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7934U - 镜头组件、镜头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组件、镜头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7934U
CN220797934U CN202323551316.3U CN202323551316U CN220797934U CN 220797934 U CN220797934 U CN 220797934U CN 202323551316 U CN202323551316 U CN 202323551316U CN 220797934 U CN220797934 U CN 220797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ens
plate body
frame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5513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瑞军
陈宝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iy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iy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iy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iy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5513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7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7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7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镜头组件。该镜头组件包括音圈电机和骨架,音圈电机包括框架以及盖板,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一锁紧部,盖板盖设于框架的顶部,且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锁紧部;骨架包括环形架托和与环形架托连接的环壁,环形架托上对应第一定位部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以及对应第一锁紧部设置有第三锁紧部,环壁背离环形架托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锁紧部对应的第四锁紧部。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镜头组件对音圈电机的固定效果好,可防止后续颠簸或震动对音圈电机造成不良影响的效果。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镜头及摄像装置。

Description

镜头组件、镜头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组件、镜头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摄像镜头领域,音圈电机(Voice CoilMotor,VCM)被广泛应用于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中,以实现高速、精确的对焦功能。
现有技术中,镜头中的音圈电机的固定方式多为磁吸固定或侧面锁螺丝的方式,这样,在跌落测试中很容易导致音圈电机松动,固定不稳固,进而影响镜头对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组件、镜头及摄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音圈电机固定不稳定,容易产生松动,进而影响镜头对焦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镜头组件,该镜头组件包括:
音圈电机,所述音圈电机包括框架以及盖板,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一锁紧部,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框架的顶部,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锁紧部;
骨架,包括环形架托和与所述环形架托连接的环壁,所述环形架托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以及对应所述第一锁紧部设置有第三锁紧部,所述环壁背离所述环形架托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锁紧部对应的第四锁紧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
第一板体;
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长边,且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互相垂直;
第三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侧长边,且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所述第一锁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以及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盖板包括:
盖板主体,可嵌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三板体之间;
卡合部,形成于所述盖板主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以及所述第三板体的侧边上,且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
延伸部,形成于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卡合部相邻的两条侧边上,各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锁紧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沿边缘均设置有第一装配斜面,所述盖板的边缘均设置有第二装配斜面,所述第一装配斜面用于与所述第二装配斜面配合以安装所述盖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锁紧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锁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定位销,所述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三锁紧部以及所述第四锁紧部均为螺纹孔,可通过螺丝锁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镜筒以及与镜筒连接的镜片,所述镜筒设置于所述骨架的内侧,所述镜片位于所述镜筒的中间位置;
其中,所述环形架托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导向柱,所述镜筒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并沿所述导向柱往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壁外凸形成有容置槽,所述音圈电机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镜筒的中心线设置,所述第三板体靠近所述环壁设置;所述音圈电机还包括:
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贴近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三板体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
线圈,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线圈用于连接所述镜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镜头,该镜头包括如上所述的镜头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如上所述的镜头,所述镜头与所述图像传感器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出一种镜头组件。该镜头组件包括音圈电机和骨架,音圈电机包括框架以及盖板,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一锁紧部,盖板盖设于框架的顶部,且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锁紧部;骨架包括环形架托和与环形架托连接的环壁,环形架托上对应第一定位部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以及对应第一锁紧部设置有第三锁紧部,环壁背离环形架托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锁紧部对应的第四锁紧部。进而,在进行音圈电机的固定安装时,可先基于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之间的配合,再于第一锁紧部与第三锁紧部之间的锁紧配合对框架进行初步安装定位,在完成音圈电机其他部件的安装后于框架上盖上盖板,基于盖板上第二锁紧部与镜筒上第四锁紧部之间的锁紧配合对盖板进行固定,从而进一步在框架的上方形成对框架的夹紧,使整个音圈电机稳固。在镜头组件中采用此固定结构对音圈电机的固定效果好,可防止后续颠簸或震动对音圈电机造成不良影响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音圈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镜头组件;10-音圈电机;11-框架;111-第一板体;1111-第一装配斜面;112-第二板体;113-第三板体;114-第一定位部;115-第一锁紧部;116-卡槽;12-盖板;121-盖板主体;1211-第二装配斜面;122-卡合部;123-延伸部;124-第二锁紧部;13-磁性件;14-线圈;20-骨架;21-环形架托;211-第二定位部;212-第三锁紧部;22-环壁;220-容置槽;221-第四锁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申请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阅图1-图5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镜头组件100,该镜头组件100包括音圈电机10以及骨架20;其中音圈电机10包括框架11以及盖板12,框架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14以及第一锁紧部115,盖板12盖设于框架11的顶部,且盖板12上设置有第二锁紧部124;骨架20包括环形架托21和与环形架托21连接的环壁22,环形架托21上对应第一定位部114设置有第二定位部211以及对应第一锁紧部115设置有第三锁紧部212,环壁22背离环形架托2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锁紧部124对应的第四锁紧部221。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镜头组件100,基于骨架20安装音圈电机10。其中,音圈电机10包括框架11以及盖板12,以在对框架11与盖板12进行固定后对音圈电机10的整体进行固定。其中,框架11以及盖板12按照顺序进行安装固定。
具体而言,基于环形架托21上设置的第二定位部211、第三锁紧部212以及框架11底部设置的第一定位部114、第一锁紧部115对框架11进行初步固定。其中,通过第一定位部114与第二定位部211之间的配合能够预先对框架11的安装进行定位;并在定位后通过第一锁紧部115与第三锁紧部212之间的配合能够将框架11锁合固定于环形架托21上,以实现对框架11的初步固定。
而后,在框架11的顶部盖上盖板12。其中,盖板12的固定方式为:基于盖板12上第二锁紧部124与环壁22上第四锁紧部221之间的配合将盖板12锁合。可以理解的,在盖板12锁合后,盖板12从框架11的顶部向下挤压盖板12,进而实现框架11从两面夹紧,增加框架11固定后的稳固性,可防止后续颠簸或震动对音圈电机10造成松动、偏移等不良影响。
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11包括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和第三板体113;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和第三板体113为一体设置,其中,第二板体112连接第一板体111的一侧长边,且第二板体112与第一板体111互相垂直;第三板体113连接第一板体111的另一侧长边,且第三板体113与第二板体112平行。
本实施例中,框架11构建为“U”型形状,可方便安装音圈电机10的其他部件并实现作业。
参阅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音圈电机10还包括磁性件13以及线圈14,磁性件13贴近第一板体111以及第三板体113设置于框架11的内侧,线圈14活动套设于第二板体112上,线圈14用于连接镜筒。其中,磁性件13可以是永磁体,主要负责产生稳定且均匀的磁场,线圈14通电后在磁场内就会产生安培力,力的大小与施加在线圈14上的电流成正比,进而,线圈14在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二板体112移动,进而驱使与线圈14连接的镜片移动,调整电流方向,可令线圈往返运动,以达到镜头调焦目的。
通常情况下,磁性件13在进行音圈电机10固定前即已经安装在框架11上,在完成对框架11的初步定位后只需将线圈14组装入框架11,因为已经对框架11进行初步定位与锁合,框架11不会产生偏移,进而可保证线圈14的安装准确。
在具体设置中,镜头组件100还包括有镜筒(附图未示出)以及镜片(附图未示出),镜筒滑动设置于骨架20的内侧并与线圈14连接,镜片位于镜筒的中间位置随镜筒的移动而移动。而在安装设置音圈电机10时,骨架20中的环壁22外凸形成有容置槽220,参阅图1以及图5所示,音圈电机10至少部分容置于容置槽220中,这样,一方面为音圈电机10的安装提供安装位置,方便音圈电机10安装,一方面可防止音圈电机10太靠近镜筒的中间而影响镜片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音圈电机10于容置槽220内进行放置后,环壁22呈半包围的方式环绕音圈电机10设置,此时,在盖板12盖设于框架11上后,盖板12设置有第二锁紧部124的两端刚好可以延伸至环壁22的上方,从而方便盖板12与环壁22之间的固定。
其中,第二板体112靠近镜筒设置,第三板体113靠近环壁22设置;进而使安装的线圈14靠近镜筒,方便连接镜筒并驱动,其中,第二板体112的长度方向即为镜筒的移动方向,并在环形架托2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导向柱(附图未示出),导向柱能够为镜筒的移动提供稳定导向,镜筒滑动连接导向柱并沿导向柱往复移动,从而带动镜片移动。
第一定位部114以及第一锁紧部115均设置于第一板体111上,框架11通过第一板体111与环形架托21固定。
参阅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4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定位部114对称布置于第一板体1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锁紧部115的数量为一个,第一锁紧部115设置于第一板体1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上。环形架托21上的第二定位部211以及第二锁紧部124分别对应第一定位部114以及第三锁紧部212设置,这样,呈中心对称的方式对框架11进行定位及锁紧,框架11所实现的稳定效果好。
可以理解的,以上第一定位部114以及第一锁紧部115的设置方式只是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一个实施例。在一些其他设置中,还可基于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置。例如,第一定位部114的数量可以设置有四个,第一锁紧部115的数量可以设置有三个,其中,无论第一定位部114以及第一锁紧设置的数量的多少,其设置方式均应以第一板体111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为原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14为在第一板体111上开设的定位孔,第二定位部211为在环形架托21上对应该定位孔设置的定位销,定位销可插入定位孔内,其中,定位销与定位孔之间通过配合实现定位为一种常规的定位方式。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114还可以是在第一板体111上开设的定位凹槽,第二定位部211为在环形架托21上对应该定位凹槽设置的定位凸起,进而同样可通过定位凹槽与定位凸起之间的配合完成框架11于环形架托21上的定位,定位凸起的形状不限,定位凹槽对应定位凸起的形状进行设计;且在进行以上定位部的结构设计时,第一定位部114与第二定位部211可相互交换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部115和第三锁紧部212配合形成螺钉锁止结构,第一锁紧部115和第三锁紧部212均为开设的螺纹孔,第一锁紧部115与第三锁紧部212之间可通过螺丝锁固的方式以将框架11固定于环形架托21上。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锁紧部115和第三锁紧部212配合形成卡扣锁止结构,第一锁紧部115为扣合部,第三锁紧部212为扣合槽,第一锁紧部115与第三锁紧部212通过扣合在一起以将框架11固定于环形架托21上。
参阅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12以及第三板体113远离第一板体111的一端均开设有卡槽116;盖板12包括盖板主体121、卡合部122以及延伸部123;盖板主体121可嵌置于第二板体112与第三板体113之间;卡合部122形成于盖板主体121靠近第二板体112以及第三板体113的侧边上,且与卡槽116一一对应;延伸部123形成于盖板主体121与卡合部122相邻的两条侧边上,各延伸部123上设置有第二锁紧部124。
本实施例中,在盖板12盖设于框架11上时,基于盖板主体121以及卡合部122的设置,能够使盖板12与框架11的顶部相契合,进而,在锁固盖板12后,能够使盖板12对框架11进行夹紧。
其中,在卡槽116开设于第二板体112以及第三板体113的中间位置时,盖板12能够提供对框架11的稳定夹紧力。进一步的,位于盖板主体121一侧的卡合部122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一个,示例性的,盖板主体121的一侧设置有三个卡合部122,三个卡合部122分别设置于盖板主体121一侧的中间位置以及相对边缘,对应在框架11上设置卡槽116,从而盖板12能够提供更好的夹紧效果。
参阅图3以及图4所示,为提升盖板12于框架11上的装配便利性,在第二板体112与第三板体113远离第一板体111的一端沿边缘均设置有第一装配斜面1111,盖板12的边缘均设置有第二装配斜面1211,第一装配斜面1111用于与第二装配斜面1211配合以安装盖板12。在盖板12于框架11上的装配过程,第一装配斜面1111与第二装配斜面1211先贴合接触,而后,盖板12沿着相互配合的斜面路径进行移动,从而使卡合部122能够顺利进入卡槽116内,完成盖板12与框架11的装配。
更进一步的,盖板主体121的厚度以及卡合部122的厚度以及卡槽116的深度相同,该盖板12盖设于框架11上后,框架11顶部于盖板12上表面相对平齐,可提升结构美观性。
参阅图1以及图4所示,盖板12盖设于框架11上后,其另外两条侧边上形成的延伸部123延伸至环壁22的上方,各延伸部123上设置有第二锁紧部124时,进而可基于该第二锁紧部124与环壁22上设置的第四锁紧部221之间的配合将盖板12固定。其中,第二锁紧部124和第四锁紧部221与第一锁紧部115和第三锁紧部212可进行相同设置,例如,均可以是开设的螺纹孔,进而可通过螺丝锁固的方式以将盖板12固定于环壁2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骨架20的相对侧各固定有一个音圈电机10,双音圈电机10共同驱动镜片移动以进行调焦作业。
综上,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组件100,利用底面以及顶面螺丝锁附,形成对音圈电机10的两面夹紧的固定方式,可以音圈电机10安装后的稳固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镜头,该镜头包括如上的镜头组件100,该镜头采用了上述镜头组件100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如上所述的镜头,图像传感器与镜头可拆卸链接。图像传感器可以是相机,进而,该摄像装置同样采用了上述镜头组件100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申请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申请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音圈电机,所述音圈电机包括框架以及盖板,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一锁紧部,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框架的顶部,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锁紧部;
骨架,包括环形架托和与所述环形架托连接的环壁,所述环形架托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有第二定位部以及对应所述第一锁紧部设置有第三锁紧部,所述环壁背离所述环形架托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锁紧部对应的第四锁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第一板体;
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长边,且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互相垂直;
第三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侧长边,且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以及所述第一锁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以及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盖板包括:
盖板主体,可嵌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三板体之间;
卡合部,形成于所述盖板主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以及所述第三板体的侧边上,且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
延伸部,形成于所述盖板主体与所述卡合部相邻的两条侧边上,各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锁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沿边缘均设置有第一装配斜面,所述盖板的边缘均设置有第二装配斜面,所述第一装配斜面用于与所述第二装配斜面配合以安装所述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锁紧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锁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定位销,所述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三锁紧部以及所述第四锁紧部均为螺纹孔,可通过螺丝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镜筒以及与镜筒连接的镜片,所述镜筒设置于所述骨架的内侧,所述镜片位于所述镜筒的中间位置;
其中,所述环形架托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导向柱,所述镜筒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并沿所述导向柱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壁外凸形成有容置槽,所述音圈电机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镜筒的中心线设置,所述第三板体靠近所述环壁设置;所述音圈电机还包括:
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贴近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三板体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
线圈,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线圈用于连接所述镜片。
9.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
10.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所述镜头与所述图像传感器可拆卸连接。
CN202323551316.3U 2023-12-26 2023-12-26 镜头组件、镜头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220797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551316.3U CN220797934U (zh) 2023-12-26 2023-12-26 镜头组件、镜头及摄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551316.3U CN220797934U (zh) 2023-12-26 2023-12-26 镜头组件、镜头及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7934U true CN220797934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66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551316.3U Active CN220797934U (zh) 2023-12-26 2023-12-26 镜头组件、镜头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7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10817B2 (ja)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
JP5884976B2 (ja)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
TWI525360B (zh) Lens drive
JP7064819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TWI533044B (zh) Camera module
KR101206716B1 (ko) 자동초점 기능을 갖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1651115B1 (ko) 2개의 렌즈 조립체를 구비한 자동초점 카메라 모듈
US11550206B2 (en) Light receiving apparatus with shock resistance
JP2013250299A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0847980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촬상 장치, 촬상 기기, 렌즈 위치의 조정방법 및 렌즈 구동 방법
JPH08304868A (ja) 像ブレ防止装置
CN220797934U (zh) 镜头组件、镜头及摄像装置
KR20150001589U (ko) 카메라 모듈 조립장치
JP2010085448A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ユニット
KR101878907B1 (ko)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US20090027507A1 (en) XY stage and image-taking apparatus
JP2012113141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WO2011108430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TWI679484B (zh) 鏡頭裝置(二)
US20220206247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2905660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1900297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3076910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0873942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180118328A (ko) 카메라 모듈의 액추에이터 마킹용 지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