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6210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6210U
CN220606210U CN202321821745.5U CN202321821745U CN220606210U CN 220606210 U CN220606210 U CN 220606210U CN 202321821745 U CN202321821745 U CN 202321821745U CN 220606210 U CN220606210 U CN 220606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avity
circuit board
cover
electronic device
shield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217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雨欣
阙海波
陈广龙
张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217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6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6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6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一种电子设备,属于电子产品设计技术领域,所公开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和发声模组,所述电路板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屏蔽盖,所述第二面设有第二屏蔽盖,所述第一屏蔽盖和所述第二屏蔽盖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围成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后腔和所述第二后腔的第一通孔;所述发声模组具有第三后腔,且所述第三后腔与所述第一后腔和所述第二后腔中的一者相连通,以使所述发声模组的后腔包括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和所述第三后腔。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进步与发展,为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发声模组的发声性能要求,发声模组需要具有足够大的后腔,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电子设备所采用的发声模组的类型一般包括密闭式后腔和开放式后腔两种类型,针对密闭式后腔类的发声模组,由于这类发声模组的整体体积较大,因此发声模组的后腔体积也较大,针对开放式后腔类的发声模组,由于这类发声模组将电子设备的整个内腔作为发声模组的后腔,因此发声模组的后腔体积更大,以此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但由于密闭式后腔类的发声模组的整体体积较大,这导致发声模组所占用的电子设备的空间较大,进而电子设备内其他部件的安装空间容易受限;而在使用开放式后腔类的发声模组时,发声模组产生的气流会传播到电子设备内部,并推动电子设备的外壳发生振动,且振感随着音量增大而变强,这容易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综上,相关技术涉及的电子设备存在无法兼顾降低外壳的振动以及发声模组占用的电子设备的空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涉及的电子设备存在无法兼顾降低外壳的振动以及发声模组占用的电子设备的空间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和发声模组,
所述电路板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屏蔽盖,所述第二面设有第二屏蔽盖,所述第一屏蔽盖和所述第二屏蔽盖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围成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后腔和所述第二后腔的第一通孔;
所述发声模组具有第三后腔,且所述第三后腔与所述第一后腔和所述第二后腔中的一者相连通,以使所述发声模组的后腔包括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和所述第三后腔。
本申请实施例利用电子设备内已有的第一屏蔽盖和第二屏蔽盖分别与电路板围成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来增大发声模组的后腔体积,具体地,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通过第一通孔相连通,且发声模组本身具有第三后腔,该第三后腔与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中的一者相连通,以使发声模组的后腔包括第三后腔、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由此可使得发声模组具有足够大的后腔。同时,由于发声模组已经具有足够大的后腔,因此,发声模组的整体体积可以设计的较小些,以降低发声模组占用的电子设备的空间,从而避免影响电子设备内其他部件的安装,并且发声模组产生的气流不会传播到电子设备内部,因此,电子设备的外壳不容易发生振动,从而不容易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声模组、电路板和屏蔽盖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声模组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声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分段焊锡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连续焊锡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路板与屏蔽盖通过环形密封胶密封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机身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声模组、电路板和多个屏蔽盖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路板、110-第一通孔、120-第二导音孔、130-避让孔、140-第二通孔;
200-发声模组、210-第三后腔、211-第一导音孔、220-第一壳体、230-发声单体、240-第二壳体、250-前腔、251-出音孔;
310-第一屏蔽盖、311-第一后腔、320-第二屏蔽盖、321-第二后腔、330-第三屏蔽盖;
400-环形密封胶;
510-中框、511-凹槽、520-显示屏、530-后盖、540-安装空间;
610-第一间隙、620-第二间隙、630-第三间隙;
700-元器件;
810-第一机身、820-第二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1-图10,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100和发声模组200。
本申请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折叠式的电子设备,具体地,请参考图2,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机身810和第二机身820,第一机身810和第二机身820能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的折叠功能和展开功能。
以第一机身810为例,电路板100和发声模组200可以设在第一机身810上,电路板100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均可以电连接有元器件700,即电路板100用于为元器件700提供电流,以确保元器件700的正常工作,电路板100还可以确保电子设备内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
第一面设有第一屏蔽盖310,第二面设有第二屏蔽盖320,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分别与电路板100围成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即第一屏蔽盖310与电路板100围成第一后腔311,第二屏蔽盖320与电路板100围成第二后腔321,元器件700可以设在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内,以避免元器件700受到不良干扰,即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可以将元器件700罩住,以将元器件700与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之外的空间分隔开,以避免元器件700受到电磁干扰。
可选地,该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可以是金属外壳。电路板100上开设有连通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的第一通孔110,即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通过第一通孔110相连通。
发声模组200是电子设备的发声器件,发声模组200具体可以是扬声器。请参考图4和图5,发声模组200包括第一壳体220、发声单体230和第二壳体240,第一壳体220和第二壳体240围成安装发声单体230的空间,且发声单体230将该空间分隔为前腔250和第三后腔210,即发声模组200具有第三后腔210,第一壳体220上开设有出音孔251,出音孔251连通外界环境和前腔250,以将发声单体23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声波导出至外界环境,实现发声模组200的发声目的。
第三后腔210与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中的一者相连通,以使发声模组200的后腔包括第一后腔311、第二后腔321和第三后腔210,即发声模组200将电路板100与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围合的空间作为扩充后腔,以使发声模组200具有较大体积的后腔,这使得发声模组200具有较强的音频性能和较佳的音效。
本申请实施例利用电子设备内已有的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分别与电路板100围成的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来增大发声模组200的后腔体积,具体地,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通过第一通孔110相连通,且发声模组200本身具有第三后腔210,该第三后腔210与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中的一者相连通,以使发声模组200的后腔包括第三后腔210、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由此可使得发声模组200具有足够大的后腔。同时,由于发声模组200已经具有足够大的后腔,因此,发声模组200的整体体积可以设计的较小些,以降低发声模组200占用的电子设备的空间,从而避免影响电子设备内其他部件的安装,并且发声模组200产生的气流不会传播到电子设备内部,因此,电子设备的外壳不容易发生振动,从而不容易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由于本申请复用电路板100与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围合的空间,即利用电子设备内部已有的空间作为发声模组200的后腔,来增大发声模组200的后腔体积,并提升电子设备整机空间利用率,这使得发声模组200可以设计为更小体型,从而在实现立体声效果的同时,不会占用过多的电子设备的空间,即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减小发声模组200在电子设备长度、宽度以及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占比,这有助于增大整机内部剩余可用空间,特别是有利于增大电池的安装空间,从而增大电池容量。
同时,由于可以减小发声模组200在电子设备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占比,因此,这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并且由于电子设备长宽方向上的布局空间变大,这可以降低电池厚度方向的尺寸,从而更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另外,本申请将第三后腔210与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连通后不仅可以获得较大的后腔体积,还增大了元器件700的散热空间,这有利于元器件700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可以分别通过分段焊锡与电路板100相连。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由于发声模组200的后腔需要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因此,为确保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请参考图6和图7,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分别通过连续焊锡与电路板100相连。
具体地,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可以先分别通过分段焊锡的方式与电路板100相连,即先使用钢网刷锡膏的方式在第一屏蔽盖310和电路板100之间以及在第二屏蔽盖320和电路板100之间均形成分段锡膏,再使用点锡机在分段锡膏的连桥处补锡,即将分段锡膏连接成环,从而形成连续锡膏,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使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分别通过连续焊锡与电路板100相连,以确保发声模组200后腔的密封性。
为进一步确保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的密封性,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双重密封法,即在使用连续焊锡的基础上,再使用环形密封胶400进行密封粘接,具体请参考图8,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环形密封胶400,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分别通过环形密封胶400与电路板100密封连接,即将第一屏蔽盖310与电路板100以及将第二屏蔽盖320与电路板100通过环形密封胶400粘接相连,以起到将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密封连接在电路板100上的作用。由此可知,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与电路板100连接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漏气的风险,以进一步确保密封性。
可选地,发声模组200还具有第一导音孔211,第一导音孔211与第三后腔210相连通,即前文所述的第二壳体240上开设有第一导音孔211,第一屏蔽盖310上可以开设有第二导音孔120,第二导音孔120与第一后腔311相连通,且第一导音孔211与第二导音孔120相连通,以实现第一后腔311与第三后腔210相连通的目的。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音孔211更靠近电路板100设置,因此,为便于实现第三后腔210与第一后腔311相连通,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二导音孔120开设在电路板100上,即电路板100还开设有第二导音孔120,第二导音孔120与第一后腔311相连通,且第一导音孔211与第二导音孔120相对且相连通,以使第一导音孔211与第二导音孔120密闭结合形成导音通道,由此可实现第一后腔311与第三后腔210相连通的目的。
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导音孔120靠近第一屏蔽盖310的中心设置,同时,第一通孔110靠近第二屏蔽盖320的中心设置。
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导音孔120靠近第一屏蔽盖310的边缘设置,第一通孔110靠近第二屏蔽盖320的边缘设置,以使发声单体230朝后腔振动产生的气流的流动路径更长,同时,第二导音孔120距离第一屏蔽盖310内的元器件700较远,第一通孔110距离第二屏蔽盖320内的元器件700较远,即第二导音孔120和第一通孔110的设置位置对元器件700的设置位置的不良影响较小。
可选地,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屏蔽盖310与第二屏蔽盖320完全不重叠,即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屏蔽盖310的正投影与第二屏蔽盖320的正投影不存在重叠部分,此时,为连通第一后腔311与第二后腔321,需在电路板100内开设弯折的通孔,以连通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即第一通孔110的形状为弯折状。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屏蔽盖310的一部分与第二屏蔽盖320的一部分重叠,第一屏蔽盖310的另一部分与第二屏蔽盖320的另一部分不重叠,即第一后腔311与第二后腔321存在重叠的部分,此时,为连通第一后腔311与第二后腔321,可以在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的重叠部分所对应的电路板100上直接开设第一通孔110,即此种设置方式较容易实现在电路板100上开设连通第一后腔311和第二后腔321的通孔,同时,在不影响元器件700设置的情况下,第一通孔110的孔径可以开设的尽量大,以使气流的传播速率较快。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屏蔽盖310和第二屏蔽盖320存在重叠的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电路板100的尺寸,以减少电路板100在电子设备内的占用空间。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510、显示屏520和后盖530,显示屏520和后盖530设于中框510相背的两侧,具体地,中框510相背的两侧都开设有置容槽,显示屏520和后盖530均设置于置容槽内,且中框510、显示屏520和后盖530围成安装空间540,电路板100和发声模组200均位于安装空间540内,且电路板100和发声模组200可以并列设在安装空间540内,即电路板100和发声模组200在安装空间540内依次设置。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路板100还开设有避让孔130,发声模组200的至少部分位于避让孔130内,以使发声模组200和电路板100共同占用的安装空间540的空间较少,即此种设置方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中框510开设有凹槽511,发声模组200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511内,以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中框510和发声模组200整体的厚度较薄,即此种设置方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可选地,发声模组200具有朝向后盖530的第三面,且第三面与后盖530相接触,即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后盖530与发声模组200之间不存在间隙。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由于发声模组200工作过程中,发声模组200整体会发生振动,为避免该振动带动后盖530一起发生振动,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后盖530与发声模组200之间存在间隙,即第三面与后盖53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610,第一间隙610起补偿作用,即发声模组200会在该第一间隙610内振动,从而避免引起后盖530振动,进而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第一面朝向中框510和显示屏520,即第一屏蔽盖310的设置位置更靠近中框510和显示屏520,且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屏蔽盖310与中框510之间不存在间隙,即第一屏蔽盖310与中框510相接触。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发声模组200工作时,气流进入第一后腔311后会带动第一屏蔽盖310发生振动,为避免第一屏蔽盖310带动中框510和显示屏520一起发生振动,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屏蔽盖310与中框51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620,第二间隙620起补偿作用,即第一屏蔽盖310会在该第二间隙620内振动,从而避免引起中框510和显示屏520一起振动,进而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第二面朝向后盖530,即第二屏蔽盖320的设置位置更靠近后盖530,且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二屏蔽盖320与后盖530之间不存在间隙,即第二屏蔽盖320与后盖530相接触。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发声模组200工作时,气流经第一后腔311进入第二后腔321后,进入第二后腔321的气流会带动第二屏蔽盖320发生振动,为避免第二屏蔽盖320带动后盖530发生振动,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二屏蔽盖320与后盖530之间具有第三间隙630,第三间隙630起补偿作用,即第二屏蔽盖320会在该第三间隙630内振动,从而避免引起后盖530振动,进而避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进一步增大后腔体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内已有的第三屏蔽盖330与电路板100形成的第四后腔来增大后腔体积,并以此提高电子设备内部件的利用率,具体地,第二面还设有第三屏蔽盖330,第三屏蔽盖330与第二屏蔽盖320间隔设置,第三屏蔽盖330与电路板100围成第四后腔,且电路板100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140,第二通孔140连通第一后腔311和第四后腔,以使发声模组200的后腔包括第一后腔311、第二后腔321、第三后腔210和第四后腔,此时,发声模组200具有更大体积的后腔,这使得发声模组200具有更强的音频性能和更佳的音效。
可选地,本申请可以将电子设备上设置的所有屏蔽盖分别与电路板100围成的后腔均设置为发声模组200的后腔,以使发声模组200的性能更优,同时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内部件的利用率。
可选地,本申请所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可以为直板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和发声模组,
所述电路板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屏蔽盖,所述第二面设有第二屏蔽盖,所述第一屏蔽盖和所述第二屏蔽盖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围成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后腔和所述第二后腔的第一通孔;
所述发声模组具有第三后腔,且所述第三后腔与所述第一后腔和所述第二后腔中的一者相连通,以使所述发声模组的后腔包括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和所述第三后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盖和所述第二屏蔽盖分别通过连续焊锡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环形密封胶,所述第一屏蔽盖和所述第二屏蔽盖分别通过所述环形密封胶与所述电路板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模组还具有第一导音孔,所述第一导音孔与所述第三后腔相连通,所述电路板还开设有第二导音孔,所述第二导音孔与所述第一后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导音孔与所述第二导音孔相对且相连通;
所述第二导音孔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盖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第二屏蔽盖的边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屏蔽盖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屏蔽盖的一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屏蔽盖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屏蔽盖的另一部分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显示屏和后盖,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盖设于所述中框相背的两侧,且所述中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盖围成安装空间,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发声模组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电路板还开设有避让孔,所述中框开设有凹槽,所述发声模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避让孔和所述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模组具有朝向所述后盖的第三面,且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后盖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中框和所述显示屏,且所述第一屏蔽盖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后盖,且所述第二屏蔽盖与所述后盖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还设有第三屏蔽盖,所述第三屏蔽盖与所述第二屏蔽盖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屏蔽盖与所述电路板围成第四后腔,且所述电路板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后腔和所述第四后腔,以使所述发声模组的后腔包括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所述第三后腔和所述第四后腔。
CN202321821745.5U 2023-07-11 2023-07-11 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606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1745.5U CN220606210U (zh) 2023-07-11 2023-07-1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1745.5U CN220606210U (zh) 2023-07-11 2023-07-1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6210U true CN220606210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83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21745.5U Active CN220606210U (zh) 2023-07-11 2023-07-1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6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2089B (zh) 一种受话器及移动终端
WO2022083639A1 (zh) 电子设备
CN111405413A (zh) 电子设备
JP7478837B2 (ja) 電子機器
CN112261187B (zh) 电子设备
CN213186172U (zh) 摄像头装饰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6412777B (zh) 一种移动终端
WO2019061356A1 (zh) 麦克风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291394A (zh) 电子设备
CN110166602A (zh) 电子设备
KR20220109861A (ko) 스피커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218940B (zh) 一种终端
CN113382099A (zh) 电子设备
CN206181368U (zh) 发声器、包括该发声器的发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2012570A1 (zh) 眼镜及可穿戴系统
CN203193823U (zh) 声学模组
CN220606210U (zh) 电子设备
JP2013258698A (ja) マイク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式電子装置
CN215499051U (zh) 电子设备
CN111866242A (zh) 电子设备
CN113676581B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设备
CN21312609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382569A (zh)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90086A (zh) 电子设备
CN203225863U (zh) 扬声器模组及其使用该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