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8019U - 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8019U
CN220778019U CN202322710179.7U CN202322710179U CN220778019U CN 220778019 U CN220778019 U CN 220778019U CN 202322710179 U CN202322710179 U CN 202322710179U CN 220778019 U CN220778019 U CN 220778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erry
gauze
towel
surfa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101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春
满全县
殷小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Ruichu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Ruichu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Ruichun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Ruichu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101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8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8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8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属于家用纺织品领域,巾被包括由上至下的三层结构:上表层、中间毛圈层、下表层,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为冰薄荷纤维纱布,所述中间毛圈层为无捻纱毛圈织物结构,所述上表层、中间毛圈层、下表层交替织造,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纱布换层翻转形成一体连结的花型。本实用新型巾被由于上表层、下表层采用冰薄荷纤维纱布,具有天然的抗菌、除臭、吸湿、凉感等功能;中间毛圈层为无捻纱毛圈的织物结构,无捻纱线经处理退捻后不但增加了产品的厚度而且使产品更加柔软,疏松的三层组织结构使得产品透气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纺织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
背景技术
普通的巾被通常采用纯棉材质制作,组织结构为单层或多层纱布织物或纯棉毛圈产品,在夏季使用时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
首先,普通巾被的透气性能较差。由于普通巾被厚度较薄,经、纬密度较大,加之常常采用平纹织物或纯棉毛圈产品,其透气性大打折扣。这导致巾被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良好地排出体热和湿气,使人容易出现热汗、潮湿和不适感。因此,普通巾被在夏季使用时常常会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尤其在炎热的天气下,盖上巾被后人们很容易感受到体温上升和汗水流出,这种闷热感会干扰睡眠,使人难以舒适地享受休息时间。
其次,普通巾被存在细菌滋生的问题。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潮湿,普通巾被容易被汗水渗透并吸湿,同时也为细菌提供了繁殖的温床。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细菌滋生,这不仅会产生异味,还可能引发皮肤过敏或感染等健康问题。对于那些对卫生要求较高的人来说,普通巾被显然无法满足其需求。
此外,普通巾被的保暖性较差。夏季使用巾被也需要足够的保暖性,但普通巾被所提供的保暖效果相对较弱。面对夜间温度下降或者过于凉爽的空调房间,普通巾被难以提供足够的保暖,容易导致人体受凉,影响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普通巾被作为夏季使用的床上用品存在明显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该巾被包括由上至下的三层结构:上表层、中间毛圈层、下表层,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为冰薄荷纤维纱布,所述中间毛圈层为无捻纱毛圈织物结构,所述上表层、中间毛圈层、下表层交替织造,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纱布换层翻转形成一体连结的花型。
优选地,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由地经轴40S/2冰薄荷纤维股线织造。
优选地,中间毛圈层由42S/2纯棉股线做地经和16S/1纯棉无捻纱做毛经共同织造。
优选地,所述巾被的总经线密度为440根/10厘米,总纬线密度为471根/10厘米,三层均分单层纬线密度为157根/10厘米。
优选地,所述巾被的总经根数为1888根,经轴宽174厘米,毛经纱线排列密度为10.9根/10厘米;地经根数为5840根,经轴宽度为178厘米,地经排列密度为32.8根/厘米。
优选地,所述巾被通过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之间换层形成排列均匀的花型。
优选地,所述上表层和所述下表层的纱线采用不同的颜色。
优选地,所述巾被经高温漂白处理,使所述中间毛圈层无捻纱的水溶丝溶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由于上表层、下表层采用冰薄荷纤维纱布,具有天然的抗菌、除臭、吸湿、凉感等功能,解决了在春秋季节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普通纺织品容易出现忽冷忽热,冷暖不适的问题及滋生细菌产生异味的弊端。中间毛圈层为无捻纱毛圈的织物结构,无捻纱线经处理退捻后不但增加了产品的厚度而且使产品更加柔软,疏松的三层组织结构使得产品透气性好,夏季使用的时候可吸湿排汗,让人们倍感清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巾被的正面底布组织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巾被的正面花型组织图。
图中,1、上表层;2、下表层;3、中间毛圈层;4、接结经线;5、提起点;6、落下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
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该巾被包括由上至下的上表层1、中间毛圈层3、下表层2,其中,上表层1和下表层2由地经轴40S/2(40S表示支数,2表示股数,即:40支纱线2股并捻)冰薄荷纤维股线织造,中间毛圈层3由地经轴42S/2纯棉股线做地经和毛经轴纱线16S/1无捻纱做毛经共同织造而成。在提花织机上,通过上、中、下三层交替织造的顺序,形成三层织物结构,上表层1和下表层2为冰薄荷纤维纱布,中间毛圈层3为毛巾织物结构,上、中、下三层通过上、下层纱布换层翻转形成的花型连结为一体。织造后经过高温漂白处理,中间毛圈层3无捻纱毛圈退捻蓬松,定型烘干后,增加了巾被的厚度和蓬松度。纵、横边缝制整理后加工成具有功能性的夏凉巾被。
本实用新型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在高速剑杆提花织机上织造而成,其制造工艺流程为:工艺设计—纱线选择—纱线染色—组织设计—整经—提花程序设计—掏综、穿筘—上机调试—漂白处理—缝制整理。
工艺设计方面,该巾被为冰薄荷纤维纱线做上表层1、下表层2,无捻毛圈做中间毛圈层3的三层组织结构。中间16S/1无捻纱毛圈在后处理漂白过程中,水溶丝溶解无捻纱破捻蓬松,增加了产品的厚度和柔软度。为了保持产品的透气性,选用英制56齿/2英寸的钢筘。地经分为三组,一组用于织造上表层纱布,一组用于中间毛圈的地经,一组用于织造下表层纱布。为了在织造的时候经线开口分层清晰,每筘齿穿4根经线,即3根地经线1根毛经线,经线密度为440根/10厘米。中间毛圈层3为16S/1无捻毛圈,兼顾产品蓬松,形成的织物不能太厚,所以纬密不宜过大,采用英制120齿/英寸的纬密轮,形成织物的总纬密为471根/10厘米,三层均分每层纬密为157根/10厘米。
纱线选择方面,上表层1、下表层2的纱线和人体的皮肤接触,选用42S/2冰薄荷纤维股线,具有抑菌、吸湿、凉感的功能,增加了产品的功能性,中间毛圈层3一是为了增加产品的厚度二是增加产品的蓬松度,选择16S/1无捻纱做毛经,42S/2纯棉股线做地经,织造出中等厚度的毛圈产品,经后处理水溶丝溶解退捻后,中间毛圈层3既柔软又蓬松,增加了产品的厚度和调温功能。
纱线染色方面,上表层1、下表层2纱线所用的颜色不同,产品的花型是通过上表层1、下表层2的交换翻转来实现的,所以根据所设计花型的颜色号对上表层1、下表层2所用的纱线进行染色处理并做好固色,要保证坯巾在后处理漂白的时候不褪色。中间毛圈层3织物的地经纱线采用42S/2炼漂纱线,毛经纱线采用16S纯棉无捻原纱,织造后的坯巾经过下水漂白处理,使毛圈退捻蓬松,增加了织物的厚度和柔软性。
组织设计方面,根据三层结构上表层1、下表层2为纱布,采用平纹组织,中间毛圈层3采用三纬毛巾组织,按照先织造上层纱布2纬,再织中间3纬一组毛圈,再织下层纱布2纬的顺序设计。三层之间的连接靠上表层1、下表层2换层形成花型来实现的。表层底布组织图见图2所示,表层花型组织图见图3所示,在图2和图3中,斜线填充方块代表提起,为提起点5,空白方块代表落下,为落下点6。
整经方面,根据工艺设计该产品的毛经为16S/1无捻纱,总经根数为1888根,经轴宽度为174厘米,毛经纱线排列密度为10.9根/厘米;地经根数为5840根,经轴宽度为178厘米,地经排列密度为32.8根/厘米,地经纱线分为三组:一组为上层组用42S/2冰薄荷纤维股线,一组为中层组用42S/2纯棉股线,一组为下层组用42S/2冰薄荷纤维股线。
提花程序设计方面,应用提花纹织CAD设计软件,将设计图稿转换为意匠图,在意匠图中,根据颜色不同区分不同的组织,因为该产品为三层结构,各层之间的连接靠的是上表层1和下表层2之间换层后形成的花型来实现的,中间毛圈层3夹在上、下纱布层之间。所以设计的花型要排列均匀,宜小不宜大,因为均匀分布的花型才能使三层连接均匀。根据工艺单设计的经、纬根数将整条巾被的意匠图做好并填好组织生成提花程序,拷贝到电子提花机的电控设备中待用。
掏综、穿筘方面,根据装造的分区,先将上层纱布第一根经线穿入分区的第一根综丝中,再将中层的第一根地经线穿入分区的第一根地经综丝中,把毛经线第一根经线穿入毛经分区的第一根综丝中,最后把下层第一根经线穿入下层纱布分区的第一根综丝中,上层经线1根+中层地经线1根+中层毛经线1根+下层经线1根,共4根纱线穿入1个筘齿中,按照工艺单设计的循环次数,依次把一条巾被的经线掏综、穿筘完毕,为上机调试做好准备。
上机调试方面,调试技术人员将掏好综、筘的机台栓好机,首先按照工艺单把机器纬密调整好,然后再按照工艺规定的纬纱顺序将纬纱依次穿入储纬器中。织入少部分纬线巾面形成平布后,点动机器检查三层分区综丝的起落规律是否正确,巾面每个部位的起落规律及形成原理如下:
上层底布部分经线的起落规律
上层纱布底布部分为平纹组织,一个组织循环为2纬,当织入第①~②纬上层经线为平纹交织,中层毛圈层的地经线和毛经线全部落下,下层纱布经纱全部落下,形成一次上层纱布组织交织;中间毛圈层为三纬毛巾组织,当织入第③~⑤纬的时候,上层纱布层的经纱全部提起,中间毛圈层的地经线和毛经线按照三纬毛巾组织规律交织一组毛圈,其形成过程为:当织入第③纬,奇数的地经纱线提起毛经纱线提起,偶数的地经纱线落下毛经纱线落下,钢筘将纬纱打到距离巾面一定距离的位置停下形成短打纬。织入第④纬的时候,奇数的地经纱线提起毛经纱线落下,偶数的地经纱线落下毛经纱线提起为短打纬。当织入第⑤纬的时候,奇数的地经纱线落下毛经纱线提起,偶数的地经纱线提起毛经纱线落下,此时钢筘把三根纬线一起打向巾面为长打纬,松驰交织的毛经纱线在钢筘的推动下形成一组毛圈,交织的地经纱线形成底布把毛圈固结。下层纱布的经线全部落下,毛圈在上、下纱布的中间;第⑥和第⑦纬与下层纱线交织形成下层纱布,当织入第⑥~⑦纬的时候,上层纱布的经线、中层毛圈层的地经线和毛经线全部提起,下层纱布经线平纹交织,形成一个下层纱布平纹组织循环。这是上层底布部分三层结构一个组织循环的织造过程。
上层花布部分经线的起落规律
上层纱布花布部分就是上层纱布和下层纱布的互换,当织第①~②纬时,上层纱布的经线全部落下,中间毛圈层3的地经线和毛经线全部落下,下层纱布的经线平纹交织,在纱布上表层形成一次花布部分的组织交织;中间毛圈层3为三纬毛巾组织,当织入第③~⑤纬的时候,上层纱布层的经纱全部落下,中间毛圈层3的地经线和毛经线按照三纬毛巾组织交织规律形成一组毛圈,其过程为:当织入第③纬,奇数的地经纱线提起毛经纱线提起,偶数的地经纱线落下毛经纱线落下,钢筘将纬纱打到距离巾面一定距离的位置停下形成短打纬。织入第④纬的时候,奇数的地经纱线提起毛经纱线落下,偶数的地经纱线落下毛经纱线提起为短打纬。当织入第⑤纬的时候,奇数的地经纱线落下毛经纱线提起,偶数的地经纱线提起毛经纱线落下,此时钢筘把三根纬线一起打向巾面,松驰交织的毛经纱线在钢筘的推动下形成一组毛圈,交织的地经纱线形成底布把毛圈固结。上层纱布的经线全部落下,下层纱布的经线全部提起,毛圈在上、下层纱布的夹层中;第⑥和第⑦纬与上层经线交织形成下层纱布,当织入第⑥~⑦纬的时候,下层纱布的经线、中间毛圈层3的地经线和毛经线全部提起,上层经线平纹交织形成一个下层纱布的平纹组织循环。这样上层花布部分三层结构的一个织造循环完成。
综上所述,上层底布和花布按照各自的三层交织规律,由电子提花机控制经线的起落,按照工艺设计的纬数循环完成整条三层结构巾被的织造。巾面经过调试,下机后测量坯巾的长、宽度及重量与工艺单相符并保证巾被的上、下层表层无织造疵点后将坯巾织造出来,为下道工序的下水漂白处理做好准备。
漂白处理方面,为了增加织物的柔软度及蓬松度,下机后的坯巾需要高温漂白处理,使中间毛圈无捻纱的水溶丝溶化,纱线破捻后毛圈蓬松柔软。同时做漂白处理定型烘干后,产品更加平整,增加了颜色的亮度使花型更加突出。
缝制整理方面,坯巾经漂白处理定型烘干后,转入整理车间进行缝制整理加工,纵向采用卷边缝制,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针码密度不低于16针/5厘米。横向采用平缝,针码密度不低于14针/5厘米,修剪掉多余的线头并按照标准分出等级后包装入库。
对本实施例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进行性能检测和评价,其具有如下性能:
(1)天然的抗菌除臭功能
由于巾被的上表层1、下表层2都是42S/2冰薄荷纤维股线,其有效成分得到充分保留,可抑制细菌在纱线上存活,使巾被具有天然抗菌功能。经检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99.8%,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8.9%,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为90%,具有优良的抑菌功能;经过试验,面料对酢酸气味的吸收率达到99%,对吉草酸气味的吸收率达到97%,产品具有超强消臭功能。
(2)天然的凉感性能
充分吸收大自然精华的薄荷纤维本身具有天然凉感性,该巾被上表层1、下表层2全部使用该纱线织造,经检测接触凉感系数为0.26,产品和人体皮肤接触时可瞬间感到凉感舒适。
(3)物理效果持久
由于冰薄荷纤维纱线是采用纳米技术将冰薄荷纤维素加入到纤维中纺制而成,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洗掉,无论使用多久,其物理效果仍然存在,可以永久地保持织物特有的功能性。经测试水洗50次以后对酢酸气味的吸收率依然达到99%,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仍在98%以上。
(4)柔软透气
上表层1、下表层2和无捻纱毛圈的中间毛圈层3织造成三层结构,无捻纱线经处理退捻后不但增加了产品的厚度而且使产品更加柔软,疏松的三层组织结构使得产品透气性好,夏季使用的时候可吸湿排汗,让人们倍感清爽。
(5)护肤保湿
纤维中的薄荷酮等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保湿功能,使用过程中表层冰薄荷纤维织物和人体接触的时候,不会吸收人体的水分而产生干燥不适的感觉,让皮肤得到有效保养滋润。
(6)植物防螨
从天然薄荷中提取的植物成分,通过纳米技术添加到纤维中而纺成的冰薄荷纤维纱线,具有抑制螨虫滋生的功能,对人体的皮肤健康大有裨益。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上表层1和下表层2的纱布由地经轴40S/2冰薄荷纤维股线织造,中间毛圈层3由地经轴42S/2纯棉股线做地经和毛经轴纱线16S/1无捻纱做毛经共同织造而成。在提花织机上,通过上、中、下三层交替织造的顺序,形成三层织物结构,上表层1和下表层2为冰薄荷纤维纱布,中间毛圈层3为纯棉织物结构,上、中、下三层通过上、下层纱布换层翻转形成的花型连结为一体。织造后经过高温漂白处理,中间层无捻纱毛圈退捻蓬松,定型烘干后,增加了巾被的厚度和蓬松度。纵、横边缝制整理后加工成具有功能性的夏凉巾被。由于上表层1、下表层2所用的42S/2冰薄荷纤维股线具有天然的抗菌、除臭、吸湿、凉感等功能,解决了在春秋季节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普通纺织品容易出现忽冷忽热,冷暖不适的问题及滋生细菌产生异味的弊端。中间毛圈层3为无捻纱毛圈的织物结构,无捻纱线经处理退捻后不但增加了产品的厚度而且使产品更加柔软,疏松的三层组织结构使得产品透气性好,夏季使用的时候可吸湿排汗,让人们倍感清爽。该巾被和人体密切接触具有优良的调湿功能,蓬松的多层结构和夹层的无捻毛圈可保持温度的相对稳定,随时感受贴身的“空调式调温”调节自身微气候。是一款适合夏季使用的高档功能性巾被产品。
本发明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技术手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巾被包括由上至下的三层结构:上表层、中间毛圈层、下表层,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为冰薄荷纤维纱布,所述中间毛圈层为无捻纱毛圈织物结构,所述上表层、中间毛圈层、下表层交替织造,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纱布换层翻转形成一体连结的花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由地经轴40S/2冰薄荷纤维股线织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毛圈层由42S/2纯棉股线做地经和16S/1纯棉无捻纱做毛经共同织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巾被的总经线密度为440根/10厘米,总纬线密度为471根/10厘米,三层均分单层纬线密度为157根/1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巾被的毛经纱线排列密度为10.9根/10厘米,地经排列密度为32.8根/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巾被通过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之间换层形成排列均匀的花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和所述下表层的纱线采用不同的颜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巾被经高温漂白处理,使所述中间毛圈层无捻纱的水溶丝溶化。
CN202322710179.7U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 Active CN220778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10179.7U CN220778019U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10179.7U CN220778019U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8019U true CN220778019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5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10179.7U Active CN220778019U (zh) 2023-10-10 2023-10-10 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80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5916B (zh) 水溶性维纶无捻纱或弱捻纱多层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100526532C (zh) 一种竹纤维拉舍尔毛毯材料及其成品
CN109137241A (zh) 一种触感舒柔的针织夏被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98211A (zh) 一种三层保暖面料的设计方法与织造工艺
CN106063659A (zh) 一种铜离子抗菌除臭纤维拉舍尔毛毯的生产工艺
CN206408331U (zh) 水溶性维纶无捻纱或弱捻纱多层面料
CN206109653U (zh) 一种抑菌吸湿透湿面料
CN220778019U (zh) 一种表层纱布夹层毛圈三层夏凉巾被
CN112609289A (zh) 一种棉天丝混纺染色牛仔布及加工工艺
CN110644117A (zh) 一种双层双弹灯芯绒及其工艺流程
CN113235207B (zh) 一种天然凉感抗菌色织凉席面料的加工方法
CN211334878U (zh) 一种保健型棉涤弹力梭织布
CN211897256U (zh) 斜纹梭织凉感面料
CN111455523B (zh) 一种棉氨纶高弹性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12194512U (zh) 一种顺滑光泽型高弹棉锦交织面料
CN107447334A (zh) 一种婴幼儿服装面料的生产工艺
CN218893806U (zh) 一种暖姜纤维三层弹力巾被
CN105951291A (zh) 一种中空纤维拉舍尔毛毯的生产工艺
CN216885558U (zh) 一种舒适型针织面料
CN220827526U (zh) 一种超柔软透气型面料
CN219360488U (zh) 色织印花一体棉麻多层纱布及被毯
CN218436113U (zh) 一种具有网孔的纬编提花三明治面料
CN217677967U (zh) 一种板蓝根纤维抗菌盖毯
CN221117844U (zh) 一种定向导湿贾卡网布
CN216947349U (zh) 透气散湿纱线及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