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0138U - 自行车减震把立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减震把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0138U
CN220640138U CN202322436127.5U CN202322436127U CN220640138U CN 220640138 U CN220640138 U CN 220640138U CN 202322436127 U CN202322436127 U CN 202322436127U CN 220640138 U CN220640138 U CN 220640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ase
shock absorbing
damping
bi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361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4361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0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0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0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结构可靠、使用寿命较长的自行车减震把立,包括基座、悬臂和减震组件,基座上开设有第一穿接孔、平行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垂直连通的第三孔槽,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上方;悬臂上开设有安装槽、第二穿接孔及连通安装槽的减震腔室,悬臂通过穿设安装槽侧壁及第二通孔的第一轴销与基座铰链连接;减震组件包括穿设第一通孔的第二轴销,穿设第三孔槽且一端套接在第二轴销上、另一端插入减震腔室的活节螺钉,收容于减震腔室内并套设于活节螺钉的减震部件,减震部件上背向基座的一端与活节螺钉限位固定,减震部件上邻近基座的一端与减震腔室内壁抵接。

Description

自行车减震把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减震把立。
背景技术
自行车把立又称为自行车把手前叉竖管,是用于连接自行车前叉管和把手的结构,为适应不同的骑行路况,市面上的自行车多通过在前叉上设立减震机构,但是前叉减震结构复杂,质量太重,增加了车辆整体质量和骑行消耗。还有一部分自行车通过在把立上设置减震机构,以缓冲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在道路崎岖不平或在登山行驶过程或于具有一定落差地势的路面骑行时,因自行车车轮受到震动并传递至把手的作用力,避免骑行者在持续骑行过程中手臂受震动造成的双手发麻,甚至影响骑行操作安全问题的发生。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大多通过在把手座内安装吸震组件以及与吸震组件配合限位的锁固件,借助吸震组件缓冲由前叉竖管座传递而来的震动,从而减小把手座处的晃动幅度,实现对把手的减震保护,但是,在此类避震结构中,吸震组件是由前叉竖管座套管内的穿孔插入把手座的内腔,并通过枢接组件环侧面对吸震组件末端的抵接,实现对吸震组件的限位,在避震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吸震组件的末端持续与枢接组件的环侧面进行摩擦,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二者之间的磨损加剧,枢接组件与吸震组件末端的距离增大,造成枢接组件对吸震组件限位失效,进而降低避震结构的减震效果,缩短避震结构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可靠、使用寿命较长的自行车减震把立。
一种自行车减震把立,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并用于穿设自行车前叉竖管的第一穿接孔,基座上于第一穿接孔的旁侧设有贯穿基座两相对侧壁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平行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的上方,基座上背向第一穿接孔的一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垂直连通的第三孔槽;
悬臂,所述悬臂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嵌装基座的安装槽,所述悬臂通过穿设安装槽两相对侧壁以及第二通孔的第一轴销与基座铰链连接,悬臂的另一侧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并用于穿设自行车把手的第二穿接孔,悬臂的中部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减震腔室;以及
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穿设第一通孔并与基座连接的第二轴销,穿设所述第三孔槽且其一端套接在第二轴销上、其另一端经由安装槽插入减震腔室的活节螺钉,收容于减震腔室内并套设于活节螺钉的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上背向基座的一端与活节螺钉限位固定,减震部件上邻近基座的一端与减震腔室的内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节螺钉上邻近基座的一端开设有套接于第二轴销的第四通孔,活节螺钉上远离基座的一端设有螺纹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固定端子和压缩端子,所述固定端子套设于活节螺钉并与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固定端子上邻近第二穿接孔的一端设有螺母头,固定端子上背向第二穿接孔的一端设有用于套接减震部件一端的定位台阶;所述压缩端子套设于所述活节螺钉并与减震腔室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压缩端子与减震部件的另一端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与所述减震腔室连通的第五通孔。可选的,所述第五通孔呈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椭圆形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三孔槽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座上邻近悬臂的一面于第三孔槽的侧边设有至少一个沉槽,所述沉槽内嵌装有与安装槽槽底面抵接的缓冲垫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槽槽底面的下部形成第一限位接触面,基座上邻近悬臂一面的下部形成第二限位接触面,第一限位接触面与第二限位接触面的夹角小于4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悬臂上开设有贯穿安装槽的两相对侧壁并与安装槽连通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一轴销贯穿所述第六通孔和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座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同轴连通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用于穿设第一轴销的轴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部件为多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组合,或者减震部件为变化线径或变化外径的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座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连通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用于穿设第二轴销的轴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穿接孔的环侧开设有可通过螺钉的锁紧或放松以调节第一穿接孔孔径的开口;悬臂上背向基座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减震腔室连通的第一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处螺钉连接有具有第二弧形缺口的横管夹盖,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穿接孔。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减震把立,在基座上开设用于穿设第二轴销的第一通孔,并将减震组件的活节螺钉套接在第二轴销上,在减震把立的组装过程中,仅需将减震组件装入悬臂的减震腔室内,并使第二轴销穿过活节螺钉,即实现对减震组件的限位,减震组件与第二轴销之间的磨损量较少,保证了第二轴销对减震组件的限位持续有效,其结构可靠,有利于延长减震把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自行车减震把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自行车减震把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自行车减震把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悬臂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悬臂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结合图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可靠、使用寿命较长的自行车减震把立10,该自行车减震把立10包括在使用时安装在自行车前叉竖管上的基座100、与基座100铰链连接并用于安装自行车把手的悬臂200、连接基座100与悬臂200并用于缓冲基座100与悬臂200之间震动的减震组件300,具体的,基座100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并用于穿设自行车前叉竖管的第一穿接孔110,基座100上于第一穿接孔110的旁侧设有贯穿基座100两相对侧壁的第一通孔120和第二通孔130,第一通孔120和第二通孔130平行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一通孔120位于第二通孔130的上方,基座100上背向第一穿接孔110的一侧面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20垂直连通的第三孔槽140。为了降低基座100在自行车前叉竖管上的安装难度,第一穿接孔110的环侧开设有可通过螺钉的锁紧或放松以调节第一穿接孔110孔径的开口150,换言之,第一穿接孔110实际为环侧开放的缺口状结构,在基座100安装前,可旋松螺钉,以减小螺钉对开口150两侧的约束,使开口扩大,进而增大第一穿接孔110的孔径,降低基座100与前叉竖管的配合难度;当基座100经由第一穿接孔110套接在自行车前叉竖管上后,旋紧螺钉,螺钉对开口150两侧的约束增大,开口逐渐缩小,第一穿接孔110的孔径减小,基座100与自行车前叉竖管紧配,从而实现基座100在前叉竖管上的固定。
悬臂200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嵌装基座100的安装槽210,悬臂200通过穿设安装槽210两相对侧壁以及第二通孔130的第一轴销220与基座100铰链连接,悬臂200的另一侧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并用于穿设自行车把手的第二穿接孔230,悬臂200的中部设有分别与安装槽210和第二穿接孔230垂直连通的减震腔室240。为了降低自行车把手在减震把立上的安装难度,本实施例中,悬臂200上背向基座100的一端设有与减震腔室240连通的第一弧形缺口,第一弧形缺口处螺钉连接有具有第二弧形缺口的横管夹盖250,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共同围合形成第二穿接孔230,如此,在自行车把手的安装过程中,可先将横管夹盖250从悬臂200的第一弧形缺口的部位取下,将自称车把手嵌入第一弧形缺口内,随后将横管夹盖250围绕自行车把手并与第一弧形缺口的边缘螺钉固定,即实现把手在悬臂200上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减震组件300既可以整体从基座一侧装入减震腔室240内,也可使减震组件300的一部份从基座安装槽处装入减震腔室240内,其另一部分从第二穿接孔装入减震腔室240内,当需要从第二穿接孔将零部件装入减震腔室240时,第二穿接孔与减震腔室240连通,且当第二穿接孔与减震腔室240连通时,减震腔室240与第二穿接孔230连通部位的孔径需满足减震组件300能够经由该连通部位置入减震腔室240内。
减震组件300包括穿设第一通孔120并与基座100连接的第二轴销310,穿设第三孔槽140且其一端套接在第二轴销310上、其另一端经由安装槽210插入减震腔室240的活节螺钉320,收容于减震腔室240内并套设于活节螺钉320的减震部件330,减震部件330上背向基座100的一端与活节螺钉320限位固定,减震部件330上邻近基座100的一端与减震腔室240的内壁抵接。本实施例中,活节螺钉320可与第二轴销310固定连接,也可与第二轴销310转动配合;当活节螺钉320与第二轴销310固定连接时,第二轴销310可相对于基座转动;当活节螺钉320与第二轴销310转动配合时,第二轴销310既可相对于基座转动,也可固定设置在基座上,只要满足活节螺钉320在受到外部作用时可相对于基座转动即可。在减震把立安装于自行车前叉竖管上并使用时,若自行车受到外部冲击,震动将从自行车的前叉竖管向减震把立传递,使得悬臂200与基座100产生相对旋转,该过程中,悬臂200将带动活节螺钉320产生一定幅度的转动,减震部件330在活节螺钉320与悬臂200内壁的共同抵接下产生形变,从而达到缓冲减震的目的。
另外,当悬臂200相对于基座100下压并旋转时,整个减震组件300也会随着悬臂200相对于基座100产生角度变化,在此情况下,活节螺钉320可随着悬臂200以第一通孔120和第二轴销310为中心进行旋转,使得减震部件330被压缩的同时,整个减震组件300可以顺应悬臂200的角度变化而变化,从而减小减震部件330在非减震方向产生的形变,同时增大悬臂200与基座100的减震幅度,提升减震效果。
请结合图1-5,基座100上邻近悬臂200的一面于第三孔槽140的侧边设有至少一个沉槽160,沉槽160内嵌装有与安装槽210槽底面抵接的缓冲垫片170。优选的,基座100上邻近悬臂200的一面于第三孔槽140的两侧各开设有一个沉槽160,每个沉槽160内嵌装有一个缓冲垫片170,该缓冲垫片170采用橡胶、柔性塑胶或硅胶材料制成,用于缓冲悬臂200与基座100之间的接触,减小悬臂200对基座100的冲击和二者之间的磨损,以保证减震把立结构的可靠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安装槽210槽底面的下部形成第一限位接触面211,基座100上邻近悬臂200一面的下部形成第二限位接触面180,第一限位接触面211与第二限位接触面180夹角小于45°,如此,当悬臂200相对于基座100旋转至一定角度时,第一限位接触面211和第二限位接触面180相抵接,从而阻止悬臂200与基座100继续发生相对旋转,产生限位作用,以保证减震把立的有效避震范围和骑行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销220为螺钉螺母组合,即,第一轴销220包括穿过第二通孔130的第一螺钉和锁接在第一螺钉端部的第一螺母。
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轴销310为螺钉螺母组合,即,第二轴销310包括穿过第一通孔120的第二螺钉和锁接在第二螺钉端部的第二螺母。
为了提升悬臂200相对于基座100旋转的顺滑度以及减震组件300相对基座100摆动的顺畅,一实施例中,基座100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130同轴连通的第二凹槽131,第二凹槽131内设有用于穿设第一轴销220的轴承132,以减小悬臂200相对于基座100转动的摩擦力。
可选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基座100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20同轴连通的第一凹槽121,第一凹槽121内设有用于穿设第二轴销310的轴套122,以减小活节螺钉320相对于基座100转动的摩擦力,保证减震部件330的减震效果。可选的,轴套122也可以用轴承设置。
请结合图1-3以及图5-6,安装槽210的槽底开设有与减震腔室240连通的第五通孔212,可选的,第五通孔212呈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椭圆形结构;第三孔槽140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条形孔,第三孔槽140和第五通孔212共同提供活节螺钉320的穿接通道以及摆动通道,同时限定活节螺钉320的摆动路径和摆动范围。进一步的,悬臂200上开设有贯穿安装槽210的两相对侧壁并与安装槽210连通的第六通孔260,第一轴销220贯穿第六通孔260和第二通孔130,也可理解为,悬臂200上邻近基座100的一端面相对设置两个凸耳,两个凸耳共同围成安装槽210,第六通孔260开设于凸耳上,以便穿设第一轴销220。
请进一步结合图2与图3,活节螺钉320上邻近基座100的一端开设有套接于第二轴销310的第四通孔321,活节螺钉320上远离基座100的一端设有螺纹部322,活节螺钉320通过第四通孔321套设于第二轴销310上,以实现减震组件300与基座100的转动连接。进一步的,减震组件300还包括固定端子340和压缩端子350,固定端子340套设于活节螺钉320并与螺纹部322螺纹连接,固定端子340上邻近第二穿接孔230的一端设有螺母头,固定端子340上背向第二穿接孔230的一端设有用于套接减震部件330一端的定位台阶;压缩端子350套设于活节螺钉320并与减震腔室240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压缩端子350与减震部件330的另一端抵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端子340与活节螺钉320的螺纹部322的配合,在减震把立安装后,可通过旋动固定端子340上的螺母头,调节固定端子340与压缩端子35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减震部件330的有效压缩弹性系数和有效长度,进而改善减震把立的减震效果。此外,本实施例中,固定端子340上邻近减震部件330的一面同样设有定位台阶,通过压缩端子350和固定端子340上的定位台阶,可实现对减震部件330的定位,以避免减震部件330在受到挤压时晃动,甚至出现从活节螺钉320上脱落的问题,保证减震把立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压缩端子350可与减震腔室240的内壁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与减震腔室240的内壁一体式成型,当悬臂200相对于基座100转动时,压缩端子350在悬臂200的带动下相对于基座100转动并产生相对位移,由于活节螺钉320与固定端子340互相连接,从而引起压缩端子350与固定端子340产生相对位移,进而对减震部件330产生挤压,达到减震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减震部件330采用压缩弹簧。一实施例中,减震部件330为多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组合。另一实施例,减震部件330为变化线径或变化外径的弹簧,在实际生产时,可根据自行车的不同用途选择相应的减震部件330进行安装,于此不再赘述。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减震把立10,在基座100上开设用于穿设第二轴销310的第一通孔120,并将减震组件300的活节螺钉320套接在第二轴销310上,在减震把立的组装过程中,仅需将减震组件300装入悬臂200的减震腔室240内,并使第二轴销310穿过活节螺钉320,即实现对减震组件300的限位,减震组件300与第二轴销310之间的磨损量较少,保证了第二轴销310对减震组件300的限位持续有效,其结构可靠,有利于延长减震把立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减震把立,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并用于穿设自行车前叉竖管的第一穿接孔,基座上于第一穿接孔的旁侧设有贯穿基座两相对侧壁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平行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一通孔位于第二通孔的上方,基座上背向第一穿接孔的一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垂直连通的第三孔槽;
悬臂,所述悬臂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嵌装基座的安装槽,所述悬臂通过穿设安装槽两相对侧壁以及第二通孔的第一轴销与基座铰链连接,悬臂的另一侧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并用于穿设自行车把手的第二穿接孔,悬臂的中部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减震腔室;以及
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穿设第一通孔并与基座连接的第二轴销,穿设所述第三孔槽且其一端套接在第二轴销上、其另一端经由安装槽插入减震腔室的活节螺钉,收容于减震腔室内并套设于活节螺钉的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上背向基座的一端与活节螺钉限位固定,减震部件上邻近基座的一端与减震腔室的内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减震把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节螺钉上邻近基座的一端开设有套接于第二轴销的第四通孔,活节螺钉上远离基座的一端设有螺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减震把立,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固定端子和压缩端子,所述固定端子套设于活节螺钉并与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固定端子上邻近第二穿接孔的一端设有螺母头,固定端子上背向第二穿接孔的一端设有用于套接减震部件一端的定位台阶;所述压缩端子套设于所述活节螺钉并与减震腔室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压缩端子与减震部件的另一端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减震把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与所述减震腔室连通的第五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减震把立,其特征在于,基座上邻近悬臂的一面于第三孔槽的侧边设有至少一个沉槽,所述沉槽内嵌装有与安装槽槽底面抵接的缓冲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减震把立,其特征在于,安装槽槽底面的下部形成第一限位接触面,基座上邻近悬臂一面的下部形成第二限位接触面,第一限位接触面与第二限位接触面的夹角小于4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减震把立,其特征在于,悬臂上开设有贯穿安装槽的两相对侧壁并与安装槽连通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一轴销贯穿所述第六通孔和第二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减震把立,其特征在于,基座上开设有与第二通孔同轴连通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用于穿设第一轴销的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减震把立,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件为多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组合,或者减震部件为变化线径或变化外径的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减震把立,其特征在于,基座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连通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用于穿设第二轴销的轴套。
CN202322436127.5U 2023-09-07 2023-09-07 自行车减震把立 Active CN220640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6127.5U CN220640138U (zh) 2023-09-07 2023-09-07 自行车减震把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6127.5U CN220640138U (zh) 2023-09-07 2023-09-07 自行车减震把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0138U true CN220640138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97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36127.5U Active CN220640138U (zh) 2023-09-07 2023-09-07 自行车减震把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0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86567B1 (en) Bicycle with shock absorber
US7374191B1 (en) Bicycle frame
US6880846B2 (en) Bicycle with shock absorber
EP3416879B1 (en) Handlebar mount assembly
US5660406A (en) Sprung steering system front structure for bicycles
TWI689439B (zh) 避震裝置
CN220640138U (zh) 自行车减震把立
US20170043838A1 (en) Bicycle suspension stem with integrated pivot
US20030067151A1 (en) Frame for an electric scooter
US20020121756A1 (en) Scooter rear wheels provided with suspension mechanism
KR100938592B1 (ko) 완충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전거
CN214698928U (zh) 减震机构及车辆
CN210258715U (zh) 一种把立减震装置及设有把立减震装置的自行车
CN220096550U (zh) 一种自行车减震把立结构及自行车
CN215553835U (zh) 滑板车
EP1985531B1 (en) Bicycle frame
CN210461503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配件组件
US20230227119A1 (en) Hidden-type shock absorbing bicycle frame
CN214397076U (zh) 一种减震前叉
CN113775639B (zh) 一种新型分体式球销
CN112621634B (zh) 一种螺母拧紧装置
EP1015302A1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bicycle frame
CN218617030U (zh) 一种自行车隐形减震前叉
CN215361642U (zh) 后视镜及摩托车
CN212765674U (zh) 一种内置缓冲减震结构的发动机支架摆臂衬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