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5978U - 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5978U
CN220615978U CN202322112223.4U CN202322112223U CN220615978U CN 220615978 U CN220615978 U CN 220615978U CN 202322112223 U CN202322112223 U CN 202322112223U CN 220615978 U CN220615978 U CN 220615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teel
plate
rear end
carriage
shaped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22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旭锋
杨中甲
邹美帅
孙维
王祥林
李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Basalt Fiber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Innovation Cen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Basalt Fiber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Innovation Cen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Basalt Fiber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Innovation Cen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Sichuan Basalt Fiber New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221122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5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5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5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属于车厢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包括车厢金属框架和车厢复合材料板材,车厢复合材料板材替代了金属厢体中钢板,与重载卡车金属厢体相比具有减重效果,提高重载货车的燃油经济性,降低能耗,增加续航里程。现有载重货车多为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导致制造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效率低。本实用新型采用复合材料板材与金属框架装配式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载重货车车厢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因大大减少了焊接工序,减少了焊接时烟雾产生,改善了形体加工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属于车厢结构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载货车具有载重量大,货物种类多且形状不规则,运行路况多变等使用工况,这对车厢板材强度、刚度、抗冲击性及耐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重载货车车厢大多使用钢板焊接而成,这类钢板虽具有强度高、耐磨的优点,但其重量高,成本高的缺点明显,这就导致现有重载货车车厢的生产效率低,生产及维修成本高,维修不方便,燃油经济性差的特点。探索采用新型结构及材料实现车体轻量化对增加货车载重量、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该厢体包括车厢金属框架和连接在车厢金属框架上的车厢复合材料板材,车厢复合材料板材由环氧基树脂基体及增强性纤维组成,增强性纤维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及芳纶纤维;
所述车厢金属框架为一盒型结构,包括前端面、后端面、两个侧面和底面;
所述前端面上包括若干个前端竖槽钢和若干个前端横槽钢,前端竖槽钢和前端横槽钢优均选两个;
所述后端面上包括若干个后端竖槽钢和若干个后端横槽钢,后端竖槽钢和后端横槽钢均优选两个;
所述底面包括若干个底面横槽钢,优选两个;
所述侧面包括若干个侧面横槽钢,优选两个;
前端竖槽钢的底端、前端横槽钢的两端、侧面横槽钢的一端以及底面横槽钢的一端使用前端U型卡箍包边并固定连接;
后端竖槽钢的底端、后端横槽钢的两端、侧面横槽钢的另一端以及底面横槽钢的另一端使用后端U型卡箍包边并固定连接;
侧面横槽钢的中间以及底面横槽钢的中间使用若干个中端U型卡箍进行固定连接,通过若干个中端U型卡箍将侧面横槽钢以及底面横槽钢分为若干加一段;
所述前端竖槽钢、前端横槽钢、后端竖槽钢、后端横槽钢、底面横槽钢、侧面横槽钢、前端U型卡箍、后端U型卡箍、中端U型卡箍均为金属型材,金属型材之间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连接而成,金属型材的横截面为∏型、几字型、L型、工字型或三角型;
所述车厢复合材料板材包括前端板、侧板、后端板和底板;
所述前端板的内侧粘接有金属面板,前端板的外侧带有加强筋;
所述侧板的内侧粘接有金属面板,侧板的外侧带有加强筋;
所述后端板的内侧粘接有金属面板,后端板的外侧带有加强筋;
所述底板的内外两侧均粘接有金属面板,底板的外侧带有加强筋;
金属面板为高强度高耐磨钢板;
前端板插入到前端竖槽钢、前端横槽钢和前端U型卡箍围成的空腔中,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且前端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前端竖槽钢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
后端板插入到后端竖槽钢、后端横槽钢和后端U型卡箍围成的空腔中,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且后端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后端竖槽钢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
底板插入到底面横槽钢与后端U型卡箍、前端U型卡箍或中端U型卡箍围成的空腔中,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且底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底面横槽钢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
侧板插入到侧面横槽钢与后端U型卡箍、前端U型卡箍或中端U型卡箍围成的空腔中,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且侧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侧面横槽钢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中端U型卡箍与侧面横槽钢交叉的位置带有凹槽A,侧板上带有凸起,侧板上的凸起与凹槽A进行配合加强定位;
所述车厢复合材料板材可进行分块拼装和拆卸;
所述车厢为矩形或U型车厢;
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时采用胶结、铆接、螺栓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方式;
所述车厢复合材料板材连接到车厢金属框架上形成厢体,形成的厢体与金属车厢体相比要轻。
有益效果
(1)针对重载卡车对轻量化厢体的应用需求和实际应用工况,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包括:车厢金属框架,车厢复合材料板材替代了金属厢体中钢板,与重载卡车金属厢体相比具有减重效果,提高重载货车的燃油经济性,降低能耗,增加续航里程。
(2)现有载重货车多为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导致制造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效率低。本实用新型采用复合材料板材与金属框架装配式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载重货车车厢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因大大减少了焊接工序,减少了焊接时烟雾产生,改善了形体加工环境。
(3)现有载重汽车车厢因工况复杂,载重量大,车厢板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应对高强度的冲击和磨损,这就导致现有载重货车车厢容易变形或焊接部位易发生破坏。车厢一旦损毁只能进行整面钢板的更换或者补焊,维修价格高且影响外观,本实用新型的底板和侧板等易损部位分块的方案,在一处板材发生破损后可进行单片板材的更换,有效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底部视图;
图3为车厢金属框架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该厢体包括车厢金属框架和连接在车厢金属框架上的车厢复合材料板材;
如图3所示,所述车厢金属框架5为一盒型结构,包括前端面1、后端面4、两个侧面2和底面3;
所述前端面1上包括两个前端竖槽钢52和两个前端横槽钢56;
所述后端面4上包括两个后端竖槽钢58和两个后端横槽钢59;
所述底面3包括两个底面横槽钢57;
所述侧面2包括两个侧面横槽钢54;
前端竖槽钢52的底端、前端横槽钢56的两端、侧面横槽钢54的一端以及底面横槽钢57的一端使用前端U型卡箍51包边并固定连接;
后端竖槽钢58的底端、后端横槽钢59的两端、侧面横槽钢54的另一端以及底面横槽钢57的另一端使用后端U型卡箍55包边并固定连接;
侧面横槽钢54的中间以及底面横槽钢57的中间使用三个中端U型卡箍53进行固定连接,通过三个中端U型卡箍53将侧面横槽钢54以及底面横槽钢57分为四段;
所述前端竖槽钢52、前端横槽钢56、后端竖槽钢58、后端横槽钢59、底面横槽钢57、侧面横槽钢54、前端U型卡箍51、后端U型卡箍55、中端U型卡箍53均为金属型材,金属型材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而成;
所述车厢复合材料板材包括前端板、侧板、后端板和底板;
所述前端板的内侧粘接有金属面板,前端板的外侧带有两条加强筋;
所述侧板的内侧粘接有金属面板,侧板的外侧带有两条加强筋;
所述后端板的内侧粘接有金属面板,后端板的外侧带有两条加强筋;
所述底板的内外两侧均粘接有金属面板,底板的外侧带有两条加强筋;
金属面板为钢板;
前端板插入到前端竖槽钢52、前端横槽钢56和前端U型卡箍51围成的空腔中且前端板的外形与空腔外形相匹配,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前端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前端竖槽钢52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
后端板插入到后端竖槽钢58、后端横槽钢59和后端U型卡箍55围成的空腔中且后端板的外形与空腔外形相匹配,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后端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后端竖槽钢58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
底板插入到底面横槽钢57与后端U型卡箍55、前端U型卡箍51或中端U型卡箍53围成的空腔中且底板的外形与空腔外形相匹配,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底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底面横槽钢57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
侧板插入到侧面横槽钢54与后端U型卡箍55、前端U型卡箍51或中端U型卡箍53围成的空腔中且侧板的外形与空腔外形相匹配,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侧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侧面横槽钢54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
如图4所示,中端U型卡箍53与侧面横槽钢54交叉的位置带有凹槽A,侧板上带有凸起,侧板上的凸起与凹槽A进行配合加强定位;
所述车厢复合材料板材可进行分块拼装和拆卸;
所述车厢为U型车厢;
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时采用铆接连接方式,可增强车厢各部分的连接强度,同时避免了现有载重货车车厢板材进行焊接带来的效率慢,焊接不牢固及焊缝强度不持久的问题;
所述车厢复合材料板材连接到车厢金属框架上形成厢体,车厢复合材料板材由环氧基树脂基体及增强性纤维组成,增强性纤维为玄武岩纤维,密度小,通过结构优化形成的厢体与金属车厢体相比重量可明显降低。
侧板共八块,每个侧面2安装四块,维修和更换时可单片进行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
底板共四块,安装在底面3上,维修和更换时可单片进行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
金属型材采用焊接或铆接方式连接成车厢框架5,有效避免了现有载重货车车厢板焊接不牢固及焊缝强度不持久的问题;
前端板、侧板、底板、后端板可进行分块拼装和拆卸,在一处板材发生破损后可进行单片板材的更换,有效降低维修成本。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8)

1.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其特征在于:
该厢体包括车厢金属框架和连接在车厢金属框架上的车厢复合材料板材,车厢复合材料板材的侧面带有金属面板;
所述车厢金属框架为一盒型结构,包括前端面(1)、后端面(4)、两个侧面(2)和底面(3);
所述前端面(1)上包括若干个前端竖槽钢(52)和若干个前端横槽钢(56);
所述后端面(4)上包括若干个后端竖槽钢(58)和若干个后端横槽钢(59);
所述底面(3)包括若干个底面横槽钢(57);
所述侧面(2)包括若干个侧面横槽钢(54);
前端竖槽钢(52)的底端、前端横槽钢(56)的两端、侧面横槽钢(54)的一端以及底面横槽钢(57)的一端使用前端U型卡箍(51)包边并固定连接;
后端竖槽钢(58)的底端、后端横槽钢(59)的两端、侧面横槽钢(54)的另一端以及底面横槽钢(57)的另一端使用后端U型卡箍(55)包边并固定连接;
侧面横槽钢(54)的中间以及底面横槽钢(57)的中间使用若干个中端U型卡箍(53)进行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竖槽钢(52)、前端横槽钢(56)、后端竖槽钢(58)、后端横槽钢(59)、底面横槽钢(57)、侧面横槽钢(54)、前端U型卡箍(51)、后端U型卡箍(55)、中端U型卡箍(53)均为金属型材,金属型材之间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连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其特征在于:
金属型材的横截面为∏型、几字型、L型、工字型或三角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厢复合材料板材包括前端板、侧板、后端板和底板;
所述前端板的内侧粘接有金属面板,前端板的外侧带有加强筋;
所述侧板的内侧粘接有金属面板,侧板的外侧带有加强筋;
所述后端板的内侧粘接有金属面板,后端板的外侧带有加强筋;
所述底板的内外两侧均粘接有金属面板,底板的外侧带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其特征在于:
金属面板为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其特征在于:
前端板插入到前端竖槽钢(52)、前端横槽钢(56)和前端U型卡箍(51)围成的空腔中,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且前端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前端竖槽钢(52)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
后端板插入到后端竖槽钢(58)、后端横槽钢(59)和后端U型卡箍(55)围成的空腔中,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且后端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后端竖槽钢(58)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
底板插入到底面横槽钢(57)与后端U型卡箍(55)、前端U型卡箍(51)或中端U型卡箍(53)围成的空腔中,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且底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底面横槽钢(57)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
侧板插入到侧面横槽钢(54)与后端U型卡箍(55)、前端U型卡箍(51)或中端U型卡箍(53)围成的空腔中,并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且侧板外侧的加强筋插入到侧面横槽钢(54)的凹槽中进行进一步加强固定;中端U型卡箍(53)与侧面横槽钢(54)交叉的位置带有凹槽A,侧板上带有凸起,侧板上的凸起与凹槽A进行配合加强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厢为矩形或U型车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其特征在于:
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固定连接时采用胶结、铆接、螺栓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方式。
CN202322112223.4U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 Active CN220615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2223.4U CN220615978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2223.4U CN220615978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5978U true CN220615978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2223.4U Active CN220615978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59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84421U (zh) 高速轨道车辆车体框架
CN108545118B (zh) 一种铝合金全封闭式车辆运输半挂车
CN111348110B (zh) 一种轻量化镁合金车厢
CN203920906U (zh) 电动运输车
CN102079315B (zh) 一种平车中梁
CN204197030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铆接车架
CN220615978U (zh) 一种装配式载重货车轻量化厢体
CN107117213A (zh) 一种复合材料货车车厢结构
CN210027595U (zh) 一种增强补刚的镁合金乘用车车架
CN209467202U (zh) 一种前纵梁及具有该前纵梁的车辆
CN214729110U (zh) 一种轻量化的混合动力底盘车架结构
CN214356304U (zh) 一种车厢底架结构以及车厢
CN213008126U (zh) 一种非对称结构的集装箱专用平车底架
CN211281236U (zh) 一种耐磨耐冲击的轻质高强复合材料物流车厢底板
CN113306628A (zh) 铝合金车架组合式纵梁
CN112848882A (zh) 一种商用车lng气瓶用无副梁高强碳钢焊接支架
CN202413974U (zh) 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厢式半挂车
CN203078384U (zh) 矿用宽体自卸车u型大箱
CN209795600U (zh) 一种客车铝合金中段车架
CN110435776A (zh) 一种新型物流用铝车厢
CN110254327A (zh) 一种高强度轻量化自卸车厢总成厢
CN216833932U (zh) 一种顶盖中横梁结构
CN202986922U (zh) 一种自卸车
CN209870506U (zh) 一种新能源商用车轻量化汽车大梁
CN212473649U (zh) 一种冷藏运输车用加强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