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2847U - 听筒装置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听筒装置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2847U
CN212572847U CN202021366929.3U CN202021366929U CN212572847U CN 212572847 U CN212572847 U CN 212572847U CN 202021366929 U CN202021366929 U CN 202021366929U CN 212572847 U CN212572847 U CN 212572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transmission
sound
terminal device
transmission hole
ear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669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闵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669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2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2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2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听筒装置和终端设备。本公开的听筒装置设置于终端设备的壳体组件,包括:声音传送孔,由贯穿所述壳体组件的开口形成并且配置成将声音传送到所述终端设备外部。本公开在壳体组件上直接设置声音传送孔,可以减少组装工序,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声音传送孔设置在听筒装饰件上,本公开节省了听筒装饰件的自身所产生的成本并且避免了听筒装饰件和壳体组件之间的装配间隙的问题,提高其防水防灰的性能,还有利用装配空间为声音传送孔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声音传送质量。

Description

听筒装置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听筒装置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的视听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评价一终端设备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随着对终端设备高屏占比的追求,终端设备的听筒设置的空间受到了进一步的挤压,严重影响了用户的听觉体验。
听筒作为一个能够传输声音的装置需要与终端设备外部相通,在终端设备的听筒处徐设置开口,在开口处有避免终端设备进水进灰的听筒装饰件,为了安装听筒装饰件占用了一定的空间,导致听筒的出声通道减小,影响了听筒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听筒装置和终端设备,可以提高声音传送质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听筒装置,所述听筒装置设置于终端设备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声音传送孔,由贯穿所述壳体组件的开口形成并且配置成将声音传送到所述终端设备外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由所述第二部分延伸而形成;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听筒装置还包括声音传送通道;所述声音传送通道贯穿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声音传送孔相连通,并且配置成将设置于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听筒元件发出的声音传送到所述声音传送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声音传送通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靠近所述听筒元件布置;所述竖直段与所述声音传送孔相连通;所述水平段和所述竖直段相互垂直并且相互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声音传送通道的所述竖直段设置为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声音传送孔设置为靠近所述终端设备的边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声音传送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声音传送孔等间距排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围绕所述声音传送孔设置的挡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前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上述的听筒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在壳体组件上直接设置声音传送孔,可以减少组装工序,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声音传送孔设置在听筒装饰件上,本公开节省了听筒装饰件的自身所产生的成本并且避免了听筒装饰件和壳体组件之间的装配间隙的问题,提高其防水防灰的性能,还有利用装配空间为声音传送孔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声音传送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听筒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声音传送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声音传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声音传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的听筒声道主要由终端设备的前壳和听筒装饰件形成,为了提高屏占比,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选择把听筒设置在显示屏的边缘位置,即利用双面胶将听筒装饰件固定在终端设备的盖板和前壳之间,这样的设置减小了听筒出声孔的设置空间,并且增加了装配工艺。
在装配工艺过程中,听筒装饰件与前壳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有某些角落无法完全有效密封,存在进水进尘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听筒装置,可以应用于如手机、可穿戴装置、平板电脑、学习机等终端设备。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听筒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声音传送孔的结构示意图。图2呈现的是图1中A-A'的部件。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听筒装置10,可以用于终端设备20,听筒装置10设置于终端设备20的壳体组件100。其中,壳体组件100可以为终端设备20的前壳。
手机、可穿戴装置、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中,通常设置有前壳,用于保护终端设备的内部器件以及显示屏幕。将听筒装置10设置于终端设备20的前壳,可以将听筒装置10隐藏于终端设备20的显示屏幕30的后方,这样不会影响终端设备20的屏占比,适合应用于全面屏的终端设备20。在本公开中,壳体组件100的材料可以选用金属、塑料或者陶瓷等材料,例如可以选用陶瓷材料。
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声音传送孔110由贯穿壳体组件100的开口120形成,并且配置成将声音传送到终端设备20外部。即本公开的声音传送孔110直接设置在壳体组件100上,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在听筒装饰件上设置声音传送孔,再将听筒装饰件通过双面胶装配于盖板和前壳之间,本公开的设置省去了装配的步骤,能够简化装配工艺,并且由于不需要进行装配,可以利用相关技术中的装配空间进一步扩展声音传送孔110,增加声音传送孔110的面积。声音传送孔的面积的大小与声音的质量高低呈正相关,本公告的听筒装置10能够为终端设备20提供更高的声音传送质量。
并且,由于不需要再次进行装配,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在装配过程中无法完全密封装配而存在的角落或者间隙,由此既能做到充分利用空间,又避免了潜在的进水进尘的风险,即可以做到进一步优化终端设备20的防水防尘能力。
本公开的设置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省去了听筒装饰件的装配及粘结空间,因此能够提供较大面积的声音传送孔110,提高终端设备20的声音传送质量。也即,可以在满足所需声音传送质量的条件下,将节省的空间用于提高终端设备20的屏占比,提供更高的显示质量。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终端设备20的不同优化特征,例如一个主打高质量音频设置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本公开的设置方式用于提高声音传送质量,而一款对于显示功能或者视频播放功能要求较高的终端设备,则可以利用本公开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屏占比,提高显示屏的大小,从而提升终端设备的视频显示功能。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声音传送孔110可以利用模具在加工过程中一体成型地形成于壳体组件100上,也可以在已经成型的壳体组件100上经过加工形成声音传送孔110,具体的方式可以根据加工流程适配性地调整,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声音传送孔110可以为多个,多个声音传送孔110可以在第一部分101呈横向等间距排列,这样可使发出的声音比较均匀。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声音传送孔110也可在第一部分101上呈多行排列,如相对一些体积较大的终端设备,可将声音传送孔110在该终端设备20的壳体组件100的第一部分101上设置为两行,这样可更加充分的将其发出的声音传出,所以对于该声音传送孔110的具体排列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声音传送孔110可以为形状一致,例如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等各种形状。在本公开中,还可以在声音传送孔110中设置防尘网,用于防尘防水。
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中,声音传送孔110可以设置在靠近终端设备20的边缘,这样不会影响终端设备20的显示屏幕30,特别是显示屏幕30的显示区域的正常显示功能。在终端设备20的显示屏幕30的上方通常还设置有盖板40,用于保护显示屏幕30免受外力损伤,例如可以为玻璃盖板。在盖板40上与声音传送孔11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条形的槽孔,槽孔可以配置为刚好在终端设备20的表面露出声音传送孔110。这样的设置不会使盖板40将壳体组件100上的声音传送孔110封盖住,声音可以从声音传送孔110传出。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声音传送孔110也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20的其他位置,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即可,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声音传送孔110可以设置为与壳体组件100的第一部分101相平齐,也可以设置为凸出于壳体组件100的第一部分101。即声音传送孔110可以设置为低于终端设备20的盖板40,也可以设置为凸出壳体组件100的第一部分101与盖板40相平齐。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果终端设备20为手机,则可以将声音传送孔110设置在终端设备20的上端边缘处,这样便于用户实现通话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当终端设备20为其他,例如可以为平板电脑或者学习机等不需要设置通话功能的终端设备20时,声音传送孔110也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20的侧面或者背面,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即可。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声音传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呈现的是图1中B-B'的部件,如图3所示,壳体组件100包括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第一部分101由第二部分102延伸而形成,开口120贯穿第一部分101并形成声音传送孔110。
在本公开中,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可以位于终端设备20侧面,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向终端设备20的主体方向进行延伸形成第一部分101,在第一部分101上设置有开口120,在开口120处形成有声音传送孔110。在本公开中,声音传送孔110设置于终端设备20的正面,即声音从终端设备20的正面发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声音设置为从终端设备20的侧面发出,这样的设置可以适用于曲面屏的终端设备20。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也可以向其他方向延伸,形成可以使声音从终端设备20的侧面或者其他方位发出的声音传送孔110。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听筒装置10还包括有声音传送通道130,声音传送通道130贯穿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与声音传送孔110相连通,将终端设备20内部的声音通过声音传送通道130到达声音传送孔110然后传送至终端设备20外部。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20内部还设置有听筒元件50,可以通过发声面51发出声音,听筒元件50的发声面51与声音传送通道130相连通。贯穿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形成了声音传送通道130,通过声音传送通道130连通了终端设备20内部听筒元件50的发声面51与声音传送孔110,使得听筒元件50发出的声音能够通过声音传送通道130由声音传送孔110传送至终端设备20的外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盖板40设置为与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相接。在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与盖板40相接的位置可以设置有凸起,形成围绕声音传送孔110的挡墙103。通过挡墙103可以形成将声音传送通道密封的效果,这样声音传送通道130内的声音可以全部通过声音传送孔110传送至终端设备20的外部,而不会发散至终端设备20的其他空间,避免对终端设备20的声音传送质量造成损害。并且,由于盖板40一般通过粘结剂例如光学胶固定于显示屏幕30之上,粘胶剂的存在有渗入声音传送通道130和声音传送孔110的风险,挡墙103的设置则刚好可以避免这种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声音传送孔110设置在终端设备20的边缘位置,因此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仅设置为靠近显示屏幕30的一部分与盖板40相接。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盖板40可能与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形成声音传送通道130的周围部分均相接。则在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上与盖板40相接的形成声音传送通道130的周围部分均设置有凸起,形成围绕声音传送孔110的挡墙103。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声音传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呈现的是图1中B-B'的部件,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终端设备20可能将盖板40设置为覆盖声音传送孔110的四周,在形成声音传送通道130的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上与盖板40相接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通过该凸起形成围绕声音传送孔110的挡墙103。
参考图3,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声音传送通道130包括水平段131和竖直段132,水平段131和竖直段132相互垂直并且相互连通。竖直段132与声音传送孔110相连通,水平段131靠近听筒元件50布置,与听筒元件50的发声面51相近。即听筒元件50的发声面51发出声音,依次经过声音传送通道130的水平段131、竖直段132、声音传送孔110传送至终端设备20的外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声音传送通道130的竖直段132与壳体组件100的第一部分101相垂直设置,即声音传送通道130的竖直段132与声音传送孔110为垂直设置。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声音传送通道130的竖直段与声音传送孔110之间也可能呈其他角度设置,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当终端设备20为曲面屏或者不需要将声音传送孔110设置于正面的其他终端设备20中,声音传送孔110不需要与声音传送通道130的竖直段132相垂直设置,而是呈其他角度设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为终端设备20的前壳,前壳一般用于保护显示屏幕30,即前壳包裹显示屏幕30的背光面31以及与背光面31相垂直的侧面32。相对应的,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也可以分为与显示屏幕30的背光面31相对设置的水平部分,以及与显示屏幕30的侧面32相对设置的垂直部分。在本公开中,声音传送通道130的水平段131可以由贯穿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的水平部分形成,声音传送通道130的竖直段132可以由贯穿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垂直部分而形成。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0还可以设置有中框60,中框60与前壳相互配合固定,因此可以利用终端设备20的中框60与前壳形成声音传送通道130,这样的设置可以在不增加终端设备20厚度的情况下形成声音传送通道130。即声音传送通道130的水平段131的第一水平段133可以由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和中框60组成,第二水平段134由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中框60以及听筒元件50的发声面51构成。在本公开中,在听筒元件50和中框60之间的连接处可以用密封材料密封,听筒元件50和壳体组件100之间的连接处也可以使用密封材料密封,这样可以保证听筒元件50的发声面51发出的声音可以完整的传入声音传送通道130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声音的传播路径依次为听筒元件50的发声面51、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和中框60以及听筒元件50的发声面51构成的第二水平段134、壳体组件100的第二部分102和中框60组成的第一水平段133、声音传送通道130的竖直段132、声音传送孔110、终端设备20的外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声音强度,防止声音松散,可以将声音传播路径上的第二水平段134、第一水平段133、竖直段132的厚度设置为依次减小,即竖直段132的厚度小于第一水平段133的厚度,第一水平段133的厚度小于第二水平段134的厚度,以形成扁平式声音传送通道130。可以理解的是,该厚度的丈量方向与本公开的终端设备20的厚度的丈量方向一致。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公开的听筒装置10由听筒元件50、声音传送通道130和声音传送孔110形成。听筒元件50用于发出声音,声音依次经过声音传送通道130和声音传送孔110传送至终端设备20的外部。声音传送通道130和声音传送孔110均为贯穿壳体组件100形成,这样的设置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的装配工序以及装配空间,能够为声音传送通道130和声音传送孔110的设置提供更大的空间,提高声音传送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听觉享受,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可以包括如上述的听筒装置。
本公开的移动设备的声音传送通道和声音传送孔均采用贯穿壳体组件的方式形成,这样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的装配工序以及装配空间,能够提升听筒装置的声音传送质量。在终端设备的视听功能越来越重要的现在,可以针对不同使用功能的终端设备有针对性的做出不同的设置,例如对于更重视或者更需要提高声音传送质量的终端设备,可以利用增大的空间增加声音传送孔和声音传送通道的面积,提升用户的听觉享受。对于需要更大显示屏幕或者更好的视频显示能力的终端设备,可以利用增大的空间进一步提高显示屏幕的面积或者屏占比,在保证现有声音传送质量的同时提升用户的视觉享受。不论增加哪一方面的功能,均可以提高该终端设备的产品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听筒装置,所述听筒装置设置于终端设备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声音传送孔,由贯穿所述壳体组件的开口形成并且配置成将声音传送到所述终端设备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由所述第二部分延伸而形成;
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听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听筒装置还包括声音传送通道;
所述声音传送通道贯穿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声音传送孔相连通,并且配置成将设置于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听筒元件发出的声音传送到所述声音传送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听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传送通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
所述水平段靠近所述听筒元件布置;
所述竖直段与所述声音传送孔相连通;
所述水平段和所述竖直段相互垂直并且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听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传送通道的所述竖直段设置为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传送孔设置为靠近所述终端设备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听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传送孔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声音传送孔等间距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听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围绕所述声音传送孔设置的挡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组件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前壳。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听筒装置。
CN202021366929.3U 2020-07-13 2020-07-13 听筒装置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212572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6929.3U CN212572847U (zh) 2020-07-13 2020-07-13 听筒装置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6929.3U CN212572847U (zh) 2020-07-13 2020-07-13 听筒装置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2847U true CN212572847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0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66929.3U Active CN212572847U (zh) 2020-07-13 2020-07-13 听筒装置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28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362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322575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913048B (zh) 电子设备
CN108574919B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11375054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13099364A (zh) 电子设备
CN111405414B (zh) 电子设备
EP1727334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sound leakage preventing unit
CN108924320B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20220157469A (ko) 전자 장치
CN109076122A (zh) 一种滑盖式终端
US20110212755A1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JP4352032B2 (ja) 携帯通信機器
CN212572847U (zh) 听筒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1866242A (zh) 电子设备
CN210016491U (zh) 移动终端
CN115225746B (zh) 电子设备
WO2021092972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769300B (zh) 终端设备
CN212278462U (zh) 音频模组和终端
CN116743898A (zh) 电子设备
CN216700052U (zh)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4697426A (zh) 一种终端
CN115643325A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100656660B1 (ko) 듀얼 스피커 모듈의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