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7104U - 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7104U
CN220737104U CN202322470168.6U CN202322470168U CN220737104U CN 220737104 U CN220737104 U CN 220737104U CN 202322470168 U CN202322470168 U CN 202322470168U CN 220737104 U CN220737104 U CN 220737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flow field
gas
air inlet
gas distribu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701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繁荣
赵跃
罗福战
易磊
孟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dvanced Biomaterials And Process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dvanced Biomaterials And Process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dvanced Biomaterials And Process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dvanced Biomaterials And Process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701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7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7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7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包括主体组件,包括进液缩径管、气体导流件、扩散管、微流场气体分布器、旋切气体分布器、扩散管、微流场分散单元、进气室以及进气管,所述气体导流件设置于所述进液缩径管一侧,所述扩散管位于所述旋切气体分布器一侧,所述微流场分散单元设置于所述扩散管内,所述气体导流件、微流场气体分布器设置于所述进气室内,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进气室外侧,并与进气室相通。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主体组件的设置,提高了反应器的传质效率、避免处理时出现麻烦,导致分离困难,同时该设备具有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气泡发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现代过程工业领域涉及大量由气-液、气-液-液、气-液-固等多相组成的传质与反应过程,这些多相体系的传质速率往往决定装置的反应效率,从而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能效、物效与产品竞争力,长期以来,人们对气液多相体系的化学反应设备多是气相在液相中鼓泡形势分散的鼓泡塔反应器、搅拌鼓泡釜式反应器和板式反应器等形式的反应设备,或以液滴分散在气相中的喷射反应器,以及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接触的降膜反应器等,现有技术的反应器往往都存在传质效率低、处理麻烦、分离困难、设备复杂、成本高等缺点,因此研制一种用于气-液参与的多相体系的,具有高效传质与反应效率的设备是十分有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反应器往往都存在传质效率低、处理麻烦、分离困难、设备复杂、成本高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其包括,主体组件,包括进液缩径管、气体导流件、微流场气体分布器、旋切气体分布器、扩散管、微流场分散单元、进气室以及进气管,所述气体导流件设置于所述进液缩径管一侧,所述扩散管位于所述旋切气体分布器一侧,所述微流场分散单元设置于所述扩散管内,所述气体导流件、微流场气体分布器设置于所述进气室内,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进气室外侧,并与进气室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体导流件位于微流场气体分布器外侧,所述旋切气体分布器与所述扩散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扩散管、微流场分散单元、微流场气体分布器、气体导流件、进液缩径管以及所述进气室同轴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微流场气体分布器为沿周圈分布小尺寸半圆孔作为进气孔,同时在微流场气体分布器内部沿着半圆孔开气体分布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切气体分布器使气体以旋切方向进入,并带动内部流体发生切向流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微流场分散单元以旋转流的形式使气液混合液更加分散的形式扩散到曝气槽中,减小气体聚集汇集成大气泡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主体组件的设置,提高了反应器的传质效率、避免处理时出现麻烦,导致分离困难,同时该设备具有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的结构图。
图2为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的微气泡曝气验证实验流程图。
图4为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的微气泡曝气气泡粒径大小密度范围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包括主体组件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该微气泡发生器的传质效率、避免处理时出现麻烦,导致分离困难,同时该设备具有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具体的,主体组件100,包括进液缩径管101、气体导流件102、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旋切气体分布器104、扩散管105、微流场分散单元106、进气室107以及进气管108,所述气体导流件102设置于所述进液缩径管101一侧,所述扩散管105位于所述旋切气体分布器104一侧,所述微流场分散单元106设置于所述扩散管105内,所述气体导流件102、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设置于所述进气室107内,所述进气管108位于所述进气室107外侧,并与进气室107相通。
液体通过液缩径管101进入气体导流件102、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旋切气体分布器104内、通过气体导流件102、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旋切气体分布器104内使得气体以更加均匀的方式被吸进该发生器内,且能够防止气体在其内部集成大气泡,通过微流场分散单元106用于减小气体聚集汇集大气泡的机会,通过进气管108用于对该发生内部输送气体,并使得气体进入进气室107内,从而使得气体产生的起泡更加均匀。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具体的,所述气体导流件102位于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外侧,所述旋切气体分布器104与所述扩散管105连接。
具体的,所述扩散管105、微流场分散单元106、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气体导流件102、进液缩径管101以及所述进气室107同轴安装,微流场分散单元106位于扩散管105内部。
具体的,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为沿周圈分布小尺寸半圆孔作为进气孔,同时在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内部沿着半圆孔开气体分布槽。
具体的,旋切气体分布器104使气体以旋切方向进入,并带动内部流体发生切向流动。
具体的,微流场分散单元106以旋转流的形式使气液混合液更加分散的形式扩散到曝气槽中,减小气体聚集汇集成大气泡的机会。
在使用时,液体通过液缩径管101进入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和旋切气体分布器104内,液体通过液缩径管101后流速增大,形成负压,气体经进气管108进入进气室107内,一部分气体通过气体导流件102进入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内与液体混合,另一部分气体由旋切气体分布器104的旋切孔旋切进入,气液充分混合;气液流体流经微流场分散单元106,将气液分散到体系中,形成扩散状的气液分散体系,从而使得气体产生的气泡更加均匀。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组件(100),包括进液缩径管(101)、气体导流件(102)、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旋切气体分布器(104)、扩散管(105)、微流场分散单元(106)、进气室(107)以及进气管(108),所述气体导流件(102)设置于所述进液缩径管(101)一侧,所述扩散管(105)位于所述旋切气体分布器(104)一侧,所述微流场分散单元(106)设置于所述扩散管(105)内,所述气体导流件(102)、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设置于所述进气室(107)内,所述进气管(108)位于所述进气室(107)外侧,并与进气室(107)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导流件(102)位于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外侧,所述旋切气体分布器(104)与所述扩散管(105)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管(105)、微流场分散单元(106)、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气体导流件(102)、进液缩径管(101)以及所述进气室(107)同轴安装,微流场分散单元(106)位于扩散管(105)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为沿周圈分布小尺寸半圆孔作为进气孔,同时在微流场气体分布器(103)内部沿着半圆孔开气体分布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切气体分布器(104)使气体以旋切方向进入,并带动内部流体发生切向流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场分散单元(106)以旋转流的形式使气液混合液更加分散的形式扩散到曝气槽中,减小气体聚集汇集成大气泡的机会。
CN202322470168.6U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 Active CN220737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0168.6U CN220737104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0168.6U CN220737104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7104U true CN220737104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0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70168.6U Active CN220737104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71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52654U (zh) 气泡发生器及螺旋微气泡发生混合装置
EP1635934A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microbubbles in a liquid using hydrodynamic cavitation
CN206444470U (zh) 一种静态气体混合装置
CN204873918U (zh) 一种新式气液混合反应器
CN105505749A (zh) 气液双喷式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CN108126490A (zh) 一种废气净化系统
CN220737104U (zh) 一种利用微流场结构强化的微气泡发生器
WO2020220587A1 (zh) 一种流体协同强制混合调质装置及方法
CN209205082U (zh)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自吸式微纳米气液混合装置
CN205528736U (zh) 气液双喷式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CN112678994A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4439027U (zh) 甲酸连续氨化制备甲酸铵的生产装置
CN113926330B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CN212758393U (zh) 一种车用尿素溶液生产用曝气进气管
CN210386209U (zh) 一种自吸式可调节微气泡发生器
CN211521729U (zh) 同步硝化反硝化好氧颗粒污泥超高负荷反应器
CN211813852U (zh) 强化除磷装置
CN220478552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CN105800659A (zh) 一种喷射反应器及纳米碳酸钙的碳化反应系统
CN2502777Y (zh) 喷射混合器
CN208562317U (zh) 食醋发酵通气装置
CN217029063U (zh) 一种旋流组件及混合器
CN211636447U (zh) 一种封闭式气液连续反应器
CN220223821U (zh) 一种加速缺氧反硝化装置
CN220703388U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纳米气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