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6783U - 一种新型易拉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易拉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6783U
CN220616783U CN202322257322.1U CN202322257322U CN220616783U CN 220616783 U CN220616783 U CN 220616783U CN 202322257322 U CN202322257322 U CN 202322257322U CN 220616783 U CN220616783 U CN 220616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r arc
straight line
arc section
segmen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73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Maochangshe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Maochangshe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Maochangshe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Maochangshe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73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6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6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6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易拉盖,包括:圆形盖板以及环形钩边,环形钩边包括R1圆弧段、第一直线段、R2圆弧段、第二直线段、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三直线段、第三圆弧段、第四圆弧段、第五圆弧段、第六圆弧段以及第七圆弧段,在R圆弧段、第一直线段、R圆弧段、第二直线段、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三直线段、第三圆弧段、第四圆弧段、第五圆弧段、第六圆弧段以及第七圆弧段相互作用下,能够使得新型易拉盖整体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能够有效防止新型易拉盖整体受压时凸出导致变形致使鼓起、爆开的不良现象发生,通过简化环形钩边的结构,可以有效节约新型易拉盖整体制备时耗费的材料,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易拉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易拉盖。
背景技术
易拉盖,又叫易开盖,是用来密封罐头带有拉环的盖子,属于金属包装制品。多用铝或者马口铁制成,有多种尺寸,适用于铁罐、铝罐、复合罐、PET塑料罐及纸罐等。
申请人在2019年07月11日申请了一件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专利的公开(公告)号为CN210708411U,公开了一种MCS易开盖,包括钩边,钩边内侧设有一第一加强环,第一加强环内侧设有一嵌环,嵌环内侧设有一第二加强环,第二加强环的内侧设有一盖面,第一加强环包括一号直线段,一号直线段的一端设有四号圆弧段,四号圆弧段的一端设有五号圆弧段;第二加强环包括四号直线段,四号直线段的一端设有十号圆弧段,十号圆弧段的一端设有十一号圆弧段,十一号圆弧段的一端与盖面连接。
尽管该MCS易开盖能够有效的防止易鼓易爆而引起的安全问题。但是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其总体用料耗费还是比较大,为此,提出一种更加节约用料的新型易拉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目的,提供了一种新型易拉盖。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易拉盖,包括:
圆形盖板,外周边缘一体设有环形钩边,其中:
所述环形钩边包括一体设置在所述圆形盖板外周边缘的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倾斜向下设置,且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圆形盖板连接处形成有R1圆弧段,所述第一直线段远离所述圆形盖板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第一直线段连接处形成有R2圆弧段,所述第二直线段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一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圆弧段,所述第二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三直线段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三直线段远离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三圆弧段,所述第三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三直线段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四圆弧段,所述第四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三圆弧段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五圆弧段,所述第五圆弧段远离所述第四圆弧段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六圆弧段,所述第六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五圆弧段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七圆弧段,所述第七圆弧段远离所述第六圆弧段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五圆弧段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R1圆弧段以及所述R2圆弧段的半径均为0.6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为0.7mm,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半径为0.65mm,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半径为1.8mm,所述第四圆弧段的半径为1.65mm,所述第五圆弧段的半径为2.1mm,所述六圆弧段的半径为3.7mm,所述第七圆弧段的半径为0.9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连接处底部到所述圆形盖板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为3.5±0.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连接处到所述圆形盖板1中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6.05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钩边的外径为88.24±0.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经过所述第一圆弧段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连接处的竖直直线与所述第三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1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圆弧段与所述第五圆弧段的连接处到所述第七圆弧段远离所述第六圆弧段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19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形盖板以及所述环形钩边均为铝合金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形盖板的厚度以及所述环形钩边的厚度均为0.254~0.354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易拉盖由圆形盖板1以及一体设置在圆形盖板外周边缘的环形钩边构成,且环形钩边由R1圆弧段、第一直线段、R2圆弧段、第二直线段、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三直线段、第三圆弧段、第四圆弧段、第五圆弧段、第六圆弧段以及第七圆弧段组成,在R圆弧段、第一直线段、R圆弧段、第二直线段、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三直线段、第三圆弧段、第四圆弧段、第五圆弧段、第六圆弧段以及第七圆弧段相互作用下,能够使得新型易拉盖整体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能够有效防止新型易拉盖整体受压时凸出导致变形致使鼓起、爆开的不良现象发生,尤为重要的是通过简化环形钩边的结构,可以有效节约新型易拉盖整体制备时耗费的材料,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易拉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易拉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圆形盖板;
2、环形钩边;201、第一直线段;202、第二直线段;203、第一圆弧段;204、第二圆弧段;205、第三直线段;206、第三圆弧段;207、第四圆弧段;208、第五圆弧段;209、第六圆弧段;210、第七圆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易拉盖,如图1-图4所示,包括:圆形盖板1以及一体设置在圆形盖板1外周边缘的环形钩边2。
其中,环形钩边2包括一体设置在圆形盖板1外周边缘的第一直线段201,第一直线段201倾斜向下设置,且第一直线段201与圆形盖板1连接处形成有R1圆弧段,第一直线段201远离圆形盖板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直线段202,第二直线段202与第一直线段201连接处形成有R2圆弧段,第二直线段202倾斜向下设置,第二直线段202远离第一直线段20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圆弧段203,第一圆弧段203远离第二直线段20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圆弧段204,第二圆弧段204远离第一圆弧段20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三直线段205,第三直线段205倾斜向上设置,第三直线段205远离第二圆弧段204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三圆弧段206,第三圆弧段206远离第三直线段205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四圆弧段207,第四圆弧段207远离第三圆弧段206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五圆弧段208,第五圆弧段208远离第四圆弧段207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六圆弧段209,第六圆弧段209远离第五圆弧段208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七圆弧段210,第七圆弧段210远离第六圆弧段209的一端朝向第五圆弧段208延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新型易拉盖由圆形盖板1以及一体设置在圆形盖板1外周边缘的环形钩边2构成,且环形钩边2由R1圆弧段、第一直线段201、R2圆弧段、第二直线段202、第一圆弧段203、第二圆弧段204、第三直线段205、第三圆弧段206、第四圆弧段207、第五圆弧段208、第六圆弧段209以及第七圆弧段210组成,在R1圆弧段、第一直线段201、R2圆弧段、第二直线段202、第一圆弧段203、第二圆弧段204、第三直线段205、第三圆弧段206、第四圆弧段207、第五圆弧段208、第六圆弧段209以及第七圆弧段210相互作用下,能够使得新型易拉盖整体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能够有效防止新型易拉盖整体受压时凸出导致变形致使鼓起、爆开的不良现象发生,尤为重要的是通过简化环形钩边2的结构,可以有效节约新型易拉盖整体制备时耗费的材料,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
R1圆弧段以及R2圆弧段的半径均为0.64mm。
第一圆弧段203的半径为0.7mm,第二圆弧段204的半径为0.65mm,第三圆弧段206的半径为1.8mm,第四圆弧段207的半径为1.65mm,第五圆弧段208的半径为2.1mm,六圆弧段209的半径为3.7mm,第七圆弧段210的半径为0.92mm。
第一圆弧段203与第二圆弧段204的连接处底部到圆形盖板1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为3.5±0.1mm。
第一圆弧段203与第二圆弧段204的连接处到圆形盖板1中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6.055mm。
环形钩边2的外径为88.24±0.1mm。
经过第一圆弧段203与第二圆弧段204的连接处的竖直直线与第三直线段205之间的夹角为10.8°。
第四圆弧段207与第五圆弧段208的连接处到第七圆弧段210远离第六圆弧段209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19mm。
圆形盖板1以及环形钩边2均为铝合金制成。
圆形盖板1的厚度以及环形钩边2的厚度均为0.254~0.354mm。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易拉盖,具有如下优点:
该新型易拉盖设置的环形钩边2由R1圆弧段、第一直线段201、R2圆弧段、第二直线段202、第一圆弧段203、第二圆弧段204、第三直线段205、第三圆弧段206、第四圆弧段207、第五圆弧段208、第六圆弧段209以及第七圆弧段210组成,能够使得新型易拉盖整体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能够有效防止新型易拉盖整体受压时凸出导致变形致使鼓起、爆开的不良现象发生,尤为重要的是通过简化环形钩边2的结构,可以有效节约新型易拉盖整体制备时耗费的材料,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易拉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形盖板(1),外周边缘一体设有环形钩边(2),其中:
所述环形钩边(2)包括一体设置在所述圆形盖板(1)外周边缘的第一直线段(201),所述第一直线段(201)倾斜向下设置,且所述第一直线段(201)与所述圆形盖板(1)连接处形成有R1圆弧段,所述第一直线段(201)远离所述圆形盖板(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直线段(202),所述第二直线段(202)与所述第一直线段(201)连接处形成有R2圆弧段,所述第二直线段(202)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段(202)远离所述第一直线段(20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圆弧段(203),所述第一圆弧段(203)远离所述第二直线段(20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圆弧段(204),所述第二圆弧段(204)远离所述第一圆弧段(20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三直线段(205),所述第三直线段(205)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三直线段(205)远离所述第二圆弧段(204)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三圆弧段(206),所述第三圆弧段(206)远离所述第三直线段(205)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四圆弧段(207),所述第四圆弧段(207)远离所述第三圆弧段(206)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五圆弧段(208),所述第五圆弧段(208)远离所述第四圆弧段(207)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六圆弧段(209),所述第六圆弧段(209)远离所述第五圆弧段(208)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七圆弧段(210),所述第七圆弧段(210)远离所述第六圆弧段(209)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五圆弧段(208)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易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R1圆弧段以及所述R2圆弧段的半径均为0.6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易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203)的半径为0.7mm,所述第二圆弧段(204)的半径为0.65mm,所述第三圆弧段(206)的半径为1.8mm,所述第四圆弧段(207)的半径为1.65mm,所述第五圆弧段(208)的半径为2.1mm,所述六圆弧段(209)的半径为3.7mm,所述第七圆弧段(210)的半径为0.9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易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203)与所述第二圆弧段(204)的连接处底部到所述圆形盖板(1)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为3.5±0.1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易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203)与所述第二圆弧段(204)的连接处到所述圆形盖板(1)中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6.05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易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钩边(2)的外径为88.24±0.1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易拉盖,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第一圆弧段(203)与所述第二圆弧段(204)的连接处的竖直直线与所述第三直线段(205)之间的夹角为1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易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圆弧段(207)与所述第五圆弧段(208)的连接处到所述第七圆弧段(210)远离所述第六圆弧段(209)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19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易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盖板(1)以及所述环形钩边(2)均为铝合金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易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盖板(1)的厚度以及所述环形钩边(2)的厚度均为0.254~0.354mm。
CN202322257322.1U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新型易拉盖 Active CN220616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7322.1U CN220616783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新型易拉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7322.1U CN220616783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新型易拉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6783U true CN220616783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3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7322.1U Active CN220616783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新型易拉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67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07287B1 (en) Can lid closure and method of joining a can lid closure to a can body
JP5631449B2 (ja) 金属ボトル缶
EP1984265B1 (en) Can end for a can and such can
WO2006035653A1 (ja) 缶蓋
CN220616783U (zh) 一种新型易拉盖
JP4388726B2 (ja) 缶蓋
CN100435997C (zh) 罐壳及双重卷边的罐端
CN113290163B (zh) 复合桶卷边免补漆方法
US20030113416A1 (en) Metal container with seam connecting body and top portion
CN206202871U (zh) 一种桶身上部带加强环筯的开口钢桶
CN200990393Y (zh) 电池壳体以及由该电池壳体制成的电池
CN219097282U (zh) 一种防涨易拉罐结构
CN211996593U (zh) 马口铁三片罐
CN220263765U (zh) 一种中部增强瓶盖
CN211417939U (zh) 一种202全开型易拉罐盖
CN201801036U (zh) 一种用于饮料包装的金属三片罐配套底盖
CN201062118Y (zh) 带加强筋的桶箍盖
CN203562454U (zh) 碱性干电池密封圈及使用该密封圈的碱性干电池
CN210285002U (zh) Rpt高耐压易开盖
CN211418203U (zh) 一种用铝箔封口的金属罐
CN211568593U (zh) 一种新型金属包装罐
CN219506702U (zh) 一种抗压型气雾罐面盖
CN215199655U (zh) 一种用于压制带内锥棒料的冷等静压的模具
WO2011102066A1 (ja) 缶蓋
CN218705765U (zh) 一种圆柱形卧式多点出口粉料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