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8346U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8346U
CN218548346U CN202222286306.0U CN202222286306U CN218548346U CN 218548346 U CN218548346 U CN 218548346U CN 202222286306 U CN202222286306 U CN 202222286306U CN 218548346 U CN218548346 U CN 2185483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switching device
circuit board
hous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863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慎虎
陈鸣
李�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863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8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83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83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开关装置,其中连接件、电路板、第一布线、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一控制件均位于壳体中;第一布线和电路板电连接;连接件和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并且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控制件限制移动轨迹;第一控制件用于控制开关装置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并且连接件与第一布线相接触;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连接件和第一布线脱离,并且电路板与第二接线端子断开电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开关装置进线端和出线端可以互换使用。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断路器等开关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切断负载电路,例如当断路器所在电路发生过载、短路或漏电等异常情况时,断路器可以被动触发使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来切断负载电路。
断路器通常还具有用于接入到电路中的进线端和出线端,以及用于进行信号处理的电路板。该电路板通常接入在断路器的出线端,以确保当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时,该电路板不带电,这就要求断路器必须以规定的接线方向接入电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可以互换使用。本申请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连接件、电路板、第一布线、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一控制件和壳体;
所述连接件、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布线、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一控制件均位于所述壳体中;
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第一控制件限制移动轨迹;
所述第一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开关装置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开关装置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布线相接触;所述开关装置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布线脱离,并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断开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静触头、动触头和第一连动件;
所述静触头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动触头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动件的一端以及所述动触头相连,所述第一连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或相抵,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件转动时,带动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触或分离,并经由所述第一连动件带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布线接触或分离,以使所述开关装置在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连接件、电路板、第一布线和第一接线端子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第一控制件、所述静触头、所述动触头和所述第一连动件的所述一端容纳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第一连动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控制件的转动平面,并且所述第一连动件穿过所述第二壳体伸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
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避让孔,所述第一连动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避让孔内;
所述第一控制件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动件在所述避让孔内滑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扭簧,
所述扭簧的第一臂部能相对所述第一布线移动且被所述第一控制件限制移动轨迹,所述扭簧的第二臂部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具有定位柱,所述扭簧的簧圈部套接在所述定位柱上。
可选地,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第二布线,所述壳体上具有定位孔;
所述第二布线的一端以及所述扭簧的所述第二臂部均位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布线包括导线部和衬套部,
所述衬套部固定于所述壳体并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延伸;
所述导线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衬套部相连,并且所述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衬套部相接触。
可选地,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控制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控制件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所述开关装置的漏电电流达到规定值时,经由所述第一连动件带动所述连接件的所述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布线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感应件和驱动件,
所述感应件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并且所述感应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漏电电流;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并且所述驱动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漏电电流达到所述规定值,驱使所述第二控制件转动,以使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布线断开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本申请提供的开关装置,当该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与电路板保持电连接的第一布线以及与第一接线端子保持电连接的连接件之间存在断点,并且电路板与第二接线端子之间也存在断点,从而电路板与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之间均不存在电连接,即使用户在接线时将进出线方向颠倒,仍然可以实现电路板的取电回路断开,从而该开关装置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可以互换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开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装置中漏电模组的第一爆炸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装置中漏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装置中漏电模组的第二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漏电模组;200、空开模组;
1、连接件;101、第一臂部;102、第二臂部;103、簧圈部;
2、电路板;
3、第一布线;301、导线部;302、衬套部;
4、第一接线端子;
5、第二接线端子;
6、第一控制件;601、轴孔;
7、壳体;701、第一壳体;702、第二壳体;703、避让孔;704、定位柱;705、定位孔;706、安装孔;707、支撑部;
8、静触头;
9、动触头;
10、第一连动件;
11、第二布线;
12、第二连动件;1201、装配孔;
13、第二控制件;
14、感应件;
15、驱动件;1501、顶杆;
16、转接端子;
17、转接线;
18、第三接线端子;
19、第四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方便理解本申请的技术背景,首先以漏电断路器为例,对开关装置的结构和功能实现进行描述。漏电断路器可包括两个进线端,即L线(火线)进线端和N线(火线)进线端,并包括两个出线端,即L线出线端和N线出线端。通过上述四个接线端子将漏电断路器接入电路中。将该漏电断路器安装在配电箱中时,通常采用上进下出的方式进行接线。
电路正常工作时,漏电断路器中可导电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相互接触,该漏电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从而使得漏电断路器内部的电路接通,漏电断路器可作为负载存在于电路中。而当电路中出现漏电等异常情况时,动触头和静触头相互分离,该漏电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漏电断路器内部的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从而可以切断负载电路。
漏电断路器中还内置有电路板,该电路板可用于进行信号处理。电路板需要接入到漏电断路器内部的电路中以进行取电,以保证电路板的正常工作。考虑到用电安全和电路板的使用寿命问题,该电路板通常需要保证当漏电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电路板不带电。因此,漏电断路器中内置的电路板的取电回路通常会接入到漏电断路器的出线端。如果用户在将漏电断路器接入到电路时将进出线方向颠倒,将电路板接入到进线侧,从而当漏电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电路板仍然带电,不仅会导致安全隐患还会影响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进线端和出线端可以互换使用的开关装置,即使用户在接线时将进出线方向颠倒,仍然可以保证电路板在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不带电,从而保证用电安全,并延长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图1示出了一种开关装置的爆炸图,为更清楚地示出该开关装置中的关键结构,隐藏了部分结构。参见图1,开关装置包括连接件1、电路板2、第一布线3、第一接线端子4、第二接线端子5、第一控制件6和壳体7。连接件1、电路板2、第一布线3、第一接线端子4、第二接线端子5和第一控制件6均位于壳体7中。其中,第一布线3和电路板2电连接。连接件1和第一接线端子4电连接,并且连接件1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控制件6限制移动轨迹。第一控制件6用于控制开关装置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5电连接,并且连接件1与第一布线3相接触;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连接件1和第一布线3脱离,并且电路板2与第二接线端子5断开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1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控制件6限制移动轨迹,可以理解为:连接件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一定限度或一定范围内移动,且连接件1的移动受到第一控制件6的限制。换言之,在开关装置工作的全部时间或某些阶段中,连接件1可以与第一控制件6直接或间接地相抵或相连,并且第一控制件6对连接件1施加了作用力。
本申请提供的开关装置,第一控制件6可以控制开关装置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以改变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5之间的连接状态,并且连接件1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控制件6限制移动轨迹,从而在第一控制件6的控制下,根据开关装置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的不同,连接件1可以改变其与第一布线3之间的连接状态,从而改变该电路板2的取电回路的通断状态;当该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与电路板2保持电连接的第一布线3以及与第一接线端子4保持电连接的连接件1之间存在断点,并且电路板2与第二接线端子5之间也存在断点,从而电路板2与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5之间均不存在电连接,即使用户在接线时将进出线方向颠倒,仍然可以实现电路板2的取电回路断开,从而该开关装置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可以互换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路板2可以为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装配印刷电路板)。电路板2工作时,需要接入L线和N线以实现取电。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5可以为L线上的接线端,例如第一接线端子4可以为开关装置的L线出线端,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5可以为L线进线端。如图1所示的,电路板2可以与N线进线端(即第三接线端子18)和出线端(即第四接线端子19)保持电连接,从而将电路板2接入N线。在其他实施例中,N线的进线端和出线端之间,或者电路板2与N线的进线端以及电路板2与N线的出线端之间也可以设置有其他控制装置,以使得电路板2与N线的导通状态可以根据开关装置的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切换而改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5之间电连接从而开关装置中的L线正常导通,并且与第一接线端子4保持电连接的连接件1和第一布线3相接触,从而电路板2通过第一布线3和连接件1接入到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5所在的L线中,电路板2可以正常取电工作。而当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电路板2的取电回路至少在连接件1和第一布线3之间存在断点,从而电路板2难以接入L线取电,实现了电路板2不带电。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5也可以为N线上的接线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一控制件6的作用下移动,以改变连接件1与第一布线3之间的连接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控制件6可以直接拨动或者通过磁吸吸引连接件1的至少一部分转动。
可选地,如图3所示,开关装置还可包括静触头8、动触头9和第一连动件10。其中,静触头8与第一接线端子4电连接,动触头9与第二接线端子5电连接。第一控制件6分别与第一连动件10的一端以及动触头9相连,第一连动件10的另一端与连接件1相连或相抵。第一控制件6转动时,带动动触头9与静触头8接触或分离,并经由第一连动件10带动连接件1与第一布线3接触或分离,以使开关装置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动触头9和静触头8相互接触,使得开关装置的内部电路及开关装置所在电路可以正常工作,整个开关装置作为负载接入到电路中。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动触头9和静触头8相互分离,第一接线端子4和第二接线端子5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使得开关装置的内部电路及开关装置所在电路处于断路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件6可以为开关装置中的手柄,该手柄可以与动触头9相连,并可以带动动触头9向远离或靠近静触头8的方向转动。
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3所示,该第一控制件6可具有轴孔601,开关装置还具有壳体7(图中未示出),并且该壳体7上可具有定位轴,该定位轴可装配到轴孔601内,以实现该第一控制件6与壳体7转动连接。并且,第一控制件6顺时针转动时,其可以带动动触头9顺时针转动至与静触头8相接触,并带动第一连动件10顺时针转动至连接件1与第一布线3相接触;第一控制件6逆时针转动时,其可以带动动触头9逆时针转动至与静触头8相分离,并带动第一连动件10逆时针转动至连接件1与第一布线3相分离,从而第一控制件6的转动能使开关装置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并且第一连动件10与第一控制件6的转动趋势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开关装置具体可为漏电断路器,其具有漏电模组100和空开模组200,其中漏电模组100可以在检测到电路中的漏电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自动断开,以防止人身触电。空开模组200可以在检测到电路中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自动断开,以切断负载电路。该漏电模组100和空开模组200可以分别容纳在一个壳体内,并将两个壳体装配固定到一起,以拼装形成该漏电断路器。
可选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壳体7可包括第一壳体701和第二壳体702。其中,连接件1、电路板2、第一布线3和第一接线端子4可容纳在第一壳体701内。第二接线端子5、第一控制件6、静触头8、动触头9以及第一连动件10与第一控制件6相连的一端可容纳在第二壳体702内。该第一连动件10可以与第一控制件6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间接连接。
当电路中发生短路等异常情况导致电流过大时,动触头9可以被触动以与静触头8分离以切断电路。开关装置中的第一控制件6也可以反过来被动触头9带动而转动,以实现空开模组200的功能。漏电模组100的具体功能实现将在下文进行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3所示,该开关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连动件12,该第二连动件12可分别与第一控制件6和第一连动件10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连动件12上可开设有装配孔1201,第一连动件10可固定到该装配孔1201内。该装配孔1201可沿壳体7的厚度方向延伸,并包覆第一连动件10的大部分,以使第一控制件6能够通过第二连动件12可靠地带动第一连动件10移动,并防止第一连动件10在使用过程中变形。
第一连动件10的延伸方向可垂直于第一控制件6的转动平面,并且第一连动件10可穿过第二壳体702伸入至第一壳体701内,以与该第一壳体701内容纳的连接件1相连或相抵。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该开关装置还可包括转接端子16以及转接线17。其中,该转接端子16可位于第二壳体702内,并与静触头8电连接,该转接线17可位于第一壳体701内,并可穿过第一壳体701和第二壳体702,其两端可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端子4和转接端子16,以实现静触头8与第一接线端子4之间的电连接。
为保证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连接件1与第一布线3之间实现稳定的电连接,可以将连接件1和第一布线3之间的接触位置设计为相对固定。
可选地,如图1和图6所示,壳体7可具有避让孔703,第一连动件10的一部分位于避让孔703内。第一控制件6转动时,其可以带动第一连动件10在该避让孔703内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适于容纳漏电模组100的第一壳体701上可开设有该避让孔703,第一连动件10与该连接件1相抵的一端位于该避让孔703内。同时,由于该第一连动件10需穿过第二壳体702伸入至第一壳体701内,适于容纳空开模组200的第二壳体702上也对应开设有上述的避让孔703。
第一连动件10的运动轨迹基本上由第一控制件6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避让孔703可以为第一连动件10的运动提供一定的导向,这样第一控制件6每次带动第一连动件10向靠近第一布线3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连动件10的运动轨迹还可以被避让孔703进一步限制,从而第一连动件10所抵接的连接件1的运动轨迹是基本固定的,有助于第一控制件6每次转动至闭合状态时,连接件1可靠地与第一布线3相接触。
如图1所示,该避让孔703可整体呈弧形,并且该避让孔703朝向第一控制件6的一侧可向远离该第一控制件6的方向凹陷,以使得该第一连动件10的滑动轨迹与第一控制件6的转动轨迹基本保持一致。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布线3可包括导线部301和衬套部302。其中,衬套部302可固定于壳体7并沿壳体7的厚度方向延伸。导线部301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2以及衬套部302相连,并且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连接件1可与衬套部302相接触。
通过将第一布线3中不易变形的衬套部302与壳体7固定连接,并将该衬套部302与连接件1的相接触,有助于固定第一布线3与连接件1的接触位置,提高了连接件1和第一布线3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并且,该衬套部12增大了连接件1与第一布线3之间的可接触区域,进一步保证了连接件1与第一布线3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容纳漏电模组100的第一壳体701可设置有安装孔706,该安装孔706可临近避让孔703并位于避让孔703靠近第一壳体701边缘的一侧,并且该安装孔706可位于避让孔703的凸起侧。衬套部302的一端可装配到该安装孔706内,以将该衬套部302固定到第一壳体701。该衬套部302远离安装孔706的一端可与导线部301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衬套部302与导线部301可焊接连接。
如图2所示,该安装孔706的边缘处还可具有支撑部707,该支撑部707可沿壳体7的厚度方向延伸。该支撑部707的形状可与衬套部302的形状相匹配,从而衬套部302靠近安装孔706的一端可以与支撑部707相接触,以提高衬套部302固定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连接件1可为扭簧。其中,扭簧的第一臂部101可相对第一布线3移动且被第一控制件6限制移动轨迹,扭簧的第二臂部102与第一接线端子4电连接。簧圈部103可放置在壳体7的内部或者固定在壳体7的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扭簧可以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也即扭簧处于变形状态)。当第一控制件6转动至断开状态时,第一连动件10在第一控制件6的带动下沿逆时针转动,扭簧的第一臂部101也可以在回复力的作用逆时针移动,以使得扭簧的第一臂部101可以与第一连动件10保持相抵。
在其他实施例中,扭簧的第一臂部101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焊接)固定到第一连动件10上。
可选地,如图1所示,壳体7上可具有定位柱704,扭簧的簧圈部103可套接在定位柱704上。通过定位柱704将扭簧的簧圈部103固定在壳体7的内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扭簧移动导致扭簧的第二臂部102与第一接线端子4之间的电连接不稳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连接件1还可以为弹簧片或螺旋弹簧等其他弹性元件,只要满足该连接件1能与第一连动件10保持相连或相抵,并能与第一接线端子4保持电连接即可。
可选地,如图1所示,开关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布线11,壳体7上可具有定位孔705。第二布线11的一端以及扭簧的第二臂部102可均位于定位孔705内,并且第二布线11的另一端与第一接线端子4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定位孔705可与上述的安装孔706采用类似的设置,也即该定位孔705的边缘处也可设置有沿壳体7的厚度方向延伸支撑部707。该定位孔705附近的支撑部707便于第二布线11搭接,以导向该第二布线11弯曲伸入至定位孔705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布线11和扭簧的第二臂部102也可以直接焊接在一起,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电连接。并且该第二布线11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接线端子4焊接在一起,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可以为断路器等具有动触头、静触头和电路板的电器件。如上所述,可选地,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可为漏电断路器。
当该开关装置可为漏电断路器时,如图7所示,该开关装置还可包括第二控制件13,该第二控制件13可与壳体7转动连接,并且被配置为当检测到开关装置的漏电电流达到规定值时,经由第一连动件10带动连接件1与第一布线3相接触的一端向远离第一布线3的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第二控制件13可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其中当检测到开关装置的漏电电流达到规定值时,该第一延伸部可以被驱动,以使得该第二控制件13逆时针转动;该第二控制件13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二延伸部可以与第一连动件10相接触,进而带动该第一连动件10沿避让孔703滑动;连接件1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可以随第一连动件10一起运动,使得连接件1与第一布线3之间断开电连接,从而漏电模组100一侧的电路处于断开状态。也就是说,该连接件1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被第二控制件13限制移动轨迹。
进一步地,该第一连动件10的移动还可以进一步带动第一控制件6以及动触头9转动,以使得空开模组200一侧的电路也处于断开状态。
可选地,如图7所示,开关装置还可包括感应件14和驱动件15,其中感应件14可与电路板2电连接,并且该感应件14被配置为检测漏电电流。驱动件15可与电路板2电连接,并且该驱动件15被配置为响应于该漏电电流达到规定值,驱使第二控制件13转动,以使连接件1和第一布线3断开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应件14检测到漏电电流时,可以将漏电信号传输给电路板2,电路板2判断漏电流达到规定值时,可以向驱动件15发送动作信号,以控制驱动件15上的顶杆1501伸出,顶杆1501推动第二控制件13的第一延伸部逆时针转动,该第二控制件13的转动可以使得漏电模组100和空开模组200的电路断开。
进一步地,该开关装置还可以包括测试电路、测试键和复位键。测试键按下后,开关装置中的测试电路导通,以模拟漏电电流存在。测试完成后,通过按下复位键,该复位键可以驱动第二控制件13顺时针转动以推动驱动件15上的顶杆1501顶杆缩回,以便于手柄合闸。
现有技术中直接将电路板与L线和N线电连接,用户反接线并按下测试键时,感应件14一直可以检测到漏电电流存在,但是驱动件15却无法有效断开电路,最终可能导致驱动件15和电路板2被烧毁。相比之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当该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电路板2的取电回路至少在连接件1和第一布线3之间存在断点,从而电路板2难以接入L线取电,即使用户在接线时将进出线方向颠倒,导致电路板2在开关装置的进线端取电,仍然可以实现电路板2的取电回路断开,有效保证了用电安全,并可以延长该开关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中,应该理解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连接件(1)、电路板(2)、第一布线(3)、第一接线端子(4)、第二接线端子(5)、第一控制件(6)和壳体(7);
所述连接件(1)、所述电路板(2)、所述第一布线(3)、所述第一接线端子(4)、所述第二接线端子(5)和所述第一控制件(6)均位于所述壳体(7)中;
所述第一布线(3)和所述电路板(2)电连接;
所述连接件(1)和所述第一接线端子(4)电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1)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第一控制件(6)限制移动轨迹;
所述第一控制件(6)用于控制所述开关装置在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开关装置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接线端子(4)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5)电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1)与所述第一布线(3)相接触;所述开关装置处于所述断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1)和所述第一布线(3)脱离,并且所述电路板(2)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5)断开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静触头(8)、动触头(9)和第一连动件(10);
所述静触头(8)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4)电连接,所述动触头(9)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5)电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件(6)分别与所述第一连动件(10)的一端以及所述动触头(9)相连,所述第一连动件(10)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相抵,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件(6)转动时,带动所述动触头(9)与所述静触头(8)接触或分离,并经由所述第一连动件(10)带动所述连接件(1)与所述第一布线(3)接触或分离,以使所述开关装置在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包括第一壳体(701)和第二壳体(702);
所述连接件(1)、电路板(2)、第一布线(3)和第一接线端子(4)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701)内,所述第二接线端子(5)、第一控制件(6)、所述静触头(8)、所述动触头(9)和所述第一连动件(10)的所述一端容纳在所述第二壳体(702)内;
所述第一连动件(1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控制件(6)的转动平面,并且所述第一连动件(10)穿过所述第二壳体(702)伸入至所述第一壳体(7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具有避让孔(703),所述第一连动件(10)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避让孔(703)内;
所述第一控制件(6)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动件(10)在所述避让孔(703)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为扭簧,
所述扭簧的第一臂部(101)能相对所述第一布线(3)移动且被所述第一控制件(6)限制移动轨迹,所述扭簧的第二臂部(102)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4)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上具有定位柱(704),所述扭簧的簧圈部(103)套接在所述定位柱(704)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第二布线(11),所述壳体(7)上具有定位孔(705);
所述第二布线(11)的一端以及所述扭簧的所述第二臂部(102)均位于所述定位孔(705)内,所述第二布线(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4)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线(3)包括导线部(301)和衬套部(302),
所述衬套部(302)固定于所述壳体(7)并沿所述壳体(7)的厚度方向延伸;
所述导线部(3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以及所述衬套部(302)相连,并且所述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连接件(1)与所述衬套部(302)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件(13),所述第二控制件(13)与所述壳体(7)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控制件(13)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所述开关装置的漏电电流达到规定值时,经由所述第一连动件(10)带动所述连接件(1)与所述第一布线(3)相接触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布线(3)的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感应件(14)和驱动件(15),
所述感应件(14)和所述电路板(2)电连接,并且所述感应件(14)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漏电电流;
所述驱动件(15)与所述电路板(2)电连接,并且所述驱动件(15)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漏电电流达到所述规定值,驱使所述第二控制件(13)转动,以使所述连接件(1)和所述第一布线(3)断开连接。
CN202222286306.0U 2022-08-25 2022-08-25 开关装置 Active CN2185483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6306.0U CN218548346U (zh) 2022-08-25 2022-08-25 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86306.0U CN218548346U (zh) 2022-08-25 2022-08-25 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8346U true CN218548346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70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86306.0U Active CN218548346U (zh) 2022-08-25 2022-08-25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83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85233B (zh) 小型断路器
NO20200270A1 (en) Electric leakage circuit breaker
CN218548346U (zh) 开关装置
CN216015257U (zh) 一种低压智能断路器
CN216957928U (zh) 开关装置
CN217061822U (zh) 一种试验按钮回路装置和断路器
CN213519824U (zh) 断路器
CN113161203A (zh) 漏电断路器的取电机构
BR102012033579A2 (pt) Dispositivo de disparo por escassez de tensão de um disjuntor em caixa moldada
JP4128897B2 (ja) 漏電遮断器
CN217114256U (zh) 测试机构和断路器
CN217061960U (zh) 漏电断路器
CN214505409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4313097U (zh) 断路器
CN220553397U (zh) 具有测试回路的断路器
CN218956743U (zh) 测试机构、漏电保护模块以及插入式断路器
CN213936077U (zh) 漏电断路器可正反接线装置
CN214672449U (zh) 漏电断路器的取电机构
CN219778808U (zh) 一种耐压性能较好的断路器辅助装置
CN219497697U (zh) 脱扣机构和插入式断路器
CN218456049U (zh) 漏电测试模块和断路器
CN219553546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5527668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CN214412263U (zh) 漏电保护装置
CN220439538U (zh) 脱扣结构及欠压脱扣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