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6423U - 一种机壳及具有其的辅助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壳及具有其的辅助逆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06423U CN220606423U CN202322307444.7U CN202322307444U CN220606423U CN 220606423 U CN220606423 U CN 220606423U CN 202322307444 U CN202322307444 U CN 202322307444U CN 220606423 U CN220606423 U CN 2206064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inlet
- air outlet
- channel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3R,4R)-3,4-dihydroxycyclohexa-1,5-diene-1-carboxy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H]1C=CC(C(O)=O)=C[C@H]1O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壳及具有其的辅助逆变器,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机壳包括限定形成有出风通道和两个进风通道的壳体,两个进风通道相对设置,出风通道位于两个进风通道之间,并分别与两个进风通道连通,每个进风通道均由多个进风子通道组成,每个进风子通道内用于放置一个功能模块,每个进风子通道远离出风通道的一端均具有一个进风口,每个进风子通道与出风通道连通的一端均设置有风机,风机与功能模块的内部连通,用于将气流从进风口吸入功能模块的内部,并将气流从出风通道吹出。本申请提供的机壳,各个模块之间的散热互不影响,基于此,每个进风子通道内的风机能够选用功率较小的风机,从而解决大功率风机带来的噪音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壳及具有其的辅助逆变器。
背景技术
辅助逆变器是地铁等轨道交通设施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或低压直流电,从而为车辆上的灯具、空调等设备提供电力,并为车辆的蓄电池充电。
相关技术中,辅助逆变器的所有需要散热的模块或组件均设置在机壳的同一风道内,这样对于散热风量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使用大功率的风机才能满足风量的需求,而大功率的风机所产生的噪音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壳及具有其的辅助逆变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辅助逆变器的所有需要散热的模块或组件均设置在机壳的同一风道内,需要使用大功率的风机,导致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壳,包括:
壳体,限定形成有出风通道和两个进风通道,两个所述进风通道相对设置,所述出风通道位于两个所述进风通道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每个所述进风通道均由多个进风子通道组成,每个所述进风子通道内用于放置一个功能模块,每个所述进风子通道远离所述出风通道的一端均具有一个进风口;
其中,每个所述进风子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一端均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功能模块的内部连通,用于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吸入所述功能模块的内部,并将气流从所述出风通道吹出。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内,用于将所述出风通道分隔成两个出风子通道,每个所述出风子通道与一个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风机的周向设置有环形转接件,所述进风子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之间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环形导风板,所述环形转接件的一部分插接于所述环形导风板的一个开口处。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导风板和所述出风通道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对应一个所述环形导风板,且所述环形导风板远离所述功能模块一侧的开口边缘与所述通孔的边缘密封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包括安装罩、连接器和线缆,所述安装罩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并开设有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环形导风板穿设于所述安装罩,至少部分所述线缆收容于所述安装罩内,所述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二穿线孔和所述第一穿线孔,并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功能模块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环形导风板的周向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远离所述环形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通孔的边缘弹性接触。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进风子通道相互连通。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所述进风子通道内,所述风机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风机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风机均与所述功能模块的内部连通。
在第一方面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通道具有出风口,所述机壳还包括出风板,所述出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板具有多个出风孔。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辅助逆变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壳。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机壳,壳体具有出风通道和两个进风通道,出风通道位于两个进风通道之间,每个进风通道均由多个进风子通道组成,每个进风子通道内放置一个功能模块,即各个功能模块具有各自的进风子通道,且每个进风子通道与出风通道连通的一端均设置有风机,这样使得各个模块之间的散热互不影响,基于此,每个进风子通道内的风机能够选用功率较小的风机,从而解决大功率风机带来的噪音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辅助逆变器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机壳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机壳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机壳的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功能模块与安装罩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功能模块、固定板、安装罩和环形导风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辅助逆变器;100-机壳;110-挡风板;120-壳体;121-进风通道;1211-进风子通道;1212-进风口;122-出风通道;1221-出风子通道;1222-出风口;130-风机;140-环形转接件;150-环形导风板;160-固定板;161-通孔;170-安装罩;171-第一穿线孔;172-第二穿线孔;180-连接器;191-线缆;192-密封条;200-功能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壳100,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辅助逆变器1000中,作为功能模块200和其他功能组件的安装载体。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逆变器1000是地铁等轨道交通设施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或低压直流电,从而为车辆上的灯具、空调等设备提供电力,并为车辆的蓄电池充电。
如图1至图3所示,机壳100主要包括限定形成有出风通道122和两个进风通道121的壳体120。
其中,两个进风通道121相对设置,出风通道122位于两个进风通道121之间,并分别与两个进风通道121连通。每个进风通道121均由多个进风子通道1211组成,每个进风子通道1211内用于放置一个功能模块200,每个进风子通道1211远离出风通道122的一端均具有一个用于气流输入的进风口1212。
如图5所示,每个进风子通道1211与出风通道122连通的一端均设置有风机130,风机130与功能模块200的内部连通,用于将气流从进风口1212吸入功能模块200内,并将气流从出风通道122吹出,从而实现对各个功能模块200的散热。
示例性地,功能模块200可以是DCDC模块(Direct Current,DC)、DCAC模块(Alternating Current,AC)、充电机模块等,这些功能模块200是辅助逆变器1000中常用的模块。
其中,DCDC模块用于将一个直流电压转换为另一个直流电压,DCAC模块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充电机模块用于将外部直流电源转换为适用于辅助电力系统的直流电能,并负责充电电池、能量管理和备用电源供应。
相关技术中,辅助逆变器中的所有需要散热的模块或组件均设置在机壳内的同一风道内,这样对于散热风量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使用大功率的风机才能满足风量的需求,而大功率的风机往往产生的噪音也较大。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上述的机壳散热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壳100,壳体120具有出风通道122和两个进风通道121,出风通道122位于两个进风通道121之间,每个进风通道121均由多个进风子通道1211组成,每个进风子通道1211内放置一个功能模块200,即各个功能模块200具有各自的进风子通道1211,且每个进风子通道1211与出风通道122连通的一端均设置有风机130,这样使得各个模块之间的散热互不影响。
基于此,每个进风子通道1211内的风机130可以选用功率较小的风机130,例如小功率的轴流风机,从而解决使用大功率风机带来的噪音较大的问题。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00还包括挡风板110,挡风板110设置于出风通道122内,用于将出风通道122分隔成两个出风子通道1221,每个出风子通道1221与一个进风通道121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挡风板110的设置,使得一个进风通道121对应一个出风子通道1221,每个进风通道121内的多个进风子通道1211均通过同一个出风子通道1221出风,这样能够有效改善两个进风通道121的气流对吹的现象,如此,不仅能够减小气流对吹产生的噪音,还能够增加每个进风子通道1211内的气流的流畅性,有利于提高对功能模块200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挡风板110具有两个挡风面,一个挡风面对应一个进风通道121,每个挡风面均朝出风通道122的出风口1222方向倾斜,这样能够减少气流撞击挡风板110后回沿反方向流窜的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流畅度。
更进一步地,挡风面的倾斜角度可设置为5°、8°、10°、15°、18°、20°等,具体可根据出风通道122的空间进行设计。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沿风机130的周向设置有环形转接件140,进风子通道1211和出风通道122之间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环形导风板150,环形转接件140的一部分插接于环形导风板150的一个开口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环形导风板150,用于将风机130吹出的气流引导至出风通道122内,这样能够减少气流的泄露,使得气流的流向更加集中,从而能够增加气流的流畅性,提高对功能模块200的散热效率。
另外,通过环形转接件140的设置,以便于将风机130与环形导风板150进行连通。
如图2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环形导风板150和出风通道122之间设置有固定板160,固定板160开设有多个通孔161,每个通孔161对应一个环形导风板150,且环形导风板150远离功能模块200一侧的开口边缘与通孔161的边缘密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具有多个通孔161的固定板160,每个通孔161对应一个环形导风板150,即对应一个功能模块200,这样每个功能模块200的风机130吹出的气流能够从各自对应的通孔161流入出风通道122内,这样可以减少相邻两个功能模块200之间的气流干扰。
在此基础上,环形导风板150远离功能模块200一侧的开口边缘与通孔161的边缘密封连接,能够减少风机130的气流泄露。如此,提高了对每个功能模块200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更进一步地,机壳100还包括安装罩170、连接器180和线缆191,安装罩170与固定板160连接,并开设有第一穿线孔171和第二穿线孔172,环形导风板150穿设于安装罩170,至少部分线缆191收容于安装罩170内,即线缆191可以全部收容于安装罩170内,也可以仅有一部分收容在安装罩170内。
其中,线缆191穿设于第二穿线孔172和第一穿线孔171,并通过连接器180与功能模块200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环形导风板150和安装罩170的设置,使得风机130与连接器180和线缆191相隔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机130吹出的气流对连接器180和线缆191造成污染,提高线缆191和连接器180的安全等级和使用寿命。
如图5和图6所示,再进一步地,沿环形导风板150的周向设置有密封条192,密封条192远离环形导风板150的一侧与通孔161的边缘弹性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密封条192的设置,能够实现环形导风板150开口处与通孔161边缘的密封,减少气流的泄露,提高对每个功能模块200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示例性地,密封条192可以采用硅胶、橡胶、海绵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环形导风板150的开口边缘与通孔161的开口边缘进行焊接,同样能够达到密封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进风子通道1211相互连通,使得相邻的两个功能模块2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有利于功能模块200外表面的散热。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进风子通道1211内,风机130设置有多个,多个风机130间隔设置,且每个风机130均与功能模块200的内部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每个进风子通道1211处均设置多个风机130,能够增加流经各个功能模块200内部的气流的流量,从而有效提高对功能模块200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机壳100具有环形转接件140时,每个风机130均位于环形转接件140内部,如此,环形转接件140和环形导风板150能够将多个风机130吹出的气流都聚集至出风通道122内。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出风通道122具有出风口1222,机壳100还包括出风板,出风板设置于出风口1222处,且出风板上具有多个出风孔。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具有多个出风孔的出风板,不仅能够满足出风通道122的出风需求,还可以起到过滤效果,以防止辅助逆变器1000停止工作时,外界的异物通过出风口1222进入机壳100内,如此提高了辅助逆变器100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当机壳100的出风通道122内设置有挡风板110时,出风口1222对应地可设置有两个,使每个出风口1222对应一个出风子通道1221。
如图1所示,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辅助逆变器1000,包括DCDC模块、DCAC模块、充电机模块、磁性器件、输出组件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机壳100。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逆变器1000,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机壳100,因此具有机壳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模块200设置有多个,每个进风子通道1211插拔设置有一个功能模块200,这样,当装配功能模块200时,可以将多个功能模块200一一插入到对应的进风子通道1211内。当拆卸功能模块200时,可以将每个功能模块200从对应的进风子通道1211拔出。
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两个进风通道121中的其中一个进风通道121可插设8个功能模块200,两个进风通道121中的另一个进风通道121可插设6个功能模块200,8个功能模块200和6个功能模块200分别整体居中设置于出风通道122的两侧,并通过进风通道121和出风通道122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辅助逆变器,通常使用体积较大的大模块,且大模块的重量在60kg以上,在装配和拆卸过程中,给操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劳动强度,同时,拆卸和装配较为不便,给辅助逆变器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然而,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逆变器1000,将现有的大模块,替换为小体积、轻重量的多个功能模块200,同时,在机壳100上设置两个进风通道121以及位于两个进风通道121之间的出风通道122,出风通道122内采用挡风板110隔开为两个出风子通道1221,每个进风通道121包括多个进风子通道1211,这样,多个功能模块200可一一插拔设置于多个进风子通道1211内。
通过上述设计,一方面,每个进风子通道1211对应一个功能模块200和一组风机130,使得每个功能模块200之间的散热互不影响,这样每个进风子通道1211内可以使用功率较小的风机130,从而减小噪音的产生。
另一方面,每个功能模块200均以插拔方式设置在对应的进风子通道1211内,可以单人单手操作完成功能模块200的安装和拆卸工作,因此更方便后续对辅助逆变器1000进行检修和维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限定形成有出风通道和两个进风通道,两个所述进风通道相对设置,所述出风通道位于两个所述进风通道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每个所述进风通道均由多个进风子通道组成,每个所述进风子通道内用于放置一个功能模块,每个所述进风子通道远离所述出风通道的一端均具有一个进风口;
其中,每个所述进风子通道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一端均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功能模块的内部连通,用于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吸入所述功能模块的内部,并将气流从所述出风通道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内,用于将所述出风通道分隔成两个出风子通道,每个所述出风子通道与一个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风机的周向设置有环形转接件,所述进风子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之间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环形导风板,所述环形转接件的一部分插接于所述环形导风板的一个开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风板和所述出风通道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对应一个所述环形导风板,且所述环形导风板远离所述功能模块一侧的开口边缘与所述通孔的边缘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安装罩、连接器和线缆,所述安装罩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并开设有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环形导风板穿设于所述安装罩,至少部分所述线缆收容于所述安装罩内,所述线缆穿设于所述第二穿线孔和所述第一穿线孔,并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功能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环形导风板的周向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远离所述环形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通孔的边缘弹性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进风子通道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所述进风子通道内,所述风机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风机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风机均与所述功能模块的内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具有出风口,所述机壳还包括出风板,所述出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板具有多个出风孔。
10.一种辅助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07444.7U CN220606423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一种机壳及具有其的辅助逆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07444.7U CN220606423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一种机壳及具有其的辅助逆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06423U true CN220606423U (zh) | 2024-03-15 |
Family
ID=90172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07444.7U Active CN220606423U (zh) | 2023-08-25 | 2023-08-25 | 一种机壳及具有其的辅助逆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06423U (zh) |
-
2023
- 2023-08-25 CN CN202322307444.7U patent/CN22060642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919120U (zh) | 电池柜 | |
CN210671144U (zh) | 散热装置及充电机 | |
CN117013174A (zh) | 储能柜 | |
CN220606423U (zh) | 一种机壳及具有其的辅助逆变器 | |
CN210502633U (zh) | 散热换电柜 | |
CN210075068U (zh) | 一种变流器柜 | |
CN209944579U (zh) | 电器盒及空调器 | |
CN218525635U (zh) | 一种储能电源系统模块上的组合式冷却系统装置 | |
CN217216344U (zh) | 具有散热导风板的储能变流器 | |
CN114071981B (zh) | 一种储能变流器的散热模组 | |
CN211765022U (zh) | 一种充电桩 | |
CN216015490U (zh) | 换电柜及换电系统 | |
CN112687983B (zh) | 一种双散热式新能源电池固定箱 | |
CN210725791U (zh) | 适用于有轨电车变流器的l型风冷散热装置 | |
CN209201439U (zh) |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站的冷却结构 | |
CN112702885A (zh) | 散热装置及充电机 | |
CN221137707U (zh) | 一种充电桩 | |
CN206159076U (zh) | 风扇模块及驱动器 | |
CN214588997U (zh) | 风冷储能柜和多能互补能源系统 | |
CN218959339U (zh) | 一种一体化集成风道的离心风机组 | |
CN221553780U (zh) | 机柜式储能系统 | |
CN221862285U (zh) | 储电箱 | |
CN219459597U (zh) | 一种独立风道的大功率储能逆变器整机 | |
CN220798081U (zh) | 一种电力变换器 | |
CN219626736U (zh) | 一种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