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2906U - 光源组件、定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源组件、定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92906U CN220792906U CN202321994556.8U CN202321994556U CN220792906U CN 220792906 U CN220792906 U CN 220792906U CN 202321994556 U CN202321994556 U CN 202321994556U CN 220792906 U CN220792906 U CN 2207929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source
- source assembly
- optical
- carrier
- optical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定位装置及电子设备。光源组件包括承载件、发光件、第一光学件和第二光学件。第一光学件包括第一成像部,第一光学件设置在承载件之上。发光件设置在承载件之上,发光件位于第一光学件与承载件之间,第一光学件位于发光件与第二光学件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光源组件的聚光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源组件、定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光源组件(又称闪光灯组件)作为电子设备上的重要组件之一,可以利用其补光功能,确保电子设备在光线较差或光线较暗等情况下仍能采集到质量较高的图像;还能利用其照明功能,为用户照亮一定区域。
相关技术中,光源组件的聚光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定位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提高光源组件的聚光效果。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承载件、发光件、第一光学件和第二光学件;
所述第一光学件包括第一成像部,所述第一光学件设置在所述承载件之上;
所述发光件设置在所述承载件之上,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第一光学件与所述承载件之间,所述第一光学件位于所述发光件与所述第二光学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学件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成像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本体部和连接部;
所述本体部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发光件的空间,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开槽的边缘相连,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朝背离所述承载件的方向延伸;
所述本体部设置在所述承载件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学件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承载件的一端相连。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承载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发光件的上表面与所述承载件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成像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周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侧相连,所述第二部分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背离所述承载件的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用于成像。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相连形成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朝背离所述承载件的一侧凸起;
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为朝靠近所述承载件的一侧凸起的第二弧面;
所述第二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承载件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为朝背离所述承载件的一侧凸起的第三弧面,所述第一部分的下表面为朝靠近所述承载件的一侧凸起的第四弧面;
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下表面均与所述承载件平行。
可选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光学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学件与所述第二光学件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成像部的光心与所述第二光学件的光心对齐。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学件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成像部,所述第二成像部的周侧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连;
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其中,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下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凸起;或者,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上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下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为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为环形凸起;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凸起同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一截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截面均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凸起的第一截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截面的高度,所述第一凸起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焊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二成像部为菲涅尔透镜。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学件的靠近所述承载件的内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多个齿环,所述多个齿环同心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学件背离所述承载件的外表面为雾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学件的底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朝背离所述承载件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将所述第一光学件与所述承载件固定在一起的材料。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座体和限位块;
所述座体的顶面设有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用于容纳如权利要求至中任一项所述第一光学件和所述第二光学件;
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座体的顶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底相抵,所述第二光学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光学件的顶部相抵,所述限位块的高度等于所述凹凸结构的高度变化值。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源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包括承载件、发光件、第一光学件和第二光学件。第一光学件包括第一成像部,第一光学件设置在承载件之上。发光件设置在承载件之上,发光件位于第一光学件与承载件之间,第一光学件位于发光件与第二光学件之间,从而发光件发出的光线可以依次经过第一光学件和第二光学件后再射出至光源组件的外部,双层光学件传播光线,提高了光源组件的聚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剖面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中第一光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中第二光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中第二光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剖面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组件的剖面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与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光源组件与超声波机器的推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承载件;
200、发光件;
300、第一光学件;310、第一固定部;320、第一成像部;330、第二凹槽;340、底面;311、本体部;312、连接部;313、开槽;321、第一部分;322、第二部分;323、第一弧面;324、第二弧面;325、第三弧面;
400、第二光学件;410、第二固定部;420、第二成像部;430、内表面;430、齿环;450、外表面;
500、第一凸起;510、第一截面;
600、第一凹槽;610、第二截面;
700、座体;710、顶面;720、第三凹槽;
800、限位块;
900、推动部。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包括承载件100、发光件200、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第一光学件300包括第一成像部320,第一光学件300设置在承载件100之上。发光件200设置在承载件100之上,发光件200位于第一光学件300与承载件100之间,第一光学件300位于发光件200与第二光学件40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承载件100可以为FPC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s,柔性电路板)或者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印制电路板)。如此设置,发光件200发出的光线能够依次经过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而后射出至光源组件的外部。由于光源组件中设置了两个光学件,也即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因此能够提高光源组件的聚光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8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的细节和作用进行更具体详尽的说明。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件30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310,第一成像部320与第一固定部310相连,第一固定部310包括本体部311和连接部312。本体部311设有开槽313,连接部312的一端与开槽313的边缘相连,连接部312的另一端朝背离承载件100的方向延伸。本体部311设置在承载件100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部310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任意形状,图1所示的第一固定部310为正方形的示意图。开槽313可以为图1所示圆形,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如此设置,由于第一固定部310与承载件100接触的面积较大,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固定部310与承载件100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件400与连接部312背离承载件100的一端相连。例如,第一光学件400可以与连接部312背离承载件100的上表面相连。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12的上表面与承载件100之间的距离大于发光件200的上表面与承载件100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发光件200与第一成像部32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使发光件的发出的光束能够适当地分散至第一成像部320上,以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光线的传播。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成像部320包括第一部分321和第二部分322,第一部分321的周侧与第二部分322的内侧相连,第二部分322的外侧与第一固定部310背离承载件100的一端相连。其中,第一部分321用于成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321可以为凸透镜。第一部分32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第二部分322可以呈环形。第一部分321与第二部分322可以为一体形成的结构。第二部分322可以为非透光面,从而能够使光线均经第一部分321射出,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321与第二部分322的上下表面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如图7所示,第一部分321的上表面与第二部分322的上表面相连形成第一弧面323,第一弧面323朝背离承载件100的一侧凸起。第一部分321的下表面为朝靠近承载件100的一侧凸起的第二弧面324。第二部分322的下表面与承载件100平行。
第二种,如图8所示,第一部分321的上表面为朝背离承载件100的一侧凸起的第三弧面325,第一部分321的下表面为朝靠近承载件100的一侧凸起的第四弧面326。第二部分322的上表面与第二部分322的下表面均与承载件100平行。
第三种,结合图1和图7所示,第一部分321的上表面与第二部分322的上表面相连形成第一弧面323,第一弧面323朝背离承载件100的一侧凸起。第一部分321的下表面为朝靠近承载件100的一侧凸起的第二弧面324。第二部分322的下表面与承载件100形成预设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第一部分321与第二部分322的表面形状仅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其它的表面形状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310与第二光学件400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更便于加工,提高了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的制备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成像部320的外侧可以与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部310与第二光学件400的内壁相连。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连,以使第一成像部320的光心与第二光学件400的光心对齐。由于设置了凹凸结构,因此可以更便捷地定位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光学件300的光心与第二光学件400的光心对齐,避免了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产生错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之间的同心度,避免射出的光线产生偏移的现象,也即提高了光源组件的发光效果。另外,由于光源组件的构成部件较少,且不需要更精密或更复杂的仪器对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进行装配,因此还能降低光源组件的制造成本。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件400包括第二固定部410和第二成像部420,第二成像部420的周侧与第二固定部410相连。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500和第一凹槽600,其中,连接部31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600,第二固定部41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凸起500,此时,第一凸起500可以为与第二光学件400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第一固定部310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凸起500,第二固定部41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600,此时,第一凸起500可以为与第一光学件300一体成型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为在第一光学件300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600,在第二光学件400的底部设有第一凸起500的情形。图1仅为一种示例,另一种情形未在附图中示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设置有第一凸起500和第一凹槽600,因此可以更便捷地对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进行定位,以更迅速地将第一光学件300的光心与第二光学件400的光心对齐。从而不仅提高了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之间的同心度,还提高了组装效率。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600为环形凹槽,第一凸起500为环形凸起。第一凹槽600与第一凸起500同轴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600与第一成像部320、第二成像部420也均同轴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凸起500的中心、第一凹槽600的中心、第一凸起500的中心、第一成像部320的中心以及第二成像部420的中心均位于同一轴线上。从而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的同心度较高,能够避免从第二成像部420射出的光线产生偏移的现象,确保了光源组件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500与第一凹槽600之间焊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可以为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材质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500的第一截面510与第一凹槽600的第二截面610均呈三角形。需要说明的是,两个三角形截面更容易对准,从而可以更便捷地对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进行定位。第一凸起500的第一截面510的高度大于第一凹槽600的第二截面610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起500和第一凹槽600在焊接的过程中,第一凸起500会熔化而进入第一凹槽600中,如此设置能够确保在焊接完成时第一固定部310的上表面与第二固定部410的下表面紧密地贴合在一起。第一凸起500的宽度等于第一凹槽600的宽度。从而能够确保第一光学件300的光心与第二光学件400的光心对齐,也即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之间不会产生错位的现象。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截面510为垂直于第一固定部310的上表面或垂直于第二固定部410的下表面的截面,第二截面610为垂直于第一固定部310的上表面或垂直于第二固定部410的下表面的截面。第一凸起500的宽度是指第一凸起500在垂直于第一光学元件的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第一凹槽600的宽度是指第一凹槽600在垂直于第一光学元件的光轴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500的宽度与第一凹槽600的宽度均为0.16mm,第一截面510的高度为0.15mm,第二截面610的高度为0.10mm。如此设置,可以确保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公差控制在0.03mm以内,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公差控制在0.05mm以内,大大提高了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之间的同心度,提高了发光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成像部420为菲涅尔透镜。需要说明的是,菲涅尔透镜与凸透镜能够实现光学的聚焦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件400的靠近承载件100的内表面430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多个齿环430,多个齿环430同心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齿环430的齿尖的角度可以为0-9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齿环430的齿尖的角度为30度,能够起到更好的聚光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件400背离承载件100的外表面450为雾面。从而用户无法看到光源组件的内容部结构,提高了第二光学件400外观的美观性。同时,从第二光学件400射出的光线具有一定的扩散度,使用户所看到的整体光线更加柔和。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件300的底面340设有第二凹槽330,第二凹槽330朝背离承载件100的方向凹陷,第二凹槽330用于容纳将第一光学件300与承载件100固定在一起的材料。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凹槽33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规则图形或不规则图形。承载件100与第一光学件30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由于第二凹槽330可以为焊料提供流通通道,因此在焊接结束时,第一光学件300的底面340可以与承载件100的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减少了光源组件的整体高度。可以理解的是,若在电子设备中设置该光源组件,则能够节约电子设备内的布置空间。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座体700和限位块800。座体700的顶面710设有多个第三凹槽720,第三凹槽720用于容纳如上述任一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限位块800设置于座体700的顶面710上。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块800位于座体700的顶面710上未设置第三凹槽720的区域。其中,第一光学件300的底部与第三凹槽720的槽底相抵,第二光学件400的底部与第一光学件300的顶部相抵,限位块800的高度等于凹凸结构的高度变化值。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第一光学件300、第二光学件400、凹凸结构与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光学件300、第二光学件400、凹凸结构的组成以及对应的功能均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凹凸结构的高度变化值为在对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凹凸结构中的第一凸起500与第一凹槽600进行焊接前,第一凸起500的高度与第一凹槽600的深度之间的差值。如图7所示,限位块8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附图7所示限位块为L型,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块80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第一凸起500的高度即为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凸起500的第一截面510的高度,第一凹槽600的深度即为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凹槽600的第二截面610的高度。以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截面510的高度和第二截面610的高度为例,限位块800的高度为0.05mm。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凹槽72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结合图7和图8所示,利用定位装置组装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的过程如下:先将定位装置固定在超声波机器的载物台上,然后再将第一光学件300放置于第三凹槽720内,再者将第二光学件400放置在第一光学件300的顶部并确保第一凸起500位于第一凹槽600内,最后启动超声波机器,利用超声波机器中的推动部900对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进行超声焊接。该超声波机器可以为20K超声波机器。在完成焊接后,可以利用带有吸附件的机械臂将完成焊接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从定位治具中取出。由于限位块800的高度等于第一凸起500的高度与第一凹槽600的深度之间的差值,因此能够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之间过量压缩造成损坏或破坏两个光学件原本具备的光学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光源组件。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等可以设置光学组件以发光的设备,本申请对电子设备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定。由于该光源组件不仅成本较低,还能提高第一光学件300与第二光学件400之间的同心度,避免射出的光线产生偏移的现象,提高了聚光效果,也即提高了光源组件的发光效果,因此将其安装于电子设备上时,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发光效果以及制造成本,提高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体验感。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9)
1.一种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承载件(100)、发光件(200)、第一光学件(300)和第二光学件(400);
所述第一光学件(300)包括第一成像部(320),所述第一光学件(300)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00)之上;
所述发光件(200)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00)之上,所述发光件(200)位于所述第一光学件(300)与所述承载件(100)之间,所述第一光学件(300)位于所述发光件(200)与所述第二光学件(4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件(30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310),所述第一成像部(320)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10)相连,所述第一固定部(310)包括本体部(311)和连接部(312);
所述本体部(311)设有开槽(313),所述开槽(313)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发光件(200)的空间,所述连接部(312)的一端与所述开槽(313)的边缘相连,所述连接部(312)的另一端朝背离所述承载件(100)的方向延伸;
所述本体部(311)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件(400)与所述连接部(312)背离所述承载件(100)的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2)的上表面与所述承载件(10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发光件(200)的上表面与所述承载件(100)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部(320)包括第一部分(321)和第二部分(322),所述第一部分(321)的周侧与所述第二部分(322)的内侧相连,所述第二部分(322)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10)背离所述承载件(100)的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321)用于成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32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322)的上表面相连形成第一弧面(323),所述第一弧面(323)朝背离所述承载件(100)的一侧凸起;
所述第一部分(321)的下表面为朝靠近所述承载件(100)的一侧凸起的第二弧面(324);
所述第二部分(322)的下表面与所述承载件(100)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321)的上表面为朝背离所述承载件(100)的一侧凸起的第三弧面(325),所述第一部分(321)的下表面为朝靠近所述承载件(100)的一侧凸起的第四弧面(326);
所述第二部分(32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322)的下表面均与所述承载件(100)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部(310)与所述第二光学件(400)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件(300)与所述第二光学件(400)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成像部(320)的光心与所述第二光学件(400)的光心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件(400)包括第二固定部(410)和第二成像部(420),所述第二成像部(420)的周侧与所述第二固定部(410)相连;
所述凹凸结构包括第一凸起(500)和第一凹槽(600),其中,所述连接部(312)的上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凹槽(600),所述第二固定部(410)的下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凸起(500);或者,所述第一固定部(310)的上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凸起(500),所述第二固定部(410)的下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凹槽(6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600)为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凸起(500)为环形凸起;
所述第一凹槽(600)与所述第一凸起(500)同轴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500)的第一截面(510)与所述第一凹槽(600)的第二截面(610)均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凸起(500)的第一截面(5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600)的第二截面(610)的高度,所述第一凸起(500)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凹槽(600)的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500)与所述第一凹槽(600)之间焊接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像部(420)为菲涅尔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件(400)的靠近所述承载件(100)的内表面(430)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多个齿环(440),所述多个齿环(440)同心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件(400)背离所述承载件(100)的外表面(450)为雾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件(300)的底面(340)设有第二凹槽(330),所述第二凹槽(330)朝背离所述承载件(100)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凹槽(330)用于容纳将所述第一光学件(300)与所述承载件(100)固定在一起的材料。
18.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座体(700)和限位块(800);
所述座体(700)的顶面(710)设有多个第三凹槽(720),所述第三凹槽(720)用于容纳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第一光学件(300)和所述第二光学件(400);
所述限位块(800)设置于所述座体(700)的顶面(710)上;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件(300)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凹槽(720)的槽底相抵,所述第二光学件(40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光学件(300)的顶部相抵,所述限位块(800)的高度等于所述凹凸结构的高度变化值。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94556.8U CN220792906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光源组件、定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94556.8U CN220792906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光源组件、定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92906U true CN220792906U (zh) | 2024-04-16 |
Family
ID=90631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94556.8U Active CN220792906U (zh) | 2023-07-26 | 2023-07-26 | 光源组件、定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92906U (zh) |
-
2023
- 2023-07-26 CN CN202321994556.8U patent/CN2207929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134072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US8356919B2 (en) | Lens and LED module using the same | |
JP5279133B2 (ja) |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 |
TWI278702B (en) |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anel shape light source device | |
US20050253980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10203448B1 (en) | Backlight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150026253A (ko) | 렌즈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어셈블리 및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 |
JP2015176680A (ja) | 面光源装置 | |
US20180164484A1 (en) |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 |
JP6619373B2 (ja) |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面状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220792906U (zh) | 光源组件、定位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9729237A (zh) |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 |
JP2008078089A (ja) | Led照明装置 | |
US8226277B2 (en) | Lens and LED module using the same | |
JP2015231163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3624577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
TW201323990A (zh) |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及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 | |
JP4592076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
CN214535869U (zh) | 光源组件及灯具 | |
JP5080843B2 (ja) | 表面実装用スタンド、表面実装型ledランプ及びledユニット | |
CN209232816U (zh) | 基板以及面状照明装置 | |
JP4547705B2 (ja) | 面状照明装置 | |
JP2009544147A (ja) | 光学要素と位置合わせされた電子−光学部品の取り付け | |
TW201720246A (zh) | 光源裝置 | |
WO2015022740A1 (ja) | 照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