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5696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5696U
CN220605696U CN202290000300.8U CN202290000300U CN220605696U CN 220605696 U CN220605696 U CN 220605696U CN 202290000300 U CN202290000300 U CN 202290000300U CN 220605696 U CN220605696 U CN 220605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resin portion
coil end
cooling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900003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田公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5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5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具备:具有沿轴线延伸的圆筒状的定子铁芯和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的定子;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且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的转子;以及至少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的树脂部。所述树脂部在径向外侧具有对所述定子进行冷却的冷却部。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用于冷却定子的结构的马达。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流通第一制冷剂的壳体的旋转电机。上述壳体具备使冷却水作为上述第一制冷剂流通的水套。通过具备上述水套,能够通过水冷对旋转电机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61899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上述水套位于收纳定子的壳体。为了从上述定子向上述水套高效地传递热量,需要使上述壳体的内表面与上述定子的外周面接触。但是,在将上述定子收纳于所述壳体内时,在上述壳体与上述定子之间有可能会产生间隙。因此,难以将上述定子的热量效率良好地传递到上述水套。即,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水套冷却定子的结构中,冷却效率不太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定子的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1的马达具备:具有沿轴线延伸的圆筒状的定子铁芯和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的定子;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且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的转子;以及至少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的树脂部。所述树脂部在径向外侧具有对所述定子进行冷却的冷却部。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线圈末端的径向外侧的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
所述冷却部具有位于所述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的径向外侧的线圈末端冷却部。
方案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在所述树脂部的径向外侧具有凹部。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
在所述树脂部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外方的第一凹部;以及
在所述树脂部中位于所述定子的线圈末端的径向外侧的第二凹部,
所述第二凹部的深度比所述第一凹部的深度大。
方案5根据方案3或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是沿周向延伸的槽。
方案6根据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线圈末端的轴向端部的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
方案7根据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线圈末端的径向内侧的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
方案8根据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部的内部或径向外侧还具备金属部件。
方案9根据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收纳所述定子及所述转子的壳体,
所述树脂部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接触。
方案10根据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包含环氧系的树脂。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制造方法是制造具有上述的结构的马达的方法。所述马达的制造方法具有:形成定子的定子形成工序;利用树脂模制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形成在径向外侧具有冷却部的树脂部的树脂模制工序;以及将利用所述树脂模制的所述定子收纳于壳体内的壳体收纳工序。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效率良好地冷却定子的马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说明制造马达的方法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2的马达的相当于图1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另外,对图中的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不重复其说明。另外,各图中的构成部件的尺寸并不忠实于实际的构成部件的尺寸及各构成部件的尺寸比率等而示出。
另外,以下,在马达1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P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中心轴P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中心轴P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但是,并不意图通过该定义来限定马达1的使用时的朝向。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固定”、“连接”以及“安装”等(以下称为固定等)的表达,不仅包括部件彼此直接固定等的情况,还包括经由其他部件固定等的情况。即,在以下的说明中,固定等的表现包括部件彼此的直接及间接的固定等的意思。
(实施方式1)
(马达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1的概略结构的图。马达1具备转子2、定子3、树脂部4以及壳体5。转子2相对于定子3以中心轴P为中心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是转子2以中心轴P为中心可旋转地位于圆筒状的定子3内的、所谓内转子型的马达。
转子2具备轴20、转子铁芯21以及转子磁铁22。转子2位于定子3的径向内方,能够相对于定子3旋转。转子2的结构与现有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对转子2的详细的说明。
定子3为圆筒状。转子2位于定子3的径向内方。即,定子3位于与转子2在径向上对置的位置。转子2以中心轴P为中心可旋转地位于定子3的径向内方。
定子3具备定子铁芯31和定子线圈32。定子线圈32卷绕于定子铁芯31。
定子铁芯31为圆筒状。定子铁芯31在内周面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槽。各槽相对于定子3沿轴向延伸。在各槽内收纳有沿轴向延伸的定子线圈32。槽的图示省略。
收纳于定子铁芯31的各槽内的定子线圈32从定子铁芯31的轴向端部向外方突出。定子线圈32中的从定子铁芯31的轴向两端部分别突出的部分是线圈末端33。
线圈末端33相对于定子铁芯31的轴向两端部分别位于轴向外方。
树脂部4覆盖定子3。详细而言,树脂部4覆盖定子3的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定子3的线圈末端33的径向外侧及径向内侧、以及线圈末端33的轴向端部。通过树脂部4,定子3的线圈末端33和转子2电绝缘。
另外,树脂部4在径向外侧具有对定子3进行冷却的冷却部46。定子3被树脂部4的冷却部46冷却。
壳体5为圆筒状。壳体5收纳转子2和定子3。树脂部4的径向外侧与壳体5的内表面接触。由此,能够将径向外侧被树脂部4覆盖的定子铁芯31相对于壳体5保持。
(树脂部的结构)
参照图1,对树脂部4的结构进行说明。树脂部4通过用树脂对定子3进行模制而形成。即,树脂部4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紧密接触。另外,树脂部4也与线圈末端33整体紧密接触。即,定子3和树脂部4一体化。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部4包括环氧系的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部4具有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41、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43以及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44。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41、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43以及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44为一体。
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41是树脂部4中的位于定子3的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方的部分。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是树脂部4中的位于线圈末端33的径向外方的部分。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43是树脂部4中的位于线圈末端33的轴向外方的部分。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44是树脂部4中的位于线圈末端33的径向内方的部分。
即,树脂部4具有覆盖定子3的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的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41。树脂部4具有覆盖定子3的线圈末端33的径向外侧的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树脂部4具有覆盖定子3的线圈末端33的轴向端部的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43。树脂部4具有覆盖定子3的线圈末端33的径向内侧的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44。
如上所述,树脂部4在径向外侧具有对定子3进行冷却的冷却部46。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部46具有定子铁芯冷却部46a和线圈末端冷却部46b。定子铁芯冷却部46a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41的径向外侧。线圈末端冷却部46b位于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的径向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部46在树脂部4的径向外侧具有凹部48。凹部48在树脂部4中位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方及线圈末端33的径向外方。即,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41的径向外侧的定子铁芯冷却部46a及位于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的径向外侧的线圈末端冷却部46b分别具有凹部48。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48是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41和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的径向外侧沿周向延伸的槽。
通过冷却部46的凹部48,能够增大树脂部4的径向外侧的表面积。另外,树脂部4与定子3紧密接触。即,通过树脂部4的冷却部46在径向外侧具有凹部48,能够冷却定子3的热量。
如上所述,树脂部4的径向外侧与壳体5的内表面接触。由此,在位于树脂部4的径向外侧的冷却部46的凹部48与壳体5之间构成有通路R。通路R相对于定子铁芯31和线圈末端33位于径向外方,并沿周向延伸。
通路R从马达1的轴向一方朝向另一方以螺旋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48的深度在周向上为相同的深度。另外,凹部48的上述轴向的间隔是均等的。另外,凹部48的开口宽度在周向上为相同的宽度。即,通路R的截面形状从马达1的轴向一方到另一方是相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用的冷水流通于通路R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部4含有环氧系的树脂。因此,能够使树脂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及线圈末端33紧密接触,并且能够确保覆盖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的树脂的强度。另外,树脂部4通过含有环氧系的树脂,能够将定子3的热量效率良好地传递到冷却部46。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定子3。
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43覆盖定子3的线圈末端33的轴向端部。由此,能够确保线圈末端33的轴向端部与位于其附近的构成部件的电绝缘。
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44覆盖定子3的线圈末端33的径向内侧。由此,能够通过树脂部4使定子3的线圈末端33和转子2电绝缘。由此,能够使线圈末端33与转子2的距离更接近。从而,能够实现紧凑且高输出的马达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马达1具备定子3、转子2以及树脂部4。定子3具有沿轴线延伸的圆筒状的定子铁芯31和卷绕于定子铁芯31的定子线圈32。转子2位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内侧,且相对于定子3旋转。树脂部4至少覆盖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树脂部4在径向外侧具有对定子3进行冷却的冷却部。
在上述的结构中,覆盖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的树脂部4具有冷却定子3的功能。因此,能够使树脂部4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紧密接触,将定子3的热量从定子铁芯31高效地传递到树脂部4的冷却部46。从而,通过树脂部4的冷却部46,能够高效地冷却定子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部4具有覆盖定子3的线圈末端33的径向外侧的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冷却部46具有位于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的径向外侧的线圈末端冷却部46b。由此,能够通过树脂部4的线圈末端冷却部46b冷却定子3的线圈末端33。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部46在树脂部4的径向外侧具有凹部48。通过凹部48,能够高效地冷却定子3的热量。而且,通过在凹部48流通冷却用的冷水,能够更高效地冷却定子3。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48是沿周向延伸的槽。由此,能够沿周向冷却定子3。而且,通过在凹部48内流通冷却用的冷水,能够更高效地冷却定子3。
(马达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2,对制造实施方式1的马达1的方法进行说明。马达1的制造方法具有定子形成工序、树脂模制工序以及壳体收纳工序。
在定子形成工序中,在定子铁芯31卷绕定子线圈32。由此,形成相对于定子铁芯31的轴向两端部在轴向外侧具有线圈末端33的定子3。
在树脂模制工序中,利用树脂模制定子3的径向外侧。详细而言,首先,将定子3定位在成形模具M内。如图2所示,成形模具M在树脂部4的径向外侧具有用于形成冷却部46的凹部48的凸部Ma。在将定子3定位的状态下,向成形模具M内注射树脂。由此,通过树脂模制定子3,并且在树脂部4的径向外侧形成冷却部46的凹部48。即,通过树脂模制工序,形成在径向外侧具有冷却部46的树脂部4。
在壳体收纳工序中,将树脂模制的定子3收纳于壳体5内。通过该工序,树脂部4的径向外侧与壳体5的内表面接触。由此,由位于树脂部4的径向外侧的凹部和壳体5的内表面构成了通路R。
即,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制造方法具有:定子形成工序,形成定子3;树脂模制工序,通过利用树脂模制定子3的径向外侧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径向外侧具有冷却部46的树脂部4;以及壳体收纳工序,将利用上述树脂模制的定子3收纳于壳体内。
通过该制造方法,能够得到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子的马达1。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马达101的图。本变形例的马达101的凹部148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马达1中的凹部48的结构不同。除此之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马达101具备转子2、定子3、树脂部104以及壳体5。在本变形例中,树脂部104具有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141、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142、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43以及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44。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141覆盖定子3的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142覆盖定子3的线圈末端33的径向外侧。
树脂部104在径向外侧具有冷却部146。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部146具有定子铁芯冷却部146a和线圈末端冷却部146b。定子铁芯冷却部146a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141的径向外侧。线圈末端冷却部146b位于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142的径向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部146在树脂部104的径向外侧具有凹部148。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48具有在树脂部104中位于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方的第一凹部148a和在树脂部104中位于定子3的线圈末端33的径向外方的第二凹部148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部148b的深度比第一凹部148a的深度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部146的第二凹部148b的底面的位置比实施方式1的线圈末端33的径向外侧的凹部48的底面的位置靠近线圈末端33。由此,与位于定子铁芯31的外方的凹部和位于线圈末端33的外方的凹部为相同深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更高效地冷却线圈末端33。
(实施方式2)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马达201的图。马达201具备转子2、定子3、树脂部204、壳体5以及金属部件206。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201在树脂部204的内部或径向外侧具备金属部件206。除此之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树脂部204在径向外侧具有冷却部46。
金属部件206是金属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部件206是沿马达201的轴向延伸的圆筒状。金属部件206位于树脂部204的内部。详细而言,金属部件206在定子3的径向上位于树脂部204内的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方且比凹部48的底面靠内侧,并沿轴向延伸。即,金属部件206在径向外方包围定子3。
金属部件206例如能够在对定子3进行模制的工序中埋入树脂部204的内部。通过使金属部件206位于树脂部204的内部,能够实现树脂部204的强度提高,并且能够提高树脂部204的热传导率,通过树脂部204更高效地冷却定子3。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形来实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树脂部4、104、204具有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41、141、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142、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43以及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44。但是,树脂部也可以不具有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树脂部也可以不具有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树脂部也可以不具有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树脂部只要至少覆盖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树脂部4、104、204的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41、141、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142、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43以及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44为一体。但是,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以及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也可以不是一体。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冷却部46、146的凹部48、148是沿周向延伸的槽。然而,凹部也可以不沿周向延伸。例如,凹部也可以是位于树脂部的径向外侧的多个孔。例如,也可以是树脂部的径向外侧的面具有凹凸的形状。由此,能够增大树脂部的径向外侧的表面积。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定子的热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冷却部46、146的凹部48、148内流通由冷却用的冷水。但是,也可以在凹部内流通冷却用的油等其他液体。也介意在凹部内流通气体。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冷却部46、146的凹部48、148的轴向间隔均等。另外,凹部48、148的开口宽度在周向上为相同的宽度。但是,凹部的轴向间隔也可以不均等。凹部的开口宽度在周向上也可以不是相同的宽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冷却部46具有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41的径向外侧的定子铁芯冷却部46a和位于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2的径向外侧的线圈末端冷却部46b。但是,冷却部也可以不具有线圈末端冷却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树脂部4、104、204的径向外侧整体与壳体5的内表面接触。但是,也可以是树脂部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由此,能够将径向外侧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部覆盖的定子铁芯31相对于壳体保持。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金属部件206是沿马达201的轴向延伸的圆筒状,且包围定子铁芯31的径向外方。但是,金属部件也可以是包围定子铁芯的一部分的形状。金属部件也可以是沿马达的轴向延伸的多个金属片。
生产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马达。
符号说明
1、101、201—马达,2—转子,3—定子,4、104、204—树脂部,5—壳体,20—轴,21—转子铁芯,22—转子磁铁,31—定子铁芯,32—定子线圈,33—线圈末端,41、141—定子铁芯径向外侧树脂部,42、142—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43—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44—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46、146—冷却部,46a、146a—定子铁芯冷却部,46b、146b—线圈末端冷却部,48、148—凹部,148a—第一凹部,148b—第二凹部,206—金属部件。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沿轴线延伸的圆筒状的定子铁芯及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的定子;
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方,且相对于所述定子旋转的转子;以及
至少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的树脂部,
所述树脂部在径向外侧具有对所述定子进行冷却的冷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线圈末端的径向外侧的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
所述冷却部具有位于所述线圈末端径向外侧树脂部的径向外侧的线圈末端冷却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在所述树脂部的径向外侧具有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
在所述树脂部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外方的第一凹部;以及
在所述树脂部中位于所述定子的线圈末端的径向外侧的第二凹部,
所述第二凹部的深度比所述第一凹部的深度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是沿周向延伸的槽。
6.根据权利要求1、2、4以及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线圈末端的轴向端部的线圈末端轴向树脂部。
7.根据权利要求1、2、4以及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线圈末端的径向内侧的线圈末端径向内侧树脂部。
8.根据权利要求1、2、4以及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树脂部的内部或径向外侧还具备金属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2、4以及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收纳所述定子及所述转子的壳体,
所述树脂部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2、4以及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包含环氧系的树脂。
CN202290000300.8U 2021-08-06 2022-05-10 马达 Active CN2206056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0188 2021-08-06
JP2021130188 2021-08-06
PCT/JP2022/019743 WO2023013197A1 (ja) 2021-08-06 2022-05-10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5696U true CN220605696U (zh) 2024-03-15

Family

ID=85154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90000300.8U Active CN220605696U (zh) 2021-08-06 2022-05-10 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13197A1 (zh)
CN (1) CN220605696U (zh)
DE (1) DE202022002910U1 (zh)
WO (1) WO20230131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8441A (ja) * 1994-09-20 1996-04-12 Fujitsu General Ltd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2008193821A (ja) * 2007-02-06 2008-08-21 Tamagawa Seiki Co Ltd ステータ構造
JP2015116113A (ja) * 2013-12-16 2015-06-2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ターボブロア駆動用電動機
JP2019134567A (ja) * 2018-01-30 2019-08-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19161899A (ja) 2018-03-14 2019-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冷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013197A1 (zh) 2023-02-09
DE202022002910U1 (de) 2023-12-14
WO2023013197A1 (ja)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28386A (en) Winding support for an electric motor
US9048710B2 (en) Electric machine modul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220368202A1 (en) Axial flux machine
CN111200341B (zh) 用于电机的温度控制组件
EP2863516B1 (en) Motor
CN109391085B (zh) 马达
US20130342052A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circumferential rotor and housing fins
JP2002186205A (ja) 回転電機
WO2004073144B1 (en) Stator coil modu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CN108574352B (zh) 旋转电机
US11349370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ith shrink-fitted bearing
US20240048020A1 (en) Motor assembly
KR101792915B1 (ko) 고정자 코일 직접 냉각방식형 모터
CN220605696U (zh) 马达
JP7525002B2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KR20130132815A (ko) 회전 전기 기계용 일체형 전압 조절기/브러쉬-홀더 조립체와 이러한 형태의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회전 전기 기계
US5994815A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coil end extending radially outward as commutator
US3135882A (en) Fan-cooled dynamoelectric machine
KR20160030725A (ko) 모터용 회전자 어셈블리
JP2003125547A (ja) 回転電機
CN112994282A (zh) 旋转电机
KR100948154B1 (ko) 전동기 냉각장치
US11664698B2 (en) Motor and blower
CN109690915A (zh) 设置有带有改进配置的互连器的电机
CN220711196U (zh) 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轴向磁通电机及高电压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