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9921U - 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9921U
CN220649921U CN202322389300.0U CN202322389300U CN220649921U CN 220649921 U CN220649921 U CN 220649921U CN 202322389300 U CN202322389300 U CN 202322389300U CN 220649921 U CN220649921 U CN 220649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block
electromagnetic valve
shaped ring
airtight test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93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世豪
侯云
李青华
刘亚喆
张嘉丽
李继军
束红林
邓凯
王梦丽
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Aerospac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Aerospac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Aerospac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Aerospac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93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9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9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9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包括与线圈组件连通的进口接头,进口接头通过第一O形圈与线圈组件密封连接,进口接头插接有筒状的压块,压块的内端部、进口接头的内壁、线圈组件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二O形圈密封,线圈组件与阀座之间的焊缝位于压块的内壁面及第二O形圈的内壁面的内部区域。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增加可使用密封空间,实现软密封,进口接头与压块组合后,通过挤压第二O形圈,使挤压余量凸出安装空间,通过第二O形圈凸出的挤压余量实现可靠密封,将电磁阀出口及焊缝位置同时直观暴露在压块内腔中,试验时直接在工装出口处注射酒精,若发生漏气现象,可直接通过气泡泄漏位置判断阀门内漏、外漏或者工装密封不严导致的漏气。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试验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电磁阀气密性是阀门的关键特性,通常在对电磁阀进行气密性测试时,电磁阀需连接进出口试验工装,将与电磁阀连接的进出口试验工装的出口浸入酒精,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溢出来判断电磁阀是否漏气。
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阀出口3设置在阀座1上,当电磁阀的结构采用阀座1与线圈组件2焊接配合时,通常电磁阀出口3与焊缝4位置接近,因此现有气密性测试需分别进行阀门内漏测试和焊缝外漏测试,需要采用两种气密性试验工装分别进行测试。所述阀门内漏测试是指检测电磁阀出口3与阀芯之间的密封性能,为了便于观看图中省略了阀芯;而阀门内漏测试工装一般采用O型圈密封5密封在电磁阀出口3与焊缝4之间。所述焊缝外漏测试是指检测阀座1与线圈组件2之间的密封性能,由于电磁阀出口3与焊缝4位置接近,可使用密封空间较小,焊缝外漏测试一般采用密封垫片6硬密封在线圈组件2的外壁与焊缝4之间。当经过阀门内漏测试和焊缝外漏测试两次气密性测试均合格时,才能确保电磁阀的气密性合格。
上述现有测试方案存在以下弊端:(1)电磁阀的阀门内漏、焊缝外漏均通过进出口试验工装的出口是否有气泡来判断,若出现漏气情况无法直观判断漏气原因,难以获知是由阀门内漏引起的、还是由焊缝外漏引起的,需要进行二次分析,且分析判断难度大。(2)当产品结构限制时,焊缝外漏的气密性测试只能在焊缝位置进行密封,因焊缝表面凹凸不平,密封垫片难以实现密封。
因此,气密性试验工装如何实现小空间下焊缝平面的有效密封、如何根据漏气现象直观看到漏气原因,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解决了现有气密性试验工装无法实现小空间下焊缝平面的有效密封、无法根据漏气现象直接判断漏气原因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包括进气通道与线圈组件的内腔连通的进口接头,进口接头背离阀座的端面通过第一O形圈与线圈组件的外壁密封连接,进口接头的另一端为插接有筒状的压块的出气通道,所述压块的内端部、进口接头的内壁、线圈组件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二O形圈密封,线圈组件与阀座之间的焊缝位于压块的内壁面及第二O形圈的内壁面的内部区域。本技术方案将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设计为分体式结构,针对小空间下焊缝表面凹凸不平,密封垫片硬密封难以密封的情况,将工装结构设计为组合形式,可有效增加可使用密封空间,实现软密封,进口接头与压块组合后,通过挤压第二O形圈,使挤压余量凸出安装空间,通过第二O形圈凸出的挤压余量实现可靠密封。针对无法判断漏气位置,采用增大工装出口的形式,将电磁阀出口及焊缝位置同时直观暴露在压块内腔中,试验时直接在工装出口处注射酒精,若发生漏气现象,可直接通过气泡泄漏位置判断阀门内漏、外漏或者工装密封不严导致的漏气。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背离所述线圈组件的一端插接有出口接头,所述出口接头的外壁与压块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O形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即采用出口接头与压块可拆卸连接,在气密性测试完成后,工装加装出口接头可继续进行流阻、脉冲试验等其余试验,实现了工装多功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的外周壁与出气通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O形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进一步提高了进口接头与压块之间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进口接头与所述线圈组件螺纹连接,所述压块的外端部设置有外伸的翼缘,所述翼缘上设置有与进口接头螺纹连接的螺钉。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即进口接头与所述线圈组件之间、进口接头与压块之间均采用螺纹副实现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拆装便捷且连接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接头包括与压块的内腔插接配合的轴向部,轴向部的外端设置有外伸的径向部,所述径向部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翼缘、进口接头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即出口接头与压块及进口接头之间均通过螺钉连接,出口接头与压块之间的连接、压块及进口接头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相同的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通道内设置有台阶结构,所述第二O形圈密封在台阶结构的台阶面、线圈组件的端面、压块的内端面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即第二O形圈通过台阶结构密封在进口接头、压块、线圈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的内端部设置有密封台肩,所述第二O形圈设置在密封台肩上,所述密封台肩与所述台阶面、出气通道的内壁面、压块的内端面所围成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O形圈的截面面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进一步提高了安装便捷性和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通道连接有通向第二O形圈的压力平衡孔。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通过进口气压挤压第二O形圈,使第二O形圈挤压余量充分贴合发阀门密封处。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平衡孔倾斜设置且指向第二O形圈的外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 工装选用组合式结构,实现了小空间下O型圈软密封,有效解决了焊缝表面凹凸不平难以密封的问题。
2. 该组合工装通过将工装出口增大,将电磁阀出口及焊缝位置同时直观暴露在工装出口内,工装能同时进行内漏和焊缝外漏测试,极大节约了现场气密测试时间;同时,若测试过程中出现漏气现象,能直观看到漏气点,避免了问题的二次分析。
3. 该组合工装仅需一次装配,后续使用过程中无需二次拆装组合。
4. 气密性测试完成后,工装加装出口接头可继续进行流阻、脉冲试验等其余试验,实现了工装多功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进行阀门内漏测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进行焊缝外漏测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行气密试验时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行流阻、脉冲试验时的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阀座1、线圈组件2、电磁阀出口3、焊缝4、O型圈密封5、密封垫片6。
进口接头10;
第一O形圈11、第二O形圈12、第三O形圈13、第四O形圈14、进气通道15、出气通道16、压力平衡孔17、台阶结构18;
压块20、翼缘21、螺钉22;
出口接头30、轴向部31、径向部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端,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必须能实现小空间下焊缝平面的有效密封;同时若发生漏气现象,能直观看到漏气原因,直接给出解决方案。
所述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的结构如附图3-图5所示,主要组成零件有进口接头10、压块20、3-O形圈1、第一O形圈11、第二O形圈12、第三O形圈13、第四O形圈14、螺钉22、出口接头30。
针对小空间下焊缝表面凹凸不平,密封垫片硬密封难以密封的情况,将工装结构设计为组合形式,可有效增加可使用密封空间,实现软密封。压块20和进口接头10通过螺钉22固定后,设计时使密封空间的截面积略小于第二O形圈12的截面积,工装组合后,通过挤压O型圈1,使挤压余量凸出安装空间,通过凸出的挤压余量实现密封。同时,在工装进口位置设置压力平衡孔,通过进口气压挤压O型圈1,使O形圈1挤压余量充分贴合发阀门密封处。其次,通过压块2限位,防止O形圈挤压变形遮挡焊缝,无法准确检测焊缝的气密性。
针对无法判断漏气位置,采用增大工装出口的形式,将电磁阀出口及焊缝位置同时直观暴露在工装出口内,试验时直接在工装出口处注射酒精,若发生漏气现象,可直接通过气泡泄漏位置判断阀门内漏、外漏或者工装密封不严导致的漏气。
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如图3和图4所示,待测试的电磁阀的线圈组件2和阀座1的结构及装配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所述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包括进气通道15与线圈组件2的内腔连通的进口接头10,进口接头10背离阀座1的端面通过第一O形圈11与线圈组件2的外壁密封连接。通过防止进口接头10与线圈组件2之间的非出气口处漏气,该处的密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如图1和图2所示。
所述进口接头10的另一端为插接有筒状的压块20的出气通道16,所述压块20的内端部、进口接头10的内壁、线圈组件2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二O形圈12密封,防止压块20与进口接头10、线圈组件2之间漏气。
所述线圈组件2与阀座1之间的焊缝4位于压块20的内壁面及第二O形圈12的内壁面的内部区域,即扩大了气泡观测空间,可以在进行气密性试验时直接观察气泡是来自阀座1上电磁阀出口3,还是来自线圈组件2与阀座1之间的焊缝4。
本技术方案将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设计为分体式结构,针对小空间下焊缝表面凹凸不平,密封垫片硬密封难以密封的情况,将工装结构设计为组合形式,可有效增加可使用密封空间,实现软密封,进口接头10与压块20组合后,通过挤压第二O形圈12,使挤压余量凸出安装空间,通过第二O形圈12凸出的挤压余量实现可靠密封。针对无法判断漏气位置,采用增大工装出口的形式,将电磁阀出口3及焊缝4位置同时直观暴露在压块20内腔中,试验时直接在工装出口处注射酒精,若发生漏气现象,可直接通过气泡泄漏位置判断阀门内漏、外漏或者工装密封不严导致的漏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如图5所示,所述压块20背离所述线圈组件2的一端插接有出口接头30,所述出口接头30的外壁与压块2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O形圈14。本技术方案采用出口接头30与压块20可拆卸连接,在气密性测试完成后,工装加装出口接头30可继续进行流阻、脉冲试验等其余试验,实现了工装多功能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所述压块20的外周壁与出气通道1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O形圈13。本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进口接头10与压块20之间的密封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所述进口接头10与所述线圈组件2螺纹连接,所述压块20的外端部设置有外伸的翼缘21,所述翼缘21上设置有与进口接头10螺纹连接的螺钉22。本技术方案将进口接头10与所述线圈组件2之间、进口接头10与压块20之间均采用螺纹副实现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拆装便捷且连接可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所述出口接头30包括与压块20的内腔插接配合的轴向部31,轴向部31的外端设置有外伸的径向部32,所述径向部32通过所述螺钉22与所述翼缘21、进口接头10相连。本技术方案采用了出口接头30与压块20及进口接头10之间均通过螺钉22连接的结构方式,出口接头30与压块20之间的连接、压块20及进口接头10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相同的螺钉2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所述出气通道16内设置有台阶结构18,所述第二O形圈12密封在台阶结构18的台阶面、线圈组件2的端面、压块20的内端面之间。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二O形圈12通过台阶结构150密封在进口接头10、压块20、线圈组件2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所述压块20的内端部设置有密封台肩,所述第二O形圈12设置在密封台肩上,所述密封台肩与所述台阶面、出气通道16的内壁面、压块20的内端面所围成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O形圈12的截面面积。本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安装便捷性和密封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进气通道15与所述出气通道16垂直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所述进气通道15连接有通向第二O形圈12的压力平衡孔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通过进口气压挤压第二O形圈12,使第二O形圈12挤压余量充分贴合发阀门密封处。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技术手段。
以上内容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通道(15)与线圈组件(2)的内腔连通的进口接头(10),进口接头(10)背离阀座(1)的端面通过第一O形圈(11)与线圈组件(2)的外壁密封连接,进口接头(10)的另一端为插接有筒状的压块(20)的出气通道(16),所述压块(20)的内端部、进口接头(10)的内壁、线圈组件(2)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二O形圈(12)密封,线圈组件(2)与阀座(1)之间的焊缝(4)位于压块(20)的内壁面及第二O形圈(12)的内壁面的内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20)背离所述线圈组件(2)的一端插接有出口接头(30),所述出口接头(30)的外壁与压块(2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O形圈(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20)的外周壁与出气通道(1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O形圈(1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接头(10)与所述线圈组件(2)螺纹连接,所述压块(20)的外端部设置有外伸的翼缘(21),所述翼缘(21)上设置有与进口接头(10)螺纹连接的螺钉(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接头(30)包括与压块(20)的内腔插接配合的轴向部(31),轴向部(31)的外端设置有外伸的径向部(32),所述径向部(32)通过所述螺钉(22)与所述翼缘(21)、进口接头(10)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16)内设置有台阶结构(18),所述第二O形圈(12)密封在台阶结构(18)的台阶面、线圈组件(2)的端面、压块(20)的内端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20)的内端部设置有密封台肩,所述第二O形圈(12)设置在密封台肩上,所述密封台肩与所述台阶面、出气通道(16)的内壁面、压块(20)的内端面所围成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O形圈(12)的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15)与所述出气通道(16)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3、5、7-8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15)连接有通向第二O形圈(12)的压力平衡孔(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孔(17)倾斜设置且指向第二O形圈(12)的外周面。
CN202322389300.0U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 Active CN220649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9300.0U CN220649921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9300.0U CN220649921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9921U true CN220649921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97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9300.0U Active CN220649921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9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2036B (zh) 管体法兰焊缝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8775990B (zh) 机匣组件油路密封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0949108U (zh) 涡旋压缩机
CN220649921U (zh) 一种电磁阀气密试验工装
CN107621340B (zh) 一种金属软管多功能试压装置
CN110411726B (zh) 一种喷注器壳体焊接件性能测试装置
CN218781965U (zh) 一种气密和水压两用测试工装
CN214149708U (zh) 一种飞机发动机用换热芯体组件的气密性检测工装
CN209570307U (zh) 一种用于检测阀门焊接部位气密性的气压检测台
CN212082738U (zh) 一种过钉孔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7930749U (zh) 膨胀水箱气密检测结构
CN208457414U (zh) 一种快速拆装的多通道装置
CN106425339A (zh) 一种大口径低温过滤器及制作方法
CN219715059U (zh) 一种设备局部水压测试工装
CN214121517U (zh) 一种芯体组件的气密性检测夹具
CN220583962U (zh) 一种水压测试工装
CN216207336U (zh) 内孔焊氦检漏试验装置
CN217442798U (zh) 管道燃气阀门气密性检测装置
KR200423261Y1 (ko) 배관파이프의 연결부위 기밀실험용 멀티캡
CN220418762U (zh) 一种漏水测试装置
CN217442774U (zh) 一种管道燃气自闭阀的测压装置
CN219975692U (zh) 管道组件、热交换器总成及热水设备
CN219082517U (zh) 一种接管的密封结构
CN215524958U (zh) 一种燃油管试漏检测夹具和燃油管试漏检测系统
CN211650356U (zh) 一种燃气管路结构及具有该燃气管路结构的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