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0606U - 磁吸配件 - Google Patents

磁吸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0606U
CN220770606U CN202322393511.1U CN202322393511U CN220770606U CN 220770606 U CN220770606 U CN 220770606U CN 202322393511 U CN202322393511 U CN 202322393511U CN 220770606 U CN220770606 U CN 220770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limiting
shell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935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东林
陆铭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935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0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0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0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磁吸配件,包括:第一磁吸组件,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磁吸部;第二磁吸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外,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可相对所述第一磁吸组件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吸配件,从磁吸配件上拿取电子产品时可较省力、方便,吸附电子产品时可稳定吸附。

Description

磁吸配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吸配件。
背景技术
磁吸配件可利用磁性吸附力固定电子产品,根据用途、功能的不同有磁吸支架、磁吸移动电源等。例如应用在车载场景等可能产生晃动的场景时,为了保证磁吸的稳定性通常需要增大磁吸配件的磁吸力,但是与此同时,用户想要将已经固定在磁吸配件上的电子产品拿下时,也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因此现有技术仅仅将磁吸力增大来增强磁吸配件的吸附稳定性会造成使用时较费力的问题。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使用轻松同时吸附稳定的磁吸配件。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磁吸配件,从磁吸配件上拿取电子产品时可较省力、方便,吸附电子产品时可稳定吸附。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磁吸配件,包括:第一磁吸组件,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磁吸部;第二磁吸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外,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可相对所述第一磁吸组件移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且朝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周边,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可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磁吸组件移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贯穿的活动腔,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活动腔外;所述第一磁吸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位于所述活动腔内的一端,所述第二磁吸部在所述第二壳体上靠近所述第一磁吸部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活动腔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连接部从所述活动腔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限位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周边,所述第二限位部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周边,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凹陷形成有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周边的限位凸柱,所述限位凸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凸柱插设于所述限位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吸组件还包括托架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二磁吸部设置在所述托架结构上;和/或,所述第二磁吸部与所述第一磁吸部磁性吸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磁吸部上;所述第二子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磁吸部上;或者,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和所述第二磁吸组件的同侧,且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环绕所述第一磁吸组件的侧壁,所述侧壁上开设有可视窗口;所述可视窗口与所述第二磁吸部在所述第二磁吸组件的移动方向上并列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环绕在所述第一磁吸部靠近所述第二磁吸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磁件具有识别标识。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可以达成以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磁吸组件和第二磁吸组件,吸附电子产品时可由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共同提供吸附力对电子产品进行吸附,第二磁吸组件可相对第一磁吸组件移动,在从磁吸配件上拿取电子产品时,第二磁吸组件可吸附在电子产品上随之移动,仅分离第一磁吸组件与电子产品所需要的力较小。当电子产品与第一磁吸组件分离后仅分离第二磁吸组件与电子产品所需的力也较小,因此可达到稳定吸附效果。并且,第一磁吸组件和第二磁吸组件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可对第二磁吸组件相对第一磁吸组件的移动进行限位,可保证磁吸配件整体的稳定性、拿取电子产品时更方便顺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磁吸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磁吸配件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磁吸配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磁吸配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磁吸配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磁吸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磁吸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吸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吸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磁吸配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磁吸配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磁吸组件;11:第一壳体;111:主体部;112:连接部;12:第一磁吸部;13:第一导磁件;20:第二磁吸组件;21:第二壳体;211:活动腔;212:可视窗口;213:支撑件;22:第二磁吸部;23:托架结构;231:避让孔;24:第二导磁件;30:限位结构;31:第一限位部;311:限位凹槽;32:第二限位部;321:第一限位件;322:第二限位件;323:限位凸柱;40:盖板;41:第一子板;42:第二子板;50:外部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相互引用。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磁吸配件,包括第一磁吸组件10和第二磁吸组件20,第二磁吸组件20套设在第一磁吸组件10外。参照图4~图7,第一磁吸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的第一磁吸部12。参照图4~5、图8~图9,第二磁吸组件20包括第二壳体21和设置在第二壳体21上的第二磁吸部22。其中,第二磁吸部22与第一磁吸部12并列设置且磁性吸附连接。第二磁吸组件20可相对第一磁吸组件10移动,例如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第二磁吸组件20运动在不同位置时的结构。参照图3,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30。
其中,第二磁吸部22例如可以为环形磁铁组件,第一磁吸部12可以为环形也可以为圆饼形磁铁组件,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磁性吸附连接而并排设置,可以共同提供对电子产品的吸附力。第二磁吸部22和第一磁吸部12之间随第二磁吸组件20相对第一磁吸组件21的移动而相对运动。
在从磁吸配件上拿取电子产品时,第二磁吸组件20可通过第二磁吸部22吸附在电子产品上随之移动,此时仅分离第一磁吸组件10与电子产品,需要克服第一磁吸部12的吸力,所需要的力较小。当电子产品与第一磁吸组件10分离后,仅分离第二磁吸组件20与电子产品,需要克服第二磁吸部22的吸力,所需的力也较小,因此可达到稳定吸附的同时拿取省力的效果。并且,第一磁吸组件10和第二磁吸组件20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30,可对第二磁吸组件20相对第一磁吸组件10的移动进行限位,可保证磁吸配件整体的稳定性、以及第二磁吸组件20移动的顺畅性,以达到省力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第二壳体21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活动腔211。其中第一方向也即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为环形结构时环形的轴线方向。也即图1至图3所示方位的上下方向。具体地,第一壳体11的一端设置在活动腔211内,第一壳体11的另一端伸出于活动腔211外,第一磁吸部12设于第一壳体11位于活动腔211内的一端,第二磁吸部22在第二壳体21上靠近第一磁吸部12设置,也即第二磁吸部22靠近活动腔211的一端设置,第一磁吸组件10靠近第一磁吸部12的一端设置在活动腔211内、且远离第一磁吸部12一端从活动腔211远离第二磁吸部22的一端伸出,第二磁吸组件20可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磁吸组件10移动。第二磁吸部22位于活动腔211的一端,在吸附电子产品时,第二磁吸组件20处于图1和图4所示的位置,第一磁吸部12与第二磁吸部22并列设置在活动腔211的一端,可共同吸附电子产品。在图示实施例中,活动腔211为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二壳体21的通孔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腔211也可以是第二壳体21上设置的一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与外部隔断的半封闭结构。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限位结构30包括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第一限位部31连接于第二壳体21的一端且朝靠近第一壳体11的一侧延伸。第二限位部32形成于第一壳体11的周边,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配合。可通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限制第二磁吸组件20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不偏移或者限制第二磁吸组件20移动的距离以保证磁吸配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第二磁吸组件20移动的顺畅性。其中第一限位部31例如还朝远离第二磁吸部22的一侧延伸,形成如图4所示方位的向内且向下倾斜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第二限位部32包括第一限位件321和第二限位件322,第一限位件321位于活动腔211内,第二限位件322位于第一限位部31远离活动腔211的一侧;第一限位部31可随第二磁吸组件20沿第一方向运动而选择性地与第一限位件321或者第二限位件322抵接。参照图4,在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并列时,第一限位部31与第二限位件322抵接,可以防止第二磁吸组件20下滑以实现限位。参照图5,在第二磁吸组件20随电子产品移动一段距离后,第一限位部31与第一限位件321抵接,防止第二磁吸组件20随电子产品移动而脱离整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第一壳体11包括主体部111和连接部112,主体部111设置在活动腔211内,连接部112从活动腔211靠近第一限位部31的一端伸出。第一限位件321形成于主体部111的周边,第二限位部32形成于连接部112的周边,主体部111与连接部112可拆卸连接。第一限位件321例如为主体部111周边的环形凸缘,第二限位件322例如为连接部112周边的环形凸缘,主体部111与连接部112可拆卸连接使得在组装磁吸配件时可将主体部111从活动腔211的上端(靠近第二磁吸部22的一端)安装到活动腔211内,然后将连接部112的部分通过活动腔211的下端(远离第二磁吸部22的一端)与主体部111连接,从而将第一限位部31限位在第一限位件321和第二限位件322之间。其中可拆卸连接可以是通过锁螺丝的方式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6、图7和图9,第一限位部31上凹陷形成有限位凹槽311,第二限位部32包括凸设于第一壳体11周边的限位凸柱323,限位凸柱323沿第一方向延伸,限位凸柱323插设于限位凹槽311。在第二磁吸组件20移动过程中可通过限位凹槽311沿限位凸柱323滑动而保证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不偏移,使得移动更流畅,拿取更方便。并且限位凹槽311和限位凸柱323还可在环绕第一磁吸组件10的方向上相互限位使得可以防止第二磁吸组件20相对第一磁吸组件10转动而使得在电子产品吸附时在重力作用下转动而导致支撑角度不固定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第二磁吸组件20还包括托架结构23,设置在第二壳体21的内侧。第一磁吸部12设置在托架结构23上。托架结构23例如整体呈环形结构,与第二磁吸部22的环形大小基本一致。托架结构23与第二壳体21可以通过超声焊接的方式连接,将托架结构23与第二壳体21拆件设计,可以通过托架结构23对第二壳体21内部进行加强支撑,防止第二壳体21内缩变形,以防止因变形而引起的第二磁吸组件20滑动受阻的问题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二壳体21与托架结构23之间设置支撑件213,以支撑托架结构23和第二磁吸部22。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吸配件还包括盖板40。盖板40包括第一子板41和第二子板42,如图6所示,第一子板41固定在第一磁吸部12上,如图7所示,第二子板42固定在第二磁吸部22上。第一子板41和第二子板42可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固定,可对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进行遮挡,效果美观。在磁吸配件的组装过程中可分别将第一子板41和第二子板42固定在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上之后再将第一磁吸组件10和第二磁吸组件20组装。将盖板40分设为第一子板41和第二子板42可便于观察第二磁吸组件20相对第一磁吸组件10移动的动态效果。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盖板40覆盖第一磁吸组件10和第二磁吸组件20的同侧,且盖板40与第二磁吸组件20固定连接。即盖板40设置为整体板块,盖板40可通过粘胶与第二磁吸组件20固定连接,盖板40的中部不设置粘胶,盖板40可随第二磁吸组件20的移动而相对第一磁吸组件10移动。将盖板40设置为整体板块,无需考虑贴合精度问题,可防止因贴合精度差导致第二磁吸组件20滑动时卡顿的问题,使得运动更加流畅。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盖板40设置为至少中间区域为透明材质的结构,使得能通过盖板40观察第二磁吸组件20和第一磁吸组件10的相对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7,第二壳体21具有环绕第一磁吸组件10的侧壁,侧壁上开设有可视窗口212。可视窗口212与第二磁吸部22在第二磁吸组件20的移动方向上并列设置。当第二磁吸组件20移动时,运动到可视窗口212与第一磁吸组件10上相应部件并列设置时,则可通过可视窗口212观察到到该相应部件,由此可通过可视窗口212观察到第二磁吸组件20的动态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第一磁吸组件10还包括第一导磁件13,第一导磁件13环绕在第一磁吸部12靠近第二磁吸部22的一侧。第一导磁件13例如为铁片,可降低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之间的吸附力,使得第二磁吸组件20的移动更加轻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磁件13具有识别标识,识别标识例如为特定的颜色、图案等。使得可通过可视窗口212观察识别标识是否出现而判断第二磁吸组件20的动态位置。
如前述实施例中,当设置有托架结构23时,托架结构23上例如还设置有与可视窗口212对应的避让孔231,可通过可视窗口212和避让孔231观察第一磁吸组件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吸组件20例如包括第二导磁件24,第二导磁件24设置环绕在第二磁吸部22靠近第一磁吸部12的一侧,也可以降低第一磁吸部12和第二磁吸部22之间的磁吸力。第二导磁件24可以为铁片。
参照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一磁吸组件10伸出活动腔211的一端连接外部连接件50,外部连接件50例如可以是支架底座、车载出风口夹等,以实现磁吸配件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磁吸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磁吸组件(10),所述第一磁吸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的第一磁吸部(12);
第二磁吸组件(20),套设在所述第一磁吸组件(10)外,所述第二磁吸组件(20)包括第二壳体(2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1)上的第二磁吸部(22);
所述第二磁吸组件(20)可相对所述第一磁吸组件(10)移动,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21)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0)包括第一限位部(31)和第二限位部(32),所述第一限位部(31)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1)的一端且朝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32)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周边,所述第二磁吸组件(20)可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磁吸组件(10)移动,所述第一限位部(3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1)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活动腔(211),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活动腔(211)内,所述第一壳体(11)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活动腔(211)外;所述第一磁吸部(12)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位于所述活动腔(211)内的一端,所述第二磁吸部(22)在所述第二壳体(21)上靠近所述第一磁吸部(12)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吸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2)包括第一限位件(321)和第二限位件(322),所述第一限位件(321)位于所述活动腔(211)内,所述第二限位件(322)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远离所述活动腔(211)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主体部(111)和连接部(112),所述主体部(111)设置在所述活动腔(211)内,所述连接部(112)从所述活动腔(211)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31)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限位件(321)形成于所述主体部(111)的周边,所述第二限位部(32)形成于所述连接部(112)的周边,所述主体部(111)与所述连接部(112)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1)上凹陷形成有限位凹槽(311),所述第二限位部(32)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周边的限位凸柱(323),所述限位凸柱(323)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凸柱(323)插设于所述限位凹槽(3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吸组件(20)还包括托架结构(23),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1)的内侧,所述第二磁吸部(22)设置在所述托架结构(23)上;和/或,所述第二磁吸部(22)与所述第一磁吸部(12)磁性吸附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磁吸配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40);所述盖板(40)包括第一子板(41)和第二子板(42),所述第一子板(41)固定在所述第一磁吸部(12)上;所述第二子板(42)固定在所述第二磁吸部(22)上;或者,所述盖板(40)覆盖所述第一磁吸组件(10)和所述第二磁吸组件(20)的同侧,且所述盖板(40)与所述第二磁吸组件(20)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1)具有环绕所述第一磁吸组件(10)的侧壁,所述侧壁上开设有可视窗口(212);所述可视窗口(212)与所述第二磁吸部(22)在所述第二磁吸组件(20)的移动方向上并列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吸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组件(10)还包括第一导磁件(13),所述第一导磁件(13)环绕在所述第一磁吸部(12)靠近所述第二磁吸部(22)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磁件(13)具有识别标识。
CN202322393511.1U 2023-09-01 2023-09-01 磁吸配件 Active CN220770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3511.1U CN220770606U (zh) 2023-09-01 2023-09-01 磁吸配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93511.1U CN220770606U (zh) 2023-09-01 2023-09-01 磁吸配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0606U true CN220770606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8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93511.1U Active CN220770606U (zh) 2023-09-01 2023-09-01 磁吸配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0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825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0225162B (zh) 摄像头升降装置和智能终端
WO2006074273A3 (en) Apparatus for magnetically connecting a head gear to an air mask
CN220770606U (zh) 磁吸配件
CN114003138B (zh) 手写笔收纳装置和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17382B (zh) 自动锁固机构及具有该自动锁固机构的电子装置
CN109480636B (zh) 容器、容器的固定方法及具有容器的烹饪设备
CN207782902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107218715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7414586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218438711U (zh) 具有磁吸式盖板的执手
CN217382245U (zh) Led显示屏前维护磁吸防脱落机构
CN107160407B (zh) 机器人
CN220775889U (zh) 一种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06251169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
CN218438710U (zh) 具有磁吸式装饰片的执手结构
CN208690176U (zh) 装有附件的接触器
CN220410000U (zh) 一种印字机的保护装置及其印字机
JPH09264306A (ja) 留め具における吸着具及び留め具における吸着具の組み付け構造
CN217240727U (zh) 一种夹盘支架
CN213248538U (zh) 烹饪器具
CN219183515U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219327977U (zh) 一种带有吸盘的磁吸座
CN218217413U (zh) 一种磁吸重力支架
CN215111948U (zh) 一种磁吸式挂绳及具有该磁吸式挂绳的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