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8423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8423U
CN220648423U CN202322021857.9U CN202322021857U CN220648423U CN 220648423 U CN220648423 U CN 220648423U CN 202322021857 U CN202322021857 U CN 202322021857U CN 220648423 U CN220648423 U CN 220648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indoor unit
bypass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18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衡
刘光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18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8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8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8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开关板,壳体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壳体内设置有出风风道和旁通风道,出风风道的出风端为第一出风口,旁通风道的出风端为第二出风口,旁通风道的进风端连接于出风风道;开关板设有连通孔;旁通风道的进风端所在平面为第一平面,开关板工作时始终处于第一平面上,且可动地设置于旁通风道的进风端处,以改变连通孔的轴线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出风模式。本实用新型不仅增加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的调节范围,还增加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的调节范围。多种出风模式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作为重要电器件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被大家所使用。然而现有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模式单一模式,无法满足用户对空调室内机的多种出风模式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实现空调室内机的多种出风模式,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送风体验。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出风风道和旁通风道,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端为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旁通风道的出风端为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旁通风道的进风端连接于所述出风风道;
开关板,所述开关板设有连通孔;所述旁通风道的进风端所在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开关板工作时始终处于所述第一平面上,且可动地设置于所述旁通风道的进风端处,以改变所述连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开关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连通孔具有朝向所述旁通风道的第一端和朝向所述出风风道的第二端,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处于所述第二端的前侧;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处于第二端的后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为微风口。
可选地,所述连通孔为微孔。
可选地,所述开关板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可选地,所述旁通风道的进风端沿预设方向延伸;
所述开关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关板沿所述预设方向排列;
多个所述开关板同步运动,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开关板单独运动。
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沿预设方向延伸的固定杆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开关板运动;
所述开关板为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中心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杆上;以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输出轴;
连杆,所述连杆竖直设置,所述圆形板的一侧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杆上;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输出轴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第一出风口为两个,关于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面对称设置;且
第二出风口为两个,关于所述参考面对称设置;
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的,以及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引风间隔。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两个出风柱,每个所述出风柱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远离另一个所述出风柱的一侧;
两个所述出风柱间隔设置,以使两个所述出风柱之间形成所述引风间隔;
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横向导风和/或竖向导风的导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由于壳体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出风风道和旁通风道,且出风风道和旁通风道之间设有开关板,通过转动所述开关板可改变旁通风道进风和/或出风的难易程度,甚至达到完全关闭旁通风道的对应开关板位置处的进风端,进而关闭旁通风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出风模式。比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出风口出风,或者选择第二出风口出风,或者选择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不仅增加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的调节范围,还增加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的调节范围。多种出风模式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舒适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板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轴的示意性工作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板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横截面剖视图,参考图2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和开关板30。
所述壳体10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出风风道15和旁通风道16,所述出风风道15的出风端为所述第一出风口13,所述旁通风道16的出风端为所述第二出风口14,所述旁通风道16的进风端连接于所述出风风道15。
所述开关板30设有连通孔31;所述旁通风道16的进风端所在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开关板30工作时始终处于所述第一平面上,且可动地设置于所述旁通风道16的进风端处,以改变所述连通孔3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壳体设有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出风风道15和旁通风道16,且出风风道15和旁通风道16之间设有开关板30,通过转动所述开关板30可改变旁通风道进风和/或出风的难易程度,甚至达到完全关闭旁通风道的对应开关板位置处的进风端,进而关闭旁通风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出风模式。比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出风口13出风,或者选择第二出风口14出风,或者选择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同时出风,不仅增加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的调节范围,还增加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的调节范围。多种出风模式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板绕垂直于所述旁通风道的进风端所在平面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开关板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开关板绕平行于所述旁通风道的进风端所在平面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开关板绕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开关板的尺寸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计,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开关板30为一个且尺寸很大,在开关板30处于第一平面上的时候,开关板30的边缘与旁通风道16的进口边缘重合;此时,通过改变所述连通孔3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可将旁通风道16的进口完全封闭。
第二种情况:开关板30为一个且尺寸比较小,在开关板30处于第一平面上的时候,开关板30的边缘与旁通风道16的进口边缘部分重合;此时,通过改变所述连通孔3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可将旁通风道16的进口部分封闭。
第三种情况:开关板30为多个,且开关板30的尺寸很小,可以通过转动部分开关板30将旁通风道16的进口部分封闭,也可以通过同时转动所有的开关板30,以将旁通风道16的进口全部封闭。通过选择不同数量的开关板的组合方式,来调节旁通风道16的进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板30具有第一位置(如图3所示)和第二位置(如图2所示)。
所述连通孔具有朝向所述旁通风道的第一端和朝向所述出风风道的第二端。如图3所示,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处于所述第二端的前侧;如图2所示,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处于第二端的后侧。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开关板30位于第一位置时,出风风道15和旁通风道16连通,出风风道15内的气流通过连通孔31进入旁通风道16内,可通过第二出风口14向室内送风。如图2所示,在开关板30位于第二位置时,出风风道15和旁通风道16不连通,此时第二出风口14不能向室内送风。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开关板30的位置及第一出风口13的开闭,可使空调室内机具有以下几种出风模式:
第一种出风模式:在开关板30位于第一位置时,若关闭第一出风口13,出风风道15内的气流全部流入旁通风道16内并流向第二出风口14,也就是说,此时仅第二出风口14向室内送风。
第二种出风模式:在开关板30位于第一位置时,若打开第一出风口13,出风风道15内的一部分气流流入旁通风道16内并流向第二出风口14,出风风道15内的另一部分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13,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可同时向室内送风。
第三种出风模式:在开关板30位于第二位置时,若打开第一出风口13,出风风道15内的气流全部流向第一出风口13,也就是说,此时仅第一出风口13向室内送风。
此外,在开关板30位于第二位置时,若关闭第一出风口13,此时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均不向室内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14为微风口。
具体地,所述旁通风道的出风端设置有微风面板,以形成所述微风口。微风面板均布有多个小口。
在本实施例中,旁通风道送出的风为被微风面板打散,成为微风,从而使得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更加“软”,实现了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不同,从而能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送风需求。空调器具有微风模式、微风+常规风模式以及常规风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为微孔。
在本实施例中,微孔可将气流打散,成为微风,从而使得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更加“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旁通风道16的进风端沿预设方向延伸。如图4-6所示,所述开关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关板沿所述预设方向排列。多个所述开关板同步运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开关板单独运动。
具体地,当多个所述开关板同步运动时,便于可实现旁通风道16进口的完全封闭。当至少一个开关板单独运动时,多个所述开关板可以不同步运动,便于调节旁通风道16进口的封闭范围,既可以实现旁通风道16进口的完全封闭,也可以实现部分封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机构50和沿预设方向延伸的固定杆40。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开关板运动。所述开关板30为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中心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杆40上。
所述驱动机构50包括电机51、连杆52和连接轴53。所述电机51包括输出轴;所述连杆52竖直设置,所述圆形板的一侧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杆52上;所述连接轴53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输出轴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
具体地,圆形板的一侧通过连接部54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杆52上。如图6所示,电机51的输出轴可带动连接轴53转动。固定杆40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为:电机51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53带动连杆52转动,从而带动圆形板绕其中心转动,以实现开关板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过程中,圆形板的转动角度为18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13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4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室内温度分层,从而使得室内温度在上下方向上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为两个,关于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面对称设置;且第二出风口为两个,关于所述参考面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出风口和两个第二出风口,可进一步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角度范围和送风风量范围,同时可使出风模式更加多样化。例如:①仅两个第一出风口出风;②仅两个第二出风口出风;③其中一个第一出风口和其中一个第二出风口出风;④两个第一出风口出风和两个第二出风口出风同时出风。
进一步地,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3之间的,以及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4之间的引风间隔20。
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第一出风口和/或两个第二出风口向前出风时,依靠负压带动引风间隔20内的空气向前流动,从而使这些空气与出风口吹出的出风混合在一起,在制冷时,提高了出风温度,不至于风太“硬”,产生了“软”风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两个出风柱,每个所述出风柱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两个出风柱分别为第一出风柱11和第二出风柱1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出风柱,可使空调器室内机具有更多的出风模式。例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个出风柱单独出风或者两个出风柱同时出风,以增大出风量。再比如,多个出风口设置的角度不同,可以增大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两个出风柱还可以设置吹出不同的风,一个出风柱吹出换热风,一个出风柱吹出非换热风(室内空气或室外新风)。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或者检测室内环境,选择一个出风柱或两个出风柱出风。多种出风模式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舒适度。
由于当两个出风柱均向内侧吹出时,会出现左右风区交的情况,在交互区,由于左右风同时吹出,风量会变大,用户体验会差。在本实施例中,可使第一出风柱的微风口出制冷微风,第二出风柱的第一出风口向第一出风柱出非换热风,可实现凉感送风,能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风口14处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3远离另一个所述出风柱的一侧;两个所述出风柱间隔设置,以使两个所述出风柱之间形成所述引风间隔20;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横向导风和/或竖向导风的导风装置17。
例如,导风装置17包括导风板,导风板用于横向导风,导风板为至少一个。或者,导风装置17包括导风板和摆叶,导风板为至少一个,导风板用于横向导风,摆叶用于竖向导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引风间隔20仅包括相互连接的进风区段和出风区段。出风区段的宽度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大。进风区段的宽度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小。引风间隔20的上述设置有利于引风间隔20后侧的空气进入同时也有利于引风间隔20内的空气向前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出风柱内均设有室内换热器18和室内风机19。
具体地,空调室内机包括两个室内换热器,两个室内换热器并联设置。两个室内换热器连接有流路控制装置,流路控制装置配置成控制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同时工作或者仅其中一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工作。
例如,流路控制装置包括两个电子通断阀,两个电子通断阀分别与对应的室内换热器串联。电子通断阀与换热器串联,通过电子通断阀来控制换热器中工质流路的通断,执行动作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两个出风柱10关于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面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出风柱10使得立式空调室内机的造型稳重,符合国人的审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室内机为立式空调室内机。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出风风道和旁通风道,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端为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旁通风道的出风端为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旁通风道的进风端连接于所述出风风道;
开关板,所述开关板设有连通孔;所述旁通风道的进风端所在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开关板工作时始终处于所述第一平面上,且可动地设置于所述旁通风道的进风端处,以改变所述连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连通孔具有朝向所述旁通风道的第一端和朝向所述出风风道的第二端,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处于所述第二端的前侧;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处于第二端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风口为微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为微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板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风道的进风端沿预设方向延伸;
所述开关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关板沿所述预设方向排列;
多个所述开关板同步运动,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开关板单独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预设方向延伸的固定杆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开关板运动;
所述开关板为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中心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杆上;以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输出轴;
连杆,所述连杆竖直设置,所述圆形板的一侧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杆上;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输出轴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第一出风口为两个,关于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面对称设置;且
第二出风口为两个,关于所述参考面对称设置;
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的,以及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引风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两个出风柱,每个所述出风柱的前侧均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远离另一个所述出风柱的一侧;
两个所述出风柱间隔设置,以使两个所述出风柱之间形成引风间隔;
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横向导风和/或竖向导风的导风装置。
CN202322021857.9U 2023-07-28 2023-07-28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648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1857.9U CN220648423U (zh) 2023-07-28 2023-07-28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1857.9U CN220648423U (zh) 2023-07-28 2023-07-28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8423U true CN220648423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67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1857.9U Active CN220648423U (zh) 2023-07-28 2023-07-28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8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5287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559949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14046563B (zh) 空调室内机
WO2023246706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5388466A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03130381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023297A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210921587U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22064842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345513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风道组件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KR20150047371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247587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4791843U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64842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945408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243731U (zh) 空调
CN21986815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35904U (zh) 室内空调机
CN2195890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3898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35711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597689U (zh) 附加风道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20648561U (zh) 空调器
CN21903685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