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1881U - 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1881U
CN220621881U CN202322343307.9U CN202322343307U CN220621881U CN 220621881 U CN220621881 U CN 220621881U CN 202322343307 U CN202322343307 U CN 202322343307U CN 220621881 U CN220621881 U CN 220621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inverted arch
trestle
tunnel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433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雪山
李树芳
沈羿丞
刘�东
田奇
薛启锋
谭晓琳
刘伦
李昱
王兴浩
朱科成
陈曦明
陈跃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1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1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1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1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433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1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1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1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模板组、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模板组贴合隧洞内壁底部及侧壁设置,升降机构设置于隧洞侧壁,且升降机构远离隧洞侧壁端与模板组铰接,行走机构设置于模板组中部,且与模板组滑动连接;模板组包括:侧模板、中间模板和翻转模板,隧洞两侧平行设置有侧模板结构,侧模板结构下端铰接有翻转模板,侧模板结构左侧还设置有中间模板结构,且侧模板结构与中间模板结构滑动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行走机构与施工模板连接处易变形而导致延误施工进度,以及仰拱层在模板的下方,无法全面振捣和排气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是指修筑于地下或者开凿于山体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通道,在适应马蹄形隧洞浇筑填充施工时,仰拱层在模板的下方,为确保其结构强度、防止水渗入,一般需要在隧道内壁浇筑混凝土。
现有技术中隧道仰拱多采用小块定型钢模板进行施工,这样的施工方式存在安装、拆卸耗时费工、加固繁琐的问题,并且安全布局滞后严重,同时质量难以保证。且中间模板大多在一次施工后,会与安装在栈桥上的行走机构进行连接,之后利用行走机构拖动施工模板沿栈桥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以便于进行下次施工;现有技术在行走机构与中间模板的连接上,大多采用的是将分别安装在行走机构与施工模板上安装插销和插孔,此种方式容易导致插销发生弯曲变形,分离困难,延误施工进度。
隧道仰拱层用全幅仰拱模板施工,模板成本有所增加,仰拱施工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在浇筑施工时,仰拱层在模板的下方,无法全面振捣。在实际的施工应用中,最终成型的仰拱混凝土表面易形成气泡,全幅仰拱模板的存在也无法对仰拱层表面就行原浆抹面和及时的二次清理,气泡影响仰拱层外观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马蹄形隧洞仰拱模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行走机构与施工模板连接处易变形而导致延误施工进度,以及仰拱层在模板的下方,无法全面振捣和排气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行走机构与施工模板连接处易变形而导致延误施工进度,以及仰拱层在模板的下方,无法全面振捣和排气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包括模板组、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模板组贴合隧洞内壁底部及侧壁设置,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隧洞侧壁,且所述升降机构远离隧洞侧壁端与所述模板组铰接,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模板组中部,且与所述模板组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组包括:侧模板、中间模板和翻转模板,所述隧洞两侧平行设置有侧模板结构,所述侧模板结构下端铰接有翻转模板,所述侧模板结构左侧还设置有中间模板结构,且所述侧模板结构与所述中间模板结构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伸缩臂和横向移动组件,所述伸缩臂一端设置于所述隧洞侧壁上,所述伸缩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模板铰接,所述横向移动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栈桥底部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栈桥、牵引组件和连接模块,所述中间模板上方设置有栈桥,所述栈桥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牵引组件,两个所述牵引组件固定连接有连接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移动组件包括横向滑轨和顶升万向轮,所述横向滑轨对称设置于栈桥下方两端,所述顶升万向轮设置于所述横向滑轨上方,且所述顶升万向轮与所述横向滑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万向轮包括顶升底座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顶升底座下方,且所述万向轮滑动于所述横向滑轨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滑轨、滑动小车、电机和丝杠,第一滑轨对称设置于所述栈桥上部两侧,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小车,所述栈桥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端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与所述滑动小车螺纹连接,所述丝杠远离所述电机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栈桥上,所述滑动小车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模块包括第一液压缸和连接座,所述滑动小车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下端还设置有第二液压缸、连杆、卡杆和锁定块,所述连接座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活动端对称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上铰接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的卡杆,所述卡杆之间活动连接有锁定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翻转结构,所述翻转结构设置于所述侧模板内,且所述翻转结构下端与所述翻转模板铰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中间模板采用了升降的设计,当中间模板下降时,中间模板与两侧的翻转模板配合,形成仰拱层施工轮廓面;当中间模板上升时,中间模板与已浇筑的中间仰拱层脱离,从而可以便捷的处理中间仰拱层表面,方便脱模,提高了施工质量、施工便捷性和施工效率。
2.本申请中,通过中间模板沿着纵向轨道滑移以调节至待浇筑位置,减少了拆装重新立模的麻烦,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和效率;通过设置伸缩臂以及横向移动组件带动中间模板横向平移,将仰拱混凝土及时振捣密实以及对仰拱层表面进行原浆抹面和及时的二次清理,方便仰拱混凝土振捣和排气,提高施工质量。
3.通过翻转结构使翻转模板上翻,为仰拱的转角处及时提供抹平操作空间,提高了施工便捷性和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B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C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4中D处示意图;
图中:1.模板组;11.侧模板;12.中间模板;13.翻转模板;2.升降机构;21.伸缩臂;22.横向移动组件;221.横向滑轨;222.顶升万向轮;2221.顶升底座;2222万向轮;3.行走机构;31.栈桥;32.牵引组件;321.第一滑轨;322.滑动小车;323.电机;324.丝杠;33.连接模块;331.第一液压缸;332.连接座;333.第二液压缸;334.连杆;335.卡杆;336.锁定块;4.翻转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模板组1、升降机构2和行走机构3,模板组1贴合隧洞内壁底部及侧壁设置,模板组1的作用是支撑和保持隧道的形状,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和混凝土浇筑能够顺利进行。
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2设置于隧洞侧壁,且升降机构2远离隧洞侧壁的一端与模板组1铰接,以便于控制模板组1的高度和位移,使其能够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升降以及位置调整。行走机构3设置于模板组1中部,且与模板组1滑动连接。行走机构3的作用是使模板组1能够在隧道内部移动,以适应隧道的施工进度和需要。这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可以根据隧道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整,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灵活和高效。它能够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模板组1包括侧模板11、中间模板12和翻转模板13,如图1所示。侧模板11结构对称设置在隧洞两侧。它们的作用是支撑和保持隧道的侧壁形状,并对隧道侧壁起到保护作用。侧模板11结构的下端铰接有翻转模板13,为仰拱的转角处及时提供抹平操作空间,提高了施工便捷性和施工效率,保证了浇筑后混凝土的质量。侧模板11结构左侧还设置有中间模板12结构,且侧模板11结构与中间模板12结构滑动连接。
升降机构2包括伸缩臂21和横向移动组件22,如图2和图6所示。伸缩臂21是设置在隧洞侧壁上的,一端固定于隧洞侧壁,另一端与中间模板12铰接。伸缩臂21的作用是控制模板组1的高度以及带动栈桥31以及中间模板12进行左右平移,使其能够根据施工需要进行位置调整。
具体的,横向移动组件22滑动连接于栈桥31底部两端。栈桥31是用于支撑和移动中间模板12的结构,横向移动组件22的作用是使栈桥31以及中间模板12能够在隧道内部进行横向移动。这样可以将仰拱混凝土及时振捣密实以及对仰拱层表面进行原浆抹面和及时的二次清理。整个升降机构2能够提供灵活的调整和移动功能,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行走机构3包括栈桥31、牵引组件32和连接模块33,如图3和图8所示。栈桥31是设置在中间模板12上方的结构,它的作用是支撑和移动中间模板12。栈桥31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牵引组件32,牵引组件32的作用是提供行走机构3的动力和牵引力,使得中间模板12能够在隧道内部纵向移动。牵引组件32固定连接有连接模块33,连接模块33用于连接和固定牵引组件32,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行走机构3的设计能够使模板组1在隧道内部进行平稳的位移,以适应隧道的施工进度和需要。它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和移动功能,使得隧道的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和安全。
具体的,横向移动组件22包括横向滑轨221和顶升万向轮222。横向滑轨221是设置在栈桥31下方两端的对称结构,它的作用是配合顶升万向轮222,支撑和引导栈桥31的横向移动。顶升万向轮222设置在横向滑轨221上方,栈桥31的底部。顶升万向轮222与横向滑轨221滑动连接。
顶升万向轮222的作用是提供栈桥31以及中间模板12的顶升和配合横向滑轨221进行横向移动。它可以将栈桥31以及中间模板12顶升到适当的高度,以配合伸缩臂21对中间模板12进行高度方向上的位移,并且可以在横向滑轨221上滑动,实现栈桥31以及中间模板12的横向移动。横向移动组件22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和灵活的移动功能,使得隧道的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和安全。
如图6所示,顶升万向轮222包括顶升底座2221和万向轮2222,万向轮2222转动连接于顶升底座2221下方,且万向轮2222滑动于横向滑轨221内部。顶升底座2221的作用是提供支撑和固定万向轮2222,并在需要时进行伸缩,调整栈桥31的高度,并保证万向轮2222顺滑转动。万向轮2222转动连接于顶升底座2221下方,并且万向轮2222可以在横向滑轨221内部滑动。万向轮2222和顶升底座2221的组合实现了栈桥31的顶升和横向移动。
牵引组件32包括第一滑轨321、滑动小车322、电机323和丝杠324,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滑轨321是对称设置于栈桥31上部两侧的结构,第一滑轨321上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动小车322,滑动小车322沿着第一滑轨321的轨道运动,第一滑轨321对滑动小车322起到了支撑和引导的作用,实现带动中间模板12的行走。
栈桥31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机323,电机323驱动端连接有丝杠324,详见图7。丝杠324与滑动小车322螺纹连接,通过电机323的转动来实现滑动小车322的移动。丝杠324远离电机323端转动连接在栈桥31上,这样可以通过丝杠324的转动来带动小车移动。
滑动小车32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模块33,用于连接和固定中间模板12,如图4所示。电机323启动带动丝杠324旋转,使滑动小车322沿着第一滑轨321移动,同时带动中间模板12一起沿着第一滑轨321移动,从而使中间模板12避开仰拱中间浇筑位置,这样便于浇筑,也便于及时振捣密实。这样的牵引组件32使得中间模板12能够在隧道内部进行平稳的位移。连接模块33包括第一液压缸331和连接座332,滑动小车32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缸331,其中第一液压缸331有两个,是用于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第一液压缸331进行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两个第一液压缸331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332,当第一液压缸331拉动连接座332并且进一步带动中间模板12时,可保证中间模板12平稳移动。
如图8所示,第一液压缸331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332,连接座332用于固定和支撑中间模板12。连接座332下端还设置有第二液压缸333、连杆334、卡杆335和锁定块336,连接座332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液压缸333,第二液压缸333活动端对称连接有连杆334,连杆334上铰接设置有与连接座332转动连接的卡杆335,卡杆335之间活动连接有锁定块336。第二液压缸333运行能推动两个连杆334,连杆334使卡杆335围绕与连接座332连接处旋转,使两个卡杆335与锁定块336分开;相反,第二液压缸333拉回连杆334,连杆334使卡杆335围绕与连接座332连接处旋转,使两个卡杆335锁定锁定块336,在互相配合下滑动小车322和中间模板12连接和分离,整个连接模块33结构简单,工作稳定,能够有效替代插销与连接头的使用,减少对施工进度的延误。
其中,还包括翻转结构4,翻转结构设置于侧模板11内,用于实现翻转模板13的翻转功能。翻转结构下端与翻转模板13铰接,可以使翻转模板13进行翻转,从而实现对下方混凝土及时抹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1.首先,在使用过程中,当马蹄形隧洞需要使用仰拱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将侧模板11和翻转模板13安装至隧洞内部,并对侧模板11和翻转模板13定位。通过固定杆将侧模板11固定到隧洞内,翻转结构4推动翻转模板13进行旋转调整位置。
2.电机323启动带动丝杠324旋转,使滑动小车322带动两个第一液压缸331、连接座332和第二液压缸333移动到与中间模板12相配合的位置,第二液压缸333运行,拉回连杆334,连杆334使卡杆335围绕与连接座332连接处旋转,使两个卡杆335锁定锁定块336,滑动小车322沿着第二滑轨移动,同时带动中间模板12沿着第一滑轨321移动,从而使中间模板12避开仰拱中间浇筑位置,开始浇筑并振捣仰拱中间混凝土。
3.通过栈桥31两端的伸缩臂21和横向移动组件22带动栈桥31以及中间模板12进行横向平移,将仰拱混凝土及时振捣密实以及对仰拱层表面进行原浆抹面和及时的二次清理,方便仰拱混凝土振捣和排气,提高施工质量;
当浇筑完成后,滑动小车322带动中间模板12沿着第一滑轨321来回移动,将下方的混凝土扶抹平,然后在伸缩臂21和顶升万向轮222的配合下带动栈桥31以及中间模板12提升高度,避开填充施工工作区间,方便仰拱层表面处理,并为填充施工做准备,提高了施工便捷性和施工效率,减少纵向工作区间的占用。当中间模板12需要拆卸时,第二液压缸333运行,推动两个连杆334,连杆334使卡杆335围绕与连接座332连接处旋转,两个卡杆335与锁定块336分开,使移动小车与中间模板12分离。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组(1)、升降机构(2)和行走机构(3),所述模板组(1)贴合隧洞内壁底部及侧壁设置,所述升降机构(2)设置于隧洞侧壁,且所述升降机构(2)远离隧洞侧壁端与所述模板组(1)铰接,所述行走机构(3)设置于所述模板组(1)中部,且与所述模板组(1)滑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组(1)包括:侧模板(11)、中间模板(12)和翻转模板(13),隧洞两侧平行设置有侧模板(11),所述侧模板(11)下端铰接有翻转模板(13),所述侧模板(11)左侧还设置有中间模板(12)结构,且所述侧模板(11)结构与所述中间模板(12)结构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伸缩臂(21)和横向移动组件(22),所述伸缩臂(21)一端设置于所述隧洞侧壁上,所述伸缩臂(21)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模板(12)铰接,所述横向移动组件(22)滑动连接于栈桥(31)底部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3)包括栈桥(31)、牵引组件(32)和连接模块(33),所述中间模板(12)上方设置有栈桥(31),所述栈桥(31)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牵引组件(32),两个所述牵引组件(32)固定连接有连接模块(3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组件(22)包括横向滑轨(221)和顶升万向轮(222),所述横向滑轨(221)对称设置于所述栈桥(31)下方两端,所述顶升万向轮(222)设置于所述横向滑轨(221)上方,且所述顶升万向轮(222)与所述横向滑轨(221)滑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万向轮(222)包括顶升底座(2221)和万向轮(2222),所述万向轮(2222)转动连接于所述顶升底座(2221)下方,且所述万向轮(2222)滑动于所述横向滑轨(221)内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32)包括第一滑轨(321)、滑动小车(322)、电机(323)和丝杠(324),第一滑轨(321)对称设置于所述栈桥(31)上部两侧,所述第一滑轨(321)上滑动设置有滑动小车(322),所述栈桥(31)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机(323),所述电机(323)驱动端连接有丝杠(324),所述丝杠(324)与所述滑动小车(322)螺纹连接,所述丝杠(324)远离所述电机(323)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栈桥(31)上,所述滑动小车(322)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模块(3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33)包括第一液压缸(331)和连接座(332),所述滑动小车(32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缸(331),所述第一液压缸(331)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33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32)下端还设置有第二液压缸(333)、连杆(334)、卡杆(335)和锁定块(336),所述连接座(332)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液压缸(333),所述第二液压缸(333)活动端对称连接有连杆(334),所述连杆(334)上铰接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座(332)转动连接的卡杆(335),所述卡杆(335)之间活动连接有锁定块(336)。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结构(4),所述翻转结构(4)设置于所述侧模板(11)内,且所述翻转结构(4)下端与所述翻转模板(13)铰接。
CN202322343307.9U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 Active CN220621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43307.9U CN220621881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43307.9U CN220621881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1881U true CN220621881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3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43307.9U Active CN220621881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1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65035A (zh) 一种管廊横隔板快速联动施工台车及管廊横隔板施工方法
CN104790977B (zh) 隧道初衬模板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CN106593469B (zh) 一种用于仰拱施工的台车
CN102022123B (zh) 一种多变径模板台车整体衬砌方法
CN111594221A (zh) 一种隧道二衬全断面一体式施工台车及利用其二次衬砌的方法
CN211397597U (zh) 模板台车及隧道施工车组
CN207567810U (zh) 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
CN207363676U (zh) 一种自行式水沟电缆槽台车
CN205936645U (zh) 一种用于涵洞浇筑的全液压模板系统
CN220621881U (zh) 一种可移动的仰拱模板结构
CN211762304U (zh) 一种自行式液压整体t梁模板装置
CN203603928U (zh) 一种轮胎式走行全液压衬砌台车
CN206035507U (zh) 一种矩形箱涵及隧道施工用台车
CN210151779U (zh) 一种市政综合管廊液压模板台车
CN112081606A (zh) 可滑动的仰拱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31689A (zh) 一种箱梁外侧模板的装拆模小车及其装拆模板的方法
CN207919265U (zh) 适用于钢桁梁桥上套轨板式无砟轨道铺板机
CN205591932U (zh) 全自动公路、铁路水沟电缆槽衬砌台车
CN110714785A (zh) 管廊顶板施工台车、台车组和施工方法
CN206053965U (zh) 一种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台车
CN206035501U (zh) 一种隧道用水沟模架装置
CN210564557U (zh)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模板台车
CN212154794U (zh) 移动式隧道仰拱施工用模板台车
CN212335790U (zh) 一种大悬臂盖梁施工台车
CN213116322U (zh) 一种隧道二衬全断面一体式施工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