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7977U - 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 - Google Patents

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7977U
CN220697977U CN202322197348.1U CN202322197348U CN220697977U CN 220697977 U CN220697977 U CN 220697977U CN 202322197348 U CN202322197348 U CN 202322197348U CN 220697977 U CN220697977 U CN 220697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edge
edge insert
backing plate
sl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973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淳崵
赵长亮
杨争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eng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eng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eng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engch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973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97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7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7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包括:下脱板和安装于下脱板上表面的下垫板,用于壳体的加工,所述下垫板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刀口入子、右刀口入子,所述下垫板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前刀口入子、后刀口入子,每个所述刀口入子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滑配凹槽,所述下脱板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每个滑配凹槽的正下方均对应开设有一安装通孔,一垂直于下垫板的侧表面设置的滑轨的下部穿过对应的安装通孔并与设置于下脱板下方的下止挡板连接,所述滑轨的上部对应地嵌入滑配凹槽内并与该滑配凹槽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既实现四个方向上刀口入子的同步外移,做到同步切边,提高效率,又保证各个刀口入子在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精度,提高切边加工的精度。

Description

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属于电子产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一些笔记本电脑的壳体采用的是金属材质,结构包括中间的板面和周围的立面,为了实现轻薄化,壳体的厚度也会做得很薄。在通过铸造生产壳体时,壳体的翻折部位容易出现尺寸和毛刺的问题,通常要进行切边的操作才能满足生产要求。
现有技术在处理壳体翻折部位的尺寸偏差和毛刺的问题时,通常是依次对壳体的多个翻折部位进行切边,切割的效率较低,且各个翻折部位的每次切边的操作位置不同,容易出现效果不一致的情况,影响加工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该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既实现四个方向上刀口入子的同步外移,做到同步切边,提高效率,又保证各个刀口入子在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精度,提高切边加工的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包括:下脱板和安装于下脱板上表面的下垫板,用于壳体的加工,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本体和自本体四周边缘处向下折弯的翻边部,所述下垫板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刀口入子、右刀口入子,所述下垫板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前刀口入子、后刀口入子,每个所述刀口入子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滑配凹槽,所述下脱板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每个滑配凹槽的正下方均对应开设有一第一安装通孔,一垂直于下垫板的侧表面设置的滑轨的下部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通孔并与设置于下脱板下方的下止挡板连接,所述滑轨的上部对应地嵌入滑配凹槽内并与该滑配凹槽滑动配合,使得所述左刀口入子、右刀口入子、前刀口入子、后刀口入子各自均可平行靠近或远离下垫板;
所述下垫板上表面开设有一第二安装通孔,一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插刀的上端穿过下脱板并嵌入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所述插刀上端具有4个分别朝向左刀口入子、右刀口入子、前刀口入子和后刀口入子设置的第一斜面,每个所述第一斜面与对应的刀口入子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活动安装于下垫板上的传递块,每个所述传递块各自一端的端面与对应的刀口入子面贴合、各自另一端的下部均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对应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斜面滑动接触且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各自的下部均向靠近对应的刀口入子的方向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滑配凹槽与滑轨的截面均呈T型。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滑轨与下止挡板之间通过沉头螺丝固定连接。
3.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止挡板固定安装于下脱板的下表面上。
4.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递块为T型传递块,且每个传递块的长边端端面与刀口入子面贴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其下垫板上表面开设有一第二安装通孔,一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插刀的上端穿过下脱板并嵌入第二安装通孔内,插刀上端具有4个分别朝向左刀口入子、右刀口入子、前刀口入子和后刀口入子设置的第一斜面,每个第一斜面与对应的刀口入子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活动安装于下垫板上的传递块,每个传递块各自一端的端面与对应的刀口入子面贴合、各自另一端的下部均具有与第一斜面对应配合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斜面滑动接触且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各自的下部均向靠近对应的刀口入子的方向延伸,通过插刀的一次上移,实现四个方向上刀口入子的同步外移,从而实现对壳体上四个翻边部的同步切边,既提高了效率,又提高了切边的精度和切边效果的一致性,提升加工品质。
2、本实用新型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其进一步的,在每个刀口入子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滑配凹槽,下脱板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每个滑配凹槽的正下方均对应开设有一第一安装通孔,一垂直于下垫板的侧表面设置的滑轨的下部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通孔并与设置于下脱板下方的下止挡板连接,滑轨的上部对应地嵌入滑配凹槽内并与该滑配凹槽滑动配合,使得左刀口入子、右刀口入子、前刀口入子、后刀口入子各自均可平行靠近或远离下垫板,通过下托板上的第一安装通孔固定滑轨的平面位置,通过下止挡板固定滑轨的上下位置,从而保证与滑轨滑动配合的各个刀口入子在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切边加工的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00、壳体;101、本体;102、翻边部;1、下脱板;2、下垫板;31、左刀口入子;32、右刀口入子;41、前刀口入子;42、后刀口入子;5、第二安装通孔;6、插刀;71、第一斜面;72、第二斜面;8、传递块;9、滑槽;10、下盖板;11、安装槽;131、滑配凹槽;132、滑轨;14、第一安装通孔;15、下止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的限定。
实施例1:一种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包括:下脱板1和安装于下脱板1上表面的下垫板2,用于壳体100的加工,所述壳体100进一步包括:本体101和自本体101四周边缘处向下折弯的翻边部102,所述下垫板2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所述下垫板2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前刀口入子41、后刀口入子42,每个所述刀口入子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滑配凹槽131,所述下脱板1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每个滑配凹槽131的正下方均对应开设有一第一安装通孔14,一垂直于下垫板2的侧表面设置的滑轨132的下部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通孔14并与设置于下脱板1下方的下止挡板15连接,所述滑轨132的上部对应地嵌入滑配凹槽131内并与该滑配凹槽131滑动配合,使得所述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前刀口入子41、后刀口入子42各自均可平行靠近或远离下垫板2;
初始状态下,可在驱动机构(如气缸)驱动下上下移动的插刀位于其行程的最下端,此时,四个方向上的刀口入子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与对应传递块的紧密贴合并同时与下垫板的侧边面贴近;
在装配零件时,通过下托板上的第一安装通孔固定滑轨的平面位置,通过下止挡板固定滑轨的上下位置,从而保证对各个滑轨安装的位置精度,进而保证与滑轨滑动配合的各个刀口入子在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切边加工的精度;
所述下垫板2上表面开设有一第二安装通孔5,一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插刀6的上端穿过下脱板1并嵌入所述第二安装通孔5内,所述插刀6上端具有4个分别朝向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前刀口入子41和后刀口入子42设置的第一斜面71,每个所述第一斜面71与对应的刀口入子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活动安装于下垫板2上的传递块8,每个所述传递块8各自一端的端面与对应的刀口入子面贴合、各自另一端的下部均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71对应配合的第二斜面72,所述第二斜面72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斜面71滑动接触且所述第一斜面71、第二斜面72各自的下部均向靠近对应的刀口入子的方向延伸。
上述滑配凹槽131与滑轨132的截面均呈T型。
上述滑轨132与下止挡板15之间通过沉头螺丝固定连接。
上述下止挡板15固定安装于下脱板1的下表面上。
上述传递块8为T型传递块,且每个传递块8的长边端端面与刀口入子面贴合。
上述下垫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供上述传递块8嵌入的滑槽9,与滑槽9内壁滑动配合的上述传递块8的上表面与下垫板2的上表面齐平。
实施例2:一种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包括:下脱板1和安装于下脱板1上表面的下垫板2,用于壳体100的加工,所述壳体100进一步包括:本体101和自本体101四周边缘处向下折弯的翻边部102,所述下垫板2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所述下垫板2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前刀口入子41、后刀口入子42,每个所述刀口入子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滑配凹槽131,所述下脱板1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每个滑配凹槽131的正下方均对应开设有一第一安装通孔14,一垂直于下垫板2的侧表面设置的滑轨132的下部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通孔14并与设置于下脱板1下方的下止挡板15连接,所述滑轨132的上部对应地嵌入滑配凹槽131内并与该滑配凹槽131滑动配合,使得所述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前刀口入子41、后刀口入子42各自均可平行靠近或远离下垫板2;
所述下垫板2上表面开设有一第二安装通孔5,一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插刀6的上端穿过下脱板1并嵌入所述第二安装通孔5内,所述插刀6上端具有4个分别朝向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前刀口入子41和后刀口入子42设置的第一斜面71,每个所述第一斜面71与对应的刀口入子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活动安装于下垫板2上的传递块8,每个所述传递块8各自一端的端面与对应的刀口入子面贴合、各自另一端的下部均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71对应配合的第二斜面72,所述第二斜面72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斜面71滑动接触且所述第一斜面71、第二斜面72各自的下部均向靠近对应的刀口入子的方向延伸;
将待切边的壳体安装在下盖板上,使得其上的翻边部对应的位于刀口入子的外侧,此时,翻边部的下端面低于刀口入子上的刀刃并与刀刃贴近;
驱动插刀上移固定的行程,在此过程中,插刀上与传递块上的第二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一斜面同时向上推动4个方向上的传递块,而在滑槽与下盖板的限制下,传递块无法上移,因此只能进一步推动与其对应的刀口入子沿着各自对应的滑轨向远离下垫板的外侧水平移动1.5mm~2.0mm,从而实现对贴近各个刀口入子刀刃的翻边部的切边操作;
一次切边完成后,驱动插刀下移复位,各个刀口入子和对应的传递块也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且整个过程中刀口入子与对应的传递块始终保持面贴合;
最后,将完成切边操作的壳体取走,安装下一个待切边的壳体,依次循环。
上述滑配凹槽131与滑轨132的截面均呈T型。
上述传递块8为T型传递块,且每个传递块8的长边端端面与刀口入子面贴合。
上述第二安装通孔5设置有2个,且沿下垫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上述每个第二安装通孔5内嵌入安装有一个插刀6,上述每个插刀6上各具有3个朝向刀口入子设置的第一斜面71。
上述下垫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供上述传递块8嵌入的滑槽9,与滑槽9内壁滑动配合的上述传递块8的上表面略低于下垫板2的上表面。
上述下垫板2上方安装有一下盖板10,该下盖板10的下表面与下垫板2的上表面贴合。
上述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各自与插刀6之间均设置有1个传递块8,所述前刀口入子41、后刀口入子42各自与插刀6之间均设置有2个传递块8。
上述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前刀口入子41和后刀口入子42各自的外侧均设置有一限位块(未在附图中示意),上述每个限位块与对应的刀口入子之间均安装有若干根沿刀口入子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弹簧(未在附图中示意),处于压缩状态的上述弹簧使得刀口入子与对应的传递块8挤压接触。
上述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前刀口入子41和后刀口入子42各自相背于下垫板2一侧的表面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可供上述弹簧的一端嵌入的安装槽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铸造获得的壳体的翻边部上容易形成有毛边,且结构尺寸不能满足后续装配的需求,因此,需要壳体四周形成的翻边部的下部进行切边处理,既可以去除残留的毛边,又可以精确满足结构尺寸的要求;
初始状态下,可在驱动机构(如气缸)驱动下上下移动的插刀位于其行程的最下端,此时,四个方向上的刀口入子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与对应传递块的紧密贴合并同时与下垫板的侧边面贴近;
将待切边的壳体安装在下盖板上,使得其上的翻边部对应的位于刀口入子的外侧,此时,翻边部的下端面低于刀口入子上的刀刃并与刀刃贴近;
驱动插刀上移固定的行程,在此过程中,插刀上与传递块上的第二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一斜面同时向上推动4个方向上的传递块,而在滑槽与下盖板的限制下,传递块无法上移,因此只能进一步推动与其对应的刀口入子沿着各自对应的滑轨向远离下垫板的外侧水平移动1.5mm~2.0mm,从而实现对贴近各个刀口入子刀刃的翻边部的切边操作;
一次切边完成后,驱动插刀下移复位,各个刀口入子和对应的传递块也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且整个过程中刀口入子与对应的传递块始终保持面贴合;
最后,将完成切边操作的壳体取走,安装下一个待切边的壳体,依次循环。
在装配零件时,通过下托板上的第一安装通孔固定滑轨的平面位置,通过下止挡板固定滑轨的上下位置,从而保证对各个滑轨安装的位置精度,进而保证与滑轨滑动配合的各个刀口入子在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切边加工的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切边操作过程中,需要辅以装夹组件对盖板进行限位,现有技术中已有成熟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时,其通过插刀的一次上移,实现四个方向上刀口入子的同步外移,从而实现对壳体上四个翻边部的同步切边,既提高了效率,又提高了切边的精度和切边效果的一致性,提升加工品质;进一步的通过下托板上的第一安装通孔固定滑轨的平面位置,通过下止挡板固定滑轨的上下位置,从而保证与滑轨滑动配合的各个刀口入子在移动过程中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切边加工的精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包括:下脱板(1)和安装于下脱板(1)上表面的下垫板(2),其特征在于:用于壳体(100)的加工,所述壳体(100)进一步包括:本体(101)和自本体(101)四周边缘处向下折弯的翻边部(102),所述下垫板(2)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所述下垫板(2)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前刀口入子(41)、后刀口入子(42),每个所述刀口入子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滑配凹槽(131),所述下脱板(1)的上表面上并位于每个滑配凹槽(131)的正下方均对应开设有一第一安装通孔(14),一垂直于下垫板(2)的侧表面设置的滑轨(132)的下部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通孔(14)并与设置于下脱板(1)下方的下止挡板(15)连接,所述滑轨(132)的上部对应地嵌入滑配凹槽(131)内并与该滑配凹槽(131)滑动配合,使得所述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前刀口入子(41)、后刀口入子(42)各自均可平行靠近或远离下垫板(2);
所述下垫板(2)上表面开设有一第二安装通孔(5),一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插刀(6)的上端穿过下脱板(1)并嵌入所述第二安装通孔(5)内,所述插刀(6)上端具有4个分别朝向左刀口入子(31)、右刀口入子(32)、前刀口入子(41)和后刀口入子(42)设置的第一斜面(71),每个所述第一斜面(71)与对应的刀口入子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活动安装于下垫板(2)上的传递块(8),每个所述传递块(8)各自一端的端面与对应的刀口入子面贴合、各自另一端的下部均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71)对应配合的第二斜面(72),所述第二斜面(72)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斜面(71)滑动接触且所述第一斜面(71)、第二斜面(72)各自的下部均向靠近对应的刀口入子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配凹槽(131)与滑轨(132)的截面均呈T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32)与下止挡板(15)之间通过沉头螺丝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止挡板(15)固定安装于下脱板(1)的下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块(8)为T型传递块,且每个传递块(8)的长边端端面与刀口入子面贴合。
CN202322197348.1U 2023-08-16 2023-08-16 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 Active CN220697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7348.1U CN220697977U (zh) 2023-08-16 2023-08-16 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7348.1U CN220697977U (zh) 2023-08-16 2023-08-16 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7977U true CN220697977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97348.1U Active CN220697977U (zh) 2023-08-16 2023-08-16 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97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94008U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220697977U (zh) 壳体精密折边的高度切边组件
CN105458081A (zh) 一种辐照监督管几字型半槽壳冲压成型工装
CN105491802A (zh) 多头自动切换式冲压及贴装系统
CN220697978U (zh) 金属壳体的切边机构
CN220697976U (zh) 笔记本壳体折边的切割模具
CN205200330U (zh) 安全带固定螺母加强板级进模
CN220697979U (zh) 金属壳体的同步切边模具
CN221064087U (zh) 壳体折边的精密环切模具
CN109622749B (zh) 一种螺母板的高精度冲孔模具
CN208643809U (zh) 变步距冲孔结构
CN220901554U (zh) 铝合金壳体翻边的弧形冲压机构
CN212042215U (zh) 一种风窗条支架模具浮动分切机构
CN208680314U (zh) 一种用于换向片加工的装置
CN220611895U (zh) 一种高加工精细度的数控冲床
CN112091056A (zh) 一种复合型双向侧切结构及冲切方法
CN219130515U (zh) 一种滑块脱料机构
CN111151634A (zh) 一种风窗条支架分切模具
CN213618557U (zh) 一种基于电子产品防护的电子外壳模具
CN215966984U (zh) 一种减震3d裁切激光刀模
CN205283955U (zh) 多头自动切换式冲压及贴装系统
CN220880083U (zh) 笔记本壳体的挤压成型组件
CN220883100U (zh) 一种轻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弹翼模具
CN220901659U (zh) 电子产品上盖的弧形尺寸冲压模具
CN220992533U (zh) 一种耳机头带的冲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