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1076U - 一种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1076U
CN220731076U CN202321815537.4U CN202321815537U CN220731076U CN 220731076 U CN220731076 U CN 220731076U CN 202321815537 U CN202321815537 U CN 202321815537U CN 220731076 U CN220731076 U CN 220731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screen
frame
buffer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155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建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uank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uank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uank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uank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155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1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1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1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设备,属于显示屏固定技术领域。该显示设备包括框体结构以及显示屏模组;显示屏模组包括显示屏以及屏支架;屏支架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显示屏连接,屏支架与框体结构连接;屏支架与显示屏之间夹设第一缓冲件,和/或屏支架与框体结构之间夹设第一缓冲件。该显示设备,在显示屏与框体结构之间设置屏支架以及第一缓冲件,屏支架实现显示屏与框体结构的连接固定,第一缓冲件实现显示屏与框体结构之间的缓冲减震配合。当显示设备受到外力作用产生振动时,第一缓冲件对显示屏体有保护缓冲作用,避免显示屏受到损坏,降低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一般包括显示屏及其固定件,显示屏的固定件可以为边框等。相关技术中,一些显示屏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固定件,此种显示屏的安装方式较为牢固,但是,在显示设备受到外力作用振动时,显示屏也会受到外力振动,致显示屏出现竖线、白点等损坏,影响使用体验,增加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显示屏与框体结构之间设置屏支架以及第一缓冲件,实现显示屏的缓冲固定,保护显示屏。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框体结构;
显示屏模组,包括显示屏以及屏支架;所述屏支架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屏支架与所述框体结构连接;所述屏支架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夹设第一缓冲件,和/或所述屏支架与所述框体结构之间夹设第一缓冲件;
所述屏支架包括第一架部,所述第一缓冲件为缓冲圈,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架部以及所述缓冲圈以与所述显示屏连接。
可选地,所述屏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架部连接的第二架部,所述第一架部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二架部与所述框体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为台阶螺丝,所述台阶螺丝包括依次连接的螺头部、第一杆部、第二杆部,所述头部、所述第一杆部、所述第二杆部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显示屏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杆部的端面与所述显示屏抵接。
可选地,所述缓冲圈的外侧设置环形槽;所述缓冲圈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圈部、第二圈部、第三圈部,所述环形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圈部的外侧;所述第一架部设置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圈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架部卡入所述环形槽;
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头部以及杆部,所述杆部穿过所述缓冲圈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头部、所述第一圈部、所述第一架部、所述第二圈部、所述显示屏依次抵接。
可选地,所述缓冲圈的外侧设置环形槽;所述缓冲圈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圈部、第二圈部、第三圈部,所述环形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圈部的外侧;
所述第一架部设置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架部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的侧开口,所述第二圈部通过所述侧开口卡入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架部卡入所述环形槽。
可选地,所述屏支架包括呈角度设置且相连接的第一架部以及第二架部;
所述框体结构围绕于所述显示屏的外侧,所述第一架部伸入所述框体结构内侧壁与所述显示屏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架部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第二架部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框体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所述屏支架;所述第一架部第二方向的两端设置所述第二架部;所述显示屏与多个所述屏支架形成显示屏模组,所述显示屏模组的四个角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架部安装于所述框体结构的四个角部。
可选地,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缓冲条,所述显示屏的前侧面的边缘固定设置所述缓冲条;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设于所述显示屏的前侧,所述触摸屏安装于所述框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设于所述显示屏的后侧或外侧;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压紧支架以及第三缓冲件;
所述压紧支架通过第三紧固件与所述框体结构连接;所述第三缓冲件设于所述压紧支架与所述电子器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电子器件为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外侧的第一线部以及位于显示屏后侧的第二线部;
所述压紧支架包括第一压架以及第二压架,所述第一压架伸入所述框体结构内侧壁与所述显示屏的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压架与所述第一线部之间设置所述第三缓冲件;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第四缓冲件,所述第二压架设于所述第二线部的背面,所述第二压架与所述第二线部之间设置所述第四缓冲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显示设备,在显示屏与框体结构之间设置屏支架以及第一缓冲件,屏支架实现显示屏与框体结构的连接固定,第一缓冲件实现显示屏与框体结构之间的缓冲减震配合。当显示设备受到外力作用产生振动时,第一缓冲件对显示屏体有保护缓冲作用,避免显示屏受到损坏,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屏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屏模组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屏模组局部位置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的分解示意图(图中省略显示设备部分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的装配示意图之一(图中省略显示设备部分结构);
图8为图7中的C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的剖面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中压紧支架、第三缓冲件、第四缓冲件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的剖面图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压紧支架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中:10、框体结构;20、显示屏模组;21、显示屏;211、屏体;213、信号线;22、屏支架;221、第一架部;2211、第一安装孔;2212、侧开口;222、第二架部;23、第一紧固件;231、头部;232、第一杆部;2321、杆端面;233、第二杆部;24、第一缓冲件;2401、环形槽;241、第一圈部;242、第二圈部;243、第三圈部;25、缓冲条;30、第二紧固件;41、压紧支架;411、第一压架;412、第二压架;42、第三缓冲件;43、第四缓冲件;44、第三紧固件;50、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显示设备一般包括显示屏及其固定件,显示屏的固定件为显示设备的边框、背板等结构件。一些显示设备中,显示屏基本通过机械式固定的方式固定于固定件,例如显示屏通过胶水粘贴的方式与固定件硬连接,显示屏基本没有活动空间。如此,导致显示设备受到外力作用产生整机振动时,例如显示设备包装、运输、安装等过程中可能会收到磕碰,整机在振动时,显示屏也会受到外力撞击作用,导致显示屏出现竖线、白点等情况,影响使用体验;而且出现这种缺陷会对显示屏造成永久性的损坏,必须更换新的显示屏,增加了很高的售后维护成本。而对于一些其他的显示设备,设置与框体连接的限位件,通过限位件限制显示屏位置,实现显示屏安装,但是此种显示设备在产生振动时,显示屏也容易损坏。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设备中显示屏容易在整机产生振动时产生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中采用的显示屏固定方式具备缓冲作用,在显示设备整机出现振动时,可以吸收部分外部振幅,减少外部传递至显示屏21的振动,对显示屏21有较大保护作用,避免对显示屏21造成永久性损坏,降低显示设备维护难度,提高显示设备可靠性。
该显示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工控机的显示器、交互平板等。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当本申请描述显示设备或某个零部件的“前侧”、“后侧”时,指的是当用户站在显示设备的前面观看显示内容、或在显示设备上进行触控、书写操作时,该零部件朝向用户的一侧为零部件的前侧,背向用户的一侧为零部件的后侧。当本申请描述某个零部件的“外侧”、“内侧”时,该零部件接近显示屏21中心的一侧为“内侧”,远离显示屏21中心的一侧为“外侧”。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12,下面对显示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
显示设备包括框体结构10以及显示屏模组20。显示屏模组20包括显示屏21以及屏支架22。显示屏模组20中,显示屏21与屏支架22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23连接,连接牢靠,且可拆卸。参照图6至图9,显示屏模组20的屏支架22与框体结构10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30连接。
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缓冲件24,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之间夹设第一缓冲件24,和/或屏支架22与框体结构10之间夹设第一缓冲件24。
示例性地,以框体结构10为显示设备前框结构、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之间设置第一缓冲件24为例,说明显示设备的结构以及组装方法。
图1中示意出显示屏模组20的分解结构图,显示屏模组20包括显示屏21、屏支架22、第一紧固件23以及第一缓冲件24。图2中示意出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之间的装配关系图,显示屏21和屏支架22上均设置安装孔,第一紧固件23可穿过屏支架22的安装孔与显示屏21的安装孔连接固定,在第一紧固件23锁附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缓冲件24的至少一部分压于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之间,实现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之间的缓冲配合。图3至图5中示意出显示屏模组20中完成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屏支架22通过第一紧固件23锁附至显示屏21的外侧,第一缓冲件24的至少部分夹于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之间,在第一紧固件23的锁紧压力作用下,第一缓冲件24可以稳定保持于显示屏21与屏支架22之间,第一缓冲件24用于提供显示屏21与屏支架22之间的缓冲。图6中示意出在显示屏模组20完成装配后,采用第二紧固件30将屏支架22由后至前地锁附至框体结构10,完成显示屏模组20与框体结构10的锁附后,显示屏21位于框体结构10内部,换言之,框体结构10围绕于显示屏21。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缓冲件设置在屏支架22与框体结构1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设备中,显示屏21与框体结构10之间设置屏支架22以及第一缓冲件24;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屏支架22与框体结构10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可以实现显示屏21的可靠固定。而在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和/或屏支架22与框体结构10之间设置的第一缓冲件24,可以使显示屏21与框体结构10之间有缓冲,在整个显示设备受到外力作用振动时,第一缓冲件24可以吸收外部带来的振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显示屏21装配方式,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屏21粘贴安装、显示屏21限位安装的方式,显示屏模组20与框体结构10之间的连接可靠不容易松脱,并且可以兼顾显示屏21缓冲,保护显示屏21,避免对显示屏21造成永久性损坏,提升使用体验,降低维护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24配置在框体结构10内侧壁与显示屏21外侧壁之间,第一缓冲件24的设置不会干涉显示屏21的显示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屏21包括屏体211以及屏外框,屏体211为显示面板,屏外框与屏体211固定,屏安装孔设置在屏外框,第一紧固件23与屏外框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屏2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5、图9,除了在显示屏21与框体结构10之间设置第一缓冲件24,还在显示屏21的正面的边缘区域固定设置缓冲条25。图1、图4中,显示屏21正面朝上,在显示屏21正面的四条边对应的边缘位置粘贴固定缓冲条25,缓冲条25形成矩形,在显示屏21的正面与其他结构配合时,显示屏21正面周边的缓冲条25与该结构抵接,起到防灰、防尘的作用,同时还起到显示屏21正面缓冲的作用,并且显示屏21正面边缘的泡棉条对显示效果无影响。
其中,缓冲条25可以为但不限于泡棉条、橡胶条。泡棉条可以为但不限于PE泡棉条。PE泡棉(聚乙烯交联)又称架桥发泡棉,具有无毒、无味、隔音、吸音、隔热、回弹力好、可随意调整软硬度和厚度、重量轻等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1包括屏体211以及屏外框,屏外框为金属框。缓冲条25贴附于显示屏21的屏外框,不影响显示屏21显示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6、图9,显示设备包括触摸屏50,触摸屏50设于显示屏21的前侧,触摸屏50与框体结构10连接。图9中,显示屏21的正面完全由框体结构10的前开口露出,框体结构10的前侧设置限位槽,触摸屏50的周围区域卡入限位槽,并通过粘贴固定等方式与框体结构10固定,显示屏21正面设置了一圈缓冲条25,可以实现显示屏21与触摸屏50之间的缓冲,避免显示屏21正面与触摸屏50直接接触,避免显示设备振动时,显示屏21与触摸屏50之间相对运动产生滑擦,避免产生损坏。
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屏21的外边缘的部分位于框体结构10或玻璃盖板后侧,固定于显示屏21正面的缓冲条25实现显示屏21与框体结构10或与玻璃盖板的缓冲。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模组20集成了用于实现显示屏21与框体结构10之间连接缓冲的第一缓冲件24,以及用于实现显示屏21与位于其前侧的结构缓冲的缓冲条25,在装配显示设备时,可以直接将上一工序中的显示屏模组20直接与框体结构10、触摸屏50进行组装,整体装配步骤高效。完成显示设备装配后,实现了显示屏模组20的外侧及前侧减震。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9,屏支架2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架部221以及第二架部222,第一架部221与显示屏21连接,第二架部222与框体结构10连接。
下面以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之间配置第一缓冲件24为例,说明屏支架22、第一紧固件23、第一缓冲件24的配置方式。
请参照图2、图5,采用缓冲圈作为第一缓冲件24,第一紧固件23包括相连接的头部231与杆部,第一紧固件23的头部231位于第一架部221背离显示屏21的一侧,第一紧固件23杆部穿过第一架部221、缓冲圈内孔,并穿入显示屏21的屏安装孔,第一紧固件23的第一杆部232锁紧,实现屏支架22与现实屏固定。如此,锁紧第一紧固件23之后,对缓冲圈有径向限位、轴向限位效果,缓冲圈稳定保持于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之间,保证缓冲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23为螺丝。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23也可以为铆钉等。
请参照图2、图4、图5,采用台阶螺丝作为第一紧固件23。台阶螺丝包括相连接的头部231以及杆部,杆部包括与头部231的第一杆部232以及与第一杆部232连接的第二杆部233。头部231、第一杆部232、第二杆部233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一杆部232背离头部231的一侧形成杆端面2321。第一杆部232为光杆,第二杆部233为螺纹杆,第一杆部232穿过第一架部221以及缓冲圈,第二杆部233与显示屏21螺纹连接,台阶螺丝旋转至第一杆部232的杆端面2321抵贴显示屏21外侧壁时,给操作人员提供锁附到位反馈,提高安装效率。并且,台阶螺丝旋转至第一杆部232的杆端面2321抵贴显示屏21外侧壁时,缓冲圈有一定压缩量,以保证缓冲圈两侧紧密贴合第一架部221、显示屏21,保证屏支架22的振动可靠低传递至缓冲圈,保证缓冲圈对外部振幅的吸收效果,避免缓冲圈与屏支架22第一架部221之间存在空隙降低缓冲圈对振幅的吸收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23也可以为普通螺丝。
请继续参照图2、图5,缓冲圈的内部设置圈孔以供紧固件杆部穿过,缓冲圈的外侧设置环形槽2401。缓冲圈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圈部241、第二圈部242、第三圈部243,第二圈部242的外径小于第一圈部241以及第三圈部243,环形槽2401形成于第二圈部242的外侧。第一架部221设置第一安装孔2211。组装显示模组时,缓冲圈可以先卡装至第一架部221的第一安装孔2211内,卡装后,第一架部221卡入缓冲圈的环形槽2401,实现缓冲圈的初步安装。第一方面,缓冲圈的结构设计,有利于缓冲圈快速安装定位;第二方面,第一紧固件23的杆部不直接与屏支架22接触,避免屏支架22上的振动直接传递至第一紧固件23,从而避免振动由第一紧固件23传递至显示屏21,提高对显示屏21的缓冲保护;第三方面,第一架部221与第一紧固件23对缓冲圈均起到限位作用,加强缓冲圈位置的稳定性,避免显示设备振动过程中,缓冲圈产生径向位移或轴向位移,保证缓冲圈稳定保持于装配位置,保证缓冲保护性能。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24为各处外径相等的缓冲圈,但是缓冲圈高度高于第一安装孔2211,在第一紧固件23持续锁紧的过程中,缓冲圈受到挤压,也可以达到所述头部231、所述第一圈部241、所述第一架部221、所述第二圈部242、所述显示屏21依次抵接的效果。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24也可以为有两个外径不同的圈部的缓冲圈。缓冲圈也可以不包括第一圈部241,仅包括设于第一安装孔2211内的第二圈部242以及设于第一架部221与显示屏21之间的第三圈部243。
请继续参照5,第一紧固件23包括头部231以及杆部,杆部穿过缓冲圈与显示屏21连接,当然,杆部穿过缓冲圈的同时也穿过了第一架部221的第一安装孔2211,头部231、第一圈部241、第一架部221、第二圈部242、显示屏21依次抵接。第一紧固件23的头部231与第一架部221之间、第一架部221与显示屏21之间、第一紧固件23的杆部与第一架部221之间均有缓冲圈的圈部进行缓冲,此种紧固连接方式,既保证了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之间的连接强度,又实现了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之间的良好缓冲吸振,显示屏21保护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23的头部231完全抵接缓冲圈,完全避免第一紧固件23与屏支架22直接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23的头部231的一部分抵接第一圈部241,另一部分抵接第一架部221。
请继续参照图2,第一架部221的一侧形成与第一安装孔2211连接的侧开口2212,如此,第二圈部242通过侧开口2212卡入第一安装孔2211,第一架部221卡入环形槽2401,第一圈部241、第二圈部242抵接第一架部221的相对两侧。通过第一架部221侧开口2212以及缓冲圈环形槽2401的设计,不仅使缓冲圈与第一架部221之间的装配更加方便快捷,便于拆装,并且可以实现第一紧固件23的头部231与第一架部221之间、第一架部221与显示屏21之间、第一紧固件23的杆部与第一架部221之间均有缓冲圈的圈部进行缓冲。
需要说明的是,前面的实施例提供了屏支架22与显示屏21之间配置第一缓冲件24时,屏支架22、第一紧固件23、第一缓冲件24的配置方式;当屏支架22与框体结构10之间夹设第一缓冲件24时,第一缓冲件24、屏支架22的配置方式可以与前述方式一致,第二紧固件30的配置方式可以与前述第一紧固件23的配置方式一致。
请继续参照图2至图9,屏支架22中,第一架部221与第二架部222呈角度设置且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架部221与第二架部222之间呈L型结构。第一架部221设置在显示屏21的外侧,第一架部221与显示屏21之间设置第一缓冲件24,实现显示屏21的外侧缓冲保护;第二架部222设置在框体结构10的后侧,通过紧凑的结构实现屏支架22与框体结构10的连接。参照图9,显示屏21设置在框体结构10的内部,换言之,框体结构10围绕于显示屏21的外侧;显示屏21的外侧壁与框体结构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配合槽,第一架部221设置在配合槽内,换言之,第一架部221伸入框体结构10内侧壁与显示屏21外侧壁之间。
其中,第一架部221设置在显示屏21外侧以与显示屏21连接,不占用显示屏21的正面空间,第一架部221不遮挡显示屏21正面,第二架部222与第一架部221呈L型配合,在将显示屏模组20装至框体结构10时,显示屏21放入框体结构10的内侧的同时,第二架部222可以正好搭在框体结构10上,接着用第二紧固件30将第二架部222锁附至框体结构10即可,整个显示设备结构紧凑,且拆装步骤合理、简单、快速。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架部221、第二架部222均配置在配合槽内。
请继续参照图3、图6至图8,显示屏21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屏支架22;第一架部221第二方向的两端设置第二架部222;为了方便理解,附图中的F1示意第一方向,F2示意第二方向。显示屏21与多个屏支架22形成显示屏模组20,显示屏模组20的四个角部分别通过第二架部222安装于框体结构10的四个角部。此种结构设置,仅需要在显示屏21其中两侧锁附屏支架22,即可实现显示屏模组20四个角部锁附至框体结构10的四个角部,无需在显示屏21的四侧设置屏支架22,一方面可以在显示屏21的另外两侧预留一些零部件安装空间,例如可以预留信号线213以及其他电线的走线空间,第二方面可以降低重量,但是又可以同时保证显示屏模组20与框体结构10的连接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显示屏21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显示屏21的宽度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显示屏21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为显示屏21的长度方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屏支架22可以呈U型或矩形布置,换言之,可以在显示屏21三侧或四侧均配置屏支架22。
请继续参照图7,显示屏模组20装配至框体结构10后,显示屏模组20中的一部分电子器件(如图7中的显示屏21信号线213)处于暴露的状态,容易在设备振动或装配后壳及其他零部件的过程中,出现该电子器件与主板控制板卡产生相对位移,造成损坏的情况。以电子器件为显示屏21信号线213为例,显示屏模组20装配至框体结构10后,显示屏21的信号线213还处于暴露的状态,信号线213一般是从显示屏21正面、经由显示屏21外侧、接至显示屏21后侧的控制板卡上,容易在设备振动或装配后壳及其他零部件的过程中,出现信号线213与控制板卡产生相对位移,造成信号线213拉扯的情况。
为了保护设置在显示屏21后侧或外侧的电子器件,显示设备还包括压紧支架41以及第三缓冲件42;压紧支架41通过第三紧固件44与框体结构10连接固定,第三缓冲件42夹于压紧支架41与电子器件之间。压紧支架41压紧电子器件,压紧支架41用于限制电子器件位置避免其位置偏移,保证器件与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的可靠性。压紧支架41与电子器件之间设置缓冲件,在框体结构10产生振动时,压紧支架41也会产生振动,通过缓冲件吸收振动,保护电子器件。
请继续参照图10至图12,电子器件为显示屏21的信号线213,信号线213用于将屏体211与屏体211后侧的板卡电连接,信号线213包括位于显示屏21外侧的第一线部以及位于显示屏21后侧的第二线部,位于显示屏21后侧的信号线213的端部接至电路板。
压紧支架41包括第一压架411以及第二压架412,第一压架411伸入框体结构10与显示屏21的外侧之间,第一压架411与第一线部之间设置第三缓冲件42;显示设备还包括第四缓冲件43,第二压架412设于第二线部的背面,第二压架412与第二线部之间设置第四缓冲件43。
其中,第三缓冲件42、第四缓冲件43可以通过压力夹紧于第一压架411与信号线213、第二压架412与信号线213之间,也可以分别通过粘贴固定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压架411、第二压架412。
其中,压紧支架41中第一压架411与第二压架412呈L型连接。压紧支架41还包括折弯耳部,通过折弯耳部搭于框体结构10并与框体结构10锁附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缓冲件42、第四缓冲件43为缓冲片或缓冲条25,缓冲片、缓冲条25可以为但不限于泡棉条、橡胶条、泡棉片、橡胶片。第三缓冲件42、第四缓冲件43可以为但不限于PE泡棉。PE泡棉(聚乙烯交联)又称架桥发泡棉,具有无毒、无味、隔音、吸音、隔热、回弹力好、可随意调整软硬度和厚度、重量轻等特点。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结构(10);
显示屏模组(20),包括显示屏(21)以及屏支架(22);所述屏支架(22)通过第一紧固件(23)与所述显示屏(21)连接,所述屏支架(22)与所述框体结构(10)连接;所述屏支架(22)与所述显示屏(21)之间夹设第一缓冲件(24),和/或所述屏支架(22)与所述框体结构(10)之间夹设第一缓冲件(24);
所述屏支架(22)包括第一架部(221),所述第一缓冲件(24)为缓冲圈,所述第一紧固件(23)穿过所述第一架部(221)以及所述缓冲圈以与所述显示屏(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支架(22)包括与所述第一架部(221)连接的第二架部(222),所述第一架部(221)与所述显示屏(21)连接,所述第二架部(222)与所述框体结构(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23)为台阶螺丝,所述台阶螺丝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231)、第一杆部(232)、第二杆部(233),所述头部(231)、所述第一杆部(232)、所述第二杆部(233)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二杆部(233)与所述显示屏(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杆部(232)的端面与所述显示屏(2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圈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圈部(241)、第二圈部(242)、第三圈部(243);所述第一架部(221)设置第一安装孔(2211),所述第二圈部(242)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211)内;
所述第一紧固件(23)包括头部(231)以及杆部,所述杆部穿过所述缓冲圈与所述显示屏(21)连接,所述头部(231)、所述第一圈部(241)、所述第一架部(221)、所述第二圈部(242)、所述显示屏(21)依次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圈的外侧设置环形槽(2401);所述缓冲圈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圈部(241)、第二圈部(242)、第三圈部(243),所述环形槽(2401)形成于所述第二圈部(242)的外侧;
所述第一架部(221)设置第一安装孔(2211),所述第一架部(221)的一侧形成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211)连通的侧开口(2212),所述第二圈部(242)通过所述侧开口(2212)卡入所述第一安装孔(2211),所述第一架部(221)卡入所述环形槽(2401)。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支架(22)包括呈角度设置且相连接的第一架部(221)以及第二架部(222);
所述框体结构(10)围绕于所述显示屏(21)的外侧,所述第一架部(221)伸入所述框体结构(10)内侧壁与所述显示屏(21)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架部(221)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23)与所述显示屏(21)连接,所述第二架部(222)通过第二紧固件(30)与所述框体结构(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21)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所述屏支架(22);所述第一架部(221)第二方向的两端设置所述第二架部(222);所述显示屏(21)与多个所述屏支架(22)形成显示屏模组(20),所述显示屏模组(20)的四个角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架部(222)安装于所述框体结构(10)的四个角部。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缓冲条(25),所述显示屏(21)的前侧面的边缘固定设置所述缓冲条(25);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触摸屏(50),所述触摸屏(50)设于所述显示屏(21)的前侧,所述触摸屏(50)安装于所述框体结构(10)。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模组(20)包括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设于所述显示屏(21)的后侧或外侧;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压紧支架(41)以及第三缓冲件(42);
所述压紧支架(41)通过第三紧固件(44)与所述框体结构(10)连接;所述第三缓冲件(42)设于所述压紧支架(41)与所述电子器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为信号线(213),所述信号线(213)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21)外侧的第一线部以及位于显示屏(21)后侧的第二线部;
所述压紧支架(41)包括第一压架(411)以及第二压架(412),所述第一压架(411)伸入所述框体结构(10)内侧壁与所述显示屏(21)的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压架(411)与所述第一线部之间设置所述第三缓冲件(42);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第四缓冲件(43),所述第二压架(412)设于所述第二线部的背面,所述第二压架(412)与所述第二线部之间设置所述第四缓冲件(43)。
CN202321815537.4U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显示设备 Active CN220731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5537.4U CN22073107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5537.4U CN22073107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1076U true CN220731076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0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15537.4U Active CN22073107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1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4957B2 (ja)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US20110163975A1 (en) Touch screen structure
CN220731076U (zh) 一种显示设备
JP2016021738A (ja) 表示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12364962U (zh) 触控反馈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13161463A1 (en)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2026887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CN212783872U (zh) 一种连接器与主板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US20080017778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CN212322025U (zh) 基于定制屏框的抗强振显示器
JP6567079B2 (ja) 電子機器
CN108346384A (zh) 一种汽车仪表液晶屏幕的安装结构
CN207337803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161082U (zh) 一种触控模组的固定结构
CN110310568B (zh) 电子显示屏固定结构
WO2018054172A1 (zh) 显示器
CN215922436U (zh) 多功能摩托车显示屏结构及摩托车
CN210428391U (zh) 一种窄边框显示器
CN216749181U (zh) 超薄High Duty COG液晶显示装置
CN217643519U (zh) 一种电视机背板用防撞结构
CN216102556U (zh) 多功能摩托车显示屏结构及摩托车
CN220691225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
JP6182954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シャーシ
CN213990837U (zh) 电视机自动静噪装置、电视机
CN216773066U (zh) 一种弹簧电容夹及电容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