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9084U - 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09084U
CN220809084U CN202322098698.2U CN202322098698U CN220809084U CN 220809084 U CN220809084 U CN 220809084U CN 202322098698 U CN202322098698 U CN 202322098698U CN 220809084 U CN220809084 U CN 220809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door assembly
vehicle door
vehic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986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忠琪
陈智家
赵建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986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09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09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09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该车门组件包括外板、加强板,外板内侧形成有插接部;加强板设置在外板的内侧,且设有卡孔;其中,插接部部分设置在卡孔内,且延伸到加强板背离外板的一侧并与加强板背离外板的一侧连接。本申请结构及装配工艺简单,能够降低成本,且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强度,更便于固定外板与加强板的相对位置,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车辆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消费者在选择车辆时,安全性也是重要关注点之一。目前车门玻璃外侧可固定水切件的车门组件形式多种多样,常常通过外板与加强板进行滚压包边来固定连接,再将水切件设置在滚压包边处。
这种滚压包边的固定方式装配工艺复杂,且连接强度有限,外板与加强板的位置固定强度有限,导致该组件的稳定性较低,安全性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结构及装配工艺简单,能够降低成本,且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强度,更便于固定外板与加强板的相对位置,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门组件,该车门组件包括外板、加强板,外板内侧形成有插接部;加强板设置在外板的内侧,且设有卡孔;其中,插接部部分设置在卡孔内,且延伸到加强板背离外板的一侧并与加强板背离外板的一侧连接。
其中,外板包括:本体部、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本体部的上端连接,第二端朝加强板延伸;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与第一弯折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沿着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及上端的背离方向延伸;其中,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作为插接部。
其中,卡孔靠近加强板的下端设置,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与加强板的上端间隔设置,以在第二弯折部与加强板之间形成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安装水切件。
其中,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的端面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加强板的上端端面的高度,水切件卡接在加强板的上端。
其中,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插接部。
其中,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还设有凸台面,与插接部间隔设置,且沿第二弯折部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凸台面与加强板连接。
其中,凸台面与加强板粘贴连接。
其中,车门组件还包括水切件,水切件设有夹持槽,用于设置加强板。
其中,水切件包括卡接部、披风、唇边,卡接部设有夹持槽;披风设置在卡接部靠近外板设置,且与第一弯折部搭接;唇边设置在卡接部背离披风的一侧,且与车门玻璃搭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门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车门组件,通过外板的插接部与加强板的卡孔连接固定,结构及装配工艺简单,能够降低成本;且插接部与卡孔的连接方式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强度,更便于固定外板与加强板的相对位置,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且插接部与加强板位于外板的内侧,能够实现连接部位与外部环境的隔离,提高连接部位的抗环境干扰能力,如提高一定的防水、防尘、防撞击效果,进而能够提高连接部位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本申请结构及装配工艺简单,能够降低成本,且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强度,更便于固定外板与加强板的相对位置,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车门组件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车门组件制备过程中剖面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水切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车门组件一实施例装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车门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车门组件的外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申请车门组件的加强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实施例剖线B所在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需要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包括将该元件直接固定于该另一个元件,或者将该元件通过至少一个居中的其它元件固定于该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包括将该元件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或者将该元件通过至少一个居中的其他元件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
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车门组件,如图1至图4所示,图1是本申请车门组件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车门组件制备过程中剖面结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水切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车门组件一实施例装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车门组件包括:外板01、加强板02,外板01内侧形成有插接部121;加强板02设置在外板01的内侧,且设有卡孔21;其中,插接部121部分设置在卡孔21内,且延伸到加强板02背离外板01的一侧并与加强板02背离外板01的一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车门组件的外板01远离加强板02的一侧为靠近车辆外部环境的一侧,外板01的内侧为靠近车辆内部的一侧。
具体地,在一应用场景中,如图2所示,外板01内侧的插接部121初始状态为翻折状态,例如翻折90度或85度等,可插入加强板02的卡孔21即可,翻折状态的插接部121插入卡孔21,并延伸到加强板02背离外板01的一侧,然后通过推块或其他工具将插接部121压平,使得插接部121贴合到加强板02背离外板01的一侧上,如图1所示,使得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车门组件通过外板01的插接部121与加强板02的卡孔21连接固定,结构及装配工艺简单,能够降低成本;且插接部121与卡孔21的连接方式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的连接强度,更便于固定外板01与加强板02的相对位置,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且插接部121与加强板02位于外板01的内侧,能够实现连接部位与外部环境的隔离,提高连接部位的抗环境干扰能力,如提高一定的防水、防尘、防撞击效果,进而能够提高连接部位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本实施例结构及装配工艺简单,能够降低成本,且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的连接强度,更便于固定外板01与加强板02的相对位置,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例如,本实施例的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连接不需要通过对车门外板01与加强板02进行滚压包边,也不需要增加其他零件(如铆钉、螺钉等零件),就可以实现对外板01与加强板02的位置固定,且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能减少工装成本。
可选地,插接部121延伸到加强板02背离外板01的一侧并与加强板02背离外板01的一侧连接的部分可以进一步增加结构胶来加强固定连接,或通过焊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门组件外板01与加强板02的连接强度,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可选地,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可以为钢材料结构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门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进而提高车门组件的安全性。例如当车辆遇到侧向碰撞时,车门组件能够有更强的抗碰撞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加强板上设置插接部,在外板内侧对应位置设置卡孔,使得加强板上的插接部插入对应位置的卡孔后,贴合于外板内侧,完成加强板与外板的固定连接。这种方式也可以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强度,简化结构与装配工艺,降低成本。
可选地,外板01包括:本体部10、第一弯折部11、第二弯折部12;第一弯折部11的第一端与本体部10的上端连接,第一弯折部11的第二端朝加强板02延伸;第二弯折部12的第一端与第一弯折部1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弯折部12的第二端沿着加强板02的长度方向及上端的背离方向延伸;其中,第二弯折部12的第二端作为插接部121。
需要说明的是,本体部10的上端即本体部10更靠近车窗的中间区域的一端。
本设置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车门组件的外板01的本体部10、外板01的第一弯折部11、外板01的第二弯折部12、加强板02能够形成容置空间,可将车门组件内部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为车辆在车门组件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设置其他器件提供容纳空间与保护,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容置空间内设置的其他器件在面对外界环境时的抗干扰能力,如防尘性能、防撞击性能等,进而能够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与稳定性,提高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车门组件的外板01的本体部10、外板01的第一弯折部11、外板01的第二弯折部12、加强板02能够形成容置空间,当车辆发生侧向碰撞时,该容置空间能够提供缓冲带,从而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抗侧碰性能,进而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可选地,加强板02上,在加强版与插接部121所连接部位下方,可进一步设置凸起部22,凸起部22朝向背离外板01的本体部10的方向凸起,这种设计结构能够实现对插接部121与加强版连接处的连接保护,进而能够提高连接部位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加强板上设置插接部,在外板内侧的第二弯折部的对应位置设置卡孔,使得加强板上的插接部插入对应位置的卡孔后,贴合于外板内侧的第二弯折部,完成加强板与外板的固定连接。这种方式也可以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强度,简化结构与装配工艺,降低成本。
可选地,卡孔21靠近加强板02的下端设置,第二弯折部12的第一端与加强板02的上端间隔设置,以在第二弯折部12与加强板02之间形成安装槽03,安装槽03用于安装水切件04。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板02的上端即加强板02更靠近车窗的中间区域的一端,加强板02的下端即与加强板02的上端相对设置的一端。第二弯折部12的第一端与加强板02的上端间隔设置,形成的安装槽03位于插接部121与卡孔21的上方,即更靠近车窗的中间区域的位置,可用于安装水切件04。
具体地,在一应用场景中,水切件04是指车门玻璃06下缘凹槽里的密封条,位于车门玻璃06和车门组件之间,在升降车门玻璃06的时候可以切去玻璃表面上的水滴、水雾及灰尘等杂质,同时水切件04的形状外观也会影响车辆外观的美观度。
这种设置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槽03位于插接部121与卡孔21的上方便于安装水切件04,且安装槽03的设置有助于隐藏水切件04部分结构在车门组件内部,车门外板01出外漏的水切件04部位较少,能够提升车辆外观的美观度,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且安装槽03的存在能够对水切件04的位置起到进一步固定的作用,提高水切件04与车门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的形状不做限定,可根据水切件的形状进行调整,方便固定容纳水切件即可。
可选地,该设计方式可用于安装车辆车门玻璃06外侧的水切件04,例如在升降车门玻璃06的时候切去车门玻璃06外侧表面上的水滴、水雾及灰尘等杂质,即水切件04为外水切。类似的结构也可用于车辆车门玻璃06内侧的水切件04的固定安装。
可选地,车门组件还包括水切件04,水切件04设有夹持槽05,用于设置加强板02。
如图3及图4所示,水切件04设置有夹持槽05,可以设置在加强板02上,能够卡接在加强板02的上端,即加强板02靠近车窗的中间区域的一端。
这种设置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夹持槽05连接加强板02,连接简单,加强板02可用于固定并加强水切件04与车门组件之间的连接,例如作为外水切加强板,即车门玻璃06外侧的水切件04的加强板02来使用,这种设计可以提高水切件04与车门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与连接强度,进而能够提高车门组件与车门玻璃06之间的密封性;且水切件04的夹持槽05只需要与加强板02单个零件配合(例如可以避开加强件与其他结构的连接部位),能够减少零件匹配数量,简化设计及制作工艺,简化设计尺寸链,能够提高水切件04与加强板02的连接稳定性,且能够提高水切件04在安装过程中的匹配精度,提高水切件04与车门玻璃06的密封性能。
可选地,卡接槽中可以设置多个夹持条,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水切件04与加强板02的连接稳定性,且结构简单,装配工艺简单,能够降低工装成本。
可选地,水切件04包括卡接部41、披风42、唇边43,卡接部41设有夹持槽05;披风42设置在卡接部41靠近外板01设置,且与第一弯折部11搭接;唇边43设置在卡接部41背离披风42的一侧,且与车门玻璃06搭接。
具体地,如图4所示,水切件04可在完成车门玻璃06装配后与车门玻璃06接触并在车门玻璃06与车门组件之间实现密封效果,有利于将外部环境中的水滴、水雾及灰尘等杂质隔离至车辆车身外,减少杂质对车辆内部构造的干扰,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且水切件04能够在车门组件与车门玻璃06之间建立缓冲结构,能够对车门玻璃06起到保护、防剐蹭的作用;进一步地,水切件04的卡接部41形成有夹持槽05,夹持槽05与加强板02固定连接,能够提高水切件04与加强板02的连接稳定性,且能够提高水切件04在安装过程中的匹配精度,进而提高水切件04与车门玻璃06的密封性能;且卡接部41隐藏在安装槽03内,不在车辆外观可视区,有利于提高美观度,提升用户对车辆的视觉体验;且卡接部41的设置结构简单,装配工艺简单,能够简化车门组件与水切件04卡接结构的制造工艺,降低成本,提升水切件04与车门玻璃06的配合精度;披风42设置在卡接部41靠近外板01的位置,即靠近车辆外侧位置,披风42与第一弯折部11搭接,一端与车门玻璃06密封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弯折部11,有利于将水切件04从车门玻璃06表面上切去的水滴、水雾及灰尘等杂质隔离并引流至车辆车身外侧,减少杂质对车辆内部构造的干扰,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且披风42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固定水切件04的位置,提高水切件04的稳定性;水切件04的唇边43设置在背离披风42的一侧,唇边43具有弹性,可在完成车门玻璃06装配后与车门玻璃06接触并在车门玻璃06与车门组件之间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能够提高水切件04与车门玻璃06的配合精度,进而能够提高水切件04与车门玻璃06的密封性能,有利于将外部环境中的水滴、水雾及灰尘等杂质隔离至车辆车身外,减少杂质对车辆内部构造的干扰,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水切件04的可以为弹性件,例如橡胶密封条,可以提高密封效果。
可选地,披风42厚度可以设置为2毫米,这能够降低水切件04与车门组件的外板01之间的高度差,该高度差等于水切披风42厚度,能够提高车辆外观的美观度,进而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可选地,水切件04的卡接部41靠近车门玻璃06一侧且远离车窗的中间区域的位置可设置朝向加强板02的翻边结构411,这种结构能够在车门玻璃06与加强板02之间建立缓冲结构,提高车门组件及车门玻璃06的稳定性,且能够对车门玻璃06起到保护、防剐蹭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披风厚度为2.5毫米、1.8毫米、3毫米等,披风的形状不作限定,可实现固定水切件、辅助密封、隔离并导流杂质、提升美观度等效果即可。
可选地,第二弯折部12的第一端的端面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加强板02的上端端面的高度,水切件04卡接在加强板02的上端。
具体地,如图4所示,车门组件外板01的第二弯折部12的第一端的端面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加强板02的上端端面的高度,可以使得水切件04的披风42能够更便于贴合与车门组件外板01的第二弯折部12,且能够使得披风42的厚度即为车辆外观中水切件04的厚度,因此不仅能够提升水切件04与车门组件外板01的、加强件的密封效果,还能够提高部分水切件04部位的隐藏效果,提高车辆外观美观度,进而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水切件04卡接在加强板02的上端,即远离车辆底板的一端,能够与车门玻璃06接触并在车门玻璃06与车门组件之间实现密封效果,有利于将外部环境中的水滴、水雾及灰尘等杂质隔离至车辆车身外,减少杂质对车辆内部构造的干扰,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且水切件04卡接在加强板02的上端,能够在车门组件与车门玻璃06之间建立缓冲结构,能够对车门玻璃06起到保护、防剐蹭的作用;且卡接能够提高水切件04与加强板02的连接稳定性,且能够提高水切件04在安装过程中的匹配精度,进而提高水切件04与车门玻璃06的密封性能;且卡接设置结构简单,装配工艺简单,能够简化车门组件与水切件04连接结构的制造工艺,降低成本,提升水切件04与车门玻璃06的配合精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水切件可以不包括披风,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的端面的高度大于加强板的上端端面的高度,使得水切件完全隐藏进安装槽,这种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外观美观度,进而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车门组件,如图5至图8所示,图5是本申请车门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申请车门组件的加强板02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5实施例剖线B所在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第二弯折部12的第二端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插接部1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图5所示的剖线A所在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参阅图1,本实施例图5所示的剖线A所在剖面的制备过程中剖面结构状态示意图可参阅图2。具体地,在一应用场景中,如图2所示,外板01内侧的多个插接部121的初始状态为翻折状态,例如翻折90度或85度等,可插入加强板02对应的卡孔21即可,翻折状态的多个插接部121插入各自对应的卡孔21,并延伸到加强板02背离外板01的一侧,然后通过推块或其他工具将插接部121压平,使得多个插接部121均贴合到加强板02背离外板01的一侧上,如图1所示,使得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车门组件通过外板01的多个插接部121与加强板02对应的多个卡孔21连接固定,结构及装配工艺简单,能够降低成本;且多个插接部121与卡孔21的连接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的连接强度,更便于固定外板01与加强板02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弯折部12的第二端设有间隔设置的5个插接部121,对应的加强板02设置有5个卡孔21,以提高加强板02与外板01的连接强度,且能兼顾较低的工装成本。
可选地,5个卡孔21及对应的5个插接部121可间隔设置在加强板02上,多个卡孔21或多个插接部121之间的距离及形状大小可根据车门组件附近其他车辆器件的结构特征进行按需调整,可实现插接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5个卡孔可均匀间隔设置在加强板上,同时5个插接部可对应均匀间隔设置在外板上,以提高加强板与外板的连接强度,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制插接部与卡孔的个数和形状大小,例如可以只设置一个插接部与一个卡孔,以进一步简化工艺或适应车辆其他结构特征,同时插接部及卡孔的长度或宽度可对应调大或调小,以保证外板及加强板的连接强度;例如,还可以设置7个卡孔与对应的插接部,或者设置10个卡孔与对应的插接部等,以加强外板与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弯折部12的第二端还设有凸台面122,与插接部121间隔设置,且沿第二弯折部12的宽度方向x间隔排布;凸台面122与加强板02连接。
具体地,在一应用场景中,如图5所示,剖线B所在剖面及为凸台面122与加强板02连接结构所在剖面,如图8所示,第二弯折部12的第二端的凸台面122靠近车门玻璃06的一侧与加强板02靠近车门外板01的一侧固定连接。
这种设置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插接部121与卡孔21的固定连接的基础上再设置凸台面122与加强板02对应位置固定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同时,这种连接结构简单,装配工艺简单,能够减少工装成本。
可选地,如图6所示,可设置7个凸台面122,间隔设置,以加强外板01与加强板02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根据车门结构的需要,在外板01第二弯折部12第二端的多个位置设置凸台面122,具体凸台面122的位置不作限定,可以均匀设置,以降低工装成本,提高连接强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根据车门结构的需要,设置不同长度或宽度、不同形状的凸台面,以提高连接强度。
可选地,凸台面122与加强板02粘贴连接。
具体地,加强板02上对应凸台面122设置有粘接面,两者通过粘贴连接,能够使得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件在插接部121与卡孔21的固定连接的基础上,再通过粘贴固定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01与加强板0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固定加强件与外板01,更便于固定车门外板01与加强板02的相对位置,进而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同时,这种连接结构简单,装配工艺简单,能够减少工装成本。
可选地,凸台面122与加强板02可通过结构胶粘贴连接,例如可在凸台面122上涂上结构胶,以连接加强板02的粘接面。这种连接结构简单,装配工艺简单,能够减少工装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台面与加强板也可通过焊接或铆钉连接或铰接等形式固定连接。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门组件。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车门组件,通过外板的插接部与加强板的卡孔连接固定,结构及装配工艺简单,能够降低成本;且插接部与卡孔的连接方式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强度,更便于固定外板与加强板的相对位置,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且插接部与加强板位于外板的内侧,能够实现连接部位与外部环境的隔离,提高连接部位的抗环境干扰能力,如提高一定的防水、防尘、防撞击效果,进而能够提高连接部位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本申请结构及装配工艺简单,能够降低成本,且能够提高车门组件的外板与加强板的连接强度,更便于固定外板与加强板的相对位置,提高车门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组件包括:
外板,其内侧形成有插接部;
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外板的内侧,且设有卡孔;
其中,所述插接部部分设置在所述卡孔内,且延伸到所述加强板背离所述外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加强板背离所述外板的一侧连接;
所述外板包括:
本体部;
第一弯折部,其第一端与所述本体部的上端连接,其第二端朝所述加强板延伸;
第二弯折部,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端沿着所述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及所述上端的背离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插接部;
其中,所述卡孔靠近所述加强板的下端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加强板的上端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加强板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加强板的下端背离所述外板的一侧连接;且所述加强板的下端设有背离所述本体部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插接部之间的连接处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靠近所述加强板的下端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加强板的上端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加强板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水切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端的端面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加强板的上端端面的高度,所述水切件卡接在所述加强板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插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二端还设有凸台面,与所述插接部间隔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所述凸台面与所述加强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面与所述加强板粘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组件还包括:
水切件,设有夹持槽,用于设置所述加强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切件包括:
卡接部,设有所述夹持槽;
披风,设置在所述卡接部靠近所述外板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弯折部搭接;
唇边,设置在所述卡接部背离所述披风的一侧,且与车门玻璃搭接。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组件。
CN202322098698.2U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20809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8698.2U CN220809084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8698.2U CN220809084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09084U true CN220809084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8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98698.2U Active CN220809084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09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13519A1 (en) Joint structure of door edge member
CN220809084U (zh) 一种车门组件及车辆
CN211720581U (zh) 移动终端及曲面屏模组
CN109278666B (zh) 一种汽车a柱外装饰条总成
CN215244681U (zh) 一种侧围后流水槽结构及汽车
CN216281561U (zh) 一种电炉外壳
CN220764043U (zh) 一种加强板、车门组件及车辆
CN211107251U (zh) 一种顶盖装饰条及车辆
US6070930A (en) Structure for positioning window shield panel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mounting window shield panel
CN215716510U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玻璃棉复合板
CN211223298U (zh) 一种易拆装的汽车亮饰条
CN214689338U (zh) 后转角盖辅助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480435U (zh) 异形光伏组件边框护角结构
CN213619626U (zh) 一种车顶饰条端盖
CN210310202U (zh) A柱内饰板、汽车a柱及汽车
CN211808990U (zh) 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车门b柱密封结构
CN220764055U (zh) 一种车辆组件及汽车
CN215474387U (zh) 门板结构和汽车
CN218316180U (zh) 用于车辆的三角窗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753431U (zh) 车门组件以及车辆
CN215793117U (zh) 一种汽车天窗框加强件和凸点配合结构
CN210760572U (zh) 一种带有端部卡板的汽车亮饰条
CN112829565B (zh) 一种车用轮眉密封条及汽车轮眉
CN217401388U (zh) 一种卡扣
CN215971067U (zh) 一种能够改善异响的车辆侧门密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