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3493U - 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3493U
CN220783493U CN202322500351.6U CN202322500351U CN220783493U CN 220783493 U CN220783493 U CN 220783493U CN 202322500351 U CN202322500351 U CN 202322500351U CN 220783493 U CN220783493 U CN 220783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
threaded rod
driving motor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003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文志
李必红
潘伟
代胤
崔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shang Precision Machinery Zhen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shang Precision Machinery Zhen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shang Precision Machinery Zhen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shang Precision Machinery Zhen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003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83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3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3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包括装置底座。该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设置有活动放置板,活动放置板可以在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一螺纹杆的共同作用下在滑动槽以及限位滑槽的内部构成左右移动结构,使该装置可以自动完成电动机侧板的输送,设置有固定立板,固定立板之间的升降板可以在第一螺纹杆的带动下沿着升降滑槽进行高度的调整,从而使该装置可以根据电动机侧板的厚度调整抛光片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外表面的转动板可以在第三驱动电机、连接块以及加强杆的共同作用下在固定杆的外表面进行旋转,且转动板下方的固定板可以在液压机的作用下进行高度调整,并且通过固定板底面的气缸使该装置可以自动完成电动机侧板的上料。

Description

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侧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动机侧板是电动机中的零部件。
在实际使用情况下,电动机侧板在出厂之前需要将其表面打磨平整,现有的打磨装置所使用下料装置不方便根据电动机侧板的数量调整对应的高度,同时,不方便根据单个电动机侧板的厚度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我们提出了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电动机侧板在出厂之前需要将其表面打磨平整,现有的打磨装置所使用下料装置不方便根据电动机侧板的数量调整对应的高度,同时,不方便根据单个电动机侧板的厚度进行相应的调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放置板,且活动放置板的侧面设置在限位滑槽的内部,所述装置底座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末端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设置在固定支架之间,并且第一螺纹杆与活动放置板的侧面相连接,所述装置底座上设置有固定立板,所述固定立板上开设有升降滑槽,所述升降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末端连接有抛光片,所述装置底座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板,所述固定杆顶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与转动板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加强杆,所述转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液压机,所述液压机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面设置有气缸。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开设在装置底座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限位滑槽对称开设在滑动槽的内部,且限位滑槽与装置底座之间为贯穿连接,所述活动放置板两侧的形状、尺寸与限位滑槽内部的形状、尺寸均相同,且活动放置板与滑动槽以及限位滑槽之间均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对称设置在装置底座的外表面,且固定支架与装置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固定支架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驱动电机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螺纹杆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在固定支架之间构成旋转结构,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活动放置板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一螺纹杆与固定支架之间为轴承连接,并且活动放置板通过第一螺纹杆在滑动槽的内部构成左右移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立板对称设置在装置底座的上表面,且固定立板与装置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滑槽对称开设在固定立板的表面,且升降滑槽与固定立板之间为贯穿连接,所述升降板末端的形状、尺寸与升降滑槽内部的形状、尺寸均相同,且升降板与升降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固定立板之间为轴承连接,且第二螺纹杆与升降板之间为螺纹连接,并且升降板通过第二螺纹杆在升降滑槽的内部构成上下升降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升降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抛光片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在升降板的下方构成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装置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与固定杆之间为轴承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与固定杆的内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与第三驱动电机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连接块通过第三驱动电机构成旋转结构,所述加强杆与连接块以及转动板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通过第三驱动电机在固定杆的顶端构成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液压机设置在转动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且液压机与转动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液压机的末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固定板通过液压机在转动板的下方构成上下升降结构,所述气缸均匀分布在固定板的底面,且气缸与固定板的底面之间为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
(1)设置有活动放置板,活动放置板可以在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一螺纹杆的共同作用下在滑动槽以及限位滑槽的内部构成左右移动结构,使该装置可以自动完成电动机侧板的输送,设置有固定立板,固定立板之间的升降板可以在第一螺纹杆的带动下沿着升降滑槽进行高度的调整,从而使该装置可以根据电动机侧板的厚度调整抛光片的位置;
(2)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外表面的转动板可以在第三驱动电机、连接块以及加强杆的共同作用下在固定杆的外表面进行旋转,且转动板下方的固定板可以在液压机的作用下进行高度调整,并且通过固定板底面的气缸使该装置可以自动完成电动机侧板的上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板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底座;2、滑动槽;3、限位滑槽;4、活动放置板;5、固定支架;6、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螺纹杆;8、固定立板;9、升降滑槽;10、第二螺纹杆;11、升降板;12、第二驱动电机;13、抛光片;14、固定杆;15、转动板;16、第三驱动电机;17、连接块;18、加强杆;19、液压机;20、固定板;21、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包括装置底座1,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动槽2,滑动槽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3,滑动槽2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放置板4,且活动放置板4的侧面设置在限位滑槽3的内部,装置底座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5,固定支架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6,第一驱动电机6的末端连接有第一螺纹杆7,且第一螺纹杆7设置在固定支架5之间,并且第一螺纹杆7与活动放置板4的侧面相连接,装置底座1上设置有固定立板8,固定立板8上开设有升降滑槽9,升降滑槽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0,第二螺纹杆10的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板11,升降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12,第二驱动电机12的末端连接有抛光片13,装置底座1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杆14,固定杆14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板15,固定杆14顶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16,第三驱动电机16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的外表面与转动板15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加强杆18,转动板15的上表面设置有液压机19,液压机19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板20,固定板20的底面设置有气缸21。
滑动槽2开设在装置底座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限位滑槽3对称开设在滑动槽2的内部,且限位滑槽3与装置底座1之间为贯穿连接,活动放置板4两侧的形状、尺寸与限位滑槽3内部的形状、尺寸均相同,使活动放置板4的侧面可以放入限位滑槽3的内部,且活动放置板4与滑动槽2以及限位滑槽3之间均为滑动连接,使活动放置板4的位移不会受到限制。
固定支架5对称设置在装置底座1的外表面,且固定支架5与装置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固定支架5与装置底座1之间不会分离,第一驱动电机6与固定支架5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第一驱动电机6不会与固定支架5分离,第一螺纹杆7与第一驱动电机6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第一驱动电机6可以带动第一螺纹杆7,且第一螺纹杆7通过第一驱动电机6在固定支架5之间构成旋转结构,第一螺纹杆7与活动放置板4之间为螺纹连接,使第一螺纹杆7可以带动活动放置板4,且第一螺纹杆7与固定支架5之间为轴承连接,使第一螺纹杆7旋转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位移,并且活动放置板4通过第一螺纹杆7在滑动槽2的内部构成左右移动结构。
固定立板8对称设置在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且固定立板8与装置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固定立板8与装置底座1之间不会分离,升降滑槽9对称开设在固定立板8的表面,且升降滑槽9与固定立板8之间为贯穿连接,升降板11末端的形状、尺寸与升降滑槽9内部的形状、尺寸均相同,使升降板11可以放入升降滑槽9的内部,且升降板11与升降滑槽9之间为滑动连接,使升降板11的位移不会受到限制,第二螺纹杆10与固定立板8之间为轴承连接,使第二螺纹杆10旋转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位移,且第二螺纹杆10与升降板11之间为螺纹连接,使第二螺纹杆10可以带动升降板11,并且升降板11通过第二螺纹杆10在升降滑槽9的内部构成上下升降结构,第二驱动电机12与升降板11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第二驱动电机12不会与升降板11分离,抛光片13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2在升降板11的下方构成旋转结构。
固定杆14与装置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固定杆14的位置固定不变,转动板15与固定杆14之间为轴承连接,使转动板15既可以进行旋转,又不会发生位移,第三驱动电机16与固定杆14的内部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第三驱动电机16的位置固定不变,连接块17与第三驱动电机16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第三驱动电机16可以带动连接块17,且连接块17通过第三驱动电机16构成旋转结构,加强杆18与连接块17以及转动板15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使加强杆18不会与连接块17以及转动板15分离,转动板15通过第三驱动电机16在固定杆14的顶端构成旋转结构。
液压机19设置在转动板15上表面的中间位置,且液压机19与转动板15之间为固定连接,使液压机19的位置固定不变,固定板20与液压机19的末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使液压机19可以带动固定板20,且固定板20通过液压机19在转动板15的下方构成上下升降结构,气缸21均匀分布在固定板20的底面,且气缸21与固定板20的底面之间为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所需要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工作人员将需要打磨或抛光的电动机侧板放置在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工作人员启动固定杆14内部的第三驱动电机16,第三驱动电机16与连接块17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三驱动电机16启动后带动连接块17在固定杆14的顶端进行旋转,连接块17与转动板15之间设置有加强杆18,同时,转动板15与固定杆14之间为轴承连接,连接块17旋转带动转动板15在固定杆14的外表面进行旋转,使固定板20旋转到电动机侧板的上方。
随后工作人员启动固定板20所连接的液压机19,液压机19带动固定板20移动到电动机侧板的上表面,启动固定板20底面的气缸21,气缸21将电动机侧板与固定板20连接在一起,随后工作人员通过调整使固定板20复位,并将固定板20底面的电动机侧板放到活动放置板4的上表面。
根据电动机侧板的厚度调整升降板11的位置,工作人员手动旋转第二螺纹杆10,第二螺纹杆10与固定立板8之间为轴承连接,且第二螺纹杆10与升降板11之间为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杆10旋转带动升降板11沿着升降滑槽9进行高度调整,并在调整完成之后停止旋转第二螺纹杆10,启动升降板11上表面的第二驱动电机12,第二驱动电机12带动抛光片13进行旋转。
在抛光片13旋转的同时,启动固定支架5外表面的第一驱动电机6,第一驱动电机6与固定支架5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7与第一驱动电机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螺纹杆7通过第一驱动电机6在固定支架5之间构成旋转结构,第一螺纹杆7与活动放置板4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一螺纹杆7与固定支架5之间为轴承连接,第一驱动电机6带动活动放置板4沿着滑动槽2以及限位滑槽3进行位移,使抛光片13对电动机侧板进行抛光或打磨处理,以上就是该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包括装置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动槽(2),所述滑动槽(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3),所述滑动槽(2)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放置板(4),且活动放置板(4)的侧面设置在限位滑槽(3)的内部,所述装置底座(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5),所述固定支架(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6),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的末端连接有第一螺纹杆(7),且第一螺纹杆(7)设置在固定支架(5)之间,并且第一螺纹杆(7)与活动放置板(4)的侧面相连接,所述装置底座(1)上设置有固定立板(8),所述固定立板(8)上开设有升降滑槽(9),所述升降滑槽(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0),所述第二螺纹杆(10)的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板(11),所述升降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1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的末端连接有抛光片(13),所述装置底座(1)的侧面设置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的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板(15),所述固定杆(14)顶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16),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6)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块(17),所述连接块(17)的外表面与转动板(15)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加强杆(18),所述转动板(15)的上表面设置有液压机(19),所述液压机(19)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板(20),所述固定板(20)的底面设置有气缸(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2)开设在装置底座(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限位滑槽(3)对称开设在滑动槽(2)的内部,且限位滑槽(3)与装置底座(1)之间为贯穿连接,所述活动放置板(4)两侧的形状、尺寸与限位滑槽(3)内部的形状、尺寸均相同,且活动放置板(4)与滑动槽(2)以及限位滑槽(3)之间均为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5)对称设置在装置底座(1)的外表面,且固定支架(5)与装置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与固定支架(5)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7)与第一驱动电机(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螺纹杆(7)通过第一驱动电机(6)在固定支架(5)之间构成旋转结构,所述第一螺纹杆(7)与活动放置板(4)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一螺纹杆(7)与固定支架(5)之间为轴承连接,并且活动放置板(4)通过第一螺纹杆(7)在滑动槽(2)的内部构成左右移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板(8)对称设置在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且固定立板(8)与装置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滑槽(9)对称开设在固定立板(8)的表面,且升降滑槽(9)与固定立板(8)之间为贯穿连接,所述升降板(11)末端的形状、尺寸与升降滑槽(9)内部的形状、尺寸均相同,且升降板(11)与升降滑槽(9)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0)与固定立板(8)之间为轴承连接,且第二螺纹杆(10)与升降板(11)之间为螺纹连接,并且升降板(11)通过第二螺纹杆(10)在升降滑槽(9)的内部构成上下升降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与升降板(1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抛光片(13)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2)在升降板(11)的下方构成旋转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4)与装置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15)与固定杆(14)之间为轴承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6)与固定杆(14)的内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7)与第三驱动电机(16)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连接块(17)通过第三驱动电机(16)构成旋转结构,所述加强杆(18)与连接块(17)以及转动板(15)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15)通过第三驱动电机(16)在固定杆(14)的顶端构成旋转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19)设置在转动板(15)上表面的中间位置,且液压机(19)与转动板(15)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0)与液压机(19)的末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固定板(20)通过液压机(19)在转动板(15)的下方构成上下升降结构,所述气缸(21)均匀分布在固定板(20)的底面,且气缸(21)与固定板(20)的底面之间为固定连接。
CN202322500351.6U 2023-09-14 2023-09-14 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 Active CN220783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0351.6U CN220783493U (zh) 2023-09-14 2023-09-14 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0351.6U CN220783493U (zh) 2023-09-14 2023-09-14 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3493U true CN220783493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00351.6U Active CN220783493U (zh) 2023-09-14 2023-09-14 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3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83493U (zh) 电动机侧板自动下料装置
CN215314950U (zh) 一种新型滚槽机
CN212668847U (zh) 一种电缆收卷结构
CN112141937A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安装台车
CN216110017U (zh) 一种钢烟囱筒体的倒装施工装置
CN211249848U (zh) 发电机组连接壳安装工装车
CN208712557U (zh) 一种铸造板加工用整平设备
CN113441592A (zh) 一种硅钢片冲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10363A (zh) 一种用于变电器的安装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3976458U (zh) 一种自动绕线机
CN213052286U (zh) 一种落料模具生产辅助装置
CN220260948U (zh) 活动板房金属芯板自动化工装
CN219341244U (zh) 一种金属箔条收卷调节装置
CN220112222U (zh) 一种用于铝电解电容器切脚成型设备
CN220718818U (zh) 一种铸铁半球体自动化高效打磨装置
CN219075270U (zh) 一种箱包金属拉杆生产用杆体压槽装置
CN216529228U (zh) 一种应用于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铸片辊结构
CN217801582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生产加工用移动托架
CN209871964U (zh) 一种改进型的铝线生产中用的盘绕装置
CN220218302U (zh) 一种汽车后轴定位装配装置
CN217529844U (zh) 一种便于调整的座椅骨架的焊接设备
CN216397866U (zh) 一种用于碾环机轧制坯料的芯轴组件
CN220718694U (zh) 一种压绳轮生产用打磨装置
CN217167821U (zh) 一种屋面板整形装置
CN214264866U (zh) 一种模具数控加工用角度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