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1315U - 电感结构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感结构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31315U CN220731315U CN202322430207.XU CN202322430207U CN220731315U CN 220731315 U CN220731315 U CN 220731315U CN 202322430207 U CN202322430207 U CN 202322430207U CN 220731315 U CN220731315 U CN 2207313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conductive
- conductive member
- winding
-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369 Bras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1 br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342 Bakeli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06 Bronz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17 Mang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IRXDDRGHVUXNJ-UHFFFAOYSA-N [Cu].[P] Chemical compound [Cu].[P] RIRXDDRGHVUXN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37 bake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0 bery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TBAMAFKBVZNFJ-UHFFFAOYSA-N beryl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Be] ATBAMAFKBVZNF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DMFGNRRURHSENX-UHFFFAOYSA-N beryllium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Be].[Cu] DMFGNRRURHSEN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4 bronz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copper tin Chemical compound [Cu].[Sn]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071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感结构及集成电路,电感结构包括绝缘柱、绕组、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二导电部件,绕组绕设于绝缘柱;第一导电部件连接于绝缘柱的上端,第一导电部件与绕组的上端电连接,且第一导电部件用于与第一基板弹性导电接触;第二导电部件连接于绝缘柱的下端,第二导电部件与绕组的下端电连接,且第二导电部件用于固定至第二基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中,绕组绕设于绝缘柱,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二导电部件分别设于绝缘柱两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重量轻;第一基板与电感结构之间采用弹性导电接触,即触点式结构,能够使得装置易于安装和分离,提高了装置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结构及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电感器(别称电感)作为集成电路中重要的组件,在集成电路的应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技术中,电感器一般由绝缘骨架、绕组和铁芯组成,绕组缠绕在绝缘骨架侧壁,绕组两端与绝缘骨架两端的铁芯焊接在一起,在使用时,绝缘骨架两端的铁芯分别与相应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通过钎焊连接,以实现电连通。
但是,相关技术中,绝缘骨架两端的铁芯与PCB连接处均为焊接式结构,在安装以及分离过程中均需要借助电烙铁,导致电感器的可维修性降低,使用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感结构,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技术缺陷,第一基板与电感结构之间采用弹性导电接触,能够使得装置易于安装和分离,便于维修,提高了装置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感结构,包括:
绝缘柱;
第一导电部件,连接于所述绝缘柱的上端,所述第一导电部件用于与第一基板弹性导电接触;
第二导电部件,连接于所述绝缘柱的下端,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用于固定至第二基板;
绕组,绕设于所述绝缘柱上并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二导电部件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结构,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包括:
弹片端子,连接于所述绝缘柱的上端;
弹片,固定于所述弹片端子背离所述绝缘柱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结构,所述绝缘柱的上端形成有第一盲孔,所述弹片端子包括插接柱和端子,所述插接柱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盲孔,所述插接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端子,所述端子用于固定所述弹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结构,所述弹片为V形弹片,所述V形弹片包括互呈预设夹角的第一弹板和第二弹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结构,所述绝缘柱的下端形成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导电部件为导电柱,所述导电柱插接于所述第二盲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结构,所述绝缘柱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至少设于所述绝缘柱的一端,所述限位部用于防止所述绕组从所述绝缘柱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结构,所述限位部为形成于所述绝缘柱的端部的环形凸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结构,环形凸台开设有过线凹槽,所述绕组的端部穿设于所述过线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感结构,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的表面均设置有银镀层。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还包括前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电感结构,所述第一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导电部件连接所述第二基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感结构中,绕组绕设于绝缘柱,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二导电部件分别设于绝缘柱两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重量轻;第一基板与电感结构之间采用弹性导电接触,即触点式结构,能够使得装置易于安装和分离,提高了装置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相比于现有技术,当其中部分电感结构损坏时,由于电感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为弹性导电接触,只需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固定装置打开,借助电感结构第一导电部件的回弹力,即可轻松将带有电感结构的第二基板拆出,以便于维修和更换,减少了电感结构的使用成本,提高了其可维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的主视图(图中z方向表示向上);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的左视图(图中z方向表示向上);
图3是图2中沿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z方向表示向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的弹片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的导电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的绝缘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绝缘柱;101、第一盲孔;102、第二盲孔;103、环形凸台;104、过线凹槽;
20、绕组;
30、第一导电部件;301、弹片端子;3011、插接柱;3012、端子;302、弹片;3021、第一弹板;3022、第二弹板;
40、第二导电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及集成电路的主视图(图中z方向表示向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感结构,该电感结构包括绝缘柱10、绕组20、第一导电部件30和第二导电部件40。
其中,绕组20绕设于绝缘柱10上并与第一导电部件30和第二导电部件40电连接,具体而言,绕组20是指一组线圈(一般选材为铜线),如图1所示,绕组20自身弯曲以螺旋式的方式缠绕在绝缘柱10侧壁,绕组20有单层和多层之分,单层绕组20分为密绕(绕制时导线一圈挨一圈)和间绕(绕制时每圈导线之间均隔一定的距离)两种形式,多层绕组20又分成平绕、乱绕、蜂房式等多种绕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适应性选择。
绝缘柱1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体、六棱柱体或其他多面柱体,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圆柱体作为具体示例。绝缘柱10的材料可以为聚四氟乙烯、胶木或陶瓷等,绝缘柱10具有良好的绝缘属性,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感结构绕制、限制、引导绕组20的骨架,当电感结构通电时,绝缘柱10可以有效阻隔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之间的联通,使得电流仅通过绕设在绝缘柱10上的绕组20,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绕组20中铜线直径、绕制圈数来灵活调节电感量,从而适应定量化生产。
其中,第一导电部件30连接于绝缘柱10的上端,第一导电部件30与绕组20的上端电连接,且第一导电部件30用于与第一基板(图中未示出)弹性导电接触。具体而言,第一导电部件30与绝缘柱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粘接剂粘接,还可以是通过螺纹连接,即在第一导电部件30与绝缘柱10连接处设置相应的螺纹,使得第一导电部件30与绝缘柱10通过螺纹拧在一起,以起到对二者固定连接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件30和绝缘柱10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通过卡扣和卡槽相互卡接的方式,二者之间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很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例举,具体可根据需要适应性选择。
这里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参照现有技术选择,例如选用PC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具体按需选用即可。前述弹性导电接触是指:第一导电部件30与第一基板之间为触点式结构,二者仅仅接触即可,同时第一导电部件30本身具有弹性且可形变,这样,在二者接触时,即可缓冲硬接触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件30与绕组20的上端可以通过钎焊的方式实现电连接,即将线圈靠近第一导电部件30的端部通过钎焊点焊在第一导电部件30的外壁,钎焊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可以促进第一导电部件30与绕组20之间的电连通,同时可以对焊接处起到良好的保护,提高电感结构的使用寿命。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的左视图(图中z方向表示向上)。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电部件30可以包括弹片端子301和弹片302,弹片端子301连接于绝缘柱10的上端;弹片302固定于弹片端子301背离绝缘柱10的端部,即弹片302与第一基板弹性导电接触,弹片302具有良好的弹性,当受到挤压时,可以通过自身形变以缓冲弹片302与第一基板之间的抵触力,以保护第一基板与第一导电部件30的接触面不受损伤;弹片端子301作为弹片302的安装座,可以便于弹片302通过钎焊安装在电感结构上。
具体地,弹片端子301的选材可以为黄铜、铁质或银质,弹片302的选材可以为铍青铜,其下压时可以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并产生回弹力,以便于电感结构与第一基板的安装和分离。
图3是图2中沿A-A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z方向表示向上);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的弹片端子301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弹片端子301与绝缘柱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于绝缘柱10的上端设置第一盲孔101,如图3和图4所示,弹片端子301可以包括插接柱3011和端子3012,将插接柱3011的一端插接于第一盲孔101,插接柱3011的另一端连接端子3012,通过端子3012固定弹片302。这里要说明的是,插接柱3011可外涂粘接剂,当插接柱3011外壁和第一盲孔101内壁接触时,可以促进弹片端子301和绝缘柱10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插接柱3011的外壁攻出外螺纹,在第一盲孔101的内壁攻出相应的内螺纹,通过将插接柱3011拧进绝缘柱10内,借助两者之间的螺纹配合,以实现弹片端子301和绝缘柱10之间的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插接柱3011和第一盲孔101的配合处设置相应的卡扣和卡槽,通过卡扣和卡槽相互卡接,以将弹片端子301和绝缘柱1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插接柱3011和第一盲孔101的配合,可以提高弹片端子301和绝缘柱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二者连接的牢固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弹片端子301还可以仅包括弹片端子301而不包括插接柱3011,如图1所示的短圆柱体,通过粘接剂可以直接将弹片端子301粘接在绝缘柱10的上端,以实现第一导电部与绝缘柱10的固定连接,这样设置可以简化安装步骤,提高易操作性。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的弹片302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弹片302具体可为V形弹片302,V形弹片302包括互呈预设夹角的第一弹板3021和第二弹板3022。预设夹角的可选范围为大于0°小于90°,例如将第一弹板3021和第二弹板3022的夹角设置为15°、30°、60°或70°;第一弹板3021和第二弹板3022的选材可以为铁、锰钢、磷铜、不锈钢、或铍铜;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弹片302设置为互呈夹角的V形弹片302,使第一弹板3021和第二弹板3022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即可为二者之间预留一定空间,当弹片302被压缩时,即可为弹片302提供形变空间。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弹片302还可以是W形弹片302,即通过四块两两互呈一定预设角度的弹板依次连接,预设角度的范围也为大于0°小于9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为弹片302提供充足的形变空间,以提高弹片302的弹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弹片302与第一基板接触的位置设置贴合片,贴合片可以是将第一弹板3021进行弯折处理,以使得弹片302与第一基板的接触由线接触变为面接触,将高副变为低副,从而减小弹片302与第一基板接触时,弹片302对第一基板的损伤。贴合片还可以是在第一弹板3021背离第二弹板3022的一端连接一平板,通过该平板与第一基板面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弹板3021与基板接触的面设为弧面,即使得第二弹板3022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弧面板,这样,当弹板与第一基板接触时,因为第二弹板3022弧度的存在,可以使得弹片302与第一基板之间的接触面变大,以减少二者之间因为硬接触的损伤。
弹片302和弹片端子30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粘接剂进行粘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二者焊接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通过卡扣和卡槽互相卡接的方式,将二者卡接在一起,例如,在弹片端子301上设置卡槽,于弹片302上设置相应的卡扣,将弹片302上的卡扣进卡槽,以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导电部件30还可以包括一导电弹簧和导电板,具体地,导电板与绝缘柱10的上端通过粘接剂实现固定连接,导电弹簧一端与导电板焊接在一起,另一端适于与第一基板接触,绝缘柱10上绕设的绕组20的上端与导电板也焊接在一起,这样,即可实现第一导电部件30与第一基板之间的弹性导电接触。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件30还可以包括另外一块导电板,即导电弹簧两端各连接一块导电板,背离绝缘柱10一端的导电板适于与第一基板接触,以增大导电弹簧与第一基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二者之间的硬损伤。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的导电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二导电部件40连接于绝缘柱10的下端,第二导电部件40与绕组20的下端电连接,且第二导电部件40用于固定至第二基板。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导电部件40为导电柱,导电柱的形状可以是圆柱体、六棱柱体或其他多面柱体,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圆柱体作为具体示例。第二导电部件40与绝缘柱10之间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绝缘柱10的下端形成有第二盲孔102,导电柱插接于第二盲孔102。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导电柱与第二盲孔102相接触的区域可以在导电柱插接于第二盲孔102前外涂粘接剂,以增强导电柱与第二盲孔10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还可在导电柱的外壁攻出外螺纹,在第二盲孔102的内壁攻出相应的内螺纹,通过将导电柱拧进第二盲孔102内,借助两者之间的螺纹配合,以实现导电柱与绝缘柱10之间的固定连接。
第二导电部件40的选材可以为黄铜、铁质或银质等,第二导电部件40作为电感结构与第二基板之间连接和固定的结构,第二导电部件40与第二基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钎焊焊接,通过钎焊的良好导电性可以保证第二基板与电感结构之间的电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感结构中,绕组20绕设于绝缘柱10,第一导电部件30和第二导电部件40分别设于绝缘柱10两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重量轻;第一基板与电感结构之间采用弹性导电接触,即触点式结构,能够使得装置易于安装和分离,提高了装置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相比于现有技术,当其中部分电感结构损坏时,由于电感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为弹性导电接触,只需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固定装置打开,借助电感结构第一导电部件30的回弹力,即可轻松将带有电感结构的第二基板拆出,以便于维修和更换,减少了电感结构的使用成本,提高了其可维修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绝缘柱10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至少设于绝缘柱10的一端,限位部用于防止绕组20从绝缘柱10脱落,便于绕组20的绕设并提高其稳定性。
具体而言,限位部可以为形成于绝缘柱10的端部的环形凸台103,如图1所示,环形凸台103设于绝缘柱10的两端,两环形凸台103之间凹陷以形成凹陷部,前述绕组20绕设于该凹陷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凸台高于绕组20,凸台朝向绕组20一侧的侧壁可以对绕组20起到阻挡作用,以限制绕组20位于凹陷部,进而可以防止绕组20从绝缘柱10上脱落,提高了电感结构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环形凸台103也可仅仅设于绝缘柱10的一端,或者,在绝缘柱10的侧壁设置多个环形凸台103,以限制绕组20的位置,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限位部还可以是绝缘柱10端部的侧壁沿背离绝缘柱10的方向向外卷起以起到限位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绝缘部还可以是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例如,两个圆台以较小的端面相接以形成绝缘柱10,绕组20绕设于该绝缘柱10的侧壁,绕组20有从绝缘柱10端部向内的趋势,即可起到限位部的限位作用。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环形凸台103开设有过线凹槽104,绕组20的端部穿设于过线凹槽104。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结构的绝缘柱1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环形凸台103向内凹陷以形成过线凹槽104,为便于绕组20的端部通过过线凹槽104,过线凹槽104底壁的高度需要低于或等于凹陷部的底壁,过线凹槽104可以引导绕组20端部的走向,辅助绕组20端部与第一导电部件30和第二导电部件40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限位部和过线凹槽104,在绕设较细较软的铜线时,能够有效固定线圈并便于铜线两段的焊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件30和第二导电部件40的表面均设置有银镀层,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银镀层,可以便于第一导电部件30中弹片端子301、弹片302和绕组20上端之间的焊接,可以便于第二导电部与第二基板之间的焊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还包括前述实施例任一项的电感结构,第一导电部件30连接第一基板,第二导电部件40连接第二基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成电路在使用时,可以将导电柱、弹片端子301通过粘接剂粘合在绝缘柱10两端,然后将弹片302通过钎焊与弹片端子301连成一体,最后选择合适直径的铜线按照需要的圈数绕设在绝缘柱10的侧壁,并把铜线的两端分别钎焊在导电柱和弹片端子301上,即可完成电感结构的组装。
进一步地,在使用是,可以将第二基板模块单元化,将多个电感结构的导电柱通过钎焊焊接在第二基板单元上,通过固定装置将多个第二基板单元固定设在第一基板上,多个电感结构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压合时,电感结构上的第一导电部件30与第一基板弹性导电接触,可以避免电感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的硬接触,从而避免了对第一基板板面的损伤;另外,由于电感结构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有负公差的产品,由于第一导电部件30可以产生形变压缩,当部分电感结构未与第一基板连通时,即可继续压合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进而使得全部电感结构均与第一基板连通,避免部分电感结构与第一基板出现断触的现象,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和可用性。
另外,当部分电感结构损坏时,即可将对应第二基板单元的固定装置打开,由于弹片302存在回弹力,即可轻易将该第二基板单元拆除,方便了装置的维修和更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柱(10);
第一导电部件(30),连接于所述绝缘柱(10)的上端,所述第一导电部件(30)用于与第一基板弹性导电接触;
第二导电部件(40),连接于所述绝缘柱(10)的下端,所述第二导电部件(40)用于固定至第二基板;
绕组(20),绕设于所述绝缘柱(10)上并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30)和第二导电部件(4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30)包括:
弹片端子(301),连接于所述绝缘柱(10)的上端;
弹片(302),固定于所述弹片端子(301)背离所述绝缘柱(10)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柱(10)的上端形成有第一盲孔(101),所述弹片端子(301)包括插接柱(3011)和端子(3012),所述插接柱(3011)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盲孔(101),所述插接柱(30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端子(3012),所述端子(3012)用于固定所述弹片(3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02)为V形弹片(302),所述V形弹片(302)包括互呈预设夹角的第一弹板(3021)和第二弹板(30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柱(10)的下端形成有第二盲孔(102),所述第二导电部件(40)为导电柱,所述导电柱插接于所述第二盲孔(10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柱(10)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至少设于所述绝缘柱(10)的一端,所述限位部用于防止所述绕组(20)从所述绝缘柱(10)脱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形成于所述绝缘柱(10)的端部的环形凸台(1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凸台(103)开设有过线凹槽(104),所述绕组(20)的端部穿设于所述过线凹槽(104)。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30)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40)的表面均设置有银镀层。
10.一种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感结构,所述第一导电部件(30)连接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导电部件(40)连接所述第二基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30207.XU CN220731315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电感结构及集成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30207.XU CN220731315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电感结构及集成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31315U true CN220731315U (zh) | 2024-04-05 |
Family
ID=90496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30207.XU Active CN220731315U (zh) | 2023-09-07 | 2023-09-07 | 电感结构及集成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31315U (zh) |
-
2023
- 2023-09-07 CN CN202322430207.XU patent/CN2207313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92246B2 (en) | Winding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 | |
US7339451B2 (en) | Inductor | |
US7656261B2 (en) | Integrated magnetic device and conductive structure thereof | |
US20040130428A1 (en) |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re winding structure | |
JPWO2004084356A1 (ja) | 圧接挟持型コネクタ | |
US7009484B2 (en) | Magnetic assembly | |
US20140197914A1 (en) | Transformer assemblies with moveable terminal blocks | |
WO2012016420A1 (zh) | 一种漆包线接线端子 | |
US20210183563A1 (en) | Coil component | |
CN220731315U (zh) | 电感结构及集成电路 | |
CN101740199B (zh) | 磁性电子元件的制造方法 | |
JP5992485B2 (ja) | 車載用dcdcコンバータ | |
US11869704B2 (en) | Coil device | |
CN220041555U (zh) | 一种带端子的底座 | |
JP5105317B2 (ja) | トランス | |
CN111653417A (zh) | 一种插件式一体成型电感器 | |
CN220306089U (zh) | 一种扁线共模电感的一体式电极片 | |
JPH11273941A (ja) | トランスおよびトランスの実装方法 | |
CN112566361B (zh) | 一种板级大电流引流元件 | |
CN115714062B (zh) | 开关电源及计算设备 | |
CN221406962U (zh) | 变压器及具有变压器的电子装置 | |
CN217544338U (zh) | 一种双线型贴片式共模电感 | |
CN214378777U (zh) | 一种smt滤波器 | |
CN217768074U (zh) | 一种耐大电流的功率电感 | |
CN213905091U (zh) | 一种电感元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