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1209U - 车身地板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地板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1209U
CN220701209U CN202321800946.7U CN202321800946U CN220701209U CN 220701209 U CN220701209 U CN 220701209U CN 202321800946 U CN202321800946 U CN 202321800946U CN 220701209 U CN220701209 U CN 220701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channel
reinforcing
cavity
vehicle body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009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思元
师宗钊
张恒硕
杨少坤
孙文军
石磊
张鹏飞
邓铭杰
张东亮
齐乃富
毕若璇
张帅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009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1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1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1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地板结构和车辆,车身地板结构包括:地板面板;中通道,所述中通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中通道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地板面板相连,所述中通道具有通道腔,以适于安装氢罐;前加强板组件,包括:前加强板和扭力盒,所述前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中通道沿前后方向的前端,所述扭力盒设置在所述前加强板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前加强板相连;后加强梁组件,包括:后地板横梁和后地板横梁加强板,所述后地板横梁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中通道沿前后方向的后端,所述后地板横梁设置在所述后地板横梁加强板背离所述中通道的一端且与所述后地板横梁加强板在所述中通道的后端形成第一横向腔体。

Description

车身地板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地板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和石油资源枯竭的危机意识增加,已积极地进行作为环保车辆的电动车辆的研发。电动车辆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HEV)、电池电动车辆(BEV)、燃料电池电动车辆(FCEV)等。FCEV包括利用氢产生电力的燃料电池堆,储存氢的氢罐以及储存通过再生制动产生的电能的电池组。
相关技术中,通常将氢罐设置在车身的后地板下方,但是在安全碰撞过程中如何保护氢罐的安全,大多数设计仅仅是对氢罐的底部进行加强和支撑,未对氢罐的周围进行加强防护,导致氢罐在安全碰撞过程中容易受到碰撞力影响,进而影响氢罐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身地板结构,在中通道沿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布置有横向的传力腔体结构,使得车辆在侧碰过程中进行Y向传力,有效保护了氢罐,同时增强了白车身的扭转刚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地板结构,包括:地板面板;中通道,所述中通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中通道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地板面板相连,所述中通道具有通道腔,以适于安装氢罐;前加强组件,包括:前加强板和扭力盒,所述前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中通道沿前后方向的前端,所述扭力盒设置在所述前加强板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前加强板相连;后加强梁组件,包括:后地板横梁和后地板横梁加强板,所述后地板横梁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中通道沿前后方向的后端,所述后地板横梁设置在所述后地板横梁加强板背离所述中通道的一端且与所述后地板横梁加强板在所述中通道的后端形成第一横向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结构,通过在中通道沿前后方向的前后两侧布置前加强组件和后加强梁组件,使得前加强板与其左右两侧的扭力盒相连形成横向的传力通道,从而在侧碰过程中进行Y向传力,并保护氢罐,同时,有效增强白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使得后地板横梁与后地板横梁加强板也形成了横向的传力通道,在侧碰过程中进行Y向传力,保护氢罐,同时增强了白车身的扭转刚度,这样,可以将来自车身的后碰碰撞力通过后地板横梁与后地板横梁传递至门槛梁,有效保护了氢罐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通道腔中,所述前加强板与所述中通道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扭力盒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相连通以形成第二横向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门槛梁和支撑梁,所述门槛梁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梁设置在所述扭力盒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扭力盒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支撑梁连接在所述扭力盒与所述门槛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加强横梁,所述加强横梁设置在所述中通道的下方,所述加强横梁与所述中通道之间形成有第三空腔;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上方设置有座椅安装横梁,所述座椅安装横梁与所述地板面板之间形成有第四空腔,所述座椅安装横梁设置在所述中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强横梁在左右方向上与两侧的座椅安装横梁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加强纵梁,所述加强纵梁设置在所述通道腔的左右两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前加强组件相连,所述加强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后加强梁组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纵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适于与所述氢罐之间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横梁包括:第一加强横梁和第二加强横梁,所述座椅安装横梁包括:第一座椅横梁和第二座椅横梁,所述第一座椅横梁分设在所述中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座椅横梁分设在所述中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座椅横梁和所述第二座椅横梁在所述地板面板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横梁与所述第一座椅横梁在左右方向上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横梁与所述第二座椅横梁在左右方向上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中通道的上方且位于所述中通道沿前后方向的前端,所述支撑板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斜向下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上侧适于与前围连接且下侧与所述中通道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前围与所述中通道之间形成环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中通道加强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中通道前端的两侧且与所述中通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侧与所述中通道加强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车身地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结构的仰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结构安装氢罐后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加强梁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局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板、前围和中通道加强板及中通道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地板面板;2、中通道;21、通道腔;3、前加强板;4、扭力盒;5、后地板横梁;6、后地板横梁加强板;7、加强横梁;71、第一加强横梁;72、第二加强横梁;8、加强纵梁;81、氢罐安装点;91、第一座椅横梁;92、第二座椅横梁;10、氢罐;11、门槛梁;12、支撑板;13、中通道加强板;14、前围;15、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结构。
目前新能源汽车通常将氢罐设置在车身的后地板下方,但是在安全碰撞过程中如何保护氢罐的安全,大多数设计仅仅是对氢罐的底部进行加强和支撑,未对氢罐的周围进行加强防护,导致氢罐在安全碰撞过程中容易受到碰撞力影响,进而影响氢罐使用。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身地板结构,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如图1-图5所示,车身地板结构包括:地板面板1和中通道2。
参考图1和图3所示,中通道2沿前后方向延伸,中通道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地板面板1相连,中通道2具有通道腔21,以适于安装氢罐10。具体而言,中通道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地板面板连接,并且相对于地板面板1的上表面凸起以形成通道腔21,通道腔21朝向车辆的底部敞开,从而将氢罐10安装在通道腔21内。另外,中通道2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以适于限定出氢罐10的安装空间。
具体地,氢罐10可以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的形状。
进一步地,车身地板结构还包括:前加强组件和后加强梁组件。
其中,前加强组件包括:前加强板3和扭力盒4,前加强板3设置在中通道2沿前后方向的前端,扭力盒4设置在前加强板3的左右两侧,并且与前加强板4相连。具体而言,在中通道2沿前后方向的前端设有前加强板3,并且前加强板3与左右两侧的扭力盒4相连,使得前加强板3和扭力盒4之间形成横向的传力通道,从而在侧碰过程中进行Y向传力,并保护氢罐10,同时,有效增强白车身的扭转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加强板3具体位于机舱后部及前围下部。
以及,后加强梁组件包括:后地板横梁5和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设置在中通道2沿前后方向的后端,后地板横梁5设置在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背离中通道2的一端,并且与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在中通道2的后端形成第一横向腔体。
具体而言,参考图1、图3和图6所示,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布置在中通道2沿前后方向的后端,并且后地板横梁5设置在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的后端,使得后地板横梁5与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在中通道2的后端形成第一横向腔体,两者相连形成了横向的传力通道,从而在侧碰过程中进行Y向传力,有效保护了氢罐10,同时,有效增强白车身的扭转刚度。
此外,后地板横梁5与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门槛梁连接,这样,可以将来自车身的后碰碰撞力通过后地板横梁5与后地板横梁5传递至门槛梁,有效保护了氢罐10的安全。
而且,后地板横梁5与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之间形成传力腔体,可以大大增强对氢罐10后方的防碰撞性能,从而更好地在侧碰过程中进行Y向传力,保护氢罐10。
由此,通过在中通道2沿前后方向的前后两侧布置前加强组件和后加强梁组件,使得前加强板3与左右两侧的扭力盒4相连形成横向的传力通道,从而在侧碰过程中进行Y向传力,并保护氢罐10,同时,有效增强白车身的扭转刚度。以及,使得后地板横梁5与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之间也形成了横向的传力通道,在侧碰过程中进行Y向传力,保护氢罐10,同时增强了白车身的扭转刚度,这样,可以将来自车身的后碰碰撞力通过后地板横梁5与后地板横梁5传递至门槛梁,有效保护了氢罐10的安全。
进一步地,前加强板3设置在通道腔21中,前加强板3与中通道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前加强板3和扭力盒4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以形成第二横向腔体。如此设置,前加强板3布置在通道腔21敞开的一侧,并且,前加强板3与中通道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前加强板3和扭力盒4之间形成第二空腔,通过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可以形成第二横向腔体,这样,在侧碰过程中,第二横向腔体为传力通道,可以将正碰碰撞力通过前加强板3和扭力盒4传递至两侧的地板纵梁和/或门槛梁上,从而对氢罐10起到了有效的保护,同时增强了白车身的扭转刚度。倘若将前加强板3布置在中通道2背离地面的一侧,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通道2的强度,但是不能很好地使前加强板3与扭力盒4进行连接,进而影响对氢罐10防护作用。
结合图6所示,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垂向设置在中通道2的后端,并且其垂向的一侧水平延伸至与中通道2相连;以及,后地板横梁5垂向设置在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的后端,后地板横梁5沿垂向的一侧水平延伸至与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中通道2相连,且后地板横梁5沿垂向的另一侧水平延伸,并与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沿垂向的的另一侧相连后适于与后地板连接。
也就是说,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相对于地板面板1和中通道2是竖直设置,并且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沿垂向的下侧延伸至与中通道2相连,沿垂向的上侧延伸至与后地板相连。以及,后地板横梁5垂向设置在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背离中通道2的后端,这样,后地板横梁5和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之间形成传力腔体,利于进行Y向传力,保护氢罐10。并且,后地板横梁5沿垂向的下侧延伸至与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中通道2相连,后地板横梁5沿垂向的上侧延伸至与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沿垂向的上侧、后地板相连,从而可以保证氢罐10后方的结构强度,进而在侧碰过程中,有效对氢罐10进行保护。
并且,后地板横梁5和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沿垂向的下侧延伸至中通道2,沿垂向的上侧延伸至后地板,使得后地板横梁5和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呈“Z”字形结构,保证了后地板横梁5和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与中通道2、后地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有效提高侧碰性能。
进一步地,结合图2所示,车身地板结构还包括:门槛梁11和支撑梁15,门槛梁11设置在地板面板1的左右两侧,支撑梁15设置在扭力盒4的左右两侧,并且与扭力盒4之间呈夹角设置,支撑梁15连接在扭力盒4与门槛梁11之间。如此设置,在扭力盒4的左右两侧设置支撑梁15,使得支撑梁15连接在扭力盒4与门槛梁11之间,这样,前加强板3、扭力盒4、支撑梁15与门槛梁11之间形成“横向-纵向”的传力通道,支撑梁15为“横向-纵向”的传力通道提供传力连接点,使得车辆在侧碰过程中进行Y向-X向的传力,从而有效将正碰力传递至左右两侧的门槛梁11上,利用门槛梁11高强度的结构将力进行分散吸收,并保护氢罐10,同时,有效增强白车身的扭转刚度。其中,支撑梁15与扭力盒4之间呈夹角设置,可以理解为,支撑梁15相对于扭力盒4倾斜设置,以使支撑梁15与门槛梁11的前端进行可靠连接。
此外,车身地板结构还包括:加强横梁7,加强横梁7设置在中通道2的下方,加强横梁7与中通道2之间形成有第三空腔,在地板面板1的上方设置有座椅安装横梁,座椅安装横梁与地板面板1之间形成有第四空腔,座椅安装横梁设置在中通道2的左右两侧,加强横梁7在左右方向上与两侧的座椅安装横梁对应设置。
如此设置,加强横梁7不仅可增加中通道2的结构强度,而且,加强横梁7和中通道2之间形成的第三空腔与座椅安装横梁和地板面板1之间形成的第四空腔之间形成了一个横向的传力腔体,能够更好地提高中通道2位置沿左右方向的传力效果,也有利于碰撞力在中通道2位置的分散传递,从而有效保护氢罐10的使用安全。
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5、图7所示,加强横梁7包括:第一加强横梁71和第二加强横梁72,座椅安装横梁包括:第一座椅横梁91和第二座椅横梁92,第一座椅横梁91分设在中通道2的左右两侧,第二座椅横梁92分设在中通道2的左右两侧,第一座椅横梁91和第二座椅横梁92在地板面板1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加强横梁71与第一座椅横梁91在左右方向上对应设置,第二加强横梁72与第二座椅横梁92在左右方向上对应设置。
也就是说,第一座椅横梁91和第二座椅横梁92布置在地板面板1的上方,并且沿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增强地板的结构强度。并且,第一座椅横梁91和第二座椅横梁92分别设置在中通道2的左右两侧,使得第一座椅横梁91与第一加强横梁71在左右方向相对应,第二座椅横梁92与第二加强横梁72在左右方向相对应,这样,进一步地在中通道2周围形成纵横交织、相互贯通的传力通道,能够增加中通道2处的传力通道的贯通性,更好地提升中通道2周围位置的刚度及其碰撞传力性能,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对氢罐10的防护作用,同时增强白车身扭转刚度。
其中,第一座椅横梁91和第二座椅横梁92布置在地板面板1,并且与地板面板1之间形成横向的传力腔体。也就是说,第一座椅横梁91和第二座椅横梁92可以为为“几”字型或“n”型,且其扣合在地板面板1的表面上,从而与地板面板1之间围构形成传力腔体结构。这样,能够提高第一座椅横梁91、第二座椅横梁92处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座椅安装的可靠性。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座椅横梁91、第二座椅横梁92与地板面板1之间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便可。
其中,第一加强横梁71和第二加强横梁72可以是一个U型的随氢罐10形状的结构。
进一步地,车身地板结构还包括:加强纵梁8,加强纵梁8设置在通道腔21在的左右两侧,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加强纵梁8的前端与前加强组件相连,加强纵梁8的后端与后加强梁组件相连。如此设置,将加强纵梁8分设在通道腔21在的左右两侧,使得加强纵梁8对氢罐10的左右两侧进行保护。并且,加强纵梁8沿前后方向延伸,使得加强纵梁8的前端与前加强组件相连,加强纵梁8的后端与后加强梁组件相连,这样,加强纵梁8、前加强组件和后加强梁组件围绕中通道2形成了一个方形框架,从而对氢罐10的四周进行全面防护,在受到侧碰力的过程中,利用氢罐10周围的如加强纵梁8、前加强组件、后加强梁组件等等,可以将力进行分散传递,从而有效防护氢罐10,同时还增加了白车身扭转刚度。
另外,加强横梁7连接在其两侧的加强纵梁8之间,这样,通过两侧的加强纵梁8的设置,不仅可增加中通道2的结构强度,提高中通道2位置沿整车前后方向的传力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碰撞力在中通道2位置的分散传递,并且,结合加强横梁7与加强纵梁8之间的连接,在中通道2周围形成相互贯通的传力通道,以提升中通道2周围位置的刚度及其碰撞传力性能。
具体地,加强纵梁8上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适于与氢罐10之间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在加强纵梁8上设有安装支架,以使加强纵梁8与氢罐10之间固定连接,这样,在原有安装氢罐10的结构上,提高了对氢罐10的安装牢固性,同时保护了氢罐10。
另外,如图8所示,车身地板结构还包括:支撑板12,支撑板12设置在中通道2的上方,并且位于中通道2沿前后方向的前端,支撑板12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斜向下设置,支撑板12的上侧适于与前围14连接且下侧与中通道2连接,支撑板12、前围14与中通道2之间形成环形结构。
具体来说,支撑板12连接在前围14和中通道2之间,即,支撑板12的上侧与前围14的横向中部连接,支撑板12的下侧与中通道2连接,支撑板12对前围14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板12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斜向下设置,即,支撑板12倾斜设置,由此在支撑板12、前围14和中通道2之间形成环形结构,环形结构可以吸收来自前围14的能量,为前围14提供支撑,降低前围14侵入量,提升车身地板结构的碰撞性能。
这样,车辆受到正碰时,碰撞能量从前围14传至支撑板12,再从支撑板12传递至中通道2,从而传至车身后部骨架,支撑板12吸收来自前围14的能量,为前围14提供支撑,降低前围14侵入量,同时可以抵御对氢罐10的碰撞影响。
进一步地,车身地板结构还包括:中通道加强板13,中通道加强板13设置于中通道2前端的两侧,并且与中通道2固定连接,支撑板12的下侧与中通道加强板13固定连接。具体来说,中通道加强板13设置在中通道2两侧的拐角处,中通道加强板13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与中通道2的前端固定连接,中通道加强板13的前部与前围14相抵接且固定连接,车辆受到碰撞时可吸收前围14的碰撞能量。
具体地,中通道加强板13为两个,两个中通道加强板13分别位于中通道2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个拐角处,中通道2的两个拐角处由于弯折挤压导致局部强度不足,中通道加强板13可以提高中通道2的拐角处的结构刚度和强度,支撑板30的下侧与中通道加强板13的上表面抵接且固定连接,使支撑板30通过中通道加强板13与中通道2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板30的下侧分别与两个中通道加强板13连接,支撑板30与两个中通道加强板13形成两条传力通道,车辆受到正碰时,碰撞能量从前围14传至支撑板30,在支撑板30处分为两路,一路传至其中一个中通道加强板13,另一部传至另一个中通道加强板13,两个中通道加强板13均将碰撞能量传至中通道2,从而传至车身后部骨架,支撑板30和中通道加强板13吸收来自前围14的能量,为前围14提供支撑,降低前围侵入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地板结构。
因此,在中通道2沿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布置前加强组件和后加强梁组件,使得前加强板3与其左右两侧的扭力盒4相连形成一个横向的传力通道,以及使得后地板横梁5与后地板横梁加强板6也形成了一个横向的传力通道,在侧碰过程中进行Y向传力。以及,在中通道2沿左右方向的两侧布置加强纵梁8,以及在通道腔21内布置沿前后方向间隔的加强横梁7,不仅增加中通道2的强度,并在中通道2周围形成相互贯通的传力通道,提高了中通道2位置沿整车前后方向的传力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碰撞力在中通道2位置的分散传递。而且,使得第一座椅横梁91与第一加强横梁71在左右方向相对应,第二座椅横梁92与第二加强横梁72在左右方向相对应,这样,进一步地在中通道2周围形成纵横交织、相互贯通的传力通道,使得整个车身地板围绕中通道2形成了方框型腔体组及网状腔体组,大大增加中通道2处的传力通道的贯通性,更好地提升氢罐10周围的刚度及其碰撞传力性能,从而大大提高对氢罐10的防护作用,同时增强白车身扭转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板面板;
中通道,所述中通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中通道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地板面板相连,所述中通道具有通道腔,以适于安装氢罐;
前加强组件,包括:前加强板和扭力盒,所述前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中通道沿前后方向的前端,所述扭力盒设置在所述前加强板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前加强板相连;
后加强梁组件,包括:后地板横梁和后地板横梁加强板,所述后地板横梁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中通道沿前后方向的后端,所述后地板横梁设置在所述后地板横梁加强板背离所述中通道的一端且与所述后地板横梁加强板在所述中通道的后端形成第一横向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通道腔中,所述前加强板与所述中通道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前加强板和所述扭力盒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相连通以形成第二横向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槛梁和支撑梁,所述门槛梁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梁设置在所述扭力盒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扭力盒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支撑梁连接在所述扭力盒与所述门槛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横梁,所述加强横梁设置在所述中通道的下方,所述加强横梁与所述中通道之间形成有第三空腔;
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上方设置有座椅安装横梁,所述座椅安装横梁与所述地板面板之间形成有第四空腔,所述座椅安装横梁设置在所述中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强横梁在左右方向上与两侧的所述座椅安装横梁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纵梁,所述加强纵梁设置在所述通道腔的左右两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前加强组件相连,所述加强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后加强梁组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纵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适于与所述氢罐之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横梁包括:第一加强横梁和第二加强横梁,所述座椅安装横梁包括:第一座椅横梁和第二座椅横梁,所述第一座椅横梁分设在所述中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座椅横梁分设在所述中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座椅横梁和所述第二座椅横梁在所述地板面板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横梁与所述第一座椅横梁在左右方向上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横梁与所述第二座椅横梁在左右方向上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中通道的上方且位于所述中通道沿前后方向的前端,所述支撑板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斜向下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上侧适于与前围连接且下侧与所述中通道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前围与所述中通道之间形成环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通道加强板,所述中通道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中通道前端的两侧且与所述中通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侧与所述中通道加强板固定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地板结构。
CN202321800946.7U 2023-07-10 2023-07-10 车身地板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20701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0946.7U CN220701209U (zh) 2023-07-10 2023-07-10 车身地板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0946.7U CN220701209U (zh) 2023-07-10 2023-07-10 车身地板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1209U true CN220701209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0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00946.7U Active CN220701209U (zh) 2023-07-10 2023-07-10 车身地板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1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31387U (zh) 下车体框架结构
JP5187820B2 (ja) フロアキックアップ部補強のための燃料電池車両用アッパーボディ構造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1169547B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01296297Y (zh) 车身前围板加强结构和车身前围板总成
CN111546868B (zh) 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
CN10920451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KR20220036618A (ko) 차량 충돌에너지 흡수시스템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0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212401376U (zh)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20701209U (zh) 车身地板结构和车辆
CN107554619B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安装框架结构及车辆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13212562A (zh) 车辆的地板构造
CN217227719U (zh) 一种汽车柱碰防护装置
CN212605452U (zh) 电动汽车的机舱横梁总成和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114954676A (zh) 车辆前舱结构及车辆
CN111169267B (zh)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KR20220077444A (ko) 차량용 대쉬패널구조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20446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