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9418U - 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9418U
CN220689418U CN202322287255.8U CN202322287255U CN220689418U CN 220689418 U CN220689418 U CN 220689418U CN 202322287255 U CN202322287255 U CN 202322287255U CN 220689418 U CN220689418 U CN 220689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ir
pipeline
gas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72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建
卫亚磊
吕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 Dragons Paper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 Dragons Paper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 Dragons Paper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Nine Dragons Paper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72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9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9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9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上设有进气阀;油气桶的油气混合入口通过油气混合管道与压缩机的出油口连通;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油气桶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油气分离器的出油口通过二次回油管道与压缩机的回油口连接;温控阀的总进油口与油气桶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温控阀的冷却油出口通过冷却油输送管道与压缩机的润滑油注入口连接;风冷却器的压缩空气进口通过气体管道一与油气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风冷却器的压缩空气出口通过气体管道二与稳压储气罐连接。采用风冷却器和水冷却器同时对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进行降温冷却,可以有效避免排气温度过高造成风冷却器的损坏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温度高,容易导致压缩机损坏,缩短压缩机的寿命,因此在压缩机工作进行降温时就需要一种压缩机降温设备。目前产能释放,替产增效,空压机使用率提高,压缩机的整体的排气温度呈现上涨趋势,温度高达95℃,仅采用风冷压缩空气波动不稳定性,造成设备配件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系统,采用风冷却器和水冷却器同时对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进行降温冷却,可以有效避免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造成风冷却器的损坏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起到节电降耗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系统,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进气阀;
油气桶,所述油气桶的油气混合入口通过油气混合管道与压缩机的出油口连通;
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油气桶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油口通过二次回油管道与压缩机的回油口连接;
温控阀,所述温控阀的总进油口与所述油气桶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温控阀的冷却油出口通过冷却油输送管道与所述压缩机的润滑油注入口连接;
风冷却器;所述风冷却器与所述温控阀组成风冷循环通道,所述风冷却器的压缩空气进口通过气体管道一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风冷却器的压缩空气出口通过气体管道二与稳压储气罐连接;
水冷却器;所述水冷却器与所述温控阀组成水冷循环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阀的进气口连接空气过滤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分支出油口一、分支回油口一、分支出油口二、分支回油口二;所述分支出油口一与风冷却器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分支回油口一与风冷却器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分支出油口二与水冷却器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分支回油口二与水冷却器的出油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油输送管道上设有油过滤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管道一上设有压力维持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管道二上设有冷干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管道二上位于冷干机的两侧均设有手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冷却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回水口连接回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和回水管上均设有手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气桶内设有油位计,所述油气桶的一侧设有注油孔,所述油气桶的底部设有放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系统,采用风冷却器和水冷却器同时对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进行降温冷却,提高了散热性能,能够及时将压缩机的热量传递出去,有效避免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造成风冷却器的损坏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起到节电降耗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2、进气阀;3、油气桶;100、油气混合管道;5、油气分离器;101、二次回油管道;102、冷却油输送管道;103、气体管道一;104、气体管道二;6、温控阀;60、冷却油出口;61、分支出油口一;62、分支回油口一;63、分支出油口二;64、分支回油口二;7、风冷却器;8、稳压储气罐;9、水冷却器;10、空气过滤器;104、气体管道二;11、油过滤器;12、冷干机;13、手阀;14、进水管;15、回水管;16、压力维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试试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系统,包括: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上设有进气阀2;油气桶3,所述油气桶3的油气混合入口通过油气混合管道100与压缩机1的出油口连通;油气分离器5,所述油气分离器5的进气口与油气桶3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5的出油口通过二次回油管道101与压缩机1的回油口连接;温控阀6,所述温控阀6的总进油口与所述油气桶3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由于油气桶3内油气混合在一起,使得油气桶3内有一定的压力,油气桶3内的油能够自动从油气桶3的出油口流出;所述温控阀6的冷却油出口60通过冷却油输送管道102与所述压缩机1的润滑油注入口连接;风冷却器7;所述风冷却器7与所述温控阀6组成风冷循环通道,所述风冷却器7的压缩空气进口通过气体管道一103与所述油气分离器5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风冷却器7的压缩空气出口71通过气体管道二104与稳压储气罐8连接;水冷却器9;所述水冷却器9与所述温控阀6组成水冷循环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阀2的进气口连接空气过滤器10。空气过滤器10的将进入进气阀2的空气进行过滤,能够过滤空气的微小颗粒污染物以及尘埃,使得经过进气阀2进入到压缩机1内的气体纯净无杂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阀6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分支出油口一61、分支回油口一62、分支出油口二63、分支回油口二64;所述分支出油口一61与风冷却器7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分支回油口一62与风冷却器7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分支出油口二63与水冷却器9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分支回油口二64与水冷却器9的出油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冷却油输送管道102上设有油过滤器11。油过滤器11能够很好的过滤油液中的碎屑,保证输送到压缩机1内的润滑油无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管道一103上设有压力维持阀16。所述气体管道二104上设有冷干机12。所述气体管道二104上位于冷干机12的两侧均设有手阀13。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冷却器9上设有进水口91和回水口92,所述进水口91连接进水管14,所述回水口92连接回水管15。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14和回水管15上均设有手阀13。进水管14和回水管15内的水用于对水冷却器9内的冷却水进行循环,控制手阀13的开度,保证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在80℃,避免产生冷凝水,造成油品乳化,进而导致设备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气桶3内设有油位计,所述油气桶3的一侧设有注油孔31,所述油气桶3的底部设有放油口32。当油位计感应到油气桶3内的油位变低时,通过注油孔31往油气桶3内注入新的油,当油气桶3长时间使用后,油的质量变差,通过放油口32将油气桶3内的油放掉。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风冷却器7和水冷却器9同时对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进行降温冷却,提高了散热性能,能够及时将压缩机1热量传递出去,有效避免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造成风冷却器7的损坏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起到节电降耗的作用;工作时,空气由空气过滤器10去除尘埃之后,经进气阀2进入压缩机1进行压缩,并与润滑油混合,油气混合通过膨胀接头排入油气桶3,进入油气桶3内的润滑在油气桶3内自身压力的作用下,将油输送至温控阀6,温控阀6将油分两路分别送至风冷却器7和水冷却器9进行冷却,最后经过冷却的油回到温控阀6,温控阀6的冷却油出口60经过油过滤器11送回压缩机1;油气混合进入到油气桶3内的空气进入油气桶3后排出,并由油气分离器5进行油气分离,经过分离后的油经过二次回油管道101送回与压缩机1;分离后的空气经过压力维持阀16进入风冷却器7,然后从风冷却器7的压缩空气出口排出,然后经过冷干机12对压缩气体进入冷干处理,最后气体进入稳压储气罐8中储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进气阀;
油气桶,所述油气桶的油气混合入口通过油气混合管道与压缩机的出油口连通;
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油气桶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油口通过二次回油管道与压缩机的回油口连接;
温控阀,所述温控阀的总进油口与所述油气桶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温控阀的冷却油出口通过冷却油输送管道与所述压缩机的润滑油注入口连接;
风冷却器;所述风冷却器与所述温控阀组成风冷循环通道,所述风冷却器的压缩空气进口通过气体管道一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风冷却器的压缩空气出口通过气体管道二与稳压储气罐连接;
水冷却器;所述水冷却器与所述温控阀组成水冷循环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的进气口连接空气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分支出油口一、分支回油口一、分支出油口二、分支回油口二;所述总进油口与油气桶的出油口通过进油管道连接;所述分支出油口一与风冷却器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分支回油口一与风冷却器的出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分支出油口二与水冷却器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分支回油口二与水冷却器的出油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输送管道上设有油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道一上设有压力维持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道二上设有冷干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管道二上位于冷干机的两侧均设有手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回水口连接回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回水管上均设有手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桶内设有油位计,所述油气桶的一侧设有注油孔,所述油气桶的底部设有放油口。
CN202322287255.8U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 Active CN220689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7255.8U CN220689418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7255.8U CN220689418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9418U true CN220689418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4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7255.8U Active CN220689418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9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16474B1 (en) Part load performance of variable speed screw compressor
CN102927008B (zh) 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CN201628421U (zh) 满液式螺杆水、地源热泵机组用中间回油冷却装置
CN104344589B (zh) 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23256A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冷却的空气源热泵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03978773U (zh) 一种具有自预冷功能的空气压缩系统
CN207437307U (zh) 一种双级压缩永磁双变频空压机
CN220689418U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节能降耗的冷却降温装置
CN211144805U (zh) 一种无油二氧化碳压缩机
CN111927773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无油螺杆空压机
CN103162460A (zh) 一种满液式螺杆水冷冷水/热泵机组
CN202149029U (zh) 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CN215724252U (zh) 一种双机头螺杆并联风冷压缩冷凝机组
CN220227176U (zh) 一种节能型空压机
CN216953598U (zh) 开启式变频双级螺杆机组制冷系统
CN214949922U (zh) 一种低环温制冷机组供油系统
CN219691771U (zh) 无油空压机
CN218913088U (zh) 变频空压机
CN216790559U (zh) 一种开启螺杆式双机双级压缩机组
CN202361681U (zh) 满液式螺杆水冷冷水/热泵机组
CN219159190U (zh) 一种双机头的火炬气压缩机系统
CN203964424U (zh) 表面处理行业专用并联共用系统涡旋满液式直冷机组
CN216668007U (zh) 半封闭变频制冷系统
CN104121715B (zh) 表面处理行业专用并联共用系统涡旋满液式直冷机组
CN212806124U (zh) 具有桶泵供液装置的螺杆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