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1843U -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1843U
CN214791843U CN202120676661.1U CN202120676661U CN214791843U CN 214791843 U CN214791843 U CN 214791843U CN 202120676661 U CN202120676661 U CN 202120676661U CN 214791843 U CN214791843 U CN 214791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guide
guiding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66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哲源
宋英杰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766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1843U/zh
Priority to EP21885122.8A priority patent/EP423505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26292 priority patent/WO2022089395A1/zh
Priority to US18/031,544 priority patent/US2023037521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1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1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导风板和导风条组件,所述导风板上具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导风条组件连接在所述导风板的内侧,且包括沿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两个导风条,每个所述导风条均适于将沿着从所述导风板的内侧向外侧流动的气流,朝向远离另一个所述导风条的方向导出,两个所述导风条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通气孔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在利用两个导风条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导风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气流通道结合通气孔的出风,实现多维度送风,从而可以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可以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Description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逐步进入千家万户,但是,空调器的出风方向单一,通过设置导风板和百叶,也只能在当前出风方向上微调出风角度,室内温度不均匀,且温度调节速度较慢,更具体地说,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制冷、制热时,冷风、热风较为集中,温度扩散不均匀,容易导致房间温降、温升较慢,同时也带来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并且室内空气让用户感受憋闷,用户体验舒适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可以实现多维度送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导风部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导风部件,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具有多个通气孔;导风条组件,所述导风条组件连接在所述导风板的内侧,且包括沿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两个导风条,每个所述导风条均适于将沿着从所述导风板的内侧向外侧流动的气流,朝向远离另一个所述导风条的方向导出,两个所述导风条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通气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在利用两个导风条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导风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气流通道结合通气孔的出风,实现多维度送风,从而可以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可以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延伸方向上的两端敞开以形成侧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与所述导风板为一体件,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与所述导风板为分体件且装配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与所述导风板为分体件且可拆卸地装配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与所述导风板通过卡扣组件和/或磁吸组件可拆卸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为多组且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设于相应的所述导风条的面向所述气流通道的一侧,所述导风条的背离所述气流通道的一侧通过限位组件与所述导风板限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条的面向所述气流通道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卡扣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凹槽内的卡块,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导风板上的卡勾,所述卡勾伸入所述凹槽且与所述卡块卡扣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插槽和限位插块,所述限位插槽形成在所述导风板的宽度侧边缘,所述限位插块设于所述导风条的背离所述气流通道的一侧,所述限位插块插配于所述限位插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内形成有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外侧表面形成为平面或者外凸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导风条关于所述导风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上具有至少一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由相应的所述导风条的进气端延伸至所述导风条的出气端,其中,所述导流槽包括形成在相应的所述导风条的外部的外部导流槽,所述外部导流槽形成在相应所述导风条的背离所述导风板的一侧表面上;和/或所述导流槽包括形成在相应的所述导风条的内部的内部导流槽,所述内部导流槽的入口和出口均贯穿相应的所述导风条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位于所述导风条组件在所述导风板的长度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具有风道,所述机体上具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设于所述出风口处,且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导风部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导风部件与所述机体之间,且用于驱动所述导风部件相对所述机体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导风部件,从而在利用两个导风条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导风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气流通道结合通气孔的出风,实现多维度送风,从而可以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可以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为空调挂机,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机体的底部前侧和/或前侧下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导风部件可移动和/或可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导风部件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导风部件的装配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前出风状态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后出风状态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前后出风状态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关闭状态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工作状态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前后出风状态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前出风状态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打开状态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导风条组件的爆炸图;
图15是沿图14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导风条组件的爆炸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导风条组件的一个示意图;
图18是沿图17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6中所示的导风条组件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20是沿图19中D-D线的剖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导风条组件的爆炸图;
图22是图21中所示的导风条组件的一个示意图;
图23是沿图22中E-E线的剖视图;
图24是图23中所示的导风条组件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25是沿图24中F-F线的剖视图;
图26是沿图24中G-G线的剖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部件和驱动机构的配合图;
图28是沿图27中圈示的H部的放大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部件的爆炸图;
图30是沿图29中圈示的I部的放大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33是图32中所示的空调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未示出导风部件。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
导风部件100:
导风板1;长度方向F1;宽度方向F2;厚度方向F3;导风板的中垂面S;
通气孔11;气流通道12;侧出风口13;
导风条组件2;导风条20;内侧表面201;进气端202;出气端203;
第一壁面204;第二壁面205;第三壁面206;子段207;
第一导风条21;第一子段211;第二子段212;
第二导风条22;延伸部23;空腔24;
导流槽25;外部导流槽251;导流表面2510;
内部导流槽252;入口2521;出口2522;间隔部分26;凹槽27;
卡扣组件3;卡块31;卡勾32;
限位组件4;限位插槽41;限位插块42;
安装座5;
出风口200;进风口300;换热部件400;通风部件500;
风道部件600;风道601;机体700;驱动机构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和具有其的空调器1000。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不限于应用空调器1000,即还可以应用于具有出风功能的其他设备,例如空气净化器等。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所应用的空调器1000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应用于空调一体机,如移动空调、窗机等等,又例如还可以应用于分体空调的室内机,例如空调挂机、空调柜机等等。
为简化描述,后文仅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应用于空调器1000为例进行说明,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后文的技术方案后,显然能够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应用于具有出风功能的其他设备的具体实施例,这里不做赘述。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0具有出风口200和进风口300,气流从进风口300进入空调器1000内,从出风口200流出空调器1000,导风部件100设于出风口200处,以至少用于调节出风口200的出风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导风部件100可以包括:导风板1和导风条组件2,导风条组件2连接在导风板1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1的靠近出风口200的一侧为导风板1的内侧,导风板1背离出风口200的一侧为导风板1的外侧,导风条组件2设于导风板1的内侧,且与导风板1连接,即设于导风板1的迎风侧,从而起到导风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条组件2与导风板1的具体连接方式不限,可以为分体件且装配相连(包括可拆卸装配及不可拆卸装配等等),也可以为一体件(包括一体成型及二次注塑成型等等)。
如图3和图4所示,导风条组件2可以包括:沿导风板1的宽度方向F2间隔开的两个导风条20,每个导风条20均适于将沿着从导风板1的内侧向外侧流动的气流,朝向远离另一个导风条20的方向导出。例如图3和图4所示,导风条组件2包括第一导风条21和第二导风条22这两个导风条20,第一导风条21和第二导风条22沿导风板1的宽度方向F2间隔开,第一导风条21适于将沿着从导风板1的内侧向外侧流动的气流,朝向远离第二导风条22的方向(例如图4中所示的S1线指示的方向)导出,第二导风条22适于将沿着从导风板1的内侧向外侧流动的气流,朝向远离第一导风条21的方向(例如图4中所示的S2线指示的方向)导出。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通过在导风板1的内侧设置沿导风板1的横向间隔开设置的两个导风条20,利用两个导风条20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导风,实现至少两个维度的出风可调(如图4中所示的S1和S2两个方向出风可调),可以快速调节全屋温度,提高温度扩散的均匀性,且可以较大程度地扰动屋内空气,改善用户的憋闷感受。而且可以通过转动较小角度而较大程度地调整出风效果,从而降低驱动导风部件100运动的能耗,实现较为明显的风向及风量调节效果。
而且,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用于空调挂机时,可以解决冷风直吹用户、热风无法直达用户足部的问题,例如图5-图6所示,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出风口200形成在机体700的底部前侧和/或前侧下部,两个导风条20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导风部件100可以切换前出风状态(例如图5所示)和后出风状态(例如图6所示),如图5所示,在前出风状态下,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向前经过前侧的导风条20向前导风,可以避免冷风直吹用户,在后出风状态下,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向后经过后侧的导风条20向后导风,可以解决热风无法直达用户足部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条20可以构造为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延伸的一个完整的长条结构,导风条20还可以由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短条结构组成。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条20用于导风的表面(即导风面)需要根据导风条20的具体结构确定,例如,导风条20的导风面可以包括导风条20的外部表面和内部表面等等,例如在后文所述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导风条20的背离导风板1的一侧表面(即导风条20的内侧表面201)为导风条20的导风面,而在后文所述的实施例三中,导风条20的背离所述导风板1的一侧表面(即导风条20的内侧表面201)以及导风条20的内部表面均为导风条20的导风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导风板1上具有多个通气孔11,可以理解的是,通气孔11贯穿导风板1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两个导风条20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12,气流通道12与通气孔11连通,这样,沿着从导风板1的内侧向外侧流动的气流的一部分可以进入气流通道12,然后从导风板1上的通气孔11流出到导风板1的外侧(例如图4中所示的S3线指示的方向流出)。由此,导风部件100可以具有由两个导风条20分别朝向彼此背离的方向出风的两个出风维度,还具有通过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出风的一个出风维度,共至少三个出风维度(如图4中所示的S1、S2、S3三个方向出风)。
由此,在利用两个导风条20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导风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的出风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并且,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用于空调挂机时,可以在解决冷风直吹用户、热风无法直达用户足部的同时,可以利用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的出风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解决了单一维度送风不够舒适的问题,简言之,可以实现前、后、下多维度送风,从而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例如在图5和图6所示,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当导风部件100切换为前出风状态(例如图5所示)时,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向前经过前侧的导风条20导风,可以避免冷风直吹用户,而且一部分气流还可以通过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流出到导风板1的外侧,从而可以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当导风部件100切换为后出风状态(例如图6所示)时,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向后经过后侧的导风条20导风,可以解决热风无法直达用户足部的问题,而且一部分气流还可以通过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流出到导风板1的外侧,从而可以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此外,结合图7,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导风部件100还可以具有前后出风状态,此时,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分为三股,一股向前经过前侧的导风条20导风,一股向后经过后侧的导风条20导风,一股通过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流出到导风板1的外侧,从而可以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另外,结合图8,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导风部件100还可以具有关闭状态,此时,导风部件100遮挡出风口200,如果空调器1000呈现关机状态,则不会有气流从出风口200流出,如果空调呈现开机状态,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可以通过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流出到导风板1的外侧,当通气孔11为微孔时,可以实现柔风感(或称无风感)出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导风条20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12,气流通道12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延伸,且气流通道12延伸方向上的两端敞开以形成侧出风口13。例如图3中所示的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为左右方向,气流通道12沿左右方向延伸,气流通道12的左端敞开成为左侧的侧出风口13,气流通道12的右端敞开成为右侧的侧出风口13,这样,沿着从导风板1的内侧向外侧流动的气流的一部分可以进入气流通道12,然后分别从左侧的侧出风口13流出导风部件100(例如图3中所示的S4线指示的方向流出)以及从右侧的侧出风口13流出导风部件100(例如图3中所示的S5线指示的方向流出)。由此,导风部件100可以具有由两个导风条20分别朝向彼此背离的方向出风的两个出风维度,还具有通过气流通道12的两端的侧出风口13分别出风的两个出风维度,共至少四个出风维度(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S1、S2、S4、S5四个方向出风)。
由此,在利用两个导风条20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导风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气流通道12和侧出风口13的出风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并且,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用于空调挂机时,可以在解决冷风直吹用户、热风无法直达用户足部的同时,可以利用气流通道12和侧出风口13的出风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解决了单一维度送风不够舒适的问题,简言之,可以实现前、后、左、右多维度送风,从而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例如在图5和图6所示,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当导风部件100切换为前出风状态(例如图5所示)时,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向前经过前侧的导风条20导风,可以避免冷风直吹用户,而且一部分气流还可以通过气流通道12和侧出风口13流出到导风板1的长度两侧(结合图9,即左右两侧),从而可以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当导风部件100切换为后出风状态(例如图6所示)时,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向后经过后侧的导风条20导风,可以解决热风无法直达用户足部的问题,而且一部分气流还可以通过气流通道12和侧出风口13流出到导风板1的长度两侧(结合图9,即左右两侧),从而可以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此外,结合图7,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导风部件100还可以具有前后出风状态,此时,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分为四股,一股向前经过前侧的导风条20导风,一股向后经过后侧的导风条20导风,另外两股由气流通道12分别通过两侧的侧出风口13流出到导风板1的长度两端的外侧(结合图9,即左右两侧),从而可以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导风条20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12,气流通道12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延伸,且气流通道12延伸方向上的两端敞开以形成侧出风口13,导风板1上具有贯穿导风板1的内侧表面201和外侧表面的多个通气孔11,通气孔11与气流通道12连通。由此,如上文所述,导风部件100可以具有由两个导风条20分别朝向彼此背离的方向出风的两个出风维度,还具有通过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出风的一个出风维度,以及通过气流通道12的两端的侧出风口13分别出风的两个出风维度,共至少五个出风维度(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S1、S2、S3、S4、S5五个方向出风)。
由此,在利用两个导风条20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导风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气流通道12、通气孔11和侧出风口13的出风快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可以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并且,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用于空调挂机时,可以在解决冷风直吹用户、热风无法直达用户足部的同时,可以利用气流通道12、通气孔11和侧出风口13的出风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解决了单一维度送风不够舒适的问题,简言之,可以实现前、后、左、右、下多维度送风,从而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例如在图5和图6所示,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当导风部件100切换为前出风状态(例如图5所示)时,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向前经过前侧的导风条20导风,可以避免冷风直吹用户,而且一部分气流还可以通过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侧流出到导风板1的外侧,并且还有一部分气流气流通过气流通道12和侧出风口13流出到导风板1的长度两侧(结合图9,即左右两侧),从而可以快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当导风部件100切换为后出风状态(例如图6所示)时,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向后经过后侧的导风条20导风,可以解决热风无法直达用户足部的问题,而且一部分气流还可以通过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流出到导风板1的外侧,并且还有一部分气流气流通过气流通道12和侧出风口13流出到导风板1的长度两侧(结合图9,即左右两侧),从而可以快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此外,结合图7,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导风部件100还可以具有前后出风状态,此时,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分为五股,一股向前经过前侧的导风条20导风,一股向后经过后侧的导风条20导风,一股通过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和侧出风口13流出到导风板1的外侧,另外两股由气流通道12分别通过两侧的侧出风口13流出到导风板1的长度两端的外侧(结合图9,即左右两侧),从而可以快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通过多维度送风,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另外,结合图8,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导风部件100还可以具有关闭状态,此时,导风部件100遮挡出风口200,如果空调器1000呈现关机状态,则不会有气流从出风口200流出,如果空调呈现开机状态,从出风口200流出的气流可以通过气流通道12和通气孔11流出到导风板1的外侧,当通气孔11为微孔时,可以实现柔风感(或称无风感)出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逐步进入千家万户,但是,空调器的出风方向单一,通过设置导风板和百叶,也只能在当前出风方向上微调出风角度,室内温度不均匀,且温度调节速度较慢,更具体地说,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制冷、制热时,冷风、热风较为集中,温度扩散不均匀,容易导致房间温降、温升较慢,同时也带来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并且室内空气让用户感受憋闷,用户体验舒适度较差。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在利用两个导风条20分别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导风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气流通道12结合侧出风口13和/或通气孔11的出风,实现多维度送风,从而可以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可以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此外,人们在空调环境下长时间受冷风吹,会引发空调病等各种问题,相关技术中的一些空调,虽然具有防冷风直吹的效果,但是在防冷风直吹的模式下,冷量得不到维持,房间温度很快升高,舒适性不高。而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可以在解决防冷风直吹的同时,实现快速搅动全屋空气,使得冷量得到维持,房间温度仍能保持低温且均匀,使得舒适性较高,而且能控制房间的空气流动速度,能很好的解决防冷风吹人的问题,又不会让人在室内觉得闷,实现方式简单、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如图5所示,本文所述的“前出风状态”指的是:导风部件100向出风口200的后侧运动,导风部件100的前端与出风口200的前侧边缘之间限定出前出风开口,导风部件100的后端与出风口200的后侧边缘之间不具有后出风开口,气流可由前侧的导风条20向前导出,而不可由后侧的导风条20向后导出。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如图6所示,本文所述的“后出风状态”指的是:导风部件100向出风口200的前侧运动,导风部件100的前端与出风口200的前侧边缘之间不具有前出风开口,导风部件100的后端与出风口200的后侧边缘之间限定出后出风开口,气流可由后侧的导风条20向后导出,而不可由前侧的导风条20向前导出。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如图7所示,本文所述的“前后出风状态”指的是:导风部件100的前端与出风口200的前侧边缘之间限定出前出风开口,导风部件100的后端与出风口200的后侧边缘之间限定出后出风开口,气流可由后侧的导风条20向后导出,也可由前侧的导风条20向前导出。
其中,在“前后出风状态”下,前出风开口的打开距离X1和后出风开口的打开距离X2不限,例如,均可以为0mm~200mm,进一步地,优选范围可以为28mm~55mm,从而可以保证送风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时,如图8所示,本文所述的“关闭状态”指的是:导风部件100的前端与出风口200的前侧边缘之间不具有前出风开口,导风部件100的后端与出风口200的后侧边缘之间不具有后出风开口,气流不可由后侧的导风条20向后导出,也不可由前侧的导风条20向前导出。
在一些示例中,当气流通道12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延伸且延伸方向上的两端敞开以形成侧出风口13时,在关闭状态下,侧出风口13可以隐藏在空调器1000的机体700内。由此,在关机状态下,可以避免脏物等由侧出风口13进入空调器1000,提高空调器1000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1的形状不限,例如,可以根据空调器1000的外观形式匹配设计。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5-图8所示,导风板1的外侧表面可以形成为平面,从而方便加工,而且当导风部件100应用于空调挂机底部前侧的出风口200处时,当导风部件100处于关闭状态,可以保证空调挂机的底面平整,从而节省空间。
又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导风板1的外侧表面可以形成为外凸曲面,即导风板1的外表面的中部朝向导风板1的外侧凸出的形式,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通气孔11的设置范围,从而可以提高由通气孔11出风的风量和范围,提高搅动全屋空气的效果,而且当导风部件100应用于空调挂机底部前侧和前侧下部的出风口200处时,当导风部件100处于关闭状态,可以保证空调挂机的前下角的外观面平滑,从而节省空间,避免与用户磕碰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条20的高度不限,例如图4所示,在导风板1的厚度方向F3上,导风条20的高度H与导风板1的宽度W的关系可以为:W/8≤H≤W/3,例如,H=W/3、H=W/4、H=W/5、H=W/6、H=W/7、H=W/8等等,由此,可以保证导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至少一个导风条20的背离导风板1的一侧表面(即内侧表面201)包括朝向导风板1的中垂面S方向平滑延伸的延伸部23(例如图12中虚线圆圈示的部分),延伸部23位于气流通道12的远离导风板1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1的中垂面S”指的是:过导风板1的中心,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延伸,且垂直于导风板1的平面。由此,通过将导风条20的进气端202朝向导风板1的中垂面S延长(即沿着从导风条20的出气端203到进气端202的方向延长),从而可以加大导风条20的导风面积,使出风更流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风条20上具有至少一个导流槽25,导流槽25由相应的导风条20的进气端202延伸至导风条20的出气端203,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槽25的设置位置不限,例如可以形成在导风条20的内部和/或外部(例如可以是后文所述的内部导流槽252和/或外部导流槽251),从而可以利用导流槽25分流,从而可以更好地搅动空气,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一个导风条20上具有导流槽25(例如可以是后文所述的内部导流槽252和/或外部导流槽251)时,导流槽25可以设置为多个且沿该导风条20的长度方向F1间隔开设置。由此,利用导流槽25导流的效果更佳明显,可以更好地搅动空气,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一个导风条20上具有导流槽25(例如可以是后文所述的内部导流槽252和/或外部导流槽251)时,可选地,至少一个导流槽2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导风条20的长度方向F1,由此,方便加工。或者可选地,至少一个导流槽25的延伸方向倾斜于导风条20的长度方向F1和宽度方向F2,也就是说,至少一个导流槽25的延伸方向与导风条20的长度方向F1相交锐角或钝角,从而可以调整送风角度,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并且可以更好地搅动空气,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条20的具体构成不限,可以为多种形式,下面,分别介绍四种可选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13-图15所示,至少一个导风条20的背离导风板1的一侧表面(即内侧表面201)为光滑表面,可以是光滑平面,也可以是光滑曲面,只要是没有导流槽25即可。由此,方便加工,且气流平稳,出风流畅。
实施例二,如图16-图20所示,至少一个导风条20上具有至少一个导流槽25,导流槽25由相应的导风条20的进气端202延伸至导风条20的出气端203,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槽25包括形成在相应的导风条20的外部的外部导流槽251,外部导流槽251形成在相应导风条20的背离导风板1的一侧表面(即内侧表面201)上。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条20的内侧表面201的位于相邻两个外部导流槽251之间的部分为间隔部分26,由此,沿着导风条20的内侧表面201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可以通过间隔部分26的导流流出,另一部分可以沿着外部导流槽251的导流流出,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搅动空气,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可选地,如图20所示,外部导流槽251的导流表面2510(即槽底面)构造为朝向导风板1的方向凹陷的曲面。由此,在利用该导风条20调节冷风的送风方向时,可以利用外部导流槽251的导流表面2510,避免冷风向下直吹用户,提升用户的舒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外部导流槽251可以沿与导风条20的长度方向F1相垂直的方向延伸,也可以沿着与导风条20的长度方向F1相交锐角或钝角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满足不同方位的送风要求。例如在图16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导风条21包括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依次排列的第一子段211和第二子段212这两个子段207,第一子段211上的多个外部导流槽251中的每个,在从进气端202到出气端203的方向上,朝向远离第二子段212的方向倾斜,第二子段212上的多个外部导流槽251中的每个,在从进气端202到出气端203的方向上,朝向远离第一子段211的方向倾斜。由此,可以实现同边双侧送风,增大在左右方向上的送风范围,从而可以更好地搅动空气,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当空调挂机设于室内角落位置,还可以将第一子段211上的外部导流槽251的倾斜方向,与第二子段212上的外部导流槽251的倾斜方向,设置为相同,从而实现同边单侧送风,增大向左方向上,或向右方向上的送风范围,从而可以更好地搅动空气,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实施例三,如图21-图26所示,至少一个导风条20上具有至少一个导流槽25,导流槽25由相应的导风条20的进气端202延伸至导风条20的出气端203,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槽25包括形成在相应的导风条20的内部的内部导流槽252,内部导流槽252的入口2521和出口2522均贯穿相应的导风条20的表面,即内部导流槽252的入口2521贯穿导风条20的进气端202,内部导流槽252的出口2522贯穿导风条20的出气端203。由此,气流不但可以沿着导风条20的内侧表面201的导流流出,还可以沿着内部导流槽252的导流流出,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搅动空气,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内部导流槽252可以沿与导风条20的长度方向F1相垂直的方向延伸,也可以沿着与导风条20的长度方向F1相交锐角或钝角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满足不同方位的送风要求。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导风条20可以包括长度相等且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依次排列的两部分,左部分上的多个内部导流槽252中的每个,在从进气端202到出气端203的方向上向左倾斜,右部分上的多个内部导流槽252中的每个,在从进气端202到出气端203的方向上向右倾斜。由此,可以实现同边双侧送风,增大在左右方向上的送风范围,从而可以更好地搅动空气,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当空调挂机设于室内角落位置,还可以将导风条20上的全部内部导流槽252的倾斜方向设置为一致,从而实现同边单侧送风,增大向左方向上,或向右方向上的送风范围,从而可以更好地搅动空气,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实施例四,至少一个导风条20上具有至少一个导流槽25,导流槽25由相应的导风条20的进气端202延伸至导风条20的出气端203,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槽25包括形成在相应的导风条20的外部的外部导流槽251,外部导流槽251形成在相应导风条20的背离导风板1的一侧表面(即内侧表面201)上,同时,导流槽25还包括形成在相应的导风条20的内部的内部导流槽252,内部导流槽252的入口2521和出口2522均贯穿相应的导风条20的表面,即内部导流槽252的入口2521贯穿导风条20的进气端202,内部导流槽252的出口2522贯穿导风条20的出气端203。由此,气流不但可以沿着导风条20的内侧表面201及外部导流槽251的导流流出,还可以沿着内部导流槽252的导流流出,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搅动空气,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风条20上具有至少一个导流槽25,导流槽25由相应的导风条20的进气端202延伸至导风条20的出气端203(例如、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二、上述实施例三、上述实施例四),从而可以更好地搅动空气,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提高温度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风条20的背离导风板1的一侧表面(即内侧表面201)的至少部分构造为朝向导风板1的方向凹陷的曲面。由此,在利用该导风条20调节冷风的送风方向时,可以避免冷风向下直吹用户,提升用户的舒适感。例如上述实施例一的导风条20的内侧表面201可以整体构造为朝向导风板1的方向凹陷的曲面,又例如上述实施例二、上述实施例三、上述实施例四的导流槽25的导流表面可以构造为朝向导风板1的方向凹陷的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风条20内形成有空腔24,由此,可以减轻重量,以及降低成本,且能够改善导风板1的外侧表面形成凝露等问题。例如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导风条20内可以形成有空腔24,又例如上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内部导流槽252可以作为空腔24。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条20与导风板1的具体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风条20与导风板1为一体件,由此,方便加工,可以提高导风条20与导风板1的连接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一体件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也可以为二次注塑成型件等。
或者,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风条20与导风板1为分体件且装配相连。由此,导风条20和导风板1可以分别单独加工为符合各自导风要求的结构形式,方便加工,且能够简单且有效地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装配相连的具体方式不限,可以为不可拆卸的装配相连,例如粘接、铆接等等,也可以为可拆卸地装配相连,例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磁吸连接等等,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拆卸导风条20,以进行清洁、更换、维修等操作。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至少一个导风条20与导风板1通过卡扣组件3和/或磁吸组件可拆卸相连,即通过卡扣组件3和磁吸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卸相连。由此,无需拧螺钉操作,方便拆卸。例如在图27-图30所示的示例中,卡扣组件3为多组且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间隔开,由此,可以提高卡扣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7-图31所示,卡扣组件3设于相应的导风条20的面向气流通道12的一侧,导风条20的背离气流通道12的一侧(即导风条20的出气端203)通过限位组件4与导风板1限位配合。由此,可以降低卡扣组件3和限位组件4对气流流动的干扰,且能够简单且有效地保证导风条20的装配可靠性和装配便捷性。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8和图30所示,导风条20的面向气流通道12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凹槽27,卡扣组件3包括设于凹槽27内的卡块31,卡扣组件3还包括设于导风板1上的卡勾32,卡勾32伸入凹槽27且与卡块31卡扣配合。由此,通过将卡勾32设于导风板1,可以方便加工,卡勾32与卡块31的装配简便,可靠,通过设置凹槽27收纳卡块31,可以避免卡勾32与卡块31的配合占用气流通道12的空间,降低卡扣组件3对气流流动产生干扰。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如30和图31所示,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插槽41和限位插块42,限位插槽41形成在导风板1的宽度侧边缘(即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延伸,且位于导风板1的宽度方向F2上的一侧边缘),限位插块42设于导风条20的背离气流通道12的一侧(即导风条20的出气端203),限位插块42插配于限位插槽41。由此,限位插槽41和限位插块42的加工都较为简单,且便于装配,限位效果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0和图31所示,导风条20可以包括第一壁面204和第二壁面205,第一壁面204和第二壁面205均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延伸,第一壁面204作为气流通道12的侧壁,第一壁面204上可以具有凹槽27和卡块31,第二壁面205的一端与第一壁面204的远离导风板1的一端相连为导风条20的进气端202,第二壁面205的另一端朝向靠近导风板1的方向延伸且作为导风条20的出气端203,第二壁面205的外表面为导风条20的内侧表面201,第二壁面205的靠近导风板1的一端可以具有限位插块42。
由此,导风条20的结构简单,为内部中空结构,重量较轻,可以改善导风板1上形成凝露的问题,而且在与导风板1装配时,由于导风条20不具有与导风板1的内侧表面贴合的第三壁面206,从而不会有较大的面对面接触,一方面可以降低加工精度、保证装配的顺利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导风条20造成导风板1变形。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示例中,导风条20也可以具有第三壁面206,从而提高导风条2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两个导风条20可以关于导风板1的中垂面S对称设置。由此,方便加工,而且,当两个导风条20均与导风板1可拆卸装配相连时,可以方便加工和装配,即加工时,无需加工两种导风条20,装配时,也无需挑选导风条20,具备互换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6所示,至少一个导风条20包括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依次排列的多个子段207,每个子段207均与导风板1可拆卸相连,且多个子段207的安装位置可互换。由此,当多个子段207的的导流作用相同时,可以方便装配,当多个子段207的导流作用不同时,可以通过交换不同子段207的位置关系,从而组合呈现出不同的导风效果。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两个导风条20均包括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依次排列的多个子段207,每个子段207均与导风板1可拆卸相连,全部子段207的安装位置可互换,由此,方便安装,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导风效果。
例如在图16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每个导风条20均从中间断开分成两个子段207,每个子段207均与导风板1可拆卸相连,四个子段207中任意两个的位置可以互换,从而实现四个子段207的任意组合。由此,方便安装,且当四个子段207的结构和导风效果不同时,从而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导风效果。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应用于空调器1000的实施例。
如图32-图33所示,空调器1000可以包括:机体700、导风部件100以及驱动机构800,机体700内具有风道601,机体700上具有与风道601连通的进风口300和出风口200,导风部件100设于出风口200处,驱动机构800连接在导风部件100与机体700之间,且用于驱动导风部件100相对机体700运动。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设置上述导风部件100,通过驱动机构800驱动导风部件100运动,可以实现多维度送风以及切换,从而可以加速搅动全屋空气,促进房间空气的微循环,使人不会觉得闷,并且可以快速调节温度,提升温度均匀性,提升用户舒适体验。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结合图5,机体700可以包括换热部件400、通风部件500和风道部件600,换热部件400可以包括换热器、电辅热等,通风部件500可以包括风机、电机等,风道部件600可以限定出风道6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和图28所示,导风板1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两个安装座5,两个安装座5分别位于导风条组件2的长度两侧,即在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F1上的两侧,驱动机构800适于与安装座5连接,以将导风部件100安装至机体700。由此,可以保证驱动机构800位于导风条组件2的两侧,从而避免对气流产生干扰,保证出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2和图33所示,空调器1000为空调挂机,出风口200形成在机体700的底部前侧和/或前侧下部,驱动机构800驱动导风部件100可移动和/或可转动,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驱动导风部件100切换不同的状态。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可移动可以包括沿直线和/或曲线轨迹往复移动。由此,可以驱动导风部件100切换上述的关闭状态、前出风状态、后出风状态和前后出风状态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而言,当驱动机构800可以驱动导风部件100移动时,导风部件100的移动方向可以根据出风口200的设置位置确定。
例如,如图5-图8所示,当出风口200形成在机体700的底部前侧时,导风部件100的移动方向可以为沿直线的向下方向,当驱动机构800驱动导风部件100向下移动至沉降位置时,可以将出风口200打开,驱动机构800可以驱动导风部件100在沉降位置转动,从而可以切换前出风状态(例如图5所示)、后出风状态(例如图6所示)和前后出风状态(例如图7所示),当驱动机构800驱动导风部件100向上移动至升起位置时,导风部件100可以呈现关闭状态(例如图8所示)。
又例如,如图10-图11所示,当出风口200形成在机体700的底部前侧和前侧下部时,导风部件100的移动方向可以为沿直线或曲线的斜向方向,当驱动机构800驱动导风部件100斜向下移动至斜推出位置时,可以将出风口200打开,驱动机构800可以驱动导风部件100在斜推出位置转动,从而可以切换前出风状态(例如图11所示)、后出风状态(图未示出该状态)和前后出风状态(例如图10所示),当驱动机构800驱动导风部件100斜向上移动至斜拉回位置时,导风部件100可以呈现关闭状态(图未示出该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800的具体构成不限,例如可以包括齿轮、齿条、连杆等,以实现移动和转动,这里不做限制。在前后出风状态下,气流可以分别从导风部件100的导风条20向前和向后导出,以及从通气孔11和/或侧出风口13导出,从而可以改善冷风或热风直吹用户的人;在后出风状态下,气流可以从导风部件100向后导出,以将气流向下,保证暖足效果,在前出风状态下,气流可以从导风部件100向前导出,可以改善冷风吹人问题。简言之,可以轻松实现上下防直吹并且具有多维度出风的效果,满足人对不同区域风避人的需求,提升用户的体验舒适性。例如,通过测试,在前后出风状态下,房间风量最大处的温度分层均匀,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相差值不超过5°,相邻高度温度差值不超过0.5°。这一测试结果证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部件100在快速均匀房间温度上的优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具有多个通气孔;
导风条组件,所述导风条组件连接在所述导风板的内侧,且包括沿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两个导风条,每个所述导风条均适于将沿着从所述导风板的内侧向外侧流动的气流,朝向远离另一个所述导风条的方向导出,两个所述导风条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通气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延伸方向上的两端敞开以形成侧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与所述导风板为一体件,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与所述导风板为分体件且装配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与所述导风板为分体件且可拆卸地装配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与所述导风板通过卡扣组件和/或磁吸组件可拆卸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为多组且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设于相应的所述导风条的面向所述气流通道的一侧,所述导风条的背离所述气流通道的一侧通过限位组件与所述导风板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条的面向所述气流通道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卡扣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凹槽内的卡块,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导风板上的卡勾,所述卡勾伸入所述凹槽且与所述卡块卡扣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插槽和限位插块,所述限位插槽形成在所述导风板的宽度侧边缘,所述限位插块设于所述导风条的背离所述气流通道的一侧,所述限位插块插配于所述限位插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内形成有空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外侧表面形成为平面或者外凸曲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风条关于所述导风板的中垂面对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条上具有至少一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由相应的所述导风条的进气端延伸至所述导风条的出气端,其中,
所述导流槽包括形成在相应的所述导风条的外部的外部导流槽,所述外部导流槽形成在相应所述导风条的背离所述导风板的一侧表面上;和/或
所述导流槽包括形成在相应的所述导风条的内部的内部导流槽,所述内部导流槽的入口和出口均贯穿相应的所述导风条的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内侧表面上设有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位于所述导风条组件的长度两侧。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内具有风道,所述机体上具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设于所述出风口处,且为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部件;以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导风部件与所述机体之间,且用于驱动所述导风部件相对所述机体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空调挂机,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机体的底部前侧和/或前侧下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导风部件可移动和/或可转动。
CN202120676661.1U 2020-10-30 2021-04-01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4791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6661.1U CN214791843U (zh) 2021-04-01 2021-04-01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EP21885122.8A EP4235051A4 (en) 2020-10-30 2021-10-26 AIR CONDITIONING COMPONENTS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CT/CN2021/126292 WO2022089395A1 (zh) 2020-10-30 2021-10-26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US18/031,544 US20230375216A1 (en) 2020-10-30 2021-10-26 Air deflection componen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6661.1U CN214791843U (zh) 2021-04-01 2021-04-01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1843U true CN214791843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6661.1U Active CN214791843U (zh) 2020-10-30 2021-04-01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18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3452A (zh) * 2021-04-01 2022-10-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3452A (zh) * 2021-04-01 2022-10-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327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61872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113274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25287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211327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3566295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3864880A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791843U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7477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4791844U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233097U (zh) 空调室内机
WO2022089395A1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83226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618771U (zh) 辐射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5183452A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183451A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943705U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2108613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60195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61387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371364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909217U (zh) 空调器
CN22050695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61U (zh) 导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611957U (zh) 一种混流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