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0631U - 贴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0631U
CN217100631U CN202220416653.8U CN202220416653U CN217100631U CN 217100631 U CN217100631 U CN 217100631U CN 202220416653 U CN202220416653 U CN 202220416653U CN 217100631 U CN217100631 U CN 217100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ilm
air hole
hole
p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166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俊廷
李朝黔
王仁晖
吴俊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0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0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贴膜装置适于贴覆薄膜于具有平面的电子装置,贴膜装置包括吸盘及弹性垫。吸盘包括位于相对二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多个气孔区,多个气孔区平行第一表面并沿着方向排列,各气孔区分别包括至少一气孔,且至少一气孔贯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各气孔区中的气孔数量沿着方向增加。弹性垫设置于吸盘的第二表面,弹性垫还包括多个气孔通道,多个气孔通道相互连通并连通各气孔区的至少一气孔。

Description

贴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膜装置,尤其涉及粘贴片料软膜的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科技的快速发展,普罗大众几乎拥有智能手机、携带型平板电脑等相关电子产品。然而,这些电子产品的屏幕表面容易因搬运或意外而产生破损。因此,在产品出货前或使用者在使用时会通过在电子产品的屏幕表面上贴附保护膜,来避免造成破损。但是一般的人工贴膜往往需要清洁、对位等琐碎的过程而花费一段时间,产生额外的人力成本,且贴膜过程中也未必能避免产生气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贴膜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有鉴于此,依据一些实施例,一种贴膜装置适于贴覆薄膜于具有平面的电子装置,贴膜装置包括吸盘及弹性垫。吸盘包括位于相对二侧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多个气孔区,多个所述气孔区平行第一表面并沿着一方向排列,各气孔区分别包括至少一气孔,且至少一气孔贯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各气孔区中的气孔数量沿着前述方向增加。弹性垫设置于吸盘的第二表面,弹性垫还包括多个气孔通道,多个所述气孔通道相互连通并连通各气孔区的至少一气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气孔区之中的一气孔区具有多个气孔,多个气孔包括至少一第一气孔及至少一第二气孔,至少一第二气孔的孔径大于至少一第一气孔的孔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二气孔的半径大于至少一第一气孔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多个气孔的气孔区对应位于吸盘的方向的端部,端部于贴覆薄膜时先接触电子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气孔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第二气孔设置在二个第一气孔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气孔区中的气孔孔径尺寸沿着前述方向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垫还包括安装孔,弹性垫通过安装孔固定于吸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贴膜装置可以通过枢转部翻转,于贴附薄膜时,吸盘与平面呈倾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倾角的角度为30~40度。
综上所述,依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贴膜装置,在各个气孔区设有至少一气孔,通过多个所述气孔的排列调整吸盘对薄膜的吸附力以及减少气泡的产生。在贴膜过程中,通过多个所述气孔的排列使得吸盘能够稳定地释放薄膜,且可以通过贴膜装置在电子装置的平面上推压薄膜,使薄膜平整地被贴附于电子装置的平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贴膜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例,贴膜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根据第一实施例,贴膜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4A为根据第一实施例,贴膜装置的操作示意图(一)。
图4B为根据第一实施例,贴膜装置的操作示意图(二)。
图5为根据第二实施例,贴膜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贴膜装置
10:吸盘
10A:第一端部
10B:第二端部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气孔区
13A:第一气孔区
13B:第二气孔区
13C:第三气孔区
13D:第四气孔区
131:气孔
1311:第一气孔
1312:第二气孔
20:弹性垫
201:第一侧边
202:第二侧边
21:安装孔
22:气孔通道
200:机械手臂
210:枢转部
300:电子装置
301:平面
X:第一轴
Y:第二轴
Z:第三轴
α:倾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贴膜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例,贴膜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根据第一实施例,贴膜装置的使用示意图。贴膜装置100包括吸盘10及弹性垫20。贴膜装置100可以应用于例如机械手臂或XY定位滑台但不限于此。在说明书中,以机械手臂200为示例,如图3所示,贴膜装置100可以安装于机械手臂200上并通过操作机械手臂200进行薄膜的吸附与贴附。
如图1及图2所示,吸盘10包括位于相对应二侧的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以及多个气孔区13A~13D。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轴X、第二轴Y及第三轴Z相互垂直。在第一实施例中,吸盘10在第二轴Y的方向上还包括相对应的第一端部10A及第二端部10B。多个气孔区13A~13D平行设置于第一表面11并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由第一端部10A至第二端部10B排列。各个气孔区13A~13D分别包括至少一气孔131,且至少一气孔131贯穿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在第一实施例中,各个气孔区13A~13D的至少一气孔131在第三轴Z的方向上排列。各气孔区13A~13D中的气孔数量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增加(详于后述)。
在以下说明书的描述中,吸盘10以四个气孔区为示例但不以此为限,四个气孔区分别为第一气孔区13A、第二气孔区13B、第三气孔区13C及第四气孔区13D,第一至第四气孔区13A、13B、13C、13D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依序排列,且各气孔区13A~13D的气孔数量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逐渐递增。由图1中可见,第一气孔区13A具有一个气孔131,第二气孔区13B具有二个气孔131,第三气孔区13C具有三个气孔131,第四气孔区13D具有五个气孔131。在此,气孔131的数量只要呈递增即可,不一定要以等差级数等具有一定规律的方式增加。
如图2所示,弹性垫20设置于吸盘10的第二表面12。在第一实施例中,弹性垫20设有安装孔21,弹性垫20通过安装孔21固定于吸盘10的第二表面12。弹性垫20可以例如为硅胶或泡棉但不限于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弹性垫20还包括多个气孔通道22,多个气孔通道22相互连通并连通各气孔区13A~13D的至少一气孔131。如图2所示,弹性垫20包括第一侧边201及第二侧边202,第一侧边201及第二侧边202正交并相互连接,多个气孔通道22自第一侧边201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开设,吸盘10的各气孔区13A~13D的多个气孔131沿着第一轴X的方向贯穿至弹性垫20,使得多个气孔131与多个气孔通道22相连通。如图2所示,多个气孔通道22的其中一个气孔通道自第二侧边202开设,使得多个气孔通道22相互连通,致使同一时间对所有气孔区13A~13D提供吸力。
请参阅图4A,图4A为根据第一实施例,贴膜装置的操作示意图(一)。如图4A所示,贴膜装置100适于贴覆薄膜于具有平面301的电子装置300上。电子装置300可以为随身移动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贴膜装置100在各个气孔区13A~13D设有至少一气孔131,通过多个气孔131的排列,控制吸盘10对薄膜的吸附力。也就是说,各个气孔区13A~13D中的气孔数量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递增,因此各气孔区13A~13D的吸气/泄气量会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逐渐增加。当薄膜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逐渐脱离吸盘10的第一表面11时,通过多个气孔131的排列可以稳定地释放薄膜,并通过机械手臂200向下的压力及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的移动,使得贴膜装置100推压薄膜,使薄膜能够被平整地贴附,避免气泡的产生。
详而言之,同时参阅图3及图4A,在第一实施例中,贴膜装置100可以通过枢转部210翻转,并与平面301呈倾角α。在第一实施例中,贴膜装置100通过枢转部210可旋转地枢接至机械手臂200上,并可以通过枢转部210调整贴膜装置100与平面301之间的角度。当贴膜装置100进行薄膜的贴附时,贴膜装置100与平面301间的倾角α的角度维持为30~40度。
请同时参阅图4A至图4B。图4B为根据第一实施例,贴膜装置的操作示意图(二)。当要将薄膜贴覆于具有平面301的电子装置300时,先将薄膜放置于吸盘10的第一表面11侧,接着开启真空吸引装置对各气孔131抽气,使得薄膜被吸附于第一表面11。随后,如图4A所示,机械手臂200将吸盘10的第一表面11与电子装置300的平面301呈倾角α,致使吸盘10的第二端部10B抵压于电子装置300的平面301。此时,位于第二端部10B的部分的薄膜将会开始贴附于平面301上。如图4B所示,当机械手臂200下压且沿第二轴Y的方向移动时,吸盘10的第二端部10B持续推压电子装置300的平面301,薄膜将被贴附于电子装置300的平面301,且将会使薄膜由第一端部10A侧开始逐渐脱离吸盘10的第一表面11,也就是说薄膜将依序脱离第一气孔区13A、第二气孔区13B、第三气孔区13C及第四气孔区13D。在第一实施例中,机械手臂200进行贴膜的方向与第一端部10A至第二端部10B的方向相反。在脱离第一气孔区13A后,因为薄膜的其他部分仍被第二气孔区13B、第三气孔区13C及第四气孔区13D所吸引,故可稳定地释放薄膜,避免薄膜大面积整片一瞬间覆盖而会产生不平整贴附或产生气泡等问题,此外通过贴膜装置100在电子装置300的平面301上推压薄膜,使薄膜能够平整地被贴附于电子装置300的平面301。
再次参阅图1,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气孔区13A~13D之中的一气孔区13具有多个气孔131,多个气孔131包括至少一第一气孔1311及至少一第二气孔1312,至少一第二气孔1312的孔径与至少一第一气孔1311的孔径不同。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气孔区13A、13B、13C、13D之中的至少一个气孔区具有多个气孔131,且多个气孔131包括至少一第一气孔1311及至少一第二气孔1312。较大孔径的第二气孔1312可以提高贴膜装置100的吸气量,通过第一气孔1311与第二气孔1312的排列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控制并调整贴膜装置100的不同气孔区13的吸气/泄气量。
详而言之,薄膜会依序脱离第一气孔区13A、第二气孔区13B、第三气孔区13C以及第四气孔区13D。当薄膜脱离第一气孔区13A时,第一气孔区13A将与外界导通,而气成抽真空状态下的“泄气”情形,但由于还有其他气孔区13B~D持续提供吸力,且第一气孔区13A的气孔131大小有限,故仍可提供薄膜一定的吸引力。而由于露出的气孔131数量渐增,为能提供更大吸力可通过增加第四气孔区13D中的气孔131大小,而使其提高吸引力。同时,其他气孔区13A~C的气孔131相对较小时,也可以减少泄气的量。经由不同的气孔排列及尺寸规划,以提供薄膜在贴附过程中的吸力,使其可稳定脱离吸盘10。
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二气孔1312的半径超过至少一第一气孔1311的直径。具体来说,通过第二气孔1312的半径超过第一气孔1311的直径的配置,使得第二气孔1312拥有较大的吸气量。
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具有多个气孔131的气孔区13对应位于吸盘10的第二端部10B,第二端部10B于贴覆薄膜时先接触电子装置300的平面301。具体来说,位于第二端部10B的第四气孔区13D具有第一气孔1311及第二气孔1312的排列,当薄膜由第一端部10A侧开始逐渐脱离吸盘10的第一表面11,而仅剩第二端部10B的一侧吸附着薄膜时,位于第二端部10B的第一气孔1311及第二气孔1312,使得贴膜装置100在第二端部10B能够以较大的吸气量稳定吸附未脱离的部分的薄膜。
在第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气孔1311的数量例如为二个,至少一第二气孔1312设置在二个第一气孔1311间。如图1所示,二个第一气孔1311分别设置在第四气孔区13D的左右两侧,而第二气孔1312设置于二个第一气孔1311之间,在此第二气孔1312以三个为示例但不限于此。通过平均排列第一气孔1311及第二气孔1312,使得第四气孔区13D的泄气量平均分散,避免左或右一侧的泄气量过大,使得释放薄膜时产生偏移,进而影响薄膜的贴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气孔1311及第二气孔1312亦可以为交错排列。
请参阅图5。图5为根据第二实施例,贴膜装置的立体图。关于各气孔区中气孔的排列,在第二实施例中,多个气孔区13中的气孔131孔径尺寸沿着方向增加。也就是说,吸盘10的第一至第四气孔区13A、13B、13C、13D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由第一端部10A至第二端部10B依序排列,且各气孔区13A、13B、13C、13D中的气孔131将由第一端部10A至第二端部10B逐渐增大,使得贴膜装置100的吸气/泄气量沿着第一方向X逐渐增大。意即,第一气孔区13A的气孔131大小会小于第二气孔区13B的气孔131大小,第二气孔区13B的气孔131大小会小于第三气孔区13C的气孔131大小,第三气孔区13C的气孔131大小会小于第四气孔区13D的气孔131大小。
综上所述,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贴膜装置100在各个气孔区13设有至少一气孔131,通过多个气孔131的排列,控制吸盘10对薄膜的吸附力以及减少气泡的产生。也就是说,各个气孔区13中的气孔数量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递增,因此各气孔区13的泄气量会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逐渐增加。当薄膜逐渐脱离吸盘10的第一表面11时,通过多个气孔131的排列可以稳定地释放薄膜,并通过机械手臂200向下的压力及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的移动,使得贴膜装置100持续推压薄膜,致使薄膜能够被平整地贴附。

Claims (9)

1.一种贴膜装置,适于贴覆一薄膜于具有一平面的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吸盘,包括位于相对应的二侧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以及多个气孔区,多个所述气孔区平行该第一表面并沿着一方向排列,各该气孔区分别包括至少一气孔,且该至少一气孔贯穿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各该气孔区中的气孔数量沿着该方向增加;以及
一弹性垫,设置于该吸盘的该第二表面,该弹性垫还包括多个气孔通道,多个所述气孔通道相互连通并连通各该气孔区的该至少一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孔区之中的至少一该气孔区具有多个气孔,该多个气孔包括至少一第一气孔及至少一第二气孔,该至少一第二气孔的孔径与该至少一第一气孔的孔径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二气孔的半径大于该至少一第一气孔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该多个气孔的该气孔区对应位于该吸盘的该方向的一端部,该端部于贴覆该薄膜时先接触该电子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气孔为多个,该至少一第二气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气孔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孔区中的气孔孔径大小沿着该方向增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垫还包括一安装孔,该弹性垫通过该安装孔固定于该吸盘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贴膜装置可以通过一枢转部翻转,于贴附该薄膜时,该吸盘与该平面呈一倾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倾角的角度为30~40度。
CN202220416653.8U 2021-04-14 2022-02-28 贴膜装置 Active CN2171006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4082U TWM614156U (zh) 2021-04-14 2021-04-14 貼膜裝置
TW110204082 2021-04-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0631U true CN217100631U (zh) 2022-08-02

Family

ID=77912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16653.8U Active CN217100631U (zh) 2021-04-14 2022-02-28 贴膜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0631U (zh)
TW (1) TWM61415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4156U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9122B2 (en) Wafer processing method
CN107934018B (zh) 贴膜方法和贴膜设备
JP5273791B2 (ja) 基板への接着テープ貼り付け装置
JP4985513B2 (ja) 電子部品の剥離方法及び剥離装置
JP5317267B2 (ja) ウエハのマウント装置
US20060232085A1 (en) Vacuum suction head
CN114023191A (zh) 显示面板、治具及利用其制备显示面板的方法
KR102072411B1 (ko) 본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부품을 기판에 본딩하는 방법
JP4193983B2 (ja) 基板保持具
CN110620081A (zh) 晶片的加工方法
JP2013022760A (ja)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WO2009128376A1 (ja) 基板貼り合わせ装置
KR20130047590A (ko) 접착 장치 및 접착 방법
TW201725166A (zh) 積層體之剝離裝置及剝離方法與電子裝置之製造方法
CN217100631U (zh) 贴膜装置
KR20190070660A (ko) Oca 스크레치 발생률을 줄인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션 방법
JP2016197623A (ja) 吸着保持用治具とこの治具を備えた吸着保持装置、吸着保持方法、基板の処理方法、及び基板の成膜方法
WO2009081880A1 (ja) 貼付材の貼付方法と貼付装置
JP2009023142A (ja) フィルム吸着装置
JP5436931B2 (ja) 移載装置
JP2003245886A (ja) 吸着機構
CN212003863U (zh) 载台装置和柔性显示屏加工系统
JP2018070298A (ja) フィルム剥離装置及びフィルム剥離方法
CN207274010U (zh) 一种柔性膜组及吸附装置
JP7330139B2 (ja) 加圧用吸着台およびこれを具備する加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