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4457U - 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4457U
CN220684457U CN202322157767.2U CN202322157767U CN220684457U CN 220684457 U CN220684457 U CN 220684457U CN 202322157767 U CN202322157767 U CN 202322157767U CN 220684457 U CN220684457 U CN 220684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hoisting
walking
bracket
dolp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77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芳芳
夏平
雷智杰
贺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aling River Fengyi Avionic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aling River Fengyi Avionic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aling River Fengyi Avionic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aling River Fengyi Avionic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577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4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4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4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包括支架、吊装模块、行走模块、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支架的顶面上固定连接吊装模块,支架上设有位于顶面下方的吊装区,支架的底面固定连接行走模块,行走模块具有相对的两端,至少其中一端上设有可伸缩的支腿件;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均固定在支架上,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吊装模块、行走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电连接并分别为吊装模块、行走模块和控制模块供电。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用以取代人工,减少检修施工人员的数量,降低检修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检修安全隐患,大大提高提高船闸内系船柱的检修效率,并且能作为专用设备向国内同行推荐。

Description

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
背景技术
船闸是内河航运最常见的通航建筑物,使得船舶能够克服在天然河流由于调节流量、蓄水发电、渠化航道以及在运河上因地形条件形成的水位落差。船闸由上、下游引航道与闸室组成。闸室是停泊船舶(或船队)的厢形室,借助闸室内充泄水来调整闸室中的水位,使船舶在闸室内随水位变化自动升降浮动,从而克服闸室上下游水位落差实现过闸通航。
为确保船舶在闸室充泄水过程中的安全,船闸闸室两侧闸室墙上都安装有浮式系船柱,闸室内船舶依靠浮式系船柱系缆绳固定,浮式系船柱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依靠浮力随闸室水位的变化同步升降,始终跟闸室水位保持水平一致。浮式系船柱如果出现卡阻故障或检修维护时,常常需要将浮式系船柱吊出。
当浮式系船柱需要检修时,目前常常通过搭建脚手架并在架子上安装手拉葫芦来吊装系船柱,这种方式需要多人协同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安全隐患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包括支架、吊装模块、行走模块、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
支架的顶面上固定连接吊装模块,支架上设有位于顶面下方的吊装区,支架的底面固定连接行走模块,行走模块具有相对的两端,至少其中一端上设有可伸缩的支腿件;
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均固定在支架上,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吊装模块、行走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电连接并分别为吊装模块、行走模块和控制模块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架包括顶板和侧板,顶板的顶面中部连接吊装模块,顶板的底面连接侧板,侧板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顶板底面相对的两端,相应地,支架构造为龙门架,吊装区位于两个侧板之间,顶板上设有连通吊装区的吊装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吊装模块包括吊装板和卷扬机,吊装板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吊装槽相对的两端,卷扬机穿设在吊装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行走模块选用连接于侧板的履带,履带设有两个并与侧板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腿件设有两组并与行走模块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支腿件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行走模块相对的两端,且支腿件选用伸缩支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侧板的外侧面上固定有柜机,柜机内装有所述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电源模块选用航空电源。
有益效果:
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用以取代人工,减少检修施工人员的数量,降低检修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检修安全隐患,大大提高船闸内系船柱的检修效率,并且能作为专用设备向国内同行推荐。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
100、支架;101、顶板;102、侧板;103、吊装区;104、吊装槽;105、柜机;200、吊装模块;201、吊装板;202、卷扬机;300、行走模块;400、电源模块;500、控制模块;600、支腿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包括支架100、吊装模块200、行走模块300、电源模块400和控制模块500;
支架100的顶面上固定连接吊装模块200,支架100上设有位于顶面下方的吊装区103,支架100的底面固定连接行走模块300,行走模块300具有相对的两端,至少其中一端上设有可伸缩的支腿件600;
电源模块400和控制模块500均固定在支架100上,控制模块500分别电连接吊装模块200、行走模块300和电源模块400,电源模块400电连接并分别为吊装模块200、行走模块300和控制模块500供电。
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用以取代人工,减少检修施工人员的数量,降低检修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检修安全隐患,大大提高船闸内系船柱的检修效率,并且能作为专用设备向国内同行推荐。
其中,支架100一方面用于安装各个功能模块,以使各个功能模块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用于形成吊装区103,为浮式系船柱的提拉提供了空间。吊装模块200用于提拉浮式系船柱,即进行检修时,吊装模块200吊起浮式系船柱,检修结束后,吊装模块200放下浮式系船柱。行走模块300用于驱动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行走,在控制模块500的控制下实现自动移动,提高了智能化程度。支腿件600配合行走模块300使用,即当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行走时,支腿件600收起以避免阻碍行动;当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检修时,支腿件600伸展并抵接于地面,以提高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的稳定性。
电源模块400为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供能,控制模块500内置有任意合适的现有软件系统,以控制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实现自动作业,提高了检修的效率和安全性。
工作时,工作人员启动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即可。控制模块500控制下,行走模块300工作并带动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移动至其中一个浮式系船柱处,支腿件600伸展并抵接于地面,吊装模块200连接浮式系船柱后启动吊装模块200,通过吊装模块200吊起浮式系船柱,进而进行检修。检修完成后,吊装模块200放回浮式系船柱,支腿件600收起,行走模块300再工作并移动至下一个浮式系船柱处,以便检修下一个浮式系船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100包括顶板101和侧板102,顶板101的顶面中部连接吊装模块200,顶板101的底面连接侧板102,侧板102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顶板101底面相对的两端,相应地,支架100构造为龙门架,吊装区103位于两个侧板102之间,顶板101上设有连通吊装区103的吊装槽104。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吊装模块200居中设计,吊装区103位于吊装模块200下方,吊装区103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板102,以使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呈对称结构,则浮式系船柱吊放过程中,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受力更均衡,避免出现侧倾、侧翻等意外,提高了检修的安全性。
容易理解的,支架100采用钢型材制作而成,并构造为龙门架,也可以选用任意合适的市售龙门架进行改造。吊装槽104配合于吊装模块200,以使吊装模块200上的吊绳能够向下延伸并连接于浮式系船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吊装模块200包括吊装板201和卷扬机202,吊装板201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吊装槽104相对的两端,卷扬机202穿设在吊装板201上。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吊装板201撑起卷扬机202,卷扬机202通过销轴定位,通过螺栓连接,既保证居中设计,又实现连接。容易理解的,卷扬机202可以选用任意合适的市售型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行走模块300选用连接于侧板102的履带,履带设有两个并与侧板102一一对应设置。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履带的适应性好,可以在复杂地形上行走,提高了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的环境适应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腿件600设有两组并与行走模块300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支腿件600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行走模块300相对的两端,且支腿件600选用伸缩支腿。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增加支腿件600的数量以增加支撑点的数量,提高吊装模块200吊起浮式系船柱时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侧翻事故,提高了安全性。容易理解的,支腿件600可以选用任意合适的市售伸缩支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侧板102的外侧面上固定有柜机105,柜机105内装有所述电源模块400和控制模块500,电源模块400选用航空电源。基于上述设计方案,考虑到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的平衡性,优选柜机105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板102上,以使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的重力平衡。
进一步,电源模块400也设有两个,则有助于提高所述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的续航性能,且电源模块400选用航空电源,航空电源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成本低、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容易理解的,电源模块400也可以选择其他任意合适的市售电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0)、吊装模块(200)、行走模块(300)、电源模块(400)和控制模块(500);
支架(100)的顶面上固定连接吊装模块(200),支架(100)上设有位于顶面下方的吊装区(103),支架(100)的底面固定连接行走模块(300),行走模块(300)具有相对的两端,至少其中一端上设有可伸缩的支腿件(600);
电源模块(400)和控制模块(500)均固定在支架(100)上,控制模块(500)分别电连接吊装模块(200)、行走模块(300)和电源模块(400),电源模块(400)电连接并分别为吊装模块(200)、行走模块(300)和控制模块(500)供电;
支架(100)包括顶板(101)和侧板(102),顶板(101)的顶面中部连接吊装模块(200),顶板(101)的底面连接侧板(102),侧板(102)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顶板(101)底面相对的两端,相应地,支架(100)构造为龙门架,吊装区(103)位于两个侧板(102)之间,顶板(101)上设有连通吊装区(103)的吊装槽(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吊装模块(200)包括吊装板(201)和卷扬机(202),吊装板(201)设有两个并分别固定在吊装槽(104)相对的两端,卷扬机(202)穿设在吊装板(2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行走模块(300)选用连接于侧板(102)的履带,履带设有两个并与侧板(102)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支腿件(600)设有两组并与行走模块(300)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支腿件(600)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行走模块(300)相对的两端,且支腿件(600)选用伸缩支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侧板(102)的外侧面上固定有柜机(105),柜机(105)内装有所述电源模块(400)和控制模块(500),电源模块(400)选用航空电源。
CN202322157767.2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 Active CN220684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7767.2U CN220684457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7767.2U CN220684457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4457U true CN220684457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05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7767.2U Active CN220684457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4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59842U (zh) 一种顶升套架自升式的内爬起重机
WO2011072505A1 (zh) 一种两栖桩机
CN101774511B (zh) 爬升式吊装及其使用方法
CN106812067B (zh) 一种用于桥梁建设的可移动施工平台
CN102582786A (zh) 深海浮式平台的建造工艺
CN110466706B (zh) 一种漂浮平台及水上光伏电站
CN220684457U (zh) 一种浮式系船柱智能吊装设备
CN204023540U (zh) 一种钻探平台
CN201794516U (zh) 海洋90吨轻型可搬迁修井机
CN102206938A (zh) 一种新的海上平台上部组块安装方法
CN101942961A (zh) 海洋90t轻型可搬迁修井机
CN110904861A (zh) 一种斜拉桥架梁吊机及其施工方法
CN202880704U (zh) 用于风电机的轮毂的起吊工具
CN213448311U (zh) 深水装配式系靠船装置
CN201626782U (zh) 两栖履带起重机
CN210619625U (zh) 一种大型可调试顶升滑移装置
CN202731933U (zh) 全液压自行式栈桥台车
CN201817199U (zh) 半潜驳船吊车平台的自动调平装置
CN221316599U (zh) 一种用于水上登高作业施工平台
CN221297861U (zh) 打桩机构、打桩装置及光伏发电运维船
CN216999624U (zh) 一种复杂海洋工况环境下用于柔性支架施工的装置
CN217198573U (zh) 一种江河湖库水上快速组装勘察平台
CN220054140U (zh) 一种下沉式直升机轮子固定装置
CN215403382U (zh) 一种扬水曝气器施工专用的水上安装平台
CN217710899U (zh) 一种近海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加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