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39675U - 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39675U
CN220639675U CN202322450295.XU CN202322450295U CN220639675U CN 220639675 U CN220639675 U CN 220639675U CN 202322450295 U CN202322450295 U CN 202322450295U CN 220639675 U CN220639675 U CN 220639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vy
goods
frame
composite metal
meta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502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云
殷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De'an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De'an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De'an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De'an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502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39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39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39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包括货车,还包括:承载金属框架,其可拆卸式设置于货车的底架框架上,承载金属框架上设置有围板,其用于限位货物;承载金属框架沿着底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横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载复合金属结构,承载金属框架上的多个横板与底架框架上的底杆相配合交错分布对货物起到承载的作用,该横板提高了货车承载时的稳定性,而承载金属框架上的围板则用于限位货物,使得货物被限制于该承载金属框架内,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削弱乃至避免了因货车的底架只单单为平面框架,在货物放置到框架上后需进行捆绑固定,该装载货物的过程较为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载金属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在运输重型货物时,会采用到载货汽车,载货汽车一般称作货车,又称作卡车,货车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其按承载的重量可分为超重型、重型、中型、轻型以及微型载货汽车,其次货车颜色大多以白、红以及蓝色为主。
重载载货汽车运输货物的具体步骤为先将货物放置于载货汽车的底架上,再根据货物的形状或重量采用不同的物品进行捆绑固定,如有用铁链或捆绑带固定的,通过多根铁链或捆绑带将货物牢牢与货车上底架连接,完成货物装载,再进行运输。
在将货物装载于货车上时,因货车的底架只单单为平面框架,在货物放置到框架上后还需进行捆绑固定,而固定货物的方式均需要使用到多根铁链或捆绑带,两种物品在捆绑货物的过程中均需要工作人员将其与货物和底架进行缠绕再固定,该装载货物的过程较为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包括货车,还包括:承载金属框架,其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货车的底架框架上,所述承载金属框架上设置有围板,其用于限位货物;所述承载金属框架沿着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横板,其用于承载货物;各所述横板与所述底架框架的底杆交错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底架上相对设置有尾板,各所述尾板与所述底架配合后边角形成限位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金属框架底部两两相对设置有第一凸出部,各所述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作为优选,各所述第一凸出部具体为矩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金属框架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有第二凸出部,各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每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
作为优选,各所述第二凸出部具体为矩形结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一直杆以及与所述直杆连接的凹形板。
作为优选,所述直杆插接于所述第二凸出部上,且凹形板与所述尾板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凹形板上开设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上相对设置有第三凸出部,所述尾板上相对开设有与各所述第三凸出部相配合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金属框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橡胶垫。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在将重型货物装载于货车上时,先将承载金属框架与货车的底架安装,两者安装后,承载金属框架上的多个横板与底架框架上的底杆相配合交错分布对货物起到承载的作用,如图1状态所示,该横板提高了货车承载时的稳定性,而承载金属框架上的围板则用于限位货物,使得货物被限制于该承载金属框架内,完成货物装载,该装置货物装载的过程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削弱乃至避免了因货车的底架只单单为平面框架,在货物放置到框架上后需进行捆绑固定,该装载货物的过程较为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尾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载金属框架与底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货车;2、底架;3、尾板;4、承载金属框架;5、卡板;6、底板;2.1、底杆;3.1、通孔;4.1、横板;4.2、限位部;4.3、橡胶垫;4.4、第一凸出部;4.5、第二凸出部;5.1、第三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5,重载复合金属结构,用来解决在将货物装载于货车上时,因货车的底架只单单为平面框架,在货物放置到框架上后还需进行捆绑固定,而固定货物的方式均需要使用到多根铁链或捆绑带,两种物品在捆绑货物的过程中均需要工作人员将其与货物和底架进行缠绕再固定,该装载货物的过程较为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包括货车1,还包括:承载金属框架4,其可拆卸式设置于货车1的底架2框架上,承载金属框架4上设置有围板,其用于限位货物;承载金属框架4沿着底架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横板4.1,其用于承载货物;各横板4.1与底架2框架的底杆2.1交错分布,具体的,在将重型货物装载于货车上时,先将承载金属框架4于货车1的底架2安装,两者安装后,承载金属框架4上的多个横板4.1与底架2框架上的底杆2.1相配合交错分布对货物起到承载的作用,如图1状态所示,该横板4.1提高了货车承载时的稳定性,而承载金属框架4上的围板则用于限位货物,使得货物被限制于该承载金属框架4内,完成货物装载,该装置货物装载的过程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削弱乃至避免了因货车的底架只单单为平面框架,在货物放置到框架上后还需进行捆绑固定,该装载货物的过程较为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承载金属框架4上的围板,如图1为参考,其为框架上向上凸起的部分,该围板的具体高度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求设置,即根据重载时的重型货物的高度设定;该承载金属框架4具体为复合型的金属材质,复合型金属材质制成的结构强度更高,其为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底架2上相对设置有尾板3,各尾板3与底架2配合后边角形成限位空间,承载金属框架4底部两两相对设置有第一凸出部4.4,各第一凸出部4.4位于限位空间内,各第一凸出部4.4具体为矩形结构,进一步的,如图4状态所示,该第一凸出部4.4具体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凸出部4.4均位于底架2与尾板3之间,如图1状态所示,四个第一凸出部4.4卡接于货车1框架上的四个边角处,即对承载金属框架4的长度以及宽度方向进行限位,通过承载金属框架4的安装使得货车1的“框架”不再是现有技术中的平面框架,削弱乃至避免了在货物放置到框架上后需再进行捆绑固定。
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承载金属框架4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有第二凸出部4.5,各第二凸出部4.5位于每两个第一凸出部4.4之间,各第二凸出部4.5具体为矩形结构,进一步的,如图4状态所示,每两个第一凸出部4.4之间设置有一第二凸出部4.5,左侧的第二凸出部4.5上开设有一第二卡槽,右侧的第二凸出部4.5上开设有一通槽,两者均为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底板6,底板6包括一直杆以及与直杆连接的凹形板,直杆插接于第二凸出部4.5上,且凹形板与尾板3卡接,具体的,如图3状态所示,该直杆贯穿右侧第二凸出部4.5的通槽并卡接于左侧第二凸出部4.5的第二卡槽内,同时在凹形板与尾板3卡接后,完成对承载金属框架4竖直方向上的固定,如图2状态所示,提高了承载金属框架4与货车1的底架2配合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凹形板上开设有一卡槽,卡槽内设置有卡板5,卡板5上相对设置有第三凸出部5.1,尾板3上相对开设有与各第三凸出部5.1相配合的通孔3.1,如图2状态所示,在底板6安装完后,将卡板5与底板6上的卡槽固定,使得卡板5上的第三凸出部5.1与通孔3.1相对应并插接,进一步的,该第三凸出部5.1具体为圆杆结构,其上开设有螺纹线,通过与螺纹紧固件螺纹连接使得第三凸出部5.1与尾板3完成固定,对底板6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底板6安装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承载金属框架4上设置有限位部4.2,限位部4.2上设置有橡胶垫4.3,该限位部4.2配合橡胶垫4.3用于对货物进行限位并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同时橡胶垫4.3的设置也避免了对货物进行磨损。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包括货车(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承载金属框架(4),其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货车(1)的底架(2)框架上,所述承载金属框架(4)上设置有围板,其用于限位货物;
所述承载金属框架(4)沿着所述底架(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横板(4.1),其用于承载货物;
各所述横板(4.1)与所述底架(2)框架的底杆(2.1)交错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上相对设置有尾板(3),各所述尾板(3)与所述底架(2)配合后边角形成限位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金属框架(4)底部两两相对设置有第一凸出部(4.4),各所述第一凸出部(4.4)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凸出部(4.4)具体为矩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金属框架(4)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有第二凸出部(4.5),各所述第二凸出部(4.5)位于每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4.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凸出部(4.5)具体为矩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6),所述底板(6)包括一直杆以及与所述直杆连接的凹形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插接于所述第二凸出部(4.5)上,且凹形板与所述尾板(3)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板上开设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卡板(5),所述卡板(5)上相对设置有第三凸出部(5.1),所述尾板(3)上相对开设有与各所述第三凸出部(5.1)相配合的通孔(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复合金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金属框架(4)上设置有限位部(4.2),所述限位部(4.2)上设置有橡胶垫(4.3)。
CN202322450295.XU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 Active CN220639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50295.XU CN220639675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50295.XU CN220639675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39675U true CN220639675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94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50295.XU Active CN220639675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39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4087B2 (en) Method for loading of container used to ship semi-trailer chassis
US8529175B2 (en)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concentrated mass loads by container
CN105000284B (zh) 可用在iso集装箱内的钢卷运输专用架
CN201721763U (zh) 可拆卸式卷钢座架
CN220639675U (zh) 一种重载复合金属结构
WO2016192591A1 (zh) 堆码大型货物的方法、运输框架以及具有其的运输单元
WO2020113948A1 (zh) 货物装载平台
CN109435998A (zh) 一种平车卷钢运输托盘
CN210502677U (zh) 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车体和集装箱运输系统
CN208616577U (zh) 一种圆柱形货物集装箱托盘
CN202624925U (zh) 中部有圆柱形空间的圆柱形货物立装座架
CN209274606U (zh) 一种平车卷钢运输托盘
CN103129827A (zh) 第三代可调式卷钢集装托架
CN114852543A (zh) 一种用于装载加固运输货物的平台箱
JP2015113161A (ja) 搬送用パレット
KR101221566B1 (ko) 컨테이너용 하중 분산 및 자중 감소형 하부베이스 및 그의 제작방법
CN201240424Y (zh) 自卸车用副梁
CN210391924U (zh) 一种敞车平车共用卷钢运输托盘
CN210101462U (zh) 桥式运输车组及用于桥式运输车组的连接件
CN209396190U (zh) 货物装载平台
CN207737192U (zh) 一种半挂车u型架
CN220222057U (zh) 一种卷钢运输集装箱
CN111605569A (zh) 一种用于乏燃料货包运输装载加固的辅助模块
CN206087684U (zh) 立式金属托盘
CN218506402U (zh) 一种托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