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6278U - 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6278U
CN220106278U CN202321031908.XU CN202321031908U CN220106278U CN 220106278 U CN220106278 U CN 220106278U CN 202321031908 U CN202321031908 U CN 202321031908U CN 220106278 U CN220106278 U CN 220106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base
rod
contact structure
contac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19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允攀
李志坚
巴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19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6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6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6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自动转换开关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包括基座壳体、触头杆以及弹性元件;所述触头杆的中部通过转动部与所述基座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触头杆的两端分别为延伸出所述基座壳体外的动触头端;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转动部分别位于所述触头杆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在所述触头杆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转动部的两侧;所述弹性元件一端连接所述触头杆、另一端连接所述基座壳体。本申请提供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通过对动触头结构的设计,使得动触头结构能够实现大开距分离且提供较大的触头压力。

Description

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转换开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双电源切换开关就是因故停电自动切换到另外一个电源的开关。一般双电源切换开关是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小区、医院、机场、码头、消防、冶金、化工、纺织等不允许停电的重要场所。因此,动触头必须有常用触头和备用触头,现有大部分双电源动触头的常用触头和备用触头都是相互分离独立的。由于两个触头各自采用独立的母线,因此造成动触头结构的零件较多,使得动触头的结构复杂,导致产品装配时比较麻烦。由于空间结构的限制,导致现有技术的母线尺寸较小,无法实现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大开距分离,从而无法快速灭弧。另外现有技术无法提供较大的触头压力,导致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面无法紧密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通过对动触头结构的设计,使得动触头结构能够实现大开距分离且提供较大的触头压力。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包括基座壳体、触头杆以及弹性元件;触头杆的中部通过转动部与基座壳体转动连接;触头杆的两端分别为延伸出基座壳体外的动触头端;弹性元件与转动部分别位于触头杆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在触头杆的延伸方向上,弹性元件位于转动部的两侧;弹性元件一端连接触头杆、另一端连接基座壳体,弹性元件沿其设置方向对触头杆提供压力,使得触头杆可紧靠基座壳体。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触头杆中部设置有向弹性元件一侧凸起的弧形连接部;弧形连接部上设置有软连接导线;弧形连接部两侧设置有杆状连接部;杆状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弧形连接部,另一端连接动触头端。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转动部固定在基座壳体上且与弧形连接部的内侧弧面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动触头端设置有能够与静触头接触的动银点,动银点与转动部位于触头杆的同一侧;动触头端远离触头杆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动银点连接且向远离动银点方向延伸的引弧面。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位于基座壳体外部的杆状连接部上设置有绝缘挡气件。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绝缘挡气件包括U型卡接部、第一阻挡部以及第二阻挡部;U型卡接部的开口部位于弹性元件一侧,U型卡接部的连接部位于动银点一侧且卡接在杆状连接部上;第一阻挡部设置在U型卡接部的连接部上且高度大于基座壳体和触头杆之间的张开距离;第二阻挡部设置在U型卡接部的连接部上且向基座壳体内部延伸。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基座壳体包括第一对插基座和第二对插基座;第一对插基座与第二对插基座对插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对插基座包括作为转动部的中部连接轴、设置在中部连接轴中部且沿触头杆设置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设置在触头杆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对插夹持部;第二对插基座包括插入第一对插夹持部的第二限位部、设置在第二限位部两侧的第二对插夹持部;第一对插夹持部能够用于夹持第二对插夹持部,第二对插夹持部能够用于夹持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触头杆在长度方向的两侧面;第二对插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元件的第一安装槽。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基座壳体包括第一盖合基座和第二盖合基座;第一盖合基座和第二盖合基座扣合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盖合基座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用于安装触头杆的放置槽、设置在放置槽一侧用于安装弹性元件的第二安装槽;转动部设置在放置槽的另一侧;第二盖合基座扣合在放置槽以及第二安装槽上。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二对插基座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槽连通的观察孔,或第一盖合基座上设有与第二安装槽连通的观察孔。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单元,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如上述的动触头结构以及两组与动触头端对应设置的静触头;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静触头和所述动触头结构进行灭弧的灭弧室;两组所述静触头分别对应连接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头结构连接的负载端;所述动触头结构的基座壳体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基座壳体所在平面的连接孔。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观察动触头位置的观察窗。
第三方面,一种转换开关,包括多个极单元、操作机构以及控制器;多个极单元沿基座壳体上的连接孔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连接孔上设置有驱动连接组件,驱动连接组件受驱带动多个触头杆同时转动。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驱动连接组件为穿设在多个连接孔内的驱动轴。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驱动连接组件为设置在基座壳体上的连接孔和插接件,连接孔和插接件分别设在基座壳体对应的两侧面上,多个极单元通过插接件与连接孔依次插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包括基座壳体、触头杆以及弹性元件;本申请在触头杆的中部设置有转动部,通过该转动部与基座壳体转动连接,并在触头杆的两端延伸出位于基座壳体外的动触头端,使得触头杆的两端能够在基座壳体外以转动部的转动轴线转动。本申请通过将弹性元件与转动部分别设置在触头杆的延伸方向的两侧,也即是说使得触头杆设置在弹性元件与转动部之间,因此本申请的弹性元件能够将触头杆按压在转动部上。在触头杆的延伸方向上,本申请在转动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元件,通过两组弹性元件将触头杆压在基座壳体上。本申请提供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通过两侧弹性元件按压触头杆的方式能够增大触头压力,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紧密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电弧腐蚀。相较于传统常规双电源动触头模块,采用各自独立母线设计,零件多装配麻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采用单刀双掷的设计方式,能够使得两个动触头共用母线,因此能够大大简化整体结构,不仅便于装配和生产,还能够有效增加动触头的开距,便于灭弧,能够大大提升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单元,包括上述的动触头结构以及与动触头端对应设置的静触头;本申请在动触头结构的基座壳体上设置有垂直于基座壳体所在平面的连接孔,通过驱动组件与该连接孔连接可驱动动触头结构围绕连接孔的轴心线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能够接触或断开。本申请提供的极单元的结构简单,从而使得本申请提供的极单元便于装配和生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转换开关,包括多个上述的极单元、操作机构和手柄;本申请提供的多个极单元沿基座壳体上的连接孔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并且多个连接孔是通过一根驱动轴连接。本申请能够通过一根驱动轴驱动多个极单元共同转动,从而使得多个极单元内部的动触头同时运动,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动触头运动的一致性,避免在不同的动触头之间产生运动延迟。由于是通过一根驱动轴转动控制,因此能够简化极单元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整个转换开关的机械稳定性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标:100-基座壳体;101-触头杆;102-弹性元件;103-转动部;104-动触头端;105-弧形连接部;106-软连接导线;107-杆状连接部;108-动银点;109-引弧面;110-绝缘挡气件;111-U型卡接部;112-第一阻挡部;113-第二阻挡部;114-第一对插基座;115-第二对插基座;116-中部连接轴;117-第一限位部;118-第一对插夹持部;119-第二限位部;120-第二对插夹持部;121-第一安装槽;122-第一盖合基座;123-第二盖合基座;124-基板;125-放置槽;126-第二安装槽;127-观察孔;128-连接孔;129-驱动轴;131-插接件;132-壳体;133-静触头;134-灭弧室;135-负载端;136-操作机构;137-控制器;138-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包括基座壳体100、触头杆101以及弹性元件102;触头杆101的中部通过转动部103与基座壳体100转动连接;触头杆101的两端分别为延伸出基座壳体100外的动触头端104;弹性元件102与转动部103分别位于触头杆101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在触头杆101的延伸方向上,弹性元件102位于转动部103的两侧;弹性元件102一端连接触头杆101、另一端连接基座壳体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包括基座壳体100、触头杆101以及弹性元件102;本申请在触头杆101的中部设置有转动部103,通过该转动部103与基座壳体100转动连接,并在触头杆101的两端延伸出位于基座壳体100外的动触头端104,使得触头杆101的两端能够在基座壳体100外以转动部103的转动轴线转动。本申请通过将弹性元件102与转动部103分别设置在触头杆101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在触头杆101的延伸方向上,本申请在转动部103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元件102,通过两组弹性元件102将触头杆101压在基座壳体100上。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02的具体设置数量,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另外,弹性元件102可以是常见的金属弹簧元件、橡胶弹簧元件或空气弹簧元件中的一种,弹性元件102目的在于能够实现对触头杆101的按压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通过两侧弹性元件102按压触头杆101的方式能够增大触头压力,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紧密接触,从而避免较大短路电流时,动静触头斥开出现燃弧现象烧损触头。相较于传统常规双电源动触头模块,采用各自独立母线设计,零件多装配麻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采用单刀双掷的设计方式,能够使得两个动触头共用母线,因此能够大大简化整体结构,不仅便于装配和生产,还能够有效增加动触头的开距,便于灭弧,能够大大提升整个装置的安全性。相较于双轴两个独立触头,单刀双掷能够从根上杜绝同时合闸出现短路的风险。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触头杆101中部设置有向弹性元件102一侧凸起的弧形连接部105;弧形连接部105上设置有软连接导线106;弧形连接部105两侧设置有杆状连接部107;杆状连接部107的一端连接弧形连接部105,另一端连接动触头端104。
进一步的,软连接导线106为软铜线,通过在基座壳体100上开设过线槽口,使得软铜线能够穿过。其中,软连接导线可以采用螺钉进行固定,也可以采用焊接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触头杆101中部设置的弧形连接部105一方面能够实现与转动部103的约束配合,另一方面能够在弧形连接部105上设置软连接导线106,使得软连接导线106能够通过触头杆101与动触头电连接,软连接导线106的设置能够不受弧形连接部105转动的影响,确保可靠的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弧形连接部105的设置能够为的方轴的连接孔避开位置,避免产生运动干涉。
参照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转动部103固定在基座壳体100上且与弧形连接部105的内侧弧面转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基座壳体100上固定设置有转动部103,并使得触头杆101的弧形连接部105与转动部103接触,具体是使弧形连接部105的内侧弧面与转动部103接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弧形连接部105的内侧弧面在转动部103上转动,从而使得动触头能够绕内侧弧面的中心轴线转动。
参照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动触头端104设置有能够与静触头接触的动银点108,动银点108与转动部103位于触头杆101的同一侧;动触头端104远离触头杆101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动银点108连接且向远离动银点108方向延伸的引弧面109。本申请实施例在动触头端104设置有动银点108,动银点108相比于常规的铜,具备更高的抗烧蚀和抗熔焊性能,能够使产品具备更好的电弧分断和电寿指标。
参照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位于基座壳体100外部的杆状连接部107上设置有绝缘挡气件110。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基座壳体100外部的杆状连接部107上设置绝缘挡气件110。绝缘挡气件110能够防止动银点108上的电弧根后移到触头杆101上,因而不利于电弧进入灭弧室。
参照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绝缘挡气件110包括U型卡接部111、第一阻挡部112以及第二阻挡部113;U型卡接部111的开口部位于弹性元件102一侧,U型卡接部111的连接部位于动银点108一侧且卡接在杆状连接部107上;第一阻挡部112设置在U型卡接部111的连接部上且高度大于基座壳体100和触头杆101之间的张开距离;第二阻挡部113设置在U型卡接部111的连接部上且向基座壳体100内部延伸。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绝缘挡气件110的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申请通过U型卡接部111能够卡接在触头杆101上,使得绝缘挡气件110能够与触头杆101快速连接,具有安装牢固和便于装配的优点。本申请实施例在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阻挡部112,第一阻挡部112能够防止金属粒子飞溅进入基座壳体100和触头杆101之间,使得动静触头超程变小。
参照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基座壳体100包括第一对插基座114和第二对插基座115;第一对插基座114与第二对插基座115对插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基座壳体100由两部分对插形成,便于进行生产装配。
参照图4与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对插基座114包括作为转动部103的中部连接轴116、设置在中部连接轴116中部且沿触头杆101设置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117、设置在触头杆101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对插夹持部118;第二对插基座115包括插入第一对插夹持部118的第二限位部119、设置在第二限位部119两侧的第二对插夹持部120;第一对插夹持部118能够用于夹持第二对插夹持部120,第二对插夹持部120能够用于夹持第一限位部117;第一限位部117与第二限位部119分别位于触头杆101在长度方向的两侧面;第二对插基座11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元件102的第一安装槽12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第一对插基座114和第二对插基座115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通过第一对插夹持部118夹持第二对插夹持部120,第二对插夹持部120夹持第一限位部117能够使得第一对插基座114与第二对插基座115稳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对插基座114与第二对插基座115对插连接后可通过螺栓将第一对插基座114与第二对插基座115固定,也可使用卡接件将第一对插基座114与第二对插基座115连接,目的在于避免第一对插基座114与第二对插基座115的松动。
参照图6与图7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基座壳体100包括第一盖合基座122和第二盖合基座123;第一盖合基座122和第二盖合基座123扣合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座壳体100扣合设置的实施方式。第一盖合基座122包括基板124、设置在基板124上用于安装触头杆101的放置槽125、设置在放置槽125一侧用于安装弹性元件102的第二安装槽126;转动部103设置在放置槽125的另一侧;第二盖合基座123扣合在放置槽125以及第二安装槽126上。进一步的,第一盖合基座122和第二盖合基座123上设置有弹簧元件观察孔。
参照图8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二对插基座115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槽121连通的观察孔127,通过观察孔127的设置便于安装弹性元件102,便于进行装配安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生产效率。
参照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包括壳体132,设置在壳体内的动触头结构以及两组与动触头端104对应设置的静触头133;在壳体132内设置有用于对静触头133和动触头结构进行灭弧的灭弧室134;在壳体132内与静触头133对应设置有灭弧室134;两组静触头133分别对应连接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壳体132上设置有与动触头结构连接的负载端135;动触头结构的基座壳体100上设置有垂直于基座壳体100所在平面的连接孔12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单元,在动触头结构的基座壳体100上设置有垂直于基座壳体100所在平面的连接孔128,通过驱动组件与该连接孔128连接可驱动动触头结构围绕连接孔128的轴心线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能够接触或断开。本申请提供的极单元的结构简单,从而使得本申请提供的极单元便于装配和生产。
参照图9所示,壳体132上设置有观察窗138。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观察窗138查看动触头所处的位置,确认产品是否处于分断状态,在进行检修时能够使得工作人员放心,提高安全性能。
参照图10所示,一种转换开关,包括多个极单元、操作机构136以及控制器137;多个极单元沿基座壳体100上的连接孔128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连接孔128上设置有驱动连接组件,驱动连接组件受驱带动多个触头杆101同时转动。
参照图12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驱动连接组件为穿设在多个连接孔128内的驱动轴12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开关,能够通过操作机构136可控制驱动轴129驱动多个极单元共同转动,从而使得多个极单元内部的动触头同时运动,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动触头运动的一致性,避免在不同的动触头之间产生运动延迟。由于是通过一根驱动轴129转动控制,因此能够简化极单元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整个转换开关的机械稳定性得到改善。
参照图11和图13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驱动连接组件为设置在基座壳体100上的连接孔128和插接件131,连接孔128和插接件131分别设在基座壳体100对应的两侧面上,多个极单元通过插接件131与连接孔128依次插接。相较于上一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的制造成本低,安装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壳体(100)、触头杆(101)以及弹性元件(102);所述触头杆(101)的中部通过转动部(103)与所述基座壳体(100)转动连接;所述触头杆(101)的两端分别为延伸出所述基座壳体(100)外的动触头端(104);所述弹性元件(102)与所述转动部(103)分别位于所述触头杆(101)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在所述触头杆(10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弹性元件(102)位于所述转动部(103)的两侧;所述弹性元件(102)一端连接所述触头杆(101)、另一端连接所述基座壳体(100),所述弹性元件(102)沿其设置方向对所述触头杆(101)提供压力,使得所述触头杆(101)可紧靠所述基座壳体(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杆(101)中部设置有向所述弹性元件(102)一侧凸起的弧形连接部(105);所述弧形连接部(105)上设置有软连接导线(106);所述弧形连接部(105)两侧设置有杆状连接部(107);所述杆状连接部(107)的一端连接所述弧形连接部(105),另一端连接所述动触头端(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103)固定在所述基座壳体(100)上且与所述弧形连接部(105)的内侧弧面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端(104)设置有能够与静触头接触的动银点(108),所述动银点(108)与所述转动部(103)位于所述触头杆(101)的同一侧;所述动触头端(104)远离所述触头杆(101)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动银点(108)连接且向远离所述动银点(108)方向延伸的引弧面(10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基座壳体(100)外部的所述杆状连接部(107)上设置有绝缘挡气件(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壳体(100)包括第一对插基座(114)和第二对插基座(115);所述第一对插基座(114)与所述第二对插基座(115)对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插基座(114)包括作为转动部(103)的中部连接轴(116)、设置在所述中部连接轴(116)中部且沿所述触头杆(101)设置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117)、设置在所述触头杆(101)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对插夹持部(118);所述第二对插基座(115)包括插入所述第一对插夹持部(118)的第二限位部(119)、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119)两侧的第二对插夹持部(120);所述第一对插夹持部(118)能够用于夹持所述第二对插夹持部(120),所述第二对插夹持部(120)能够用于夹持所述第一限位部(117);所述第一限位部(117)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19)分别位于所述触头杆(101)在长度方向的两侧面;所述第二对插基座(11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元件(102)的第一安装槽(1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插基座(115)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21)连通的观察孔(12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壳体(100)包括第一盖合基座(122)和第二盖合基座(123);所述第一盖合基座(122)和所述第二盖合基座(123)扣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合基座(122)包括基板(124)、设置在所述基板(124)上用于安装所述触头杆(101)的放置槽(125)、设置在所述放置槽(125)一侧用于安装弹性元件(102)的第二安装槽(126);所述转动部(103)设置在所述放置槽(125)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盖合基座(123)扣合在所述放置槽(125)以及第二安装槽(126)上。
11.一种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32),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动触头结构以及两组与动触头端(104)对应设置的静触头(133);在所述壳体(132)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静触头(133)和所述动触头结构进行灭弧的灭弧室(134);两组所述静触头(133)分别对应连接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所述壳体(132)上设置有与所述动触头结构连接的负载端(135);所述动触头结构的基座壳体(100)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基座壳体(100)所在平面的连接孔(128)。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2)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所述动触头位置的观察窗(138)。
13.一种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单元、操作机构(136)以及控制器(137);多个所述极单元沿基座壳体(100)上的连接孔(128)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所述连接孔(128)上设置有驱动连接组件,所述驱动连接组件受驱带动多个所述触头杆(101)同时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连接组件为穿设在多个所述连接孔(128)内的驱动轴(129)。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连接组件为设置在所述基座壳体(100)上的连接孔(128)和插接件(131),所述连接孔(128)和插接件(131)分别设在所述基座壳体(100)对应的两侧面上,多个所述极单元通过所述插接件(131)与所述连接孔(128)依次插接。
CN202321031908.XU 2023-04-28 2023-04-28 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 Active CN220106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1908.XU CN220106278U (zh) 2023-04-28 2023-04-28 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1908.XU CN220106278U (zh) 2023-04-28 2023-04-28 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6278U true CN220106278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1908.XU Active CN220106278U (zh) 2023-04-28 2023-04-28 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6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51549A (en) Slide switch
EP1914766B1 (en) Movable contactor of circuit break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finger thereof
KR20110085497A (ko) 한류형 배선용 차단기
EP1033733B1 (en) Forward/reverse circuit for dpdt type switch
CN108766805B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双断点动触头组件及触头装置
CN220106278U (zh) 转换开关的动触头结构、极单元以及转换开关
JPH07272594A (ja) レバースイッチの組付構造
CN216015257U (zh) 一种低压智能断路器
CN213692413U (zh) 弹性接触实现对接的连接器
CN108666164B (zh) 旋转式电气开关接触系统及旋转式电气开关
CN219998135U (zh) 一种快接机构及断路器
US5837950A (en) Drawer type circuit breaker with drawer contacts biased against contact arcuate portions and external connection terminals
CN213583679U (zh) 断路器的动触头
CN218602368U (zh) 一种静触头组件
CN219553546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7114256U (zh) 测试机构和断路器
CN217485323U (zh) 一种引弧装置和断路器
CN113013689B (zh) 开关插座
CN220526842U (zh) 插入式断路器
CN220066172U (zh) 导电片和接电装置
CN220121749U (zh) 辅助触头模块
CN214672449U (zh) 漏电断路器的取电机构
CN218939562U (zh) 断路器
CN210296253U (zh) 一种漏电测试结构及断路器
US20230036024A1 (en) Contact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