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2854U - 一种截流止回阀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截流止回阀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2854U
CN220622854U CN202321929545.1U CN202321929545U CN220622854U CN 220622854 U CN220622854 U CN 220622854U CN 202321929545 U CN202321929545 U CN 202321929545U CN 220622854 U CN220622854 U CN 220622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djusting cavity
valve shaft
cavity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95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森
韦粤杰
叶克棉
黄圳铎
廖云丹
黄颖雯
陈佳宇
刁媛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la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la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la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lan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95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2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2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2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截流止回阀门,截流止回阀门包括进液通道、出液通道、调节腔,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之间设置有过液孔;调节腔内设置有阀轴,阀轴能够封堵过液孔,进液通道内的液体能够流入调节腔,以使阀轴脱离过液孔。本申请中,液体输送至进液通道时,液体能够导入调节腔,阀轴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提升高度,脱离过液孔,敞开的过液孔能够使液体流过,从而导出截流止回阀门;不再进行液体输送时,调节腔内的液体导出,阀轴随液面一同降低,封堵过液孔,从而实现止回功能;当进液通道内的液体压力较小时,液体也会进入调节腔,从而影响阀轴的高度,即截流止回阀门的开启或关闭受水压的影响较小,响应速度快。

Description

一种截流止回阀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阀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截流止回阀门。
背景技术
常用的止回阀门用弹簧控制开闭。常规状态下,止回阀常闭,当液体的压力能够驱动弹簧收缩时,阀门开启;当液体停止输送时,液体的压力不足以维持弹簧的收缩状态,弹簧恢复原状,阀门关闭,阻止液体回流。若液体输送的过程中,压力暂时无法驱动弹簧收缩,此时液体也需要通过阀门,但阀门在弹簧的作用下仍处于关闭状态,导致阀门的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需求,使液体的输送进度滞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一种截流止回阀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截流止回阀门,截流止回阀门包括进液通道、出液通道、调节腔,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之间设置有过液孔;所述调节腔内设置有阀轴,所述阀轴向所述过液孔的方向延伸,所述阀轴能够封堵所述过液孔,所述进液通道内的液体能够流入所述调节腔,以使所述阀轴脱离所述过液孔。
本申请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液体输送至进液通道时,液体能够导入调节腔,使调节腔内的液面升高,阀轴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提升高度,脱离过液孔,敞开的过液孔能够使液体流过,液体进入出液通道,从而导出截流止回阀门;不再进行液体输送时,调节腔内的液体导出,使调节腔内的液面下降,阀轴随液面一同降低,封堵过液孔,关闭的过液孔阻止液体回流,从而实现止回功能;当进液通道内的液体压力较小时,液体也会进入调节腔,从而影响阀轴的高度,即截流止回阀门的开启或关闭受水压的影响较小,响应速度快。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通道上设置有调节腔流入管,所述调节腔流入管连通所述调节腔,液体能够沿着所述调节腔流入管导入或导出所述调节腔;
所述出液通道上设置有调节腔流出管,所述调节腔流出管连通所述调节腔;液体能够沿着所述调节腔流出管导出所述调节腔。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腔流入管连接所述调节腔的位置靠近所述调节腔的底部;
所述调节腔流出管连接所述调节腔的位置靠近所述调节腔的顶部。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轴处于所述调节腔内部的端部设置有漂浮结构。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轴靠近所述过液孔的端部中空,所述阀轴内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内的液体能够分别对两个所述挡板施压。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腔设置有旋轴,所述旋轴的两端分别处于所述调节腔的内部与外部;
转动所述旋轴能够使所述旋轴处于所述调节腔内部的端部挤压或松脱于所述阀轴。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腔流入管上设置有调整结构,所述调整结构能够调整液体进入所述调节腔的流速。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腔流出管上设置有止回构件,所述止回构件用于单向导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调节腔。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腔上设置有止漏构件,所述调节腔内的气体通过所述止漏构件连通大气。
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轴的侧壁套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能够封堵所述阀轴与所述进液通道或所述出液通道之间的缝隙。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截流止回阀门正常导通时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截流止回阀门止回时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截流止回阀门截流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截流止回阀门中止回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截流止回阀门中阀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进液通道101;出液通道102;过液孔103;
调节腔201;阀轴202;漂浮结构203;止漏构件204;旋轴205;弹性结构206;挡板207;密封结构208;
调节腔流入管301;调节腔流出管302;调整结构303;止回构件304;
限位结构3041;活动结构3042;固定结构3043。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结合图1至图5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是用于区分特征名称,而非具有特殊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截流止回阀门,截流止回阀门包括进液通道101、出液通道102、调节腔201。
在正常导通时,液体沿着进液通道101进入截流止回阀门,再沿着出液通道102排出截流止回阀门,此时,进液通道101与出液通道102连通。在止回时,液体不会回流至进液通道101,此时,进液通道101与出液通道102分隔。进液通道101与出液通道102的连通或截止由调节腔201结合调节腔201内的部件通过浮力进行控制,调节腔201内的部件的浮力与该部件的材质相关,与液体的压力无关。当压力较小的液体经过截流止回阀门时,调节腔201内的部件仍能够通过浮力导通进液通道101与出液通道102,无需额外的液体压力触发条件,提升截流止回阀门的响应速度。
在一些示例中,进液通道101与出液通道102之间设置有过液孔103,进液通道101与出液通道102能够通过过液孔103连通。当截流止回阀门正常导通时,进液通道101内的液体穿过过液孔103进入出液通道102,当截流止回阀门止回时,封堵过液孔103,避免已经导入出液通道102的液体回流至进液通道101。
因此,过液孔103能够在敞开和封堵状态之间切换,以使截流止回阀门在导通与止回状态下切换。可以理解的是,过液孔103的敞开和封堵状态由调节腔201内的部件进行控制。
调节腔201内设置有阀轴202,阀轴202向过液孔103的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阀轴202的一端处于调节腔201中,阀轴202的另一端处于进液通道101或出液通道102中。阀轴202用于控制过液孔103处于敞开状态或封堵状态。其中,阀轴202能够插入或脱离过液孔103,当阀轴202插入过液孔103时,过液孔103处于封堵状态,当阀轴202脱离过液孔103时,过液孔103处于敞开状态。
进一步地,阀轴202的运动由浮力驱动,可以理解的是,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因此,阀轴202能够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为适应阀轴202的运动方向,过液孔103水平设置,便于阀轴202在竖直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封堵或敞开过液孔103。
其中,由于过液孔103需要水平设置,且过液孔103处于进液通道101和出液通道102的交界位置,则进液通道101与出液通道102的交界位置需要存在水平的部分,过液孔103设置于交界位置的水平部分能够保证过液孔103处于水平。
具体地,进液通道101与出液通道102在交界处存在高度差,形成上下分布,在上下分布中,可以采用进液通道101的端部高于出液通道102的端部,或者进液通道101的端部低于出液通道102的端部。为便于阀轴202在浮力作用下封堵或敞开过液孔103,调节腔201处于截流止回阀门的顶部。当进液通道101的端部高于出液通道102的端部时,阀轴202伸入进液通道101,到达过液孔103处。当进液通道101的端部低于出液通道102的端部时,阀轴202伸入出液通道102,到达过液孔103处。
另外,进液通道101内的液体能够流入调节腔201,从而为阀轴202提供浮力。
在一些示例中,阀轴202采用金属结构,以保障硬度和刚度,防止水压过大时造成的装置损坏。由于金属材料的密度大于截流止回阀门所承载液体的密度,阀轴202处于调节腔201内部的端部设置有漂浮结构203,漂浮结构203的密度小于截流止回阀门所承载液体的密度。当调节腔201内的液面上升时,漂浮结构203的高度提升,带动阀轴202进行抬升,以使过液孔103处于敞开状态。
进一步地,为避免阀轴202整体落入进液通道101或出液通道102中,导致阀轴202对过液孔103所处的状态控制失效,阀轴202处于调节腔201内的端部设置有压板。压板的尺寸大于阀轴202插入孔的尺寸,从而阻碍阀轴202因重力导致的整体脱离调节腔201。
在一些示例中,调节腔201上设置有止漏构件204,止漏构件204设置于调节腔201的顶部,止漏构件204具有单向导通作用。常态下,止漏构件204保证调节腔201与大气连通,避免调节腔201内液面变化导致的调节腔201内部气压变化,有利于调节腔201内液面的自然提升或下降。当调节腔201内部的液面上升至止漏构件204时,止漏构件204闭合,避免液体漏出。
进一步地,止漏构件204包括限位结构3041、活动结构3042、固定结构3043,限位结构3041上设置通孔,活动结构3042包括定位部、工作部,工作部处于固定结构3043的下方,且工作部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定位部从通孔的下方插入通孔,当液面上升至工作部时,工作部的高度提升,从而盖合通孔,避免液体漏出。
其中,限位结构3041处于活动结构3042的下方,在液面未达到工作部时,限位结构3041避免活动结构3042脱落。具体地,限位结构3041采用金属材质的网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进液通道101上设置有调节腔流入管301,调节腔流入管301连通调节腔201与进液通道101,当进液通道101内存在流动的液体时,调节腔流入管301作为与进液通道101连通的支管,液体在输送过程中,自身的动能与压能会增加,能够保证液体沿着调节腔流入管301进入调节腔201中,从而提升调节腔201内的液面,直至阀轴202脱离过液孔103。
进一步地,当进液通道101内不存在输送的液体时,调节腔201内残存的液体不能维持在调节腔201中,并沿着调节腔流入管301回流至进液通道101,使调节腔201内的液面逐渐下降,直至阀轴202封堵过液孔103。
其中,出液通道102上设置有调节腔流出管302,调节腔流出管302连通调节腔201与出液通道102,当调节腔201内的液面到达调节腔流出管302的高度时,液体能够沿着调节腔流出管302导入出液通道102,即进液通道101、出液通道102、调节腔流入管301、调节腔201、调节腔流出管302形成一个液体流动线路。
在一些示例中,在阀轴202封堵过液孔103时,为形成缓闭效果,调节腔流入管301上设置有调整结构303,具体地,调整结构303采用球阀。球阀开度较大时,供液体沿着调节腔流入管301导出的通道截面积较大,液体能够迅速回流至进液通道101,在此过程中,阀轴202下降并封堵过液孔103的速度较快;球阀开度较小时,供液体沿着调节腔流入管301导出的通道截面积较小,液体能够缓慢回流至进液通道101,在此过程中,阀轴202下降并封堵过液孔103的速度较慢。
如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为避免液体沿着调节腔流出管302回流至调节腔201中,从而影响调节腔201内的液面高度,调节腔流出管302上设置有止回构件304,止回构件304与用于单向导通出液通道102与调节腔201。
具体地,与止漏构件204的结构类似,止回构件304包括限位结构3041、活动结构3042、固定结构3043,限位结构3041上设置通孔,活动结构3042包括定位部、工作部,工作部处于固定结构3043的下方,且工作部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定位部从通孔的下方插入通孔,当液面上升至工作部时,工作部的高度提升,从而盖合通孔,避免液体漏出。
其中,限位结构3041处于活动结构3042的下方,在液面未达到工作部时,限位结构3041避免活动结构3042脱落。具体地,限位结构3041采用金属材质的网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在截流止回阀门进行止回时,调节腔201内的液体会沿着调节腔流入管301回流至进液通道101,为使液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回流,调节腔流入管301连接调节腔201的位置靠近调节腔201的底部,保证调节腔201底部的液体也能够自动导出。可以理解的是,止漏构件204使调节腔201连通大气也有利于液体的自动流出。
进一步地,在截流止回阀门正常导通时,液体需要在调节腔201内进行积蓄,从而提升调节腔201内的液面,使阀轴202的高度提升。为避免在此过程中,调节腔201内的液体流失,调节腔流出管302连接调节腔201的位置靠近调节腔201的顶部。即只有当阀轴202处于一定高度后,液体才能够沿着调节腔流出管302导出至出液通道102。
在一些示例中,截流止回阀门还具有截流功能,调节腔201设置有旋轴205,旋轴205设置于调节腔201的顶部,且与调节腔201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旋轴205的两端分别处于调节腔201的内部和外部,旋轴205处于调节腔201外部的端部用于调整旋轴205的旋进长度,旋轴205处于调节腔201内部的端部能够抵接阀轴202。
具体地,在常态下,旋轴205处于调节腔201内部的端部至阀轴202存在一定距离,避让出阀轴202的活动空间;在截流止回阀进行截流时,旋轴205在转动过程中不断下降,挤压阀轴202,使阀轴202封堵过液孔103。
其中,旋轴205处于调节腔201外部的端部设置有旋柄,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旋柄转动旋轴205,便于操作。
如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阀轴202在起到封堵或敞开过液孔103作用的同时,能够减缓水锤效应对截流止回阀门造成影响。进一步地,阀轴202靠近过液孔103的端部中空,且中空部分内设置弹性结构206,弹性结构206的两端分别接触进液通道101与出液通道102内的液体。在止回和截流过程中,弹簧受压力的作用收缩,起到缓冲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液体压力的突变,从而缓解水锤效应。
进一步地,弹性结构206的两端均设置有挡板207,进液通道101与出液通道102内的液体能够分别与两个挡板207接触,从而触发弹性结构206。采用挡板207有利于在止回与截流过程中,增大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更好地达到减缓水锤的目的。
在一些示例中,阀轴202的侧壁套设有密封结构208,密封结构208能够封堵阀轴202与进液通道101或出液通道102之间的缝隙,防止阀轴202与进液通道101或出液通道102的内壁刚性接触不紧密而渗液。
进一步地,阀轴202插入孔的内壁也设置有密封结构208,进一步避免连接不紧密导致的渗液。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1所示,当截流止回阀门正常导通时,打开调整结构303,转动旋柄,使旋轴205高度上升,旋轴205底部避让出一定空间,液体通过调节腔流入管301流入调节腔201,当调节腔201内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止漏构件204起止漏作用,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结构203会带动阀轴202上升。此时,阀轴202靠近过液孔103的端部也会受到液体的冲力或压力,同样起到促使阀轴202上升的作用。当阀轴202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液体就能顺利通过截流止回阀门。
如图2所示,当截流止回阀门起止回作用时,液体可能会因为突然停电或水泵损坏等各种原因发生倒流。此时,调节腔流出管302的止回构件304会阻止液体流进调节腔201,止漏构件204起通气作用,平衡内外气压,调节腔201内的液体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调节腔流入管301流出调节腔201,调节腔201内部的液面下降,阀轴202会在重力作用下一同下降,达到缓闭、止回的效果。具体缓闭的速度能够通过调整结构303的开度来调节,同时,倒流的液体会压缩弹簧,起到减缓水锤效应的作用。
如图3所示,当截流止回阀门起截止作用时,关闭调整结构303,转动旋柄,使旋轴205下降,并向下压阀轴202,从而使阀轴202底端封堵过液孔103,起到截流的作用。同时,在截流过程中,阀轴202处于过液孔103的端部的弹簧与挡板207能够减缓液体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水锤效应。
本申请充分利用浮力与重力的特性,实现截流止回阀门截流和缓闭止回的弹性调节。
阀轴202会在重力作用下下降,通过调节调整结构303的开启度控制液体自发流出调节腔201的速度,调节缓闭的快慢,从而达到缓闭止回的效果,调整结构303开启度越大,排水速度越快,缓闭时间越短。
在调节腔流出管302内安装止回构件304,调节腔流入管301和调节腔流出管302与调节腔201的连接位置存在高度差,使调节腔201内的液体自发流出的同时,防止液体倒流入调节腔201,从而达到止回的目的。
液体流出调节腔201后,漂浮结构203的高度随调节腔201内的水位降低而下降,从而使与漂浮结构203相连的阀轴202下降,实现止回的效果。
结构紧凑,在轴阀底端嵌入双向弹簧,节省空间,并在其压缩时起缓冲作用,使截流与止回时均能有效减缓水锤效应。
在截流过程中,阀轴202底端的弹簧与挡板207能够减缓水流因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水锤效应。
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截流、缓闭、止回、防水锤等多种功能,实现一阀多用,设计合理,性能可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截流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液通道;
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出液通道之间设置有过液孔;
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设置有阀轴,所述阀轴处于所述调节腔内部的端部设置有漂浮结构,所述阀轴向所述过液孔的方向延伸,所述阀轴能够封堵所述过液孔,所述进液通道内的液体能够流入所述调节腔,以使所述阀轴脱离所述过液孔;
所述进液通道上设置有调节腔流入管,所述调节腔流入管连通所述调节腔,所述调节腔流入管连接所述调节腔的位置靠近所述调节腔的底部,液体能够沿着所述调节腔流入管导入或导出所述调节腔;
所述出液通道上设置有调节腔流出管,所述调节腔流出管连通所述调节腔,所述调节腔流出管连接所述调节腔的位置靠近所述调节腔的顶部,液体能够沿着所述调节腔流出管导出所述调节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轴靠近所述过液孔的端部中空,所述阀轴内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内的液体能够分别对两个所述挡板施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腔设置有旋轴,所述旋轴的两端分别处于所述调节腔的内部与外部;
转动所述旋轴能够使所述旋轴处于所述调节腔内部的端部挤压或松脱于所述阀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腔流入管上设置有调整结构,所述调整结构能够调整液体进入所述调节腔的流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腔流出管上设置有止回构件,所述止回构件用于单向导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调节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腔上设置有止漏构件,所述调节腔内的气体通过所述止漏构件连通大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止回阀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轴的侧壁套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能够封堵所述阀轴与所述进液通道或所述出液通道之间的缝隙。
CN202321929545.1U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截流止回阀门 Active CN220622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9545.1U CN22062285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截流止回阀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9545.1U CN22062285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截流止回阀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2854U true CN220622854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8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9545.1U Active CN220622854U (zh) 2023-07-20 2023-07-20 一种截流止回阀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2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43032U (zh) 进气阀及排水阀组
CA2932337C (en) Minor water leak prevention apparatus for water inlet valve
KR101973393B1 (ko) 저수용 펌프일체형수문
CN220622854U (zh) 一种截流止回阀门
KR100567927B1 (ko) 공기흡배기부를 갖는 체크밸브
CN110043698B (zh) 一种液体输送专用阀
CN113280168B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阀
CN111075947A (zh) 简易截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安装该装置的管道
KR100740544B1 (ko) 체크밸브 시스템
CN211116671U (zh) 一种新型微阻缓闭逆止阀
CN210461811U (zh) 一种可调式自泄压消声止回阀
CN212429823U (zh) 一种零水损泵浦自控阀
CN113216337A (zh) 浮筒装置及控制浮筒及时下落的方法和进水阀、排水阀
CN111608233A (zh) 液压驱动机构及具有其的排水装置
CN219639496U (zh) 一种可调节的自动化阀体
CN214832485U (zh) 一种负压放水洞装置
CN220249028U (zh) 一种止回阀泄压结构
CN111927987B (zh) 一种低阻力异形密封止回阀及使用方法
CN111927986B (zh) 一种防回流球形密封止回阀及使用方法
CN215858048U (zh) 一种防止虹吸的马桶进水阀
CN114576421B (zh) 一种虹吸式液位控制阀及其控制方法
CN214998532U (zh) 液压止回阀
CN217178245U (zh) 一种浮球式疏水阀
CN212718019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陶瓷阀门
CN215928423U (zh) 一种液压密封式的蝶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