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3414U - 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3414U
CN220793414U CN202322612534.7U CN202322612534U CN220793414U CN 220793414 U CN220793414 U CN 220793414U CN 202322612534 U CN202322612534 U CN 202322612534U CN 220793414 U CN220793414 U CN 220793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ir outlet
air conditioner
evaporators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125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鹏
李晨晨
倪扬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125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3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3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3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和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换热组件包括壳体和多个蒸发器,壳体具有出风端面,出风端面上设置有出风口,多个蒸发器依次设置在出风口的内侧,并与壳体连接,其中,每个蒸发器相对于出风端面倾斜安装,相邻两个蒸发器间隔设置,且多个蒸发器在出风端面上的投影至少覆盖出风口。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相较于常规的整体式蒸发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蒸发器,通过多个蒸发器的倾斜设置,能够大幅提升总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换热效率和空调器的换热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空调要求的提高,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是评判空调换热能力的重要因素。
为了增加蒸发器的换热面积,现有空调普遍的做法是增加蒸发器的安装斜角,这样做可以增加一定的蒸发器面积,从而提高换热面积;或者是使用V型蒸发器(折弯或者拼接的型式),形成折弯型结构,从而增加换热面积,然而,这种方式由于仍旧采用的是整体式蒸发器,导致换热面积的增加有限,难以实现空调器换热能力的大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空调器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空调器的换热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在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包括壳体和多个蒸发器,所述壳体具有出风端面,所述出风端面上设置有出风口,多个所述蒸发器依次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内侧,并与所述壳体连接,其中,每个所述蒸发器相对于所述出风端面倾斜安装,相邻两个所述蒸发器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蒸发器在所述出风端面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将多个蒸发器依次设置在出风口的内侧,并与壳体连接,其中,每个蒸发器相对于出风端面倾斜安装,相邻两个蒸发器间隔设置,且多个蒸发器在出风端面上的投影至少覆盖出风口。在实际出风时,由于多个蒸发器的投影覆盖了出风口,因此气流需要经过多个蒸发器换热后出风,保证了换热效果,同时由于每个蒸发器均采用倾斜安装,能够提升出风口内侧蒸发器的容纳数量,而每个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均为其自身法向面积,因此倾斜设置能够提升同一投影面积上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总的换热面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相较于常规的整体式蒸发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蒸发器,通过多个蒸发器的倾斜设置,能够大幅提升总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换热效率和空调器的换热能力。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蒸发器并排且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蒸发器在所述出风端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将多个蒸发器并排且平行设置,能够保证多个蒸发器均匀分布,同时相邻两个蒸发器在出风端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能够进一步保证多个蒸发器的投影能够完全覆盖出风口,保证出风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蒸发器之间的距离L1在50mm-7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通过合理设置相邻两个蒸发器之间的距离L1,使得多个蒸发器能够合理分布,在保证换热效果的同时,能够合理设定蒸发器的数量,避免材料浪费和成本的提升。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蒸发器沿安装方向上的长度L2在200mm-31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通过合理设置蒸发器的长度L2,能够限定其安装空间,避免占据壳体内部的过多空间,同时保证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出风端面之间的夹角α在30°-60°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通过合理设置蒸发器的倾斜角度,能够限定其安装空间,避免占据壳体内部的过多空间,同时保证多个蒸发器能够完全遮挡出风口,保证出风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蒸发器在所述出风端面上的投影重叠区域的宽度为所述蒸发器在所述出风端面上的投影宽度的1/3-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通过合理设置重叠区域的宽度大小,能够使得蒸发器的边缘处进行二次换热,提升边缘处的换热能力,进而保证多个蒸发器的换热均匀性。同时能够保证多个蒸发器布及整个出风口且无多余的热量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顶盖板、蜗壳固定板和侧围板,所述侧围板设置在所述顶盖板的两端,并部分折弯形成所述出风端面,所述出风口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围板之间,所述蜗壳固定板设置在所述顶盖板上并与所述出风端面对应设置,多个所述蒸发器连接于所述顶盖板,并设置在所述蜗壳固定板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将蒸发器设置在蜗壳固定板和出风口之间,能够使得多个蒸发器在壳体内合理分布,保证换热效果。并且,将蒸发器与顶盖板连接,能够使得蒸发器得以固定安装,保证了其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蒸发器在安装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出风端面与所述蜗壳固定板之间的距离L3和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蜗壳固定板之间的距离L4之比大于或等于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通过合理限定蒸发器的端部与蜗壳固定板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预留足够的管路空间,方便进行走管,同时能够避免与蜗壳固定板过于靠近而导致受到干涉。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蒸发器均设置有蒸发管路,且所述蒸发管路设置在所述蜗壳固定板和所述蒸发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将蒸发管路设置在蜗壳固定板和蒸发器之间,避免了常规的侧面装配设置,能够增大出风口的出风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换热组件还包括安装泡沫,所述安装泡沫嵌设在所述壳体上,并设置有多个定位槽,多个所述蒸发器一一对应地装配在多个所述定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通过设置安装泡沫,且安装泡沫嵌设在壳体上,一方面能够保证进风侧的密封性,避免气流通过蒸发器与壳体之间流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定位槽,能够在组装时定位蒸发器,提升组装效率,并在装配完成后对蒸发器进行限位,避免蒸发器发生移位。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换热组件还包括多个固定架,多个所述固定架一一对应地扣合在多个所述蒸发器上,所述安装泡沫上还设置有让位通孔,所述固定架对应穿过所述让位通孔并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通过设置固定架,且固定架对应扣合在蒸发器上,能够防止蒸发器发生晃动,提升蒸发器的安装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让位通孔,能够保证固定架直接安装在壳体上,实现良好的支撑和固定。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空调换热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蒸发器与安装泡沫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L1、L2以及α的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调换热组件;110-壳体;111-顶盖板;113-蜗壳固定板;115-侧围板;130-蒸发器;131-蒸发管路;150-出风端面;151-出风口;170-安装泡沫;171-定位槽;175-让位通孔;190-固定架;191-扣合部;193-延伸部;195-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针对空调器的出风换热,特别是风管机,通常是在出风口内侧设置整体式蒸发器,通过蒸发器实现出风换热。并且,为了增加换热面积,现有空调普遍的做法是增加蒸发器的安装斜角,这样做可以增加一定的蒸发器面积,从而提高换热面积;或者是使用V型蒸发器(折弯或者拼接的型式),形成折弯型结构,从而增加换热面积,然而,这种方式由于仍旧采用的是整体式蒸发器,导致换热面积的增加有限,难以实现空调器换热能力的大幅提升。
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风管机,由于采用整体式蒸发器,其蒸发管路只能设置在蒸发器的端部,这种情况下无疑侵占了出风口的边缘位置,导致出风口面积受限,难以实现出风面积的提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和空调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换热组件100,其能够大幅提升换热面积,从而提升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和换热能力。同时,能够提升出风面积,提升出风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换热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和多个蒸发器130,壳体110具有出风端面150,出风端面150上设置有出风口151,多个蒸发器130依次设置在出风口151的内侧,并与壳体110连接,其中,每个蒸发器130相对于出风端面150倾斜安装,相邻两个蒸发器130间隔设置,且多个蒸发器130在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至少覆盖出风口15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空调换热组件100适用于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是风管机,将多个蒸发器130依次设置在出风口151的内侧,并与壳体110连接,其中,每个蒸发器130相对于出风端面150倾斜安装,相邻两个蒸发器130间隔设置,且多个蒸发器130在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至少覆盖出风口151。此处蒸发器130倾斜安装,指的是蒸发器130的安装方向相对于出风端面150倾斜。在实际出风时,由于多个蒸发器130的投影覆盖了出风口151,因此气流需要经过多个蒸发器130换热后出风,保证了换热效果,同时由于每个蒸发器130均采用倾斜安装,能够提升出风口151内侧蒸发器130的容纳数量,而每个蒸发器130的换热面积均为其自身法向面积,因此倾斜设置能够提升同一投影面积上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总的换热面积,从而提升换热效率和空调器的换热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常规的风管机,其换热面积由整体式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决定,例如可以是0.21m2。而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在同等外部尺寸下,总的换热面积可达0.47m2,因此能够提升换热效率123%,实现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的大幅提升。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多个蒸发器130的实际分布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多个蒸发器130并排且平行设置,相邻两个蒸发器130在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具体地,将多个蒸发器130并排且平行设置,能够保证多个蒸发器130均匀分布,同时相邻两个蒸发器130在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能够进一步保证多个蒸发器130的投影能够完全覆盖出风口151,保证出风换热效果。当然,多个蒸发器130也并不仅仅限于并排平行的排列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蒸发器130也可以排布为W型或波浪形等其他排布形状,在此不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蒸发器130,其单个尺寸远小于常规的整体式蒸发器,整体呈矩形块状,蒸发器130内具有管路,而本实施例中蒸发器130的安装方向,指的是蒸发器130在安装时的长边方向,即蒸发器130的长边方向,且蒸发器130内的管路方向与安装方向相同,在换热时内部的气流能够与蒸发器130实现热量交换,其换热原理与常规的整体式蒸发器相同,在此不过多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蒸发器130之间的距离L1在50mm-70mm之间。具体地,此处L1满足:50mm≤L1≤70mm。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蒸发器130之间的距离可以是50mm。此处相邻两个蒸发器130之间的距离L1,指的是两个蒸发器130之间的法向距离,如图所示。通过合理设置相邻两个蒸发器130之间的距离L1,使得多个蒸发器130能够合理分布,在保证换热效果的同时,能够合理设定蒸发器130的数量,避免材料浪费和成本的提升。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130沿安装方向上的长度L2在200mm-310mm之间。具体地,此处L2满足:200mm≤L2≤310mm,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130沿安装方向上的长度L2可以是200mm。此处蒸发器130的长度L2,指的是沿安装方向上的长度,即蒸发器130的长边长度,如图所示。通过合理设置蒸发器130的长度L2,能够限定其安装空间,避免占据壳体110内部的过多空间,同时保证换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130与出风端面150之间的夹角α在30°-60°之间。具体地,此处夹角α满足:30°≤α≤60°,优选地,此处蒸发器130与出风端面150之间的夹角α可以是60°。本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置蒸发器130的倾斜角度,能够限定其安装空间,避免占据壳体110内部的过多空间,同时保证多个蒸发器130能够完全遮挡出风口151,保证出风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蒸发器130与出风端面150之间的夹角α,指的是蒸发器130的安装方向与出风端面150之间的夹角,该夹角能够表征蒸发器130的安装倾斜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蒸发器130在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重叠区域的宽度为蒸发器130在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宽度的1/3-1/5。优选地,相邻两个蒸发器130在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重叠区域的宽度为蒸发器130在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宽度的1/4,即重叠部分的宽度为整体宽度的1/4,通过合理设置重叠区域的宽度大小,能够使得蒸发器130的边缘处进行二次换热,提升边缘处的换热能力,进而保证多个蒸发器130的换热均匀性。同时能够保证多个蒸发器130布及整个出风口151且无多余的热量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重叠部分的宽度为整体宽度的1/4,指的是从出风口151视角进行测量,重叠部分的宽度为单个蒸发器130尺寸的1/4。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蒸发器130的长度L2以及相邻两个蒸发器130之间的宽度L1可以根据蒸发器130的安装倾斜角度α进行调整,且长度L2与倾斜角度α之间为反比关系,同时宽度L1与倾斜角度α之间也为反比关系,其具体的关系图可以参考图5。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当蒸发器130的长度L2调整至上限310mm时,需要将蒸发器130的倾斜角度α调小,保证内部管路布置,此时相邻两个蒸发器130之间的宽度L1可以根据重叠尺寸以及长度L2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将倾斜角度α调整至30°,将相邻两个蒸发器130之间的宽度L1调整至70mm。当然,本实施例中对于蒸发器130的尺寸上限和下限均进行了举例说明,在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蒸发器130的尺寸也可以是在上限和下限之间,此时其他的尺寸角度也可以适应性调整,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结合参见图2至图4,壳体110包括顶盖板111、蜗壳固定板113和侧围板115,侧围板115设置在顶盖板111的两端,并部分折弯形成出风端面150,出风口151设置在两个侧围板115之间,蜗壳固定板113设置在顶盖板111上并与出风端面150对应设置,多个蒸发器130连接于顶盖板111,并设置在蜗壳固定板113和出风口151之间。具体地,顶盖板111和侧围板115一体成型,蜗壳固定板113设置在顶盖板111的内部区域,多个蒸发器130能够连接在顶盖板111上实现固定,且多个蒸发器130能够设置在蜗壳固定板113和出风口151之间,能够使得多个蒸发器130在壳体110内合理分布,保证换热效果。并且,将蒸发器130与顶盖板111连接,能够使得蒸发器130得以固定安装,保证了其固定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130在安装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靠近出风口151设置,出风端面150与蜗壳固定板113之间的距离L3和第二端与蜗壳固定板113之间的距离L4之比大于或等于1.7,优选地,此处出风端面150与蜗壳固定板113之间的距离L3和第二端与蜗壳固定板113之间的距离L4之比可以是1.7。具体地,蒸发器130的第一端为外端,第二端为内端,通过限定L3和L4,能够对蒸发器130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并且通过合理限定蒸发器130的端部与蜗壳固定板113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预留足够的管路空间,方便进行走管,同时能够避免与蜗壳固定板113过于靠近而导致受到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蒸发器130均设置有蒸发管路131,且蒸发管路131设置在蜗壳固定板113和蒸发器130之间。具体地,蜗壳固定板113与出风端面150之间预留有足够的空间,一方面能够安装多个蒸发器130,另一方面能够通过限定L3和L4,在蒸发器130的内侧预留足够的管路空间,方便放置蒸发管路131。并且,将蒸发管路131设置在蜗壳固定板113和蒸发器130之间,避免了常规的管路侧面装配设置,能够增大出风口151的出风面积。
值得注意的是,常规的整体式蒸发器,其管路端口在侧边,因此需要在出风口151的边缘设置足够的管路空间来放置蒸发管路,而这又会反过来占据出风区域,使得出风口151的面积减少,出风面积受到影响。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分体式的多个蒸发器130倾斜设置,能够使得蒸发器130的管路端口设置在内侧与蜗壳固定板113对应,进而可以使得蒸发管路131放置在蒸发器130和蜗壳固定板113之间,使得管路空间实现转移,从而能够增加出风口151处的尺寸。
进一步地,空调换热组件100还包括安装泡沫170,安装泡沫170嵌设在壳体110上,并设置有多个定位槽171,多个蒸发器130一一对应地装配在多个定位槽171中。具体地,安装泡沫170为板状泡沫件,该安装泡沫170能够嵌设在壳体110中实现固定,具体可以使得安装泡沫170嵌设在两侧的侧围板115之间,通过两侧的侧围板115实现对安装泡沫170的挤压固定。通过设置安装泡沫170,且安装泡沫170嵌设在壳体110上,一方面能够保证进风侧的密封性,避免气流通过蒸发器130与壳体110之间流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定位槽171,能够在组装时定位蒸发器130,提升组装效率,并在装配完成后对蒸发器130进行限位,避免蒸发器130发生移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槽171可以是矩形沉槽,且其形状与蒸发器130的形状相适配,方便蒸发器130能够之间装配在该定位槽171中,实现预固定,并在组装完成后对蒸发器130进行限位,防止其发生移位。此外,由于安装泡沫170为泡沫材料,相较于钣金材料具有更好的柔性,因此增加安装泡沫170后蒸发器130的装配面无间隙,不会有风从接触面间隙流出,从而提升出风侧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空调换热组件100还包括多个固定架190,多个固定架190一一对应地扣合在多个蒸发器130上,安装泡沫170上还设置有让位通孔175,固定架190对应穿过让位通孔175并与壳体110连接。具体地,固定架190呈折弯状,其一端扣合在蒸发器130上,另一端穿过让位通孔175后与顶盖板111通过螺钉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固定架190,且固定架190对应扣合在蒸发器130上,能够防止蒸发器130发生晃动,提升蒸发器130的安装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让位通孔175,能够保证固定架190直接安装在壳体110上,实现良好的支撑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90包括一体成型的扣合部191、延伸部193和连接部195,扣合部191呈U型并扣合在蒸发器130远离顶盖板111的一侧,延伸部193的一端与扣合部191连接,另一端朝向顶盖板111延伸,并延伸至让位通孔175,连接部195与延伸部193远离扣合部191的一端连接,并折弯设置。具体地,连接部195容纳在让位通孔175中,并贴合在顶盖板111上,在连接部195上还开设有螺孔,通过螺钉将连接部195固定在顶盖板111上,实现对固定架190的固定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固定架190的高度与蒸发器130的高度需要适配,以保证拧紧螺钉后固定架190能够固定扣合在蒸发器130上。在实际装配时,可以首先将安装泡沫170前端贴着出风端面150放置,完成装配,此处安装泡沫170的长度与两个侧围板115之间的宽度相适配,因此可以直接完成装配,无特殊的装配要求。在安装泡沫170完成安装后,其上的定位槽171露出,将多个蒸发器130一一对准定位槽171后完成装配,此时定位槽171能够对蒸发器130起到与固定的作用。最后,对应安装固定架190,固定架190上端的扣合部191卡住蒸发器130,下端的连接部195穿入让位通孔175并通过螺钉固定在顶盖板111上,完成装配。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换热组件100,将多个蒸发器130依次设置在出风口151的内侧,并与壳体110连接,其中,每个蒸发器130相对于出风端面150倾斜安装,相邻两个蒸发器130间隔设置,且多个蒸发器130在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至少覆盖出风口151。在实际出风时,由于多个蒸发器130的投影覆盖了出风口151,因此气流需要经过多个蒸发器130换热后出风,保证了换热效果,同时由于每个蒸发器130均采用倾斜安装,能够提升出风口151内侧蒸发器130的容纳数量,而每个蒸发器130的换热面积均为其自身法向面积,因此倾斜设置能够提升同一投影面积上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总的换热面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换热组件100,相较于常规的整体式蒸发器130,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蒸发器130,通过多个蒸发器130的倾斜设置,能够大幅提升总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换热效率和空调器的换热能力。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换热组件100,其中空调换热组件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可以是风管机,其中空调器包括风机和空调换热组件100,空调换热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和多个蒸发器130,所述壳体110具有出风端面150,所述出风端面150上设置有出风口151,多个所述蒸发器130依次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51的内侧,并与所述壳体110连接,其中,每个所述蒸发器130相对于所述出风端面150倾斜安装,相邻两个所述蒸发器130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蒸发器130在所述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出风口151。风机设置在壳体110内,且壳体110上还设置有进风口,并在内部形成有风道,在风机的作用下,空气由进风口进入风道,并经过多个蒸发器130后由出风口151吹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其壳体110内部的构件与常规的风管机一致,在此不过多介绍。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和多个蒸发器(130),所述壳体(110)具有出风端面(150),所述出风端面(150)上设置有出风口(151),多个所述蒸发器(130)依次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51)的内侧,并与所述壳体(110)连接,其中,每个所述蒸发器(130)相对于所述出风端面(150)倾斜安装,相邻两个所述蒸发器(130)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蒸发器(130)在所述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出风口(1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蒸发器(130)并排且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蒸发器(130)在所述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蒸发器(130)之间的距离L1在50mm-7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蒸发器(130)沿安装方向上的长度L2在200mm-31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蒸发器(130)与所述出风端面(150)之间的夹角α在30°-6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蒸发器(130)在所述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重叠区域的宽度为所述蒸发器(130)在所述出风端面(150)上的投影宽度的1/3-1/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包括顶盖板(111)、蜗壳固定板(113)和侧围板(115),所述侧围板(115)设置在所述顶盖板(111)的两端,并部分折弯形成所述出风端面(150),所述出风口(151)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围板(115)之间,所述蜗壳固定板(113)设置在所述顶盖板(111)上并与所述出风端面(150)对应设置,多个所述蒸发器(130)连接于所述顶盖板(111),并设置在所述蜗壳固定板(113)和所述出风口(15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蒸发器(130)在安装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出风口(151)设置,所述出风端面(150)与所述蜗壳固定板(113)之间的距离L3和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蜗壳固定板(113)之间的距离L4之比大于或等于1.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蒸发器(130)均设置有蒸发管路(131),且所述蒸发管路(131)设置在所述蜗壳固定板(113)和所述蒸发器(13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换热组件还包括安装泡沫(170),所述安装泡沫(170)嵌设在所述壳体(110)上,并设置有多个定位槽(171),多个所述蒸发器(130)一一对应地装配在多个所述定位槽(171)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换热组件还包括多个固定架(190),多个所述固定架(190)一一对应地扣合在多个所述蒸发器(130)上,所述安装泡沫(170)上还设置有让位通孔(175),所述固定架(190)对应穿过所述让位通孔(175)并与所述壳体(110)连接。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热组件。
CN202322612534.7U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220793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2534.7U CN220793414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2534.7U CN220793414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3414U true CN220793414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9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12534.7U Active CN220793414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3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301803A1 (en) Shielding member an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US11624514B2 (en) Window air conditioner with water receiving pan and filter screen support
CN220793414U (zh) 一种空调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CN107421089B (zh) 一种出风板及具有该出风板的空调室内机
CN213272923U (zh) 整体式空调器
WO2021203748A1 (zh) 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1650499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2005981U (zh) 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730299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063305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425026B (zh) 空调一体机
CN210832282U (zh) 移动空调器
CN21689754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007815A (zh) 空调
CN110966755A (zh) 一种风机蜗壳结构及热泵热水器
CN218033363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86723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735717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522080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8955030U (zh) 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20958677U (zh) 一种两面出风的天花机及空调
CN219868469U (zh) 一种换热器安装组件和空调器
CN217685492U (zh) 一种压缩换热装置
CN219473963U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热泵热水器
CN220707553U (zh) 底盘、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