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1227U - 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1227U
CN220691227U CN202321845566.5U CN202321845566U CN220691227U CN 220691227 U CN220691227 U CN 220691227U CN 202321845566 U CN202321845566 U CN 202321845566U CN 220691227 U CN220691227 U CN 220691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cklight module
hard
bottom plate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455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书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455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91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1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1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基板和中框。发光基板包括硬质底板和设置在硬质底板上的发光器件。中框的侧板上开设凹槽对硬质底板进行限位。在组装过程中利用中框的形变将硬质底板的边缘安装至侧板的凹槽中,使得硬质底板直接与中框固定,结构简单且组装简易。发光基板的硬质底板直接与中框的侧板固定设置,避免另设的底板隔绝发光基板和外界环境,发光基板可以直接向外界散热,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101包括发光基板10和中框20,其中发光基板10设置在中框20的底板21上,由底板21支撑发光基板10。发光基板10工作时发热大,然而厚重的底板21将发光基板10与外界环境隔开,导致发光基板10散热慢。如果去除底板21,发光基板10则失去支撑,无法与中框20连接固定。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背光模组,在去除厚重的底板,发光基板直接向外界环境散热、改善散热效果的基础上,发光基板可以与中框稳固连接,提高背光模组结构的稳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由于侧板的凹槽对发光基板进行限位,发光基板可以直接与中框固定连接,无须另外设置底板。进一步地,由于发光基板作为底板直接与外界接触,可以改善发光基板的散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发光基板,所述发光基板包括硬质底板和设置在所述硬质底板上的发光器件;
中框,所述发光基板设置在所述中框内,所述中框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围设在所述硬质底板的周侧;
其中,所述侧板朝向所述硬质底板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硬质底板的边缘部分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包括板体、延伸部和限位部。所述延伸部的一侧与所述板体的边缘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另一侧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板体、所述延伸部和所述限位部围合形成所述凹槽。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硬质底板的一面与所述硬质底板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还包括挡墙,所述挡墙与所述板体连接且沿着所述板体设置,所述挡墙设置在所述板体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侧。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挡墙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第一止裂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二止裂缝,所述第二止裂缝延伸至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底板的边缘部分开设有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板体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底板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毫米,且所述硬质底板的布氏硬度大于或者等于50兆帕。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底板的材料为铝合金6061、铝合金5052、铝合金7075中的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底板背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面设置有散热凸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凸起为条状,所述散热凸起复用为加强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基板的出光侧;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光学膜层,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硬质底板;
所述侧板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光学膜层远离所述发光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板体连接,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光学膜层的一面与所述固定部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基板和中框。发光基板包括硬质底板和设置在硬质底板上的发光器件。中框的侧板上开设凹槽对硬质底板进行限位。在组装过程中利用中框的形变将硬质底板的边缘安装至侧板的凹槽中,使得硬质底板直接与中框固定,结构简单且组装简易。发光基板的硬质底板直接与中框的侧板固定设置,避免另设的底板隔绝发光基板和外界环境,发光基板可以直接向外界散热,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发光基板和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硬质底板的避让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背光模组101;发光基板10;中框20;底板21;侧板22;支撑件30;光学膜层40;
背光模组1000;发光基板100;中框200;硬质底板110;发光器件120;光学膜层130;支撑件140;避让结构111;散热凸起112;加强筋113;侧板210;板体211;延伸部212;第一延伸部212A;第二延伸部212B;限位部213;第一限位部213A;第二限位部213B;挡墙214;固定部215;凹槽U;第一止裂缝S1;第二止裂缝S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作出的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属于“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照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0包括发光基板100和中框200。发光基板100设置在中框200内。具体的,发光基板100包括硬质底板110和设置在硬质底板110上的发光器件120。中框200包括侧板210,且侧板210围设在硬质底板110的周侧。其中,侧板210朝向硬质底板110的一面开设有凹槽U。硬质底板110的边缘部分设置在凹槽U中。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0,在中框200的侧板210上开设凹槽U对硬质底板110进行限位。在组装过程中利用中框200的形变将硬质底板110的边缘安装至侧板210的凹槽U中,使得硬质底板110直接与中框200固定,结构简单且组装简易。发光基板100的硬质底板110直接与中框200的侧板210固定设置,避免另设的底板隔绝发光基板100和外界环境,发光基板100可以直接向外界散热,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侧板210包括板体211、延伸部212和限位部213。延伸部212的一侧与板体211的边缘连接,延伸部212的另一侧与限位部213连接。板体211、延伸部212和限位部213围合形成凹槽U。板体211和限位部213作为侧壁,延伸部212作为底部,围合形成凹槽U。板体211和限位部213对硬质底板110的边缘部分进行限位,使得硬质底板110与侧板210固定,避免硬质底板110从中框200滑落。板体211在发光基板100的出光侧进行限位,可以避免发光基板100向出光侧滑落,损坏设置在发光基板100出光侧的光学膜层130。限位部213在发光基板100的背光侧进行限位,避免发光基板100从中框200脱落。其中,限位部213朝向硬质底板110的一面与硬质底板110抵接,对硬质底板110形成支撑。
可选的,中框200的形状为方形。中框200由第一侧板210、第二侧板210、第三侧板210和第四侧板210围合而成。其中第一侧板210和第三侧板210相对设置,第二侧板210和第四侧板210相对设置。第一侧板210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210的长度。在第一侧板210和第三侧板210上设置至少三个对应的延伸部212和限位部213,用于卡设硬质底板110的长边的部分边缘。在第二侧板210和第四侧板210上设置至少两个对应的延伸部212和限位部213,用于卡设硬质底板110的短边的部分边缘。由此可以从硬质底板110的四侧边缘多点进行支撑和限位,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1000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侧板210还包括挡墙214。挡墙214与板体211连接且沿着板体211设置。挡墙214设置在板体211靠近延伸部212的一侧。硬质底板110的边缘部分设置在凹槽U中,挡墙214可以对边缘的其他部分进行保护,避免硬质底板110受冲击损坏。
延伸部212与所述挡墙214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第一止裂缝S1。由于中框200的材料为塑料,具有一定的抗形变能力。在组装过程中,延伸部212和限位部213向中框200外侧变形,硬质底板110的边缘部分卡设在侧板210的凹槽U中,中框200的形变恢复。此时,硬质底板110和中框200固定连接,完成组装。因此,在延伸部212和挡墙214之间设置第一止裂缝S1,延伸部212和限位部213具有形变的空间,便于硬质底板110与中框200的组装。即,第一止裂缝S1的设置可以避免延伸部212和限位部213变形时因集中受力而断裂。
请参照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延伸部212包括第一延伸部212A和第二延伸部212B,限位部213包括第一限位部213A和第二限位部213B。第一限位部213A与第一延伸部212A连接,第二限位部213B与第二延伸部212B连接。第一延伸部212A和第二延伸部212B之间具有第二止裂缝S2,第二止裂缝S2延伸至第一限位部213A和第二限位部213B之间。设置第二止裂缝S2可以进一步缓解第一延伸部212A和第二延伸部212B变形时的应力。第二止裂缝S2延伸至第一限位部213A和第二限位部213B之间,也可以缓解第一限位部213A和第二限位部213B变形时的应力,同时也使得组装时第一限位部213A和第二限位部213B对硬质底板110的卡设更加灵活。
可选的,第一限位部213A和第二限位部213B的长度可以为4.5毫米(mm)以上,宽度大于1mm。例如,第一限位部213A的长度为4.5mm、5mm或者6mm,宽度为1mm、1.5mm或者2mm。第一止裂缝S1、第二止裂缝S2的间隙长度为0.5mm以上,例如0.5mm、0.6mm或者0.7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13A和挡墙214之间有一第一止裂缝S1。第一限位部213A与第二限位部213B之间有一第二止裂缝S2。第二限位部213B和挡墙214之间有一第一止裂缝S1。
请参照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硬质底板110的边缘部分开设有避让结构111,避让结构111设置在凹槽U中。硬质底板110的边缘部分开设有避让结构111,延伸部212和限位部213仅需要轻微形变即可使避让结构111卡设在凹槽U中。也即,硬质底板110的避让结构111的设置,可以使得延伸部212和限位部213不需要过大的变形也能完成组装,避免延伸部212和限位部213形变过大而断裂。
可选的,避让结构111的长度为10mm以上,宽度为0.5mm以上。例如,避让结构111的长度为10mm、11mm或者12mm,宽度为0.5mm、0.6mm或者0.7mm。可选的,在避让结构111的边缘做0.2mm以上的倒角以便于组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部213的长度大于板体211的厚度。板体211对硬质底板110进行限位,避免硬质底板110脱落损坏光学膜层130。限位部213对硬质底板110限位的同时还需要对硬质底板110提供支撑。由于限位部213的长度大,限位部213不仅可以对硬质底板110进行限位,还进一步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可选的,硬质底板110与板体211的重叠宽度在0.7mm以上,限位部213的长度比板体211的厚度大0.5~1mm。例如,硬质底板110与板体211的重叠宽度为0.7mm、0.8mm或者0.9mm,限位部213的长度比板体211的厚度大0.5mm、0.6mm、0.7mm或者1mm。硬质底板110两面与凹槽U壁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15mm,考虑到凹槽U制作的工艺公差为0.05mm、硬质底板110的厚度公差0.05mm以及变形量0.05mm。硬质底板110的边缘与延伸部212的之间的装配间隙可以为0.1m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硬质底板110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mm,且硬质底板110的布氏硬度大于或者等于50兆帕(MPa)。可选的,硬质底板110的厚度可以为1mm、1.2mm、1.3mm、1.5mm、1.6mm、1.7mm、1.8mm、2mm或者2.3mm等。硬质底板110的布氏硬度可以为50MPa、55MPa、60MPa、80MPa、90MPa、95MPa或者100MPa等。
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mm,且布氏硬度大于或者等于50MPa的硬质底板11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对其上的发光器件120形成支撑,直接与中框200连接而不会变形。对于尺寸较小的背光模组1000可以选用厚度较小的硬质底板110。例如,12.3寸及以下的背光模组1000采用厚度为1mm的硬质底板110、12.3~20寸的背光模组1000采用厚度为1.2mm的硬质底板110、20寸以上的背光模组1000采用厚度为1.6mm以上的硬质底板1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硬质底板110的材料包括铝合金6061、铝合金5052、铝合金7075中的至少一种。由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采用铝合金制备硬质底板110可以进一步提升硬质底板110的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硬质底板110背离发光器件120的一面设置有散热凸起112。请再次参考图2,散热凸起112可以增大硬质底板110与空气的有效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发光基板100的散热能力。可选的,散热凸起112为铸铝件。
由于硬质底板110的边缘部分设置于侧板210的凹槽U中,散热凸起112与硬质底板110边缘保留5mm以上的距离,可以避免散热凸起112影响硬质底板110与侧板210的组装和配合。可选的,散热凸起112与硬质底板110的边缘的距离为6mm、8mm或者10mm等。
可选的,散热凸起112的形状可以为方形或者半球形。方形的散热凸起112长度和宽度可以均为1mm,半球形的散热凸起112的直径可以为1mm。两个散热凸起11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3~4mm,例如3mm、3.5mm或者4mm等。散热凸起112还可以为条状,例如沿硬质底板110表面延伸的长方体或者圆柱体。条状的散热凸起112还可以复用为加强筋113,进一步提高硬质底板110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0还包括光学膜层130、支撑件140,侧板210还包括固定部215。具体的,光学膜层130设置在发光基板100的出光侧,用以增强光线和扩散光线。具体的,光学膜层1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扩散板、扩散片、第一增光片和第二增光片。支撑件140的一端抵接光学膜层130,另一端抵接硬质底板110。支撑件140用于在发光基板100和光学膜层130之间形成支撑。固定部215设置在光学膜层130远离发光基板100的一侧,且固定部215的一端与板体211连接。固定部215靠近所述光学膜层130的一面与所述固定部215抵接。固定部215将光学膜层130固定在中框200内,避免光学膜层130脱落。
可选的,背光模组1000还包括绝缘层、导电层和反射层。绝缘层、导电层和反射层依次层叠设置在硬质底板110之上。绝缘层可以为胶层,用于绝缘铝制硬质底板110和导电层。导电层可以为铜导电层,用于电连接发光器件120。反射层可以为白色油墨层,用于反射发光器件120照射到硬质底板110上的光,进一步增强背光模组1000的出光。
可选的,请参照图6。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光器件120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ni-Led)等。发光器件120还包括焊盘和焊锡,发光器件120通过焊盘和焊锡与导电层焊接。具体的,反射层上开设开口暴露导电层,发光器件120的焊盘通过开口与导电层电连接。
现举一部分温度模拟数据作为参考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试验详细请参见表1所示。
表1
本申请对包括试验例的背光模组和设置在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在内的显示装置进行测试。具体测试工作中显示面板表面的温度和光线膜层表面的温度。试验例1~3中的显示面板型号、结构和规格均相同。
试验例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00以及设置在背光模组1000上的显示面板。其中背光模组1000的硬质底板110的材料为铝合金5052。硬质底板110背离发光器件120的一面设置有散热凸起112。
试验例2为背光模组1000与设置在背光模组1000上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1000的发光基板100包括硬质底板110和设置在硬质底板110上的发光器件120。其中硬质底板110的材料为铝合金5052。硬质底板110背离发光器件120的一面未设置散热凸起112。试验例2的其余结构与试验例1相同。
试验例3的背光模组10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101。其中框20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21和侧板22,侧板22围设在底板21上,如图1所示。具体的,底板21为钣金底铸件。发光基板100设置在底板21上,且发光基板10的背光面未设置散热凸起。试验例3的其余结构与试验例1相同。
根据表1,从试验例1和试验例2对比可以看出:试验例1的显示面板表面温度比试验例2的显示面板表面温度更低。试验例1的光学膜层130表面温度比试验例2的光学膜层130表面温度更低。由此可见,在背光模组1000的硬质底板110背离发光器件120的一面设置了散热凸起112的显示装置散热效果要更优于在背光模组1000的硬质底板110背离发光器件120的一面没有设置散热凸起112的显示装置。
从试验例1、试验例2和试验例3对比可以看出:试验例1、试验例2的显示面板表面温度比试验例3的显示面板表面温度显著降低。试验例1、试验例2的光学膜层130表面温度比试验例3的光学膜层40表面温度显著降低。其中,相比于试验例3,试验例1的显示面板表面温度有效降低达6℃,试验例2的显示面板表面温度有效降低达8.2℃。由此可知,采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1000性能优异,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发光基板和中框。发光基板包括硬质底板和设置在硬质底板上的发光器件。中框的侧板上开设凹槽对硬质底板进行限位。在组装过程中利用中框的形变将硬质底板的边缘安装至侧板的凹槽中,使得硬质底板直接与中框固定,结构简单且组装简易。发光基板的硬质底板直接与中框的侧板固定设置,避免另设的底板隔绝发光基板和外界环境,发光基板可以直接向外界散热,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发光基板,所述发光基板包括硬质底板和设置在所述硬质底板上的发光器件;
中框,所述发光基板设置在所述中框内,所述中框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围设在所述硬质底板的周侧;
其中,所述侧板朝向所述硬质底板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硬质底板的边缘部分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板体、延伸部和限位部,所述延伸部的一侧与所述板体的边缘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另一侧与所述限位部连接;
所述板体、所述延伸部和所述限位部围合形成所述凹槽,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硬质底板的一面与所述硬质底板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还包括挡墙,所述挡墙与所述板体连接且沿着所述板体设置,所述挡墙设置在所述板体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侧;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挡墙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第一止裂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具有第二止裂缝,所述第二止裂缝延伸至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底板的边缘部分开设有避让结构,所述避让结构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长度大于所述板体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底板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毫米,且所述硬质底板的布氏硬度大于或者等于50兆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底板的材料为铝合金6061、铝合金5052、铝合金7075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底板背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面设置有散热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起为条状,所述散热凸起复用为加强筋。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基板的出光侧;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光学膜层,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硬质底板;
所述侧板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光学膜层远离所述发光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板体连接,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光学膜层的一面与所述固定部抵接。
CN202321845566.5U 2023-07-13 2023-07-13 背光模组 Active CN220691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5566.5U CN220691227U (zh) 2023-07-13 2023-07-13 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5566.5U CN220691227U (zh) 2023-07-13 2023-07-13 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1227U true CN220691227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45566.5U Active CN220691227U (zh) 2023-07-13 2023-07-13 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91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88748B2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101860446B1 (ko) 대판면광원장치
US10824007B2 (en) Light bar,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41164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heat radiation plate
WO2022100128A1 (zh) 一种散热组件、电子设备及芯片封装结构
JP5069876B2 (ja)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放熱板
JP201414938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527634B2 (ja) 光源装置及びサイド型バックライト
KR20140019150A (ko) 광원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220691227U (zh) 背光模组
CN101964160A (zh) 显示装置
JP7208407B2 (ja) レーザ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210470147U (zh) 一种功率器件散热装置及电机驱动器
JP5895091B1 (ja) 光モジュール
JPH0931894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EP2264517A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KR20230020313A (ko) 방열 성능이 개선된 전자 소자 유닛 및 모듈, 그리고 이에 적용되는 탄성클램프
JPH1078578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220103058U (zh) 一种改进散热的侧部发光面光源结构和机器视觉装置
CN214125853U (zh) 一种功率模块散热结构
CN114745851B (zh) 一种任意安装的pcb板
CN218158692U (zh) 光机用dmd封装及散热结构、散热压板及投影光机
CN219657980U (zh) 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
CN218042231U (zh) 鳍片式散热板
CN116504906B (zh) 高光效发光二极管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