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3640U - 逆变器总成和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总成和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3640U
CN220673640U CN202322326537.4U CN202322326537U CN220673640U CN 220673640 U CN220673640 U CN 220673640U CN 202322326537 U CN202322326537 U CN 202322326537U CN 220673640 U CN220673640 U CN 220673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connection
inverter body
inverter assembly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65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思源
刘胜
林琳
贺伟衡
靳珂珂
王坤杰
周超
覃双静
乔飞
李水城
陈续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65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3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3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3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和储能系统,所述逆变器总成,包括: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内设有电子元器件,所述逆变器本体设有安装凹槽;电感结构,所述电感结构包括安装盒和电感,所述安装盒的一侧设有敞开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外侧设有连接翻边,所述敞开口朝向所述安装凹槽设置,所述连接翻边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电感位于所述安装盒内且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总成,通过将电感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逆变器本体的外侧,可减小逆变器本体的体积,利于逆变器总成与其它电器的空间排布,进而提高产品的功率密度,且相比将电感内置于逆变器本体内,可避免电感与其它电子元器件的热影响。

Description

逆变器总成和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逆变器总成和具有该逆变器总成的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中如逆变器等各种非线性和时变性电力电子装置大量运用,电感作为开关电源及电源转换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体积比较大,在机器中占大量空间,从而导致产品功率密度低,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逆变器总成,该逆变器总成的功率密度较高,可提高逆变器的功率和效率,解决了产品功率密度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包括: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内设有电子元器件,所述逆变器本体设有安装凹槽;电感结构,所述电感结构包括安装盒和电感,所述安装盒的一侧设有敞开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外侧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口朝向所述安装凹槽设置,所述连接翻边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电感位于所述安装盒内且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通过将电感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逆变器本体的外侧,可减小逆变器本体的体积,进而提高产品的功率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所述连接翻边构造为环形翻边,且所述环形翻边围绕所述连接口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所述连接翻边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穿设与所述逆变器本体相连的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所述连接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孔在所述连接翻边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贯通至所述逆变器本体内的避让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避让口连通,所述电感适于从通过贯穿所述避让口的连接线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所述安装凹槽开设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所述安装盒与所述散热翅片位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所述散热翅片为至少两组,其中两组所述散热翅片间隔开且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盒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所述电感和所述安装盒之间填充有固定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底部设有支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设置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
所述储能系统和上述的逆变器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逆变器总成100,
逆变器本体1,避让口11,安装凹槽12,安装孔121,散热翅片13,安装空间131,支脚14,电感2,安装盒3,连接口31,连接翻边32,连接孔321,电感结构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100,通过设置电感2安装于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可减小逆变器本体1的体积,提高逆变器的功率密度,进而提高逆变器的功率和工作效率。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100,包括:逆变器本体1和电感结构4。
逆变器本体1内设有电子元器件,其中,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半导体开关器件、电路板等其它的电子元器件,通过半导体开关器件、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的电连接,可形成直流-交流变换电路、滤波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等,通过不同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导通配合,可实现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安全转换。
且逆变器本体1设有安装凹槽12,用于安装电感结构4,实际设计时,可在逆变器本体1的一侧面设置安装凹槽12,可将电感结构4的下表面与安装凹槽12贴合安装,保证安装可靠性,且安装凹槽12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加工成本也低。
电感结构4包括安装盒3和电感2,安装盒3的一侧设有敞开的连接口31,连接口31的外侧设有连接翻边32,连接口31朝向安装凹槽12设置,连接翻边32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凹槽12内,电感2位于安装盒3内且与电子元器件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实际设计中,逆变器本体1构造为方体结构,安装盒3设为方形盒,安装盒3连接于逆变器本体1的上侧,其中,安装盒3内限定有安装腔,用于安装电感2,将电感2隐藏于安装盒3内,可对电感2进行防尘和防护,且可将电感2工作产生的声音进行隔音处理,使用效果更好。
以及,安装盒3在靠近安装凹槽12的一侧设有连接口31,连接口31为敞开式,且朝向安装凹槽12敞开,且在连接口31处设有连接翻边32,连接翻边32朝向连接口31的外侧分布,且连接翻边32的外部尺寸与安装凹槽12的形状相匹配,可使连接翻边32安装于安装凹槽12内,且二者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实现安装盒3与逆变器本体1的可拆卸地连接,这样,方便安装盒3与逆变器本体1的安装和拆卸,利于对电感2进行维修、更换。
同时,如图1所示,在实际安装时,可将电感2从连接口31安装于安装盒3内,再将电感2与电子元器件连接,最后将安装盒3的连接翻边32与安装凹槽12可拆卸地连接,可实现电感结构4的连接固定,且可实现电感2与逆变器本体1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电连接。其中,电感2包括线圈绕组和磁芯,通过电感2与电子元器件的连接,可实现电感2的导通,通入电流后,可实现电感2的作用。
其中,电感2的体积较大,将电感2安装于逆变器本体1的外侧,这样可缩小逆变器本体1的体积,使得逆变器总成100的功率密度变大,也就提高了逆变器总成100的功率,将逆变器总成100可安装于其它电器中,以满足其它电器的使用,可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中,其设置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同时,电感2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电感2安装于逆变器本体1的外侧,相比于电感2内置于逆变器本体1内,可避免电感2的热量与电子元器件之间热量的相互影响,保证电感2运行的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100,通过将电感结构4可拆卸地安装于逆变器本体1的外侧,可减小逆变器本体1的体积,利于逆变器总成100与其它电器的空间排布,进而提高产品的功率密度,且相比将电感2内置于逆变器本体1内,可避免电感2与其它电子元器件的热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翻边32构造为环形翻边,且环形翻边围绕连接口31分布。
具体的,如图1所示,连接口31的形状与安装盒3的形状相同,即可将连接口31构造为方形孔,且将连接翻边32构造为环形翻边,环形翻边围绕连接口31分布,具体设计时,环形翻边沿着连接口31的边沿朝外弯折,或者,环形翻边可与连接口31进行焊接连接,都可实现连接翻边32与安装盒3的连接,且连接翻边32与逆变器本体1的外侧面平行,连接翻边32的厚度与安装凹槽12的槽深相匹配,在安装盒3与逆变器本体1在安装凹槽12处安装好后,连接翻边32的上表面可与逆变器本体1相平,可保证两者连接后的外部结构集成度高,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翻边32设有连接孔321,连接孔321用于穿设与逆变器本体1相连的连接件,由此,通过将连接件穿设于连接孔321,可实现连接翻边32与逆变器本体1的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连接翻边32设有连接孔321,连接孔321可构造为圆孔,且连接孔321贯穿于连接翻边32,逆变器本体1设有安装孔121,安装孔121可构造为螺纹孔,将连接翻边32与逆变器本体1的外周壁贴合后,再将连接件依次从连接孔321穿入安装孔121内,最后将连接件拧紧,可完成连接翻边32与逆变器本体1的连接固定,且螺栓紧固连接的强度高,同时可使安装盒3与逆变器本体1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孔321为多个,且多个连接孔321在连接翻边32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
具体的,如图1所示,连接孔321为多个,多个连接孔321设于连接翻边32的中心,且多个连接孔321沿连接翻边32的周向间隔开分布,对应的,安装孔121也为多个,多个安装孔121与多个连接孔321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安装盒3与逆变器本体1安装时,通过在连接翻边32穿设多个连接件,可实现连接翻边32与逆变器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
由此,通过设置多个连接孔321和安装孔121,可使连接翻边32与逆变器本体1的连接更加贴合,即可实现安装盒3与逆变器本体1的贴合连接,且连接强度高,可使电感2与逆变器本体1连接更稳定,同时可保证逆变器总成100在搬运或者运行中结构稳定。其中,连接孔321和安装孔12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凹槽12内设有贯通至逆变器本体1内的避让口11,连接口31与避让口11连通,电感2适于从通过贯穿避让口11的连接线与电子元器件相连。
具体的,如图1所示,安装盒3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与电感2的体积大小相匹配设置,在安装腔朝向逆变器本体1的一侧敞开以形成连接口31,逆变器本体1设有避让口11,避让口11靠近安装盒3的一侧设置,其中,避让口11设置为长条孔,避让口11贯穿于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便于电感2的连接线穿设至逆变器本体1内。
在实际安装时,将安装盒3罩设于避让口11外侧,且连接口31与避让口11连通,将电感2的连接线贯穿避让口与电子元器件连接,这样,可在避让口11处实现电感2与电子元器件的线路连接,其结构简单,便于进行电感2与电子元器件的连接,且将电感2安装于逆变器本体1外侧,可减小逆变器本体1的内部空间,可降低开发成本,且不会增加两者的连接难度,降低电感2维护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凹槽12开设于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即可将电感结构4安装于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具体的,如图1所示,安装凹槽12沿逆变器本体1的上表面朝向逆变器本体1内侧凹进,且安装凹槽12的槽深较浅,可将电感结构4的安装盒3的下表面与安装凹槽12贴合安装,保证安装可靠性,其中,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空间大,电感2安装于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同时避让口11也设于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在避让口11处实现电感2与电子元器件的连通,其布局合理,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逆变器本体1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13,安装盒3与散热翅片13位于逆变器本体1的同一侧。
具体的,逆变器本体1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13,如图1所示,可在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设置散热翅片13,且散热翅片13设为多个,多个散热翅片13沿逆变器本体1的竖向向外延伸,安装盒3与散热翅片13设于逆变器本体1的同一侧,且安装盒3与散热翅片13间隔开设置,其中,多个散热翅片13均沿安装盒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散热翅片13沿安装盒3的宽度方向均匀地间隔开分布,设置多个散热翅片13,用于对逆变器本体1内部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以保证多个电子元器件运行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翅片13为至少两组,其中两组散热翅片13间隔开且限定出安装空间131,安装盒3安装于安装空间131处。
具体的,散热翅片13设为至少两组,其中两组散热翅片13间隔开可形成一个安装空间131,安装空间131用于安装安装盒3,可实现安装盒3与散热翅片13的合理布局,在实际设计中,如图2所示,两组散热翅片13沿左右方向对称分布,且在两组散热翅片13的中部位置限定出安装空间131,可将安装盒3安装于两组散热翅片13的中心位置,每组散热翅片13包括多个散热翅片13,利于对不同位置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安全性高。其中,将安装盒3设于散热翅片13处,也有助于对电感2进行散热。
其中,散热翅片13也可设为三组、四组等,可根据实际的逆变器本体1的体积大小进行设计,保证散热可靠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感2和安装盒3之间填充有固定胶,可用于固定电感2,在将电感2与逆变器本体1安装时,首先,在电感2和安装盒3之间填充一定的固定胶,将电感2与安装盒3胶合连接,再将安装盒3通过连接翻边32与逆变器本体1进行连接,可间接实现电感2与逆变器本体1的连接。
由此,通过设置固定胶来连接电感2和安装盒3,此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操作,特别是,固定胶的流动性好、固化快、粘接强度高和易返修,可使电感2与安装盒3的安装更可靠,且便于后期维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逆变器本体1的底部设有支脚14。
具体的,逆变器本体1的底部设有支脚14,支脚14沿着逆变器本体1的底部朝外凸出设置,用于支撑逆变器本体1,可使逆变器本体1抬升一定的高度,这样,不仅可实现逆变器本体1的放置,且利于对逆变器总成100进行搬运,操作更加方便。其中,支脚14也可具有连接作用,可使逆变器本体1通过支脚14与其它结构进行连接,以实现逆变器总成100与其它结构的结合。
在实际设计中,如图1所示,支脚14设为多个,多个支脚14间隔开分布于逆变器本体1的底部,这样,可使逆变器本体1的放置更加稳定,且也可通过多个支脚14与其它结构进行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且连接强度高。
在本实施例中,逆变器本体1作为逆变器总成100的外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可将逆变器本体1构造为方体结构,且逆变器本体1内部形成有安装腔体,安装腔体用于安装不同的电路板以及半导体开关等,这些电子元器件通过避让口11与逆变器本体1外部的电感2电连接,可形成电感2通路,且在逆变器本体1的前侧面或靠近人体操作的一侧面,设有不同的连接端子,如网源端子、信号端子等,可用于与其它电器连接,可完成逆变器总成100内部电路的输入输出,以可实现逆变器总成100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系统,设置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通过将电感结构4可拆卸地安装于逆变器本体1的外侧,可减小逆变器本体1的体积,利于逆变器总成100与其它电器的空间排布,进而提高产品的功率密度,且相比将电感2内置于逆变器本体1内,可避免电感2与其它电子元器件的热影响,进而提高储能系统的使用性能。
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内设有电子元器件,所述逆变器本体设有安装凹槽;
电感结构,所述电感结构包括安装盒和电感,所述安装盒的一侧设有敞开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外侧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口朝向所述安装凹槽设置,所述连接翻边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电感位于所述安装盒内且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边构造为环形翻边,且所述环形翻边围绕所述连接口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边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穿设与所述逆变器本体相连的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孔在所述连接翻边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内设有贯通至所述逆变器本体内的避让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避让口连通,所述电感适于从通过贯穿所述避让口的连接线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开设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片,所述安装盒与所述散热翅片位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为至少两组,其中两组所述散热翅片间隔开且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盒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和所述安装盒之间填充有固定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底部设有支脚。
1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总成。
CN202322326537.4U 2023-08-28 2023-08-28 逆变器总成和储能系统 Active CN220673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6537.4U CN220673640U (zh) 2023-08-28 2023-08-28 逆变器总成和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6537.4U CN220673640U (zh) 2023-08-28 2023-08-28 逆变器总成和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3640U true CN220673640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2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6537.4U Active CN220673640U (zh) 2023-08-28 2023-08-28 逆变器总成和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3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7020A (zh) 采用功率模块的电机控制器
EP2611273A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housing
JP2014027805A (ja) 電源装置
CN204179955U (zh) 逆变器装置
CN201131091Y (zh) 电机控制器壳体
CN220673640U (zh) 逆变器总成和储能系统
CN201726303U (zh) 一种大功率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
JP602356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1916646B (zh) 一体化电抗器模块
CN110648829A (zh) 一种易组装的电子变压器
CN220673609U (zh) 储能逆变器、储能系统和暖通系统
JP2017060290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0778226U (zh) 一种易组装的电子变压器
CN209072351U (zh) 光伏逆变器壳体
CN210490741U (zh) 一种微型逆变器及其机壳
CN209233739U (zh) 一种新型大功率同步整流高频开关电源单元模块
CN215772561U (zh) 一种三相不平衡负荷调节装置
CN211508888U (zh) 一种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
CN216487865U (zh) 一体化继电器型模块机
CN215681811U (zh) 三相不平衡负荷调节装置
CN214125849U (zh) 一种pcb板散热装置、pcb板散热总成及逆变器
CN219143914U (zh) 一种环状电感器
CN218569647U (zh) 一种电力保护自动监测装置
CN215268862U (zh) 一种耐高温的双层线路板
CN219395352U (zh) 一种水冷电源磁性器件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