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389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3898A
CN116743898A CN202210199377.9A CN202210199377A CN116743898A CN 116743898 A CN116743898 A CN 116743898A CN 202210199377 A CN202210199377 A CN 202210199377A CN 116743898 A CN116743898 A CN 116743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electronic device
conversion element
hole
suppor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93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江
王传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93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438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43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38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06F1/1607Arrangements to support accessories mechanically attached to the display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支撑主体、显示屏、音频转换元件和壳体。支撑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支撑主体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槽。支撑主体设有贯通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通孔。显示屏连接于支撑主体的第一侧,并盖封第一槽。支撑主体和/或显示屏形成有出声孔。壳体设有收容腔,且连接于支撑主体的第二侧。壳体还开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槽、第一通孔、第二开口、收容腔、第一开口和出声孔依次连通形成通道。音频转换元件连接于壳体或支撑主体,且位于收容腔。音频转换元件分隔通道形成两个独立的前腔和后腔,第一开口位于前腔,第二开口位于后腔。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槽的体积变化调节后腔的体积,提升电子设备的音频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听筒、扬声器等音频转换元件的不同两侧分别连通前腔和后腔,其中前腔位于音频转换元件声音发出的一侧,影响音频转换元件音质的重要因素为后腔腔体的体积大小。现有的电子设备为增大后腔的体积,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后腔设计,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作为后腔,例如,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外壳、中框和显示屏等围绕形成的内部空间,但音频转换元件工作将引起外壳振动、异常响动等问题,降低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电子设备的振动、异响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支撑主体、显示屏、音频转换元件和壳体。支撑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支撑主体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槽。支撑主体设有贯通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通孔。显示屏连接于支撑主体的第一侧,并盖封第一槽。支撑主体和/或显示屏形成有出声孔。壳体设有收容腔,且连接于支撑主体的第二侧。壳体还开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槽、第一通孔、第二开口、收容腔、第一开口和出声孔依次连通形成通道。音频转换元件连接于壳体或支撑主体,且位于收容腔。音频转换元件分隔通道形成两个独立的前腔和后腔,第一开口位于前腔,第二开口位于后腔。
上述电子设备中,显示屏密封粘接于支撑主体的第一侧,支撑主体在第一侧易于开设满足后腔体积要求的第一槽。通过第一槽的体积变化,以调节后腔的体积,使后腔的体积足够保证或提升电子设备的音频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主体设有凸出部和第二通孔,凸出部向支撑主体朝向壳体的一侧凸出,第二通孔贯通凸出部,且连通第一槽。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主板设置于支撑主体的第二侧,并盖封第二通孔。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贯通凸出部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增大了后腔的体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音频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主体还设置有贯通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连通第一槽。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和屏蔽罩,主板设置于支撑主体的第二侧,屏蔽罩设置于主板朝向支撑主体的一侧,并盖封第二通孔。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开设在支撑主体上,第一槽连通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进一步增大了后腔的体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音频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音频转换元件包括前侧和后侧,前侧为声音输出侧。音频转换元件的前侧朝向支撑主体的第二侧,且盖封第一开口。音频转换元件的后侧与收容腔连通。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音频转换元件的后侧与收容腔连通。连通第二开口的收容腔增大了后腔的体积,进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音频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音频转换元件包括前侧和后侧,前侧为声音输出侧。音频转换元件的后侧朝向支撑主体的第二侧,且盖封第二开口。音频转换元件的前侧与收容腔连通。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音频转换元件的前侧连通的前腔包括收容腔,减小壳体的尺寸以减小收容腔的体积,即可减小前腔的体积,以提升高频效果,进而提升电子设备的音频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音频转换元件相对于显示屏倾斜设置。音频转换元件包括位于前侧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较第二端靠近出声孔,第一端较第二端靠近显示屏。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音频转换元件倾斜连接于壳体的收容腔内,使第二开口的体积增大,进而使后腔的体积增大,提高电子设备的音频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后腔的至少部分填充吸音颗粒。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吸音颗粒能够提升后腔的虚拟体积,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音频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槽的底壁上开设泄气孔,泄气孔处盖封有阻尼片。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泄气孔与阻尼片设置在后腔的腔壁上,能够调节音频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位于壳体朝向支撑主体的第二侧的一侧。支撑主体的第一侧设置第二槽,显示屏盖封第二槽。支撑主体设有贯通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三通孔。第一开口、第三通孔、第二槽和出声孔依次连通。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槽和第三通孔使出声孔与壳体的第二开口连通,进而形成音频转换元件的前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位于壳体朝向支撑主体的第二侧的一侧,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位于壳体的相邻两侧,第一开口分别连通收容腔和出声孔。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直接连通出声孔,使前腔位于支撑主体的第二侧,以增大显示屏与支撑主体的连接面积,提升显示屏的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还包括凸伸部,凸伸部位于第一开口的一侧,并一端设置于收容腔的腔壁,另一端密封连接于音频转换元件的端部。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凸伸部连接于音频转换元件和第一开口的一侧,使前腔的体积减小,进而提升电子设备的音频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主体设置有安装槽,显示屏设置于安装槽内。显示屏与安装槽的槽壁至少部分间隔设置,以形成出声孔。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出声孔形成在支撑主体的第二侧(显示屏背离外壳的一侧),有利于提高使用者收听声音的音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出声孔开设于支撑主体的外周壁,外周壁位于显示屏的外周侧。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出声孔开设于支撑主体的外周壁,有利于提升声音的外放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中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设备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
通道 1001
前腔 1011
后腔 1013
支撑主体 10,10a,10b
第一侧 101
第二侧 102
外周壁 103
凸出部 104
第一槽 11
第一通孔 12
泄气孔 13
第二通孔 14,14a
第三通孔 15
第二槽 16,16a
出声孔 17,17a
第一出声孔 171
第二出声孔 172
第三出声孔 173
灌充孔 19
安装槽 18
凹槽 181
显示屏 20
音频转换元件 30
前侧 31
后侧 32
第一端 33
第二端 34
壳体 40,40a,40b,40c
收容腔 41,41a
第一开口 42,42b,42c
第二开口 43,43b
凸伸部 44
背胶 51,52,53
主板 61
屏蔽罩 62
外壳 70
吸音颗粒 80
阻尼片 91
封片 92
滤网 93
防护件 9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具有发音功能的设备。
第一实施例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电子设备100包括支撑主体10、显示屏20、音频转换元件30和壳体40。支撑主体1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支撑主体10的第一侧101开设第一槽11。显示屏20密封连接于支撑主体10的第一侧101,并盖封第一槽11。壳体40密封连接于支撑主体10的第二侧102。壳体40设置有收容腔41、第一开口42和第二开口43。第一开口42和第二开口43连通收容腔41。支撑主体10还设置有连通外界的出声孔17。第一开口42较第二开口43靠近出声孔17。支撑主体10设置有贯通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的第一通孔12。
第一槽11、第一通孔12、第二开口43、收容腔41、第一开口42和出声孔17依次连通形成通道1001。音频转换元件30密封连接于壳体40,且位于收容腔41内。音频转换元件30将通道1001分隔形成独立的前腔1011和后腔1013,其中第一开口42位于前腔1011,第二开口43位于后腔1013。
音频转换元件30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元件,例如,音频转换元件30可以为扬声器或听筒等。音频转换元件30通过前腔1011将声音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传播。
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20的厚度较大,显示屏20的悬空部分(例如,显示屏20对应第一槽11的部分)的面积小,使显示屏20的刚性强,显示屏20盖封第一槽11,并形成了音频转换元件30传导声音的后腔1013的部分,避免电子设备100传导声音时出现振动、异响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屏20直接封闭后腔1013,无需另外设置结构件封闭后腔1013,避免结构件占用电子设备100内的空间。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音频转换元件30也可以直接密封连接于支撑主体10的第二侧102,因壳体40与支撑主体10密封连接,也能够使音频转换元件30两侧的前腔1011和后腔1013是分隔独立的。
电子设备100中音频转换元件30的数量为一个,但不限于此。例如,另一实施例中,音频转换元件3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两个音频转换元件30分置在电子设备100的两端,以增强电子设备100的音频效果。两个音频转换元件30传导声音的后腔1013可以设置为相同。可以理解,两个音频转换元件30的后腔1013也可以不同,其中一个音频转换元件30的后腔1013如图3所示,只要两个音频转换元件30的后腔1013不连通,以避免声音传导时互相干扰即可。
壳体40与支撑主体10的密封连接、显示屏20与支撑主体10的密封连接、音频转换元件30与壳体40或者支撑主体10的密封连接的连接方式相同,密封连接为采用背胶连接,但不限于此。显示屏20通过背胶51与支撑主体10密封连接;支撑主体10通过背胶52与壳体40密封连接;音频转换元件30通过背胶53与壳体40密封连接。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壳体40与支撑主体10的密封连接、显示屏20与支撑主体10的密封连接、音频转换元件30与壳体40或者支撑主体10的密封连接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不相同。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密封连接也可以为点胶连接或者背胶与点胶的结合,又或者,密封连接还可以为采用紧固件将两个结构连接,且在两个结构之间设置泡棉等密封结构,例如,壳体40可以螺纹连接于支撑主体10上,且壳体40与支撑主体10之间设置有泡棉。
壳体40与支撑主体10、显示屏20与支撑主体10、音频转换元件30与壳体40或支撑主体10密封连接,能够防止外界的液体等脏污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同时也能够防止声音泄露。
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主板61、屏蔽罩62和外壳70。主板61设置于支撑主体10的第二侧102。屏蔽罩62设置于主板61上,且位于主板61与支撑主体10之间。主板61上布置有多个电子元器件(图未示)。屏蔽罩62可采用钢或铝合金等金属材质制成,以对主板61上的电子元器件起到防护、屏蔽干扰的作用。外壳70连接于支撑主体10上,且位于壳体40、主板61背离支撑主体10的一侧。
音频转换元件30盖封第二开口43,具体地,音频转换元件30密封连接于位于第二开口43周侧的收容腔41的腔壁。在保证音频转换元件30稳定连接于壳体40上的前提下,使第二开口43的面积变大,能够增大后腔1013的体积。
第二开口43与第一通孔12的形状和面积相同,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开口43与第一通孔12的形状和面积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通孔12的面积大于第二开口43的面积,以进一步增大后腔1013的体积。
第一开口42、第二开口43、第一通孔12、第一槽1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此矩形、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
音频转换元件30包括前侧31和后侧32,前侧31为声音输出侧。音频转换元件30的后侧32朝向支撑主体10的第二侧102,且盖封第二开口43。音频转换元件30的前侧31与收容腔41连通。
音频转换元件30的前侧31连通的前腔1011包括收容腔41,减小壳体40的尺寸以减小收容腔41的体积,即可减小前腔1011的体积,以提升高频效果,进而提升电子设备100的音频效果。
收容腔41的体积减小,使壳体40的尺寸减小,利于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
第一槽11的底壁上开设泄气孔13,泄气孔13处盖封有阻尼片91,以调节音频性能。阻尼片91为疏松多孔结构,可采用塑胶、金属和/或尼龙等材质制成。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泄气孔13和阻尼片91也可以省略。
显示屏20密封粘接于支撑主体10的第一侧101,电子设备100中支撑主体10的第一侧101布置的元件数量通常较少,支撑主体10在第一侧101易于开设满足后腔1013体积要求的第一槽11。通过第一槽11的体积变化,以调节后腔1013的体积,调节电子设备100的音频效果。
后腔1013的作用包括防止中低频的声短路,进而提高声音的圆润度。因此,后腔1013的体积增大,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的音频效果。
例如,请参阅图4,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a中,第一槽11内填充有吸音颗粒80。吸音颗粒80为疏松多孔的球形结构,吸音颗粒80的直径范围大致为0.1mm-0.5mm,但不限于此。例如,其他实施例中,吸音颗粒80也可以为六面体结构。吸音颗粒80能够提升后腔1013的虚拟体积,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的音频效果。第一槽11内填充吸音颗粒80,可以减小第一槽11的体积,并减小第一槽11在显示屏20上的投影面积,进而增大支撑主体10的第一侧101布置元件的面积,也能够减小显示屏20的悬空面积。
支撑主体10开设有灌充孔19,灌充孔19贯通支撑主体10的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封片92。电子设备100组装时,先通过灌充孔19将吸音颗粒80填充入第一槽11内,然后将封片92盖封灌充孔19。灌充孔19的孔径大于吸音颗粒80的直径的三倍,以保证吸音颗粒80灌充的通畅性,但不限于此。例如,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调节灌充的压力以提升灌充的通畅性。
请参阅图4,第一通孔12或者第二开口43盖封设置有滤网93。滤网93可以为金属、塑胶、布料或者复合材料等制成的网状结构,滤网93用于阻止吸音颗粒80进入音频转换元件30内。在又一实施例中,音频转换元件30内设有防尘结构,滤网93可以省略。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后腔1013处第一槽11外的第一通孔12或者第二开口43处也可以填充吸音颗粒80。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槽11也可以仅部分填充吸音颗粒80,滤网93设置在第一槽11内,通过滤网93限制填充的吸音颗粒80的位置。
滤网93为吸音颗粒80提供独立的空间,填充吸音颗粒80可以在安装壳体40和音频转换元件30之前进行,降低吸音颗粒80的填充难度。
请参阅图3,壳体40采用金属或者塑胶等材质制成。为便于壳体40的制作、便于音频转换元件30安装于收容腔41,壳体40可拆分为两部分制作,并通过焊接、粘接等工艺将该两部分固定连接在一起。
为保护声音转换组件,第一开口42处可盖封设置有防护件94,该防护件94具备防尘和/或防水等功能,以防止外界的杂质脏污进入收容腔41。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防护件94也可以省略。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开口43也可以盖封设有防护件94。当第二开口43处盖封有防护件94时,防止吸音颗粒80进入音频转换元件30的滤网93可以省略。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防护件94与滤网93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相同。
可以理解,当音频转换元件30具备防尘或防水等性能时,滤网93、防护件94均可以省略。
请参阅图3,第二开口43和第一开口42位于壳体40朝向支撑主体10的第二侧102的一侧。支撑主体10的第一侧101设置第二槽16,显示屏20盖封第二槽16。支撑主体10设有贯通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的第三通孔15。与第一开口42连通的收容腔41、第一开口42、第三通孔15、第二槽16和出声孔17依次连通,形成了音频转换元件30的前腔1011。
前腔1011包括壳体40内的部分收容腔41、以及支撑主体10上的第一槽11、第三通孔15以及出声孔17,前腔1011形成在壳体40、支撑主体10和壳体40之间,避免声音传导时出现振动、异响等问题。
第一槽11和第二槽16间隔设置于支撑主体10的第一侧101,显示屏20分别盖封第一槽11和第二槽16,但不限于此。例如,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槽11和第二槽16连通,通过支撑主体10上第一槽11与第二槽16之间的某处与显示屏20密封连接,使第一槽11与第二槽16隔离为两个独立的槽体空间。
出声孔17包括第一出声孔171和第二出声孔172。出声孔17位于第二槽16背离第一槽11的一侧。第一出声孔171形成于显示屏20与支撑主体10之间。支撑主体10设置有安装槽18,显示屏20设置于安装槽18内,如图1所示。显示屏20与安装槽18的槽壁的部分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出声孔171。可选的,支撑主体10的安装槽18的槽壁上开设一凹槽181,如图1所示。第一凹槽181位于显示屏20的一侧,且第一凹槽181连通第二槽16以及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第一凹槽181形成第一出声孔171。第一出声孔171形成在支撑主体10的第二侧102(显示屏20背离外壳70的一侧),利于使用者收听声音的音量提高。
第二出声孔172开设于支撑主体10上。第二出声孔172开设于支撑主体10的外周壁103,外周壁103位于显示屏20的外周侧。第二出声孔172开设于支撑主体10的外周壁103,利于声音的外放效果。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声孔171和第二出声孔172中的一个可以省略。第一出声孔171也可以通过显示屏20朝向远离安装槽18的槽壁的一侧凹陷部分以与支撑主体10间隔而形成。
第一出声孔17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出声孔172的数量为五个,但不限于此。例如,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出声孔17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二出声孔17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等其他数量。
第一出声孔171大致为矩形孔,第二出声孔172为圆形孔,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声孔171或第二出声孔172也可以为椭圆形或者异形孔等形状。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5,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b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区别在于:电子设备100b的支撑主体10a设有第二通孔14;第二通孔14贯通支撑主体10a的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第二通孔14连通第一槽11;屏蔽罩62与支撑主体10a密封连接。屏蔽罩62与支撑主体10a上第二通孔14的周侧密封连接,以使屏蔽罩62盖封第二通孔14。
第二通孔14开设在支撑主体10a上,第一槽11连通第二通孔14,第二通孔14进一步增大了后腔1013的体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100b的音频效果。
当后腔1013内填充吸音颗粒80时,第二通孔14处设置滤网93或防护件94,以避免吸音颗粒80通过第二通孔14而进入支撑主体10a的第二侧102。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6,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c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区别在于:支撑主体10b还设有凸出部104,凸出部104向支撑主体10b朝向壳体40的一侧凸出,第二通孔14a贯通凸出部104,且连通第一槽11;主板61与支撑主体10b的第二通孔14a的周侧密封连接,以使主板61盖封第二通孔14a。
贯通凸出部104的第二通孔14a增大了后腔1013的体积,提升电子设备100c的音频效果。
主板61对应第二通孔14a的部分可以布局电子元件,增大了电子元件的布局空间。
当后腔1013内填充吸音颗粒80时,第二通孔14a处设置滤网93或防护件94,以避免吸音颗粒80通过第二通孔14a而进入支撑主体10b的第二侧102。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7,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d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区别在于:音频转换元件30相对于显示屏20倾斜设置,音频转换元件30包括位于前侧31两端的第一端33和第二端34,第一端33较第二端34靠近出声孔17,第一端33较第二端34靠近显示屏20。
音频转换元件30倾斜连接于壳体40a的收容腔41a内,使第二开口43的体积增大,进而使后腔1013的体积增大,提高电子设备100d的音频效果。
第二开口43的体积增大,收容腔41连通出声孔17的体积减小,进而减小前腔1011的体积,提高了声音的高频效果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100d的音频效果。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d也可以在支撑主体10上开设如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通孔14,并通过屏蔽罩62盖封该第二通孔14,以增大后腔1013的体积。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d也可以在支撑主体10上开设如第三实施例的第二通孔14a,并通过主板61盖封该第二通孔14a,以增大后腔1013的体积。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8,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e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区别在于:电子设备100e的壳体40b与第一实施例中壳体40的结构不同、音频转换元件30的安装位置与与第一实施例的音频转换元件30安装的位置不同。
具体地,音频转换元件30的前侧31朝向支撑主体10的第二侧102,且盖封第一开口42b。第一开口42b与第二槽16a连通。音频转换元件30的后侧32与收容腔41连通。连通第二开口43b的收容腔41增大了后腔1013的体积,进而提高了电子设备100e的音频效果。
收容腔41与第一开口42b隔离,减小了前腔1011的体积,提高了声音的高频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100e的音频效果。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e也可以在支撑主体10上开设如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通孔14,并通过屏蔽罩62盖封该第二通孔14,以增大后腔1013的体积。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e也可以在支撑主体10上开设如第三实施例的第二通孔14a,并通过主板61盖封该第二通孔14a,以增大后腔1013的体积。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9,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f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区别在于:电子设备100f的第一开口42c开设在壳体40c的位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口42开设在壳体40的位置不同;第二槽16省略;出声孔17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出声孔17的结构不同。
第一开口42c和第二开口43分别位于壳体40c的相邻两侧、第一开口42c分别连通收容腔41和出声孔17a。
出声孔17a还包括第三出声孔173,第三出声孔173设置于支撑主体10的第二侧102。第三出声孔173的一端连通第一开口42c,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声孔172以及第一出声孔171。
支撑主体10上开设连通第一开口42c的出声孔17a(第三出声孔173、第一出声孔171和第二出声孔172),使前腔1011位于支撑主体10的第二侧102,以增大显示屏20与支撑主体10的连接面积,提升显示屏20的刚性。
为减小前腔1011的体积,壳体40c还包括凸伸部44。凸伸部44位于第一开口42c的一侧,并一端设置于收容腔41的腔壁,另一端密封连接于音频转换元件30的端部。具体地,凸伸部44密封连接于第一端33,且连接处较后侧32靠近前侧31。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凸伸部44也可以省略。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f也可以在支撑主体10上开设如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通孔14,并通过屏蔽罩62盖封该第二通孔14,以增大后腔1013的体积。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f也可以在支撑主体10上开设如第三实施例的第二通孔14a,并通过主板61盖封该第二通孔14a,以增大后腔1013的体积。
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前腔1011的内壁可设置斜面,以使从音频转换元件30的前侧31朝向出声孔17的方向,可选的,前腔1011的至少部分呈喇叭状,使声音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扩张,提高声音的高频效果。
上述电子设备100通过显示屏20密封粘接于支撑主体10的第一侧101,支撑主体10在第一侧101易于开设满足后腔1013体积要求的第一槽11。通过第一槽11的体积变化,以调节后腔1013的体积,使后腔1013的体积足够保证或提升电子设备100的音频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支撑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一侧设有第一槽;所述支撑主体设有贯通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第一通孔;
显示屏,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一侧,并盖封所述第一槽;所述支撑主体和/或所述显示屏形成有出声孔;
音频转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壳体,设有收容腔,且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二侧;所述壳体还开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出声孔依次连通形成通道;
所述音频转换元件连接于所述壳体或所述支撑主体,且位于所述收容腔;所述音频转换元件分隔所述通道形成两个独立的前腔和后腔,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前腔,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后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设有凸出部和第二通孔,所述凸出部向所述支撑主体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二通孔贯通所述凸出部,且连通所述第一槽;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二侧,并盖封所述第二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还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槽;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和屏蔽罩,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二侧,所述屏蔽罩设置于所述主板朝向所述支撑主体的一侧,并盖封所述第二通孔。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转换元件包括前侧和后侧,所述前侧为声音输出侧;
所述音频转换元件的前侧朝向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二侧,且盖封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音频转换元件的后侧与所述收容腔连通。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转换元件包括前侧和后侧,所述前侧为声音输出侧;
所述音频转换元件的后侧朝向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二侧,且盖封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音频转换元件的前侧与所述收容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转换元件相对于所述显示屏倾斜设置;
所述音频转换元件包括位于所述前侧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较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出声孔,所述第一端较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显示屏。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的至少部分填充吸音颗粒。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的底壁上开设泄气孔,所述泄气孔处盖封有阻尼片。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二侧的一侧;
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一侧设置第二槽,所述显示屏盖封所述第二槽;
所述支撑主体设有贯通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槽和所述出声孔依次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二侧的一侧,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邻两侧,所述第一开口分别连通所述收容腔和所述出声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凸伸部,所述凸伸部位于第一开口的一侧,并一端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另一端密封连接于所述音频转换元件的端部。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至少部分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出声孔。
13.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孔开设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外周侧。
CN202210199377.9A 2022-03-02 2022-03-02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7438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9377.9A CN116743898A (zh) 2022-03-02 2022-03-02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9377.9A CN116743898A (zh) 2022-03-02 2022-03-02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3898A true CN116743898A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08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9377.9A Pending CN116743898A (zh) 2022-03-02 2022-03-0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38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2228A (zh) * 2023-09-20 2024-01-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2228A (zh) * 2023-09-20 2024-01-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3938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099364A (zh) 电子设备
US6975740B2 (en) Waterproof acoustic structure applicable in conjunction with speaker
CN112769988B (zh) 电子设备
CN108810769B (zh) 扬声器模组
CN11349784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11622189B2 (en) Speaker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107212B (zh) 防尘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945128A (zh) 电子设备
CN116743898A (zh) 电子设备
CN215184722U (zh) 插座及电子设备
CN112203185A (zh) 出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9068347U (zh) 声学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0996236A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6930315U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0609693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4756796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2519077U (zh) 电子设备
CN115118799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2278462U (zh) 音频模组和终端
CN114745460A (zh) 声学装置和终端设备
EP1198109A1 (en) Capped earpiece for a mobile phone
CN220401954U (zh) 电子设备
CN114567841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6356802U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