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15875U - 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15875U
CN220715875U CN202322017914.6U CN202322017914U CN220715875U CN 220715875 U CN220715875 U CN 220715875U CN 202322017914 U CN202322017914 U CN 202322017914U CN 220715875 U CN220715875 U CN 220715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kettle body
pipe
carbon regeneration
suction fil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79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峰
伍莺
洪侃
曾鹏
李忠岐
徐建兵
李奉真
赖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zhou Nonferrous Metallu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zhou Nonferrous Metallu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zhou Nonferrous Metallu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zhou Nonferrous Metallu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79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15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15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15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涉及废活性炭再生技术领域,上盖板上设置有投料口,过滤组件能够拆卸地安装于釜体中的下部,并将釜体由上至下分隔为活性炭再生区和抽滤区,搅拌组件和加热部件均设置于上盖板上并伸至活性炭再生区中;注液管设置于釜体下部的一侧并与抽滤区连通,注液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出液管设置于釜体的底部并与抽滤区连通,循环输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出液管的一侧和釜体上部的一侧连接,出液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阀门,抽真空组件设置于釜体下部的另一侧并与抽滤区连通;出料管设置于釜体下部的一侧并与活性炭再生区连通,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该装置减少了活性炭的损失,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活性炭再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活性炭是种吸附能力很强的吸附材料,且对难降解有机物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能够去除相对分子质量为500~3000之间的有机物,广泛应用于冶金、食品、饮料、医药、自来水、糖、油脂等行业。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吸附性能降低,需要进行再生处理。目前,废活性炭的再生主要有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方法,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将其中吸附的污染物解吸下来,从而达到重新吸附的目的。目前热再生法是应用最多,工业上最成熟的废活性炭再生方法,所采用的装置主要为回转窑,但该装置再生过程面临以下问题:窑内温度不均,导致靠近管壁的活性炭因高温灼烧而烧失,进而造成了活性炭的损失,同时,废活性炭含有大量的水份(约50%),加热煅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能源;从窑尾排出大量的热蒸气,会带走大量的炭粉,导致活性炭的损失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减少了活性炭的损失,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降低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包括釜体、上盖板、搅拌组件、加热部件、过滤组件、注液管、出液管、循环输送组件、抽真空组件和出料管,所述釜体的上端为敞口结构,所述上盖板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釜体的上端,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投料口,所述过滤组件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釜体中的下部,并将所述釜体由上至下分隔为活性炭再生区和抽滤区,所述搅拌组件和所述加热部件均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并伸至所述活性炭再生区中;所述注液管设置于所述釜体下部的一侧并与所述抽滤区连通,所述注液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液管设置于所述釜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抽滤区连通,所述循环输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管的一侧和所述釜体上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出液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抽真空组件设置于所述釜体下部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抽滤区连通;所述出料管设置于所述釜体下部的一侧并与所述活性炭再生区连通,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优选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桨叶,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所述上盖板伸至活性炭再生区并连接有所述搅拌轴,所述搅拌桨叶设置于所述搅拌轴上。
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层滤板、滤布和上层滤板,所述下层滤板和所述上层滤板均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釜体中的下部,所述滤布夹持于所述下层滤板和所述上层滤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循环输送组件包括循环管和循环泵,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管的一侧和所述釜体上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管上。
优选地,所述抽真空组件包括抽气管、第四阀门和真空泵,所述抽气管设置于所述釜体下部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抽滤区连通,所述抽气管上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四阀门和真空泵。
优选地,还包括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包括温度探头和温度显示屏,所述温度探头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并伸至所述活性炭再生区中,所述温度探头与位于所述釜体外部的所述温度显示屏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用于向所述釜体中通入热蒸汽。
优选地,所述釜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扰流板,且所述扰流板位于活性炭再生区。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包括釜体、上盖板、搅拌组件、加热部件、过滤组件、注液管、出液管、循环输送组件、抽真空组件和出料管,釜体的上端为敞口结构,上盖板能够拆卸地安装于釜体的上端,过滤组件能够拆卸地安装于釜体中的下部,并将釜体由上至下分隔为活性炭再生区和抽滤区。本实用新型中将活性炭再生区与抽滤区合并在一个装置中,通过过滤组件的过滤,可在一套装置中实现废活性炭的再生、洗涤、抽滤和出料,相较于回转窑加热煅烧的方式,减少了活性炭的损失,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降低了成本。同时,本申请中通过将废活性炭放入废活性炭再生液中,搅拌组件进行搅拌,同时通过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使得废活性炭受热均匀,避免因高温灼烧而烧失,进一步减少了活性炭的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活性炭再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活性炭再生装置中上层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废活性炭再生装置;1、釜体;101、活性炭再生区;102、抽滤区;2、上盖板;3、投料口;4、加热管;5、温度探头;6、搅拌轴;7、搅拌桨叶;8、扰流板;9、过滤组件;901、上层滤板;10、注液管;11、第一阀门;12、出液管;13、第二阀门;14、循环管;15、循环泵;16、出料管;17、第三阀门;18、抽气管;19、第四阀门;20、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减少了活性炭的损失,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降低了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100,包括釜体1、上盖板2、搅拌组件、加热部件、过滤组件9、注液管10、出液管12、循环输送组件、抽真空组件和出料管16,釜体1的上端为敞口结构,上盖板2能够拆卸地安装于釜体1的上端,本实施例中上盖板2通过法兰盘、螺栓和螺母与釜体1连接。上盖板2上设置有投料口3,过滤组件9能够拆卸地安装于釜体1中的下部,并将釜体1由上至下分隔为活性炭再生区101和抽滤区102,搅拌组件和加热部件均设置于上盖板2上并伸至活性炭再生区101中;注液管10设置于釜体1下部的一侧并与抽滤区102连通,注液管1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1,出液管12设置于釜体1的底部并与抽滤区102连通,循环输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出液管12的一侧和釜体1上部的一侧连接,出液管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阀门13,抽真空组件设置于釜体1下部的另一侧并与抽滤区102连通,抽真空组件靠近过滤组件9设置;出料管16设置于釜体1下部的一侧并与活性炭再生区101连通,出料管16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7,本实施例中出料管16的设置高度高于过滤组件9的设置高度,且靠近过滤组件9设置。
工作时,由注液管10向釜体1中加入废活性炭再生液,废活性炭再生液穿过过滤组件9进入活性炭再生区101,通过投料口3投入废活性炭,搅拌组件进行搅拌,同时通过加热部件进行加热,再生过程中通过循环输送组件将抽滤区102的废活性炭再生液抽出再注入釜体1中,加快反应进行。待再生反应结束后,通过抽真空组件加快反应液通过过滤组件9进入到抽滤区102,之后使得抽滤区102的反应液从出液管12放出至储罐中储存,而再生后活性炭被留在活性炭再生区101中。从注液管10中加入定量的洗涤液,洗涤液自下而上穿过过滤组件9,可起到冲洗过滤组件9的作用,防止堵塞。之后进行搅拌洗涤,待洗涤结束后,从出料管16将浆液放出至板框压滤机或离心机中,压滤或离心后,得到再生后活性炭,可重新用于废水中COD的吸附。
需要说明的是,废活性炭再生液的加入还可采用通过注液管10向釜体1中通入清水,再由投料口3投入废活性炭再生剂,废活性炭再生剂在清水中溶解进而形成废活性炭再生液的方式。
本实施例中将活性炭再生区101与抽滤区102合并在一个装置中,通过过滤组件9的过滤,可在一套装置中实现废活性炭的再生、洗涤、抽滤和出料,相较于回转窑加热煅烧的方式,减少了活性炭的损失,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降低了成本。同时,本申请中通过将废活性炭放入废活性炭再生液中,搅拌组件进行搅拌,同时通过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使得废活性炭受热均匀,避免因高温灼烧而烧失,进一步减少了活性炭的损失。现有技术中活性炭湿法再生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活性炭需要多次出料再投料,来回进出料导致操作强度大,也容易导致活性炭的损失,相较于以上方式,本实施例中废活性炭再生装置100的省去了活性炭多次出料再投料的过程,既减少了活性炭的损失,又降低了工人操作强度。
具体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轴6和搅拌桨叶7,电机设置于上盖板2上,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上盖板2伸至活性炭再生区101并连接有搅拌轴6,搅拌桨叶7设置于搅拌轴6上。工作时,电机带动搅拌轴6和搅拌桨叶7转动,对活性炭再生区101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反应充分。
具体地,过滤组件9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层滤板、滤布和上层滤板901,下层滤板和上层滤板901均能够拆卸地安装于釜体1中的下部,滤布夹持于下层滤板和上层滤板901之间。过滤组件9用于对活性炭进行拦截,避免活性炭进入抽滤区102。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下层滤板固定于下法兰盘的中心孔中,下法兰盘通过螺栓安装于釜体1的内侧壁上,之后将滤布铺设于下层滤板上,上层滤板901固定于上法兰盘的中心孔中,上法兰盘通过螺栓安装于釜体1的内侧壁上,且上层滤板901压紧于滤布上,由此完成过滤组件9的安装。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上层滤板901和下层滤板均为塑料滤板或陶瓷滤板,滤布为耐碱滤布。
具体地,循环输送组件包括循环管14和循环泵15,循环管14的两端分别与出液管12的一侧和釜体1上部的一侧连接,循环泵15设置于循环管14上。釜体1上部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水进水口,循环管14的上端安装于循环水进水口处,循环管14的下端与出液管12的连接处位于釜体1与第二阀门13之间。
具体地,抽真空组件包括抽气管18、第四阀门19和真空泵20,抽气管18设置于釜体1下部的另一侧并与抽滤区102连通,抽气管18上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四阀门19和真空泵20。抽气管18和注液管10分别设置于釜体1的两侧,抽气管18的设置高度高于注液管10的设置高度,且抽气管18靠近过滤组件9设置。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测温组件,测温组件用于监测并显示性炭再生区的液体的温度,测温组件包括温度探头5和温度显示屏,温度探头5设置于上盖板2上并伸至活性炭再生区101中,温度探头5与位于釜体1外部的温度显示屏电连接。温度探头5用于监测活性炭再生区101的液体的温度,温度显示屏用于显示温度探头5测得的温度,便于使用者观察温度,当温度合适之后通过控制加热部件停止加热。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加热部件为加热管4,加热管4用于向釜体1中通入热蒸汽,加热管4的上端用于与蒸汽发生装置连接,热蒸汽通过加热管4进入釜体1中,进而对釜体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中釜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扰流板8,且扰流板8位于活性炭再生区101。物料通过与扰流板8的接触混合得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反应充分。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釜体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支架,釜体1用于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机架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釜体1和上盖板2的材质均可以为金属、PVC、PP、PTFE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使用过程为:首先,开启第一阀门11,由注液管10向釜体1中加入定量的清水,之后关闭第一阀门11,开启电机,使得搅拌桨叶7转动,在搅拌状态下从投料口3加入再生剂,再生剂溶解于清水中形成废活性炭再生液,待再生剂完全溶解后,再从投料口3加入废活性炭;由加热管4通入热蒸汽,从温度显示屏观察温度,待温度达到合适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开启循环泵15,将抽滤区102的废活性炭再生液抽出再注入到釜体1中,加快再生反应的进行。
待再生反应结束后,关闭电机和循环泵15,先开启第二阀门13,由出液管12排出抽滤区102的反应液,使得抽滤区102中反应液的液面高度低于抽气管18的设置高度,之后开启第四阀门19和真空泵20,真空泵20通过抽气管18将抽滤区102的空气向外抽送,使得抽滤区102形成负压,进而加快活性炭再生区101的反应液进入抽滤区102,该过程中抽滤区102中反应液的液面高度始终低于抽气管18的设置高度,抽滤区102的反应液从出液管12放出至储罐中储存,留待后续进一步处理,而再生后活性炭被过滤组件9阻挡而留在活性炭再生区101中。反应液排出之后,关闭第二阀门13、第四阀门19和真空泵20。
开启第一阀门11,从注液管10中加入定量的洗涤液,洗涤液自下而上依次穿过下层滤板、滤布和上层滤板901,可起到冲洗滤布的作用,防止滤布堵塞。之后开启电机,进行搅拌洗涤,洗涤过程中,开启循环泵15,将抽滤区102的洗涤液抽出再注入到釜体1中,加快洗涤过程的进行;待洗涤结束后,关闭电机和循环泵15,开启第三阀门17,从出料管16将浆液放出至板框压滤机或离心机中,压滤或离心后,得到再生后活性炭,可重新用于废水中COD的吸附。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上盖板、搅拌组件、加热部件、过滤组件、注液管、出液管、循环输送组件、抽真空组件和出料管,所述釜体的上端为敞口结构,所述上盖板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釜体的上端,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投料口,所述过滤组件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釜体中的下部,并将所述釜体由上至下分隔为活性炭再生区和抽滤区,所述搅拌组件和所述加热部件均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并伸至所述活性炭再生区中;所述注液管设置于所述釜体下部的一侧并与所述抽滤区连通,所述注液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液管设置于所述釜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抽滤区连通,所述循环输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管的一侧和所述釜体上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出液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抽真空组件设置于所述釜体下部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抽滤区连通;所述出料管设置于所述釜体下部的一侧并与所述活性炭再生区连通,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桨叶,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所述上盖板伸至活性炭再生区并连接有所述搅拌轴,所述搅拌桨叶设置于所述搅拌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层滤板、滤布和上层滤板,所述下层滤板和所述上层滤板均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釜体中的下部,所述滤布夹持于所述下层滤板和所述上层滤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组件包括循环管和循环泵,所述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管的一侧和所述釜体上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循环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组件包括抽气管、第四阀门和真空泵,所述抽气管设置于所述釜体下部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抽滤区连通,所述抽气管上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四阀门和真空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包括温度探头和温度显示屏,所述温度探头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并伸至所述活性炭再生区中,所述温度探头与位于所述釜体外部的所述温度显示屏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用于向所述釜体中通入热蒸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扰流板,且所述扰流板位于活性炭再生区。
CN202322017914.6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 Active CN220715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914.6U CN220715875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914.6U CN220715875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5875U true CN220715875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0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7914.6U Active CN220715875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158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30159Y (zh) 一种活性炭漂洗设备
CN109354291A (zh)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设备
CN220715875U (zh) 一种废活性炭再生装置
CN113620474A (zh) 一种多功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CN209341736U (zh) 一种n-乙烯基己内酰胺均聚物专用干燥机
CN110894427A (zh) 一种沥青乳化装置
CN211896477U (zh) 一种研磨废水处理回收系统
CN112076686A (zh) 一种生产硫酸锌的搅拌装置
CN109678289B (zh) 一种重金属废水净化回收工艺
CN214734977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设备
CN215087172U (zh) 一种气液分离式反应釜
CN212998457U (zh) 一种节能型化工用蒸馏釜
CN213141714U (zh) 一种天然气脱硫废液处理装置
CN210773566U (zh) 一种环境工程废气处理用余热回收装置
CN208667366U (zh) 一种高效水污染处理设备
CN220201481U (zh) 一种柴油尾气处理液制备装置
CN209020367U (zh) 一种更加节能环保的搅拌式反应釜
CN208576209U (zh) 一种纤维素压滤罐
CN219072248U (zh) 一种抽滤装置
CN109205915A (zh) 一种高效紫外光催化废水处理系统
CN216460693U (zh) 一种可加热式高含硫气田集气站容器密闭冲砂装置
CN217189602U (zh) 一种净化罐
CN211998874U (zh) 一种新型高效环保废水废气成套处理设备
CN209147643U (zh) 一种塑胶产品生产用原料烘干装置
CN218755207U (zh) 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