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4069U - 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4069U
CN220764069U CN202322375047.3U CN202322375047U CN220764069U CN 220764069 U CN220764069 U CN 220764069U CN 202322375047 U CN202322375047 U CN 202322375047U CN 220764069 U CN220764069 U CN 220764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compartment
vertical beam
chassis
do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50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同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ted New Energy Au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ted New Energy Au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ted New Energy Au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ted New Energy Aut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750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4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4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4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包括底盘和电池仓,底盘包括车轮连接部;电池仓位于底盘下方,述车轮连接部包括中间的加强部和左右两侧的悬臂,加强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空腔,以供电池仓的电池进出口所在端穿过。本实用新型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电池仓位于底盘的下方,且底盘的车轮连接部包括中间的加强部和左右两侧的悬臂,加强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空腔,可以供电池仓的电池进出口所在端穿过,使得车轮连接部不会干涉动力电池进出电池仓,进而电池仓可顺利地安装在底盘下方,充分利用底盘下方空间,则无需将汽车整体抬高,避免对汽车原有结构做较大改动,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降低改造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新能源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电动汽车是以电动机代替燃油机,通过蓄电池供电,由电机驱动而无需变速箱,具有节能环保、操纵和维修方便、运行可靠、噪音低等优点。
传统新能源汽车因为动力电池固定在底盘不可快换,对外是按整车销售,由于目前动力电池成本较高,技术还不成熟,导致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有限且价格较高,产品吸引力有限,与燃油车竞争时处于劣势。
换电技术可以让车辆和动力电池分离,为厂商提供可以单独销售动力电池的可能性,相关企业根据这一独有特性,探索出“车电分离”的新模式,即动力电池与车辆分离。
车电分离需要在电动汽车上设置电池仓,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非承载式车身的电动汽车,虽然电动汽车的底盘下方有部分闲置空间可用来放置电池仓,但是由于底盘通常包括有与车轮对应设置的车轮连接部,车轮连接部包括两侧的悬臂和中间的加强部,加强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的悬臂,加强部会干涉电池仓的电池进出口所在端的伸出,进而干涉动力电池进出电池仓。为此通常将电池仓直接设置在底盘底部且位于车轮连接部的中间加强部下方,而这会占据汽车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导致汽车底部与地面间隙减小,为保证汽车底部与地面之间间隙满足设计要求,则势必要将汽车高度抬高,则对汽车整体改动较大,从而会加大电动汽车改造成本和难度,降低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将汽车高度抬高来为电池仓的设置提供空间,导致汽车整体改动较大,电动汽车改造成本和难度加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包括车轮连接部;
电池仓,所述电池仓位于所述底盘下方,所述电池仓的一端设有电池进出口;
所述车轮连接部包括中间的加强部和左右两侧的悬臂,所述加强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空腔,以供所述电池仓的电池进出口所在端穿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为矩形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竖梁和右竖梁,所述上横梁、所述左竖梁、所述下横梁和所述右竖梁依次焊接围成所述空腔,两侧的所述悬臂分别连接于所述左竖梁、所述右竖梁的底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横梁包括前后设置的前侧上横梁和后侧上横梁,所述前侧上横梁和所述后侧上横梁连接为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竖梁包括前后设置的前侧左竖梁和后侧左竖梁,所述前侧左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左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侧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右竖梁包括前后设置的前侧右竖梁和后侧右竖梁,所述前侧右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右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侧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横梁与所述底盘焊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与所述电池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仓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连接挂点,所述连接挂点固连在电动汽车车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进出口配置有电池仓门,所述电池仓门包括门体组件和门体驱动部件;所述门体组件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门体组件的下部,所述转轴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所述门体驱动部件设在所述车体上,其与所述门体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门体组件绕所述转轴上下翻转,所述门体组件上翻时其关闭所述电池进出口,下翻时其打开所述电池进出口且位于电池进出口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电池仓位于底盘的下方,且底盘的车轮连接部包括中间的加强部和左右两侧的悬臂,加强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空腔,可以供电池仓的电池进出口所在端穿过,使得车轮连接部不会干涉动力电池进出电池仓,进而电池仓可顺利地安装在底盘下方,充分利用底盘下方空间,则无需将汽车整体抬高,避免对汽车原有结构做较大改动,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降低改造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省略车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C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D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例中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E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底盘;110、车轮连接部;111、加强部;111A、上横梁;111A1、前侧上横梁;111A2、后侧上横梁;111A3、连接件;111B、下横梁;111C、左竖梁;111C1、前侧左竖梁;111C2、后侧左竖梁;111D、右竖梁;111D1、前侧右竖梁;111D2、后侧右竖梁;120、底盘主体;112、悬臂;113、空腔;120、底盘主体;200、电池仓;210、电池进出口;220、连接挂点;221、竖直连接部;222、水平连接部;223、倾斜连接部;230、电池仓门;231、门主体;232、门骨架;233、连接支架;300、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具体是换电电动汽车,包括底盘100和电池仓200,底盘100包括底盘主体120和用于连接车轮300的车轮连接部110。当然,本实施例一种电动汽车还包括换电电动汽车其他结构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电池仓200呈沿纵向即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用于容置动力电池,其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电池进出口210,动力电池经电池进出口210进出电池仓200,比如亏电电池移出电池仓200,满电电池输送至电池仓200内,满足电动汽车的换电式充电。
车轮连接部110包括中间的加强部111和左右两侧的悬臂112,加强部111与底盘主体120连接为一体,其位于两侧的悬臂112之间,用于保证整个车轮连接部110的结构强度,悬臂112为直接与车轮连接的结构,悬臂112一端固连于加强部111,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车轮300。加强部111具有前后贯通的空腔113,以供电池仓200的电池进出口210所在端穿过。
本实施例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电池仓位于底盘的下方,且底盘的车轮连接部包括中间的加强部和左右两侧的悬臂,加强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空腔,可以供电池仓的电池进出口所在端穿过,使得车轮连接部不会干涉动力电池进出电池仓,进而电池仓可顺利地安装在底盘下方,充分利用底盘下方空间,则无需将汽车整体抬高,避免对汽车原有结构做较大改动,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降低改造难度。
进一步地,空腔113为矩形空腔,以便于车轮连接部的加工。
具体地,加强部111包括上横梁111A、下横梁111B、左竖梁111C和右竖梁111D,上横梁111A、下横梁111B、左竖梁111C和右竖梁111D依次焊接围成所述的空腔113,两侧的悬臂112分别连接于左竖梁111C、右竖梁111D的底端。
为增强车轮连接部110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上横梁111A包括前后设置的前侧上横梁111A1和后侧上横梁111A2,前侧上横梁111A1位于后侧上横梁111A2的前侧,前侧上横梁111A1和后侧上横梁111A2连接为一体。
具体而言,前侧上横梁111A1和后侧上横梁111A2均为横向延伸的水平直梁,具体可以采用槽钢制成。前侧上横梁111A1和后侧上横梁111A2由位于二者之间且沿纵向延伸的连接件111A3连接为一体,连接件111A3数量为一个时,其位于上横梁111A的中部,使上横梁111A整体呈H形结构;连接件111A3可设置多个,沿上横梁111A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连接件111A3具体为直梁,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前侧上横梁111A1和后侧上横梁111A2连接。
同样为进一步增强车轮连接部110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左竖梁111C包括前后设置的前侧左竖梁111C1和后侧左竖梁111C2,前侧左竖梁111C1的顶端与前侧上横梁111A1的左端固定连接,前侧左竖梁111C1的底端与下横梁111B的左端固定连接;后侧左竖梁111C2的顶端与后侧上横梁111A2的左端固定连接,后侧左竖梁111C2的底端与下横梁111B的左端固定连接。
前侧左竖梁111C1和后侧左竖梁111C2之间也可由连接件连接为一体,以进一步增强车轮连接部110的结构强度。
同理,右竖梁111D包括前后设置的前侧右竖梁111D1和后侧右竖梁111D2,前侧右竖梁111D1的顶端与前侧上横梁111A1的右端固定连接,前侧右竖梁111D1的底端与下横梁111B的右端固定连接;后侧右竖梁111D2的顶端与后侧上横梁111A2的右端固定连接,后侧右竖梁111D2的底端与下横梁111B的右端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左竖梁111C、右竖梁111D的外侧面上还可以成型加强筋来增强其结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车轮连接部110的结构强度和整个底盘100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下横梁111B还与电池仓200的底面接触,以辅助支撑电池仓200,即下横梁111B一方面能够保证车轮连接部11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还能起到辅助支撑电池仓200的作用。
上横梁111A与底盘主体120焊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对于可拆卸连接,可以是螺钉连接等。
对于底盘100和电池仓200,二者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即为一个整体模块,进行整体安装;或者为分体式结构,分别安装,在此可不做具体限制。
对于电池仓200的安装,如图1至图5所示,在电池仓200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连接挂点220,连接挂点220固连在电动汽车车体上,进而将电池仓200连接在车体上。
具体而言,连接挂点220为金属连接件,如图5所示,其具有竖直连接部221和水平连接部222,水平连接部222和竖直连接部221由倾斜连接部223连接为一体,竖直连接部221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电池仓200的左右侧壁上,水平连接部222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在车体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电池仓200的密封性,提高防水、防尘能力,如图2所示,电池进出口210配置有电池仓门230,电池仓门230包括门体组件和门体驱动部件;门体组件具有转轴,转轴位于门体组件的下部,转轴与车体转动连接;门体驱动部件设在车体上,其与门体组件连接以驱动门体组件绕转轴上下翻转,门体组件上翻时其关闭电池进出口210,下翻时其打开电池进出口210且位于电池进出口210的下方。
则门体组件打开状态其占用的是电池进出口210的下部空间,也即车体下方空间,这样可以使电池进出口210充分暴露出来,不会对经过此处的电池造成遮挡,有利于提高换电设备的视觉系统对电池的检测效果;同时,门体组件向下翻转打开使电池进出口210充分暴露,还便于技术人员通过电池进出口210对电池仓200内部进行维修维护;再者,电池进出口210的下部空间本来就是闲置空间,门体组件向下翻转打开可充分利用此部分空间,从而避免对上部有用空间的占用,提高空间的有效利用率。
对于门体组件,其具体包括门主体231和门骨架232,门骨架232作为门主体231的加强骨架,其位于门主体231的前侧,门骨架232上固设有多个连接支架233,门主体231与连接支架233固定连接,关闭电池进出口210时,门主体231与电池进出口210密封配合。
对于门体驱动部件,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可伸缩,其通过伸缩驱动门体组件绕转轴翻转,电动推杆的伸缩输出端与门体组件的上部铰接。采用电动推杆作为门体驱动部件,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动作过程也简单,无需设置传动结构等。门体驱动部件具体通过一安装支架安装于电池仓侧壁上,门体驱动部件的壳体底端铰接于该安装支架。
参照图6至图9,其为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动汽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底盘100的具体结构与图1至图5所示的底盘100不同,车轮连接部110、电池仓200与图1至图5所示的车轮连接部110、电池仓200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包括车轮连接部;
电池仓,所述电池仓位于所述底盘下方,所述电池仓的一端设有电池进出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连接部包括中间的加强部和左右两侧的悬臂,所述加强部具有前后贯通的空腔,以供所述电池仓的电池进出口所在端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腔为矩形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竖梁和右竖梁,所述上横梁、所述左竖梁、所述下横梁和所述右竖梁依次焊接围成所述空腔,两侧的所述悬臂分别连接于所述左竖梁、所述右竖梁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横梁包括前后设置的前侧上横梁和后侧上横梁,所述前侧上横梁和所述后侧上横梁连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竖梁包括前后设置的前侧左竖梁和后侧左竖梁,所述前侧左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左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侧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前侧上横梁后侧上横梁;所述右竖梁包括前后设置的前侧右竖梁和后侧右竖梁,所述前侧右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侧右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侧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横梁与所述底盘焊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与所述电池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仓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连接挂点,所述连接挂点固连在电动汽车车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进出口配置有电池仓门,所述电池仓门包括门体组件和门体驱动部件;所述门体组件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门体组件的下部,所述转轴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所述门体驱动部件设在所述车体上,其与所述门体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门体组件绕所述转轴上下翻转,所述门体组件上翻时其关闭所述电池进出口,下翻时其打开所述电池进出口且位于电池进出口的下方。
CN202322375047.3U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 Active CN220764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5047.3U CN220764069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5047.3U CN220764069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4069U true CN220764069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9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5047.3U Active CN220764069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4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5103B (zh) 一种车厢前墙总成
CN220764069U (zh) 一种带有电池仓的电动汽车
CN210338115U (zh) 一种agv小车的车体结构
CN102530102B (zh) 一种纯电动双模式充电大客车
CN211004398U (zh) 一种锂电池叉车的电控系统安装结构
CN220615463U (zh) 带有电池仓的换电电动汽车
JP2687828B2 (ja) バッテリ式牽引車の車両構造
CN220764505U (zh) 副车架及装有副车架的底盘
CN212353613U (zh) 一种便捷型变速箱辅助悬置结构
CN114228843A (zh) 一种厢式车厢及其组装方法
CN209813824U (zh) 多连杆货厢顶盖系统
CN202481152U (zh) 一种纯电动双模式充电大客车
CN201573698U (zh) 轻型卡车车架
CN220130207U (zh) 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20390955U (zh) 电池仓门及换电电动汽车
CN219770000U (zh) 车辆大梁组件和电动汽车
CN216231524U (zh) 一种基于低入口全承载式城市客车的拖车装置
CN114735081B (zh) 一种铝合金车架和动力电池仓集成结构
CN214492846U (zh) 一种可移动节水型客车清洗机底盘
CN220924293U (zh) 下车体结构及车辆
CN219096660U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纯电动牵引车
CN208898446U (zh) 一种双驱蓄电池叉车侧拉车架
CN203094308U (zh) 一种客货两用三轮车动力系统布置结构
CN219467515U (zh) 一种电动重卡底盘结构及换电式电动重卡
CN21068037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