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5889U - 一种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5889U
CN220775889U CN202321188678.8U CN202321188678U CN220775889U CN 220775889 U CN220775889 U CN 220775889U CN 202321188678 U CN202321188678 U CN 202321188678U CN 220775889 U CN220775889 U CN 220775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upport
protective case
attraction
storag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86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徇忠
杨家春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5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5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磁吸支架和第一磁性件,所述磁吸支架与所述保护壳本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保护壳本体。通过磁吸支架和第一磁性件,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将配件磁吸在保护壳上,例如当磁吸支架打开支撑时,配件通过第一磁性件跟手机壳磁吸连接;当磁吸支架收纳时,配件通过第一磁性件和/或磁吸支架跟手机壳磁吸连接,解决现有技术中磁铁设在支架上,支架打开支撑时,磁铁会跟随支架打开,这就导致这个时候没办法在手机背面磁吸配件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如iPhone系列手机产品通过在手机内和手机配件例如无线充或车载手机支架内均内置磁环,通过磁环的磁吸配合可以将配件稳固的磁吸在手机背后以实现配件的无线充电等功能。另一方面,用户购买电子设备后,都会在电子设备上套设保护壳以更好的保护电子设备,当手机等电子设备套设保护壳之后,保护壳厚度会对电子设备内部的磁环的磁吸力产生影响。因此现有的部分电子设备保护壳通过在保护壳中内置磁环,即可实现手机配件与保护壳的稳固磁吸。
而随着短视频的发展,用户对于手机将手机支撑在合适的角度观看视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将支架直接集成在保护壳上是最优的解决方案。为解决保护壳集成太多功能件导致保护壳整体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国公开号为CN217063804U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旋转磁吸支架的保护壳,通过将磁铁集成在支架上,使得支架既能够实现支撑功能,在支架收纳时也能够提供磁吸功能。然而这个结构在支架打开支撑时,磁铁会跟随支架打开,这就导致这个时候没办法在手机背面磁吸配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磁吸支架和第一磁性件,所述磁吸支架与所述保护壳本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保护壳本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无线充电区域,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的外围,所述磁吸支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磁吸支架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或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与所述磁吸支架之间,或所述磁吸支架叠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环状结构,所述磁吸支架为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所述磁吸支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环设于所述磁吸支架的外侧,或所述磁吸支架环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避让部,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环设于所述磁吸支架的外侧,部分的所述磁吸支架位于所述避让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支架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所述磁吸支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环设于所述磁吸支架的外侧,或所述磁吸支架环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避让部,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环设于所述磁吸支架的外侧,部分的所述磁吸支架位于所述避让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磁吸支架均为半环状结构,所述磁吸支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环设于所述磁吸支架的外侧,或所述磁吸支架环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外侧,或所述磁吸支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共同围成环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支架包括支撑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单元,所述多个第一磁性单元排布成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多个第二磁性单元,所述多个第二磁性单元排布成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单元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二方向,当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或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包括第一磁性区域和第二磁性区域,所述第一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三方向;当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二磁性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磁性区域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为反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单元包括第三磁性区域和第四磁性区域,所述第三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四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磁性单元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三方向;当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四磁性区域位于所述第三磁性区域和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为反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支架包括收纳状态,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磁吸支架叠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支架包括支撑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单元,所述多个第一磁性单元间隔排布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多个第二磁性单元,所述多个第二磁性单元间隔排布成环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单元包括第五磁性区域和第六磁性区域,所述第五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六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磁性单元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三方向;当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五磁性区域和所述第六磁性区域沿第三方向排布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反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容纳部,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二磁性件远离所述容纳部的表面还设有装饰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
所述外表面设有收容槽,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磁吸支架位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内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或所述外表面设有收容槽,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磁吸支架位于所述收容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还包括扣手空间,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扣手空间位于所述磁吸支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后,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将配件磁吸在保护壳上,例如当磁吸支架打开支撑时,配件通过第一磁性件跟手机壳磁吸连接;当磁吸支架收纳时,配件通过第一磁性件和/或磁吸支架跟手机壳磁吸连接,同时,若配件磁吸在磁吸支架上,则配件还可以跟随磁吸支架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磁吸支架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磁吸支架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图1-7所示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磁吸支架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排布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排布结构中第一种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排布结构中第二种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12是图9所示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排布结构中第三种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13是图9所示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排布结构中第四种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14是图9所示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排布结构中第五种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15是图9所示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排布结构中第六种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16是图1所示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图1至图16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别指明,当组件被描述为“设有”或者“设于”或者“设在”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它可以表示直接设有或直接设在另一组件或者也可存在居中的组件,可以是一体结构亦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当组件被描述为“连接”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是通过居中组件连接,可以是一体连接亦可以是分体式连接。当组件被描述为“设在另一组件上”,并不表示该组件一定位于另一组件上方或者上部,也可是其他位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高”“低”以及类似表述是以产品正常放置状态为参照,亦仅仅是为了说明方便的目的。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以上个数。本文所称的“垂直”“水平”等类似词语是指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的大致垂直或大致水平的状态,并不必须十分精确。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环状结构”和“半环状结构”定义如下:
环状结构有以下几种情况:1.整体为封闭的环状;2.由多个单元紧密排列成封闭的环状或者相互间隔排列成非封闭的环状;3.整体为带有缺口的非封闭的环状;4.环状并非是指完整的环,例如“()”形状也可以认为左右两部分大致围成环状结构;5.其他可以被理解为环状的结构都在环状结构的范围之内。
半环状结构有以下几种情况:1.整体为半环状结构;2.由多个单元紧密排列或者相互间隔排列成半环状;3.半环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环状的一半,例如当环是圆环时,本申请中的半环状并不是严格指圆环的一半半圆,而是接近于半圆环都可以理解为本申请所说的半环状结构。
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10、磁吸支架20和第一磁性件30,磁吸支架20与保护壳本体活动连接,例如可以是转动连接、滑动连接等方式,这里以转动连接为例,如图2所示,通过转动连接,磁吸支架可以相对保护壳主体10转动到合适的角度,以将手机支撑在一个角度,从而将手机等电子设备支撑在桌面、餐台等基体上从而方便用户观看视频等。同时,将第一磁性件30设置在壳体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磁性件设置在支架上,导致支架打开时,各种配件(例如无线充电器、卡包等)没办法磁吸固定在保护壳背面。另外,通过磁吸支架20和第一磁性件30,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将配件磁吸在保护壳上,例如当磁吸支架20打开支撑时,配件通过第一磁性件30跟手机壳磁吸连接;当磁吸支架20收纳时,配件通过第一磁性件30和/或磁吸支架20跟手机壳磁吸连接。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壳本体10包括有无线充电区域110,无线充电区域110可以理解为当保护壳套设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时,保护壳本体10上跟手机等电子设备内的无线线圈对应的区域,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区域110大致位于保护壳本体10的中间位置。
其中,在图1和图2中,第一磁性件30设于无线充电区域110的外围,磁吸支架20处于收纳状态时,参见图1,第一磁性件30位于无线充电区域110和磁吸支架20之间,即磁吸支架20位于第一磁性件的外围。
在图3和图4中,第一磁性件30设于无线充电区域110的外围,磁吸支架20处于收纳状态时,参见图3,磁吸支架20位于无线充电区域110和第一磁性件30之间。
在图5和图6中,第一磁性件30设于无线充电区域110的外围,磁吸支架20处于收纳状态时,参见图6,磁吸支架20叠设在第一磁性件30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0的设置方式可以是贴设在保护壳本体10的表面或嵌设在保护壳本体10上,也可以是与保护壳本体10一体注塑而包覆在保护壳本体10内部,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支架20在打开和收纳时还可以与第一磁性件30之间产生不同的磁吸效果。在磁吸支架20打开时,配件通过第一磁性件30跟保护壳本体10磁吸连接。这时候磁吸力由第一磁性件30提供,磁吸力相对较小,可以适用于一些不需要较大磁吸力的应用场景,例如无线充电时,可以将磁吸支架20相对保护壳本体10打开,将手机等电子设备支撑在桌面上,然后将无线充磁吸在第一磁性件30上,实现固定,较小的磁吸力提供磁吸连接的同时还方便用户能够比较省力的取下配件。在磁吸支架20收纳时,磁吸支架20跟第一磁性件30可以共同提供磁吸力,此时磁吸力相对较大,可以适用于一些需要较大磁吸力的应用场景,例如车载环境下,保证手机能够稳固磁吸在车辆的中控台,方便用户进行导航等操作。因此,可以通过磁吸支架20的转动实现了磁力强弱的变化,使得保护壳能适配更多的使用场景,可以实现在不同环境和场景下的不同使用需求。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0为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性件30为圆环状结构,由于目前的大部分手机内置磁铁组件都为圆环状(圆环状能够更好的避让无线充区域,并且圆环更利于配件的磁吸和定位),因此本实施例以圆环状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同理,磁吸支架20也设置为环状结构,这里同样以圆环状结构为例说明。在其他的应用场景中,也可以将磁吸支架20和第一磁性件30设置为其他形状的结构,例如“()”形状、三角形状、半环状、半圆状、圆形状等等,这里不做穷举。不同的形状只是为了适配配件内的磁铁的排布,只要能够实现磁吸连接均可以。
本实施例中,磁吸支架20具有收纳状态,在收纳状态时,磁吸支架20紧贴保护壳本体10设置或者保护壳本体10上设置凹槽,磁吸支架20可以收纳在凹槽内。磁吸支架20收纳时,第一磁性件30环设在磁吸支架20的外侧。在更优的方案中,如图4所示,第一磁性件30还包括避让部301,为保证磁吸支架20能够完整的收纳在凹槽内,设置避让部301来避让磁吸支架20,此时,第一磁性件30为带有缺口的环状结构,缺口即形成避让部301。在其他实施例中,当保护壳本体10足够厚时,第一磁性件30也可以不设置缺口;或者第一磁性件30设置为“()”形状,即带有两个对称的缺口,使其整体上更加美观。
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对磁力要求相对较小时,也可以将第一磁性件30和磁吸支架20设置为半环状结构,从而减小其磁吸力,其中,可以仅将二者中的一个设置为半环状结构,也可以将两者都设置为半环状结构,如图7所示,当二者都设置为半环状结构时,磁吸支架20和第一磁性件可以相对设置,当磁吸支架20收纳时,磁吸支架20与第一磁性件30刚好围成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磁吸支架20包括支撑件21和第二磁性件22,第二磁性件22与支撑件21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支撑件21朝向保护壳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容纳部(图8中为凹槽),第二磁性件22通过粘胶,卡扣等方式固定在容纳部内。容纳部的开口处还设有装饰件,装饰件一方面起到遮挡第二磁性件22的作用,一方面起到装饰磁吸支架20的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第一磁性件30由多个第一磁性单元302组成,多个第一磁性单元302排布成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相邻的第一磁性单元302之间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间隔的;第二磁性件22也由多个第二磁性单元221组成,多个第二磁性单元221排布成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相邻的第二磁性单元221之间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间隔的。
进一步的,还可以对第一磁性单元302和第二磁性单元221进行不同方式的充磁,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如图10-13所示。下文中提到的内部磁场方向指的是在磁铁内部,由S极(也即南极)指向N极(也即北极)的方向。
在图10中,对第一磁性单元302进行横向充磁,对第二磁性单元221进行竖向充磁,此时,第一磁性单元302的内部磁场方向为横向,也可以理解为圆环的径向;第二磁性单元221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竖向,也可以理解为圆环的轴向,此时,第一磁性单元302的内部磁场方向与第二磁性单元221的内部磁场方向垂直。在该充磁方式中,磁吸支架20收纳时,第一磁性单元302和第二磁性单元221共同构成了海尔贝克磁铁阵列,该阵列可以使得第一磁性单元302和第二磁性单元221构成的磁铁组件一个表面的磁力增加,相对的另一个表面的磁力减小。例如在图10中,磁铁组件的上表面磁力增强,下表面磁力减弱。在安装磁铁组件时,可以使磁力减弱的一面朝向手机等电子设备,一定程度上减少磁力对手机内部元器件的干扰;使磁力增强的一面朝向需要磁吸固定的配件,一定程度上增强与配件之间的磁吸力,使得磁吸更稳固。
在另外的充磁方式中,如图11所示,对第一磁性单元302和第二磁性单元221都进行竖向充磁,充磁后第一磁性单元302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竖直向上,第二磁性单元221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竖直向下。在该充磁方式中,磁吸支架20收纳时,第一磁性单元302和第二磁性单元221组成的磁铁组件能够很好的适配iPhone手机内的磁环组件,由于iPhone内置的磁环组件进行了特殊的充磁,使其磁环分为内环区域和外环区域,内外环区域表面的磁极相反,即磁环的表面既有N极又有S极。各种配件为适配iPhone手机,也采用跟iPhone手机内的磁环组件一样的充磁方式。而本实施例的磁铁组件,其上表面刚好一半为N极,一半为S极,可以很好的替代iPhone手机内的磁环组件与各种配件磁吸适配。
在另外的充磁方式中,如图12所示,将第一磁性单元302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其中左边部分为第一磁性区域,右边部分为第二磁性区域,其中,对第一磁性区域进行竖向充磁,对第二磁性区域进行横向充磁,对第二磁性单元221进行竖向充磁。充磁后第一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竖直向下,第二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水平方向(水平向左或者水平向右均可),第二磁性单元221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竖直向上。在该充磁方式中,第一磁性区域和第二磁性单元221组成的磁铁组件能够很好的替代iPhone手机内的磁环组件跟各种配件磁吸适配,而第二磁性区域设置在第一磁性区域和第二磁性单元221之间,则使得第一磁性单元302和第二磁性单元221共同构成海尔贝克磁铁阵列,该阵列可以使得第一磁性单元302和第二磁性单元221构成的磁铁组件一个表面的磁力增加,相对的另一个表面的磁力减小。具体作用上面已经描述过,这里不再赘述。
在另外的充磁方式中,如图13所示,这里将第二磁性单元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其中左边部分为第四磁性区域,右边部分为第三磁性区域,其中,对第三磁性区域进行竖向充磁,对第四磁性区域进行横向充磁,对第一磁性单元302进行竖向充磁。这里充磁后所形成的作用和效果与图12实施例所示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6所示,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磁吸支架20处于收纳状态时,磁吸支架20叠设在第一磁性件30上。由于保护壳背部空间有限,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中,磁吸支架20收纳时与第一磁性件30左右并排设置,将二者叠设起来能够做到不占用太多保护壳背部的空间。同时,在保证和配件能够磁吸的前提下,磁吸支架20和第一磁性件30能够设计得更宽一些,使其磁吸力更大。
同理,磁吸支架20也可以包括支撑件21和第二磁性件22,第二磁性件22与支撑件21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支撑件21朝向保护壳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容纳部(图8中为凹槽),第二磁性件22通过粘胶,卡扣等方式固定在容纳部内。容纳部的开口处还设有装饰件,装饰件一方面起到遮挡第二磁性件22的作用,一方面起到装饰磁吸支架20的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第一磁性件30由多个第一磁性单元302组成,多个第一磁性单元302排布成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相邻的第一磁性单元302之间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间隔的;第二磁性件22也由多个第二磁性单元221组成,多个第二磁性单元221排布成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相邻的第二磁性单元221之间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间隔的。
进一步的,对第一磁性单元302和第二磁性单元221进行不同方式的充磁,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如图14和图15所示。
在图14和图15中,将第二磁性单元221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其中左边部分为第五磁性区域,右边部分为第六磁性区域,对第五磁性区域和第六磁性区域进行竖向充磁,充磁后第五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竖直向上,第六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竖直向下。对第一磁性单元302进行横向充磁,得到两种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14所示,第一磁性单元302的内部磁场方向为水平向右,此时,第二磁性单元221与第一磁性单元302相对的面磁极相互排斥,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磁吸支架20在收纳时,相互排斥的磁极可以对第二磁性单元221与第一磁性单元302之间的磁感线产生干扰,使其朝向第二磁性单元221远离第一磁性单元302的一面聚集,进而增强该面的磁场强度,使其与配件的磁吸力增强。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15所示,第一磁性单元302的内部磁场方向为水平向左,此时,第二磁性单元221与第一磁性单元302相对的面磁极相互吸引,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磁吸支架20在收纳时,能够通过磁吸力吸附在第一磁性件30上,使得磁吸支架20可以稳定在收纳状态。
进一步的,参照图6和图16,保护壳本体10包括背板,背板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其中内表面为套设在手机上后与手机接触的面,其中,背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收纳磁吸支架的收容槽111,磁吸支架20收纳时位于收容槽111内;背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112,第一磁性件30设于安装槽112内。通过将收容槽111和安装槽112设置在不同的表面,可以使得背板的表面相对来说更加美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不在背板的内表面设置安装槽112,直接将第一磁性件30安装在收容槽111的槽底,磁吸支架20和第一磁性件30都收纳在收容槽内,这样设置可以使得背板的内表面更加平整不会刮花手机。本段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保护壳还包括扣手空间40,当磁吸支架20处于收纳状态的时候,扣手空间40位于磁吸支架20和第一磁性件30之间。或者扣手空间40位于第一磁性件30上,例如第一磁性件30断开形成缺口,用户手指伸入缺口内方便将磁吸支架20扣起,此时缺口即可理解为这里限定的扣手空间40;或者扣手空间40位于磁吸支架20上,磁吸支架20部分区域凹陷形成扣手空间,或磁吸支架20上设置通孔,通过通孔可以将磁吸支架20扣起,这里通孔即可理解为扣手空间40。本段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壳本体、磁吸支架和第一磁性件,所述磁吸支架与所述保护壳本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保护壳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无线充电区域,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的外围,所述磁吸支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磁吸支架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或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区域与所述磁吸支架之间,或所述磁吸支架叠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环状结构,所述磁吸支架为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
所述磁吸支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环设于所述磁吸支架的外侧,或所述磁吸支架环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避让部,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环设于所述磁吸支架的外侧,部分的所述磁吸支架位于所述避让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支架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
所述磁吸支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环设于所述磁吸支架的外侧,或所述磁吸支架环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避让部,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环设于所述磁吸支架的外侧,部分的所述磁吸支架位于所述避让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磁吸支架均为半环状结构,
所述磁吸支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环设于所述磁吸支架的外侧,或所述磁吸支架环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外侧,或所述磁吸支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共同围成环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支架包括支撑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单元,所述多个第一磁性单元排布成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多个第二磁性单元,所述多个第二磁性单元排布成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二方向,当所述支撑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或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或,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包括第一磁性区域和第二磁性区域,所述第一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三方向;当所述支撑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二磁性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磁性区域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为反向;
或,所述第二磁性单元包括第三磁性区域和第四磁性区域,所述第三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四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磁性单元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三方向;当所述支撑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第四磁性区域位于所述第三磁性区域和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为反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支架包括收纳状态,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磁吸支架叠设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支架包括支撑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单元,所述多个第一磁性单元间隔排布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多个第二磁性单元,所述多个第二磁性单元间隔排布成环状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包括第五磁性区域和第六磁性区域,所述第五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六磁性区域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磁性单元的内部磁场方向为第三方向;
当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五磁性区域和所述第六磁性区域沿第三方向排布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反向。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容纳部,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二磁性件远离所述容纳部的表面还设有装饰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
所述外表面设有收容槽,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磁吸支架位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内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或所述外表面设有收容槽,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磁吸支架位于所述收容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还包括扣手空间,当所述磁吸支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扣手空间位于所述磁吸支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或所述扣手空间位于所述磁吸支架或所述第一磁性件上。
CN202321188678.8U 2022-12-16 2023-05-16 一种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 Active CN2207758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7781 2022-12-16
CN2022233877813 2022-1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5889U true CN220775889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1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8678.8U Active CN220775889U (zh) 2022-12-16 2023-05-16 一种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5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0283B2 (en) Mobile device holder
US9397719B1 (en) Mobile device holder
CN114303298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磁性对准系统
JP2011502879A (ja) 携帯電子機器の特に車内での支持のためのマグネット装置
KR200472994Y1 (ko) 모바일 디바이스용 거치대
JP7100338B2 (ja) 携帯型端末の無線充電システム
CN214177359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20775889U (zh) 一种具有磁吸支架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2162859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保护套
CN214851387U (zh) 带支架的磁吸手机壳
CN215222277U (zh) 带支架与磁吸功能的手机壳
CN217590870U (zh) 磁吸支架保护壳
CN215817669U (zh) 磁吸定位充电装置
CN112234719A (zh) 易拆装隐藏式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固定座
CN214799578U (zh) 带支架的MFi磁吸手机壳
CN218482880U (zh) 磁吸组件
CN217789727U (zh) 磁吸件、磁吸组件以及磁吸保护壳
CN219459130U (zh) 一种可拆卸式磁吸支架
CN213211850U (zh) 磁吸环组件以及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20171864U (zh) 一种磁吸组件及磁吸支架
CN212696051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12183576U (zh) 手机壳
CN219282812U (zh) 一种磁性连接件及带有磁性连接件的手带和支架
CN216848957U (zh) 一种磁吸定位防丢追踪器外壳
CN218826452U (zh) 磁吸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