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3974U - 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3974U
CN220703974U CN202322153812.7U CN202322153812U CN220703974U CN 220703974 U CN220703974 U CN 220703974U CN 202322153812 U CN202322153812 U CN 202322153812U CN 220703974 U CN220703974 U CN 220703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yarn
twisting
paying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38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芳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Mingguan Ribbon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Mingguan Ribbon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Mingguan Ribbon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Mingguan Ribbon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538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3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3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3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带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编织时,扭线驱动组件动作,经过动力放大组件的动力传递后带动放线扭线组件旋转,此时通过放线扭线组件带动多个纤维纱线卷同步旋转并向外放线,接着通过纱线汇集组件将放线扭线组件放出的多股纤维纱线汇集,进而多股纤维纱线在纱线汇集组件中编织形成一根绳带类织带。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在绳带类织带的编织过程中,利用纱线汇集组件进行定位导向的作用,避免多股纤维纱线在编织过程中发生偏移,有效确保绳带类织带的质量。

Description

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带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
背景技术
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带织物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
织带按特点分,包括A/松紧带:勾边带/夹丝松紧带/斜纹松紧带/毛巾松紧带/纽门松紧带/拉架松紧带/防滑松紧带/提字提花松紧带;B/绳带类:圆橡筋绳/针通、PP、低弹、晴纶、棉、麻绳等;C/针织带:由于结构特殊,指横向(维向)松紧,主要用于滚边的针织带;D/字母带:丙纶材料、提字字母、双边字母、提字母圆绳等;E/人字带:透明肩带、纱带、线带;F/箱包织带:PP带、尼龙包边带、棉织带、人造丝织带、晴纶织带、提花织带等;G/丝绒带:弹性丝绒带,双面绒带;H/各种棉花边,蕾丝花边;T/绒带:绒带运用丝绒材质,带子上面镶嵌一层很薄的毛;M/印花带:在带子上面量身定做各种花纹;P/有耳缎带:适用于女装裙(挂耳)、毛衫上衣及领口、袖口等。
其中,绳带类织带通过绳带编织机编织而成,目前市场上的绳带编织机对绳带编织时没有导向装置,编织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进而影响绳带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绳带编织机对绳带编织时没有导向装置,编织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进而影响绳带的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包括:
加工基座;
放线扭线组件,所述放线扭线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放线扭线组件上安装有多个纤维纱线卷,所述放线扭线组件带动多个纤维纱线卷同步旋转并向外放线;
纱线汇集组件,所述纱线汇集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并位于所述放线扭线组件的前方,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将所述放线扭线组件放出的多股纤维纱线汇集;
纱线端部固定件,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并位于所述纱线汇集组件的前方,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将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引出的多股纤维纱线的端部固定;
扭线驱动组件,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用于驱动所述放线扭线组件旋转;
以及动力放大组件,所述动力放大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同时与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和所述放线扭线组件相连接,以将所述扭线驱动组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放线扭线组件;
其中,所述放线扭线组件、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和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加工基座沿其长度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垂直设置有织带固定安装座、纤维汇集安装座、扭线安装座、放大安装座和驱动安装座;其中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织带固定安装座,所述纱线汇集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纤维汇集安装座,所述放线扭线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扭线安装座上,所述动力放大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放大安装座上,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安装座上。
可选地,所述放线扭线组件包括扭线旋转主轴、放线旋转架和纱线卷安装架;所述扭线旋转主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后端部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啮合连接;所述放线旋转架套设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同时所述放线旋转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上;多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放线旋转架上并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啮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前端部固定设置有一放线引导架,所述放线引导架对应每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设置有一放线引导孔。
可选地,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等间距转动设置于所述放线旋转架上;其中所述扭线旋转主轴中部固定设置有旋转主动齿轮,每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后端部均固定设置有一旋转被动齿轮,所述旋转主动齿轮与所述旋转被动齿轮啮合连接,四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分别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啮合传动实现在所述放线旋转架上自转。
可选地,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包括上汇集转轮和下汇集转轮;所述上汇集转轮和所述下汇集转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上汇集转轮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汇集转轮的上端面相贴合,同时所述上汇集转轮与所述下汇集转轮之间形成有一供多股纤维纱线穿过的汇集孔。
可选地,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水平设置,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前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后端部向内弯曲并具有一供多股纤维纱线端部挂入的挂入口。
可选地,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包括放大转轴、动力传递齿轮和动力放大齿轮;所述放大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动力传递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放大转轴后端部并与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啮合连接,所述动力放大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放大转轴前端部并与所述放线扭线组件啮合连接;其中所述动力放大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包括扭线驱动电机和扭线驱动齿轮;所述扭线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扭线驱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扭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时所述扭线驱动齿轮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在绳带类织带的编织过程中,利用纱线汇集组件进行定位导向的作用,避免多股纤维纱线在编织过程中发生偏移,有效确保绳带类织带的质量。同时通过将多股纤维纱线的端部固定于纱线端部固定件上,避免编织过程中纤维纱线脱落,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线扭线组件在第一视觉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线扭线组件在第二视觉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线扭线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线汇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加工基座; 110、织带固定安装座; 120、纤维汇集安装座;130、扭线安装座;140、放大安装座; 150、驱动安装座;
200、放线扭线组件;210、扭线旋转主轴;211、旋转主动齿轮;220、放线旋转架;230、纱线卷安装架;231、旋转被动齿轮;240、放线引导架;241、放线引导孔;
300、纱线汇集组件;310、上汇集转轮;320、下汇集转轮;330、汇集孔;
400、纱线端部固定件;410、挂入口;
500、扭线驱动组件;510、扭线驱动电机; 520、扭线驱动齿轮;
600、动力放大组件;610、放大转轴; 620、动力传递齿轮;630、动力放大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包括:
加工基座100;
放线扭线组件200,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100上,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上安装有多个纤维纱线卷,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带动多个纤维纱线卷同步旋转并向外放线;
纱线汇集组件300,所述纱线汇集组件300活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100上并位于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的前方,所述纱线汇集组件300将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放出的多股纤维纱线汇集;
纱线端部固定件400,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400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100上并位于所述纱线汇集组件300的前方,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400将所述纱线汇集组件300引出的多股纤维纱线的端部固定;
扭线驱动组件500,所述扭线驱动组件500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100上,用于驱动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旋转;
以及动力放大组件600,所述动力放大组件600活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100上,所述动力放大组件600同时与所述扭线驱动组件500和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相连接,以将所述扭线驱动组件500的动力传递至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
其中,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所述纱线汇集组件300和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400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加工前,先将放线扭线组件200上的多个纤维纱线卷的多股纤维纱线拉出,多股纤维纱线穿过纱线汇集组件300后,最终将多股纤维纱线的端部固定于纱线端部固定件400上。编织时,扭线驱动组件500动作,经过动力放大组件600的动力传递后带动放线扭线组件200旋转,此时通过放线扭线组件200带动多个纤维纱线卷同步旋转并向外放线,接着通过纱线汇集组件300将放线扭线组件200放出的多股纤维纱线汇集,进而多股纤维纱线在纱线汇集组件300中编织形成一根绳带类织带。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在绳带类织带的编织过程中,利用纱线汇集组件300进行定位导向的作用,避免多股纤维纱线在编织过程中发生偏移,有效确保绳带类织带的质量。同时通过将多股纤维纱线的端部固定于纱线端部固定件400上,避免编织过程中纤维纱线脱落,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如图1所示,所述加工基座100沿其长度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垂直设置有织带固定安装座110、纤维汇集安装座120、扭线安装座130、放大安装座140和驱动安装座150;其中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400固定设置于所述织带固定安装座110,所述纱线汇集组件300活动设置于所述纤维汇集安装座120,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转动设置于所述扭线安装座130上,所述动力放大组件600活动设置于所述放大安装座140上,所述扭线驱动组件500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安装座150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加工基座100与纱线端部固定件400、纱线汇集组件300、放线扭线组件200、动力放大组件600和扭线驱动组件500之间分别通过织带固定安装座110、纤维汇集安装座120、扭线安装座130、放大安装座140和驱动安装座150联接成一整体。可以使得该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的整体结构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有效改善传统的绳带编织机结构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如图1~4所示,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包括扭线旋转主轴210、放线旋转架220和纱线卷安装架230;所述扭线旋转主轴210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100上,所述扭线旋转主轴210后端部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600啮合连接;所述放线旋转架220套设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210,同时所述放线旋转架220转动设置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210上;多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230转动设置于所述放线旋转架220上并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210啮合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纱线卷安装架230对应安装有一个纤维纱线卷,该放线扭线组件200使用时,扭线驱动组件500通过动力放大组件600带动扭线旋转主轴210在加工基座100上旋转,放线旋转架220、多个纱线卷安装架230以及多个纤维纱线卷能够依靠放线旋转架220转动设置于扭线旋转主轴210上,同时由于多个纱线卷安装架230同时与扭线旋转主轴210啮合连接,进而在扭线旋转主轴210旋转的同时,多个纱线卷安装架230以及多个纤维纱线卷也能够在放线旋转架220上旋转。由此当多股纤维纱线的端部固定于纱线端部固定件400上时,随着多个纱线卷安装架230以及多个纤维纱线卷的旋转,多个纤维纱线卷会持续向外放线,并且多股纤维纱线会旋转编织形成一根绳带类织带。可见,该放线扭线组件200结构简单,可以快速便捷的对多股纤维纱线进行放线以及扭线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中,如图2~3所示,所述扭线旋转主轴210前端部固定设置有一放线引导架240,所述放线引导架240对应每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230设置有一放线引导孔24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放线引导架240和放线引导孔241的相互配合,能够对放出的每股纤维纱线进行放线方向的引导进而提高放线效率,同时避免了多股纤维纱线缠绕在一起而影响后续的加工。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三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三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中,如图2~4所示,所述纱线卷安装架230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230等间距转动设置于所述放线旋转架220上;其中所述扭线旋转主轴210中部固定设置有旋转主动齿轮211,每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230后端部均固定设置有一旋转被动齿轮231,所述旋转主动齿轮211与所述旋转被动齿轮231啮合连接,四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230分别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210啮合传动实现在所述放线旋转架220上自转。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扭线旋转主轴210与四个纱线卷安装架230之间通过旋转主动齿轮211与旋转被动齿轮231进行啮合连接,进而在扭线旋转主轴210旋转的同时,四个纱线卷安装架230也能够在放线旋转架220上旋转,即四个纱线卷安装架230不需要额外加装外部动力就能够实现自动旋转,实用性大大加强。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三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三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中,如图5所示,所述纱线汇集组件300包括上汇集转轮310和下汇集转轮320;所述上汇集转轮310和所述下汇集转轮320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100上,所述上汇集转轮310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汇集转轮320的上端面相贴合,同时所述上汇集转轮310与所述下汇集转轮320之间形成有一供多股纤维纱线穿过的汇集孔33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多股纤维纱线通过汇集孔330穿过上汇集转轮310和下汇集转轮320之间,多股纤维纱线受到上汇集转轮310和下汇集转轮320的包围,进而在多股纤维纱线编织的过程中,上汇集转轮310和下汇集转轮320对多股纤维纱线进行限位,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避免多股纤维纱线在编织过程中发生偏移,有效确保绳带类织带的质量。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中,如图1所示,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400水平设置,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400前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工基座100上,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400后端部向内弯曲并具有一供多股纤维纱线端部挂入的挂入口41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纱线端部固定件400有效避免编织过程中纤维纱线脱落,同时纱线端部固定件400上形成的挂入口410方便了纤维纱线的取放,结构简单合理。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八中,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放大组件600包括放大转轴610、动力传递齿轮620和动力放大齿轮630;所述放大转轴610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100上,所述动力传递齿轮620固定连接于所述放大转轴610后端部并与所述扭线驱动组件500啮合连接,所述动力放大齿轮630固定连接于所述放大转轴610前端部并与所述放线扭线组件200啮合连接;其中所述动力放大齿轮630的直径大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620的直径。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动力放大组件600工作时,首先扭线驱动组件500动作并带动动力传递齿轮620旋转,而动力放大齿轮630通过放大转轴610实现与动力传递齿轮620的同步旋转,则动力放大齿轮630带动放线扭线组件200旋转。其中,正由于动力放大齿轮630的直径大于动力传递齿轮620的直径,因而该动力放大组件600可增大扭线驱动组件500的输出力,节省能源消耗,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九中,如图1所示,所述扭线驱动组件500包括扭线驱动电机510和扭线驱动齿轮520;所述扭线驱动电机510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100上,所述扭线驱动齿轮520固定连接于所述扭线驱动电机510的输出轴,同时所述扭线驱动齿轮520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600啮合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扭线驱动组件500工作时,扭线驱动电机510动作,即扭线驱动电机510的输出轴带动扭线驱动齿轮520旋转,最终通过啮合连接的方式带动动力放大组件600动作。可见,该扭线驱动组件500通过电机驱动的方式最终实现提高了驱动精度和可靠性的目的,具有运行平稳且结构可靠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工基座;
放线扭线组件,所述放线扭线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放线扭线组件上安装有多个纤维纱线卷,所述放线扭线组件带动多个纤维纱线卷同步旋转并向外放线;
纱线汇集组件,所述纱线汇集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并位于所述放线扭线组件的前方,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将所述放线扭线组件放出的多股纤维纱线汇集;
纱线端部固定件,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并位于所述纱线汇集组件的前方,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将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引出的多股纤维纱线的端部固定;
扭线驱动组件,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用于驱动所述放线扭线组件旋转;
以及动力放大组件,所述动力放大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同时与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和所述放线扭线组件相连接,以将所述扭线驱动组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放线扭线组件;
其中,所述放线扭线组件、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和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基座沿其长度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垂直设置有织带固定安装座、纤维汇集安装座、扭线安装座、放大安装座和驱动安装座;其中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织带固定安装座,所述纱线汇集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纤维汇集安装座,所述放线扭线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扭线安装座上,所述动力放大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放大安装座上,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安装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扭线组件包括扭线旋转主轴、放线旋转架和纱线卷安装架;所述扭线旋转主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后端部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啮合连接;所述放线旋转架套设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同时所述放线旋转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上;多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放线旋转架上并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前端部固定设置有一放线引导架,所述放线引导架对应每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设置有一放线引导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等间距转动设置于所述放线旋转架上;其中所述扭线旋转主轴中部固定设置有旋转主动齿轮,每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后端部均固定设置有一旋转被动齿轮,所述旋转主动齿轮与所述旋转被动齿轮啮合连接,四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分别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啮合传动实现在所述放线旋转架上自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包括上汇集转轮和下汇集转轮;所述上汇集转轮和所述下汇集转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上汇集转轮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汇集转轮的上端面相贴合,同时所述上汇集转轮与所述下汇集转轮之间形成有一供多股纤维纱线穿过的汇集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水平设置,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前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后端部向内弯曲并具有一供多股纤维纱线端部挂入的挂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包括放大转轴、动力传递齿轮和动力放大齿轮;所述放大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动力传递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放大转轴后端部并与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啮合连接,所述动力放大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放大转轴前端部并与所述放线扭线组件啮合连接;其中所述动力放大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包括扭线驱动电机和扭线驱动齿轮;所述扭线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扭线驱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扭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时所述扭线驱动齿轮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啮合连接。
CN202322153812.7U 2023-08-10 2023-08-10 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 Active CN220703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3812.7U CN220703974U (zh) 2023-08-10 2023-08-10 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3812.7U CN220703974U (zh) 2023-08-10 2023-08-10 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3974U true CN220703974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53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3812.7U Active CN220703974U (zh) 2023-08-10 2023-08-10 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3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7144B (zh) 一种纱线的加捻装置
PL178512B1 (pl) Rama włókiennicza
CN211689361U (zh) 一种自动加捻纺纱装置
CN110562803A (zh) 一种化纤布制造用丝原料预处理装置
CN220703974U (zh) 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
CN206580937U (zh) 一种纱线的加捻装置
CN211848247U (zh) 一种纺织用多样化合股装置
CN214458516U (zh) 一种带有防缠绕功能的帘子布生产用捻线机
CN212197899U (zh) 一种纺织用纱线合股装置
CN214032827U (zh) 包覆金银丝纱线加工装置
CN212049897U (zh) 一种加工经编面料的纱线卷绕装置
CN211814860U (zh) 一种用于高速编织机的编织装置
CN206615869U (zh) 纱线卷绕机
CN2061179U (zh) 包芯带编织机
CN219526947U (zh) 织带织造机构
CN215710724U (zh) 一种布匹编制理线器
CN220034807U (zh) 一种小型织带机
CN220224488U (zh) 一种用于织带生产的整经纱架
CN214218985U (zh) 双层织带机
CN218932422U (zh) 一种丝状纺织线的捻线机
CN213894695U (zh) 一种纺织生产用具有防缠绕牵引功能的加弹机
CN216335894U (zh) 一种用于氨纶丝的并线装置
CN202744097U (zh) 丝光棉绞纱倒筒机
CN220665609U (zh) 一种超粗复合线条包覆机
CN217556406U (zh) 一种短纤混合纱分批整经机穿分绞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