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4183U - 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4183U
CN220624183U CN202321710053.3U CN202321710053U CN220624183U CN 220624183 U CN220624183 U CN 220624183U CN 202321710053 U CN202321710053 U CN 202321710053U CN 220624183 U CN220624183 U CN 220624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wall
panel
en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00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连宝
李丕超
张德明
郝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00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4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4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4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末端装置,包括进风管和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竖直设置,以形成墙面装饰板。其中,所述出风面板内部具有连通气道,所述出风面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经所述连通气道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本申请提供的末端装置,通过设置进风管和出风面板,其中出风面板与墙面装饰板一体设计,出风面板的形状、图案可设置与墙面装饰板一致,可实现空调器出风面板隐藏式安装,达到提高室内整体家装美观的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用户对室内家装整体的审美需求逐渐提高。现有空调器的出风面板通常独立设置于墙面装饰板,出风面板与墙面装饰板的装饰风格不容易统一,影响家装美观。另一方面,出风面板通常设置有大面积的出风孔,空调器在工作时,出风孔与墙面装饰板之间容易形成较大的视觉对比,进一步影响家装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面板与封面装饰板的风格不统一,影响家装美观的问题,实现出风面板与墙面装饰板一体化设计,达到空调器隐藏式安装,提高室内家装美观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末端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末端装置工作时,出风孔与墙面装饰板之间容易形成较大的视觉对比,影响家装美观的问题,实现空调器隐藏式出风,达到进一步提高室内家装美观的效果。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包括进风管和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竖直设置,以形成墙面装饰板。其中,所述出风面板内部具有连通气道,所述出风面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经所述连通气道与所述进风管连通。
可选地,多个所述出风孔按预设规则密布排列于所述侧面。所述出风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宽度小于或等于4mm。
可选地,多个所述出风孔按预设规则密布排列于所述侧面。所述出风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1-4mm。
可选地,多个所述出风孔按预设规则密布排列于所述侧面。所述出风孔为异形孔,所述异形孔的面积小于15mm2
可选地,所述出风面板用于贴合或嵌入设置于室内墙壁表面或与室内墙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墙面装饰板。多个所述出风孔设置于所述出风面板的朝向室内的侧面上。
所述出风面板为一个,且配置成至少覆盖室内一个墙壁表面的二分之一。
可选地,所述出风面板为多个,且配置成分别至少覆盖一个室内周侧的多个墙壁表面。
可选地,所述出风面板为两个,两个所述出风面板配置成分别设置于室内相对的两个墙壁表面。
可选地,所述出风面板为四个,四个所述出风面板配置成分别设置于室内的四个墙壁表面。
可选地,所述出风面板包括拼接连接的多个分面板,多个所述分面板的所述连通气道经连接气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出风面板用于贴合设置于室内墙壁表面,所述出风面板的所述侧面平行于对应室内墙壁表面。
可选地,所述出风面板的厚度小于5cm。
可选地,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位于所述出风面板的中部的所述出风孔的密度大于位于所述出风面板的边缘的所述出风孔的密度。
可选地,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位于墙壁的中部的所述出风孔的密度大于位于墙壁的边缘的所述出风孔的密度。
可选地,所述出风面板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出风孔设置于所述外壁上。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为所述连通气道。
可选地,所述出风面板还包括夹设于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的多个导管,多个所述导管为所述连通气道。
可选地,所述连通气道内设置多个阀门,每个所述阀门配置成打开或关闭一个或多个所述出风孔与所述进风管的连通。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室外机的出风口。所述末端装置为一个。
可选地,所述末端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末端装置分别处于不同室内。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机的回风口,所述回风管另一端处于所述出风面板所在的室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设置有进风管和出风面板,其中出风面板与墙面装饰板一体设计,出风面板的形状、图案可设置与墙面装饰板一致,可实现空调器出风面板隐藏式安装,达到提高室内整体家装美观的效果。
进一步地,出风面板侧面设置多个的出风孔,出风孔经连通气道与进风管连通,出风孔的尺寸或面积较小,用户不容易从视觉觉察出出风孔与墙面装饰板之间的区别,可实现空调器出风孔隐藏式出风,达到进一步提高室内家装美观的效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的示意性剖面图,并结合图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1,包括进风管11和出风面板12。出风面板12竖直设置,以形成墙面装饰板。其中,出风面板12内部具有连通气道13,出风面板12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多个出风孔14,出风孔14经连通气道13与进风管11连通。
图1-4中,9a表示为室内的墙壁,9b表示为室内的顶壁,9c表示为室内的地板,室外机7、冷媒管路和进风管11的位置仅为示意,室外机7可处于室外的任意位置。
具体地,空调器可为不设置出风面的一体式空调器,一体式空调器的出风口连接进风管11,一体式空调器产生的调温气流经进风管11进入末端装置1的出风面板12,再经出风孔14吹出。空调器也可为分体式空调器,其中室内机不设置出风面板12,而是在室内机的出风口连接进风管11,室内机产生的调温气流经进风管11进入末端装置1的出风面板12,再经出风孔14吹出。空调器也可为中央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等,其产生的调温气流或新风气流经进风管11进入末端装置1的出风面板12,再经出风孔14吹出。
本实施例中,对进风管11的长度不做限制。进风管11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进风管11为使用环境特征,为末端装置1在实际使用时的必要技术特征,而非生产和销售时的必要技术特征。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1只要设置有与进风管11连接的对接口即可。
出风面板12的整体形状可为正方形、矩形、圆形、或其它形状,这里也不做限制。出风面板12的朝向室内的侧面可为平面,也可为曲面,可根据具体的家装风格来设置。
出风面板12内部具有连通气道13,连通气道13可为一个,所有出风孔14均与该连通气道13连接,连通气道13也可为多个,所有出风孔14按组分配到多个连通气道13中。通过设置连通气道13和进风管11,使得末端装置1可独立设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风机等相分离,从而实现简化末端装置1的结构,降低末端装置1的厚度,使得末端装置1的出风面板12可与墙面装饰板一体设计,出风面板12的形状、图案可设置与墙面装饰板一致,可实现空调器出风面板12隐藏式安装,达到提高室内整体家装美观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本申请的末端装置1不设置有换热器、风机等部件,将其设置于室内时,可减少产生噪音,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管11的气流截面积远小于出风面板12侧面所有出风孔14的截面积,也就是说,出风面板12极大地增大了出风面积。相同流量的气流,在进风管11处气流速度较快,在出风孔14处气流速度较慢,从出风孔14吹出时,即使直吹用户,也不会有强烈的吹风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多个出风孔14按预设规则密布排列于侧面。
本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孔14按预设规则密布排列于出风面板12的侧面,即出风孔14的位置随出风面板12的形状和大小布置,当出风面板12的表面面积较大时,出风孔14的数量较多,并且出风范围较广。预设规则可根据调温需求、美观需求等因素设置。可简单地均匀排列布置,也可按某个特定图形布置,例如按多重圆环、多重矩形、多重五角星、中心辐射形布置。
特别地,还可以在出风面板12的表面设置装饰图形、图案,并将出风孔14的形状、位置按预设规则布置为与装饰图形、图案相匹配。例如,装饰图形、图案为星空图,出风孔14则布置于图中的星星处,出风孔14的形状为星星的形状。如此,可进一步实现空调器与家装风格的统一,达到出风面板12的隐藏式、无痕式的安装效果,并提高家装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出风孔14为条形孔,条形孔的宽度小于或等于4mm。本实施例中,条形孔的宽度小于或等于4mm,可减少出风截面,避免大风量的气流从单个出风孔14吹出,引起用户不适。条形孔并不限制为长圆孔、平行四边形孔或矩形孔,条形孔还可以为波浪形孔,或圆环形孔,只要孔的长度大于宽度,并且在孔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孔的宽度的大小不变,均可为条形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孔14为圆孔,圆孔的直径为1-4mm。本实施例中,圆孔的直径为1-4mm,具有较强的散流效果,即使气流风量较大,经多个圆孔散流后,也不会有较大的气流风速。另一方面,由于多个圆孔按预设规则间隔设置,并且圆孔的直径较小,出风气流经一个圆孔吹出后,出风截面迅速增大,直到与相邻的圆孔的出风气流混流,也就是说,可遍布整个出风面板12的表面。使得出风气流在吹出圆孔后,形成近似面出风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出风孔14为异形孔,异形孔的面积小于15mm2。异形孔可为多边形孔、不规则孔等,通过约束异形孔的面积,可降低单个孔的出风量或出风速度,避免直吹用户。
特别地,出风面板12的表面设置装饰图形、图案,装饰图形、图案中具有相应图形,例如星星、月亮、花朵等,异形孔的位置则处于对应图形处,并且异形孔的形状与对应图形一致。由于出风孔14尺寸较小,用户不容易从视觉上区别出风孔14与对应图形。如此,可进一步实现空调器与家装风格的统一,达到隐藏式出风的效果,提高家装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出风面板12用于贴合或嵌入设置于室内墙壁表面或与室内墙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墙面装饰板。多个出风孔14设置于出风面板12的朝向室内的侧面上。出风面板12为一个,且配置成至少覆盖室内一个墙壁表面的二分之一。
现有技术中,出风面板12通常直接设置于壁挂机上,或者直接设置于柜机上,出风面板12的面积较小。一方面,出风面板12不容易与室内墙壁的家装风格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整个室内的调温或新风气流都需要从面积较小的出风面板12吹出,导致出风强度或出风速度较大,尤其是在快速制冷、制热模式下,风量较大,冷、热风容易直吹用户,引起用户身体不适。本实施例中,出风面板12与墙面装饰板一体设计,至少覆盖室内一个墙壁表面的二分之一,并且出风面板12外表面密布出风孔14,如此,就极大地增加了出风面积和出风范围,同时,由于出风孔14的尺寸或面积较小,在相同的风量下,单个出风孔14吹出气流的强度或速度也不会太大,即使在快速制冷、制热模式下,冷、热风也不容易直吹用户。
由于墙壁上或附近通常设置门窗、储物家具等,因此,出风面板12不容易覆盖整个墙壁表面,但覆盖墙壁表面的二分之一以上,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审美和调温需求。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末端装置1嵌入安装于墙壁,或者说,末端装置1作为墙壁朝向室内的一部分。此时,出风面板12可完全覆盖整个墙壁,实现完全隐藏式的安装,提高用户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墙壁上部和下部均具有出风孔14,气流可从室内整个高度范围吹出,可减少室内温度分层,提高用户的调温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风面板12为多个,且配置成分别至少覆盖一个室内周侧的多个墙壁表面。本实施例中,多个出风面板12通过一个或多个进风管11与室外机7的出风口连接,多个出风面板12覆盖室内多个墙壁表面,可进一步提高末端装置1出风范围或出风面积,提升空调器的调温、调湿或换气效率,提高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实现整个室内完全隐藏式的安装和四周环抱式出风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审美和调温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面板12为两个,两个出风面板12配置成分别设置于室内相对的两个墙壁表面。本实施例中,两个出风面板12通过一个或多个进风管11与室外机7的出风口连接,两个出风面板12分别设置于室内的相对的两个墙壁表面。两个墙壁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选择不设置门窗的两个墙壁,以增加作为出风面板12的墙面装饰板的面积。在空调器工作时,出风面板12从室内相对的两个面同时出风,相对运动的两种气流在室内中部交汇,可强制整个室内气体流动,从而减少室内温度分层现象,避免制冷时头热、制热时脚冷,提高用户高温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风面板12为四个,四个出风面板12配置成分别设置于室内的四个墙壁表面。如此,实现整个室内完全隐藏式的安装和四周环抱式出风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审美和调温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面板12包括拼接连接的多个分面板,多个分面板的连通气道13经连接气道连通。为形成较大的出风面积和出风范围,出风面板12需要具有较大的面积,然而,大面积的出风面板12会带来生产、安装的问题,例如容易变形、不方便运输和安装等。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出风面板12由多个分面板拼接连接,相邻分面板之间通过连接气道连通。分面板可具有较小的面积,连接气道可为设置于分面板边缘的固定结构,在两个分面板拼接时相互连通,也可为柔性管路,柔性管路连接两个或多个分面板的连通气道13。当然,柔性管路也可为多个,并且其一端直接与进风管11连通,另一端分别与多个分面板的连通气道13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出风面板12用于贴合设置于室内墙壁表面,出风面板12的侧面平行于对应室内墙壁表面。本实施例中,墙壁表面可为平面或曲面,出风面板12的外表面随墙壁表面起伏,以使出风面板12与家装风格保持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出风面板12的厚度小于5cm。
本实施例中,出风面板12的厚度为最大厚度。将出风面板12的最大厚度限制为5cm以下,可极大地降低末端装置1的室内空间占用。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面板12的厚度小于2cm,如此,可进一步地降低室内空间占用,进一步使得末端装置1可直接替代墙面装饰板,既作为空调设备,又作为家装材料,降低家装成本,提高家装风格统一。
本实施例中,出风孔14的密度表示为单位面积的外表面中出风孔14的数量。在出风面板12的出风孔14的形状和规格一致时,密度越大,出风量越大,也就是说,使得出风面板12中部的出风量较大,边缘的出风量较小,可改善出风面板12的吹风效率。特别地,出风面板12覆盖整个墙壁时,可在室内中部形成较大出风量,在室内边缘形成较小出风量,可使得整个室内空间的温度形成较好的均匀性,或者,使得室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差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墙壁的中部的出风孔14的密度大于位于墙壁的边缘的出风孔14的密度。本实施例中,出风面板12可为多个,或出风面板12不处于墙壁正中时,位于墙壁中部的出风孔14的密度大于位于墙壁的边缘的出风孔14的密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出风面板12包括外壁122和内壁121,出风孔14设置于外壁122上。外壁122和内壁121之间形成空腔,空腔为连通气道13。
本实施例中,内壁121和外壁122可为两个板,两者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内壁121和外壁122也可为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板,板的内部具有空腔。需要说明的是,空腔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多个空腔可相互连接,也可相互隔离。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出风孔14的形状、位置和进风管11的具体结构设置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面板12还包括夹设于内壁121和外壁122之间的多个导管,多个导管为连通气道13。本实施例中,多个导管可相互连接,也可相互隔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末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连通气道13内设置多个阀门,每个阀门配置成打开或关闭一个或多个出风孔14与进风管11的连通。也就是说,出风面板12的所有或者部分出风孔14可由一个或多个阀门控制,以实现与进风管11的连通和关闭。在实际应用时,可将出风面板12的一些出风孔14设置为不经过阀门,直接与进风管11连通,在末端装置1工作时,这些出风孔14始终出风。将另一些出风孔14设置为经阀门与进风管11连通,在末端装置1工作时,可通过阀门控制这些出风孔14出风或不出风。当然,也可将出风面板12的所有的出风孔14经阀门与进风管11连通,在末端装置1工作时,通过阀门控制出风孔14出风或不出风,在末端装置1不工作时,关闭所有阀门,避免灰尘异物等进入进风管11。
特别地,可将一个出风面板12的出风孔14分成上、下两组。在空调器制冷时,控制阀门,使得上组的出风孔14出风,下组的出风孔14关闭。在空调器制热时,控制阀门,使得上组的出风孔14出风,下组的出风孔14关闭。如此,可充分利用冷、热的特性,在较小出风量的情况下,减少室内温度分层,提高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1。空调器可为一体式空调、分体式空调、中央空调系统或新风系统等,末端装置1为空调器的末端出风装置,将空调器的调温气流或新风气流从出风面板12吹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7,进风管11连接室外机7的出风口。本实施例中,室外机7可包括换热器、风机等,换热器产生调温气流或新风气流,在风机的作用下,将气流从出风口经进风管11输送到出风面板12,最后由出风孔14吹出。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风机不设置于室外机7内,而设置于进风管11内。风机将调温气流或新风气流从室外机7的出风口抽出,然后输送到出风面板1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回风管6。回风管6一端连接室外机7的回风口,回风管6另一端处于出风面板12所在的室内。
本实施例中,回风管6的进口可处于室内顶壁、墙壁、地板附近等。回风管6可为一个或多个进口,例如,回风管6具有两个具有开闭功能的进口,一个处于墙壁较高位置,另一个处于墙壁较低位置。在空调器制冷时,处于较高位置的进口打开,另一个处于较低位置的进口关闭,以将较热的空气抽走,经室外机7降温后再出风面板12吹出。在空调器制热时,出风面板12出风,处于较低位置的进口打开,处于较高位置的进口关闭,以将较冷的空气把抽走,经室外机7增温后再从出风面板12吹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末端装置1为一个。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末端装置1为多个,多个末端装置1分别处于不同室内。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由于设置了进风管11,进风管11的长度的位置不做限制,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用户需求设置室外机7的位置。例如,室外机7设置于距离末端装置1较近的位置。如此,可缩短进风管11的长度。特别地,还可将室外机7放置于距离用户较远的位置,如此,可减少室外机7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对用户的影响,提高用户体验。一个室外机7可通过进风管11连通多个出风面板12,多个出风面板12可处于一个或多个房间。如此,一个室外机7就可同时对多个房间调温、调湿或换气。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管;
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竖直设置,以形成墙面装饰板;
其中,所述出风面板内部具有连通气道,所述出风面板的至少一个侧面设置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经所述连通气道与所述进风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孔按预设规则密布排列于所述侧面;
所述出风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宽度小于或等于4mm;和/或
所述出风孔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1-4mm;和/或
所述出风孔为异形孔,所述异形孔的面积小于15m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面板用于贴合或嵌入设置于室内墙壁表面或与室内墙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墙面装饰板;多个所述出风孔设置于所述出风面板的朝向室内的侧面上;
所述出风面板为一个,且配置成至少覆盖室内一个墙壁表面的二分之一;或者
所述出风面板为多个,且配置成分别至少覆盖一个室内周侧的多个墙壁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面板包括拼接连接的多个分面板,多个所述分面板的所述连通气道经连接气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板的厚度小于5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位于所述出风面板的中部的所述出风孔的密度大于位于所述出风面板的边缘的所述出风孔的密度;和/或
位于墙壁的中部的所述出风孔的密度大于位于墙壁的边缘的所述出风孔的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板包括外壁和内壁,所述出风孔设置于所述外壁上;
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为所述连通气道;或者
所述出风面板还包括夹设于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的多个导管,多个所述导管为所述连通气道。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室外机的出风口;
所述末端装置为一个;或者
所述末端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末端装置分别处于不同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回风管;
所述回风管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机的回风口,所述回风管另一端处于所述出风面板所在的室内。
CN202321710053.3U 2023-06-30 2023-06-30 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Active CN220624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0053.3U CN220624183U (zh) 2023-06-30 2023-06-30 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0053.3U CN220624183U (zh) 2023-06-30 2023-06-30 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4183U true CN220624183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1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0053.3U Active CN220624183U (zh) 2023-06-30 2023-06-30 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4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2366B (zh) 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105387520A (zh) 空调器
CN205425162U (zh) 空调器
CN104515207A (zh) 多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20624183U (zh) 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CN220689187U (zh) 一种空调器
JPH0271027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CN22068918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35554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20355540U (zh) 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CN22050693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1650516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86138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355547U (zh) 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CN207501285U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527717U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624182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3152817B (zh) 一种新型家具柜及室内温度调节系统
CN22020588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3759777B2 (ja) 天井空調装置
CN115046252B (zh) 多维度隐式出风空调
CN22020587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355545U (zh) 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和空调器
CN220624198U (zh)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