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3006U -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3006U
CN220733006U CN202321948516.XU CN202321948516U CN220733006U CN 220733006 U CN220733006 U CN 220733006U CN 202321948516 U CN202321948516 U CN 202321948516U CN 220733006 U CN220733006 U CN 220733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assembly
frame
magnetic circuit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85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485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3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3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3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音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扬声器包括盆架、膜体组件、音圈、磁路组件和连接线,膜体组件与盆架的侧壁连接,音圈、磁路组件和连接线分别收容于盆架内;音圈设置在膜体组件和磁路组件之间,音圈的一端与膜体组件连接,音圈的另一端朝向磁路组件延伸设置;连接线的一端与音圈电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路;膜体组件朝向磁路组件的一侧设有凹陷空间,在平行于音圈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至少部分连接线与凹陷空间相对设置。凹陷空间能够避让连接线,在同样的避让距离的要求下,连接线以及对应的音圈和磁路组件能够更靠近膜体组件,有利于降低扬声器的整体厚度。

Description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设备,如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逐渐往轻薄化方向发展。同时,上述电子设备的音效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轻薄化的设计,需要更薄的扬声器;而好的音效体验,需要尺寸较大的扬声器,以使膜体组件能够达到更大的振动幅度,以提供更好的低频外放性能。
相关技术的设计方案在保证一定振动幅度的情况下,扬声器的整体厚度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以有利于降低整体厚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包括盆架、膜体组件、音圈、磁路组件和连接线,所述膜体组件与所述盆架的侧壁连接,所述音圈、所述磁路组件和所述连接线分别收容于所述盆架内;所述音圈设置在所述膜体组件和所述磁路组件之间,所述音圈的一端与所述膜体组件连接,所述音圈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磁路组件延伸设置;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音圈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路;所述膜体组件朝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设有凹陷空间,在平行于所述音圈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凹陷空间相对设置。
通过将音圈的一端与膜体组件连接,音圈的另一端朝向磁路组件延伸设置;连接线的一端与音圈电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路;膜体组件朝向磁路组件的一侧设有凹陷空间,在平行于磁路组件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至少部分连接线与凹陷空间相对设置;凹陷空间能够避让连接线,在同样的避让距离的要求下,连接线以及对应的音圈和磁路组件能够更靠近膜体组件,有利于降低扬声器的整体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膜体组件包括第一振膜和连接片,所述第一振膜的外缘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第一振膜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片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第一振膜层叠设置;所述连接本体朝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框而形成所述凹陷空间,在所述连接本体背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凹框凸起于所述连接本体,所述第一凹框伸入至所述第一通孔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本体背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框,所述第二凹框环绕所述音圈的轴心线延伸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朝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框凸起于所述连接本体,所述第二凹框朝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音圈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框远离所述音圈的轴心线的侧壁板与所述第一凹框的部分侧壁板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振膜朝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所述振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振膜间隔设置,所述振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连接本体的边缘设有立板,所述立板朝向所述磁路组件延伸设置,所述立板远离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振动组件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振膜的方向,所述第一凹框朝向所述盆架的侧壁与所述立板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凹框朝向所述盆架的侧壁和所述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振膜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本体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分;沿环绕所述音圈的轴心线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凹框的侧壁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振膜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悬臂电极,所述悬臂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悬臂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板固定连接,所述悬臂电极与所述连接线电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振膜,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悬臂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振膜的一端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第二振膜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板或所述悬臂电极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振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凹陷空间延伸设置并与所述音圈电连接;所述连接线远离所述振动组件的一端设有固定段和折弯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凹陷空间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段与所述音圈电连接;所述折弯段与所述固定段电连接,所述折弯段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凹陷空间的内壁面间隔设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本体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本体的宽度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所述连接本体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本体的宽度,所述立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振膜呈环状,所述第一振膜的内缘围设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框至少部分露出所述第二通孔。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振膜呈环状,所述第一振膜的内缘围设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振膜的内缘遮盖所述第二凹框;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第三连接部分,所述第三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框远离所述盆架的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振膜的内缘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罩盖,所述罩盖的外缘与所述盆架的侧壁连接,所述罩盖与所述膜体组件相对设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罩盖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上覆盖有透气层;和/或,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承托支架,所述盆架收容于所述承托支架内并与所述承托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罩盖与所述承托支架固定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上述扬声器,所述扬声器收容于所述设备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扬声器一实施例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扬声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扬声器一实施例的另一拆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扬声器一实施例中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扬声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扬声器另一实施例中膜体组件的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安防设备、电视机和音箱等具有音频播放功能的移动或固定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拆分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设备壳体10、屏幕20、电路板30、电池40、摄像模组50、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器件(图中未示出)和扬声器60,扬声器60收容于设备壳体10内。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之外的其他设备时,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不包括屏幕20、电路板30、电池40、摄像模组50、USB器件中的一者或多者。
具体地,参照图1,设备壳体10可为电子设备100提供结构框架;例如在图1和图2中,设备壳体10可以包括中框11和后盖12,当电子设备100具有显示功能时,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屏幕20。屏幕20和后盖12之间可以设置有中框11、电路板30、电池40、摄像模组50、USB器件和扬声器60。其中,中框11可用作电子设备100的安装框架,电路板30、电池40、摄像模组50、USB器件和扬声器60可以设置在中框11上;例如,电路板30、电池40、摄像模组50、USB器件和扬声器60设置在中框11朝向后盖12的一面上,或者电路板30、电池40、摄像模组50、USB器件和扬声器60可以设置在中框11朝向屏幕20的一面上。
其中,中框11可以包括中板111和边框112,边框112沿中板111的外周设置一周。一般地,边框112可以包括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围成方环结构的边框。
当然,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不包括中框11,电路板30、电池40、摄像模组50、USB器件和扬声器6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屏幕20朝向后盖12的表面,或者固定于后盖12朝向屏幕20的表面。其中,屏幕2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屏幕20可以包括透光盖板22和显示屏21(也称显示面板)。
继续参考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中,电路板30可以包括主电路板31和副电路板32。主电路板31用于集成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例如可以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电路板31与显示屏21电连接,主电路板31用于控制显示屏21显示图像或视频。副电路板32用于集成天线(比如5G天线)射频前端等电子元器件。
副电路板32通过连接结构70与主电路板31电连接,以实现副电路板32与主电路板31之间的数据、信号传输。其中,连接结构7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导线或者漆包线等。
USB器件可以连接于副电路板32上,USB器件为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器件。具体的,USB器件可以为USB Type C器件等。USB器件可经由边框112上的插口1121连接充电器以向电子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还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USB器件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
扬声器60用于将音乐、语音等音频电信号还原成声音,能够支持音频外放功能。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60与副电路板32电连接。此时,主电路板31发送的音频信号经副电路板32传送至扬声器60,并通过扬声器60转换成声音信号输出。具体地,参考图2并结合图1所示,扬声器60的外壳上设置有出声通道1010。扬声器60输出的声音信号由该出声通道1010输出,边框112上设置有出音孔114,该出音孔114与出声通道1010连通;出声通道1010输出的声音由出音孔114输出至电子设备100外。其中,扬声器60设置在设备壳体10内。或者,部分设备壳体10形成至少部分出音壳体,可以理解为出音模组的部分或全部出音壳体作为设备壳体的一部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60也可以直接与主电路板31通过FPC、导线、漆包线等电连接。
图3展示了本申请扬声器60一实施例的拆分示意图,图4展示了本申请扬声器6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和图4,扬声器60包括盆架6100、膜体组件6200、音圈6300、磁路组件6400和连接线6500,其中磁路组件6400可以设置为包括磁体等,连接线6500可以设置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导线或者漆包线等。膜体组件6200与盆架6100的侧壁连接,例如可以采用胶水粘接、卡接等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其中,音圈6300、磁路组件6400和连接线6500分别收容于盆架6100内。音圈6300设置在膜体组件6200和磁路组件6400之间,例如膜体组件6200、音圈6300和磁路组件6400设置为从上到下依次设置。音圈6300的一端与膜体组件6200连接,例如可以采用胶水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音圈6300的另一端朝向磁路组件6400延伸设置。
其中,连接线6500的一端与音圈6300电连接,例如与音圈6300的引线连接;连接线650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路,该外部电路可以是上述主电路板31、副电路板32等。其中,可以在盆架6100上设置端子,并将连接线6500与该端子连接,再通过该端子连接外部电路。在该扬声器60中,音圈6300在通过连接线6500通入外部电路输入的音频信号后,音圈6300能够在磁路组件6400的作用下振动,从而带动膜体组件6200振动,使扬声器60形成声音信号。
膜体组件6200在振动时,通常连接线6500会随之振动,因此连接线6500通常与膜体组件6200保持一定的避让距离,以避免连接线6500碰撞到膜体组件6200而引发杂音。在保持一定的避让距离情况下,相关技术中的扬声器的整体厚度偏大。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膜体组件6200朝向磁路组件6400的一侧设有凹陷空间6201;该凹陷空间6201可以通过冲压、热压膜体组件6200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对膜体组件6200进行机械加工、去除材料的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在平行于音圈630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至少部分连接线6500与凹陷空间6201相对设置。其中,这一部分连接线6500可以设置为整体较为靠近膜体组件6200的、需要避免与膜体组件发生碰撞的部分;例如参照图4,连接线6500可以包括折弯段6520,折弯段6520较为靠近膜体组件6200,连接线6500通过该折弯段6520而弯折远离膜体组件6200。参照图4,音圈6300沿图中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折弯段6520与凹陷空间620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扬声器60能够将该部分连接线6500与凹陷空间6201的侧壁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所要求的避让距离,此时连接线6500到膜体组件6200的整体距离减小。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音圈6300的一端与膜体组件6200连接,音圈6300的另一端朝向磁路组件6400延伸设置;连接线6500的一端与音圈6300电连接,连接线650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路;膜体组件6200朝向磁路组件6400的一侧设有凹陷空间6201,在平行于音圈630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至少部分连接线6500与凹陷空间6201相对设置;凹陷空间6021能够避让连接线6500,在同样的避让距离的要求下,连接线6500以及对应的音圈6300和磁路组件6400能够更靠近膜体组件6200,有利于降低扬声器60的整体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和图5,膜体组件6200包括第一振膜6210和连接片6220,第一振膜6210的外缘与盆架6100连接,例如采用胶水粘接、卡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第一振膜6210设有第一通孔6211,该第一通孔6211可通过冲裁、切割等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连接片6220包括连接本体6224,连接本体6224与第一振膜6210层叠设置,例如可以在层叠位置处涂覆胶水而进行固定连接。连接本体6224朝向磁路组件6400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框6225而形成凹陷空间6201;可以理解为,第一凹框6225的开口朝向磁路组件6400,从而第一凹框6225内的空间形成上述凹陷空间6201。在连接本体6224背向磁路组件6400的一侧,第一凹框6225凸起于连接本体6224,第一凹框6225伸入至第一通孔6211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使第一通孔6211的孔壁抵接第一凹框6225的外周壁,降低第一通孔6211的孔壁与第一凹框6225的外周壁之间积累灰尘等异物的风险。其中,可以采用冲压、热压、注塑或铸造等方式来加工连接片6220,以形成该连接本体6224和第一凹框6225,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本体6224和第一凹框6225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设置为一体成型。连接片6220包括该连接本体6224和第一凹框6225,能够使连接本体6224和第一凹框6225的厚度较为接近,降低由于部分位置较厚而额外消耗的振动能量。连接本体6224设有该第一凹框6225,增强了连接片6220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提高连接片6220的耐用程度。第一凹框6225伸入至第一通孔6211内,在第一凹框6225形成凹陷空间6201同时,能够减小第一振膜6210和连接片6220的整体厚度,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扬声器60的整体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和图6,连接本体6224背向磁路组件6400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框6226,可以理解为第二凹框的开口背向磁路组件6400。第二凹框6226环绕音圈6300的轴心线延伸设置,从而第二凹框6226整体呈环状。其中,第二凹框6226可以整体呈矩形、圆角矩形、圆形或圆角矩形;第二凹框6226对应的圆心角可以是360度,第二凹框6226对应的圆心角也可以是小于360度;连接本体6224上还可以设有多个第二凹框6226,多个第二凹框6226环绕音圈6300的轴心线间隔排列,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连接本体6224朝向磁路组件6400的一侧,第二凹框6226凸起于连接本体6224,第二凹框6226朝向磁路组件6400的一端与音圈6300连接,包括与音圈6300的端部、内周壁或外周壁进行连接,例如通过胶水粘接等方式来将第二凹框6226与音圈6300进行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其中,可以采用冲压、热压、注塑或铸造等方式来加工连接片6220,以形成该连接本体6224和第二凹框6226,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本体6224、第二凹框6226和上述第一凹框6225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设置为一体成型。连接本体6224设有该第二凹框6226,增强了连接片6220的整体形状的结构稳定性,提高连接片6220的耐用程度。相对于平面形状,第二凹框6226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能够为连接音圈6300提供更好的平面度,例如通过第二凹框6226朝向磁路组件6400的一端提供更好的平面度,提高与音圈6300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振动过程中膜体组件6200与音圈6300的连接结构的疲劳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框6226远离音圈6300的轴心线的侧壁板与第一凹框6225的部分侧壁板连接。例如在图4中,第二凹框6226的左侧的壁板与第一凹框6225的右侧的壁板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框6225和第二凹框6226的壁板的总数量变少,能够减少第一凹框6225和第二凹框6226的壁板与连接本体6224的连接边角位置的应力集中,有利于降低连接片6220发生局部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扬声器60还包括振动组件6600,振动组件6600设置在第一振膜6210朝向磁路组件6400的一侧;振动组件6600与第一振膜6210间隔设置,振动组件6600的一端与盆架6100连接,例如采用卡接、胶水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连接本体6224的边缘设有立板6227,该立板6227可通过弯折、冲压等方式加工连接片6220而形成,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立板6227朝向磁路组件6400延伸设置,可以理解为立板6227相对于连接本体6224竖立或者斜立,立板6227远离连接本体6224的一端与振动组件6600连接,例如采用胶水粘接、卡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振动组件6600能够通过立板6227,随膜体组件6200进行辅助振动,可以理解为具有立板6227的连接片6220成为振动组件6600和膜体组件6200之间的连接骨架,有利于提升膜体组件6200的振动稳定性。立板6227能够提高连接片6220的结构强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膜体组件6200的振动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平行于第一振膜6210的方向,第一凹框6225朝向盆架6100的侧壁与立板6227间隔设置;连接本体6224包括第一连接部分6221,第一凹框6225朝向盆架6100的侧壁和立板6227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分6221的两端连接,第一连接部分6221与第一振膜6210固定连接,具体可使第一连接部分6221与第一振膜6210采用胶水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例如在图4中,第一凹框6225左侧的侧壁与立板6227间隔设置,第一凹框6225左侧的侧壁和立板6227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分6221的两端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连接本体6224能够在更靠近立板6227的边缘位置来与第一振膜6210进行固定连接,降低连接本体6224的边缘位置与第一振膜6210发生相对移动的风险,降低连接本体6224与第一振膜6210相互碰撞的几率,降低扬声器60产生杂音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图6,连接本体6224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分6222;沿环绕音圈6300的轴心线的方向,第二连接部分6222的端部与第一凹框6225的侧壁板连接,例如图中第二连接部分6222沿图面的内外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凹框的侧壁板连接。其中,参照附图,第一凹框6225沿环绕音圈6300的轴心线的方向的两端均可以设有该第二连接部分6222。第二连接部分6222与第一振膜6210固定连接,例如采用胶水粘接、双面胶带粘接的形式进行固定连接。通常连接线6500在膜体组件6200上的投影面积较小,连接本体6224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分6222,能够减小第一凹框6225的体积,提高第一凹框6225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图6,第二连接部分6222与第一连接部分6221连接,以便于通过第二连接部分6222和第一连接部分6221涂覆连续的胶水或者粘接连续的胶带,提高连接片6220与第一振膜62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图5,振动组件6600包括悬臂电极6610,悬臂电极6610的一端与盆架6100连接,例如采用卡接、插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悬臂电极6610的另一端相对于盆架6100悬空设置。悬臂电极6610的另一端与立板6227固定连接,例如采用锡焊、卡接、粘接等方式;悬臂电极6610与连接线6500电连接,从而能够向连接线6500和音圈6300提供电信号。悬臂电极6610能够随膜体组件6200进行辅助振动,有利于提升膜体组件6200的振动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振动组件6600还包括第二振膜6620,至少部分第二振膜6620与悬臂电极6610间隔设置。第二振膜6620的一端与盆架6100连接,第二振膜6620的另一端与立板6227或悬臂电极6610固定连接,从而第二振膜6620能够随立板6227或悬臂电极6610进行振动而进行辅助发声。至少部分第二振膜6620与悬臂电极6610间隔设置,能够降低悬臂电极6610碰撞到第二振膜6620的风险,降低扬声器60产生杂音的几率。
其中,参照图4和图5,连接线6500的一端与振动组件6600固定连接,例如采用卡接、胶水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连接线6500的另一端朝向凹陷空间6201延伸设置并与音圈6300电连接。连接线6500远离振动组件6600的一端设有固定段6510和折弯段6520,固定段6510与凹陷空间6201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固定段6510与音圈6300电连接;折弯段6520与固定段6510电连接,折弯段6520的至少部分与凹陷空间6201的内壁面间隔设置,从而连接线6500在通过该折弯段6520与膜体组件6200保持所要求的避让距离的情况下,连接线6500整体更靠近膜体组件6200的其他部分,有利于降低扬声器60的整体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连接本体6224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连接本体6224的宽度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其中第一方向可以设置为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第一方向也可以设置为与第二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例如在图5中,第一方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二方向沿前后方向设置。连接本体6224的长度大于连接本体6224的宽度,立板6227设置在连接本体622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相对于宽度方向,连接本体6224的长度方向的结构稳定性更需要提高;立板6227设置在连接本体622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提高了连接本体6224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振膜6210呈环状,第一振膜6210的内缘围设形成第二通孔6212,第二凹框6226至少部分露出第二通孔6212,包括第二凹框6226部分露出第二通孔6212、第二凹框6226全部露出第二通孔6212(例如图4所示)。第二凹框6226至少部分露出第二通孔6212,减少了第一振膜6210的耗材,有利于降低扬声器60的材料成本。其中,第二通孔6212可设置为与第一通孔6211连通,此时两者更为靠近,以便于提高加工第一通孔6211和第二通孔6212的加工效率,例如可通过冲裁、剪切等方式来加工第一通孔6211和第二通孔62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和图5,扬声器60还包括罩盖6700,罩盖6700的外缘与盆架6100的侧壁连接,例如采用卡扣连接等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罩盖6700与膜体组件6200相对设置,从而对膜体组件6200进行防护,降低膜体组件6200被损坏的风险。
其中,罩盖6700可以设有第三通孔6710,第三通孔6710上覆盖有透气层6720,该透气层6720可以设置为网布等,以便于兼顾扬声器60的向外发声和对于灰尘等异物的防护。
当然,扬声器60还可以包括承托支架6800,盆架6100收容于承托支架6800内并与承托支架6800固定连接,例如采用卡扣连接、插接等方式,或者可以采用盆架6100的部分嵌入至承托支架6800内的方式。扬声器60能够通过承托支架6800快速地与电子设备100上的其他结构进行连接,提高了扬声器60的安装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罩盖6700与承托支架6800固定连接,以提高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7、图8,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振膜6210呈环状,第一振膜6210的内缘围设形成第二通孔6212,第一振膜6210的内缘遮盖第二凹框6226;连接本体6224包括第三连接部分6223,第三连接部分6223设置在第二凹框6226远离盆架6100的侧壁的一侧,第三连接部分6223与第一振膜6210的内缘固定连接,例如采用胶水粘接、双面胶带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分6223能够增大第一振膜6210与连接本体6224的连接面积,在相同的连接强度的要求下,降低了对于胶水性能的要求,降低了扬声器60的材料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电子设备100采用了上述扬声器60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包括盆架、膜体组件、音圈、磁路组件和连接线,所述膜体组件与所述盆架的侧壁连接,所述音圈、所述磁路组件和所述连接线分别收容于所述盆架内;
所述音圈设置在所述膜体组件和所述磁路组件之间,所述音圈的一端与所述膜体组件连接,所述音圈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磁路组件延伸设置;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音圈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路;所述膜体组件朝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设有凹陷空间,在平行于所述音圈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凹陷空间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组件包括第一振膜和连接片,所述第一振膜的外缘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第一振膜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片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第一振膜层叠设置;所述连接本体朝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框而形成所述凹陷空间,在所述连接本体背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凹框凸起于所述连接本体,所述第一凹框伸入至所述第一通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背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框,所述第二凹框环绕所述音圈的轴心线延伸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朝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框凸起于所述连接本体,所述第二凹框朝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音圈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框远离所述音圈的轴心线的侧壁板与所述第一凹框的部分侧壁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振膜朝向所述磁路组件的一侧;所述振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振膜间隔设置,所述振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盆架连接;
所述连接本体的边缘设有立板,所述立板朝向所述磁路组件延伸设置,所述立板远离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振动组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振膜的方向,所述第一凹框朝向所述盆架的侧壁与所述立板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凹框朝向所述盆架的侧壁和所述立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振膜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分;沿环绕所述音圈的轴心线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凹框的侧壁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振膜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悬臂电极,所述悬臂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悬臂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板固定连接,所述悬臂电极与所述连接线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振膜,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悬臂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振膜的一端与所述盆架连接,所述第二振膜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板或所述悬臂电极固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振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凹陷空间延伸设置并与所述音圈电连接;
所述连接线远离所述振动组件的一端设有固定段和折弯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凹陷空间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段与所述音圈电连接;所述折弯段与所述固定段电连接,所述折弯段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凹陷空间的内壁面间隔设置。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本体的宽度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所述连接本体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本体的宽度,所述立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呈环状,所述第一振膜的内缘围设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框至少部分露出所述第二通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呈环状,所述第一振膜的内缘围设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振膜的内缘遮盖所述第二凹框;
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第三连接部分,所述第三连接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框远离所述盆架的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振膜的内缘固定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罩盖,所述罩盖的外缘与所述盆架的侧壁连接,所述罩盖与所述膜体组件相对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上覆盖有透气层;和/或,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承托支架,所述盆架收容于所述承托支架内并与所述承托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罩盖与所述承托支架固定连接。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收容于所述设备壳体内。
CN202321948516.XU 2023-07-21 2023-07-21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733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8516.XU CN220733006U (zh) 2023-07-21 2023-07-21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8516.XU CN220733006U (zh) 2023-07-21 2023-07-21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3006U true CN220733006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0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8516.XU Active CN220733006U (zh) 2023-07-21 2023-07-21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3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9706B1 (ko) 이동 단말기
US10687146B2 (en) Speaker with flex circuit acoustic radiator
CN202799128U (zh) 扬声器
CN108566464B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2008067236A (ja) 電子機器
JP5429879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気基板の支持部材
JP5417478B2 (ja) 電子機器
US110127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peaker module
EP4040802B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loudspeake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954954A (zh) 扬声器装置
US20170013334A1 (en) Mobile terminal
EP344805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lectronic part and earphone jack assembly
WO2021233204A1 (zh)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4822113A (zh) 扬声器装置
CN217116382U (zh) 多功能发声装置
US20100296690A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US8301188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ubstrate mounted acoustic actua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mobile radiotelephones
WO2022042317A1 (zh) 一种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0733006U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06908836U (zh)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4381375U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JP5085223B2 (ja) 電子機器
CN201204675Y (zh) Fpc连接式电声换能器
JP4606886B2 (ja) 電子機器
CN108494920B (zh) 功能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