支撑架1与桌面连接的稳固性,降低支撑架1在使用过程中相对桌面滑移的风险。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盘2包括本体部201和凸起部202,本体部201具有平整区21和承载区230,平整区21的底面与承载区230的底面具有第一相对高度差,以形成本体部201的凹槽23的深度L1。所述凸起部202具有形变区22,形变区22相对平整区21突出设置,形变区22设置为柔性件,形变区22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发生形变。形变区22的一端与承载区230连接,形变区22具有第一侧面2201、第二侧面2202和连接区2203,连接区2203连接第一侧面2201、第二侧面2202。所述连接区2203突出于平整区21的底面,形变区22呈环状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环状表示的是形变区22围成一个闭环的结构,形变区22的一端与承载区230连接,形变区2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形变区22的另一端相对一端远承载区230的表面,在外力的作用下,形变区22发生形变,使得形变区22的另一端朝靠近承载区230表面的方向运动,并且形变区22容纳在凹槽23内,形变区22呈环状还可以理解为,在形变区22被挤压在待吸附的表面(例如桌面)的情况下,形变区22受外力发生形变,形变区22与桌面之间的空气被排出形成负压区,形变区22背离桌面的一侧形成正压区,由于形变区两侧形成压力差,从而形成了吸盘2与桌面的吸附力。提高了支撑架1的稳定性。
应当可以理解,相比于传统的吸盘未设平整区21,本专利公开了的平整区21可以实现通过对平整区21施加一定的外力作用力下,使得待吸附表面平整,进而使得形变区22更容易和更牢固地吸附在待吸附表面。传统的吸盘仅设置有形变区22,使得当待吸附表面较为凹凸不平时,容易造成形变区22各个吸力点不均衡,从而发生自然脱落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盘,该吸盘包括本体部和凸起部,本体部具有平整区和承载区,平整区的底面与承载区的底面具有第一相对高度差,以形成所述本体部的凹槽的深度;所述凸起部具有形变区,所述形变区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区连接,形变区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连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连接区,连接区突出于平整区的底面,形变区呈环状设置,形变区在外力作用下可朝靠近待吸附表面运动并容纳在所述凹槽内,形变区在待吸附表面形成负压以吸附待吸附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吸盘设置为本体部和凸起部,凸起部的一端与本体部连接,形变区呈环状设置,吸盘用于固定在待吸附的表面,在吸附的过程中,形变区受外力的作用发生形变,形变后的形变区可容纳在凹槽内,使得平整区与待吸附的表面贴合接触,从而提高了吸盘吸附的平稳性,并且,在外力作用下,吸盘可相对待吸附的表面拆卸,提高了吸盘使用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本体部201与凸起部202可一体成型设置,例如,本体部201与凸起部202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且本体部201与凸起部202的材质相同。其中,本体部201为表面积比凸起部202的表面积大的部件,通过本体部201粘附在支撑架1的底部,有利于提高吸盘2与支撑架1连接的稳固性。
如图3所示,平整区的底面与承载区的底面通过第一相对高度差形成本体部的凹槽,其中,形变区22设置为闭环的结构,对应的承载区也设置为围绕形变区22的闭环凹槽23,形变区22受外力相对承载区230发生形变,形变区22的另一端可相对与承载区230连接的一端运动,且形变区22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承载区230的表面的方向运动,形变后的形变区22可以容纳在凹槽23内,使得形变区22与桌面吸附的状态下,平整区21背离支撑架1的一侧与桌面贴合接触,相比于形变区22在形变后突出于平整区21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形变后的形变区22容纳在凹槽23内,降低支撑架1相对桌面晃动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支撑架1与桌面接触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支撑架1对手机、平板、阅读器、显示器等电子设备支撑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支撑架和吸盘,支撑架用于支撑物体,吸盘与支撑架固定,吸盘包括本体部和凸起部,本体部具有平整区和承载区,凸起部具有形变区,形变区呈环状设置,且形变区的一端与承载区连接,所述平整区上围绕所述形变区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形变区的另一端在外力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一端运动,以容纳在所述凹槽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吸盘设置为本体部与支撑架固定,本体部与支撑架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吸盘与支撑架连接的稳固性,形变区呈环状设置,吸盘用于吸附支架所放置的表面,在吸附的过程中,形变区受外力的作用发生形变,形变后的形变区可容纳在凹槽内,使得平整区与支架所放置的表面贴合接触,从而提高了支架放置的平稳性,并进一步提高了支架对电子设备支撑的稳固性,并且,在外力作用下,吸盘可相对待支撑表面拆卸,提高了支架使用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区2203与承载区230具有第二相对高度差,其中第二相对高度差表示的是连接区2203到承载区230表面的最短距离。该第二高度差可以用图5中的L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相对高度差L7与第一相对高度差L1的比值大于等于2。其中,第二相对高度差与第一相对高度差的比值可用于表征连接区2203相对平整区21突出的量,第一相对高度差与第二相对高度差的比值越大,表示的是连接区2203相对平整区21突出的量越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连接区2203相对平整区21突出的程度限定在第一相对高度差与第二相对高度差的比值大于2的范围,有利于实现形变区较大程度的形变,以提供足够的吸附力至待吸附的表面,从而提高吸盘与待吸附表面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凹槽23的深度L1大于等于形变区22的厚度L2,其中,凹槽23的深度可以理解为,平整区21具有相对的两端,平整区21的其中一端与支撑架1固定,平整区21的另一端远离支撑架1的底部,其中,凹槽23形成在所述平整区21的另一端,且凹槽23的开口位于平整区21远离支撑架1的一侧,凹槽23的深度表示的凹槽23的开口一端到凹槽23的底部的距离,该深度的方向与平整区21相对两端的方向一致。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形变区22的厚度L2小于等于凹槽23的深度L1,使得形变区22形变后在深度方向上能够完全容纳在凹槽23内,而不会相对平整区21表面突出,使得平整区21能够与桌面充分贴合接触,而不会受到形变区22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凹槽23的宽度L3大于等于形变区22的长度L4。需要说明的是,凹槽23的宽度L3表示的是凹槽12在平整区21的表面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形变区22的长度表示的是形变区22与平整区21连接的一端延伸至活动地另一端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凹槽的宽度大于等于形变区的长度,使得形变区形变的状态下,形变区在长度方向上能够完全容纳在凹槽内,而不会在凹槽外形成卷翘或凸起。使得形变区22吸附桌面的状态下,平整区21能够与桌面充分贴合接触,而不会受到形变区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吸盘与待吸附表面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凸起部202还包括非形变区24,非形变区24形成在形变区22的内侧。可以理解为形变区22的内侧的区域为平面区域,通过在形变区22的内侧设置非形变区24,有利于提高吸盘与待吸附表面的吸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非形变区24的厚度L5小于平整区21的厚度L6。其中,非形变区24的厚度方向与平整区21的厚度方向一致,非形变区24的厚度比平整区21薄,在形变区22吸附在桌面的状态下,平整区21与桌面贴合接触,而非形变区24不能够与桌面贴合接触,减小了整个吸盘与桌面接触的面积,在吸附的过程中,需要将形变区22内侧的空气排出,如果不完全排出空气,残留的空气容易把吸盘略微顶起,从而使得吸盘与桌面吸附的稳定性差,而本申请通过将形变区22内侧的非形变区24设置比平整区21薄,在吸附过程中,形变区22的内侧无需完全与桌面完全贴合,只需要形变区22与桌面贴合,实现形变区22内侧与外侧的完全密封即可,一方面节省了吸附过程中挤压吸盘排出形变区内侧空气的作用力,另一方面减小了吸附的面积,降低接触面积范围内残留空气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吸附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平整区21的厚度L6比非形变区24的厚度L5大0.2mm-0.5m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非形变区24的厚度略小于平整区21的厚度,既能够减小吸盘与待吸附面接触的面积,节省排出空气所需的挤压力,该非形变区24与待吸附面之间的间隙又不会太大,有利于提高吸附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形变区22的厚度L2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6m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形变区22的厚度L2设置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形变区22呈薄边状围设在平整区21上,有利于提高形变区22的柔性,便于将形变区22压合在待吸附的表面,有利于提高形变区22与待吸附表面吸附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形变区22与平整区21的夹角θ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45度。其中,形变区22与平整区21的夹角表示的是形变区22在自然状态下与平整区21的夹角,自然状态下形变区22不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得形变区22自然延伸而不会发生形变。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形变区22与平整区21的夹角可能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发生变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限定的夹角θ为出厂状态下的形变区22与平整区21的夹角,具体为形变区22的延伸方向与平整区21的底面的延伸方向的夹角。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形变区22与平整区21的夹角θ可设置为30度、35度、40度及45度等,且该形变区22与平整区21的夹角θ可根据支撑架的尺寸大小来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形变区22与平整区21的夹角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吸盘与待吸附表面的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201和凸起部202设置有至少一个参数,也就是说,本体部201与凸起部202可设置为同一种参数规格,也可设置为不同的参数规格,其中,参数包括硬度、厚度、长度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本体部201的硬度可与凸起部202的硬度相同,或者凸起部202的硬度小于本体部201的硬度,又或者,本体部201的厚度等于凸起部202的厚度,也可以是本体部201的厚度大于凸起部202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形变区22与平整区21之间的夹角可设置为不同的大小。该夹角的大小设置可根据具体实际的吸盘应用的场景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形变区22可设置为圆环形、方环形、菱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图8所示实施例中,形变区22设置为方环形,该形变区22的形状可根据支撑架的底部的形状结构进行适应性的设置,以便于提高吸盘对支撑架安装的稳固性。例如,在支撑架的底部设置为圆形的情况下,形变区22可设置为圆环形;在支撑架的底部设置为三角形的情况下,形变区22可设置为三角环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形变区22的形状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形变区22具有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延伸部224和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延伸部225,第一延伸部224和第二延伸部225连接成环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前后左右方向仅作为吸盘上的相对位置的方向,而不表示相对于绝对坐标系下的其他参照物而言的前后左右方向。其中,形变区22为环形结构,那么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延伸部224具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二延伸部225也具有两个,第一延伸部224和第二延伸部225依次连接形成闭环的形变区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延伸部224的设定参数大于第二延伸部225的设定参数,其中,设定参数包括硬度、厚度、长度及与平整区的夹角。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设定参数表示的是形变区的结构参数及材料参数。其中,第一延伸部224的硬度大于第二延伸部225的硬度表示的是,第一延伸部224的弹性小于第二延伸部225的弹性,那么,在吸盘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延伸部224与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延伸部225之间存在弹性的差异,使得两个方向上的吸力大小不同,在将吸附于表面的吸盘从表面拆卸的过程中,由于两个方向的吸力不同,用户可以朝前后方向施加较少的外力至吸盘上,即可实现对吸盘的拆卸。第一延伸部224的厚度大于第二延伸部225的厚度,厚度越薄,吸盘的形变能力越强,故将第二延伸部225设置为比第一延伸部224薄,用户施加较小的外力在前后方向上,使得第一延伸部224相对桌面脱离即可实现整个吸盘的拆卸。长度越大,其吸力越大,因此,将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长度设置不一致,可通过较小的作用力于左右方向上,使得第二延伸部脱离桌面,使得吸盘拆卸。吸盘与平整区的夹角也可以设置不同,不同的夹角所对应的吸力也不同。应当可以理解,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吸盘为无定向性,用户在需要将吸盘剥离吸附表面时,由于传统的吸盘对个方向的吸力较为均衡。因此,用户无法轻松从吸附表面剥离吸盘,比如,用户可能无序杂乱且施加较大的外力各方向摇晃吸盘,才能剥离吸盘,此时用户做了很多无用功,并且容易将附在吸盘上的产品摇坏。假如附在吸盘上的产品为移动电源,则由于用户的大力摇晃,使得移动电源内的电子元器件接触不良现象发生。
可以预见地,传统的吸盘在用户需要调节吸盘角度时,需要从吸附表面剥离后重新吸附,并且可能存在使用者需要多次不断重复剥离和吸附动作才能调节到用户满意的角度,这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性。而本实用新型的吸盘中,当吸盘的第一延伸部224的设定参数大于第二延伸部225的设定参数,其中,设定参数包括硬度、厚度、长度及与平整区的夹角。则可以推测出第一延伸部224和第二延伸部225的吸力大小不均衡,由于第一延伸部224和第二延伸部225的吸力大小不均衡,使得吸盘在吸附表面的旋转具有可实现性,用户在调节吸盘角度时,不需要将吸盘从吸附表面剥离后重新调节,而是可以直接通过吸盘在吸附表现的角度旋转实现,相比传统的吸盘更方便快捷,而且为线性角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在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延伸部与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二延伸部的设定参数差异化设置,使得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作用在桌面的吸力不同,朝其中一个方向摇动不容易松动,但从另一个方向摇晃更容易松动,从而容易将支架从桌面拿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形变区22的厚度L2从与承载区230连接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形变区22的厚度从一端到另一端之间减小,既能够保持吸盘与桌面吸附的稳定性,又有利于减小用户将吸盘从桌面拿起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形变区22设置有多个,每个形变区22外围均设有凹槽2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不限定形变区22设置的数量,例如,形变区22可设置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等,无论设置几个形变区22,形变区22的外侧均设置有对应的凹槽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不限定形变区22设置的形式,例如图9所示,多个形变区22之间可以采用同心间隔的方式设置,或者如图10所示,多个形变区22之间可以采用矩阵排列的方式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形变区设置为多个,有利于在提高吸盘与待吸附面之间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吸盘与待吸附面拆卸的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凸起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规格设定参数,设定参数包括硬度、厚度、长度及形变区与平整区的夹角。每个凸起部的设定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凸起部的设定参数的设定方式可依照多个凸起部排布的方式来设定。
如图9所示,以多个形变区22同心间隔设置为例进行说明,且凹槽23也同心设置。多个形变区22的几何中心重合,且形变区22的几何中心可与平整区21的几何中心重合,从而有利于提高吸盘吸附的稳固性。图9所示实施例中设有三个形变区22,每个形变区22的外侧均设有凹槽23,每个形变区22的内侧均设有非形变区(参照图9所示的第一非形变区241、第二非形变区242、第三非形变区243),在一些实施例中,非形变区的厚度小于平整区21的厚度,对应的,最外侧的形变区22的内侧设有第一非形变区241,该第一非形变区241可设置从外向内的第二个形变区22对应的凹槽23,且第二个形变区22的内侧设有第二非形变区242,第二非形变区242的厚度可小于第一非形变区241的厚度,第二非形变区242可设置有从外向内的第三个形变区22对应的凹槽23,第三形变区22的内侧设有第三非形变区243,第三非形变区243的厚度可小于第二非形变区242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将形变区设置为多个的情况下,每个形变区内的非形变区厚度均小于形变区外侧平整区或外侧非形变区的厚度,有利于提高同心设置的多个形变区与待吸附表面吸附的稳固性。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形变区在前后方向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延伸部,在左右方向设置有相对的第二延伸部,多个形变区的第一延伸部的设定参数相同,多个形变区的第二延伸部的设定参数相同,同个形变区的第一延伸部的设定参数与第二延伸部的设定参数不同。需要说明的是,设定参数包括硬度、厚度、长度及与平整区的夹角,与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一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多个同心的形变区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差异化设置,在保证吸盘与待吸附表面稳固性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拆卸吸盘与待吸附表面的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多个形变区(参照图10所示的第一形变区221和第二形变区222)呈矩阵间隔设置。矩阵表示的是多个形变区在左右方向上形成排,多个形变区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列,多个形变区按照特定的排列规律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多个形变区呈矩阵的形式排列设置,有利于在提高吸盘与待吸附表面吸附稳固性的同时,降低吸盘相对吸附表面拆卸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同一列的多个形变区的设定参数相同,同一排的多个形变区从外向内的设定参数变小,如图10所示的吸盘设有3*3个形变区,一排设置三个形变区,一列设置三个形变区,同一个吸盘上总共有9个形变区,每个形变区的外侧均设有凹槽,同一列的多个形变区的设定参数相同,为了方便说明,将图10中的形变区按照列数划分为第一形变区221、第二形变区222和第三形变区223,第一形变区221均位于同一列,且第一形变区221位于每排的最左侧,多个第二形变区222均位于同一列,且第二形变区222位于每排中的第二个,多个第三形变区223均为于同一列,且第三形变区223位于每排中的第三个。其中,同一列中的多个第一形变区221的设定参数相同,同一列中的多个第二形变区222的设定参数也相同,同一列中的多个第三形变区223的设定参数也相同,同一排中从左到右依次是第一形变区221、第二形变区222和第三形变区223,同一排中的不同形变区的设定参数不同。例如,第一排中的第一形变区221的硬度大于第二形变区222,第二形变区222的硬度小于第三形变区2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矩阵排布的多个形变区的设定参数按照设定方向变化的方式设置,有利于在保证连接稳固性的同时,还能够在特定方向施加较小作用力即可实现连接状态的解除。其中,设定参数包括硬度、厚度、长度及与平整区的夹角。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各个形变区之间不变化参数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如图11所示,按照矩形形式排列的形变区的尺寸可以不同,位于左右两列的形变区分别为第一形变区221和第三形变区223,中间的形变区为第二形变区222,其中第一形变区221和第三形变区223的设定参数可大于第二形变区222的设定参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个形变区设置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种描述的方式,在形变区设置多个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个形变区的设定参数可按照设定的规律变化,以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提高用户拆卸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吸盘,吸盘包括本体部201和凸起部202,本体部201具有平整区21和承载区230,平整区21的底面与承载区230的底面具有第一相对高度差,以形成本体部201的凹槽23的深度;凸起部202具有形变区22,形变区22的一端与承载区230连接,形变区22具有第一侧面2201、第二侧面2202及连接第一侧面2201和第二侧面2202的连接区2203,连接区2203突出于平整区21的底面;形变区22呈环状设置,形变区22在外力作用下可朝靠近待吸附表面运动并容纳在凹槽23内,形变区22在待吸附表面形成负压以吸附待吸附表面;其中,形变区22包括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延伸部224和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二延伸部225,第一延伸部224和第二延伸部225连接成环形;形变区22的另一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以与待吸附的表面固定,且第一延伸部224内外侧的第一气压差与第二延伸部225内外侧的第二气压差的绝对差值大于等于0。也就是说,第一延伸部224内外侧的气压差与第二延伸部225的内外侧的第二气压差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在第一延伸部224的内外侧的第一气压差与第二延伸部的内外侧的第二气压差的差值等于0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的内外侧的第一气压差等于第二延伸部的内外侧的第二气压差,在第一延伸部224的内外侧的第一气压差与第二延伸部的内外侧的第二气压差的差值大于0的情况下,表示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内外侧气压差不同,具体的,可以将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设定参数差异化设置来实现,并且,上述差值表示的是绝对值,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第一气压差大于还是小于第二气压差。
在外力的作用下,形变区22发生形变,使得形变区22的另一端朝靠近平整区21表面的方向运动,形变区22呈环状还可以理解为,在形变区22被挤压在待吸附的表面(例如桌面)的情况下,形变区22受外力发生形变,形变区22与桌面之间的空气被排出形成负压区,形变区22背离桌面的一侧形成正压区,由于形变区两侧形成压力差,从而形成了吸盘2与桌面的吸附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延伸部224内外侧的气压差大于第二延伸部225内外侧的气压差,在将吸盘相对待吸附表面拆卸的过程中,通过在特定的方向施加较小作用力至第二延伸部,就能够实现对吸盘的拆卸,使得吸盘容易松脱,降低了支架相对桌面拆卸的难度,提高了用户操作的便捷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延伸部224的设定参数大于第二延伸部225的设定参数,设定参数包括硬度、厚度、长度及与平整区的夹角。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设定参数表示的是形变区的结构参数及材料参数。其中,第一延伸部224的硬度大于第二延伸部225的硬度表示的是,第一延伸部224的弹性小于第二延伸部225的弹性,那么,在吸盘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延伸部224与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二延伸部225之间存在弹性的差异,使得两个方向上的吸力大小不同,在将吸附于表面的吸盘从表面拆卸的过程中,由于两个方向的吸力不同,用户可以朝前后方向施加较少的外力至吸盘上,即可实现对吸盘的拆卸。第一延伸部224的厚度大于第二延伸部225的厚度,厚度越薄,吸盘的形变能力越强,故将第二延伸部225设置为比第一延伸部224薄,用户施加较小的外力在前后方向上,使得第一延伸部224相对桌面脱离即可实现整个吸盘的拆卸。长度越大,其吸力越大,因此,将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长度设置不一致,可通过较小的作用力于左右方向上,使得第二延伸部脱离桌面,使得吸盘拆卸。吸盘与平整区的夹角也可以设置不同,不同的夹角所对应的吸力也不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在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延伸部与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二延伸部的设定参数差异化设置,使得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作用在桌面的吸力不同,朝其中一个方向摇动不容易松动,但从另一个方向摇晃更容易松动,从而容易将支架从桌面拿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平整区21上围绕形变区22的外侧设有凹槽23,形变区22的另一端在外力的作用下可相对一端运动,以容纳在凹槽23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形变后的形变区22容纳在凹槽23内,降低支撑架1相对桌面晃动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支撑架1与桌面接触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支撑架1对手机、平板、阅读器、显示器等电子设备支撑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凹槽23的深度L1大于等于形变区的厚度L2,凹槽的宽度L3大于等于形变区的长度L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形变区22的厚度L2小于等于凹槽23的深度L1,使得形变区22形变后在深度方向上能够完全容纳在凹槽23内,而不会相对平整区21表面突出,使得平整区21能够与桌面充分贴合接触,而不会受到形变区22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吸盘还包括非形变区24,非形变区24形成在形变区22的内侧。非形变区24的厚度L5小于平整区21的厚度L6。一方面节省了吸附过程中挤压吸盘排出形变区内侧空气的作用力,另一方面减小了吸附的面积,降低接触面积范围内残留空气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吸附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平整区21的厚度L5比非形变区24的厚度L6大0.2mm-0.5m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非形变区24的厚度略小于平整区21的厚度,既能够减小吸盘与待吸附面接触的面积,节省排出空气所需的挤压力,该非形变区24与待吸附面之间的间隙又不会太大,有利于提高吸附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8所示,第一延伸部224的厚度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6m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形变区22的厚度L2设置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形变区22呈薄边状围设在平整区21上,有利于提高形变区22的柔性,便于将形变区22压合在待吸附的表面,有利于提高形变区22与待吸附表面吸附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8所示,第一延伸部224与平整区21的夹角θ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45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形变区22与平整区21的夹角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吸盘与待吸附表面的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变区22可设置为圆环形、方环形、菱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变区22的厚度从与平整区21连接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形变区22的厚度从一端到另一端之间减小,既能够保持吸盘与桌面吸附的稳定性,又有利于减小用户将吸盘从桌面拿起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形变区22设置有多个,每个形变区22外围均设有凹槽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形变区设置为多个,有利于在提高吸盘与待吸附面之间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吸盘与待吸附面拆卸的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多个形变区22同心间隔设置,且凹槽23也同心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多个同心的形变区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差异化设置,在保证吸盘与待吸附表面稳固性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拆卸吸盘与待吸附表面的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多个形变区(参照图10所示的第一形变区221和第二形变区222)呈矩阵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多个形变区呈矩阵的形式排列设置,有利于在提高吸盘与待吸附表面吸附稳固性的同时,降低吸盘相对吸附表面拆卸的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包括本体部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形变区,所述形变区呈环状设置,所述本体部具有平整区和承载区,所述平整区的底面与所述承载区的底面具有第一相对高度差,以形成所述本体部的凹槽的深度,所述形变区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区连接,所述形变区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连接区,所述连接区突出于所述平整区的底面;所述形变区在外力作用下可朝靠近待吸附表面运动并容纳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形变区在所述待吸附表面形成负压以吸附所述待吸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还包括非形变区,所述非形变区设于所述形变区的所述第一侧面内,所述非形变区的厚度小于所述平整区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形变区的厚度,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形变区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区的厚度比所述非形变区的厚度大0.2mm-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区的厚度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区与所述平整区的夹角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4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区可设置为圆环形、方环形、菱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区具有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延伸部和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成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设定参数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设定参数,所述设定参数包括硬度、厚度、长度及与所述本体部的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区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形变区外围均设有凹槽;
其中,多个所述形变区同心间隔设置;
和/或,多个所述形变区呈矩阵间隔设置。
1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支撑架,用于支撑物体;
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吸盘,所述吸盘与所述支撑架固定。
CN202321155787.XU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及支架 Active CN220816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5787.XU CN220816241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及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5787.XU CN220816241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及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6241U true CN220816241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9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5787.XU Active CN220816241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及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62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7017B2 (en) Suction cup mount
CN111833739B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US10773505B2 (en) Method of attaching substrate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substrate
CN220816241U (zh) 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及支架
CN221120632U (zh) 一种硬度不同的吸盘及支架
CN221120633U (zh) 一种异形吸盘及支架
CN116447213A (zh) 一种具有限位凹槽的吸盘
JPWO2009081880A1 (ja) 貼付材の貼付方法と貼付装置
CN210041933U (zh) 一种伸缩支撑手机外壳
CN216708398U (zh) 压灯胶结构
EP3499058A1 (en) Suction apparatus
CN211908882U (zh) 移动终端支架和保护壳
CN213562228U (zh) 电子设备屏幕装配夹具
KR20220002629U (ko) 접착용 시트 및 접착 장치
CN211087781U (zh) 电子设备及治具装置
CN214281446U (zh) 保护套
CN217100631U (zh) 贴膜装置
CN219275643U (zh) 片状组件组装治具及电子设备
CN207311230U (zh) 一种杯托总成
CN220411150U (zh) 剥离机构及传送装置
TW201223734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ucker
KR20210064491A (ko) 패널 합착기 및 패널 합착방법
CN107257397B (zh) 盖板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4424846A (zh) 积木式显示装置
CN219790636U (zh) 一种助贴器及贴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