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7333U - 燃烧器及灶具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及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7333U
CN220707333U CN202321416390.1U CN202321416390U CN220707333U CN 220707333 U CN220707333 U CN 220707333U CN 202321416390 U CN202321416390 U CN 202321416390U CN 220707333 U CN220707333 U CN 220707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fire cover
gas mixing
ga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63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63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7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7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7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及灶具,燃烧器包括:火盖,盖设在混气槽上,火盖与混气槽围合形成密闭的腔体,火盖的顶壁开设有连通混气槽与外界的第一出火孔;其中,第一出火孔沿其深度方向划分为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第一孔段位于第二孔段的上方,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的内径,混气槽内的燃气依次经过第二孔段与第一孔段而导出燃烧。因此,燃气从第二孔段进入到第一孔段时,燃气流速降低,以减少离焰现象的产生;燃气形成的火焰从第一孔段进入到第二孔段时,火焰会受到阻隔,以减少回火现象的产生。

Description

燃烧器及灶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灶具。
背景技术
燃气灶作为一种灶具,其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其大众化程度无人不知。按气源讲,燃气灶主要分为液化气灶、煤气灶、天然气灶。按灶眼讲,分为单灶、双灶和多眼灶。
火焰稳定燃烧时有一个平衡关系,即燃气的出气速度和混合物燃烧速度之间的平衡关系,当混合物出气速度大于燃烧速度时会产生离焰现象,当混合物出气速度大于燃烧速度时会离焰小于时会产生回火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燃烧器及灶具,能够减少离焰以及回火现象的产生。
燃烧器包括:炉头,形成有混气槽,混气槽用于通入燃气,炉头设置有连通混气槽的进气口;引射管,与进气口连通,引射管用于将外界的燃气通过进气口导入到混气槽内;火盖,盖设在混气槽上,火盖与混气槽围合形成密闭的腔体,火盖的顶壁开设有连通混气槽与外界的第一出火孔;其中,第一出火孔沿其深度方向划分为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第一孔段位于第二孔段的上方,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的内径,混气槽内的燃气依次经过第二孔段与第一孔段而导出燃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孔段的深度大于第一孔段的深度,第二孔段的深度小于两倍第一孔段的深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混气槽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混气槽与第二混气槽,第二混气槽环绕第一混气槽设置,火盖包括第一火盖与第二火盖,第一火盖盖设在第一混气槽上,第二火盖盖设在第二混气槽上,第一火盖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出火孔,第二火盖上开设有第二出火孔,第一混气槽内的燃气通过第一出火孔导出,第二混气槽内的燃气通过第二出火孔导出。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混气槽包括第三混气槽,第三混气槽间隔设置于第一混气槽与第二混气槽之间,第三混气槽环绕第一混气槽设置,第一火盖盖设在第一混气槽与第三混气槽上,第一火盖设置有位于第一出火孔外侧的第三出火孔,第三混气槽内的燃气通过第三出火孔导出燃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出火孔与第三出火孔均呈条形设置,第二出火孔在第二火盖的顶壁上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二火盖的径向倾斜,第三出火孔在第一火盖顶壁上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火盖的径向倾斜,第二出火孔与第三出火孔的倾斜方向一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火盖与第二火盖均包括顶壁与侧壁,第一出火孔设置于第一火盖的顶壁,第三出火孔在第一火盖的顶壁与侧壁上延伸,第二出火孔在第二火盖的顶壁与侧壁上延伸,第三出火孔的深度方向相对于第一火盖的轴线倾斜,第二出火孔的深度方向相对于第二火盖的轴线倾斜。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火盖上设置有传火缝,传火缝连通第一混气槽与第三出火孔,传火缝处的火焰能够引燃第三出火孔处的燃气或第一出火孔处的燃气。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传火缝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火盖的顶壁,第一火盖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出火孔的部分的内壁低于设置有传火缝的部分的内壁。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燃烧器还包括火盖座,火盖座盖设在炉头的顶部,第一火盖与第二火盖盖设在火盖座的顶部,火盖座的侧壁设置有通气孔;第一火盖与第二火盖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有补气通道,通气孔连通补气通道,通气孔用于将外界的空气导入到补气通道中。
灶具,包括底座、锅架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燃烧器,燃烧器设置于底座中,锅架设置于火盖上方以支撑锅具,燃烧器用于对锅具进行加热。
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基于本申请提供的燃烧器,火盖盖设在混气槽的顶部,火盖与混气槽围合形成密闭腔体,火盖的顶壁开设有第一出火孔。其中,第一出火孔沿其高度方向划分为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第一孔段位于第二孔段的上方,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的内径,混气槽内的燃气依次经过第二孔段与第一孔段导出燃烧。燃气从第二孔段进入到第一孔段时,燃气流速降低,以减少离焰现象的产生;燃气形成的火焰从第一孔段进入到第二孔段时,火焰会受到阻隔,以减少回火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燃烧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1中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燃烧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火盖座设置在炉头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燃烧器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第一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是图8中的第一火盖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区域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第一火盖与第二火盖的设置关系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13是火盖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一火盖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第二火盖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4所示火盖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燃烧器10、炉头11、混气槽111、第一混气槽1111、第二混气槽1112、第三混气槽1113、引射管12、第一引射管121、第二引射管122、第三引射管123、火盖13、第一火盖131、第一出火孔1311、第三出火孔1312、第一孔段1311a、第二孔段1311b、传火缝1313、第一内壁1314、第二内壁1315、第二火盖132、第二出火孔1321、补气通道133、火盖座14、通气孔1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手段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结合,所构成的其它实施例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燃烧器10,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燃烧器1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燃烧器10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燃烧器10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3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图4,燃烧器10包括炉头11以及引射管12,炉头11形成有混气槽111,混气槽111用于通入燃气,炉头11设置有连通混气槽111的进气口(图未示)。混气槽111可以视为炉头11凹陷形成,混气槽111的开口向上,进气口可以设置在炉头11的侧壁上。引射管12与进气口连通,引射管12用于将外界的燃气通过进气口导入到混气槽111内。引射管12可以位于炉头11的一侧且一端与进气口连通,燃气从引射管12的另一端导入其中。
其中,引射管12的另一端可以与外界的导气管通过喷嘴实现连通,外界的导气管可以直接与气源连通,导气管将气源中的燃气导入到喷嘴中,并通过喷嘴将燃气喷射到引射管12中,以进一步导入到混气槽111内。
燃烧器10设置有火盖13,火盖13盖设在混气槽111上火盖13。结合上述内容,混气槽111可以仅仅是由炉头11构成,此时火盖13可以直接与炉头11的顶壁接触进而实现盖设。混气槽111也可以是炉头11与其他结构共同构成,此时其他结构可以设置在炉头11的顶壁,火盖13与该其他结构接触进而实现盖设。
图5是火盖座14设置在炉头11上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燃烧器10包括火盖座14,火盖座14盖设在炉头11的顶部。此时,炉头11与火盖座14共同构成混气槽111,火盖13盖设在火盖座14上。
图6是图2所示的燃烧器10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结合图6,火盖13与混气槽111围合形成密闭的腔体,引射管12会将燃气导入到该密闭的腔体内。
图7是图3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第一火盖131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是图8中的第一火盖131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的区域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7-图10,火盖13包括第一火盖131与第二火盖132,第二火盖132环绕第一火盖131设置,且第二火盖132与第一火盖131之间设置有间隙。结合上述内容,火盖13的顶壁开设有连通混气槽111与外界的第一出火孔1311,第一出火孔1311可以设置于第一火盖131上,如附图8所示。第一出火孔1311用于导出燃气,以使得混气槽111内的燃气通过第一出火孔1311导出进行燃烧。
结合图10,第一出火孔1311沿其深度方向划分为第一孔段1311a与第二孔段1311b,第一孔段1311a位于第二孔段1311b的上方,第一孔段1311a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1311b的内径,混气槽111内的燃气依次经过第二孔段1311b与第一孔段1311a而导出燃烧。
具体地,第一孔段1311a的底部与第二孔段1311b的顶部相接,进而使得第二孔段1311b内的燃气能够直接导入到第一孔段1311a内。第一孔段1311a的形状可以与第二孔段1311b的形状相同,例如,第一孔段1311a与第二孔段1311b的形状均为圆柱形。此时,第一孔段1311a大内径大于第二孔段1311b的内径,即为第一孔段1311a的直径大于第二孔段1311b的直径。
综上,通过将第一孔段1311a的内径设置为大于第二孔段1311b的内径,在燃气从第二孔段1311b进入到第一孔段1311a时,由于从一个较小的空间进入到一个较大的空间,燃气流速降低,能够减少因为燃气的流速过大而导致的离焰现象。在燃气形成的火焰从第一孔段1311a进入到第二孔段1311b时,由于火焰从大空间进入到小空间,火焰会受到阻隔,以减少回火现象的产生。
结合图10,为了更有效地减少离焰现象以及回火现象的产生,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孔段1311b的深度大于第一孔段1311a的深度,第二孔段1311b的深度小于两倍第一孔段1311a的深度。其中,第一孔段1311a与第二孔段1311b的深度即为第一孔段1311a与第二孔段1311b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结合图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混气槽1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混气槽1111与第二混气槽1112,第二混气槽1112环绕第一混气槽1111设置,第一火盖131盖设在第一混气槽1111上,第二火盖132盖设在第二混气槽1112上。此时,第一火盖131盖设在第一混气槽1111上形成有密闭的腔体,第二火盖132盖设在第二混气槽1112上形成有密闭的腔体。
结合图5、图6以及上述第一出火孔1311设置在第一火盖131的实施例,第二火盖132上开设有第二出火孔1321,第一混气槽1111内的燃气通过第一出火孔1311导出,第二混气槽1112内的燃气通过第二出火孔1321导出。应理解,第一混气槽1111与第二混气槽1112分别构成的腔体互不连通,此时燃气可以单独导入到第一混气槽1111内进而通过第一出火孔1311导出燃烧,也可以是的单独导入到第二混气槽1112内进而通过第二出火孔1321导出燃烧。此时,第一出火孔1311导出的燃气产生的火焰为内环火,第二出火孔1321导出的燃气产生的火焰为外环火,内环火可以是小火以实现小火加热,外环火可以是较大的火以实现对锅具的迅速加热。
继续结合图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混气槽111包括第三混气槽1113,第三混气槽1113间隔设置于第一混气槽1111与第二混气槽1112之间,且第三混气槽1113环绕第一混气槽1111设置。应理解,第一混气槽1111、第二混气槽1112以及第三混气槽1113均呈环形设置,第一混气槽1111、第二混气槽1112以及第三混气槽1113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且不连通,第二混气槽1112位于第一混气槽1111与第三混气槽1113之间。
结合图6-图8,第一火盖131盖设在第一混气槽1111与第三混气槽1113上,第一火盖131设置有位于第一出火孔1311外侧的第三出火孔1312,第三混气槽1113内的燃气通过第三出火孔1312导出燃烧。此时,燃气能够单独地导入到第三混气槽1113内,进而通过第三出火孔1312单独地导出燃烧,此时第三出火孔1312处的火焰为中环火,主要实现对锅具的中部位置进行加热。
结合到图4,引射管12可以包括第一引射管121、第二引射管122以及第三引射管123,第一引射管121、第二引射管122以及第三引射管123分别与第一混气槽1111、第二混气槽1112以及第三混气槽1113连通,进而分别独立地将燃气导入到第一混气槽1111、第二魂气槽以及第三混气槽1113内。
图11是第一火盖131与第二火盖132的设置关系示意图。
结合图11,第二出火孔1321与第三出火孔1312均呈条形设置,第一出火孔1311为圆形火孔。第二出火孔1321在第二火盖132的顶壁上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二火盖132的径向倾斜,第三出火孔1312在第一火盖131顶壁上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火盖131的径向倾斜,第二出火孔1321与第三出火孔1312的倾斜方向一致。
具体地,第一火盖131与第二火盖132均包括顶壁与侧壁,第二出火孔1321除了在第二火盖132顶壁延伸的部分,还可以包括在第二火盖132侧壁延伸的部分,第三出火孔1312除了在第一火盖131除了在第一火盖131侧壁延伸的部分,还可以包括在第一火盖131侧壁延伸的部分。此实施例中,仅仅对于在侧壁上延伸部分的的延伸方向作了限定。
应理解,第二出火孔1321在第二火盖132的顶壁上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二火盖132的径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具体可以在10°-20°之间,第三出火孔1312在第一火盖131顶壁上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火盖131的径向具有一定的夹角,具体可以在10°-20°之间。
第二出火孔1321与第三出火孔1312的倾斜方向一致时,第二出火孔1321相对于第二火盖132的径向朝向顺时针方向倾斜且第三出火孔1312相对于第一火盖131的径向朝向顺时针方向倾斜,或第二出火孔1321相对于第二火盖132的径向朝向顺时逆方向倾斜且第三出火孔1312相对于第一火盖131的径向朝向逆时针方向倾斜。在图11中,第二出火孔1321相对于第二火盖132的径向朝向顺时针方向倾斜且第三出火孔1312相对于第一火盖131的径向朝向顺时针方向倾斜。
通过第二出火孔1321与第三出火孔1312的倾斜方向一致,使得第一火盖131与第二火盖132之间间隔空间的压力,进而增强负压效应,有利于对第二出火孔1321与第二出火孔1321处燃气的二次空气补充,进而燃烧更加地充分,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量。
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沿剖面线C-C的剖视图,图13是火盖座1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结合图11-图13,第一火盖131与第二火盖132间隔设置时,在二者之间形成有补气通道133,补气通道133呈环形设置。结合第二出火孔1321与第三出火孔1312倾斜方向一致的实施例,此时会减小补气通道133处的压力,以增强负压效应,使得更多的空气进入到补气通道133内,进而有利于对第二出火孔1321与第三出火孔1312处燃气的二次空气补充。
火盖座14的侧壁设置有通气孔141,通气孔141连通补气通道133与外界空间,通气孔141用于将外界的空气导入到补气通道133中,以使得补气通道133内有足够多的空气实现二次空气补充。
图14是第一火盖131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第二火盖132的侧视图。
结合图14以及图15,第三出火孔1312在第一火盖131的顶壁与侧壁上延伸,第二出火孔1321在第二火盖132的顶壁与侧壁上延伸。此时,第三出火孔1312的深度方向相对于第一火盖131的轴线倾斜,第三出火孔1312的深度方向相对于第一火盖13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A。第二出火孔1321的深度方向相对于第二火盖132的轴线倾斜,第二出火孔1321的深度方向与第二火盖132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B。其中,在燃烧器10正常放置的情况下,第二出火孔1321与第三出火孔1312的深度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夹角A与夹角B的范围为10°-30°。结合图11与图12,第二出火孔1321在第二火盖132的靠近第一火盖131的内壁上也具有延伸的部分,该部分与水平面之间可以呈20°-50°的夹角。
图16是图14所示火盖13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4与图1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火盖131上设置有传火缝1313,传火缝1313连通第一混气槽1111与第三出火孔1312,传火缝1313处的火焰能够引燃第三出火孔1312处的燃气或第一出火孔1311处的燃气。通过传火缝1313的设置,可以通过第一出火孔1311处的火焰引燃第三出火孔1312处的燃气,也可以通过第三出火孔1312处的燃气引燃第一出火孔1311处的燃气。
具体地,结合图9,传火缝1313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火盖131的顶壁,第一火盖131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出火孔1311的部分的内壁为第一内壁1314,设置有传火缝1313的部分的内壁为第二内壁1315,第一内壁1314低于第二内壁1315。
通过将第一内壁1314设置为低于第二内壁1315,在燃气通入到第一混气槽1111内时,第一混气槽1111会优先到传火缝1313处,进而保证传火缝1313火焰的稳定性,有利于传火。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灶具(图未示),灶具包括底座、锅架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燃烧器10。燃烧器10设置于底座中,锅架设置于火盖13上方以支撑锅具,燃烧器10用于对锅具进行加热。其中,底座形成有容置槽,燃烧器10设置在容置槽中。底座的容置槽的开口处可以设置有盖体,燃烧器10部分外露于盖体,锅架可以设置在盖体上。
结合上述内容,燃烧器10可以设置有点火瓷针,燃烧器点火时,点火瓷针向第一火盖131放电,击穿并点燃从第三出火孔1312流出的混合气体形成火焰,火焰通过传火缝1313引燃第一出火孔1311流出的混合气体形成内环火焰,第三出火孔1312的火焰直接引燃第二出火孔1321流出的混合气体形成火焰。
当燃烧器10只有第一出火孔1311导出的燃气进行燃烧时,传火缝1313处也有火焰,此时,传火缝1313处的火焰引燃第三出火孔1312的混合气体形成火焰,第三出火孔1312处的火焰引燃第二出火孔1321流出的混合气体形成火焰,完成传火过程。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头,形成有混气槽,所述混气槽用于通入燃气,所述炉头设置有连通所述混气槽的进气口;
引射管,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引射管用于将外界的燃气通过所述进气口导入到混气槽内;
火盖,盖设在所述混气槽上,所述火盖与所述混气槽围合形成密闭的腔体,所述火盖的顶壁开设有连通所述混气槽与外界的第一出火孔;
其中,所述第一出火孔沿其深度方向划分为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位于所述第二孔段的上方,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所述混气槽内的燃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孔段与所述第一孔段而导出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段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深度,所述第二孔段的深度小于两倍所述第一孔段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气槽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混气槽与第二混气槽,所述第二混气槽环绕所述第一混气槽设置,所述火盖包括第一火盖与第二火盖,所述第一火盖盖设在所述第一混气槽上,所述第二火盖盖设在所述第二混气槽上,所述第一火盖的顶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出火孔,所述第二火盖上开设有第二出火孔,所述第一混气槽内的燃气通过所述第一出火孔导出,所述第二混气槽内的燃气通过所述第二出火孔导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气槽包括第三混气槽,所述第三混气槽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混气槽与所述第二混气槽之间,所述第三混气槽环绕所述第一混气槽设置,所述第一火盖盖设在所述第一混气槽与所述第三混气槽上,所述第一火盖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出火孔外侧的第三出火孔,所述第三混气槽内的燃气通过所述第三出火孔导出燃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火孔与所述第三出火孔均呈条形设置,所述第二出火孔在所述第二火盖的顶壁上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火盖的径向倾斜,所述第三出火孔在所述第一火盖顶壁上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火盖的径向倾斜,所述第二出火孔与所述第三出火孔的倾斜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火盖与所述第二火盖均包括顶壁与侧壁,所述第一出火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火盖的顶壁,所述第三出火孔在所述第一火盖的顶壁与侧壁上延伸,所述第二出火孔在所述第二火盖的顶壁与侧壁上延伸,所述第三出火孔的深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火盖的轴线倾斜,所述第二出火孔的深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火盖的轴线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火盖上设置有传火缝,所述传火缝连通所述第一混气槽与所述第三出火孔,所述传火缝处的火焰能够引燃所述第三出火孔处的燃气或所述第一出火孔处的燃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火缝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火盖的顶壁,所述第一火盖的顶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出火孔的部分的内壁低于设置有所述传火缝的部分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火盖座,所述火盖座盖设在所述炉头的顶部,所述第一火盖与所述第二火盖盖设在所述火盖座的顶部,所述火盖座的侧壁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第一火盖与所述第二火盖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有补气通道,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补气通道,所述通气孔用于将外界的空气导入到所述补气通道中。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锅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设置于所述底座中,所述锅架设置于所述火盖上方以支撑锅具,所述燃烧器用于对所述锅具进行加热。
CN202321416390.1U 2023-06-05 2023-06-05 燃烧器及灶具 Active CN220707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6390.1U CN220707333U (zh) 2023-06-05 2023-06-05 燃烧器及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6390.1U CN220707333U (zh) 2023-06-05 2023-06-05 燃烧器及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7333U true CN220707333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8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6390.1U Active CN220707333U (zh) 2023-06-05 2023-06-05 燃烧器及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7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8637B2 (en) Top burner and cooker comprising the same
US8381714B2 (en) Burner for cooking appliances
US20100279238A1 (en) Gas burner
US10393386B2 (en) System of gas burners, in particular for a cooking top for household use
JP4458298B2 (ja) コンロ用バーナ
CN104534470A (zh) 一种燃烧器
CN110088529A (zh) 燃气燃烧器以及包括燃气燃烧器的灶具
JP2011220653A (ja) ガスコンロ用バーナ、及びガスコンロ
CN208154474U (zh) 一种燃烧器
CN109595556B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20707333U (zh) 燃烧器及灶具
CN112161268A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1795385A (zh) 具有火焰增强功能的炉头
CN107036099A (zh) 一种三环分火器及应用该分火器的三环燃烧器
CN212805754U (zh) 燃烧器
CN109140445B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JP3144236U (ja) ガスコンロのガスバーナー覆い装置
CN109140444B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KR101304847B1 (ko) 빌트인 타입 조리기기
CN212511140U (zh) 具有火焰增强功能的炉头
CN216281379U (zh) 灶具燃烧器
CN220083065U (zh) 燃烧器和灶具
CN211119339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JP2019158234A (ja) ガスコンロ
CN219913046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