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19769U - 一种顶管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管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19769U
CN220719769U CN202322335928.2U CN202322335928U CN220719769U CN 220719769 U CN220719769 U CN 220719769U CN 202322335928 U CN202322335928 U CN 202322335928U CN 220719769 U CN220719769 U CN 220719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sleeve
pipe
frame
casting di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359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匡竞婕
蔡杭庆
曾春伟
徐国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eicuig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eicuig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eicuig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eicuig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359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19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19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19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管生产线,包括养生池,养生池的外侧设有并排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第一输送通道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工艺区和第二工艺区,第二输送通道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三工艺区和第四工艺区,养生池内设有由型材拼接而成的分隔框架,分隔框架上设有若干放置腔,放置腔的长宽尺寸大于浇注模套的外径尺寸,放置腔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浇注模套的振动台,振动台的顶部设有扣合连接浇注模套的限位环,放置腔四周的分隔框架上形成环形的限位部,限位部的上端设有相互垂直的两个支架,每个支架均连接有位于放置腔上方的限位板。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对浇注模套的吊装效率和放置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顶管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墨铸铁顶管生产装置,特别是一种顶管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对球墨铸铁顶管的生产工艺包括依次设置的切管、倒角、去边修补、焊接筋板、打孔、焊接钢丝网、浇注养生、外壁修补和喷漆工序。其中浇注养生工艺需要对球墨铸铁管在水平状态下安装浇注模套,然后将浇注模套连通管材一同翻转至竖直状态,并放入养生池内进行混凝土浇注和静置养生;待管材表面的混凝土完全固化,再将浇注模套从养生池内取出,然后翻转至水平状态并开模取管,从而实现对球墨铸铁管外表面的混凝土衬层加工。
而上述浇注养生工艺的缺陷在于,浇注模套在浇注过程中需要放置在养生池底部的振动台上,从而通过振动台对浇注模套进行持续振动,从而在混凝土浇注时用于排出浇注腔内的空气;同时浇注模套的四周设有用于限位的型材框架,从而一方面方便作业人员对浇注模套的吊装,另一方面起到相互分隔的作用,避免浇注模套在吊装和养生过程中碰撞周边浇注模套造成损坏。相应的,浇注模套在吊装后则需要位于振动台的中心位置,即一方面减小浇注模套在偏置后造成振动台受压破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防止浇注模套在振动过程中碰撞型材框架产生噪音并降低型材框架的结构稳定性。但由于目前浇注模套在吊装时并没有对应的限位或导向结构,导致作业人员需要依靠目测和自身经验对浇注模套的放置位置进行调整,从而降低了对浇注模套的吊装效率并增加了浇注模套偏移的可能性。
因此,现有用于球墨铸铁顶管的养生池存在吊装效率低、浇注模套容易偏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生产线。它能够提高对浇注模套的吊装效率和放置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顶管生产线,包括养生池,养生池的外侧设有并排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第一输送通道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工艺区和第二工艺区,第二输送通道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三工艺区和第四工艺区,养生池内设有由型材拼接而成的分隔框架,分隔框架上设有若干放置腔,放置腔的长宽尺寸大于浇注模套的外径尺寸,放置腔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浇注模套的振动台,振动台的顶部设有扣合连接浇注模套的限位环,放置腔四周的分隔框架上形成环形的限位部,限位部的上端设有相互垂直的两个支架,每个支架均连接有位于放置腔上方的限位板。
前述的一种顶管生产线中,所述养生池一侧设有翻管机构,所述翻管机构包括翻管架,翻管架上并排设有若干支撑架,翻管架的一端设有挡架,挡架和翻管架之间呈相互垂直设置并在连接处设有角筋组,角筋组的中部设有套筒,套筒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座,角筋组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驱动板,驱动板的外部转动连接有伸缩件;所述翻管架在靠近挡架一端的下方设有放置槽。
前述的一种顶管生产线中,所述角筋组包括多条分别连接挡架和翻管架的角筋,各角筋的端部相互连接并形成强固部,所述驱动板和套筒均固定在强固部上。
前述的一种顶管生产线中,所述浇注模套包覆在顶管的外侧并与顶管之间形成浇注腔,浇注模套的四周分布有若干竖直的第一加强筋,相邻第一加强筋之间并排设有若干水平的第二加强筋,相邻第一加强筋之间的夹角角度小于限位板的圆弧弧度。
前述的一种顶管生产线中,当限位环和浇注模套相互扣合时,限位板和浇注模套上下错位且相互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分隔框架结构限定以及限位板的配合设置,使得浇注模套在吊装时,能够先从限位板的一侧吊入放置腔内,并在浇注模套吊入后将其与限位板相互贴合,从而利用限位板对浇注模套进行限位和导向,使其沿限位板下落后能够与限位环相互扣合,从而提高对浇注模套的吊装效率并降低浇注模套偏移的可能性;浇注模套在放置到位后则能够与限位板上下错位,从而避免限位板对浇注模套的振动造成阻碍;作业人员在吊装时还能够通过浇注模套的放置高度进行判断,有效防止浇注模套因偏置造成倾斜的可能性;
(2)通过对翻管机构的结构限定,使得浇注模套在吊装至翻管架上,能够由伸缩件带动翻管架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浇注模套的竖起或翻倒,即提高对浇注模套的吊装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角筋组、套筒和驱动板的结构限定,则能够有效提高翻管架在驱动部位的结构强度,降低驱动板和套筒在受力后造成翻管架变形的可能性;
(3)通过对浇注模套表面加强筋进行结构限定,一方面能够保证浇注模套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浇注模套的吊装过程中,还能够通过第一加强筋与限位板相互贴合实现导向,即避免限位板与第二加强筋的相互干涉,进一步提高对浇注模套的吊装稳定性;
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对浇注模套的吊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放大图;
图3是翻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强固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养生池,2-第一输送通道,3-第二输送通道,4-第一工艺区,5-第二工艺区,6-第三工艺区,7-第四工艺区,8-分隔框架,9-放置腔,10-振动台,11-支架,12-限位板,13-翻管架,14-支撑架,15-挡架,16-套筒,17-转动座,18-驱动板,19-伸缩件,20-放置槽,21-角筋,22-浇注模套,23-第一加强筋,24-第二加强筋,101-限位环,801-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顶管生产线,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养生池1,养生池1的外侧设有并排的第一输送通道2和第二输送通道3,第一输送通道2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工艺区4和第二工艺区5,第二输送通道3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三工艺区6和第四工艺区7,第一工艺区4内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外壁清理机构、修补机构和成品堆放部,第二工艺区5内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翻管机构和二次养生部,第三工艺区6内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焊接机构、倒角机构和切管机构,第四工艺区7内设有第二焊接机构,第一工艺区4、第二工艺区5、第三工艺区6和第四工艺区7的顶部设有多个并排的行车,通过行车可实现对管材的横向和纵向输送;
所述养生池1内设有由型材拼接而成的分隔框架8,分隔框架8上设有若干用于容纳不同规格浇注模套22的放置腔9,放置腔9的截面外形为矩形且放置腔9的长宽尺寸大于浇注模套22的外径尺寸,放置腔9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浇注模套22的振动台10,振动台10的顶部设有扣合连接浇注模套22的限位环101,当浇注模套22位于限位环101的内侧时,浇注模套22处于放置腔9的中心位置且在振动时不会与四周分隔框架8相互接触;放置腔9四周的分隔框架8上形成环形的限位部801,限位部801的上端设有相互垂直的两个支架11,每个支架11均连接有位于放置腔9上方的限位板12,限位板12的外形为圆弧形。
所述翻管机位于养生池1一侧的第二工艺区5内,翻管机构包括翻管架13,翻管架13上并排设有若干支撑架14,翻管架13的一端设有挡架15,挡架15和翻管架13之间呈相互垂直设置并在连接处设有角筋组,角筋组的中部设有套筒16,套筒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座17,角筋组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驱动板18,驱动板18的外部转动连接有伸缩件19;所述翻管架13在靠近挡架15一端的下方设有放置槽20,放置槽20的底部设有用于对挡架15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第一挡柱,所述翻管架13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用于对翻管架13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第二挡柱。
角筋组对称设置在翻管架13的左右两侧并和支撑架14之间呈内外交错设置。
所述角筋组包括多条分别连接挡架15和翻管架13的角筋21,各角筋21的端部相互连接并形成强固部,所述驱动板18和套筒16均固定在强固部上。
所述驱动板18和强固部之间连接有多个筋板,筋板和套筒16之间呈相互错位设置。
还包括包覆在顶管外侧实现混凝土浇注的浇注模套22,浇注模套22与顶管之间形成浇注腔,浇注模套22的四周分布有若干竖直的第一加强筋23,相邻第一加强筋23之间并排设有若干水平的第二加强筋24,相邻第一加强筋23之间的夹角角度小于限位板12的圆弧弧度;浇注模套22的四周设有配合用于吊装的吊环,吊环在吊装时和限位板12之间呈相互错位设置。
当限位环101和浇注模套22相互扣合时,限位板12和浇注模套22上下错位且相互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行车将球磨铸铁管依次吊装至各工艺区内进行切管、倒角、去边修补、焊接筋板、打孔、焊接钢丝网、浇注养生、外壁修补和喷漆工序。其中对球磨铸铁管的浇注养生工艺具体为:先在球磨铸铁管的表面焊接钢丝网,然后将球磨铸铁管置入浇注模套22内,由浇注模套22对球磨铸铁管进行包裹。浇注模套22安装后,作业人员通过行车将其放置在翻管架13上,并使浇注模套22的一端与挡架15相互贴合。浇注模套22放置后,作业人员将吊具安装在浇注模套22的远离挡架15一端,然后由伸缩件19伸出带动翻管架13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吊具和行车随翻转一同进行横移和上升。当浇注模套22翻转至竖直状态后,由行车将浇注模套22吊起并送入养生池内,并完成混凝土浇注工序。
浇注模套22在吊装时,作业人员先通过行车将浇注模套22从限位板12的一侧竖直吊入对应规格的放置腔9内,然后控制浇注模套22朝限位板12方向横向移动,使两个限位板12在与浇注模套22的侧壁相互贴合后对其进行导向,进而使浇注模套22沿限位板12下落至限位环101内。浇注模套22在放置后则与限位板12相互分离,从而保证浇注模套22的振动稳定性。
当顶管外表面的混凝土衬层固化成型后,作业人员按相同方式将浇注模套22从放置腔9内吊出放置在竖直的翻管架13上,然后由翻管架13带动浇注模套22翻转至水平状态,最后将浇注模套22从翻管架13上取下并拆除模具,完成对顶管的浇注养生工序。

Claims (5)

1.一种顶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养生池(1),养生池(1)的外侧设有并排的第一输送通道(2)和第二输送通道(3),第一输送通道(2)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工艺区(4)和第二工艺区(5),第二输送通道(3)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三工艺区(6)和第四工艺区(7),养生池(1)内设有由型材拼接而成的分隔框架(8),分隔框架(8)上设有若干放置腔(9),放置腔(9)的长宽尺寸大于浇注模套(22)的外径尺寸,放置腔(9)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浇注模套(22)的振动台(10),振动台(10)的顶部设有扣合连接浇注模套(22)的限位环(101),放置腔(9)四周的分隔框架(8)上形成环形的限位部(801),限位部(801)的上端设有相互垂直的两个支架(11),每个支架(11)均连接有位于放置腔(9)上方的限位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养生池(1)一侧设有翻管机构,所述翻管机构包括翻管架(13),翻管架(13)上并排设有若干支撑架(14),翻管架(13)的一端设有挡架(15),挡架(15)和翻管架(13)之间呈相互垂直设置并在连接处设有角筋组,角筋组的中部设有套筒(16),套筒(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座(17),角筋组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驱动板(18),驱动板(18)的外部转动连接有伸缩件(19);所述翻管架(13)在靠近挡架(15)一端的下方设有放置槽(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筋组包括多条分别连接挡架(15)和翻管架(13)的角筋(21),各角筋(21)的端部相互连接并形成强固部,所述驱动板(18)和套筒(16)均固定在强固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模套(22)包覆在顶管的外侧并与顶管之间形成浇注腔,浇注模套(22)的四周分布有若干竖直的第一加强筋(23),相邻第一加强筋(23)之间并排设有若干水平的第二加强筋(24),相邻第一加强筋(23)之间的夹角角度小于限位板(12)的圆弧弧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当限位环(101)和浇注模套(22)相互扣合时,限位板(12)和浇注模套(22)上下错位且相互分离。
CN202322335928.2U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顶管生产线 Active CN220719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5928.2U CN220719769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顶管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5928.2U CN220719769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顶管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9769U true CN220719769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35928.2U Active CN220719769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顶管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19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63053U (zh) 水下混凝土灌注控制装置
CN104772820A (zh) 一种带底座的混凝土检查井成型装置
CN220719769U (zh) 一种顶管生产线
CN106930192A (zh) 装配式变截面收分滑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927729A (zh) 一种预制空心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
CN101780916B (zh) 大型容器及内部重型设备异步整合吊装方法及一种定位支架
CN216634842U (zh) 一种预制空心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
CN215969285U (zh) 一种制作混凝土栅栏板用模具
CN208166363U (zh) 一种建筑用砖块吊运承载装置
CN210393486U (zh) 大型造纸机“z”型悬臂梁结构的吊装装置
CN220719767U (zh) 基于顶管的翻管机
JP5750362B2 (ja) 塔状構造物の解体工法
JP6185007B2 (ja) 原子炉格納容器内ポーラクレーンの解体方法
CN206172851U (zh) 一种大型过滤板卸载装置
JP4518982B2 (ja) 転炉用レンガ配設装置及び方法
CN217780649U (zh) 一种建筑管道架设提升机
CN216397985U (zh) 便于布置安装的升降式烤包装置
CN216764248U (zh) 钢结构焊接用自动提升机
JP4286971B2 (ja) タワークレーン撤去方法
CN210944594U (zh) 炉内炉管更换旋转吊架
CN216072803U (zh)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用风机吊运设备
CN214364928U (zh) 用于工作井施工的伸缩吊挂式挑梁机构
KR20120110909A (ko) 래들용 칼슘와이어 투사장치
CN211769996U (zh) 一种移动龙门吊架
CN211173165U (zh) 用于筒状异型钢结构的搭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