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4261U - 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4261U
CN220774261U CN202322537172.XU CN202322537172U CN220774261U CN 220774261 U CN220774261 U CN 220774261U CN 202322537172 U CN202322537172 U CN 202322537172U CN 220774261 U CN220774261 U CN 220774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iece
circuit breaker
section
residual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371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方剑
翟笃峰
陈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ix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ix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371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4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4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4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属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漏电试验装置中的静接触件位于动弹性件的第一端的转动轨迹上,静接触件用于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第一导电件电连接。动弹性件靠近第一端的部位设于试验按钮的移动轨迹上,动弹性件的第二端靠近第二导电件设置,且动弹性件靠近第二端的部位设于操作机构的转动轨迹上。第一端在试验按钮的按压下与静接触件接触时,操作机构沿第一方向转动并抵压第二端,使得第二端转动并与第二导电件分离。本申请通过两个控制点来控制试验回路的导通与断开,不论是正向接线还是反向接线,即便长时间按压试验按钮,试验电阻等其他元器件也不会被烧损,提高了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背景技术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是一种安全电气装置,用于检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所接入电路的漏电情况并对该电路进行漏电保护。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常包括漏电试验装置,通过漏电试验装置可以测试和验证该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漏电保护功能是否正常。
然而,现有的漏电试验装置只允许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以固定的方式取电,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反向接线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的元器件存在烧损的风险,影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不论是正向接线还是反向接线,即便长时间按压试验按钮,试验电阻等其他元器件也不会被烧损,提高了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使用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漏电试验装置,该漏电试验装置应用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和操作机构,漏电试验装置包括基座、试验按钮、动弹性件和静接触件,试验按钮、动弹性件和静接触件安装于基座。
静接触件位于动弹性件的第一端的转动轨迹上,静接触件用于与第一导电件电连接。动弹性件靠近第一端的部位设于试验按钮的移动轨迹上,动弹性件的第二端靠近第二导电件设置,且动弹性件靠近第二端的部位设于操作机构的转动轨迹上。第一端在试验按钮的按压下与静接触件接触时,操作机构沿第一方向转动并抵压第二端,使得第二端转动并与第二导电件分离。
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在第一导电件、静接触件、动弹性件和第二导电件所形成的试验回路中设置两个控制点,来控制试验回路的导通与断开,只有两个控制点同时导通时才可导通试验回路,试验回路中的试验电阻等元器件才通电。而不论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是正向接线还是反向接线,在静接触件与动弹性件的第一端之间的控制点导通的瞬间,第二导电件与动弹性件的第二端之间的控制点将断开,试验回路中出现断路,电流无法通过,因此,即便长时间按压试验按钮,试验回路中的试验电阻或其他元器件也不会被烧损,提高了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弹性件为一体成型的双扭簧。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减少弹性件的使用数量,节省多个弹性件之间需要连接的工序,从而便于提高漏电实验装置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段、第二弹性段和第三弹性段,第一弹性段和第三弹性段均与第二弹性段之间具有非零夹角。第一端为第一弹性段远离第二弹性段的一端,第二端为第三弹性段远离第二弹性段的一端。
将第一弹性段和第三弹性段均与第二弹性段互成非零夹角设置,使得动弹性件可以呈S形或Z形等任意所需的形状,而不是呈一字形,这样,可以将动弹性件设置为不同的形状,以适应漏电试验装置内部的空间,便于合理利用漏电试验装置内部的空间来设置动弹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段与第二弹性段之间形成第一螺旋部,第二弹性段与第三弹性段之间形成第二螺旋部。基座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螺旋部套设于第一安装部,第二螺旋部套设于第二安装部。
通过上述方案,将第一螺旋部套设于第一安装部,可以将动弹性件靠近第一端的部位可靠安装于基座,但不影响第一端围绕第一安装部转动。同理,将第二螺旋部套设于第二安装部,可以将动弹性件靠近第二端的部位可靠安装于基座,但不会影响第二端围绕第二安装部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漏电试验装置还包括转动件,转动件套设于第二安装部远离基座的一端。转动件设置有供第二端穿过的通道,通道的通道壁与第三弹性段接触。操作机构抵压转动件,通过通道壁抵推第三弹性段转动,以使第二端与第二导电件分离。
通过上述方案,转动件套设于第二安装部远离基座的一端,可以在第二螺旋部远离基座的一侧对第二螺旋部进行限位,减小了第二螺旋部从第二安装部上脱离的风险,从而便于提高漏电试验装置的动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靠近操作机构的一侧背向基座设置有抵接块,操作机构通过抵压抵接块使转动件转动。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将转动件与操作机构的抵接位置朝背向基座的方向引出,也就是说,可以调整转动件与操作机构的抵接位置。这样,可以参考现有的操作机构的安装位置来设计转动件的结构,以使结构较简单的转动件能适应于现有的操作机构,而不用更改结构较复杂的操作机构,便于提高漏电试验装置的适用性。另外,通过设置抵接块,可以根据需要增大转动件与操作机构的抵接面积,以提高操作机构抵推转动件时力传递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漏电试验装置还包括盖板,盖板连接于基座。第二安装部朝盖板设置有延伸段,盖板朝基座设置有支撑段,延伸段与支撑段接触且延伸段支撑于支撑段。
通过上述方案,即便第二安装部在转动件的影响下有转动的趋势,支撑段也会向第二安装部施加静摩擦力,在该静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二安装部不容易随转动件发生转动。因此,延伸段和支撑段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二安装部相对基座发生转动的可能,提高了第二安装部的位置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段与支撑段之间面接触。
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延伸段与支撑段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如此,支撑段可以大面积地支撑延伸段,提高了支撑段支撑延伸段的效果,且提高了支撑段对延伸段位置限定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包括第一限位部,转动件包括第二限位部。操作机构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二端与第二导电件接触且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接触,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二限位部的位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通过上述方案,在第二端与第二导电件接触时,通过第二限位部可以对转动件进行限位,减小转动件和第二端沿第一方向过分转动的可能,从而便于保证漏电试验装置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第一方面的漏电试验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不论是正向接线还是反向接线,即便长时间按压试验按钮,也不会使试验回路中的试验电阻或其他元器件烧损。如此,客户在接线时可以不用刻意去区分电源接线端子和负载接线端子,提高了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使用性能。可见,本申请在实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反向接线的同时,试验回路中的试验电阻等其他元器件不会存在烧损风险。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隐去操作机构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C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10、第一导电件;120、第二导电件;130、操作机构;150、电源接线端子;160、负载接线端子;170、漏电脱扣器;171、磁轭;
140、漏电试验装置;141、动弹性件;1411、第一端;1412、第二端;1413、第一弹性段;1414、第二弹性段;1415、第三弹性段;1416、第一螺旋部;1417、第二螺旋部;142、静接触件;143、试验按钮;144、基座;1441、按钮安装槽;1442、弹性件安装槽;1443、第一安装部;1444、第二安装部;1445、延伸段;1446、第一限位部;145、转动件;1451、通道;1452、套接部;1453、抵接块;1454、第二限位部;146、盖板;1461、支撑段;OX、第一方向;O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例如,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诸如OX方向、OY方向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各构件的操作和构造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且尽管当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各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指示是恰当的,但是当这些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应有不同的解释,以对应改变。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固定件固定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相互卡接或卡合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形成连接进行连接。电路结构的“相连”或“连接”除了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还可以是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即物理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至少一个元件间接相连,只要达到电路相通即可,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信号连接除了可以通过电路进行信号连接外,也可以是指通过媒体介质进行信号连接,例如,无线电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分闸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合闸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该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包括第一导电件110、第二导电件120、操作机构130和漏电试验装置140。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包括电源接线端子150和负载接线端子160。第一导电件110和第二导电件120不仅可以是与电源接线端子150连接的导电件,也可以是与负载接线端子160连接的导电件。并且,当第一导电件110和第二导电件120中的一者为与电源接线端子150连接的导电件时,第一导电件110和第二导电件120中的另一者为与负载接线端子160连接的导电件。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导电件110和第二导电件120与哪个接线端子连接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第一导电件110可以是具有导电能力的导电片或导电柱等。如图2和图3所示,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还包括漏电脱扣器170。在漏电试验装置140靠近漏电脱扣器170设置的情况下,第二导电件120可以是漏电脱扣器170的磁轭171。
操作机构130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手柄相配合。扳动手柄,可以带动操作机构130转动。操作机构130转动时,可以控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或分开,从而控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合闸或分闸。
图4为图2隐去操作机,130之后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至图4,漏电试验装置140中动弹性件141与静接触件142之间形成试验回路的第一控制点,通过试验按钮143可以控制第一控制点的导通和断开。另外,动弹性件141与第二导电件120之间形成试验回路的第二控制点,操作机构130可以控制第二控制点的导通或断开。
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合闸状态时,第二控制点导通。合闸状态下按压试验按钮143,第一控制点导通。第一控制点导通的瞬间,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中的漏电保护装置发生动作,控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由合闸状态切换为分闸状态,如此,则表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漏电保护功能正常。反之,如果在合闸状态下按下试验按钮143,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无法由合闸状态切换为分闸状态,则表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漏电保护功能存在故障。
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分闸状态时,第二控制点断开。
不论第一导电件110和第二导电件120是与电源接线端子150连接的导电件,还是与负载接线端子160连接的导电件,在分闸之后,由于第二控制点断开,所以即便继续按压试验按钮143,试验回路也不导通,因此可以有效保护试验回路中的试验电阻等其他元器件。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不论是正向接线还是反向接线,即便长时间按压试验按钮143,也不会使试验回路中的试验电阻或其他元器件烧损。如此,客户在接线时可以不用刻意去区分电源接线端子150和负载接线端子160,提高了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使用性能。可见,本申请在实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反向接线的同时,试验回路中的试验电阻等其他元器件不会存在烧损风险。
其中,第一导电件110与电源接线端子150连接,第二导电件120与负载接线端子160连接时可以称为正向接线。第一导电件110与负载接线端子160连接,第二导电件120与电源接线端子150连接时可以称为反向接线。
下面结合图1至图12对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中的漏电试验装置140进行详细介绍。
图5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弹性件141的结构示意图,该漏电试验装置140应用于前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该漏电试验装置140包括基座144、试验按钮143、动弹性件141和静接触件142。试验按钮143、动弹性件141和静接触件142安装于基座144。
静接触件142位于动弹性件141的第一端1411的转动轨迹上,静接触件142用于与第一导电件110电连接。动弹性件141靠近第一端1411的部位设于试验按钮143的移动轨迹上。动弹性件141的第二端1412靠近第二导电件120设置,且动弹性件141靠近第二端1412的部位设于操作机构130的转动轨迹上。第一端1411在试验按钮143的按压下与静接触件142接触时,操作机构130沿第一方向OX转动并抵压第二端1412,使得第二端1412转动并与第二导电件120分离。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座14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基座144上可以设置有互相连通的按钮安装槽1441和弹性件安装槽1442。结合图3至图8,试验按钮143安装于按钮安装槽1441,且可以在按钮安装槽1441内移动。动弹性件141安装于弹性件安装槽1442内,且动弹性件141的第一端1411可以在靠近按钮安装槽1441的弹性安装槽内转动。
动弹性件141可以是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弹片或扭簧等。如图7所示,动弹性件141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1411和第二端1412,结合图3至图7,第一端1411靠近试验按钮143和静接触件142,第二端1412靠近操作机构130和第二导电件120,且第一端1411和第二端1412能够相对基座144发生转动。
静接触件142可以是具有导电能力的导电片或导电柱等。静接触件142相对基座144的位置固定不变。静接触件142通常与试验电阻的一端连接,试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导电件110连接,以实现静接触件142与第一导电件110的电连接。
动弹性件141靠近第一端1411的部位设于试验按钮143的移动轨迹上指的是,试验按钮143在移动过程中会经过动弹性件141靠近第一端1411的部位所在的位置。静接触件142位于动弹性件141的第一端1411的转动轨迹上指的是,动弹性件141的第一端1411在转动过程中会经过静接触件142所在的位置。
类似地,动弹性件141靠近第二端1412的部位设于操作机构130的转动轨迹上,指的是操作机构130在转动过程中会经过动弹性件141靠近第二端1412的部位所在的位置。
在需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电试验装置140测试和验证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漏电保护功能是否正常时,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处于合闸状态时,按下试验按钮143,使得试验按钮143相对基座144发生移动。试验按钮143在移动时会按压动弹性件141的第一端1411,在试验按钮143的按压下,该第一端1411朝静接触件142转动,直至第一端1411与静接触件142接触,第一导电件110、静接触件142、动弹性件141和第二导电件120所形成的试验回路导通。
在试验回路导通的瞬间,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中的漏电保护装置发生动作,使得操作机构130沿第一方向OX转动,控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由合闸状态切换为分闸状态,以切断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所接入的电路。操作机构130在沿第一方向OX转动时会抵压动弹性件141的第二端1412,在操作机构130的抵压下,该第二端1412朝远离第二导电件120的方向转动,直至第二端1412与第二导电件120分开,第一导电件110、静接触件142、动弹性件141和第二导电件120所形成的试验回路断开。
之后,即便继续按压试验按钮143,在试验回路中的第二端1412与第二导电件120分开的情况下,试验回路也不会导通,因此可以有效保护试验回路中的试验电阻等其他元器件。
其中,第一方向OX是使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分闸时操作机构130的转动方向。以图4至图6所示放置方位为例,第一方向OX可以是逆时针方向。
综上,本申请在第一导电件110、静接触件142、动弹性件141和第二导电件120所形成的试验回路中设置两个控制点。一个控制点形成于静接触件142与动弹性件141的第一端1411之间,该控制点由试验按钮143来控制导通或断开。另一个控制点形成于第二导电件120与动弹性件141的第二端1412之间,该控制点由操作机构130来控制导通或断开。可见,本申请通过两个控制点来控制试验回路的导通与断开,只有两个控制点同时导通时才可导通试验回路,试验回路中的试验电阻等元器件才通电。
不论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是正向接线还是反向接线,在静接触件142与动弹性件141的第一端1411之间的控制点导通的瞬间,第二导电件120与动弹性件141的第二端1412之间的控制点将断开,试验回路中出现断路,电流无法通过。因此,即便长时间按压试验按钮143,试验回路中的试验电阻或其他元器件也不会被烧损。尤其在反向接线的情况下,即便长时间按压试验按钮143,也不会持续产生漏电流,导致漏电线圈长时间通电而损坏,提高了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动弹性件14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双扭簧。
将动弹性件141一体成型,可以减少弹性件的使用数量,节省多个弹性件之间需要连接的工序,从而便于提高漏电实验装置的装配效率。
请继续参考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动弹性件141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段1413、第二弹性段1414和第三弹性段1415,第一弹性段1413和第三弹性段1415均与第二弹性段1414之间具有非零夹角。第一端1411为第一弹性段1413远离第二弹性段1414的一端,第二端1412为第三弹性段1415远离第二弹性段1414的一端。
假设第一弹性段1413与第二弹性段1414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弹性段1414与第三弹性段1415之间具有第二夹角,则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度数可以大于0且小于90,且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度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弹性段1413和第三弹性段1415均与第二弹性段1414互成非零夹角设置,使得动弹性件141可以呈S形或Z形等任意所需的形状,而不是呈一字形,这样,可以将动弹性件141设置为不同的形状,以适应漏电试验装置140内部的空间,便于合理利用漏电试验装置140内部的空间来设置动弹性件141。
请继续参考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弹性段1413与第二弹性段1414之间形成第一螺旋部1416,第二弹性段1414与第三弹性段1415之间形成第二螺旋部1417。如图8所示,基座144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443和第二安装部1444,第一螺旋部1416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443,第二螺旋部1417安装于第二安装部1444。
第一螺旋部1416和第二螺旋部1417螺旋的圈数可以是一圈或多圈,且第一螺旋部1416螺旋的圈数与第二螺旋部1417螺旋的圈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安装部1443可以是基座144上设置的凸柱。该凸柱可以一体成型于基座144,也可以是通过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于基座144。该凸柱可以是圆柱状,也可以是棱柱状等。
第二安装部1444与第一安装部1443的结构相似,此处不再对第二安装部1444展开描述。
综上,由于第一螺旋部1416位于第一弹性段1413与第二弹性段1414之间,而第一端1411为第一弹性段1413远离第二弹性段1414的一端,所以将第一螺旋部1416套设于第一安装部1443,可以将动弹性件141靠近第一端1411的部位可靠安装于基座144,但不影响第一端1411围绕第一安装部1443转动。同理,由于第二螺旋部1417位于第二弹性段1414与第三弹性段1415之间,而第二端1412为第三弹性段1415远离第二弹性段1414的一端,所以将第二螺旋部1417套设于第二安装部1444,可以将动弹性件141靠近第二端1412的部位可靠安装于基座144,但不会影响第二端1412围绕第二安装部1444转动。
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方案在将动弹性件141可靠安装于基座144的同时,不会妨碍第一端1411和第二端1412的转动。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件145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9,漏电试验装置140还可以包括转动件145,转动件145套设于第二安装部1444远离基座144的一端。转动件145设置有供第二端1412穿过的通道1451,通道1451的通道壁与第三弹性段1415接触。操作机构130抵压转动件145,通过通道壁抵推第三弹性段1415转动,以使第二端1412与第二导电件120分离。
如图9所示,转动件145可以包括套接部1452,套接部1452大致呈桶状。第二螺旋部1417可以套设于第二安装部1444靠近基座144的一端,转动件145的套接部1452可以套设于第二安装部1444远离基座144的一端,这样,套接部1452可以在第二螺旋部1417远离基座144的一侧对第二螺旋部1417进行限位,减小了第二螺旋部1417从第二安装部1444上脱离的风险。
通道可以是贯穿套接部的侧壁的腰型孔,如图9所示,通道1451也可以是套接部1452靠近基座144的一侧与连接于套接部1452的外壁上的限位板之间的间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通道1451的设置能供动弹性件141的第二端1412穿过即可。
通道1451的部分通道壁与第三弹性段1415接触,以便于在转动件145转动时,可以通过通道壁快速抵推第三弹性段1415,使第三弹性段1415围绕第二安装部1444转动。在第二安装部1444是基座144上设置的圆柱结构的情况下,通道1451的其他通道壁可以在第二安装部1444的轴线方向上对第三弹性段1415进行限位,减小第三弹性段1415在该轴线方向上发生晃动的可能。
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分闸的过程中,操作机构130沿第一方向OX转动,操作机构130抵压转动件145,使得转动件145沿第二方向OY转动。转动件145沿第二方向OY转动时,通道壁抵推第三弹性段1415,使第三弹性段1415围绕第二安装部1444转动,以使第二端1412与第二导电件120分离。
相反,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合闸的过程中,操作机构130沿第二方向OY转动,操作机构130解除对转动件145的抵压,第三弹性段1415恢复弹力,抵推通道壁,带动转动件145沿第一方向OX转动,以恢复至初始位置。
其中,第二方向OY与第一方向OX相反,第二方向OY是使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合闸时操作机构130的转动方向。以图4至图6所示放置方位为例,第二方向OY可以是顺时针方向。
综上,转动件145套设于第二安装部1444远离基座144的一端,可以在第二螺旋部1417远离基座144的一侧对第二螺旋部1417进行限位,减小了第二螺旋部1417从第二安装部1444上脱离的风险,从而便于提高漏电试验装置140的动作可靠性。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件145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10,转动件145靠近操作机构130的一侧背向基座144可以设置有抵接块1453,操作机构130通过抵压抵接块1453使转动件145转动。
抵接块1453可以一体成型于转动件145,也可以通过插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于转动件145。抵接块1453可以是圆柱形或棱柱形等任意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抵接块1453由转动件145背向基座144延伸,可以将转动件145与操作机构130的抵接位置朝背向基座144的方向引出,也就是说,可以调整转动件145与操作机构130的抵接位置。这样,可以参考现有的操作机构130的安装位置来设计转动件145的结构,以使结构较简单的转动件145能适应于现有的操作机构130,而不用更改结构较复杂的操作机构130,便于提高漏电试验装置140的适用性。另外,通过设置抵接块1453,可以根据需要增大转动件145与操作机构130的抵接面积,以提高操作机构130抵推转动件145时力传递的可靠性。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146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8和图11,该漏电试验装置140还可以包括盖板146,盖板146连接于基座144。第二安装部1444朝盖板146设置有延伸段1445,盖板146朝基座144设置有支撑段1461,延伸段1445与支撑段1461接触且延伸段1445支撑于支撑段1461。
盖板146可以与基座144进行插接、铆接或卡扣连接等。
延伸段1445可以是第二安装部1444远离基座144的一端朝盖板146设置的圆柱形结构或者拱形结构,相应地,支撑段1461可以是盖板146朝基座144设置的柱形凸起或者拱形凸起,只要盖板146与基座144连接之后,延伸段1445与支撑段1461相接触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图4至图11,转动件145套设于第二安装部1444,且可以相对第二安装部1444转动。在转动件145相对第二安装部1444转动的过程中,会向第二安装部1444施加作用力,有带动第二安装部1444转动的趋势。基于此,将第二安装部1444上的延伸段1445与盖板146上的支撑段1461接触,由于支撑段1461的位置固定不动,所以即便第二安装部1444在转动件145的影响下有转动的趋势,支撑段1461也会向第二安装部1444施加静摩擦力,在该静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二安装部1444不容易随转动件145发生转动。因此,延伸段1445和支撑段1461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二安装部1444相对基座144发生转动的可能,提高了第二安装部1444的位置稳固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段1445与支撑段1461之间可以面接触。
为此,延伸段1445与支撑段1461的形状可以基本相似,延伸段1445朝向支撑段1461的一侧可以全部与支撑段1461接触,或者,支撑段1461朝向延伸段1445的一侧可以全部与延伸段1445接触,这样,延伸段1445与支撑段1461之间可以实现面接触,且接触面的面积较大。
将延伸段1445与支撑段1461面接触,使得延伸段1445与支撑段146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如此,支撑段1461可以大面积地支撑延伸段1445,提高了支撑段1461支撑延伸段1445的效果,且提高了支撑段1461对延伸段1445位置限定的效果。
图12为图8中C部分的放大图,如图8、图10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44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部1446,转动件145可以包括第二限位部1454。结合图4至图12,操作机构130沿第二方向OY转动时,转动件145沿第一方向OX转动,第二端1412与第二导电件120接触且第二限位部1454与第一限位部1446接触,第一限位部1446用于限制第二限位部1454的位置,第二方向OY与第一方向OX相反。
第一限位部1446可以是基座144上设置的凸起结构,第二限位部1454可以是转动件145的外壁设置的限位面。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合闸时,操作机构130沿第二方向OY转动,解除对转动件145的抵压,转动件145在第三弹性段1415的弹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OX转动,此过程中,动弹性件141的第二端1412越来越靠近第二导电件120,直至第二端1412与第二导电件120接触。
在第二端1412与第二导电件120接触之后,假设没有第一限位部1446对转动件145进行限位,则转动件145和第二端1412可能会继续沿第一方向OX转动。这样,一方面,转动件145沿第一方向OX转动角度过大,将会导致按下试验按钮143时,操作机构130动作时无法正常抵压转动件145来带动第二端1412与第二导电件120分离,使得漏电试验装置140的功能失效。另一方面,第二端1412沿第一方向OX转动角度过大,将会导致第三弹性段1415抵着第二导电件120发生弯折,这会影响后续第二端1412与第二导电件120的正常接触与分开。
基于此,本申请通过将基座144上的第一限位部1446与转动件145上的第二限位部1454接触,在第二端1412与第二导电件120接触时,通过第一限位部1446可以对转动件145进行限位,减小转动件145和第二端1412沿第一方向OX过分转动的可能,从而便于保证漏电试验装置140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应用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和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试验装置包括:基座、试验按钮、动弹性件和静接触件,所述试验按钮、所述动弹性件和所述静接触件安装于所述基座;
所述静接触件位于所述动弹性件的第一端的转动轨迹上,所述静接触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所述动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位设于所述试验按钮的移动轨迹上;所述动弹性件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导电件设置,且所述动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位设于所述操作机构的转动轨迹上;
所述第一端在所述试验按钮的按压下与所述静接触件接触时,所述操作机构沿第一方向转动并抵压所述第二端,使得所述第二端转动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弹性件为一体成型的双扭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漏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弹性段、第二弹性段和第三弹性段,所述第一弹性段和所述第三弹性段均与所述第二弹性段之间具有非零夹角;
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弹性段远离所述第二弹性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三弹性段远离所述第二弹性段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段与所述第二弹性段之间形成第一螺旋部,所述第二弹性段与第三弹性段之间形成第二螺旋部;
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螺旋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螺旋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试验装置还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
所述转动件设置有供所述第二端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的通道壁与所述第三弹性段接触;
所述操作机构抵压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通道壁抵推所述第三弹性段转动,以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靠近所述操作机构的一侧背向所述基座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操作机构通过抵压所述抵接块使所述转动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试验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基座;
所述第二安装部朝所述盖板设置有延伸段,所述盖板朝所述基座设置有支撑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支撑段接触且所述延伸段支撑于所述支撑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支撑段之间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二限位部;
所述操作机构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电件接触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接触,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位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10.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漏电试验装置。
CN202322537172.XU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Active CN220774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7172.XU CN220774261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7172.XU CN220774261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4261U true CN220774261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0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37172.XU Active CN220774261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4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0487B1 (en) Micro switch
JPH11500267A (ja) 回路遮断器アクセサリモジュール
US10389093B2 (en) Interlocking mechanism for circuit breaker
JPH11508085A (ja) 回路遮断器アクセサリモジュール端子プラグ
CN220774261U (zh) 一种漏电试验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EP2290667B1 (en) Slide type movable contactor assembly for circuit breaker
JP6612395B2 (ja) 直流気中遮断器
US20220310341A1 (en) Auxiliary Contact System of Contactor
CN211088097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主回路单极装置
CN116525380A (zh) 强制隔弧装置及断路器
CN210489560U (zh) 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断路器
CN113161203A (zh) 漏电断路器的取电机构
EP2204826B1 (en) Elastic Pressing Unit and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Having the Same
US10424453B2 (en) Circuit breaker having circuit operating device
EP1643527B1 (en) Actuator for auxiliary switch and circuit breaker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12768309A (zh) 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断路器
CN220933994U (zh) 一种带弧触头的触头装置
CN219677177U (zh) 介电测试开关及断路器
CN217485323U (zh) 一种引弧装置和断路器
CN214672449U (zh) 漏电断路器的取电机构
CN218548346U (zh) 开关装置
CN221040954U (zh) 一种直流负荷开关
CN219040389U (zh) 隔弧装置及断路器
CN220106278U (zh) 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
CN210516652U (zh) 双辅助触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